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中國歷史人物故事
中國歷史人物故事1
劉宗敏是誰?李自成手下最信任的大將之一,為李自成南征北戰(zhàn)打江山,李自成屢次失利,又是他在一旁鼓勵和收拾殘局。甚至后來為了能夠激發(fā)農民軍士氣,當場將自己的兩個妻子斬殺。
其實說起劉宗敏,相比于他在戰(zhàn)場上的表現,人們往往更關注于他睡了吳三桂寵妾陳圓圓,并最終導致吳三桂徹底降清一事。
當然也有可能有些朋友并不認識劉宗敏,只以為是李自成強占了陳圓圓,最后逼得吳三桂大開山海關的。不管知道還是不知道,本文只為大家介紹歷史上真實的劉宗敏,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劉宗敏出身不高,祖宗三代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貧苦農民。明朝末年,官場黑暗,土地兼并嚴重,地主豪強剝削農民,政府還屢次強占租稅,許多人因為活不下去而被逼死。
劉宗敏的父親便是因為官府強逼,而他又交不起租稅,所以最后上吊自盡了。劉父一死,就只剩下劉宗敏與母親相依為命。
劉母一介無知婦人,又拖了一個小孩子,無以為生,最后就只能帶著劉宗敏乞討為生。那個年代,吃不起飯的人比比皆是,有同情心的卻少之又少。
劉母帶著劉宗敏乞討,肚子填不飽,衣服也穿不暖。母親是偉大的,每每乞討到了食物,第一個先給劉宗敏。冷的時候也是,將自己的衣服拿給劉宗敏。
所以最后劉母在饑寒交迫中死去,從此之后劉宗敏就曾了一個無父無母的孤兒。劉宗敏后來被舅舅接走,但也只是有了一片能遮風擋雨的'地方,日子仍然不好過。
十四歲的時候,劉宗敏來到山東,跟隨一個鐵匠開始學習打鐵。那個時候的師徒關系和現在可不一樣,尤其以學藝的學徒日子最難過。
劉宗敏就這樣熬啊熬啊,最后學徒出師,有了一門手藝,日子也就好過多了。李自成隊伍行軍在此的時候,劉宗敏毅然參軍。
其實依照他的手藝,就算世道艱難,還是能吃的飽飯的。他之所以拋棄平淡的生活,選擇將自己的性命放在血與硝煙的戰(zhàn)場上,只是因為對官府的仇恨。
就是靠著這股恨意,劉宗敏從一名普通士兵,成長為李自成的心腹大將。在大順軍許多都選擇投降官府之之時,他堅持到底。在李自成被打的只剩幾十個人的時候,幫助他卷土重來。
作為一名起義將領,他立場堅定,是首領可以信賴的大將。但同時他也有著許多泥腿子出身的人一樣的缺點,那就是貪財好色。
劉宗敏攻破北京之后,聽說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在府上。陳圓圓是秦淮名妓,美貌冠絕天下。劉宗敏早知其大名,于是上門擄走了陳圓圓,并占為己有。
吳三桂本來是準備投降李自成的,聽了這個消息,立馬掉頭打開山海關,迎清軍入關,并與清軍一道滅了李自成。明末清初詩人吳偉業(yè)《圓圓曲》寫道“痛哭三軍俱縞素,沖冠一怒為紅顏。”
而劉宗敏呢?兵敗被殺,據說還是受的凌遲之刑。貪圖一時享樂,最后誤了大事,劉宗敏可對不起李自成。
中國歷史人物故事2
曾任沛縣主吏掾、泗水郡卒吏等職,持法不枉害人。秦末隨劉邦起兵反秦,劉邦進入咸陽,蕭何把相府及御史府的法律、戶籍、地理圖冊等收集起來,使劉邦知曉天下山川險要、人口、財力、物力的分布情況。項羽稱王后,蕭何勸說劉邦接受分封,立足漢中,養(yǎng)百姓,納賢才,收用巴蜀二郡的賦稅,積蓄力量,然后與項羽爭天下。為此深得劉邦信任,被任為丞相。他極力向劉邦舉薦韓信,認為劉邦要取得天下非用韓信不可。后來韓信在楚漢戰(zhàn)爭中的才干證明蕭何慧眼識人。楚漢戰(zhàn)爭中,蕭何留守關中,安定百姓,征收賦稅,供給軍糧,支援了前方的.戰(zhàn)斗,為劉邦最后戰(zhàn)勝項羽提供了物質保證。西漢建立后,劉邦認為蕭何功勞第一,封他為侯。后被拜為相國。劉邦去世后,繼續(xù)輔佐惠帝。蕭何病危時,舉薦曹參接替自己,保證了漢初政策的連續(xù)性。
中國歷史人物故事3
歷史上有蘇妲己嗎?妲己,為中國商朝最后一位君主商紂王的寵妃。傳說姓蘇,不過有關蘇的來源有不同說法:一種說法認為其父親乃是諸侯蘇護;另外一種說法是,妲己來自一個叫蘇的部落。
【史籍記述】
根據《史記》的記載,妲己是有蘇氏諸侯之女,乃一個美若天仙、能歌善舞、國色天香的美人,在商紂王徵伐蘇部落時被好酒貪色的紂王擄入宮中,尊為貴妃,極盡荒淫之能事,酒池肉林等乃是紂王為博她歡顏而創(chuàng),并為了討好她發(fā)明炮烙之刑。后被周武王所殺。
【傳說】
1、妲己,冀州侯蘇護的女兒,而蘇護蘇家正是出自河南省焦作市溫縣蘇莊。商紂王子辛的愛妃,有美色,又能歌善舞!妒酚浺蟊炯o》記載,殷紂王“好酒淫樂,嬖于婦人。愛妲己,妲己之言是從”。他“以酒為池,縣肉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間,為長夜之飲”。在后代,人們常將亡國之君的'過失與女色聯系起來,因此,夏之妺喜、商之妲己周之褒姒就成了詛咒的對象。
商紂王征服有蘇氏(今河南省武陟東)。有蘇氏獻出美女妲己。紂王迷于妲己的美色,對她言聽計從。妲己喜歡歌舞,紂王令樂師師涓創(chuàng)作靡靡的音樂,下流的健蹈,在宮中朝夕歡歌。妲己伴著“靡靡之音”起舞,妖艷迷人。于是紂王荒理朝政,日夜宴游。紂王還在衛(wèi)州(今河南省淇縣)設“酒池”,懸肉于樹為“肉林”,每宴飲者多至三千人,令男女裸體追逐其間,不堪入目。九侯(封地在今河北省臨漳)有一位女兒長得十分美麗,應召入宮,因看不慣妲己的放蕩被殺,九侯也遭“醢刑”,剁成肉醬分給諸侯。
妲己喜觀“炮烙之刑”,將銅柱涂油,燃以火炭,令犯人行其上,跌落火紅的炭中,腳板被燒傷,不時發(fā)出慘叫聲。妲己聽到犯人的慘叫,就像聽到刺激感官的音樂一樣發(fā)笑。紂王為了博得妲己一笑,濫用重刑。
紂王的無道,激起人民的反抗。周武王乘機發(fā)動諸侯伐紂,在牧野之戰(zhàn),一舉滅商,紂王逃到鹿臺自焚,妲己也自縊而死。
在《封神榜》中妲已被寫成了是受了女媧娘娘派遣迷惑商紂王,使商紂王江山斷送的狐貍精,相當于西施這種女間諜,可惜最后寸功未表,反被割掉了一顆如花似玉的大好頭顱。
妲己這個女人是隨著《封神榜》的流傳而為人所熟知的!斗馍癜瘛飞险f她艷如桃花,妖媚動人,美麗多姿,是千年狐貍精幻化成人,蠱惑紂王縱情女色,荒淫誤國,不務正事,使商朝滅亡。當周人滅商后,在殺妲己時,連劊子手都被其美色迷住,不忍下手,愿替其死。
《封神榜》畢竟屬于神話小說。還有許多稗宮野史,傳說妲己是一個蛇蝎美人,千古淫惡的罪魁禍首,比如:
紂王為了討好妲己,派人搜集天下奇珍異寶,珍禽奇獸,放在鹿臺和鹿圓之中,每每飲酒作樂,通宵達旦,荒廢國事。
有一年嚴冬,妲己看見有人赤腳走在冰上,認為其生理構造特殊,和常人的不同,叫紂王命人將他雙腳砍下來,研究那兩只腳不怕寒凍的原因。
