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1024国产,亚洲精品国产综合野狼,欧美自拍清纯日韩一区二区三区,欧美 亚洲 国产 高潮

<dfn id="u8moo"><source id="u8moo"></source></dfn>
  • <dd id="u8moo"><s id="u8moo"></s></dd><menu id="u8moo"></menu><dd id="u8moo"></dd>
    
    
    <ul id="u8moo"></ul>
    <ul id="u8moo"><acronym id="u8moo"></acronym></ul>
  • <strike id="u8moo"><noscript id="u8moo"></noscript></strike>
  • <dd id="u8moo"></dd>
  • 《論語》教學設計

    時間:2023-05-05 10:05:23 設計 我要投稿

    《論語》教學設計(集錦15篇)

      作為一名老師,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fā)展。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論語》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論語》教學設計(集錦15篇)

    《論語》教學設計1

      【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教學內容是《論語》第七章《述爾》中的第二章,即: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這一章,既是孔子自道自話,也是孔子一生的寫照,正因為孔子有這樣的態(tài)度和境界,才成就了他為至圣先師,成為最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所以,看似簡單的一句話,卻蘊含深厚,包容寬廣,對人生會有深刻的啟迪,所以應該很好地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受益終生。

      【教學分析】

      教學內容分析:本章教學雖是一句話,看似簡單實意深刻,如何使簡單變豐富,化深刻為淺顯,這是我教學設計中的思考。為此,我教學中采取了這樣幾種做法:一是用《論語》學《論語》,即:有時引用已經(jīng)學過的《論語》句子,來理解新句子,使學生溫故而知新,這樣學生會覺得很輕松;有時擴展《論語》中其他與本章相關聯(lián)的新句子,來豐富對本章的理解,學生會覺得很新奇刺激,富有挑戰(zhàn),所以,表面重點是學一個句子,其實同時也學習了解了一些其他的句子,大大豐富了教學內容,拓展了思維空間。二是多處采用故事教學的方式,寓教于樂,化難為易,學生會很喜歡,會在身心愉悅中有所感悟和收獲。三是采用古今結合、教材與學生生活相結合的方式,深入淺出,難點迎刃而解,如:理解“靜定”的一種境界,我就結合了孩子們非常喜歡的《功夫熊貓》的一些情節(jié)來詮釋和引領,學生非常喜歡,理解也變得輕松愉悅。四是采用多媒體教學,形象、直觀、印象深刻。

      教學對象分析:學生一二年級曾學過《弟子規(guī)》,目前已經(jīng)學過一些《論語》內容,對孔子及《論語》有了一定的了解,對古文也已有了一些感悟理解能力。而句中的“學而不厭”和“誨人不倦”又是現(xiàn)在我們常用的成語,有的學生可能不陌生,所以學起來,同學們應該是很喜歡。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論語》第七篇《述爾》中的第二章,了解孔子一生的學習和治學態(tài)度方法風格及謙虛好學的品格;

      2、進行國學知識積累,學習感悟理解古文的能力,豐厚底蘊,為學生將來對中華國學的進一步學習奠定基礎。

      3、學習孔子的情懷及品格,培養(yǎng)學生快樂學習的品質,為學生的可持續(xù)學習和終身學習培養(yǎng)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積累知識,學習品格,培養(yǎng)態(tài)度和品質。

      難點:如何化難為易使學生輕松理解句子含義及其思想品質,并潛移默化受到熏陶,學習孔子的品格,形成自己的品質。

      【教學準備】

      視頻電影課件、視頻動畫課件,文字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自然入課

      1、背誦已學過的章句。

      2、自然引入:同學們真了不起,已經(jīng)記住了這么多《論語》章句!相信孔老夫子對你們的努力一定會非常感謝和欣慰的。本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穿越,回到孔子的`課堂,聆聽孔夫子的教誨。

      (設計意圖:這樣開課,簡單直接,讓同學們帶著一點成功和自豪去學習新知識,學生會充滿信心和激情。)

      二、新授

      1、師板書,請學生仔細看,在心里默讀。

      板書: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指讀,強調“識”的讀法為(zhì)及字意(記。。強調“誨”和“倦”的讀音。

      3、理解“默而識之”的意思。

      (1)“默而識之”的意思。

     。2)為什么孔子說要“默”而識之呢?(而不是“讀”而識之或“學”而識之等等呢?)

     。3)深入體會“默”字。

     。◣煾鶕(jù)學生回答后引領:表面理解是告訴我們靜靜的默不作聲的學習并記住所學的知識,實際上是在告訴我們要靜下心來,沉下心來,這樣你就會全神貫注,調動你你內心所有的能量,那么,你原來記不住的你現(xiàn)在就會記住,你原來迷惑不解的你現(xiàn)在就會豁然開朗,你原來覺得很困難的事也許現(xiàn)在就會迎刃而解……

      此處觀看電影《功夫熊貓2》中片段,結合其中的兩段,即浣熊師父教育熊貓如何靜下心來,調動內心巨大的潛能,來使自己達到武功的最高境界,以及最后功夫熊貓如何悟透了師父的教誨,面對孔雀沈老爺最強大的攻勢,如何使自己靜下心來用武術的最高境界徹底摧毀他們的情節(jié)來談。)

      教師總結:所以說,“靜下心來”不光是一種態(tài)度,一種方法,更是一種境界,這種境界會是你的內心無比強大,這種內心的力量發(fā)乎于外會使你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

      (3)先來“默而知之”記住這四個字。(其實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你也可以擴展開來用于其他方面。)

     。ㄔO計意圖:上述環(huán)節(jié),由字義到句子字面義,再到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再到聯(lián)系學生最喜歡的動畫電影,深入顯出,寓教于樂,學生會在自身的體驗中,在觀看劇情的愉悅中,理解文意,參悟道理。然后老師給予總結升華,水到渠成,激發(fā)能量。)

      師過渡:孔子為什么能做到“默而知之”呢,這其實體現(xiàn)了孔子的一種學習方法,學習態(tài)度,更體現(xiàn)了他的一種學習情趣,學習境界,這種境界,就是快樂的學習境界,他學習的時候總是樂在其中,即陶陶然,其樂無窮也,從來不會厭倦。

      那么他的這種態(tài)度在這句話當中也說得很明白,那么哪個詞說的就是我剛才說的這個意思呢?

      4、理解“學而不厭”

     。1)指生說詞語意思。

      (2)結合以前學過的句子:“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體會。

      (3)師講“葉公問子路”的故事。(教師結合這段話,即:葉公問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眮碇v解孔子快樂學習的態(tài)度。)

     。4) 視頻播放孔子的故事《韋編三絕》,看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感受?記這個成語。

     。5)教師結合『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薄贿@句繼續(xù)體會。

     。ㄔO計意圖:這段環(huán)節(jié)主要結合有關孔子的故事,通過學生已有知識、教師講解和看視頻的方式,進一步引導學生品味學習孔子快樂學習的品質,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快樂學習,快樂人生的教育。)

      師過渡:易中天說:孔子一生的學習可以概括成這樣幾個特點:博學、好學、活學、樂學?鬃硬还獍炎约簩W習當作是無比快樂快樂的事,而且,他還把“教書育人”當作是無比快樂的事,他樂淘淘的做了一輩子教書先生,

      5、 學習“誨人不倦”。

     。1)理解詞語意思。

     。2)教師渲染:(從孔子弟子之多,年齡性格之異,教學內容之廣,孔子皆循循善誘,因材施教這些方面來渲染。)

      (3) 故事:朽木難雕(孔子罵宰予)

      A、課件出示: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朽,于予與何誅!弊釉唬骸笆嘉嵊谌艘,聽其言而信其行,今之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于予與改是!

      B、理解這段話的意思。

      C、了解成語,課件出示:朽木難雕、朽木不雕、朽木不可雕、朽木糞土。

      D、擴展孔子的教學風格:孔子的教學有時很嚴肅,像這樣批評宰予;有時又是十分風趣和快樂的,此處引用《論語》中第十一·《先進》篇中關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一章,了解孔子教學課堂的和諧愉悅民主人性率真……

      (設計意圖:此部分教學主要結合孔子罵宰予的這段故事和孔子平時教學的一些特點,通過教師講解和學生嘗試思考的方式來理解孔子的教學風格,進一步感悟大師的風范。文字課件的出示,使之作為豐富教學的內容,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古文的特點及趣味,了解成語的源頭,激發(fā)學生學習古文的興趣,為將來的可持續(xù)學習和快樂學習培養(yǎng)態(tài)度和品質。)

      6、學習:“何有于我哉?”

     。1) 學生根據(jù)上述學習評價孔子。

     。2) 理解“何有于我哉?”的意思。

      (3) 從這句話中理解孔子的謙遜與反思,學習他在反思中學習,在學習中反思的精神。強調反思對于我們修身養(yǎng)性方面的重要意義。(如,教師在課后的反思,會有利于今后更好的教學等等,也可以結合曾子的《吾日三省乎吾身》等)

      (設計意圖:此部分教學作為次要內容,旨在了解孔子做學問的一種謙遜和精進,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和教育。)

      三、 回顧全句,總結。

      1、說說全句的意思。

      2、朗讀全句,背誦全句。

      3、激勵教育:師:把此句話送給學生當做“座右銘”,按此去做,將來一定會成為優(yōu)

      秀的學者,也許會成為了不起的偉人,也許會成為流芳千古的圣人。但也許你不會成為什么什么重要的人,但我相信你今后學習一定是快樂的,做人做事一定是快樂的,那么你的人生一定是快樂的。最后,讓我們一起牢牢記住這兩成語,出示: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吟誦三遍)

     。ㄔO計意圖:此處這樣設計旨在讓學生強化記憶,背誦在心,然后老師強化激勵,使學生有個認識的高度和銘記,終生受益。)

      四、布置作業(yè):

      請學生自己閱讀《論語》找一找書中記錄有關孔子學習和教學的章句,選擇一兩句你喜歡的背下來。

      (設計意圖:教是為了對學生有個引領,督促學生主動閱讀,進而形成愛閱讀愛思考愛積累的學習品質,這非常重要。此環(huán)節(jié)設計,目的正在于此。)

      【板書設計】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好學 zhì 厭煩 厭倦

      樂教 記住

      謙遜

    《論語》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讀準字音,明確字義:慍、罔、殆、謂、哉、焉等。

      能力目標:準確誦讀課文,并在理解每一則語錄的基礎上背誦及默寫課文。

      德育目標:引導學生體會十則語錄的深刻內涵,帶領他們學習古人高尚的品格。

      【教學重點】

      1、字詞。鼓勵學生課前預習,借助課文注釋及工具書等自行理解、記憶。

      2、語句。引導學生在理解字詞的基礎上翻譯并準確表達每則語錄,學習古人可貴的學習方法、學習態(tài)度或為人處事等。

      【教學難點】

      在理解字詞,懂得翻譯的基礎上,能像古人做的一樣。

      【教學課時】兩個課時

      【教學方式】黑板教學

      【課文脈絡】①-③-④-⑤-⑦-⑨-⑩-②-⑥-⑧

      【整體板書】

      學習方法:①②③⑥⑦

      學習態(tài)度:④⑤⑥

      個人修養(yǎng):①⑧⑨⑩

      【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語文第二單元的學習已經(jīng)接近尾聲了。

      問1:還差哪一篇課文沒有講呢?(讓同學生回答《論語》)

      問2:沒錯。那大家看一下課本,有沒有發(fā)現(xiàn)這篇課文與我們一二單元學過的課文中,形式是不是很不一樣?(讓學生回答形式是文言文)

      問3:對,就是文言文。很多同學很怕文言文啊,覺得根本看不懂它在講什么,但是,要知道,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可不是白白度過的,我們那些先輩,那些古人的智慧,可厲害著呢!要是能學到一些,那受益的肯定是我們吧?

      所以,我們今天就好好學一些我們中國最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所說的話,看看他是怎么教育他的弟子的。下面,大家跟著我來朗讀,同時把自己不會的字詞畫下來,邊讀邊思考:到底論文中《論語》十則都講了些什么呢?

      第一課時

      二、集體誦讀,整體感知。

      以領讀的方式,由老師帶領全班同學一則一則地讀,讀完繼續(xù)下一教學環(huán)節(jié)。

      三、孔子及《論語》簡介

      好的,課文讀完了,不過,在正式進入學習之前,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陬邑(今山東省曲阜東南)人,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

      《論語》是記錄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是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他還被尊為“圣人”,他的學說成了封建文化的正統(tǒng),甚至被認為“半部《論語》治天下”,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

      《論語》十則的每一則都表達了精深的道理,不僅內容豐富,而且語言也很有特色——語錄體,對吧?大家都知道什么叫語錄體嗎?

      當然,大家一定還有很多疑問,比如還是有些字詞的注音和解釋不懂,還是不太理解古人說的話到底有什么深刻含義對不對?沒關系,我們現(xiàn)在就一起來解答。先看第一則。

      第一則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è)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1、疑難字詞

     、賹W:孔子在這里所講的“學”,主要是指學習西周的禮、樂、詩、書等傳統(tǒng)文化典籍。

     、跁r習時常地復習。在周秦時代,“時”字用作副詞,意為“在一定的時候”或者“在適當?shù)臅r候”。但朱熹在《論語集注》一書中把“時”解釋為“時!!傲暋,指演習禮、樂;復習詩、書。也含有溫習、實習、練習的意思。

     、叟竺~,朋友。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苷f(yuè)通“悅”,愉快。

     、萑瞬恢,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說別人不了解自己。

     、迲C(yùn)生氣,發(fā)怒。

     、呔舆@里指道德上有修養(yǎng)的人。

      2、“而”的用法

     、佟皩W而時習之”:“而”是連詞,表順接。

     、谝啵▂ì):同樣、也是。乎:語氣助詞,表疑問語氣,可譯“嗎”。

      ②“人不知而不慍”:“而”表轉折,相當于“可是”、“但是”。

      3、翻譯

      孔子說:“學了以后而又時常復習,不也是很高興的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來相會,不也是很快樂的嗎?別人不了解自己但自己又不會惱火,不也是君子嗎?”

