- 中國歷史典故 推薦度:
- 中國歷史典故 推薦度:
- 中國歷史典故實用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精華】中國經(jīng)典歷史典故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許多人都接觸過一些比較經(jīng)典的典故吧,從典故中我們可以學(xué)到豐富的歷史知識,懂得很多深刻的道理。你知道有哪些廣為流傳的典故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國經(jīng)典歷史典故,歡迎大家分享。
中國經(jīng)典歷史典故1
魏少帝曹芳恨透了司馬家族,結(jié)果被廢黜,司馬師立曹丕的孫子曹髦(mao)為帝。但是,曹髦空有帝王的虛名,手中卻沒有實權(quán),只是個傀儡(kuilei),蟬聯(lián)命一個朝廷官員都做不了主。朝中的全部權(quán)威都集中在司馬師和他弟弟司馬昭手中。
司馬昭是司馬懿的第二個兒子,哥哥司馬師死后,他接替做了上將軍。司馬昭同父親、哥哥一樣,工于心計,計謀過人。司馬昭方才坐上上將軍的寶座,鎮(zhèn)東上將軍諸葛誕謀反,司馬昭率兵伐罪,大勝而歸。司馬昭為人奸滑,他以為魏國完全是依靠司馬家族才得以有了今天,因此他進(jìn)進(jìn)出出都有三千名手執(zhí)兵器的保護一呼百諾,所有的事情也不稟報朝廷,而直接由他決斷。
曹髦做了幾年有名無實的帝王,他對司馬昭大權(quán)在握,自己不能親理朝政,越來越不滿,更擔(dān)憂自己有朝一日會像曹芳一樣,被司馬昭廢掉。他想了好幾天,終于作出了決定。
這天,曹髦把通常里還比較聽他話的王經(jīng)、王沈和王業(yè)三位大臣召入宮內(nèi),從懷中取失事先寫好的伐罪司馬昭的詔書,說道:“三位愛卿,司馬昭大權(quán)在握,野心勃勃,他稱帝之心連過路人都知道。我決不能坐以待斃,等著他來廢掉我。今天,我決定和你們一起去伐罪他!”這就是成語“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歷史故事的來源。
聽了這話,三位大臣呆若木雞,半晌才回過神來。
王經(jīng)跪下身,一邊叩首一邊勸阻道:“陛下,這可千萬使不得啊!從前魯昭公不能容忍季氏專權(quán),結(jié)果是失敗亡國,被全國人譏笑!此刻司馬昭專權(quán)并非一天兩天的事,朝廷中他的爪牙也不是一個兩個,而宮中肯聽命于您的,實在是太少了!您赤手空拳,拿什么去伐罪?假如不成功的.話,恐怕禍殃更大。還請陛下慎重思量,從長計議!”
曹髦沖動起來,咬著牙說:“我實在是忍無可忍了。我已下了決心,做好了死的準(zhǔn)備,另有什么恐怖的?況且我們不一定會死!”
說完,他徑自入后宮,向太后稟報去了。
王沈和王業(yè)明顯地知道曹髦基本不是司馬昭的敵手,肯定必死無疑。他們生怕司馬昭今后會治他們的罪,立即溜出大殿,直奔司馬昭府中告發(fā)去了。
曹髦手持利劍,帶了一百多名童仆剛出宮門,迎面趕上了司馬昭的心腹賈充奉令帶了一隊人馬趕來。雙方動起手來,曹髦持劍大喝一聲:“我乃當(dāng)朝天子,你們沖入宮中,莫非想殺君謀反不成?”
這一聲大喝把賈充的手下全嚇得一動也不敢動,有幾個怯弱的甚至想回身逃跑。賈充見這景象,扯著嗓子對一個名叫成濟的手下人喝道:“司馬公正日里養(yǎng)你們是干嗎用的?莫非不正是為了
今天這樣的時刻嗎?”
成濟哆哆嗦嗦地問:“您看該怎么辦?是殺仍是綁起來?”
賈充瞪著眼說:“司馬公有令,只要死的。”
成濟這才壯起了膽,拿著長矛一直沖到曹髦的車前。曹髦高聲說:“你小子竟敢對我無禮?”誰知話還未說完,已被成濟一下子刺穿胸膛,從車上跌了下來,就地斷了氣。
司馬昭沒想到曹髦真的被手下人殺死,他有些心慌,更有些心虛。他頓時把大臣們召集起來,裝出很是傷心的樣子,擠出幾滴眼淚,假惺惺地說:“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大臣們心中都明白,卻誰也不敢吱聲。
司馬昭又問老臣陳泰:“發(fā)生了這樣的事,全國人會如何看我呢?”
陳泰想了想,說:“只有殺了賈充,才可以向世人賠罪!
這話讓司馬昭聽了不順耳,他又問:“您再想想,另有什么其他措施嗎?”