有一回,妲己看見一個大腹便便的孕婦,為了好奇,不惜叫紂王命人剖開孕婦肚皮,看看腹內究竟,白白送了母子的性命。
妲己慫恿紂王殺死一個叫比干的忠臣,還殘忍地剖腹挖心,以印證傳說中的“圣人之心有七竅”的說法。種種傳說,已家喻戶曉。
中國歷史人物故事4
孛兒只斤·鐵木真(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蒙古帝國可汗,尊號“成吉思汗”(Ghinggis Khan),意為“擁有海洋四方“。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1162年(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金世宗大定二年)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難河上游地區(qū)(今蒙古國肯特。∶F木真。1206年春天建立大蒙古國,此后多次發(fā)動對外征服戰(zhàn)爭,征服地域西達中亞、東歐的黑海海濱。1227年在征伐西夏的時候去世,之后被密葬 。
1265年(至元二年)十月,元世祖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廟號為太祖。1266年(至元三年)十月,太廟建成,制尊謚廟號,元世祖追尊成吉思汗謚號為圣武皇帝。1271年(至元八年),忽必烈將國號“大蒙古國”改為“大元”。1309年(至大二年)十二月,元武宗海山加上尊謚法天啟運,廟號太祖。從此之后,成吉思汗的謚號變?yōu)榉ㄌ靻⑦\圣武皇帝。
中國歷史人物故事5
宋代女詞人李清照,齊州章丘人(今山東章丘明水鎮(zhèn))。她仰慕陶淵明,佩服他蔑視權貴、回歸田園的精神,渴望尋找一份心靈的凈土,于是,取其文《歸去來兮辭》,為書房題名為“歸來堂”,又取文中的“審容膝之易安”之句,自號易安居士。清照的這個自號里,寄托了她的傲視情懷,即使身居陋室也覺得心安?墒牵男恼娴哪馨捕▎?
父親李格非進士出身,在朝為官,學識淵博,是當時著名學者。他出自韓琦門下,曾以文章受知于蘇軾,名列“蘇門后四學士”之首。母親也是名門閨秀,知書識禮?梢哉f,李清照一出生,就掉在蜜罐子里,她是在溫暖幸福中,度過了十分快樂的童年。
在這樣的家庭環(huán)境中,李清照自小就受到了詩書禮樂的熏陶,詩詞歌賦,琴棋書畫,無所不能。再加上家中往來客人,多是文人政客、達官貴人,獨特的政治氛圍,使她視界開闊,氣質高貴。所以,她小時候,就有了一定的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
獨特的環(huán)境氛圍,文學藝術的濡養(yǎng),很自然地熏出一顆詩心來。清照用一顆敏感詩化的心,細細地感受著周圍的一切,尋覓著內心的美好和純真。她寫景抒情,品評他人,頭頭是道。她的才氣也隨著她的詩文,流傳開來。她十余歲時就作了《如夢令》,轟動京師,“當時文士莫不擊節(jié)”。
少女的情懷總是詩。她在詩中享受著自然之美,她流連于花間溪畔,沉醉忘了歸路。同時,少年也是情竇初開之時,對異性有了敏感與好奇。她在詩中編織著自己的愛之夢。
18歲那一年,李清照嫁給了21歲的太學生趙明誠。雖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兩人都出身于官宦之家,可謂門當戶對。他們都喜詩詞,愛文學,日日在一起調琴吟詩,猜書斗茶,樂不可支,更為重要的是兩人有共同的志趣愛好——金石研究。特殊的家庭門第,才子佳人的相知相悅,他們的結合該是多么的幸福!
李清照和趙明誠就是一對恩愛的鴛鴦,靈魂合一,愛心相印。這在那個不能自由戀愛的封建時代,有這樣美滿的愛情,是多么的難得!
新婚時,清照就是那個含羞帶嬌、溫婉多情的小女子,陶醉在幸福的甜蜜里。她的詞《減字木蘭花》記錄了當時喜悅自矜的心情:
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鬢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新婚是清照愛情幸福的起點。此后,她常和趙明誠在婚姻的小溪里如魚戲水,恩愛相歡。曲徑回廊,花前月下,斗室之內,臥榻之上,兩人吟詩接續(xù),調琴作畫,研究金石,留下了多么難忘的生活畫面!然而,明誠在外做官,清照閑居在家,兩人聚少離多。
一次次,離歌聲聲,似乎有意在考驗我們的女詞人,為她提供創(chuàng)作的靈感。
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人何處,連天芳草,望斷歸來路。
從這些凝聚了清照才情和愁思的詞句中,我們可以看出,她對趙明誠的眷戀是多么的深濃?無論是相守還是分離,她都是他心中永遠的王后,他也是她心中永遠的王子。
如果清照和明誠就這樣一直相守到老,該多好?墒,天妒紅顏,命運偏偏弄人。從個人角度看,李清照和趙明誠的婚姻無疑是幸福的,但他們的婚姻又受到政治和時局的影響。
李趙兩家在政治的舞臺上時浮時沉,而李清照也因趙明誠的失官和復官,與他時聚時散。
靖康二年(1127年),金人圍攻汴京,掠走了徽欽二帝和后妃皇子等數千人,北宋滅亡。李清照在山東青州的愛巢被破壞,歸來堂十余屋的書冊什物被焚。李清照只攜小部分文物共十五車隨人群逃難,從此開始了她在南方的苦難生活。她和明誠的婚姻,也在戰(zhàn)亂中經歷著考驗。
南渡第二年,趙明誠被任為京城建康的知府,就在這一年,發(fā)生了一件國恥又蒙家羞的事。一天深夜,城里發(fā)生叛亂,身為地方長官的趙明誠不是身先士卒指揮平亂,而是偷偷用繩子縋城逃走。叛亂被定之后,趙明誠被朝廷革職。李清照深為丈夫的臨陣脫逃感到羞愧,雖然并無爭吵,但往昔的魚水之和已經一去不返,她從此冷淡疏遠了趙明誠。
1128年,夫婦二人繼續(xù)沿長江而上向江西方向流亡,當行至烏江鎮(zhèn)時,李清照得知這就是當年項羽兵敗自刎之處,她不禁浮想聯翩,心潮激蕩。面對浩浩江水,吟下了這首千古絕唱《夏日絕句》: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這首詩一改易安詞婉約愁苦的風格,慷慨激昂,諷刺當時朝廷腐敗無能,喪權辱國,不思進取,表現了她堅強豁達、叛逆勇敢的愛國情懷。這首詞也似乎暗含有對丈夫趙明誠的不滿和警示。
這哪是一個多愁善感的柔軟女子的心聲呢?倒像一個視死如歸的勇士在引吭高歌!字字有力,鏗鏘悅耳,錘擊著失節(jié)的趙明誠的心。他聽著清照吟詠這首詩,愧悔難當,深深自責。從此便郁郁寡歡,一蹶不振,第二年(1129年)趙明誠被詔回京復職,但不幸病倒,不治而亡,年僅49歲。