      4、講解

     、佟皩W而時習之”中,孔子特別強調“習”的重要和樂趣!傲暋辈粌H指鞏固所學,而且指要能悟出新意。(第一則完后,跳到第三則先講)

     、凇坝信笞赃h方來”,為何而“樂”?(“樂”因:切磋學問和修養(yǎng)道德。)

     、邸叭瞬恢粦C”句中,怎樣理解“君子”的內涵?(我們聽過“君子動口不動手”這句話,由此可見君子有一個特點,那是什么呢?——有修養(yǎng)。問學生:什么樣的人才會動手打架?孔子所說的“君子”很顯然是有修養(yǎng)的,“人不知而不慍”,別人不理解他,他也不跟別人爭得面紅耳赤。這種做人的態(tài)度,是不是值得我們學習呢?)

      5、小結

      這一則語錄中,“學而時習之”講的是學習方法;“有朋自遠方來”講的是學習樂趣,志同道合的人來訪可以切磋學問和修養(yǎng)道德;“人不知而不慍”講的是個人修養(yǎng)的問題。

      6板書(簡要提醒學生記下破折號右邊對應的即可)

      學而時習之——學習方法

      有朋自遠方來——學習樂趣

      人不知而不慍——個人修養(yǎng)

      第三則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剛才我們講了“習”的方法,不僅指鞏固所學,而且指要能悟出新意,跟第三則談到的意思很相近,我們就先看第三則。

      1、疑難字詞

     、佟肮省保骸芭f”,與“新”相對,此處引申為“舊有的”、“原來的”。

      ②知:領悟。

     、劭桑嚎梢浴

     、芤裕簯{借。

     、轂椋鹤鳛椤

      2、翻譯

      孔子說:“溫習舊的知識,卻能有新的領悟,這樣的人便可以做老師了。”

      3、講解

      大家知道嗎,外國有一位心理學家叫艾賓浩斯的,他做的研究表明:人遺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隨后趨于平穩(wěn)。所以,我們同學復習時最好能在遺忘大量開始前進行,這樣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看看課文,幾千年前的孔子竟然也知道這個原理,還告訴我們:“溫故而知新!迸f的知識掌握牢固了,還不容易領悟出新的知識嗎?所以啊,同學們在能力范圍內,最好反復思考、定期復習,這樣容易有所心得,有所體會。這么好的一個方法,大家如今學了一定要會運用才不浪費哦。

      4、小結

      這一則說的還是學習方法,指出在復習舊知識的基礎上,能領悟新的知識。在這里,“溫故”和“知新”并重,強調新舊交替的連續(xù)性。

      第四則子曰:“學而不思則罔(wǎng),思而不學則殆(dài)!保ā稙檎罚

      大家猜一下:把一塊鐵放在門口,那么鐵就會生銹;那如果把一塊金子放在門口,金子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呢?(答案是:被偷走。┻@是一個笑話,但通過這個笑話我們也能看出:鐵放久了不用,甚至任憑它風吹日曬,后果將會怎樣呢?沒錯,只能生銹,沒用了。有一句老話說:“刀不磨不生銹,人不學會落后。”呵呵,當然,現(xiàn)在我們有不銹鋼刀啦。不過,這老話也有它的道理,什么道理?——大腦就像刀一樣,不開動腦筋,就會生銹呀。愛迪生只上過三個月的小學,可他為什么能發(fā)明那么多東西呢?答案很簡單:他積極思考!這是很重要的原因。

      現(xiàn)在我們看第四則論語。

      1、疑難字詞

      ①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

      ②殆(dài):有害。

      2、翻譯

      孔子說:“只學習而不思考,就會罔然無知;只思考而不學習,就會疑惑不解。”

      3、講解

      這兩句都包含了“學”和“思”兩個字!皩W”當然是指學習,“思”則是指思考。我們從孔子這句話必須認識到“學”與“思”的關系。我們同學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不懂的,趕緊思考,然后想辦法解決,千萬不能越積越多,否則日子久了,想不迷惑都是不可能的,這就是“學而不思則罔”。

      那“思而不學”呢?愛迪生在青年時候,曾經(jīng)流浪過一段時間,可是他并沒有放縱自己,不理世事。相反,他一直努力讀書、做實驗、研究和工作。倘若他空有滿腦子奇思妙想,卻不懂實踐操作,又怎么能做出奇妙的發(fā)明呢?流浪期間不再思考,不再動腦,對他個人,還是社會都是有害的,是不是?把愛迪生的例子套到孔子另外半句話上,就是“思而不學則殆!

      這樣說,大家理不理解了呢?

      4、小結

      這一則講的是學習態(tài)度,說明學習與思考的辯證關系,認為二者不可偏廢。在學習上,必須注重“學”與“思”的關系,不能只偏重其一,光“學而不思”,或“思而不學”。

      第五則子曰:“由誨汝(rǔ)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zhì)也。”(《為政》)

      1、疑難字詞

     、僬d(hùi)教導

     、谂╮ǔ)同“你”,人稱代詞。

     、壑▃hì)通“智”,明智。

     、苤捍鬃咏痰臇|西。

     、莺酰赫Z音助詞。

      2、翻譯

      孔子說:“由!教導你的內容都知道了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明智。 

      3、講解

      為什么說“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明智”?我不知道可別人知道,我多不好意思說出來啊!一說別人就知道我比別人笨啦!所以自己不知道的,不能說不是不更好嗎?可孔子為什么教導我們要老實承認自己“不知為不知”呢?

      明確:所以我們要“不恥下問”(下:指任何行業(yè)、任何人,只要在某一方面比我們強,向其請教能使我們有所裨益的都行)。那么,對于我們知道的東西呢?是不是要大家一起分享呢?嗯,“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我們互相交換,那我們就有兩個思想!眲e人不知道,我們更要把自己知道的東西教給別人對不對?好東西就是要一起分享!

      好,按照這個意思,孔子另一句話怎么表達呢?我們來看第七則。

      4、小結

      這一則講的是學習態(tài)度,說明言行要謹慎,不要太夸大自己的知識和本領。要誠實謙虛,不要不懂裝懂。

      5、板書

      不知:不懂裝懂——不恥下問

      ×√

      第二課時

      第七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保ā妒龆罚?/p>

      1、翻譯(先解釋一半)

      孔子說:“三人同行,必有我可師法的人在其中;選擇他們的優(yōu)點照著去做,借鑒他們的缺點注意改正!

      2、講解

      問①:大家怎么理解“師”這個字呢?——這個老師當然不是指真正站在講臺上講課的老師,而是我們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旁邊的人。只要他們任何人的身上有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地方,那他們在那方面就能夠教我們,可以像老師一樣,對不對?

      看看你們周圍,說說,誰可以做你們的老師呢?(隨意點出來,借機夸一下一些同學)

      問②:這樣我們就可以學習別人的長處了對不對?用孔子的話是怎么說的?全班一起把第七則后半句讀完好不好——引出“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保ㄟ@時開始以下釋義)繼續(xù):最后一句怎么理解呢?對于別人身上的缺點,我們應持什么態(tài)度?比如,我很愛睡懶覺,睡到日上三竿還不起床,你們要不要學我?(學生肯定答“不要”)那你們怎么做呢?引孔子的話:其不善者而改之——借鑒別人的缺點注意改正(自己)。

      3、疑難字詞

     、偕浦干瞄L的(方面),優(yōu)點,長處。

     、诓簧浦溉秉c,不好的(地方)。

     、垩,相當于“于之”,即“在其中”的意思。

     、艿谝粋“之”:指擇其善者而從之:代善者;

     、莸诙䝼“之”:指指其不善者而改之:代不善者。

      4、小結

      這一則講的是學習態(tài)度和個人修養(yǎng),強調無論何時何地,都可以向某一處長于自己的人學習。

      5、板書

      善:從之

      不善:改之

      第九則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保ā蹲雍保╤ǎn)》)

      1、疑難字詞

      ①歲寒嚴寒時節(jié)。

     、诘虻蛑x。

     、廴缓螅ü沤裨~)然,后。意思是分開來解釋的。然,這樣。后,以后。

      2、翻譯

      孔子說:“時到嚴寒時節(jié),然后才知道松柏是最后落葉的!

      3、點析常識

      松柏并非不落葉,只是經(jīng)得起風霜,落葉晚且新舊交替無間斷而已。

      4、講解

      毛澤東主席說過一句很著名的話:“毛澤東說:一個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都做好事,不做壞事。”為人便同松柏一樣,松柏久耐霜寒,撐到最后,獨做天地間最盎然挺立的綠樹。君子亦是如此,混跡于濁世,才知道君子之正不與人茍容。我國開浪漫主義先河的人是誰,大家知道嗎——屈原。他死了,抱石投江而死,這是為什么呢?他說:“眾人皆醉我獨醒”,這是一種傲然的品格。人如松柏,松柏如人。我們要判斷一個人是否正直,是否是君子,短期交往恐怕不能將一個人的品質看清,因此,我們只有像松柏那樣,歷經(jīng)考驗才能得出結論。

      5、小結

      這一則講的是個人修養(yǎng),借松柏之后凋來比喻一種“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的君子品格,告訴人們修身做人的道理。

      第十則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保ā缎l(wèi)靈公》)

      1、疑難字詞

     、傺栽谶@里指“字”的意思,“有一言”即指“有一個字”。

     、谛兄裾账。

     、燮渌『醮蟾啪褪恰八 绷。其,大概,也許。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愛待人。

      2、翻譯

      子貢問道:“有一個字可以終生遵照它去做嗎?”孔子說:“大概就是恕吧?意思是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不要強加給別人!

      3、講解

      問①:這一則的中心是“恕”字。同學們可以想出哪些含“恕”字的詞語或成語呢?(讓大家說,然后寫在黑板上)寬恕、饒恕、恕罪、恕我直言、恕不奉陪等等。

      問②:看這些詞,“寬恕、饒恕、恕罪”等,都包含一種什么態(tài)度呢?——有寬廣的胸懷。儒家上指“推己及人,仁愛待人”。

      再看“恕我直言”——說話人的態(tài)度開始轉變,變得不高興了是不是?“恕不奉陪”——說話人已經(jīng)要拂袖而去,要走了對不對?(在黑板上寫下一個“恕”字,擦掉字上半部分的“口”字,改為“女”字,變成“怒”。讓學生理解“恕”與“怒”的轉換,其實很簡單)

      我們重新看孔子說的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正理,但如果,“己所不欲,硬施于人”,導致的結果便很有可能是——“怒”了。

      由此引出結論:自己不想要的東西,切勿強加給別人。人與人之間相處,應該遵循平等待人原則。

      4、小結

      這一則講的是個人修養(yǎng),強調做人要懂得換位思考,在人際交往中遵循平等待人的原則。

      回到第二則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1、疑難字詞

     、偃」糯谟袆幼餍缘膭釉~前加上數(shù)字,表示動作頻率多,不必認定為三次。三:泛指多次。多次進行自我檢查反省。謀謀劃、籌劃事情。

      ②)忠:舊注曰:盡己之謂忠。此處指對人應當盡心竭力。

     、坌排f注曰:信者,誠也。以誠實之謂信。要求人們按照禮的規(guī)定相互守信,以調整人們之間的關系。意思是:真誠,誠實。

      ④傳(chuán)舊注曰:“受之于師謂之傳。老師傳授給自己的。習,與“學而時習之”的“習”字一樣,指溫習、實習、演習等。老師傳授的知識。

      2、點析

     、佟岸钡挠梅ǎ罕眄樈。

      3、翻譯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進行自我反。禾嫒酥\劃事情有沒有盡忠竭誠?與朋友交往有沒有信實相待?老師傳授的學業(yè)有沒有認真復習?”

      4、講解

      問①:有人知道曾子是誰嗎?請同學起來回答(曾子,即曾參,姓曾,名參(shēn),字子輿,孔子的學生)

      問②:由此可見,《論語》的確不只記錄了孔子,還記錄了他弟子的言行?鬃訉W識淵博,教育弟子時循循善誘,教出的弟子當然有不少他的得意門生,曾參就在其中,因而他講的言論也值得我們學習。

      在這句中,他為什么每天多次反省自己呢?誰能告訴我,古語中哪個字表示“多次”,哪個字表示“自我檢查”的意思呢?(提示注意“省”的讀音)

      5、小結

      這一則講的是為人處事和學習應有的三種態(tài)度,其中,“為人謀而不忠乎”講的是做事的態(tài)度,“與朋友交而不信乎”講交友的態(tài)度,“傳而不習乎”講學習的態(tài)度。

      第六則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ǐng)也!保ā独锶省罚

      1、講解

      問①:大家讀這一則的時候,有沒有立刻想到哪個人的名字?(任賢齊,學生不懂也可提出來)不論是古人還是今人,仍有不少人喜歡引古語來給孩子起名字。當然了,“任賢齊”這個不一定由此而來,但我們因此想想,以古語起名,是不是能夠寄托父母和長輩對孩子的美好愿望呢?毛澤東主席有個女兒叫“李敏”的,名字含義就來自孔子另一句名言:“君子欲訥于言必敏于行”。

      問②:大家看課文注釋便可知道,“賢”指的是什么?(指賢人,做名詞使用)“齊”呢?(向某人看齊,像他學習的意思)所以,名字叫“賢齊”的,結合孔子說這話的意思,我們給他解析一下他名字的意思,那就是……(等大家一起回答,找出前半句翻譯:見到賢人就向他學習,希望能和他看齊)

      問③:上一則曾子說每天要“自省”,這里孔子也“自省”了是不是,可見古人很能自我反省,從而提高。那為什么自省呢?后半句,誰能解釋一下?給大家找出孔子自省的原因。(后半句翻譯:見到不賢的人就對照著自我反省)

      2、翻譯

      孔子說:“見到賢人就向他學習,希望能和他看齊,見到不賢的人就對照著自我反省!

      3、小結

      這一則講的是學習方法、學習態(tài)度,強調做人要懂得“以人為鏡”。

      第八則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泰伯》)

      1、疑難字詞

     、俸胍銊倧姡乱。

      2、翻譯

      曾子說:“士不可以不志向遠大、意志堅毅,因為肩負沉重,路途遙遠,已實行人德為己任,不是很沉重嗎?直到死才罷休,不是很遙遠嗎?”

      3、講解

      這一則我們從字面意思看是比較好理解的,沒有那么多晦澀的詞。(一一講“弘毅”、“任”即責任,“道”即道路,“已”即停止)值得注意的是,“以為”這個詞,與現(xiàn)代漢語完全不一樣,應翻譯為“以之為”。這個結構,必須把某個名詞插入其中,看句子,那應該是:“以仁為”自己的責任。這么說理解嗎?明白這個結構的用法了嗎?