陳泰說:“實在沒有比這更好的措施了。”
司馬昭不再吭聲,心里暗暗地皮算著這事如哪邊理才好。最后,他決定將罪責(zé)歸于成濟一人,命令將成濟斬首示眾。
就這樣,司馬昭把殺曹髦的事容易地粉飾了過去;接著,他立曹奐為帝,即魏元帝。
中國經(jīng)典歷史典故2
1、髀肉復(fù)生
這個典故出自《三國志.蜀志.先王傳》。東漢末年,劉備在割據(jù)爭雄的混戰(zhàn)中失敗后,投奔到荊州刺史劉表那里。劉表對待劉備很好,吃、住、行都安排得妥貼周密。一晃劉備都在荊州閑住了五年。一天,劉備和劉表在一起閑談,不一會兒劉備去廁所解手,在廁所里他用手摸了摸自己的大腿,禁不住流下眼淚;氐轿輹r臉上還沾有淚痕。劉表見他這副模樣,忙問原因,劉備說:"沒什么,過去我是身不離馬鞍,大腿上的肌肉很結(jié)實。自從來到你這里后,無憂無慮,享盡清福。這些年由于不再騎馬打仗,大腿上的肉又肥又松。唉,人快老了,卻一點功業(yè)都沒完成,一想這件事,我的心中就很痛苦。
現(xiàn)一般用此典故比喻長久安逸,無所作為。
2、避實就虛
這個典故源于《孫子.虛實篇》。孫武是我國古代著名的軍事家,春秋時期齊國人。他所著的《孫子兵法》是一部重要的軍事著作。在這部著作中的《虛實》篇中,他主要論述如何使敵虛我實,從而達(dá)到在戰(zhàn)斗中以實擊虛、奪取勝利的目的。他指出:作戰(zhàn)的方式、方法,就好像水的流動一樣,因為水是避開高處往低流,所以打仗用兵應(yīng)該避開敵方實處而擊其虛處。水適應(yīng)地理形態(tài)變化而流動,那么用兵打仗就應(yīng)該針對敵情的變化而制定取勝的辦法。因此說用兵打仗沒有一定的規(guī)律,流水也沒有一定的固定地形。如果能根據(jù)敵情變化而制定奪取勝利的辦法,可稱其為用兵如神。所以五行(金、木、水、火、土)之中沒有哪一行是常勝的;春、夏、秋、冬四季交替,沒有哪一季是固定不變的。因此說,日子有長有短,月亮有缺有圓,打仗用兵也是這樣。
現(xiàn)一般用此典故說明談?wù)搯栴}空洞無物,回避要害。
3、筆底生風(fēng)
這個典故出自《圖畫見聞志.吳道子》。唐玄宗開元年中,裴旻因為家中父母亡故,到吳道子那里,請他答應(yīng)到天宮在幾個墻壁上畫鬼神,憑借這幾個鬼神賞善罰惡,幫助勸善。吳道子回答說:"我長久不動畫筆了,您若有意讓我畫幾個鬼神,就為我舞劍一節(jié),劍鋒犀利猶如風(fēng)猛,可以通過舞劍通到陰府幽冥。"裴旻聽到這,立即脫去喪服,像平常的裝束一樣,跑馬如飛,左旋右旋,把高劍拋到云空中,劍高數(shù)十丈,仿佛一道電光下射。之后裴旻手握劍鞘收劍回套。圍觀的人達(dá)數(shù)千人,沒有人不驚訝?wèi)?zhàn)栗的。吳道子于是握筆在壁上畫圖。運筆神速有力,風(fēng)聲颯然,確為天下的壯觀一景。吳道子平生繪畫,都是從這得到的益處。
形容書法、繪畫筆勢遒勁有力。
4、賓至如歸
這個典故載于《左傳.襄公三十一年》。春秋時代,鄭國大夫子產(chǎn)隨鄭簡公出訪晉國。晉平公擺起大國君主的架子,借口為魯襄公逝世致哀,沒有接見。子產(chǎn)命令隨行人員把晉國賓館圍墻拆掉,把車馬都拉進(jìn)去。晉國大夫士文伯得報,趕到賓館問子產(chǎn):"因為我們的國君要接受諸侯和屬管的朝拜,所以修建了賓館,把圍墻筑得很厚,大門也造得非常高,其目的是為了讓賓客休息好。但是現(xiàn)在你把它們拆毀了,讓我們?nèi)绾蝸斫哟e客呢?你拆墻的目的是什么呢?"子產(chǎn)回答說"由于我們鄭國領(lǐng)土面積太少,又處在大國之間,隨時都要供給大國索要的貢品。這回我們國君親自帶著財寶來訪問貴國,然而卻得不到貴國國君的接見。因為不知道被接見的時間,帶來的財寶不敢隨意地獻(xiàn)上,又害怕這些東西日曬夜露。過去晉文公做盟主的時候,住的宮室很簡陋,又沒有可觀望的平臺,而把接待諸侯的賓館建造得又美觀又高級,諸侯來到這里,有如同回到自己家里的感覺。但是現(xiàn)在貴國國君住的宮室非?季,而招待客人住的賓館卻像奴隸住的陋室,大門矮得連車子都進(jìn)不去,四周還建起了圍墻。我們不拆除圍墻,那財寶放在哪里呢?獻(xiàn)不上這些寶物,不是更加重自己的罪過嗎?請問,貴國對我們還有什么要求,假若能早點接受我們的財禮,我們把圍墻修好了再回去。"士文伯把子產(chǎn)的這些話向執(zhí)政大臣趙文子作了匯報,趙文子說:"的確是這么回事,我們羞辱了德行,用住過奴隸的房屋去接待他們,這真是罪過。"于是叫士文伯主動去向客人表示歉意,又安排晉平公盡快接見了鄭簡公,歡迎宴會也搞得很隆重,并且回贈了豐厚的禮品,然后禮貌送他們回國。不長時間,晉國又重新建造了漂亮高檔的賓館。
現(xiàn)通常用此典故形容賓客到這里來就像回到自己家里一樣。
5、冰消瓦解
這個典故出自《隋書.楊素傳》。楊素是隋朝皇帝楊堅手下的一位近臣,他在幫助楊堅建立隋朝的過程中立下汗馬功勞,所以被隋文帝楊堅封為越國公。楊素為人心狠手辣,治軍嚴(yán)謹(jǐn)。在他的部隊中,只要軍令一下,官兵們稍有違抗就遭殺頭之禍,而英勇殺敵立功的,能夠及時得到封賞進(jìn)官。所以他打仗取勝的時候很多。隋文帝楊堅的兒子楊廣很賞識他的才干,想方設(shè)法拉攏他為自己的私人勢力。公元604年,楊廣陰謀殺父篡位,稱煬帝。當(dāng)這個消息傳出后,不少宗室大臣紛紛遣責(zé)楊廣這種卑鄙的有失天倫之道的`行為。漢王楊諒在并州(今山西太原)發(fā)兵對抗。楊素得知消息后,在楊廣的指令下,親自率軍追擊,雖然楊諒人多勢眾,楊素兵少將弱,但他采取了聲東擊西、避實就虛等戰(zhàn)術(shù),很快以少勝多,攻到并州城下,迫使楊諒兵敗投降。戰(zhàn)報傳到京都之后,隋煬帝很高興,親自寫了詔書,向楊素全軍表示慰問。詔書中稱贊楊素戰(zhàn)術(shù)謀劃得當(dāng),出其不意,英勇善戰(zhàn),所到之處,"霧廓云除,冰消瓦解。"楊素班師回京后,不久被進(jìn)封為楚國公。
現(xiàn)一般用此典故比喻某種事物完全消失或崩潰。
詐偽裝的辦法去消滅敵人。
6、包藏禍心