趙明誠死后,李清照如一葉孤舟,居無定所,各地漂泊,身心疲憊。在無數個晨昏交替中,她用回憶和思念慢慢療傷,書寫著心靈深處的戀歌,訴說著無盡的凄涼和愁苦。
如果聰明的清照能守著這份感情,癡癡地念想,一直到終老,也許就不會有后來第二次失敗的婚姻。
對于她的改嫁,眾說紛紜,褒貶不一,但主要原因可能是生活所迫。據李清照所著《投翰林學士綦崇禮啟》及南宋人所著《建炎以來系年要錄》等資料記載,李清照孤獨無依之中,紹興二年夏(1132年),曾再嫁張汝舟,秋八月離。原來張汝舟娶她,并不是真正的愛慕她,而是早就覬覦她的珍貴收藏,想把它們據為己有。其實,在李清照南渡的過程中,許多文物已經丟失,當婚后張汝舟發(fā)現李清照家中并無多少財物時,便大失所望,原形畢露,拳腳相加。
張汝舟的野蠻行徑,使李清照難以容忍。像李清照這樣堅強聰明的女人,眼里豈能揉進沙子?豈肯受那窩囊罪?李清照到處搜集張汝舟的材料,發(fā)現他還有營私舞弊、騙取官職的罪行。于是便一張狀紙,告到了朝堂,揭發(fā)張汝舟,并要求離婚。經查屬實,張汝舟罪名成立,被除名編管廣西柳州。
宋代法律規(guī)定,妻告夫要判處三年徒刑,盡管如此,她還是高昂著頭,毅然決然地走上了大堂,選擇了離婚。李清照雖被獲準離婚,但也身陷囹圄?赡苁撬腵才名廣播,影響太大了,后經翰林學士綦崇禮等親友的大力營救,才關押九日就獲釋了。此段婚姻前后不滿百日。
這次婚姻的失敗,徹底泯滅了李清照的愛情之火。從此,她在漂泊無依、孤苦寂寞中,繼續(xù)著她的詩詞創(chuàng)作,繼續(xù)著趙明誠未盡的事業(yè)——《金石錄》的編纂工作。紹興十三年(1143年)前后,李清照將趙明誠遺作《金石錄》校勘整理,表進于朝。開禧元年(1205年)刻書。
當她看到《金石錄》裝刻成書時,她飽經滄桑的臉上該露出會心的微笑了吧。那是對情深意篤的丈夫的深情愛戀,也是他們愛的見證。但在一個又一個漫漫難挨的日子里,她在思夫、失家、離國的痛苦中,忍受了怎樣的煎熬?品嘗到了多少刻骨的愁苦啊?
品嘗了曠世的孤獨后,李清照吟出了奠定她婉約詞風格的代表作《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李清照的一生,既有幸福的童年,也有浪漫的愛情;既有相思的甜蜜,也有婚姻的痛苦;既有喪夫失家的孤獨,也有愛國的情感。她在甜美和坎坷中,嘗遍了人生的況味,演繹了一生的嫵媚和風情。
中國歷史人物故事6
王含作廬江郡郡守的時候,貪污很厲害。王敦袒護他的哥哥,有意在與很多人說話時夸口說:“我的哥哥在廬江郡一定做得很好,廬江郡的.人都稱贊他!碑敃r何充擔任王敦的文書,也在座,就臉色嚴肅地說:“我何充就是廬江郡的人,我所聽到的與這種說法不同!蓖醵匾幌伦記]話可說了。在座的其他人都為何充擔心,很不安。而何充顯得態(tài)度平和,神色自如,和平常一樣。
原文:
王含作廬江郡,貪濁狼籍。王敦護其兄,故與眾坐稱:“家兄在郡定佳,廬江人士咸稱之!睍r何充為敦主簿,在坐,正色曰:“充即廬江人,所聞異于是!倍啬弧E匀藶橹磦,充晏然,神意自若。
中國歷史人物故事7
齊國有個鮑叔牙,他和管仲是朋友,管仲能夠成就一番事業(yè)甚至活命,都完全依賴于這個人。但是,在兩人都不發(fā)跡的時候,曾經結合著一起做生意,等到賺了錢分利潤,管仲總是會多要一些。有人說管仲這個人貪財,鮑叔牙還替他辯白,說管仲家里貧窮才這樣做的。其實,這種事情作為鮑叔牙來說,可以給予他充分的理解而不加計較,但作為管仲來說卻的的確確是一種貪占。古人有“安貧守道”的說法,要求人們在對待財利時,“君子愛財,取之以道”,公開的貪占他人之利,任你說的天花亂墜,都不會符合取財古“道”,更不會成為人生美德。
管仲還不是一個好士兵,他曾經多次打仗多次逃跑,于是人們都笑話他膽小怯懦。鮑叔牙就出來給他打圓場,說管仲家里有老母需要贍養(yǎng),他不是膽小,而是不得不這樣做。這件事情說起來有點兒復雜,古今都講究一個孝順,尤其是母親老年更需要贍養(yǎng),這原本沒有錯。但是,管仲用這樣一種方式來體現卻很難讓人贊賞。打仗不是比武,講究的是團隊一體,你跑了,一個整體就有了缺損,更多的危險留給了他人,人家家里就沒有老母親嗎?戰(zhàn)爭的失敗,遭殃的是老百姓,受損失的是國家,這種國與家、忠與孝的關系,古今人們論述很多,在此無需多說。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這種孝道不值得人們效法和敬仰。
齊襄公荒淫無道,言不守信,被公孫無知殺死。有人怨恨無知,以弒君自立的罪名將他殺了,要求大臣們從公子中另選新君。因為齊襄公無道,他的兩個弟弟害怕受到牽連,分別逃亡他國。公子糾逃亡到他的母親之國魯國,輔佐他的是召忽和管仲管夷吾;公子小白逃亡到莒國,輔佐他的是鮑叔牙。過了不長時間,齊國果然發(fā)生內亂,公孫無知殺死齊襄公,不久又被人殺死。
齊國一時無君。齊國高、國兩上卿搶先暗中從莒國召回小白,準備立為國君。魯國聽說自立為君的公孫無知已死,也派兵護送公子糾返回齊國。聽說小白已經上路,莒國離齊國又近,管仲就帶兵前去阻止公子小白。路上相遇,管仲彎弓搭箭射向小白,小白應聲倒下。管仲以為小白已死,派人報告了魯國和公子糾,這樣一來,護送公子糾的部隊就放滿了速度,六天才到達齊國。而公子小白,僅僅是被射中了衣帶勾,裝死迷惑了管仲,然后很快進入齊國,在高、國兩大家族的擁護下登上君位,這就是齊桓公。即位后,齊國馬上派出部隊抵御魯軍,并將其打敗,逼迫魯國殺死了公子糾。按照當時上層社會的觀念,“主辱臣死”,公子糾被殺,輔佐他的人更沒有臉面活在世上,因此,召忽自殺身亡。齊桓公聲稱管仲對他有射殺之仇,要求魯國將活著的管仲交還齊國,然后把他剁為肉醬以便泄恨。魯國人只好將管仲囚禁,用囚車將他押送給齊國。這時候,管仲的智慧充分得到了體現,他沒有因為自己輔佐的是小白的政敵公子糾、自己和小白還有“一箭之仇”,認為回國后必死無疑。相反,他知道,因為有鮑叔牙在,回國后他必定能受到重用。囚車走得很慢,管仲害怕魯國人醒悟后反悔,就教給車夫一首歌,車夫邊趕車邊唱歌,忘記了疲勞,車趕得很快,等到魯國人追來,管仲已經進入了齊國。因為鮑叔牙的關系,齊桓公赦免了管仲的射勾之罪。經過一番交談,齊桓公知道了他的'才能,馬上拜他為相,為了表示尊重,還下令國人稱其為仲父。此后四十多年,齊桓公一直對管仲信任有加。
需要說明,從召忽自殺到齊國要人,這中間有一個過程,管仲沒有選擇自殺,這在當時的人來說不是一種忠義行為。所以,管仲自己也說:“公子糾失敗,召忽為他殉難,我被囚禁遭受屈辱,鮑叔牙不認為我沒有廉恥,知道我不因為小的過失而感到羞愧,卻以功名不顯揚于天下而感到恥辱!闭且驗楣苤俚姆N種行為不那么榮光,所以他才發(fā)出了“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的感嘆!