      讀這一則,誰能想到兩個成語?(任重道遠:擔子很重;路程很遠。比喻責任重大;要經(jīng)歷長期的奮斗。同義詞:負重致遠、全力以赴。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方才停止。指一生努力奮斗;一直到死為止。奉獻了一切。同義詞:鞠躬盡瘁)

      4、小結

      這一則講的是個人修養(yǎng),強調身懷抱負的人就該有堅毅的態(tài)度。

      四、布置作業(yè)

      在理解《論語》十則的基礎上,任選一則,寫一篇有關自己的感受或體驗的短文。

    《論語》教學設計3

      一、 教學目標:

      1、熟讀成誦。

      2、學會閱讀方法:

      讀選文的方法:強調重點實義詞;

      養(yǎng)成質疑的學習習慣;

      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選文含義,并能古為今用;

      對比閱讀,群文閱讀方法的滲透。

      3、激發(fā)誦讀《論語》的興趣。

      二、 教學重點:重點討論理解《論語》中的.“勇”,以此為點進行導讀教學。

      三、 教學過程:

     。ㄒ唬 導入:

      1、 我們偉大的祖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光輝燦爛的傳統(tǒng)文化,這些優(yōu)秀而寶貴的文化資源,千百年來,像乳汁一樣滋潤著咱們中華兒女。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和學習。揭題:第六課,《論語》節(jié)選二。

      2、 《論語》知多少:大家還記得《論語》是一部怎樣的書嗎?

      3、 PPT復習。老師補充中外名人對《論語》的評價。

      4、 聽到這些評價,你有什么感想?

     。ǘ 書讀百遍

      1、學習古文,我們最基礎的方法是什么?

      自由讀節(jié)選第三條,老師提示三條標準。

      2、個人朗讀展示,生生評價,師評價。引導發(fā)現(xiàn)朗讀訣竅:重讀重點詞。

      3、齊讀,賽讀,師生合作讀,配樂讀。

      4、填空讀。

      5、引導背誦。

     。ㄈ┢淞x自見

      1、質疑不理解的詞語。

      2、結合讀本中的“導讀驛站”大致理解含義。

      3、 師考查:

      子路和孔子談論的是()和()。

      孔子認為()是()的基礎,有()更要有()!

      4、 師小結板書:有勇有義

      5、 討論:在平時生活中,你做過哪些有勇氣的事?或者見過別人做過哪些有勇氣的事情呢?談一談。

      6、師小結。引出《論語》中其他對“勇”的言論。

      子曰:見義不為,無勇也。

      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

      子曰: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

      7、生討論含義,師小結。

     。ㄋ模┩卣箤Ρ龋

      1、 古今中外,對于“勇”,大家都有不同的描述,你們知道哪些關于勇敢或勇氣的名言警句呢?交流。

      2、 介紹美國作家伯納德.韋伯的繪本《勇氣》,課堂閱讀一部分。

     。ㄎ澹┳宰x選文前兩條。

      (六)課堂總結:

      1、今天這節(jié)課,大家在讀書方法上或者做人道理上有什么發(fā)現(xiàn)與收獲呢?

      2、簡介《論語》其他方面內容:孝、悌、忠、信、智、(勇)、恕。

      (七)作業(yè):

      1、繼續(xù)誦讀《論語》節(jié)選,背誦第六課。

      2、對比閱讀美國作家伯納德.韋伯的繪本《勇氣》,想想你心中的勇敢是怎樣的?

    《論語》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學會本課四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能力目標:

      1、理解詞句的意思,能把《論語》二則改成兩段白話文。

      2、正確默寫課文。

      情感目標:

      對中國儒學的創(chuàng)始人孔子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并激發(fā)學生對中國古典文化產(chǎn)生興趣,由此產(chǎn)生對國家、民族的自豪感。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詞句的意思。能把《論語》二則改成兩段白話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2、背誦課文。

      3、逐步理解兩則論語的意思。

      4、滲透學習要溫故而知新,善于思考的行為品質。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理解詞句的意思。

      教學過程:

      導入。

      上學期我們學習了論語一則,誰能給大家背背?(復習導入。)

      《論語》是孔子的學生根據(jù)對他言行的記載而編寫的。那么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論語》中的有關知識,看看這兩篇課文告訴了我們什么。

      二、新授。

      1、初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2、指名讀,檢查讀音。如:為 矣 罔 殆

      3、小組互相讀,提出不懂得問題。

      4、根據(jù)學生提出的的.問題,引導學生根據(jù)注釋和自己的理解,小組交流這兩則論語的意思。

      5、學習匯報。(指導學生理解第一則論語的意思:溫習已經(jīng)學到的知識,就能得到新的體會、新的發(fā)現(xiàn),這樣的人就可以當老師了。)

      6、誰想試著說一說。

      7、小組間互相說一說。

      8、那這則論語中的一個生字我們能想辦法把它記住嗎?(指導學生隨文識字。)

      9、小組自學第二則論語。

      10、匯報。教師指導學生把語言組織完整、準確。

      11、著重理解“罔”和“殆”的意思,同時記住這兩個字。(教師相機板書,指導書寫。)

      12、誰愿意再試著說一說這則論語的意思。

      13、和你的小組同學再說一說。

      三、指導背誦。

      1、自愿背。

      2、齊背。

      四、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結合實際談談自己的感受。)

      板書:

      27、《論語》二則

      溫故 知新 為師

      學不思 罔 思不學 殆

      反思:學生理解論語二則的含義之后,覺得自己應該如此好學,背誦較快。學生能夠基本上了解論語的意思。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默寫課文。

      2、培養(yǎng)學生背誦、默寫、書寫等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認真書寫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正確默寫課文。

      教學難點:指導書寫。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誰愿意把論語二則給大家背一背?

      二、聽寫本課的幾個字。

     。柟虒π伦值恼J識。)

      三、指導書寫。

      1、按照正確的書寫姿勢,寫一寫。

      2、比一比,爭取一個比一個漂亮。

      四、指導默寫。

      1、齊背這兩則論語。

      2、注意標點符號的使用,不寫錯別字。

      3、默寫。

      五、擴展延伸。

      1、把論語二則改寫成白話文,注意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2、寫完后和小組同學互相讀一讀。

      反思:

      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借助書下注解能夠解釋古文的含義,學完后也能夠默寫古文,學習效果較好。

    《論語》教學設計5

      一、教學目標與核心素養(yǎng)

      1、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孔子及《論語》全面了解孔子的思想主張。

      2、掌握常用的文言實詞,能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課文,理解課文思想內容并背誦課文。

      3、提升思想品德修養(yǎng)水平,在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提高為人處世的思想修養(yǎng)。

      二、教學重難點

      2、教學難點

      領悟《論語》十二章的深刻含義,體會孔子所倡導的“為學之道”。

      三、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我們從小就接受著孔子學說和言論的教誨,從牙牙學語到經(jīng)天緯地,我們以古典文化為土壤,不斷的成長前行。今天,讓我們繼續(xù)走近孔子,一起學習《論語十二章》。

      2、寫作背景

      《論語》基本上是一部語錄體的散文著作,主要記載孔子的言行,只有一小部分記載孔門弟子(譬如曾子、子夏、有子等人)的言行!稘h書藝文志》云:《論語》者,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于夫子之語也。當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謂之《論語》!睗h初所傳的《論語》,有古論、齊論、魯論之分,古論出自孔子壁中,用古文字寫成,孔安國曾為之作訓解,但已失傳。齊論為齊人所學,魯論為魯人所傳。東漢鄭玄就魯論篇章,參考齊論,為之作注,今亦殘佚。魏時的何晏集漢儒以來的各家之說,成《論語集解》,這就是今天我們所看到的最早的《論語》注本。

      3、作者介紹

      《論語》是孔門弟子集體智慧的結晶。其編纂者主要是仲弓、子游、子夏、子貢,他們憂慮師道失傳,首先商量起草以紀念老師。然后和少數(shù)留在魯國的弟子及再傳弟子完成。

      4、題目解說

      《論語》是儒家最重要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集錄整理,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的重要資料。本課節(jié)選的是《論語》中的經(jīng)典篇目,一共十二章,稱之為“《論語》十二章”。

      5、層次結構

      全文可分為十二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章):孔子認為君子要善于抵制物欲,要盡可能地把精力放在對德行的追求上。

      第二部分(第2章):孔子把禮、樂與仁緊緊聯(lián)系起來,認為沒有仁愛之心的人,根本談不上禮、樂的問題。

      第三部分(第3章):孔子認為人可以為“道”而死,強調了“道”的重要性。

      第四部分(第4章):孔子提出君子和小人在義利上的不同態(tài)度。

      第五部分(第5章):孔子強調在修身養(yǎng)德的過程中見賢思齊的重要性。

      第六部分(第6章):孔子強調人的修養(yǎng)中質樸的本質和文化修養(yǎng)要配合適當

      第七部分(第7章):孔子表達了士人要有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的堅定信心和決絕勇氣。

      第八部分(第8章):孔子闡釋功虧一簣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

      第九部分(第9章):孔子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具備智、仁、勇這三種品質,成為真正的君子。

      第十部分(第10章):孔子強調“克己復禮”是達到仁的境界的方法。

      第十一部分(第11章):闡釋孔子對“恕”的理解。

      第十二部分(第12章):多角度具體闡釋《詩》在“興”“觀”“鮮”“怨”等多方面的作用。

      6、全文分析

      1、在《〈論語〉十二章》的《雍也》篇中,孔子論及了“文”與“質”的關系,我們應該如何理解“文”與“質”的關系?

      孔子這里說的“文”,指合乎禮的外在表現(xiàn);“質”,指內在的仁德。只有具備“仁”的內在品質,同時又合乎“禮”并表現(xiàn)出來,方能成為“君子”!拔摹迸c“質”的`關系,亦即“禮”與“仁”的關系。這一方面體現(xiàn)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君子”之理想人格;另一方面反映了孔子一以貫之的中庸思想,即不主張偏勝于文,亦不主張偏勝于質,而主張不偏不倚,執(zhí)兩用中。從個人修養(yǎng)的角度來理解“質”是指質樸的品質,“文”則是指文化的修養(yǎng)。那么,“質勝文則野”就是指一個人沒有文化修養(yǎng)就會顯得很粗俗;“文勝質則史”就是指一個人過于文雅就會顯得像個“酸秀才”“書呆子”,注重繁文縟節(jié)而不切實際。所謂“百無一用是書生”,就是典型的“文勝質則史”。所以孔子提倡“文質彬彬”,既要有文化修養(yǎng),又不要迷失了本性,只有這樣,才能夠稱得上是真正的君子。

      2、難點如何理解孔子的理欲觀?

      在以往對孔子的研究中,人們往往忽略了對孔子理欲觀的研究,通常認為孔子主張只要仁、義,不要利、欲。然而事實并非如此,任何人都不會甘愿過貧窮困頓、流離失所的生活,都希望能夠富貴安逸。因此,孔子并不反對人們去獲取財富,只是孔子認為獲取財富必須通過正當?shù)姆绞。這就是孔子在《論語里仁》中傳達的正確思想,通過對比的手法,揭示了君子和小人對待“利”的不同態(tài)度,從而告訴人們無論致富達貴還是擺脫貧賤,雖然都是人的正常欲求,但是均不能采取不正當?shù)氖侄危@是孔子對義利關系的基本看法。在義利關系面前,是見利思義、見義勇為還是見利忘義、唯利是圖,確實可以檢驗出一個人境界的高低,孔子以“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來表達這種判斷。

      3、通過學習《論語十二章》,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孔子非常看重對《詩》的學習,那么《詩》真的是一個人提高修養(yǎng)所必須研讀的嗎?

      觀點一:是必須研讀的?鬃诱J為,不學習《詩》,就沒有辦法說話,學《詩》能知言善語,可以激發(fā)人的情感,可以觀察政治、風俗的盛衰得失,可以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可以在禮的準則下怨刺時政。

      觀點二:不是必須研讀的?鬃又皇窃诋敃r的社會背景下,提出要學習《詩》的建議,孔子看重《詩》,其本質是對教化和德行的重視。如果一個人通過其他途徑能夠獲得相關的教育,不一定必須研讀這部書。

      7、寫作特點

      1、簡潔明了的語錄體形式。

      本文采用簡潔明了的語錄體形式,通過師徒的對話來傳達人物的思想主張,表明人物的觀點,體現(xiàn)人物之間的情感活動。

      2、豐富多變的手法。

      文中多采用比喻、對偶等修辭手法,言簡義豐。文中還多次運用反問句,言語之間跳躍較大,含意豐富。

    《論語》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薄⒄J讀字詞。

     。病⒗斫飧鲃t語錄。

     。、整理、積累語言材料。

      4、學習和繼承中國古代先進的學習方法和態(tài)度,初步了解中國古代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和輝煌成就。

      【教學思路】

      板塊式教學思路,全課的教學主要分為三個板塊。

      【教學重點】

      誦讀熟悉文言文的表達方式和習慣用語,以養(yǎng)成語感。

      【教學難點】

      讀懂《論語》,掌握其中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態(tài)度,并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體驗,深入感受《論語》精髓。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宋臣趙普曾經(jīng)告訴宋太宗說:臣有論語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的確,我國兩千年來,不論立身處世以及政治社會,皆以儒家思想為中心,而論語便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書,所謂半部論語治天下,便是這個意思。宋代大儒朱熹,把論語、大學、中庸、孟子合稱四子書,并分別為大學、中庸做章句;為論語、孟子做集注。朱注四書,后來歷代朝廷都定為官書,是科舉考試的標準本,所以流傳極廣,影響也最大。我們課本上的就是朱熹的集注。(第45頁)

      二、認讀課文(15分鐘左右)

     。、同學們自讀課文的閱讀提示。

     。、各自大聲地朗讀課文。

      3、聽讀課文,注意校正讀音,體會語調。

     。、分則朗讀課文,每讀一則,都要求對應著點讀課文注釋。

     。怠⒎謱W習小組,讀課文,說注釋,說譯文。

     。丁⑷嗤瑢W大聲、流利、快速地朗讀全文。

      三、析讀課文(12分鐘左右)

      1、同學們雙向交流,互相提出或解答自己不懂的詞句。

      2、同學們試作批注,概括每一則的內容大意。

     。、教師指導同學們運用 與學習 有關這個句式說話。如學而時習之與學習方法有關,與學習習慣有關,又如不恥下問與學習態(tài)度有關等。

      4、教師指導同學們就課文中喜歡的成語或短語說話,要說說為什么喜歡它。

      四、理讀課文(20分鐘左右)

      老師下發(fā)印有分類式學習筆記的練習紙,請同學們根據(jù)紙上安排好了的`類別整理課堂筆記(或者老師提出整理的要求,同學們在筆記本上進行整理)。

     。、在作家作品類記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陬邑(現(xiàn)山東省曲阜市東南)人,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論語》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書,是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

     。、在成語類記下:

      學而不厭 誨人不倦 溫故知新 不恥下問 三人行必有我?guī)?/p>

     。场⒃诿跃漕愑浵拢

     、 用于學習態(tài)度:

      不恥下問 三人行必有我?guī)?學而不厭 敏而好學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 用于學習方法:

      學而時習之 溫故而知新 默而識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 用于思想修養(yǎng):

      人不知而不慍 三人行必有我?guī)?/p>

      ⑷ 用于思想方法: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 用于人生感悟: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⑹ 用于日常生活: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础㈦y句翻譯類練習:

     、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⑵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p>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下課之前,同座同學互相交換檢查分類式學習筆記。

      五、作業(yè)

     。、背誦《論語》十則。

     。、課外收集其他關于學習方法和態(tài)度的格言警句。

      【創(chuàng)意說明】

      此教學設計的亮點在于分類式學習筆記。

      這是一種整理性的課堂學習活動,也稱作理讀。而同時這也是一種帶有理性色彩的課堂學習活動,它所養(yǎng)成的是一種分類整理的能力及習慣。這種:能力及習慣訓練得越早,學生對語言材料歸類的意識就越強。而歸類是研究性學習的重要技能之一。

      在課堂上指導學生學用分類式學習筆記,是在向傳統(tǒng)的做法挑戰(zhàn):平時課堂上,學生花大量時間記錄的、知識零散的課堂筆記,包括對教師苦心設計的大量板書的筆記,在知識積累、能力培養(yǎng)、習慣養(yǎng)成和提高教學效率上,作用到底有多大?