這個典故出自《左傳.昭公元年》。春秋時期,楚國的令尹(官職名)公子圍同伍舉去鄭國訪問,同時還要迎娶鄭國貴族豐氏的女兒做夫人。鄭國人很清楚楚國派他來沒啥好意,便讓他們住在京城外。訪問儀式舉行之后,公子圍想要帶兵進(jìn)城迎娶新娘。鄭國的令尹子子產(chǎn)不放心,派子羽前去對他說:"鄭國的京城太小,容納不下你們一塊來的人,就在城外選個地方舉行婚禮得了。"公子圍一聽不太高興,說:"你們這樣做,不僅不尊重鄭國和楚國的友好關(guān)系,并且也是對我最大的委屈,鄭國還是應(yīng)當(dāng)重新考慮這個決定。"子羽聽了這話,只得直率地說:"鄭國把女子嫁到楚國,主要是想依靠楚國安定我們的家園。但眼下你卻要帶兵進(jìn)入鄭國京場迎娶新娘,莫不是包藏著害人的心思,打鄭國的主意嗎?"伍舉從子羽的話里分析出鄭國已有了戒備,就請求對方允許我們解除武裝進(jìn)城,鄭國這才同意了。于是公子圍把豐氏的女兒從城里迎娶了出來。
現(xiàn)通常用此典故來說明那些雖外表和善可親,但內(nèi)心卻隱藏著害人心思的人。
7、兵貴神速
這個典故出自《三國志.魏志.郭嘉傳》。東漢末年,混居在遼西、遼東、右北平(今遼寧)三個郡的烏桓(古代北方一支少數(shù)民族)經(jīng)常進(jìn)犯中原,燒殺掠奪,危及當(dāng)?shù)匕傺詈蜕鐣(wěn)定。公元207年,漢丞相曹操親自率領(lǐng)十萬大軍北征三郡烏桓,以徹底根除北方的隱患。由于此番出征,曹操的人馬和糧草輜重太多,行軍速度太慢,走了一個月,才到達(dá)易城(今河北雄縣)。軍師郭嘉見此情況非常著急,就對曹操說:"用兵貴在行動特別迅速。我們應(yīng)該趕緊把大量沉重繁雜的物資和行李卸掉,派出輕騎兵日夜兼程前進(jìn),這樣才能趁敵不備取得勝利。"曹操采用了他的意見,親自帶領(lǐng)幾千名精兵良將輕裝北進(jìn),終于出其不意地消滅了三郡烏桓。
現(xiàn)通常用此典故說明打伏用兵貴在行動要特別迅速。
8、病入膏肓
這個典故見于《左傳.成公十年》。春秋時期,晉景公有一次生了病,請了不少醫(yī)生也沒有治好。聽說秦國醫(yī)生的醫(yī)術(shù)很高明,就派人去秦國請醫(yī)生。秦桓公選擇了一個叫緩的名醫(yī)去診治。當(dāng)緩還沒有到宮里的時候,躺在病床上的晉景公做了一個夢,夢見疾病變成兩個小人在對話。一個說:"緩是個高明的醫(yī)生,他來了一定會傷害我們,我們躲在哪為好呢?"另一個說:"不要怕!我們躲在橫膈膜(肓)的上面,心臟(膏)的下面,看他把我們怎么樣?"不久,緩到了宮里來為景公診病。他觀察了晉景公的臉色,又號了脈,仔細(xì)檢查了病情,最后搖搖頭說:"這病沒法治啦!病魔在肓的上面,膏的下面。藥力達(dá)不到,實在沒啥好辦法了!"晉景公聽見緩說的話正和夢中兩個小人商議使用的詭計相符合,便嘆了口氣說:"你診斷對,你真是一位高明的醫(yī)生!"說完,命屬下送給緩一筆豐厚的禮物,讓他回國去了。過了不久,晉景公真的病死了。
現(xiàn)通常用此典故形容病情十分嚴(yán)重,無法醫(yī)治。也用來比喻事情出了毛病,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
9、鞭長莫及
這個典故出自《左傳.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楚國國君楚莊王因左司馬申舟去齊國路經(jīng)宋國被殺,一氣之下,發(fā)兵攻打宋國。宋國被楚國軍隊圍困了半年,逼得實在沒有辦法,便向晉國求援。晉國國君晉景公認(rèn)為,晉國實力較雄厚,不出兵怕世人恥笑,便打算出兵救宋。但是大夫伯宗卻不同意出兵。他對晉景公說:"我們決不能派救兵去幫宋國打楚國,古語說得好,'馬鞭子雖長,也不能抽打馬肚子,不能去攻擊它。楚國現(xiàn)在正是強盛的時期,我們和它相爭只能有害無益。即使像江河湖泊都能夠容納污濁之水,山林草叢可以隱藏猛獸毒蛇,就是一塊美玉有時也難免有斑點,那么做國君豈不能容忍一時的屈辱呢?"晉景公經(jīng)過伯宗的開導(dǎo),認(rèn)為他說的很有道理,就不派兵救宋了。
現(xiàn)一般用此典故比喻人們在做某件事時,由于受客觀因素所限,力量達(dá)不到(要求)。
10、伯牙鼓琴
本典故見《呂氏春秋.本味》,另外在《列子.湯間》、《說苑.尊賢》等亦有文字大致相同的記載。春秋時,伯牙善于鼓琴,而鐘子期善聽琴。伯牙在鼓琴時的思想感情,子期根據(jù)琴音便能心領(lǐng)神會。伯牙鼓琴時,如志在高山,鐘子期就說:"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便說:"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后來,鐘子期死去,伯牙就破琴絕弦,不再鼓琴。
后來,人們用"伯牙鼓琴"或"高山流水"等來比喻知音、知己,也有表示琴音及其它作品的高妙。
中國經(jīng)典歷史典故3
1、專心致志
從前有一個下棋能手名叫秋。他有兩個學(xué)生,其中一個學(xué)生非常專心跟老師學(xué)習(xí),另一個卻不這樣,上課時,他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著棋子可心里卻想著:“要是現(xiàn)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鴻雁,美餐一頓該多好!币驗樗偸呛紒y想,老師的講解一點也沒聽進(jìn)去。結(jié)果,兩個學(xué)生一個進(jìn)步很快,成了棋藝高強的名手,另一個卻沒學(xué)到一點本事。
2、以貌取人
孔子的弟子宰予,能說會道,剛開始孔子很喜歡他,可后來發(fā)現(xiàn)他“朽木不可雕”。另有一個弟子叫澹臺滅明,長得相貌丑陋,孔子開始認(rèn)為他資質(zhì)低下,不會成才,后來他卻學(xué)有大成?鬃痈锌卣f:“我憑言語判斷人的品質(zhì),對宰予的判斷就錯了;我憑相貌判斷人的品質(zhì),對子羽的判斷又錯了!