管仲還是一個非常保守的人。本來,他剛當相國那會兒對齊國進行了大膽的改革,齊桓公正是得益于這些改革帶來的成果而稱霸天下。他還舉薦了王子成父、隰朋、寧戚等人一道治理國家。但是,四十年后,管仲臨死的時候,齊桓公讓他推薦接替他擔任相國的人,管仲竟然沒人可薦,只好用一句“知臣莫如君”來搪塞。這充分說明,管仲已經從一個改革者變成了一個保守派。
當了四十多年的相國,管仲富貴的可以和國君相比擬,他擁有設置華麗的三歸臺和國君的宴飲設備。這些設施和設備,絕對不是放在那兒好看的,可見管仲日常的生活是多么的奢侈。改革后的齊國是天下最富裕的國家,稱霸后的齊國是天下最強大的國家,說他的富貴可以和國君相比,只能是說和齊國的國君相比,除此之外,恐怕他國國君是無人能比。管仲生活的那個時代,雖然已經“禮崩樂壞”,但還多少講究一點兒禮制,管仲自己不是也提出“尊王攘夷”的口號嗎?由此可知,他的生活豪華是超豪華,他的奢侈是超奢侈。
既然管仲一生有不光彩的另外一面,為什么當時的人沒有人痛恨他,后事的人還要效法他呢?這是因為,管仲的改革是富民強國,在民眾富裕的基礎上實現國家的強大,這樣的政策是會得到民眾擁護的。再有,管仲雖然富貴堪比國君,但是他卻從來不在齊桓公面前失禮,自始至終都心甘情愿地居于輔佐地位,這也是當世后代不被人們詬病的原因之一。當然,更重要的在于,他一生所做的貢獻掩蓋了他的這個另一半負面人生,正所謂是“一俊遮百丑”。
中國歷史人物故事8
范式字巨卿,山陽金張(今山東金山縣)人。年輕時在太學求學,成為眾多求學者之一,與汝南張劭是同窗好友,張劭字元伯,兩人同時離開太學返鄉(xiāng),范式對張劭說,二年后我將到你家拜見你的父母,看看你的孩子。于是約好了日期。后來當約好的`日期快到的時候,張劭把這件事告訴他母親,請他母親準備酒菜招待范式。母親問:你們分別已經兩年了,相隔千里,你就那么認真地相信他嗎?張劭回答:范式是一個講信用的人,他一定不會違約的。母親說,如果真的是這樣,那我就為你釀酒。到了約好的那日,范式果然來到。大家一起飲酒,盡歡而別。
原文:
范式字巨卿,少游太學,為諸生,與汝南張劭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歸鄉(xiāng)里。式謂元伯曰:“后二年當還,將過拜尊親,見孺子焉!蹦斯部似谌铡:笃诜街,元伯具以白母,請設饌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別,千里結言,爾何相信之審邪?”對曰:“巨卿信士,必不乖違。”母曰:“若然,當為爾醞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飲,盡歡而別。
中國歷史人物故事9
孫中山一生喜歡讀書。他在英國留學的時候,有一天,幾個中國留學生一起去看他,發(fā)現他的生活很艱苦,幾乎連吃飯的'錢都沒有了。離開前,這幾個留學生湊了40英鎊,送給孫中山補貼生活。三天以后,這幾個留學生又一起去看孫中山。來到孫中山的宿舍門口,他們敲了半天門,都沒有人答應。 “算了,先生大概不在。我們下次再來吧!币粋姑娘說!暗纫幌聝海襾砬!币粋不高不矮的年輕人說。他用力敲了一會兒,孫中山才來開門。孫中山不好意思地說:“請原諒,我正在看書,沒聽見你們敲門。快請進!”
他們走進孫中山的宿舍,看見桌子上擺滿了新書。大家一算,買這些書大概需要30英鎊。他們覺得很奇怪,問孫中山:“你連吃飯的錢都不夠,還有錢買書?”“這是用你們送給我的錢買的,我還剩下10英鎊呢!”
“你應該多買一些好吃的,不要把身體搞壞了。”孫中山笑著說:“我覺得買書比買吃的還重要。”
中國歷史人物故事10
唐太宗讓封德彝舉薦有才能的人,他過了好久也沒有推薦一個人。太宗責問他,他回答說:“不是我不盡心去做,只是當今沒有杰出的人才!”太宗說:“用人跟用器物一樣,每一種東西都要選用它的`長處。古來能使國家達到大治的帝王,難道是向別的朝代去借人才來用的嗎?我們只是擔心自己不能識人,怎么可以冤枉當今一世的人呢?”
原文:
上令封德彝舉賢,久無所舉。上詰之,對曰:“非不盡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長。古之致治者,豈借才于異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誣一世之人!”