      在課堂上指導學生學用分類式學習筆記,同時也是在依循新修訂的初中語文教學大綱的要求,設計立意高遠的課堂實踐活動。

      學生實踐活動的問題,是新大綱最為著重強調的內容之一。大綱在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中這樣陳述道: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技能,全面提高語文能力。重視創(chuàng)設語文學習的環(huán)境,溝通課本內外、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的聯(lián)系,拓寬學習渠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這是在告訴我們,學生應在我們的語文課上進行充分有效的語文實踐活動。這一點,現(xiàn)在已是不容置疑的了。

    《論語》教學設計7

      【設計理念】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論語·問孝》。

      2、了解《論語》涵蓋生活的方方面面,自古至今讀《論語》的人生生不息。

      3、結合《論語·問孝》的言論,能說出自己對“孝”的理解;結合課堂上的討論,初步正確地把握“孝”,能夠關注生活細節(jié),懂得用自己點滴的行動向長輩表達孝敬。

      【教學重難點】

      通過課堂上的討論,初步形成正確的對“孝”的認識,能夠關注生活細節(jié),懂得用自己點滴的行動向長輩表達孝敬。

      【教學準備】熟讀《論語·問孝》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課前預熱:

      1、出示圖片,自由交談。

      出示孔子圖片,生簡介孔子、《論語》!景鍟赫撜Z】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其儒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

      《論語》,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主要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與《孟子》、《大學》、《中庸》合為“四書”。

      2、觀看視頻,切身感受。

      ①師:2005年9月28日,全世界舉行了紀念孔子誕辰活動,這說明孔子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2008年的奧運會上,我們再一次向世人展示了論語的思想精髓和孔子的魅力。【播放視頻】

     、谕瑢W們,我們今天一起重溫了2008年奧運會盛典的一個片段,從你們專注的眼神中,老師知道,你一定有話說?(你看到了什么?你聽出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

     、凵涣鳌

      很震撼,吟誦的是論語,感受到漢字的博大精深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等。

      一、猜漢字,明字理

      我國是一個有著幾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國,漢字文化博大精深,下面老師出示幾個漢字,看看誰能快速猜出是什么字。

      出示:“子、老、孝”象形字,生猜。

      子:像一個嬰兒,他的腦袋很大,舉著小手,樣子很可愛。是什么字呢?

      老:像一個駝背、伸手、扶杖、頭戴大帽的老人。會是什么字呢?

      孝:像一位面朝左、長著頭發(fā)的駝背老人,身前一孩子,扶持著老人!景鍟盒ⅰ

      小結:“孝”——會意字,上部是“老”的省形(省去“匕”,拐杖形),下面是“子”,會意為孩子攙扶老人在行走。百善孝為先,孝從敬愛老人始。

      真是:老字省匕空下邊,年老力衰步履艱;

      子孫上前相攙扶,敬愛長輩孝為先。

      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跟隨孔子一起學習孝道。

      二、自由讀,讀流利

      1、自由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匯報讀。請四名學生讀,每人讀一句

      3、讀后評價。(正確、流利)

      師:讀古文,僅正確、流利還不夠,還要讀得有節(jié)奏。

      4、師范讀。生再自由讀,師個別指導。

      5、生個別讀、帶讀。

      6、師譯生齊讀(男、女)

      7、師生共讀。(師讀敘述,生讀孔子話)個別、齊讀

      8、挑戰(zhàn)讀。全班推薦最好的學生讀(表揚學生,獎勵配樂讀)

      9、配樂讀。 “臥虎藏龍”,跟隨古琴曲一起讀

      師:你們的誦讀把我?guī)Щ亓舜呵飼r期,拉回了孔子時代。如果時代倒退兩千多年,你們也一定是“孔門七十二賢”。

      三、悟中讀,知大意

      【一】出示“背井離鄉(xiāng)”圖,你看到了什么?想起了哪則論語?

      子曰:“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

      1、個別讀

      2、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悟中讀。

      3、齊讀。男生:孝敬父母的好男兒 女孩:孝敬父母的乖乖女

      【二】出示“喂養(yǎng)圖”,它讓你想起了哪則論語?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1、生讀

      2、談談你是怎么理解的?母親噙著淚水,病在兒身,痛在母心。

      3、會背這句嗎?齊背。

      是呀,孔子告訴我們,不要讓父母為我們的遠行擔憂,不要讓父母為我們的疾病擔憂,我們要關愛父母。 【板書:愛】

      【三】出示“不孝圖”,再看這幅圖,你想說什么?它讓你想到了哪則論語?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

      1、根據(jù)圖,試著說說這句話的意思?

      2、齊讀。

      要是不孝敬父母,和養(yǎng)犬馬有區(qū)別嗎? 【板書:敬】

      【四】出示“中國好人榜吳秀琴圖片”,播放視頻。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1、這個女孩,你們認識嗎?讓我們跟隨一則報道了解她。

     。úシ乓曨l)讓你想起了哪則《論語》?個別讀,齊讀。

      2、簡介事跡《用稚嫩的肩膀為母親撐起一片天》。

      同學們,看完這則報道,在小秀琴的身上,我們明顯感覺到這個小女孩儼然一位“小巨人”。雖然只有11歲,雖然身體瘦弱,可小小的秀琴卻為自己的母親撐起一片天,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孝老愛親的傳統(tǒng)美德。

      3、對比讀:男生捫心自問,你們做到了嗎?男生齊讀;

      女生捫心自問,你們做到了嗎?女生齊讀。

      四、創(chuàng)境讀,明道理

      是啊,孝敬,孝敬,敬才是孝的最高境界。四則論語我們都學完了,那么,在生活中能不能靈活運用呢?

      1、播放新聞萬象“不孝”視頻《老人沒接孫女 遭兒子暴打》

      請看這則視頻,當你看到不孝子,對父親大打出手的時候,我們就會吟起: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

      2、當我們看到不孝子不給父母好臉色的時候,你就會想起:

      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3、當我們見父母憂心如焚的時候,我們就會情不自禁地想起: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4、當我們出遠門,牽掛父母的時候,你也會想起:

      子曰:“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

      五、熟讀成誦

      同學們,這幾則論語,你們會讀了,會用了,那么,今天就讓我們將它牢牢地記在腦海中,給大家?guī)追昼姷臅r間,看誰最先將它背下來。

      1、生背誦

      2、匯報交流。個別背、齊背

      六、拓展延伸

      1、典故:望江范永芳《孝思維則》

      清乾隆年間,望江縣長嶺鎮(zhèn)文學村范家前屋曾有一位孝子——范家芳,未滿十歲,在縣學校讀書,他的父親送米供他念書,每次他都留米回家,還經(jīng)?奁胍;先生責備他,問他為什么悲痛,他說:“父親在田地里辛勤勞動,我卻坐享其成!备赣H生病,想吃棗子,他摸著學校一顆已經(jīng)干枯的棗樹哭泣,果然,枯樹復活,結出飽滿的棗子,他摘下給父親吃,人人都感到奇怪。他父親病了,他十幾天不脫衣服侍候。乾隆二十五年,其事跡受到皇上旌表《孝思維則》,并于乾隆二十六年,建造孝子門予以表彰。

      范家芳尊老敬老堪為孝子典范,當今仍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讓“孝敬”牢牢地記在了我們心中。

      2、哪一則論語觸動了你的心靈,談一談。(我們應該怎樣盡孝?)

      生自由談。

      師:你們都是大孝子,今天,老師為大家?guī)砹艘欢我曨l,這段視頻感動了千千萬萬的人,相信也能再一次感動你們!静シ殴鎻V告:媽媽,請您洗腳】

      3、小結板書。

      同學們,關愛老人,用心開始;孝敬父母,從我做起。

      4、配樂朗讀《當你很小的時候》

      七、課堂總結

      同學們,雅言傳承文明,經(jīng)典浸潤人生。希望你們愛上論語,愛上經(jīng)典。下課。

      板書設計:

      論 語

      敬 愛

      孝

    《論語》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

      1.學習重點文言詞語,解讀各則語錄,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論語》的有關知識,明確其在歷史上的價值。

      3.學會朗讀背誦文言文,掌握學習古文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合作探究、體驗反思學習經(jīng)典的原創(chuàng)精神。

      2.聯(lián)系自身學習經(jīng)歷,體會課文豐富精彩的內蘊,端正學習態(tài)度,改進學習方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通過學習能夠正確認識并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tài)度;激發(fā)熱愛民族經(jīng)典文化的熱情。

      課標要求誦讀古代詩詞,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

      重點

      1.通過學習重點文言詞語,理解各則語錄,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結合本文的學習認識并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tài)度;激發(fā)熱愛民族經(jīng)典文化的熱情。

      難點理解課文所蘊含的深刻哲理,并培養(yǎng)學生把所學知識、道理付之于實踐的意識。

      教法誦讀法、合作探究學習法;分類整理歸納法。

      教具學具PPT

      教學程序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一、學生默寫《論語》第一、二、三則

      二、初讀第四至第八則,掃除語言障礙

      三、探究學習、理解并背誦第四至第八則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學習、理解并背誦第四至第八則

      【教學步驟】

      一、學生默寫《論語》第一、二、三則

      二、初讀第四至第八則,掃除語言障礙

      罔(wǎng) 殆(dài) 簞:(dān) 曲肱(gōng)

      1.教師朗讀示范。學生體會語氣、語調、停頓等。

      2.學生自由朗讀,齊讀。

      三、探究學習、理解并背誦第四至第八則

      第四則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1.結合注釋理解課文,把握重點字詞。

      故:學過的知識; 知新: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 可:可以; 以憑借; 為:做。

      2.小組合作翻譯

      譯文 復習舊的知識,能夠從中有新的體會或發(fā)現(xiàn)。這樣,就可以做老師了。

      3.理解這則文字所講內容。

      這一則也是講學習方法,強調獨立思考的必要性,因為只“溫故”而不獨立思考,決然達不到“知新”的目的。一定要將知識融會貫通,能在溫習舊知識中有所發(fā)現(xiàn),才“可以為師”。 “溫故而知新”是孔子對我國教育學的重大貢獻之一,他認為,不斷溫習所學過的知識,從而可以獲得新知識。這一學習方法不僅在封建時代有其價值,在今天也有不可否認的適應性。人們的新知識、新學問往往都是在過去所學知識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因此,溫故而知新是一個十分可行的學習方法。

      4.朗讀、背誦。

      第五則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1.結合注釋理解課文,把握重點字詞。

      罔:迷惑,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 殆:有害。

      2.小組合作翻譯

      譯文 只讀書而不肯動腦筋思考,就會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讀書,就會有疑惑。

      3.理解這則文字所講內容。

      這一則也是講學習方法,闡述學習和思考的辯證關系,認為二者不可偏廢。學習和思考相結合,才能有所得。

      4.朗讀、背誦。

      第六則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1)食,一瓢飲,在陋巷(2),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3)。賢哉回也!(《雍也》)

      1.結合注釋理解課文,把握重點字詞。

      (1)簞:音dān,古代盛飯用的竹器。 (2)巷:此處指顏回的住處。

      (3)樂:樂于學。

      2.小組合作翻譯

      譯文 孔子說:“賢德啊,顏回!一簞干糧,一瓢涼水,居住在簡陋的巷子里,換了別人一定不堪忍受這種貧困憂苦的生活,但是顏回啊,從來不知因此而改變自己好學樂善的快樂。賢德啊,顏回!”