3、有備無患
春秋時,晉悼公成了中原諸侯的盟主,要封賞有功之臣魏絳。 魏絳說:“大王做了中原諸侯的盟主,這是憑您的才能,我出的力是微不足道的。不過, 我希望大王在安享快樂的時候,能夠多考慮一些國家的未來!渡 書》里說:‘在安定的時候,要想到未來可能會發(fā)生的危險,您想到 了,就會有所準(zhǔn)備,這樣就不會發(fā)生禍患!
4、約法三章
劉邦滅了秦后,本想住在王宮里,但他的心腹告誡他別這樣做,免得失掉人心,劉邦接受他們的意見。為了取得民心,劉邦還把老百姓召集起來,鄭重宣布道:“秦朝的嚴(yán)刑苛法,應(yīng)該全部廢除,F(xiàn)在 我和眾位約定,不論是誰,都要遵守三條法律。接著公布了法律的內(nèi)容。百姓們聽了,都熱烈擁護,給了劉邦以極大的擁護和支持立邦也因此取得天下。
5、一竅不通
商紂王是一個有名的暴君,他胡作非為,不理朝政,沉湎于酒色。有一個忠臣叫比干,看到這種情況十分著急,一連幾天勸諫紂王,紂王十分不滿,他憤怒地嚷道:“我聽說圣人的心有七竅,我要把他的心取出來看個究竟!”紂王果真殺了比干,并挖出了他的.心。孔子說起這件事,感嘆道:“紂王心竅不通,如果通了一竅,那么比干就不會被殺害了!”
6、一葉障目
有個書呆子從古書上讀到“螳螂捕知了用來遮身的那片葉子可以隱身”的個故事,信以為真,就四處尋找,把蟬躲藏處的樹葉全部摘下,拿回家遮臉作試驗,問妻子能不能看見他。妻子被問煩了,就說看不見。他一聽樂壞了,便來到街上,用樹葉擋住自己,當(dāng)著店主的面,伸手取了店里東西就走,結(jié)果被人抓住。
7、一錢不值
西漢時代有個名叫灌夫的人,性情剛直,常侮慢地位比他高的官員。有一次,他走到臨汝侯灌賢面前,這時,灌賢正對程不識(曾一個太守)的耳朵說話,沒有對他表示出歡迎的樣子。 灌夫看見這情形,再也忍不住了:“我一向就說程不識不值一錢,你竟和他學(xué)婦人們的樣子咬耳根子!……” 自此以后,人們對于別人有輕視鄙棄,就 說“一錢不值”。
8、一敗涂地
秦朝時候, 各地反抗秦朝統(tǒng)治的軍隊風(fēng)起云涌,深受老百姓愛戴的劉邦動員沛縣父老們齊心殺了縣令,共同抗秦。父老們果真殺掉縣令,打開城門,迎接劉邦并請地做縣令。劉邦謙虛地說:“天下形勢很緊張,假若縣令的人選安排不當(dāng),就當(dāng)“一敗涂地”,請你們另外遲擇別人吧!” 但最后劉邦還是當(dāng)了縣令,稱做沛公。
9、以卵擊石
有一年,墨子遇見一個叫“曰”的人, 對墨子說:“您不能往北走啊,今天天帝在北邊殺黑龍,你的皮肢很黑,去北方是不吉利的呀!” 墨子微微一笑,說:“假如天帝在東方殺了青龍,在南方殺了赤龍,在西方殺了白龍,再在中央殺了黃龍,豈不 是讓天下的人都動彈不得了嗎?所以,你的謊言是抵擋不過我的道理的,就像拿雞蛋去碰石頭,石頭還是毀壞不了! “曰”聽了羞愧地走了。
10、一諾千金
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個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為人俠義好助。只要是他答應(yīng)過的事情,無論有多大困難,都設(shè)法辦到,受到大家的贊揚。那時,楚地到處流傳著‘得黃金千兩,不如得季布一諾’這樣的話,后來,很多人替李布到處宣揚,季布的名聲也就越來越大了!耙恢Z千金”這個成語比喻說話算數(shù),極有信用。
中國經(jīng)典歷史典故4
據(jù)《三國演義》所述,三國時,諸葛亮當(dāng)了劉備的'軍師,在短短時期內(nèi),連續(xù)三次用火攻占曹操。第一次火燒博望坡,使夏侯敦統(tǒng)領(lǐng)的10萬曹兵所剩無幾,第二次在新野,火攻,水淹使曹仁,曹洪的10萬人馬,幾乎全部覆沒。第三次火燒赤壁,百萬曹兵慘敗,最后跟隨曹操逃出去的,只剩27人。當(dāng)時,人們把這三把火稱為“諸葛亮上任三把火”。傳到后來便成為人們常說的“新官上任三把火”了。
中國經(jīng)典歷史典故5
有備無患
出處《傳·襄公十一年》書曰:“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备乙源艘(guī)。
【釋義】“患”,禍患。事先有了充分的準(zhǔn)備,就不會產(chǎn)生禍患。
【故事】春秋時,晉悼公當(dāng)了國君以后,想重振晉國的威名,像他的先祖晉文公一樣,稱霸諸侯。這時,鄭國是一個小國,一會兒和晉結(jié)盟,一會兒又歸順楚國。晉悼公很生氣,公元562年,他集合了宋、魯、衛(wèi)、劉等11國的部隊出兵伐鄭。鄰簡公兵敗投降,給晉國送去大批禮物,計有兵車一百輛,樂師數(shù)名,一批名貴樂器和十六個能歌善舞的女子。晉悼公很高興,把這些禮物的一半賞賜給魏絳,說:“魏絳,是你勸我跟戎、狄和好,又安定了中原各國;八年來,我們九次召集各國諸侯會盟,F(xiàn)在我們和各國的關(guān)系,就象一曲動聽的樂曲一樣和諧。鄭國送來這么多禮物,讓我和你同享吧!”魏絳說:“能和狄、戎和好相處,這是我們國家的福氣,大王做了中原諸侯的.盟主,這是憑您的才能,我出的力是微不足道的。不過,我希望大王在安享快樂的時候,能夠多考慮一些國家的未來!渡袝防镎f:“在安定的時候,要想到未來可能會發(fā)生的危險;您想到了,就會有所準(zhǔn)備,有所準(zhǔn)備,就不會發(fā)生禍患。’我愿意用這些話來提醒大王!”