中國歷史人物故事11
1、伍子胥的典故故事
一夜白頭
伍子胥攜楚太子建之子勝逃奔他國,被楚兵一路追殺。然而,昭關被右司馬遠越領兵把守,很難過關。扁鵲的弟子東皋公(扁鵲出生在公元前407年,這里說是扁鵲的弟子,傳說的真假有待稽考)就住在山中,他從懸賞令上的圖中認出了伍子胥,決定幫助他。
東皋公把二人帶進自己的居所,好心招待,一連七日,卻不談過關之事。伍子胥實在熬不住,急切地對皋公說“我有大仇要報,度日如年,這幾天耽擱在此,就好像死去一樣,先生還有什么辦法呢?”東皋公說“我已經為你們籌劃了可行的計策,只是要等一個人來才行!蔽樽玉悛q豫不決,翻來覆去,不覺捱到天亮。東皋公一見他,大驚道“你怎么一夜之間,頭發(fā)全白了?”伍子胥一照鏡子,果然全白了頭,不由暗暗叫苦。皋公反而大笑道“我的計策成了!幾日前,我已派人請我的朋友皇甫訥來,他跟你長得像,我想讓他與你換位,以蒙混過關。你今天頭發(fā)白了,不用化妝,別人也認不出你來,就更容易過關了”。
當天,皇甫訥如期到達。皋公把皇甫訥扮成伍子胥模樣,四人一路前往昭關。守關吏遠遠看見皇甫訥,以為是伍子胥來了,傳令所有官兵全力緝拿之。伍子胥二人趁亂過了昭關,待官兵最后追拿到皇甫訥時,才發(fā)現抓錯了。
七星龍淵
伍子胥因奸臣所害,亡命天涯,被楚國兵馬一路追趕,這一天荒不擇路,逃到長江之濱,只見浩蕩江水,波濤萬頃。前阻大水,后有追兵,正在焦急萬分之時,伍子胥發(fā)現上游有一條小船急速駛來,船上漁翁連聲呼他上船,伍子胥上船后,小船迅速隱入蘆花蕩中,不見蹤影,岸上追兵悻悻而去,漁翁將伍子胥載到岸邊,為伍子胥取來酒食飽餐一頓,伍子胥千恩萬謝,問漁翁姓名,漁翁笑言自己浪跡波濤,姓名何用,只稱:“漁丈人”即可,伍子胥拜謝辭行,走了幾步,心有顧慮又轉身折回,從腰間解下祖?zhèn)魅赖膶殑Γ浩咝驱垳Y,欲將此價值千金的寶劍贈給漁丈人以致謝,并囑托漁丈人千萬不要泄露自己的行蹤,漁丈人接過七星龍淵寶劍,仰天長嘆,伍子胥說道:搭救你只因為你是國家忠良,并不圖報,而今,你仍然疑我貪利少信,我只好以此劍示高潔。說完,橫劍自刎。伍子胥悲悔莫名。
千金報恩
伍子胥在逃離楚國途中,有一次他饑困交加,見一位浣紗姑娘竹筐里有飯,于是上前求乞。姑娘頓生惻隱之心,慨然相贈。伍子胥飽餐之后,出于安全原因,要求對方為他的行為保密。姑娘覺得人格受辱,她隨即抱起一石,投水而死。伍子胥見狀,傷感不已。他咬破手指,在石上血書:“爾浣紗,我行乞;我腹飽,爾身溺。十年之后,千金報德!”后來伍子胥報了大仇之后,又想到要報恩,但苦于不知姑娘家地址,于是就把千金投入她當時跳水的地方。這就是“千金小姐”的由來。
端午起源
由于伍子胥尸沈于錢塘江之事比屈原投江為早,有些文獻則認為,中國端午節(jié)的習俗與伍子胥有關,而非屈原,如劃龍舟與食粽子。
也因為其忠心為國,卻慘遭賜死且沉尸水底,后人將他尊為海神“水仙王”之一。王充《論衡》也說:“子胥恚恨,驅水為濤,以溺殺人。今時會稽、丹徒大江、錢塘浙江,皆立子胥之廟。蓋欲慰其恨心,止其猛濤也。”
2、范蠡的取得商業(yè)成就的秘訣
范蠡第三次遷徙至陶丘,在這個居于“天下之中”的宋國最佳經商之地,操計然之術(根據時節(jié)、氣候、民情、風俗等,人棄我取、人取我予,順其自然、待機而動)以治產,沒出幾年,經商積資又成巨富。
、抛⒁膺x擇經商環(huán)境,把握有利時機,運用市場規(guī)律,做事有準備,不盲目。據時而動,得失均衡。范蠡關于把握時機的全面論述很有現代價值。他的待乏原則實際上是要求經營者站在時機的面前,超時以待,就像以網張魚須迎之方能獲獵。
、啤爸穭t修備,時用則知物,二者形則萬貨之情可得而觀已!敝酪蛘蹋砸獜母鞣矫孀龊脺蕚,知道貨物何時需用,才懂得貨物的價值。只有把時和用這兩者的關系搞清楚了,那么各種貨物的供需情況和行情才能看得清楚。
⑶抓住現時得時無怠,因為時不再來,天予不取,反為之災。其三是從時而追。處于這種境況要講究一個快字,指出從時者,猶救火,追亡人。
、蠕N售理論,貴出賤取。貴出如糞土,當商品價格漲到最高點時,要果斷出手。貴上極則反賤。賤取如珠玉,當商品價格跌落到最低點,要像珠玉一樣買進,賤下極則反貴。
、扇藘r格,農末俱利。范蠡以為“夫糶,二十病農,九十病末,末病則財不出,農病則草不辟矣。上不過八十,下不減三十,則農末俱利”。商人的利益受到損害,就不會經營糧食商品;農民的利益受到損害,就不會去發(fā)展農業(yè)生產。商人與農民同時受害,就會影響國家的財政收入。最好的辦法就是由政府把糧食價格控制在八十和三十之間,這樣農民和商人就可以同時獲利。
、史e著理論。“積著之理,務完物,無息幣。以物相貿易,腐敗而食之貨勿留,無敢居貴。”要合理地貯存商品,加速資金周轉,保證貨物質量。
、吮±噤N。范蠡主張逐十一之利,薄利多銷,不求暴利,這種非常人性化的主張,符合中國傳統(tǒng)思想中經商求誠信、求義的原則。
3.三顧茅廬
【釋義】劉備曾三次到諸葛亮的茅廬拜請諸葛亮出來輔佐自已打天下。比喻誠心誠意,一再邀請、拜訪有專長的賢人。
【語出】馬致遠《薦福碑》:“我信著半間兒草舍;再誰承望三顧茅廬!
【人物】漢末,曹操坐據朝廷,孫權擁兵東吳,漢宗室劉備(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聽說諸葛亮(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很有學識才能,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今河南南陽城西,一說為湖北襄陽城西南)臥龍崗去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轉回去。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著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閑游去了。他們第三次訪諸葛亮。到時,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自己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諸葛亮見到劉備有志替國家做事,而且誠懇地請他幫助,就出來全力幫助劉備建立蜀漢皇朝。
4.孺子可教
【釋義】指年輕人可培養(yǎng)。
【語出】西漢司馬遷《史記留侯世家》:“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驚,隨目之。父去里所,復返,曰:''''孺子可教矣!
【人物】張良,字子房。他原是韓國的公子,姓姬,潁川城父(今河南省寶豐縣李莊鄉(xiāng)古城村)人。因行刺秦始皇未遂,逃到下邳(今江蘇省睢寧縣)隱匿,才改名為張良。
有一天,張良在橋上散步遇到一個穿褐色衣服的老人(黃石公,隱士)。那老人的一只鞋掉在橋下,看到張良走來,便叫道:“你替我去把鞋揀起來!”張良便下橋把鞋撿了起來。那老人又對張良說:“來!給我穿上!”張良便恭敬地替老人穿上鞋。老人站起身,一句感謝的話也沒說,轉身走了。
張良愣愣地望著老人的背影,猜想這老人一定很有來歷。果然,那老人走了里把路,返身回來,說:“你這小伙子很有出息,值得我指教!焙髞砝先私唤o張良一部《太公兵法》說:“你要下苦功鉆研這部書。鉆研透了,以后可以做帝王的老師。”后來,張良研讀《太公兵法》很有成效,成了漢高祖劉邦手下的重要謀士,為劉邦建立漢朝立下了汗馬功勞。
5.四面楚歌
【釋義】四面都是楚人的歌聲。后用來比喻四面受敵;處于孤立無援的處境。
【語出】梁啟超《中國國會制度私議》:“殆陷于四面楚歌之中;反恃解釋條文以持其說!