      3.理解這則文字所講內容。

      本章中,孔子又一次稱贊顏回,對他作了高度評價。這里講顏回“不改其樂”,這也就是貧賤不能移的精神,這里包含了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道理,即人總是要有一點精神的,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斷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頓也自得其樂。

      此章孔子回環(huán)曲折,一說兩嘆,高度贊揚了顏回安貧樂道的高貴品質,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流傳很廣,幾乎婦孺皆知。

      4.朗讀、背誦。

      第七則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1.結合注釋理解課文,把握重點字詞。

      知:懂得、了解; 好:喜歡; 樂:以……為樂。

      2.小組合作翻譯

      譯文 孔子說:“懂得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為樂的.人。”

      3.理解這則文字所講內容。

      這里,孔子強調了學習興趣的重要性:有了濃厚的興趣,我們才會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去努力。孔子在這里沒有具體指懂得什么,看來是泛指,包括學問、技藝等。孔子正是這一點的身體力行者,孔子聽《韶樂》,“三月不知肉味,”即為明證。

      4.朗讀、背誦。

      第八則 子曰:“飯疏食(1)飲水,曲肱(2)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述而》)

      1.結合注釋理解課文,把握重點字詞。

      (1)飯食,飯,這里是“吃”的意思,作動詞。疏食即粗糧。

      (2)曲肱:肱,音gōng,胳膊,由肩至肘的部位。曲肱,即彎著胳膊。

      2.小組合作翻譯

      譯文 孔子說:“吃粗糧,喝白水,彎著胳膊當枕頭,樂趣也就在這中間了。用不正當?shù)氖侄蔚脕淼母毁F,對于我來講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樣。”

      3.理解這則文字所講內容。

      孔子極力提倡“安貧樂道”,認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會總是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對于有理想的人來講,可以說是樂在其中。同時,他還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貴榮華,他是堅決不予接受的,對待這些東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這種思想深深影響了古代的知識分子,也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拓展:飯蔬飲水:后因以“飯蔬飲水”形容清心寡欲、安貧樂道的生活。

      4.朗讀、背誦。

      【作業(yè)布置】

      復習背誦第四至第八則。

      板書設計《論語》十二章學習方法

      學習態(tài)度

      修身做人

      教學反思

      如何學文言文,一個字:多讀。相信文言文是讀懂的,決不是老師講懂的,更不是老師分析詞法句法而懂的。在讀中進行朗讀指導,會按節(jié)奏讀,養(yǎng)成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積累語言的習慣、現(xiàn)實生活中學生有許多迷惘與困惑的問題,把《論語》與學生提到的問題掛上勾,對學生的啟發(fā)是很大的。把《論語》與生活結合,化難為易,化枯燥為生動,讓學生覺得《論語》其實很生活化,她離我們很近,是切合現(xiàn)實生存的智慧。

    《論語》教學設計9

      1.掌握有關《論語》和孔子的基本文學常識,體味《論語》的語言風格及其對后世文學的影響。

      2.掌握常用的文言實詞,能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課文,理解課文思想內容并背誦課文。

      3.積累成語、格言、警句,體會文章所闡述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方法。

      【教學重點】積累文言詞語,疏通文意,把握全文梗概,培養(yǎng)學生閱讀文言文能力。

      【教學難點】孔子的教育思想;《論語》的語言風格。

      【教學時數(shù)】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1.介紹孔子及《論語》;朗讀全文,2.研讀并背誦前四章。

      一、導入新課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在它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曾出現(xiàn)過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為我們留下了極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如《論語》、《老子》、《孟子》、《莊子》、《荀子》等。這些著述對中華文化曾產(chǎn)生過深遠影響,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我們同學們進入中小學學習已經(jīng)七年了,關于建立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和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的重要性,一定有了不少體會。我國古代的孔子是偉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在《論語》這部儒家經(jīng)典中,他的弟子記錄的孔子言論,有不少是談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方法的,對同學們搞好學習,加強個人品德修養(yǎng)都有很大意義,F(xiàn)在我們就來共同探究學習《〈論語〉十則》這篇課文。

      二、作品簡介

      1.孔子其人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他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開創(chuàng)者,被公認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曾帶領弟子周游列國14年,終不再仕。晚年返魯致力于整理文獻和繼續(xù)從事教育。相傳有弟子三千,賢弟子七十二人,教出不少有知識有才能的學生?鬃颖缓笫澜y(tǒng)治者尊為“圣人”,戰(zhàn)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與孔子并稱“孔孟”

      孔子是一個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個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個品德高尚的知識分子?鬃痈呱兄犯裰饕@樣幾個方面:發(fā)憤忘食,安貧樂道;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與人為善,直道而行。

      中國各地都有孔廟對其祭祀。舉世聞名的“三孔”——孔廟、孔林、孔府,位于曲阜城的中央,是在孔子故居的基礎上逐步發(fā)展起來的一組具有東方建筑色彩和格調、氣勢雄偉壯麗的龐大古代建筑群,總占地面積約3500余畝,擁有近千間建筑。因其在中國歷史和世界東方文化中的顯著地位,而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于1994年12月被收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

      2.《論語》其書

      《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關于孔子言行的記錄,共二十篇,是一部儒家學派的經(jīng)典著作,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據(jù)。其體式歸納起來主要有:語錄體(也可稱格言體);對話體;敘事體,。其內容上以教育為主,包括哲學、歷史、政治、經(jīng)濟、藝術、宗教等方面。從中可以看出許多當時社會的政治生活情況,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人格修養(yǎng)、治學態(tài)度和處世方法。東漢時,《論語》被列為“七經(jīng)”之一(七經(jīng):《詩》、《書》、《禮》、《易》、《春秋》、《論語》、《孝經(jīng)》)。南宋時,朱熹把它和《大學》、《中庸》、《孟子》合為“四書”,成為儒家的重要經(jīng)典。

      三、初讀課文,掃除文字障礙。

      1.讀準字音

      人不知而不慍() 學而不思則罔() 論( )語 ...

      思而不學則殆( ) 不亦說( )乎 不逾矩( )( ) ....

      三省()吾身傳()不習乎曾()子 ...

      一簞()食曲肱( )而枕之 ..

      2.教師導學

      學習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積累一定量的文言詞匯。文言文中的基本詞匯大多與現(xiàn)代漢語意義相同,這好理解。但有些詞,古今意義發(fā)生變化。如成語“走馬觀花”中的“走”是“跑”的意思,如果理解為“行走”,這個成語就講不通了。再如“赴湯蹈火”中的“湯”是“熱水”的意思。這些都與現(xiàn)代漢語完全不同。學習文言文要特別注意這些變義詞。另外,一些文言虛詞,如“之”、“乎”、“者”、“也”之類,意思比較寬泛,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里,它的意思可能不同。這就需要聯(lián)系上下文,正確理解。 先仔細讀幾遍課文,理解各句中重點詞語的意思。如果開始不理解懂,試著再讀幾遍。實在理解不了的,將問題提出來。

      學生朗讀課文并提出不理解的字詞,教師幫助學生解決。

      四、合作探究,重點學習課文前四章。

      1. 教師范讀課文,學生齊讀。第一遍讀準字音 ; 第二遍 讀出節(jié)奏 ; 第三遍 抑揚頓挫。

      2.小組合作解決字詞意義和語句翻譯,教師適時點撥。

      第一章

      (一)分析文義

      子曰:“學(學習)而(表順承)時( 按時(名詞作狀語))習(復習)之,不亦(也是)說(同“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了解)而(表轉折)慍(生氣)不亦君子乎?”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翻譯:孔子說:“學了又按時復習,不也是很喜悅的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也是很快樂的嗎?人們不了解我,我卻不怨恨生氣,不也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嗎?”

     。ǘ┱n文探究

      第1句講:學習方法

      第2句講:學習的樂趣

      第3句講:個人修養(yǎng)

      第二章

      (一)分析文義

      曾子曰:“吾(我)日(每天,名詞作狀語)三(多次)。ǚ词。┪嵘恚簽椋ㄌ妫┤ 謀(出主意)而(表轉折)不忠乎?與朋友交而(表轉折)不信(誠信)乎?傳(傳授的知識,名詞做狀語)不習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謀慮是否真誠盡心?和朋友交往是否誠實?傳授的學業(yè)是否復習了?”

     。ǘ┱n文探究

      本章強調治學的人重視品德修養(yǎng)

      第三章

     。ㄒ唬┓治鑫牧x

      子曰:“吾十有(通“又”)五而(表順承)志于學,三十而立(獨立),四十而(表順承)不惑(迷惑),五十而(表順承)知天命(自然規(guī)律),六十而(順承)耳順,七十而(表順承)從心所欲,不逾(超過)矩(規(guī)范)。”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翻譯:我十五歲開始立志學習,三十歲能自立于世,四十歲遇事能不迷惑,五十歲了解并順應了自然規(guī)律,六十歲對各種言論能明辨是非,到七十歲才可以隨心所欲,又不會超出規(guī)矩。

      (二)課文探究

      1.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學習和提高修養(yǎng)的過程。

      2.從本章來看,學習和修養(yǎng)的過程可分為幾個階段?

      十五歲到四十歲:學習領會

      五十、六十歲: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論語》教學設計10

      一、教材解析:

      第十板塊即:先哲語錄,這一板塊包括《論語四則》、《舍生取義》兩篇課文和一個表達.《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jīng)典著作,《論語四則》是從《論語》中挑選出的四句名言警句,它從不同角度體現(xiàn)了孔子的治學態(tài)度和精神,含義豐富,對于學生的學習、教育、思想很有啟迪作用。如“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談的是學習態(tài)度,勸誡人們對學習要誠實等。四則語錄,各有側重又互相關聯(lián),語言凝練,千古流傳,值得我們學習。選編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一是讓學生感受文言文的特點,激發(fā)學習文言文的興趣;二是引領學生體會先哲語錄的深刻含義。

      二、教學理念:

      小學學習文言文體現(xiàn)了小學向初中的一個過渡。所以在人教版、長春版等教材為了體現(xiàn)小學和初中的這種銜接,都安排了少量的文言文。小學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談到: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類優(yōu)秀文化的營養(yǎng)。古詩文閱讀評價中指出:評價學生閱讀古代詩詞和淺易文言文,重點在于考察學生記誦積累的過程,考察他們能否憑借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文大意,而不應考察對詞法、句法等知識的掌握程度。這就表明通過本組課文的學習重在,引領學生感受文言文獨有的語言特點,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讀出理解,同時領略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先哲思想的無限魅力。

      三、教學目標:

      根據(jù)新課標提出的“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再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身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等要求,結合課文自身的特點,我對本篇文言文設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學會4個生字,會寫2個生字。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通過收集資料和多種形式的誦讀,仔細體會四則語錄的深刻含義。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激勵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去領略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先哲思想的無限魅力。

      四、教學重點:

      采用不同的方式熟讀成誦,感受文言文獨有的語言特點。

      五、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中所蘊含的深刻哲理,并懂得聯(lián)系實際、指導自己的言行。

      六、教法選擇:

      羅素說過:被動地接受老師的智慧,這種習慣對一個人的未來生活是一種災難。新課標指出“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與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思考。”因此,根據(jù)本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心里特征,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有:課前收集資料交流法、各種形式的誦讀法、小組合作討論交流法、提問法、體驗法。[

      七、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已經(jīng)進入高段,通過四年循序漸進的學習積累了一定的學習經(jīng)驗。而且上冊剛剛學了三則文言文寓言和一篇《荔枝圖序》,所以學生對于文言文并不陌生。尤其是本冊的這兩篇孔孟的先哲語錄中的經(jīng)典名句和道理對一部分學生并不是第一次接觸,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借助多種方式進行指導,定會使學生學出趣味,學出感悟。

      八、教學時間: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講讀課文,內容雖少卻很充實,語句雖短卻很具體,而且對于《論語》、孔子有關的文學常識也要有所了解,需要掌握的'東西比較多。因此我在教學上安排二課時的時間:

      九、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生本對話,了解論語。

      1、課件出示:“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p>

      2、關于孔子和《論語》的簡介。(課件演示)

      3、今天的語文課,讓我們走近孔子,走進《論語》,去聆聽先哲的教誨。(《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明確提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編者之間對話的過程。預習是文言文教學的第一要義。課前的閱讀文本和收集資料就是讓學生與文本首次對話,掃清文字障礙,初步了解文章內容。同時,愿意把自己對孔子的了解與大家分享。在師生資料的整合中,激發(fā)學習課文的興趣,學生有強烈的了解《論語》,學習佳句的愿望。

      (二)、師生對話,指導誦讀。

      1.學生逐句自由讀文,適時糾正字音。

      2、指名讀,全班糾正字音。

      3.教師范讀,學生認真聽。

      4.學生根據(jù)老師的朗讀輕聲練習,畫出節(jié)奏。

      4.指名讀,規(guī)范節(jié)奏,語調。

      5.學生個性讀,師生評價。

      6.小組同學比賽讀。

      (學習文言文的最基本的方法就是一個字:讀。讀準字音、讀準節(jié)奏、讀出韻味、讀出智慧,在讀中質疑思辨是關鍵的過程。相信文言文是讀懂的,決不是老師講懂的,更不是老師分析詞法句法而懂的。在反復的吟誦中,品味語言,感知每一句的大意,加深對每一則內容的理解。)

      (三)、生生對話,理解文本內容。

      1、小組內通過注釋和資料說說你對這四句話的理解和疑惑。

      2、小組匯報。重點理解患、誨故自省等詞的意思,進而理解課文內容。

      (四)、生本對話,讀出韻味。

      自由選擇你喜歡的句子,讀出你的理解。

      五、書寫患、賢兩字,重點指導賢字.