中國經(jīng)典歷史典故6
【青梅竹馬】
李白《長干行》“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千里,兩小無嫌猜”,形容少男少女天真無邪,親昵嬉戲的形狀。
又以“兩小無猜”喻幼 男 幼 女天真純潔,彼此相處融洽。
如《聊齋志異。江城》:“翁有女,小字江城,與生同甲,時皆八九歲,兩小無猜,日共嬉戲!钡湟姟独钐准
中國經(jīng)典歷史典故7
烏鳥私情
【出處】(晉代)李密《陳情表》。
【釋義】烏鳥:古人傳說,小烏能反哺老烏。比喻侍奉尊親的孝心。
【歷史典故】
李密,名虔,字令伯,武一一人,西晉文學(xué)家。李密從小境遇不佳,出生六個月就死了父親,四歲時舅父又強迫母親何氏改嫁。他是在祖母劉氏的撫養(yǎng)下長大成一人的,李密以孝敬祖母而聞名。相傳,祖母生病的時候,李密痛哭流涕,每天晚上衣不解一帶,守在祖母的身旁,侍奉其左右。所有的食物、湯藥,一定要先自己嘗過,然后才給祖母進(jìn)食。
蜀國滅亡后,晉武帝準(zhǔn)備讓李密做太子洗馬這個官,郡縣不斷催促他前去任職。這時,李密的祖母已九十六歲,年老多病,李密舍不得離開祖母,于是,就上書給晉武帝,陳述家里情況,說明祖母年老多病,需要人侍奉,這就是著名的《陳情表》。李密在《陳情表》中懇切地說:“如果沒有祖母就沒有今天的我,今天祖母需要我,否則就不能安度晚年。據(jù)說烏鴉都知道喂養(yǎng)衰老的母鳥,人豈能不如鳥呢?況且陛下是以孝道治理天下的,許多官員都受到您的垂憐,何況我比他們更加特別。我請求陛下準(zhǔn)許我奉養(yǎng)祖母,讓她安度晚年!”
《陳情表》言語懇切,委婉動人,晉武帝看了,為李密對祖母的一片孝心所感動,贊嘆李密“不空有名也”,不僅同意暫不赴詔,還
嘉獎他孝敬長輩的誠心,賞賜一奴一婢二人,,并指令所在郡縣,發(fā)給他贍養(yǎng)祖母的費用。
驚弓之鳥
解釋:被弓箭嚇怕了的鳥不容易安定。原指以巧制勝,現(xiàn)以“驚弓之鳥”來形容受過驚嚇的.人碰到一點動靜就非常害怕。反過來說,它啟示我們做人做事要光明磊落,品行端正,方能心安理得,問心無愧。俗話說的“未作虧心事,不怕鬼敲門”就是這個道理,也是與做賊心虛恰恰相反的意思。
成語故事:
更羸(léi)陪同魏王散步,看見遠(yuǎn)處有一只大雁飛來。他對魏王說:“我不用箭,只要虛拉弓弦,就可以讓那只飛鳥跌落下來。”,魏王聽了,聳肩一笑:“你的射箭技術(shù)竟能高超到這等地步?”更羸自信地說:“能!辈灰粫䞍海侵淮笱泔w到了頭頂上空。只見更羸拉弓扣弦,隨著嘣地一聲弦響,只見大雁先是向高處猛地一竄,隨后在空中無力地?fù)浯驇紫,便一頭栽落下來。
魏王驚奇得半天合不攏嘴,拍掌大叫道:“啊呀,箭術(shù)竟能高超到這等地步,真是意想不到!”更羸說:“不是我的箭術(shù)高超,而是因為這只大雁身有隱傷!蔽和醺婀至耍骸按笱氵h(yuǎn)在天邊,你怎么會知道它有隱傷呢?”更羸說:“這只大雁飛得很慢,鳴聲悲涼。根據(jù)我的經(jīng)驗,飛得慢,是因為它體內(nèi)有傷;鳴聲悲,是因為它長久失群。這只孤雁瘡傷未愈,驚魂不定,所以一聽見尖利的弓弦響聲便驚逃高飛。由于急拍雙翅,用力過猛,引起舊傷迸裂,才跌落下來的。”
中國經(jīng)典歷史典故8
霸王別姬
劉邦趁項羽出兵之際,自漢中出擊攻占了項羽都城彭城,項羽回攻,大敗漢軍。范增不允劉邦求和,劉邦離間項、范,又以劃分楚河漢界為權(quán)宜之計,后用韓信十面埋伏之計將項羽圍困在垓下,項羽愛妾虞姬唱罷“漢兵已略地,四面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拔劍自刎。項羽退至烏江,在烏江邊拔劍自刎。
中國經(jīng)典歷史典故9
秦王政到二十二歲時,開始執(zhí)掌大權(quán).公元前238年,有人利用太后造反,秦王政剿滅了叛亂.又過了一年,他把呂不韋免了職,后來叫他自殺了.秦王殺了呂不韋,一心要統(tǒng)一中原,不斷地向各國進(jìn)攻.