【人物】項羽(今江蘇宿遷人)和劉邦(今屬江蘇豐縣人)原來約定以鴻溝(在今河南榮縣境賈魯河)東西邊作為界限,互不侵犯。后來劉邦聽從張良和陳平的規(guī)勸,覺得應該趁項羽衰弱的`時候消滅他,就又和韓信、彭越、劉賈會合兵力追擊正在向東開往彭城(即今江蘇徐州)的項羽部隊。終于布置了幾層兵力,把項羽緊緊圍在垓下(在今安徽靈璧縣東南)。這時,項羽兵少缺糧,夜里又聽見四面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的民歌:“難道劉邦已經得到了楚地了嗎?為什么他的部隊里面楚人這么多呢?”心里已喪失了斗志,騎上馬帶了僅剩的八百名騎兵,從南突圍逃走。邊逃邊打,到烏江畔自刎而死。
6.老當益壯
【釋義】雖然年紀很大了,但志氣和身體更壯。
【語出】《后漢書馬援傳》:“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
【人物】東漢名將馬援,扶風茂陵(今陜西省興平市竇馬村)人。從小就胸懷大志,他打算到邊疆去發(fā)展畜牧業(yè)。馬援長大以后,當了扶風郡的督郵。有一次,郡太守派他送犯人到長安。半路上,他覺得犯人怪可憐的,不忍心把他送去受刑,就把他放走了,為此丟了官,逃亡到北朝郡搞起畜牧業(yè)和農業(yè)生產,成了一個大畜牧主和地主,把自己積攢的財產、牛羊,都分送給他的兄弟、朋友。他常說:“做個大丈夫,總要''''窮當益堅,老當益壯’才行”。就是說,越窮困,志向越要堅定;越年老,志氣越要壯盛。后來,馬援成了東漢有名的將領,開國功臣之一,為光武帝立下了很多戰(zhàn)功。
7.投筆從戎
【釋義】指讀書人放棄文化工作參軍入伍。
【語出】《后漢書班超傳》。
【人物】班超是東漢一個很有名氣的將軍,他從小就很用功,對未來也充滿了理想。有一天,他正在抄寫文件的時候,突然覺得很悶便丟下筆說:“大丈夫應該像傅介子、張騫那樣,在戰(zhàn)場上立下功勞,怎么可以在這種抄抄寫寫的小事中浪費生命呢!”
后來,他當上一名軍官,在對匈奴的戰(zhàn)爭中,得到勝利。接著,他建議和西域各國來往,以便共同對付匈奴。朝廷采取他的建議,就派他帶著數十人出使西域。在西域的三十多年中,他靠著智慧和膽量,度過各式各樣的危機。班超一生總共到過五十多個國家,和這些國家保持和平,也同時宣揚了漢朝的國威。
8.暴殄天物
【釋義】原指殘害滅絕各種生物。后指不知愛惜物品;隨意毀壞糟蹋。
【語出】《尚書武成》:“今商王受無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人物】三人(寶釵、李紈、探春)只是取笑之談,說了笑了一回,便仍談正事。探春因又接說道:“咱們這園子只算比他們的多一半,加一倍算,一年就有四百銀子的利息。若此時也出脫生發(fā)銀子,自然小器,不是咱們這樣人家的事。若派出兩個一定的人來,既有許多值錢之物,一味任人作踐,也似乎暴殄天物。不如在園子里所有的老媽媽中,揀出幾個本分老誠能知園圃的事,派準他們收拾料理,也不必要他們交租納稅,只問他們一年可以孝敬些什么!(《紅樓夢》第五十六回)
9.暗渡陳倉
【釋義】正面迷惑敵人,而從側翼進行突然襲擊戰(zhàn)略;也比喻男女私通。多比喻暗中進行活動;常跟“明修棧道”連用。
【人物】《三國演義》第六十九回:“臣已算定今番諸葛亮必效韓信暗渡陳倉之計!
張良送劉邦到褒中(今陜西褒城)。此處群山環(huán)抱,沿途都是懸崖峭壁,只有棧道凌空高架,以度行人,別無他途。張良觀察地勢,建議劉邦待漢軍過后,全部燒毀入蜀的棧道,表示無東顧之意,以消除項羽的猜忌,同時也可防備他人的襲擊。劉邦入漢中后,勵精圖治,積極休整。同年八月,劉邦用大將韓信之謀,避開雍王章邯的正面防御,乘機從故道“暗渡陳倉”(今陜西寶雞),從側面出其不意地打敗了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和翟王董翳,一舉平定三秦,奪取了關中寶地。一個“明修”,一個“暗渡”,張、韓攜手,珠聯璧合,成為歷史上的一段膾炙人口的佳話。
10.嗟來之食
【釋義】指帶有侮辱性的施舍。
【語出】《禮記檀弓下》:“齊大饑;黔敖為食于路;以待餓者而食之。有餓者;蒙袂輯屨;貿貿然來。黔敖左奉食;右執(zhí)飲;曰:''''嗟!來食!瘬P其目而視之;曰:''''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于斯也!
【人物】春秋戰(zhàn)國時期,齊國發(fā)生了一次嚴重的饑荒。有一位名叫黔敖的貴族奴隸主在大路旁擺上一些食物,等著餓肚子的窮人經過,施舍給他們。一個餓得不成樣子的人用袖子遮著臉,拖著一雙破鞋子,搖搖晃晃地走過,黔敖看到后,便左手拿起食物,右手端起湯,傲慢地吆喝道:“喂!來吃吧!”那個餓漢抬起頭輕蔑地瞪了他一眼,說道:“我就是因為不吃這種''''嗟來之食’才餓成這個樣子的。” 黔敖也覺得自己做得有點過分,便向餓漢賠禮道歉,但那餓漢最終還是不肯吃而餓死于路旁。
11.怒發(fā)沖冠
【釋義】形容憤怒到極點。
【語出】《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fā)上沖冠!
【人物】趙惠文王得到一塊稀世的壁玉。秦昭王企圖仗勢把和氏璧據為己有。于是他假意寫信給趙王,表示愿用15座城來換這塊璧。趙王怕秦王有詐,不想把和氏璧送去,但又怕他派兵來犯。后派藺相如帶了和氏壁出使秦國。席上,藺相如見秦王如此輕蔑無禮,早已非常憤怒,便上前道:“這璧上還有點小的毛病,請讓我指給大王看!
藺相如把璧拿到手后,馬上退后幾步,靠近柱子站住。他極度憤怒,頭發(fā)直豎,頂起帽子,激昂地說:“趙王和大臣們商量后,都認為秦國貪得無厭,想用空話騙取和氏壁,因而本不打算把璧送給秦國;聽了我的意見,齋戒了五天,才派我送來。今天我到這里,大王沒有在朝廷上接見我,拿到壁后竟又遞給姬妾們傳觀,當面戲弄我,所以我把壁取了回來。大王如要威逼我,我情愿把自己的頭與璧一起在柱子上撞個粉碎!”在這種情況下,秦王只得道歉,并答應齋戒五天后受璧。但藺相如預料秦王不會交城,私下讓人把壁送歸趙國。秦王得知后,無可奈何,只好按照禮儀送藺相如回國。
12.手不釋卷
【釋義】書本不離手,形容勤奮好學。
【語出】《三國志》裴松之注引《江表傳》:“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
【人物】三國時,呂蒙是吳國的大將。呂蒙作戰(zhàn)勇猛,平時卻不肯讀書。孫權勸道:“你讀點歷史和兵法,用兵更高明!睂O權道:“漢先武帝從前行伍出身,卻手不釋卷’!睆拇,呂蒙勤勉自學,受益匪淺。
中國歷史人物故事12
1.三顧茅廬
【釋義】劉備曾三次到諸葛亮的茅廬拜請諸葛亮出來輔佐自已打天下。比喻誠心誠意,一再邀請、拜訪有專長的賢人。
【語出】馬致遠《薦福碑》:“我信著半間兒草舍;再誰承望三顧茅廬!