      六、作業(yè)。朗讀課文。查找論語中有關的成語。

      第二課時:

      教學設想:

      (一)、生本對話,復習引入。

      1、(放古箏曲子,課件演示進入文本。)子曰“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子曰:“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薄湃嗽疲骸拔囊暂d道”!墩撜Z》就是這樣一部經(jīng)典。

      2、教師復習提問“患、誨、汝、故、自省”詞的意思。

      (此環(huán)節(jié)以《論語》這部經(jīng)典的寓理佳句引入新課,主要是指導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要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其蘊含的道理,再通過復習字詞的意思讓學生再次理解課文的含義。)

      (二)、與孔子對話

      教師講述孔子《兩小兒辯日》逸事,鼓勵學生談體會。你還聽說過那些有關孔子的故事,說一說你的感受。

      (三)、與自己對話,

      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和學習經(jīng)驗,說說你的體會。(課件演示)

      (這樣設計以故事的情節(jié)促進學生理解句子意思,升華學生對深刻哲理的認識。)

      (四)、生本對話,濃縮成語

      學生自由讀文,提煉出成語!皽毓手隆、“見賢思齊”等

      (五)背誦

      1.在上面的學習中,學生的思想得到了深化,教師要乘勝追擊,同學們能夠從古文中想到經(jīng)典,學習古文還非常注重積累,鼓勵學生背誦。

      2.背誦也要采用多種形式。

      (此環(huán)節(jié)很好的達成了教學目標中的熟讀成誦,激勵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讓學生自覺地去閱讀更多的先哲語錄,去領略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先哲思想的無限魅力。同時也突破了難點。)

      (六)用文言文表演一遍

      (七)、作業(yè)。背誦課文。

    《論語》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僬莆粘S玫奈难詫嵲~,能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課文。

     、诶斫庹n文思想內容,能流暢地朗讀、背誦課文。

     、鄯e累成語、格言、警句。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思想內容,能流暢地朗讀

      課前準備

     、偎鸭Y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學說的概況;了解論語的主要內容;搜集最能表現(xiàn)松柏品性的詩句。

     、诮柚ぞ邥,通讀全文,把握內容梗概。

      論語十則教案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介紹孔子和論語,研讀有關學習的內容。

      ○教學設計

      導入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在它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曾出現(xiàn)過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為我們留下了極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如論語、老子、孟子、莊子、荀子等。這些著述對中華文化曾產(chǎn)生過深遠影響,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下面我們就來共同探究學習〈論語〉十則。

      交流有關孔子、論語的知識

      ①學生在四人小組內交流。

      ②班上交流:每個知識點由一個同學介紹,其他同學作必要的修正、補充。

     、蹘熒涣鳎航處熡枚嗝襟w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資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被尊稱為“大成至圣”。他對我國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傳播,他的思想和學說,為中國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貢獻,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他列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論語是“語言的論纂”,也就是語錄的意思,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是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體例主要是語錄體、對話體、敘事體。內容上以教育為主,包括哲學、歷史、政治、經(jīng)濟、藝術、宗教等方面。從中可以看出許多當時社會的政治生活情況,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人格修養(yǎng)、治學態(tài)度和處世方法。

      整體感知

      學生自讀課文,思考本文內容主要包括哪兩個方面。

      學生交流后,教師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學習和個人修養(yǎng)兩方面的內容,前五則著重談學習,后五則著重談修養(yǎng)做人。(有的地方內容上有交叉,教師應該在分析中給學生講明。)

      探究學習課文前五則

     、俪踝x課文,掃除語言障礙

      a.多媒體展示下列詞句,先讓同學讀,其他同學評價,最后教師再打出正確讀音。

      人不知而不慍(yùn)學而不思則罔(wǎng)思而不學則殆(dài)不亦說(yuè邑)乎

      三省(xǐng)吾身傳(chuán)不習乎誨女(rǔ)知之乎不知為(wéi)不知是知(zhì)也

      讓學生結合對課文的理解說出加點的詞這樣讀的理由。

      b.學生朗讀課文,教師小結朗讀文言文要注意的問題,并用多媒體展示:

      ◆結合具體語言環(huán)境,讀準字音。

      ◆處理好停頓和語速、語調。

      c.質疑交流:就字詞句的理解,學習小組間互相質疑,提問組有權指定某組或某同學回答。

      對個別詞句的理解,教師要加以點撥,并加以提煉、補充。

      探究的詞句摘要:

      朋三和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②精讀課文,探究課文思想內涵。

      a.學生自主閱讀。

      教師要求學生思考:課文在學習態(tài)度上強調什么?學習方法上又強調什么?

      學生交流后,教師概述:學習態(tài)度強調要謙虛,學習方法強調獨立思考與復習。

      教師再要求學生思考:哪些語句強調謙虛,哪些語句是強調獨立思考與復習,分別說明理由。

      謙虛: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獨立思考、復習:學而不思則罔;溫故而知新;傳不習乎?

      b.班上討論、交流以下兩個問題:

      ◆在本文論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認為最有價值的是哪一點?為什么?

      ◆在學習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夠,今后有何打算?

      作業(yè)

     、俦刈鳎骸把杏懪c練習”第一題。②選作:課外閱讀論語,了解孔子的'其他教育思想。

      論語十則教案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研讀有關修身做人的內容,小結全文,背誦課文。

      ○教學設計

      導入

      儒家學說是為己之學,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下面我們來研讀文中修身做人的內容。

      探究學習后五則

     、偃嗬首x課文,教師正音。

     、谧灾餮凶x,疏通文意,理解主要內容。

     、郯嗌辖涣,重點研讀以下幾句:

      a.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b.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c.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請同學們講這句話的字面意思。理解探究深層含義。交流寫松柏的詩句,學生小組內交流后,教師用多媒體展示詩句。

      教師要求學生回答:松柏有什么樣的品性?(教案 )要求學生討論交流這句話的現(xiàn)實意義。

      學生觀點摘要:學習松柏高潔傲岸的品性,要經(jīng)得起時間和環(huán)境的考驗。

      要求學生找一個與這句話意思相近的成語、俗語。

      請同學翻譯這兩句話,其他同學評價、修正、補充。對重點詞句教師要講解。

      請同學介紹儒家學說的思想核心及其代表人物;其他同學作必要的修正補充,要求點到為止。

      聯(lián)系生活實際,學習小組內討論交流,怎樣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由學習小組推舉同學到班上交流,觀點摘要:

      a.這樣的處世之道可取,因為人本來就不應該把自己都不喜歡的東西強加于人;

      b.這樣的處世之道不可取,社會這個大家庭是由若干成員組成的,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的喜好,有些東西也許我們都不喜歡,但又不得不要,比如監(jiān)獄、死刑等。如果什么東西都要去考慮個人的喜好,這個社會的秩序就沒法維持。

      c.這樣的處世之道既有可取之處,又有不可取之處,看你用這種處世態(tài)度來對待什么人、什么事。

      教師小結

      現(xiàn)代社會一方面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另一方面?zhèn)鹘y(tǒng)美德亟待發(fā)揚,F(xiàn)代著名新儒學大師、美國哈佛大學杜維明教授在岳麓書院演講時曾預言,公元20xx年左右,中華文化將全面復興,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傳統(tǒng)美德的蔚然成風吧!

      朗讀全文,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積累、拓展

      學生自由朗讀,從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歡的成語、格言和警句,并說出理由。教師在學生交流后對本文出現(xiàn)的常用成語作歸結并板書:死而后已溫故知新任重道遠擇善而從三人行,必有我?guī)?/p>

      背誦課文

      作業(yè)

      搜集整理論語其他篇章中出現(xiàn)的成語、格言、警句2—3個,要求注明出處、含義,并制作資料卡在班上交流展覽。

      論語十則教案課后反思:

      《論語》是我國古代文獻中的一部巨著,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chǎn),對我國幾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即使在今天,其精華部分依然為我們所效法。課文中所選的《論語十則》,著重敘述了求知態(tài)度、學習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內容。其豐富的語言精華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對于心理發(fā)展正處于萌芽狀態(tài)的初中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義。在課堂上指導學生學用“分類式學習筆記”,同時也是在依循新修訂的初中語文教學大綱的要求的課堂實踐活動。讀懂——能見“言”而知“意”;讀熟背誦——熟悉文言的表達方式和語言習慣,形成語感;積累詞句——特別是古今不同的詞語和句式。教學過程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技能,全面提高語文能力。

    《論語》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學習重點文言詞語,解讀各則語錄,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論語》的有關知識,明確其在歷史上的價值。

      3. 聯(lián)系自身學習經(jīng)歷,體會課文豐富精彩的內蘊,端正學習態(tài)度,改進學習方法。

      【教學重點】

      1.通過學習重點文言詞語,理解各則語錄,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理解課文所蘊含的深刻哲理,并培養(yǎng)學生把所學知識、道理付之于實踐的意識。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在它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曾出現(xiàn)過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為我們留下了極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論語》就是其中的一部輝煌的巨著,它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chǎn),對我國的幾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即使在今天,它依舊光芒四射,熠yì熠生輝,F(xiàn)在就讓我們懷著一種自豪的心情來研讀它的節(jié)選部分《〈論語〉十二則》。

      二、作家、作品簡介

      《論語》是我國古代文獻中的一部巨著,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chǎn),對我國幾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即使在今天,其精華部分依然為人們所效法,F(xiàn)在我們就來學習它的節(jié)選部分《〈論語〉十則》。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學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愛人”。他把“仁”作為行仁的規(guī)范和目的,使“仁”和“禮”相互為用。主張統(tǒng)治者對人民“道之以德,齊之以禮”,從而再現(xiàn)“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進而實現(xiàn)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

      他不求仕,集中精力從事教育及文獻整理工作。一生培養(yǎng)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者七十二人。在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一整套教育理論,如因材施教、學思并重、舉一反三、啟發(fā)誘導等教學原則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教學精神,及“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和“不恥下問”的學習態(tài)度,為后人所稱道。

      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經(jīng)其弟子和再傳弟子整理編成《論語》一書,成為后世儒家學派的經(jīng)典。

      三、初讀前三則,掃除語言障礙

      人不知而不慍(yùn) 不亦說(yuè邑)乎 三省(xng)吾身 傳(chuán)不習乎

      1.教師朗讀示范。學生體會語氣、語調、停頓等。

      2.學生自由朗讀,齊讀。

      四、探究學習、理解并背誦前三則

      第一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1.結合注釋理解課文,把握重點字詞。

      時:按時; 說:愉快、高興; 朋:志同道合的人; 知:了解;

      發(fā)怒、生氣;

      君子:道德上有修養(yǎng)的人。

      2.小組合作翻譯

      譯文 孔子說:“學了又按時練習,不是很喜悅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是很快樂嗎?人們不了解我,我卻不怨恨,不生氣,不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嗎?”

      3.理解這則文字所講內容。

      第一句講的是學習的方法。第二句講的是學習的樂趣。第三句講的是為人態(tài)度,屬于個人修養(yǎng)范圍。

      4.朗讀、背誦。

      第二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1.結合注釋理解課文,把握重點字詞。

      三:多次; 。悍词; 為:替、幫; 謀考慮事情; 忠:盡心竭力; 信:真誠,誠實;

      傳:老師傳授的知識; 習:溫習。

      2.小組合作翻譯

      譯文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謀劃是否盡心竭力呢?跟朋友往來是否誠實呢?老師傳授的學業(yè)是否復習過呢?”

      3.理解這則文字所講內容。

      討論思想品德修養(yǎng)。

      4.朗讀、背誦。

      第三則 子曰:“吾十又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1.結合注釋理解課文,把握重點字詞。

      (1)有:同“又”。 (2)立:站得住的意思。 (3)不惑:掌握了知識,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4)天命:指不能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5)耳順:對此有多種解釋。一般而言,指對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見也能正確對待。

      (6)從心所欲不逾矩:從,遵從的意思;逾,越過;矩,規(guī)矩。

      2.小組合作翻譯

      譯文 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于學習;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命;六十歲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不覺得不順;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規(guī)矩!

      詳解 孔子說:“我童年學習,到了十五歲時立下了求學的志向,三十歲時學問和處事都可以在社會上立身了。四十歲時學問上的問題都能清楚明白,立身處事有堅定的原則,不會被外界左右。五十歲時我知道了天命,知道了天給予我的使命職責和命運。六十歲時我聽到順耳話能夠分辨是非,聽到逆耳話能夠理解他人,對各種人的各種話都能分辨取舍。七十歲時我的心靈和行為都達到了自由王國的境地,行隨心至,從不越過仁的規(guī)范!

      3.理解這則文字所講內容。

      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學習和修養(yǎng)的過程。這一過程,是一個隨著年齡的增長,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過程。就思想境界來講,整個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十五歲到四十歲是學習領會的階段;五十、六十歲是安心立命的階段,也就是不受環(huán)境左右的階段;七十歲是主觀意識和作人的規(guī)則融合為一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中,道德修養(yǎng)達到了最高的境界?鬃拥牡赖滦摒B(yǎng)過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擊,要經(jīng)過長時間的學習和鍛煉,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覺地遵守道德規(guī)范,而不是勉強去做。這兩點對任何人,都是適用的。

      拓展:“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子,七十古來稀,八十為耄耋之年”常用來指代年齡。

      4.朗讀、背誦。

      【作業(yè)布置】

      復習、背誦前三則。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學習、理解并背誦第四至第八則

      【教學步驟】

      一、學生默寫《論語》第一、二、三則

      二、初讀第四至第八則,掃除語言障礙

      罔(wng) 殆(dài) 簞:(dn) 曲肱(gng)

      1.教師朗讀示范。學生體會語氣、語調、停頓等。

      2.學生自由朗讀,齊讀。

      三、探究學習、理解并背誦第四至第八則

      第四則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1.結合注釋理解課文,把握重點字詞。

      故:學過的知識; 知新: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 可:可以; 以憑借; 為:做。

      2.小組合作翻譯

      譯文 復習舊的知識,能夠從中有新的體會或發(fā)現(xiàn)。這樣,就可以做老師了。

      3.理解這則文字所講內容。

      這一則也是講學習方法,強調獨立思考的必要性,因為只“溫故”而不獨立思考,決然達不到“知新”的目的。一定要將知識融會貫通,能在溫習舊知識中有所發(fā)現(xiàn),才“可以為師”。 “溫故而知新”是孔子對我國教育學的重大貢獻之一,他認為,不斷溫習所學過的知識,從而可以獲得新知識。這一學習方法不僅在封建時代有其價值,在今天也有不可否認的適應性。人們的新知識、新學問往往都是在過去所學知識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因此,溫故而知新是一個十分可行的學習方法。

      4.朗讀、背誦。

      第五則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1.結合注釋理解課文,把握重點字詞。

      罔:迷惑,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 殆:有害。

      2.小組合作翻譯

      譯文 只讀書而不肯動腦筋思考,就會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讀書,就會有疑惑。

      3.理解這則文字所講內容。

      這一則也是講學習方法,闡述學習和思考的辯證關系,認為二者不可偏廢。學習和思考相結合,才能有所得。

      4.朗讀、背誦。

      第六則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1)食,一瓢飲,在陋巷(2),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3)。賢哉回也!(《雍也》)

      1.結合注釋理解課文,把握重點字詞。

      (1)簞:音dn,古代盛飯用的竹器。 (2)巷:此處指顏回的住處。

      (3)樂:樂于學。

      2.小組合作翻譯

      譯文 孔子說:“賢德啊,顏回!一簞干糧,一瓢涼水,居住在簡陋的巷子里,換了別人一定不堪忍受這種貧困憂苦的生活,但是顏回啊,從來不知因此而改變自己好學樂善的快樂。賢德啊,顏回!”