在這種情況下,燕太子丹覺得只有殺掉秦王,燕國才有好日子過.他把燕國的命運寄托在刺客身上,一心收買能刺殺秦王的人.
有個殺人犯叫秦舞陽,有膽量,太子丹把他救出來,收在自己的門下.連躲在燕國深山里的原秦國大將樊於(wū)期因煽動秦王政的兄弟長安君造反沒成功,逃到燕國也來投奔太子丹.太子丹還請到了很有本領(lǐng)的一位劍客荊軻(kē).太子丹對荊軻說:“拿兵力去對付秦國,簡直像拿雞蛋去砸石頭.去聯(lián)合各國諸侯也不行.我想,要是有位勇士打扮成使臣去見秦王,站在秦王面前,逼他退還諸侯的土地,秦王要是不答應(yīng),就把他刺死.”
荊軻說:“秦國早想得到燕國最肥沃的土地督亢(今河北涿州東).我要是能拿著督亢的地圖去獻(xiàn)給秦王,他也許能叫我當(dāng)面見他.”太子丹就叫人把地圖拿了出來.
荊軻背地里又去見樊於期,對他說,“秦王害死了將軍的父母宗族.將軍想報仇,我決定去行刺,怕的是見不到秦王.我要是能夠拿著將軍的頭顱去獻(xiàn)給他,他準(zhǔn)能讓我見他.”
樊於期為了報仇,就拔出寶劍來自殺了.太子丹趴在樊於期的尸體上嗚嗚地哭了一陣,叫人把尸身安葬了,把那個人頭裝在一個木頭匣子里交給荊軻,又送給他一把用毒藥煎過的匕首,只要刺出秦王一絲血,他就會立刻死去.
太子丹問荊軻什么時候動身,荊軻說:“我有個朋友叫蓋聶,我等他來做個幫手.”
太子丹說:“哪兒等得了呢?我這兒有個勇士名叫秦舞陽,叫他當(dāng)個幫手吧.”
動身的那天,太子丹和幾個心腹偷偷地送他們到了易水,挑了一個僻靜的地方擺上酒席.喝酒時,太子丹忽然脫去外衣,摘去帽子,別人也都這么做.霎時,他們變成全身穿孝的了,大伙兒都顯得很悲傷.荊軻的朋友高漸離拿著筑(zhú,古時候的一種用竹尺敲出音樂來的樂器)奏著一個悲哀的歌兒.荊軻按著拍子,唱著:風(fēng)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fù)還.太子丹斟了一杯酒,跪著遞給荊軻.荊軻一口喝下去,伸手拉著秦舞陽,蹦上了車,頭也不回,飛也似的去了.
公元前227年,荊軻到了咸陽,通報上去.秦王政一聽燕國的使臣把樊於期的人頭和督亢的地圖都送上來了,就叫荊軻去見他.荊軻捧著樊於期的人頭,秦舞陽捧著督亢的地圖,一步步地上了秦國朝堂的臺階.
秦舞陽一上朝堂就不由得害怕起來.秦王的左右一見,喝了一聲,說:“使者干嗎臉變了顏色?”
荊軻回頭一瞧,就見秦舞陽的臉又青又白,跟死人差不多.他對秦王說:“他是北方的粗魯人,從來沒見過大王的威嚴(yán),免不了有點害怕.”
秦王對荊軻說:“叫他退下去!你一個人上來吧.”
荊軻心里怪秦舞陽太不中用,只好獨自捧著木頭匣子獻(xiàn)給秦王.秦王打開一瞧,果然是樊於期的腦袋,他又叫荊軻拿過地圖來.荊軻回到臺階下面,從秦舞陽的手里接過了地圖,回身又上去了.他把那一卷地圖慢慢地打開,一個地方一個地方地指給秦王看.等地圖全部打開,卷在地圖里的匕首可就露出來了.“圖窮匕首見(xiàn)”的典故就是這么來的..
秦王一見,立刻蹦了起來.荊軻連忙抓起匕首,扔了地圖,左手揪住秦王的袖子,右手扎了過去.秦王使勁地向后一轉(zhuǎn)身,那只袖子就斷了.他一下子跳過旁邊的屏風(fēng),剛要往外跑,荊軻拿著匕首追上來了.秦王一見跑是跑不了,躲也沒處躲,就繞著朝堂上的大銅柱子跑,荊軻緊緊地逼著.兩個人好像走馬燈似的直轉(zhuǎn)悠.
臺階上面站著的幾個文官全都手無寸鐵;臺階下面的武士,照秦國的規(guī)矩沒有命令是不準(zhǔn)上去的.荊軻逼得那么緊,秦王政只能繞著柱子跑.他身上雖說帶著寶劍,可是來不及拔出來.
有個伺候秦王的醫(yī)生,拿起藥罐子對準(zhǔn)荊軻打過去,荊軻拿手一揚,秦王政就趁著這一眨眼的工夫,拼命拔那把寶劍.可是心急,寶劍長,怎么也拔不出來.
就在這時,有個手下人嚷道:“大王把寶劍拉到脊梁上,就能拔出來!”
秦王政真的把寶劍拔出來了,只一劍砍壞了荊軻的一條腿.荊軻站立不住,一下子就倒下了.他拿匕首扔向秦王政,秦王政往右邊一閃,那把匕首從他耳朵旁邊擦過去,打在銅柱子上,“嘣!”的一聲,直迸火星兒.秦王政跟著又向荊軻砍了一劍,荊軻用手一擋,被砍去了三只手指頭.
荊軻笑著說:“你的運氣真真不壞!我本來想先逼你退還諸侯的土地,因此沒早下手.可是你也長不了!”