【人物】漢末,曹操坐據朝廷,孫權擁兵東吳,漢宗室劉備(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聽說諸葛亮(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很有學識才能,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今河南南陽城西,一說為湖北襄陽城西南)臥龍崗去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轉回去。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著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閑游去了。他們第三次訪諸葛亮。到時,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自己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諸葛亮見到劉備有志替國家做事,而且誠懇地請他幫助,就出來全力幫助劉備建立蜀漢皇朝。
2.孺子可教
【釋義】指年輕人可培養(yǎng)。
【語出】西漢司馬遷《史記留侯世家》:“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驚,隨目之。父去里所,復返,曰:''''孺子可教矣!
【人物】張良,字子房。他原是韓國的公子,姓姬,潁川城父(今河南省寶豐縣李莊鄉(xiāng)古城村)人。因行刺秦始皇未遂,逃到下邳(今江蘇省睢寧縣)隱匿,才改名為張良。
有一天,張良在橋上散步遇到一個穿褐色衣服的老人(黃石公,隱士)。那老人的一只鞋掉在橋下,看到張良走來,便叫道:“你替我去把鞋揀起來!”張良便下橋把鞋撿了起來。那老人又對張良說:“來!給我穿上!”張良便恭敬地替老人穿上鞋。老人站起身,一句感謝的話也沒說,轉身走了。
張良愣愣地望著老人的背影,猜想這老人一定很有來歷。果然,那老人走了里把路,返身回來,說:“你這小伙子很有出息,值得我指教!焙髞砝先私唤o張良一部《太公兵法》說:“你要下苦功鉆研這部書。鉆研透了,以后可以做帝王的老師!焙髞,張良研讀《太公兵法》很有成效,成了漢高祖劉邦手下的重要謀士,為劉邦建立漢朝立下了汗馬功勞。
3.四面楚歌
【釋義】四面都是楚人的歌聲。后用來比喻四面受敵;處于孤立無援的處境。
【語出】梁啟超《中國國會制度私議》:“殆陷于四面楚歌之中;反恃解釋條文以持其說!
【人物】項羽(今江蘇宿遷人)和劉邦(今屬江蘇豐縣人)原來約定以鴻溝(在今河南榮縣境賈魯河)東西邊作為界限,互不侵犯。后來劉邦聽從張良和陳平的規(guī)勸,覺得應該趁項羽衰弱的時候消滅他,就又和韓信、彭越、劉賈會合兵力追擊正在向東開往彭城(即今江蘇徐州)的項羽部隊。終于布置了幾層兵力,把項羽緊緊圍在垓下(在今安徽靈璧縣東南)。這時,項羽兵少缺糧,夜里又聽見四面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的`民歌:“難道劉邦已經得到了楚地了嗎?為什么他的部隊里面楚人這么多呢?”心里已喪失了斗志,騎上馬帶了僅剩的八百名騎兵,從南突圍逃走。邊逃邊打,到烏江畔自刎而死。
4.老當益壯
【釋義】雖然年紀很大了,但志氣和身體更壯。
【語出】《后漢書馬援傳》:“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
【人物】東漢名將馬援,扶風茂陵(今陜西省興平市竇馬村)人。從小就胸懷大志,他打算到邊疆去發(fā)展畜牧業(yè)。馬援長大以后,當了扶風郡的督郵。有一次,郡太守派他送犯人到長安。半路上,他覺得犯人怪可憐的,不忍心把他送去受刑,就把他放走了,為此丟了官,逃亡到北朝郡搞起畜牧業(yè)和農業(yè)生產,成了一個大畜牧主和地主,把自己積攢的財產、牛羊,都分送給他的兄弟、朋友。他常說:“做個大丈夫,總要''''窮當益堅,老當益壯’才行”。就是說,越窮困,志向越要堅定;越年老,志氣越要壯盛。后來,馬援成了東漢有名的將領,開國功臣之一,為光武帝立下了很多戰(zhàn)功。
5.投筆從戎
【釋義】指讀書人放棄文化工作參軍入伍。
【語出】《后漢書班超傳》。
【人物】班超是東漢一個很有名氣的將軍,他從小就很用功,對未來也充滿了理想。有一天,他正在抄寫文件的時候,突然覺得很悶便丟下筆說:“大丈夫應該像傅介子、張騫那樣,在戰(zhàn)場上立下功勞,怎么可以在這種抄抄寫寫的小事中浪費生命呢!”
后來,他當上一名軍官,在對匈奴的戰(zhàn)爭中,得到勝利。接著,他建議和西域各國來往,以便共同對付匈奴。朝廷采取他的建議,就派他帶著數十人出使西域。在西域的三十多年中,他靠著智慧和膽量,度過各式各樣的危機。班超一生總共到過五十多個國家,和這些國家保持和平,也同時宣揚了漢朝的國威。
6.暴殄天物
【釋義】原指殘害滅絕各種生物。后指不知愛惜物品;隨意毀壞糟蹋。
【語出】《尚書武成》:“今商王受無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人物】三人(寶釵、李紈、探春)只是取笑之談,說了笑了一回,便仍談正事。探春因又接說道:“咱們這園子只算比他們的多一半,加一倍算,一年就有四百銀子的利息。若此時也出脫生發(fā)銀子,自然小器,不是咱們這樣人家的事。若派出兩個一定的人來,既有許多值錢之物,一味任人作踐,也似乎暴殄天物。不如在園子里所有的老媽媽中,揀出幾個本分老誠能知園圃的事,派準他們收拾料理,也不必要他們交租納稅,只問他們一年可以孝敬些什么!(《紅樓夢》第五十六回)
7.暗渡陳倉
【釋義】正面迷惑敵人,而從側翼進行突然襲擊戰(zhàn)略;也比喻男女私通。多比喻暗中進行活動;常跟“明修棧道”連用。
【人物】《三國演義》第六十九回:“臣已算定今番諸葛亮必效韓信暗渡陳倉之計!
張良送劉邦到褒中(今陜西褒城)。此處群山環(huán)抱,沿途都是懸崖峭壁,只有棧道凌空高架,以度行人,別無他途。張良觀察地勢,建議劉邦待漢軍過后,全部燒毀入蜀的棧道,表示無東顧之意,以消除項羽的猜忌,同時也可防備他人的襲擊。劉邦入漢中后,勵精圖治,積極休整。同年八月,劉邦用大將韓信之謀,避開雍王章邯的正面防御,乘機從故道“暗渡陳倉”(今陜西寶雞),從側面出其不意地打敗了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和翟王董翳,一舉平定三秦,奪取了關中寶地。一個“明修”,一個“暗渡”,張、韓攜手,珠聯璧合,成為歷史上的一段膾炙人口的佳話。
8.嗟來之食
【釋義】指帶有侮辱性的施舍。
【語出】《禮記檀弓下》:“齊大饑;黔敖為食于路;以待餓者而食之。有餓者;蒙袂輯屨;貿貿然來。黔敖左奉食;右執(zhí)飲;曰:''''嗟!來食!瘬P其目而視之;曰:''''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于斯也!