      3.理解這則文字所講內容。

      本章中,孔子又一次稱贊顏回,對他作了高度評價。這里講顏回“不改其樂”,這也就是貧賤不能移的精神,這里包含了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道理,即人總是要有一點精神的,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斷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頓也自得其樂。

      此章孔子回環(huán)曲折,一說兩嘆,高度贊揚了顏回安貧樂道的高貴品質,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流傳很廣,幾乎婦孺皆知。

      4.朗讀、背誦。

      第七則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1.結合注釋理解課文,把握重點字詞。

      知:懂得、了解; 好:喜歡; 樂:以……為樂。

      2.小組合作翻譯

      譯文 孔子說:“懂得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為樂的人。”

      3.理解這則文字所講內容。

      這里,孔子強調了學習興趣的重要性:有了濃厚的興趣,我們才會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去努力?鬃釉谶@里沒有具體指懂得什么,看來是泛指,包括學問、技藝等。孔子正是這一點的身體力行者,孔子聽《韶樂》,“三月不知肉味,”即為明證。

      4.朗讀、背誦。

      第八則 子曰:“飯疏食(1)飲水,曲肱(2)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述而》)

      1.結合注釋理解課文,把握重點字詞。

      (1)飯食,飯,這里是“吃”的意思,作動詞。疏食即粗糧。

      (2)曲肱:肱,音gng,胳膊,由肩至肘的部位。曲肱,即彎著胳膊。

      2.小組合作翻譯

      譯文 孔子說:“吃粗糧,喝白水,彎著胳膊當枕頭,樂趣也就在這中間了。用不正當?shù)氖侄蔚脕淼母毁F,對于我來講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樣。”

      3.理解這則文字所講內容。

      孔子極力提倡“安貧樂道”,認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會總是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對于有理想的人來講,可以說是樂在其中。同時,他還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貴榮華,他是堅決不予接受的,對待這些東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這種思想深深影響了古代的知識分子,也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拓展:飯蔬飲水:后因以“飯蔬飲水”形容清心寡欲、安貧樂道的生活。

      4.朗讀、背誦。

      【作業(yè)布置】

      復習背誦第四至第八則。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

      學習、理解并背誦第九至第十二則

      【教學步驟】

      一、學生默寫《論語》第四至第八則

      二、初讀第九至第十二則,掃除語言障礙

      博學而篤(dú)志

      1.教師朗讀示范。學生體會語氣、語調、停頓等。

      2.學生自由朗讀,齊讀。

      三、探究學習、理解并背誦第九至第十二則

      第九則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結合注釋理解課文,把握重點字詞。

      三人:幾個人; 善者:優(yōu)點; 從:跟隨; 不善者:缺點。

      2.小組合作翻譯

      譯文 孔子說:“幾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當我的老師。應當選擇他們的優(yōu)點去學習,看到他們的`缺點,(如果自己也有)就要改正。”

      3.理解這則文字所講內容。

      講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向一切人學習,隨時隨地都要注意學習,不但要學習別人的長處,還要借鑒別人的短處反省自己,取長補短,彌補不足。

      4.朗讀、背誦。

      第十則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1.結合注釋理解課文,把握重點字詞。

      斯:這; 舍:舍棄。

      2.小組合作翻譯

      譯文 孔子站在河邊說:消失的時光就像這河水一樣啊,它日夜不停息地向前流去。

      3.理解這則文字所講內容。

      孔子在河流的源頭,撫今追昔、滿懷感慨,自告且忠告所有決心開始“見、學、行”“圣人之道”的君子:“立志“見、學、行”“圣人之道”的君子,就要像這江水一樣,從“聞其道”的源頭開始,后浪推前浪,生生不息、前赴后繼,無論任何時候、任何地方,無論條件惡劣還是優(yōu)越,甚至出生入死,都要不斷地“固守”,“承擔”“圣人之道”之行直到最終成就“不慍的世界”而不退轉。”這里必須明確,這話既是孔子自己的感慨,也是對所有有志于圣人之道的人的忠告和勉勵。

      故后人多用來指時間像流水一樣不停的流逝,感慨人生世事變換之快,亦有惜時之意在其中。

      4.朗讀、背誦。

      第十一則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子罕》)

      1.結合注釋理解課文,把握重點字詞。

      三軍:軍隊的通稱。匹夫:夫婦相匹配,分開說則叫匹夫匹婦,所以匹夫指男子漢。

      2.小組合作翻譯

      譯文 孔子說:“軍隊可以被奪去主帥,男子漢卻不可被奪去志氣。”

      3.理解這則文字所講內容。

      一國的軍隊,可以奪去它的主帥;可一個男子漢,他的志向卻是不能強迫改變的。對于一個人來講,他有自己的獨立人格,任何人都無權侵犯。作為個人,他應維護自己的尊嚴,不受威脅利誘,始終保持自己的“志向”。

      4.朗讀、背誦。

      第十二則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結合注釋理解課文,把握重點字詞。

      博:廣也。 篤:厚也。 志有兩種解釋:一,志同識,記憶在心;二,志向。在此,基于取其后者。

      2.小組合作翻譯

      譯文 子夏說:“一個人心有遠大理想就要有豐富的知識,要多多提出疑問,多多深入思考。對于自己的志向不能有過多的干擾,“仁”就在這當中了!

      3.理解這則文字所講內容。

      這里又提到孔子的教育方法問題。修德進學的門徑:學欲廣博,志欲堅定,外問于人,內思于心。

      既要廣博地學習,又要有一個追求的中心,這就叫,‘博學而篤志”。

      既要多問問題,又不要好高騖遠,不切實際地空想,而要多想當前的事情,與自己的實際情況密切相關的事情,這就叫“切問而近思!

      學習的關鍵在于自身的體會,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所以,一定要從自身處去問,接近處去思。

      4.朗讀、背誦。

      四、分類整理歸納

      1.成語:溫故知新、見賢思齊、三人行必有我?guī)、擇善而從、博學篤志、飯蔬飲水

      2.十二則中,哪些語句是講學習方法?哪些語句是講學習態(tài)度?哪些語句是講個人修養(yǎng)?

      學習方法: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學習態(tài)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個人修養(yǎng):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吾十又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作業(yè)布置】

      1.學習、背誦第九至第十二則

      2. 搜集整理《論語》其他篇章中出現(xiàn)的成語、格言、警句2—3個,要求注明出處、含義,并制作資料卡在班上交流展覽。

    《論語》教學設計13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多年悠久歷史的泱泱大國,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就達三千多年,在這輝煌燦爛的歷史長河中,不知誕生過多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典籍,《論語》即是其中一部,這部被譽為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遺產(chǎn)的著作,對我國幾千年來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即使在今天,其精華部分依然為人們所效法。今天我們就一起去了解《論語》吧。

      學習目標

      1.積累文言詞匯。

      2.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理解并運用《論語》中的名言警句。

      3.感受孔子光輝的人格魅力、開闊的胸懷,提高處世的能力。

      4.聯(lián)系自身學習經(jīng)歷,體會課文豐富精彩的內蘊,端正學習態(tài)度,改進學習方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新課導入

      《論語》被譽為“中國的圣經(jīng)”,古有宋朝宰相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之盛名,今有遍地開花的“孔子學院”之盛勢。孔老先生的《論語》到底蘊藏著多么強大的力量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論語》中的一些精華,以期你們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答案。

      二、自學指導(一)——預習與交流

      1.給下面加點的字注音。

      論語(lún) 說(yuè)慍(yùn)三省(xǐng)

      曾子(zēng)傳(chuán)不習乎逾(yú)罔(wǎng)

      殆(dài)一簞食(dān)曲肱(gōng)篤志(dǔ)

      2.文體知識

      《論語》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語錄體著作,共20篇。內容以教育為主,包括哲學、歷史、政治、經(jīng)濟、藝術、宗教等方面,從中可以看出當時社會的`政治生活情況以及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人格修養(yǎng)、治學態(tài)度和處世方法等。

      3.作者簡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知識淵博,是私人講學之風的開創(chuàng)者,對我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了重大貢獻。被譽為“萬世師表”,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其思想對朝鮮半島、日本、越南等地區(qū)也有著深遠的影響。

      三、自學指導(二)——合作與探究

      (一)整體感知

      1.采用多種形式朗讀課文,注意讀音和節(jié)奏。

      【交流點撥】提示:①讀時要字正腔圓。“字正”就是字音準確,“腔圓”就是發(fā)音飽滿。②處理好停頓,控制節(jié)奏。③把握重讀和輕讀。④注意語速語調,做到聲韻和諧,抑揚頓挫。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2.教師范讀第一章,強化解讀文意的方法,其余部分由學生討論交流解決。

      【交流點撥】“單”變“雙”。如:學——學習朋——朋友樂——快樂溫——溫習師——老師思——思考知——知道擇——選擇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結合注釋理解其他章節(jié)的意思,將不懂之處圈出來。

      (二)疏通文意

      1.理解下列加點詞的含義。

      (1)子曰(先生,指孔子)

      (2)人不知而不慍(生氣,發(fā)怒)

      (3)不亦君子乎(指有道德修養(yǎng)的人)

      (4)與朋友交而不信乎(誠信)

      (5)傳不習乎(老師傳授的知識)

      (6)不逾矩(越過,超過)

      (7)學而不思則罔(迷惑,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

      (8)思而不學則殆(有害)

      (9)人不堪其憂(能忍受)

      (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喜愛,愛好)

      (11)飯疏食飲水(吃)

      (12)曲肱而枕之(胳膊)

      (13)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斯:這,指河水;舍:舍棄,放棄)

      (14)匹夫不可奪志也(改變)

      (15)博學而篤志(純一,專一)

      2.通假字

      (1)不亦說乎(“說”同“悅”,愉快)

      (2)吾十有五(“有”同“又”)

      3.詞類活用

      (1)學而時習之(名詞作狀語,按時)

      (2)吾日三省吾身(名詞作狀語,每天)

      (3)溫故而知新(形容詞作名詞,分別譯為“學過的知識”“新的理解與體會”)

      (4)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形容詞用作動詞,以……為樂趣)

      (5)飯疏食飲水(名詞作動詞,吃)

      4.古今異義

      (1)可以為師矣(古義:可以憑借;今義:表示允許或能夠。)

      (2)飯疏食飲水(古義:冷水;今義:泛指所有的水。)

      (3)三人行(古義:表示多;今義:表示確數(shù)。)

      (4)吾日三省吾身(古義:每天;今義:日子。)

      5.一詞多義

     、賹W而時習之(表順承)

     、谌瞬恢粦C(表轉折)

     、蹫槿酥\而不忠乎(表轉折)

      ④與朋友交而不信乎(表轉折)

      而⑤吾十有五而志于學(表順承)

     、逌毓识(表順承)

      ⑦學而不思則罔(表轉折)

     、嗨级粚W則殆(表轉折)

     、岵涣x而富且貴(表順承)

     、馇袉柖(表順承)

      為①為人謀而不忠乎(替)

      ②可以為師矣(做)

      6.語氣詞

      (1)傳不習乎(相當于“嗎”)

      (2)可以為師矣(相當于“了”)

      (三)重點句子的翻譯。

      1.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交流點撥】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別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卻不生氣,不也是很有道德修養(yǎng)的人嗎?

      2.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交流點撥】只學習不思考,就會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只思考而不學習,就會有害。

      3.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交流點撥】幾個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為我的老師(的人)。我選取他的優(yōu)點來學習,(發(fā)現(xiàn))他們的缺點,就(對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點。

      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交流點撥】孔子在河上感嘆說:“時光的像流水一樣消逝,日夜不停!

      5.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交流點撥】博覽群書廣泛地學習,志向專一,能懇切地提問,從身邊的事情出發(fā)思考的問題,仁德就在這里面了。

      四、拓展延伸

      用本節(jié)課所強化的解讀文意的方法,解讀下面幾則《論語》。

      子曰:“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的學生),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解釋加點的詞。

      (1)誨女知之乎(教導)

      (2)是知也(通“智”,聰明)

      (3)其恕乎(大概)

      2.翻譯這兩則《論語》。

      【交流】(1)孔子說:“仲由,(我)教給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正確態(tài)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智慧!(2)子貢問道:“有沒有一句可以終身奉行的話?”孔子說:“那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

      第二課時

      一、新課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解決了課文中的字詞,疏通了文意,這節(jié)課我們將進一步探究課文內容,探討《論語》給我們講述的為人處世的道理。

      二、自學指導——合作與探究

      (一)整體感知

      1.這十二章《論語》分別講了哪幾個方面的內容?請分別找出相應的句子。

      【交流點撥】分別講了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品德修養(yǎng)三方面的內容。

      (1)學習態(tài)度: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以學為樂,培養(yǎng)興趣)②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謙虛好學)③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既要從正面學習其經(jīng)驗,又要從反面吸取其教訓)④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珍惜時間)

      (2)學習方法:①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②傳不習乎?③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強調復習)④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思結合)

      (3)品德修養(yǎng):①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寬以待人)

     、谖崛杖∥嵘恚簽槿酥\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忠實守信)③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順心而為)④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安貧樂道)⑤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安貧樂道)⑥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堅守志向)⑦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博學仁德)

      2.“溫故”和“知新”是并列的兩件事嗎?

      【交流點撥】“溫故”和“知新”不是并列的兩件事。這是講學習方法,強調獨立思考的必要性,因為只“溫故”而不獨立思考,絕對達不到“知新”的目的。一定要將知識融會貫通,能在溫習舊知識中有所發(fā)現(xiàn),才“可以為師”?梢,“溫故”和“知新”不是并列的兩件事,關鍵在于要“知新”。

      3.你是如何理解“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這句話的?

      【交流點撥】這句話說的是:軍隊雖然人多勢眾,但如果人心不齊,其主帥仍可能被人抓去,而主帥一旦被人抓去,整個軍隊失去了領導人,也就會全面崩潰了。匹夫雖然只有一個人,但只要他真有氣節(jié),志向堅定,那就任誰也沒有辦法使他改變了。這種寧死不屈的烈士事跡,可歌可泣,在歷史上不勝枚舉。相反,一個人如果沒有氣節(jié),志向不堅定,則很可能在關鍵時刻經(jīng)受不住誘惑或高壓而屈膝變節(jié),成為人們所鄙視的叛徒。

      (二)積累成語

      找出本課中出現(xiàn)的成語并解釋。

      【交流點撥】溫故知新:溫習舊的知識,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

      擇善而從:采納正確的建議或選擇好的方法或好的制度加以實行。

      三人行,必有我?guī)煟簬讉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可以作為我的老師的人。

      逝者如斯:形容光陰如流水一去不返。

      簞食瓢飲:形容讀書人安于貧窮的清高生活。

      匹夫不可奪志:雖是平民也不可強迫他放棄主張。

      富貴浮云:不義而富貴,對于我就像浮云一樣。比喻把金錢、地位看得很輕。

      (三)各抒己見

      在日新月異的現(xiàn)代社會,你怎么看待“簞食瓢飲”?