就這樣,荊軻和秦舞陽沒有刺中秦王,自己卻被剁成了肉醬.
中國經(jīng)典歷史典故10
【出處】(戰(zhàn)國·楚)宋玉《對楚王問》。
【釋義】曲調(diào)高雅,能跟著唱的人就少。比喻知音難得。也比喻說話、寫文章不通俗,能夠理解的人很少。
【歷史典故】
宋玉是戰(zhàn)國時楚國著名的文學(xué)家,他與唐勒、景差等人共同繼承和光大楚辭。雖然他的成就不及楚辭的創(chuàng)始人屈原,但在同時代人中,他的成就是最高的。他在楚襄王手下做事,由于文才出眾,遭到了許多人的妒忌,這些人不斷地在楚襄王面前說他的壞話。楚襄王本來不相信,但聽多了也就開始懷疑了。
有一次,楚襄王問他:“先生最近有行為失檢的地方嗎?為什么有人對你有許多不好的議論呢?”宋玉據(jù)理力爭,清楚地向楚襄王表明了自己的立場。楚襄王聽了他的話,不禁疑惑地說:“你說的確實很有道理,但是為什么會有那么多人與你不和呢?”宋玉若無其事地回答:“請大王寬恕,聽我講個故事:最近,有位客人來到我們郢都唱歌。他開始唱的,是非常通俗的《下里》和《巴人》,城里跟著他唱的有好幾千人;接著,他唱起了還算通俗的《陽阿》和《薤露》,城里跟他唱的要比開始時少多了,但還有好幾百人。后來他唱格調(diào)比較高雅的《陽春》和《白雪》,城里跟他唱的只有幾十個人了;最后,他唱出格調(diào)高雅的商音、羽音,又雜以流利的'徵音,城里跟著唱的人更少了,只剩下幾個。由此可見,唱的曲子格調(diào)越是高雅,能跟著唱的人就越少。圣人有奇?zhèn)サ乃枷牒捅憩F(xiàn),所以超出常人。一般人又怎能理解我的所作所為呢?”楚王聽后恍然大悟。
【成長心語】
高調(diào)必然難以合拍,因為“曲高”往往“和寡”,這把大尺子堅硬而沉重,就像一堵圍墻,外面的人要進(jìn)來卻總是碰壁,他自己要出去也找不到出路。如果不合群,即使是再有能力的人,也難以得到別人的擁護。至察者無朋,一味對別人苛刻、挑剔只能讓別人和自己合不來。真正有修養(yǎng)的人會以寬容、豁達(dá)的胸襟對待周圍的人,包括他們的失誤和缺點。容人就不要過于精明,給他人創(chuàng)造一個寬松的人際環(huán)境的同時,也給自己一個快樂的空間。
中國經(jīng)典歷史典故11
一箭雙雕
古時候有個長孫晟,武藝超群。有一次,他的`長官看見空中兩只大雕正在爭奪一塊肉,便很有興致地叫人拿兩枝箭遞給長孫晟,命令他把兩只雕射下來。長孫晟接過箭,迅速上馬飛馳而去。只見他認(rèn)準(zhǔn)目標(biāo)一箭射去,竟射穿了兩只大雕!長孫晟一箭雙雕的高超箭術(shù),博得了所有人的連聲喝彩。這個成語后來比喻做一件事達(dá)到兩個目的。
中國經(jīng)典歷史典故12
飲醇近婦
典出《史記·魏公子列傳》:秦數(shù)使反間,偽賀公子得立為魏王未也。魏王日聞其毀,不能不信,後果使人代公子將。公子自知再以毀廢,乃謝病不朝,與賓客為長夜飲,飲醇酒,多近婦女。日夜為樂飲者四歲,竟病酒而卒。
魏公子就是戰(zhàn)國四君子的信陵君公子無忌。戰(zhàn)國后期,秦國為統(tǒng)一天下,不斷向東用兵。長平之戰(zhàn)坑殺40萬趙軍之后,圍困了趙國都城邯鄲,信陵君竊符救趙,擊退秦軍,留趙十年。秦軍知道信陵君長期住在趙國,多次進(jìn)攻魏國,魏王非常擔(dān)憂。多次與信陵君溝通之后,冰釋前嫌,信陵君回到魏國,率領(lǐng)五國聯(lián)軍擊敗秦軍,將秦軍趕回函谷關(guān)以西,秦軍不敢東向。后來秦王多次使用反間計,離間魏王和信陵君,并假裝不了解情況,祝賀信陵君問他是否已經(jīng)當(dāng)上了魏王。魏王天天都能聽到誹謗信陵君的讒言,不得不信,就派人代替了信陵君上將軍的職位。信陵君自己知道被讒言所害而遭棄用,索性就托言自己有病,不再上朝參與國事。通宵達(dá)旦與賓客飲酒,喝著醇香的美酒,左擁右抱著美女,沒日沒夜尋歡作樂的日子過了四年,終因飲酒過多而致病死(可能是酒精中毒吧)。
飲醇近婦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形容有才干抱負(fù)的人意志消沉,沉迷酒色。另外也提示人們,言行高尚的君子,要想展現(xiàn)自己的'才華,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fù)是需要手段的。
中國經(jīng)典歷史典故13
負(fù)荊請罪大家都應(yīng)該有自己喜歡的中國歷史典故吧!我也有,我最喜歡的就是負(fù)荊請罪這個典故。
這個典故是我在一節(jié)語文課上知道的,雖然我不喜歡語文課,但這一節(jié)語文課不僅讓我學(xué)到了知識,還讓我知道了語文課的'快樂。
剛開始的半節(jié)課,我一直沒怎么聽講,可到了后半節(jié)課我就來勁了,老師說:“我們這節(jié)課一起來學(xué)習(xí)課文《將相和》!惫饴犨@個題目你會想,這和負(fù)荊請罪哪里有半毛錢關(guān)系,但是里面的故事講的就是負(fù)荊請罪。聽我一一道來,人物一:藺相如(讀過完璧歸趙典故的應(yīng)該知道,同一個人);人物二:廉頗。故事是這樣的:在澠池大會上秦王想占趙王得便宜,但藺相如見機行事未讓秦王得逞而立了大功,因此趙王并封他為上卿,職位超過了廉頗,廉頗很不服氣:“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的頭上!贝撕筇A相如一直回避廉頗,后來手下人問藺相如為何如此,藺相如答:“大家知道,秦國不敢進(jìn)攻我們趙國,就因為趙國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如果我們兩個鬧不和,別人不是就有機可乘了嗎?”這一席話使廉頗深感愧疚,覺得自己為了地位而不顧全大局,真是不應(yīng)該,于是他背上荊條來到藺相如門前道歉。從此,兩人結(jié)為知己,同心協(xié)力保衛(wèi)趙國。這也就是課題將相和的由來,將指廉頗,相指藺相如,和指和好的意思。