【人物】春秋戰(zhàn)國時期,齊國發(fā)生了一次嚴重的饑荒。有一位名叫黔敖的貴族奴隸主在大路旁擺上一些食物,等著餓肚子的窮人經過,施舍給他們。一個餓得不成樣子的人用袖子遮著臉,拖著一雙破鞋子,搖搖晃晃地走過,黔敖看到后,便左手拿起食物,右手端起湯,傲慢地吆喝道:“喂!來吃吧!”那個餓漢抬起頭輕蔑地瞪了他一眼,說道:“我就是因為不吃這種''''嗟來之食’才餓成這個樣子的! 黔敖也覺得自己做得有點過分,便向餓漢賠禮道歉,但那餓漢最終還是不肯吃而餓死于路旁。
9.怒發(fā)沖冠
【釋義】形容憤怒到極點。
【語出】《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fā)上沖冠。”
【人物】趙惠文王得到一塊稀世的壁玉。秦昭王企圖仗勢把和氏璧據為己有。于是他假意寫信給趙王,表示愿用15座城來換這塊璧。趙王怕秦王有詐,不想把和氏璧送去,但又怕他派兵來犯。后派藺相如帶了和氏壁出使秦國。席上,藺相如見秦王如此輕蔑無禮,早已非常憤怒,便上前道:“這璧上還有點小的毛病,請讓我指給大王看!
藺相如把璧拿到手后,馬上退后幾步,靠近柱子站住。他極度憤怒,頭發(fā)直豎,頂起帽子,激昂地說:“趙王和大臣們商量后,都認為秦國貪得無厭,想用空話騙取和氏壁,因而本不打算把璧送給秦國;聽了我的意見,齋戒了五天,才派我送來。今天我到這里,大王沒有在朝廷上接見我,拿到壁后竟又遞給姬妾們傳觀,當面戲弄我,所以我把壁取了回來。大王如要威逼我,我情愿把自己的頭與璧一起在柱子上撞個粉碎!”在這種情況下,秦王只得道歉,并答應齋戒五天后受璧。但藺相如預料秦王不會交城,私下讓人把壁送歸趙國。秦王得知后,無可奈何,只好按照禮儀送藺相如回國。
10.手不釋卷
【釋義】書本不離手,形容勤奮好學。
【語出】《三國志》裴松之注引《江表傳》:“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
【人物】三國時,呂蒙是吳國的大將。呂蒙作戰(zhàn)勇猛,平時卻不肯讀書。孫權勸道:“你讀點歷史和兵法,用兵更高明!睂O權道:“漢先武帝從前行伍出身,卻手不釋卷’。”從此,呂蒙勤勉自學,受益匪淺。
中國歷史人物故事13
皇帝(宋仁宗)想啟用王安石,唐介說:“安石難以擔當大任!被实壅f:“(他)文學方面不可信任嗎?經術方面不可信任嗎?吏事方面不可信任嗎?”唐介答:“安石好學但是思想古板,以前討論的時候,他的`思想行為不切實際事理,如果他做了官,(他的)政策肯定經常變更!被实蹍s不這樣認為,最終(還是)任命王安石為參知政事,對(王安石)說:“別人都不了解你,認為只知道儒家經術,不清楚世務,”王安石答道:“儒家經術正是用來規(guī)劃處理世務。”皇帝說:“你認為現在應該先實施什么政策?”王安石說:“要改變現在的風氣、禮節(jié)、習慣,公布新的法令,(這)正是現在所急需要做的事!被实凵钚挪⒉杉{了(他的意見)。
原文:
帝欲用安石,唐介言安石難大任。帝曰:“文學不可任耶?經術不可任耶?吏事不可任耶?”介對曰:“安石好學而泥古,故議論迂闊,若使為政,必多所變更。”帝不以為然,竟以安石參知政事,謂之曰:“人皆不能知卿,以卿但知經術,不曉世務。”安石對曰:“經術正所以經世務。”帝曰:“然則卿設施以何為先?”安石對曰:“變風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急也!钡凵罴{之。
中國歷史人物故事14
中國有著五千年悠久的歷史,在這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涌現出許許多多的歷史人物,演繹著一幕幕動人的傳奇故事。讓我敬佩的,不是“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莽漢荊軻,也不是“草船借箭”足智多謀的諸葛亮,更不是“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zhàn)時袍,著我舊時裳”替父從軍的花木蘭,最讓我敬佩的是前無古人,有著非凡的政治手段,集智慧與美貌于一身的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武則天。
我敬佩她有著非凡的政治遠見。武則天對于歷代的興亡盛衰及政治得失有著獨到的見解!柏懹^之治”對她也頗有影響,所以她在執(zhí)政期間制定了許多利國利民的措施,使唐代社會經濟繼續(xù)向前發(fā)展。在“民以食為天”的中國,農業(yè)的發(fā)展程度代表了這個國家的富強程度,于是,武則天讓當時著名的農學家們編寫農書《兆人本業(yè)記》,推廣先進的農業(yè)生產經驗,對當時農業(yè)的.發(fā)展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不僅如此,她還以農業(yè)是否發(fā)展作為考核官吏的重要標準,推行輕徭薄稅的政策。這一系列的政策,使得唐代經濟發(fā)展迅速,在她統(tǒng)治時期,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百姓安居樂業(yè)。
最令我欽佩的還是她的智慧。在乾陵前有一塊無字碑,是按照武則天的遺言立的。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難免會像歷代封建帝王一樣,都不可避免地存在著缺點和錯誤,尤其是晚年,武則天在生活上日益奢侈腐化,荒淫無度,又大修宮殿,使得朝廷政治也逐漸腐敗,在鎮(zhèn)壓反對勢力過程中,信用一些貪贓枉法的官吏,濫殺了一些無辜的臣民。但功大于過,她統(tǒng)治期間政治清明,社會安定,人民安居樂業(yè),這應該算是她的一大政績。可惜地是,當時有很多人認為是她搶了大唐江山,是叛臣逆賊,對于她的功勞視而不見。因而,武則天立一無字碑,要把自己的功過讓后人去評述去記載。這就是大智慧,歷史本無言,自在人心。
武則天的智慧和謀略讓我敬佩,一個在封建古代的弱女子竟然能登上皇帝的位置,施行一系列的政策,使得社會穩(wěn)定,經濟發(fā)展迅速,為后來的“開元盛世”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是非常不容易的,可見武則天的膽識,智慧和謀略是無人能比的。她就是我最敬佩的歷史人物。
中國歷史人物故事15
齊地人劉庭式還沒中舉時,心想迎娶自己的同鄉(xiāng)的'女兒,兩家已草成婚約然而還沒給女方送禮。到劉庭式中舉,自己的未婚女友因患病,兩眼都瞎了。女家是農耕之家,很窮,不敢再提起婚事。有人規(guī)勸他迎娶那家小女,劉庭式笑著說:“我的心已經許配給她了。雖然她兩眼瞎了,怎能違背我當初的本心呢!白詈笥⒘嗣づ,并和她共同生活到老。
原文:
齊人劉庭式未及第時,議娶其鄉(xiāng)人之女,既成約而未納幣也。庭式及第,其女以疾,兩目皆盲。女家躬耕,貧甚,不敢復言;騽窦{其幼女,庭式笑曰:“吾心已許之矣。雖盲,豈負吾初心哉。”卒取盲女,與之偕老。
【中國歷史人物故事】相關文章:
中國的歷史人物故事12-02
古代中國的歷史人物故事12-07
中國歷史人物故事03-01
中國歷史人物小故事02-16
中國歷史人物有趣故事02-18
中國歷史人物故事05-20
古代中國歷史人物故事06-24
中國古代著名歷史人物的故事06-24
中國歷史人物小故事3則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