      【交流點撥】生甲:顏回的這種治學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他在這么艱苦的條件下,還能夠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真是不容易,所以說,能吃苦是成功的必要條件。

      生乙:我從顏回身上看到了他的那種高潔的學者風范。他不會因為物質條件的簡陋,而放棄自己的追求和夢想,不會轉而投身于追名逐利的大潮中,最終也不會迷失自我。

      生丙:我不十分贊同二位的意見。我覺得沒有必要完全摒棄優(yōu)厚的物質條件,利用好它為我們的學習創(chuàng)造更好的條件,不也很好嗎?

      三、板書設計

      學習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以學為樂

      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實謙虛

      態(tài)度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珍惜時間

      學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習傳不習乎勤于復習

      方溫故而知新……學思結合

      《論語》法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十二章人不知而不慍……

      吾日三省吾身……

      吾十有五而志于學……寬厚仁義

      修身做人賢哉,回也……

      飯疏食飲水,曲肱……堅貞守節(jié)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

      博學而篤志,切問……

      四、拓展延伸

      1988年初,75位諾貝爾獲得者在巴黎集會,發(fā)表了宣言,其中有人說:“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就要從中國的孔子那里尋找智慧!睆目鬃舆@里找智慧,就要從《論語》里面找智慧。請你積累五則課本之外的《論語》名言,和大家分享。

      【交流】①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谧釉唬骸爸卟换,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圩釉唬骸捌渖碚,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茏釉唬骸肮び破涫,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葑釉唬骸斑^而不改,是謂過矣!

    《論語》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掌握周、比、矜、斯、責、舉、道等詞在文中的含義,重點辨析周、比、黨等詞一詞多義現(xiàn)象。

      2.掌握文中出現(xiàn)的動詞活用現(xiàn)象。

      3.理解孔子在察人、擇友、處事、待人方面的主要觀點。

      4.聯(lián)系“中庸之道”,深入理解孔子“和而不同”的人際交往原則;思考孔子的人際交往觀在當今社會的時代意義。

      【文化內涵】

      1、理解孔子在察人、擇友、處事、待人方面的觀點;

      2、聯(lián)系“中庸之道”,深入理解孔子“和而不同”的人際交往原則;

      3、深入闡發(fā)“君子”的含義;

      4、思考孔子的人際交往觀在當今社會的時代意義。

      【課時建議】

      三課時

      教學步驟一:疏通文意,背誦課文

      1、疏通文意:

      (1)學生自學注釋和譯文(可在預習中完成)。

     。2)教師適當補充課本沒有給出的'注釋,點出重點詞匯,疏通文意(插入完成課后第四題)。

     。3)學生質疑,教師答疑。

      2、指導誦讀:

     。1)老師示范背誦,明確背誦要求。

     。2)組織討論:可以將哪些內容相似的句子放在一起背誦?

      (3)鼓勵學生采取分組競賽形式當場速背,激發(fā)學習興趣。

      教學步驟二:深入理解,闡發(fā)內涵

      學生討論:將本章節(jié)內容分為“察人、擇友、處事、待人”四方面,先概述各方面主要觀點,然后在自己感受最深、啟發(fā)最大的章節(jié)旁邊寫評注或隨感,小組討論交流,派代表發(fā)言。

      察人(1、2、3、4、5章)

      擇友(6、7章)

      處事(12、13、14章)

      待人(8、9、10、11章)

      注:此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學生自由發(fā)言與老師講解應結合進行。

      老師講解應是對文化內涵的深化——講解焦點:多義性、聯(lián)系性、豐厚性。

      多義性:例舉“久而敬之”的多義理解。

      聯(lián)系性:例舉“處事”章應與孔子“和而不同”的人際交往原則聯(lián)系。

      豐厚性:例舉“察人”章中可補充孔子對“君子”的評判與見解。

      教學步驟三:聯(lián)系現(xiàn)實,拓展延伸

      1、聯(lián)系《論語》中其他和本課內容相關的語錄,更廣泛的整體理解文化內涵。如132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論語》原文非常簡約,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人生體會,深入討論內涵,將原文具體化。如:517子曰:“晏平仲善于人交,久而敬之。”讓學生從生活中體會如何與人交往,讓人“久而敬之”。

      3、聯(lián)系實際,生動理解《論語》在今天的意義。用《論語》具有的警醒意義的話反思我們的言行,鞭策我們進步。如:1517子曰:“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以此反思自己的集體生活。

      注:活動應充分體現(xiàn)儒家注重內心修養(yǎng)的精神,鼓勵學生反省自我,反思生活,不可泛泛而論。

      (形式:分組討論,就某一論題設正反方辯論,寫小論文。)

    《論語》教學設計15

      【學習目標】

      一、了解作者孔子及《論語》,全面了解孔子的思想主張。

      二、翻譯文句,積累重點詞語

      三、理解文意,理解各章主旨

      【重點難點】

      重點:目標二

      難點:目標三、目標一的了解孔子的思想主張。

      【課時數(shù)】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論語》是一部涉及人類生活諸多方面的儒家經(jīng)典著作。孔子的言行涉及孝道、治學、治國、為政等諸多方面,為歷代所推崇,他的思想言論不一定與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相吻合,但我們可以辯證學習,學習其中的精華。

      二、預習檢測

      1、復述孔子及《論語》的相關常識要點。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市東南)人?鬃邮俏覈糯乃枷爰、教育家、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相傳有弟子三千,賢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帶領弟子周游列國14年?鬃舆是一位古文獻整理家,曾修《詩》、《書》,定《禮》、《樂》,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學說對后世產(chǎn)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編成的語錄集,成書于戰(zhàn)國前期。全書共20篇492章,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較為集中地體現(xiàn)了孔子及儒家學派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2、朗讀選文。

      三、研習文本。

     。ㄒ唬┳灾鲗W習

      請借助注釋及工具書,自主翻譯選文,在課本上標注重要詞語,并針對選文的內容作批注。疑難問題,做好記錄。

     。ǘ┖献鹘庖

      1、請在小組內交流學習成果,以段落為單位,逐詞解釋,口頭翻譯,每人主講一段。

      2、請?zhí)峤蛔灾鲗W習過程中遇到的疑難,討論探究,嘗試解決。

      3、仍未達成一致的疑難問題,由提交者統(tǒng)一在全員解疑環(huán)節(jié)提交求解。

      【參考譯文】

      第一章:孔子說:“君子吃東西不追求飽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對工作勤奮敏捷,說話卻謹慎;接近有道德有學問的人并向他學習,糾正自己的缺點,就可以稱得上是好學了。”

      第二章:孔子說:“做人如果沒有仁德,怎么對待禮儀制度呢?做人如果沒有仁德,怎么對待音樂呢?”

      第三章:孔子說:“早晨能夠得知真理,即使當晚死去,也沒有遺憾。”

      第四章:孔子說:“君子明白大義,小人只懂得小利!

      第五章:孔子說:“看見賢人就應該想著向他看齊;見到不賢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沒有類似的毛病!

      第六章:孔子說:“質樸多于文采就難免顯得粗野,文采超過了質樸又難免流于虛浮,文采和質樸完美地結合在一起,這才能成為君子!

      第七章:曾子說:“士人不可以不弘大剛毅,因為他肩負的任務重大而路程遙遠。把實現(xiàn)仁德作為自己的任務,難道不是重大嗎?到死方才停止下來,難道不是遙遠嗎?”

      第八章:孔子說:“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這時停下來,是我自己要停下來的。又好比平整土地,雖然只倒下一筐土,如果決心繼續(xù),還是要自己去干的!

      第九章:孔子說:“智慧的人不疑惑,仁德的人不憂愁,勇敢的人不畏懼!

      第十章:顏淵問什么是仁?鬃诱f:“抑制自己,使言語和行動都走到禮上來,就是仁。一旦做到了這些,天下的人都會稱許你有仁德。實行仁德要靠自己,難道是靠別人嗎?”顏淵說:“請問實行仁德的具體途徑!笨鬃诱f:“不合禮的事不看,不合禮的事不聽,不合禮的事不言,不合禮的事不做!鳖仠Y說:“我雖然不聰敏,請讓我照這些話去做!

      第十一章:子貢問道:“有一個可以終身奉行的字嗎?”孔子說、“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給別人!

      第十二章:孔子說:“學生們?yōu)槭裁礇]有人學詩呢?詩可以激發(fā)心志,可以提高觀察力,可以培養(yǎng)群體觀念,可以學得諷刺方法。近則可以用其中的道理來侍奉父母;遠可以用來侍奉君主,還可以多認識鳥獸草木的名稱!

     。ㄈ┤珕T解疑

      由各小組提出疑問,全班同學和老師一起解決問題。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

      二、文本探究

      1、請概括各章所蘊涵的.道理。

     。1)小組探究,理解各章的主旨。

     。2)合作交流,概括各章蘊涵的道理。

      【明確】

      一、孔子認為,作為一個君子,為學要修身養(yǎng)性,安貧樂道,要善于抵制物欲,不斷向有道之人學習,做事要勤勉,要盡可能地把精力用于追求理想和真理上。本章議論“什么是好學”,四句話,前兩個方面說不要做什么,后兩個方面說要做什么,做到這四點就是好學。凸顯了古人以完善道德品質為基點的教育思想。

      二、孔子講了仁與禮、樂的關系,指出禮、樂的核心與根本是仁,沒有仁德的人,根本談不上什么禮、樂的問題。人而不仁,禮對他有什么用?人而不仁,樂對他有什么用?這里即是說不仁之人,是用不了禮樂的。

      三、闡述了孔子執(zhí)著追求真理的精神,以及為追求真理而獻身的犧牲精神。真理,是每個仁人志士矢志不渝的追求目標,哪怕要付出生命的代價。

      四、闡明了孔子關于君子與小人不同的義利觀。小人追求個人利益,而君子亦會追求個人利益,但會先考慮所得是否合于道義,以義為原則來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

      五、自我反省是道德修養(yǎng)的一種方法,經(jīng)常反省自己,可以去除心中的雜念,理性地看待自己,快速地改掉自己的缺點,完善自己的道德境界。說明在一個人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學問,提高道德修養(yǎng)的過程中,自省的重要作用。

      六、它高度概括了文與質的合理互補關系和君子的人格模式。文與質是對立統(tǒng)一、相輔相成的。只有文、質雙修,才能成為合格的君子。

      七、曾子認為讀書人應該具備剛毅的品格,因為只有具備了這種品格才可以接受重任,才可以不半途而廢,才可以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的愿望。

      八、孔子運用“堆土成山”與“填土平地”這兩比喻,說明了功虧一簣與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鼓勵自己和學生們,無論是做學問,還是為人處世,都應自覺自愿地堅持下去。如若半途而廢,只會前功盡棄,留下終身遺憾。

      九、孔子認為,一個人要達成完美的人格修養(yǎng),智、仁、勇缺一不可,它們是君子的基本品質。有智慧的人能將事理看得明白透徹,所以不會迷惑。仁者存公心,去私欲,樂天知命,不患得患失,所以不憂慮。有勇氣的人不畏懼困難,見義勇為,所以不懼。

      十、孔子闡述了對“仁”的內涵的理解及如何通過自己的行動來實現(xiàn)“仁”!叭省钡年P鍵是克己復禮,具體是要“視、聽、言、動”都符合禮。

      十一、孔子認為推己及人的恕道是可以終身奉行的原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說的也是思想品德修養(yǎng),強調“修己”。

      十二、孔子重視《詩經(jīng)》的教化作用。在《論語》中,孔子不僅多次引用《詩經(jīng)》來說明自己的觀點,還多次強調《詩經(jīng)》在為人處世上的重要作用,教誨弟子要學《詩》。在這里,孔子再次向弟子提出學《詩》的重要意義。學《詩》至少有上面所列舉的六種好處,因而孔子特別強調要好好學習。

      2、請結合現(xiàn)實說說學習選文得到的啟示。

      【提示】結合文本內容,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談個人的感受。

      三、拓展延伸

      了解孔子的思想主張

      孔子是儒家創(chuàng)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禮”。

      1、孔子主張禮治,反對法治。禮的意義在古代甚為廣泛,指國際間交際的禮節(jié)儀式,貴族的冠、婚、喪、祭、餮等典禮,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規(guī)范等?鬃诱f:“殷因于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后繼周者,雖百代可知也!保ā墩撜Z學而》)似乎周禮是千秋不變的規(guī)范。晉國鑄了刑鼎,他尖銳地反對,說:“晉其亡乎,失其度矣!

      2、在經(jīng)濟方面,他反對封建的田賦制度而極力維護西周以來的田賦制度。《左傳哀公十一年》:“季氏欲以田賦,使冉有訪諸仲尼……仲尼……私于冉有日:‘君子之行也,度于禮。施取其厚,事舉其中,斂從其薄。如是則以丘亦足矣。若不度于禮,而貪冒無厭,則雖以田賦,將又不足。且子季孫若欲行爾法,則周公之典在;若欲茍而行,又何妨焉’。”

      3、孔子主張維護等級制度的正名思想。他主張“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種合乎“禮”的等級制度?鬃诱f:“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跏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論語子路》)

      4、孔子主張克己復禮!墩撜Z顏淵》記載:“顏淵問仁。子日:‘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顏淵又問“克己復禮”的具體內容是什么,孔子說:“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5、在倫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張仁?鬃拥摹叭省钡幕揪袷墙倘烁鶕(jù)周禮調整統(tǒng)治階級內部的矛盾。他的“仁”一般不包括勞動者?鬃诱f:“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保ā墩撜Z憲問》)曾子以忠、恕,二字概括“仁”的涵義,是比較接近原意的。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在教育上,孔子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精神。

      7、在品德方面,他主張“寬、恥、信、敏、惠、溫、良、恭、儉、讓”等。

      8、在哲學上,孔子主張?zhí)烀^?鬃又鲝?zhí)烀,一次,他受到匡人的圍困,他說:“天之將喪斯文也,后死者不得與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孔子說:“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論語陽貨》)在孔子看來,“天”是宇宙萬物無言的主宰者?鬃诱J為他自己就是秉承天命而說話做事的?鬃诱f:“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保ā墩撜Z為政》)他把恢復周禮看做是自己的歷史使命,說:“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論語子罕》)

      三、整理總結

      四、背誦課文。

      五、布置作業(yè):完成課后檢測。

    【《論語》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論語》教學設計07-06

    《論語》教學設計03-08

    《論語》教學設計(15篇)03-21

    《論語》教學設計15篇07-05

    國學之《論語》選讀教學計劃10-29

    論語的作者04-22

    《論語》有感04-28

    《杯子的設計》教學設計03-14

    an教學設計11-23

    《我設計的服裝》教學設計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