聽了這個故事,讓我知道了做任何事都要顧全大局,而不要因小失大;在做錯了事情的同時,應(yīng)該先檢討自己然后才責(zé)怪別人,這就是我為什么喜歡這個典故的原因。
中國經(jīng)典歷史典故14
如今,我國還存在某些姓氏之間不通婚的例子,而之所以不通婚,大都源于歷史或小說中的國仇家恨。秦、岳不通婚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之一。據(jù)媒體報道:在合肥,載入族譜的岳飛后人有近萬名,一直以來,岳家男子不準(zhǔn)與秦姓通婚,到新中國成立,這個家法才放寬。但如今翻族譜,還是幾乎沒有和秦姓通婚的。
岳秦不通婚的根源當(dāng)然是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害死岳飛。宋朝抗金英雄岳飛被秦檜害死后,岳家立下嚴(yán)厲的家規(guī):不準(zhǔn)和姓秦的聯(lián)姻,連當(dāng)朋友都要保持距離。誰違背此家規(guī),就會從族譜上除名。故而乾隆時,曾有某秦姓狀元來到岳飛墓前留下感慨之句:“人從宋后少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
岳姓祖先不允許后人與秦姓通婚,也有一個姓氏的`祖先不允許后人與岳姓通婚,那就是女真后裔完顏氏。凡姓完顏者,皆女真后裔,即滿族人。女真人的第一次輝煌是建立大金國,伐遼滅北宋,與南宋劃淮而治。在與南宋的攻伐當(dāng)中,完顏宗翰、完顏宗弼等與南宋的岳飛爭斗,流傳下來的《精忠報國岳飛傳》膾炙人口,可是女真完顏氏后裔與岳飛后裔也因此成了永遠(yuǎn)的仇敵。女真后裔都表明一個祖訓(xùn):女真后裔不和岳姓通婚。
元末明初,宗弼后代完顏佩跟隨朱元璋南征北戰(zhàn),因戰(zhàn)功被封為“女真將軍”,封地在潞州(今安徽肥東,現(xiàn)有完顏牌坊村)。明萬歷年間,完顏佩的十世孫完顏必重由肥東赴京趕考中得探花,為官河南,落戶鹿邑。河南鹿邑完老家村的完顏姓村民也仍然守護著女真完顏氏的文化符號和民間信仰,恪守著三大族規(guī):一是不聽不看《說岳全傳》;二是不唱不看《草坡面禮》、《八大錘》等戲曲,據(jù)說,1978年古典戲解禁后,有一個劇團在鄰村演《朱仙鎮(zhèn)》,被完老家村村民上臺阻止,并發(fā)生打斗;三是同姓同族不通婚,可與漢姓通婚,但不得與岳姓通婚。
歷史上潘姓曾被楊、武兩姓列為不通婚的對象,甚至有楊姓后人將“潘楊不通婚”的家訓(xùn)寫進(jìn)族譜。這完全是被虛構(gòu)的歷史故事害慘了。其實,《宋史》中并沒有“潘仁美與楊業(yè)不睦”的記載。而后來的小說《楊家將演義》中,將潘仁美(原型潘美)描述成了陷害楊業(yè)的奸臣。
一部《水滸傳》,本是故事,潘金蓮紅杏出墻害死武大郎,這才有武松殺嫂……誰知從此后,武潘兩家勢如水火兩不相立,互不來往。想要結(jié)親,自然不被允許!端疂G傳》里的故事,對清河縣武潘兩家造成了深久的影響。為此,施耐庵直系后人施勝辰曾專程趕赴清河,代祖先向兩家后人致歉,武植祠堂里至今仍裱糊著他的詩作:“杜撰水滸施耐庵,潘武無端蒙沉冤。施家文章施家畫,貶褒迄今數(shù)百年。武植祠里斷公案,施家欠債施家還!
此外,梁、祝不通婚,源于《梁!分袊降牧_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悲劇,希望悲劇不再重演;施、鄭不能通婚,源于清朝施瑯與鄭成功后人的家仇。
歷史煙云過眼,這些不合時宜的舊俗早就應(yīng)該扔進(jìn)歷史的垃圾堆了,何況其中很多故事本來就是子虛烏有的杜撰。
中國經(jīng)典歷史典故15
出處 《癸辛雜識》(續(xù)集下):“諺云:‘虎生三子,必有一彪!
原文:諺云:“虎生三子,必有一彪!北胱瞰E惡,能食虎子也。予聞獵人云,凡虎將三子渡水,慮先往則子為彪所食,則必先負(fù)彪以往彼岸;既而挈一子次至,則復(fù)挈彪還;還則又挈一子往焉。最后始挈以去。蓋極意關(guān)防,惟恐食其子也。
大意:彪的性格很彪悍,會吃自己的同胞。老虎帶著三個孩子過河,必定先把彪背到對岸,然后帶第二個過去,同時在把彪提回去,然后帶第三個老虎到對岸,最后才把彪帶過去。
【中國經(jīng)典歷史典故】相關(guān)文章:
中國經(jīng)典歷史典故06-29
中國經(jīng)典歷史典故01-03
中國常用的歷史典故07-02
中國趣味歷史典故07-03
中國歷史典故07-28
中國經(jīng)典歷史典故15篇06-29
中國歷史典故08-04
中國歷史典故8則06-29
(精華)中國歷史典故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