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三國歷史人物故事
三國歷史人物故事1
一提起諸葛亮和司馬懿,人們都知道是三國時的冤家對頭,可傳說他們小時候還是同窗學友呢。
那是東漢末年,**腐敗,群雄競起,天下大亂。他們的老師是個極有才學的人,不愿意在朝里當官,隱居在僻野山林,一心想教出幾個好學生,將來好安邦定國,拯救天下百姓。諸葛亮、司馬懿的父親和這位老師相好,都將自己的孩子托付給他。這兩個孩子聰明伶俐、勤奮好學,老師很喜歡他倆,悉心指教。他倆的學業(yè)進展很快,不相上下。
這位老師有一部奇書,是先人秘傳。這書里天文地理、用兵布陣、治國安民等策略,樣樣俱全,誰得到了它,就能干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yè),真是天下第一奇書,因此人們又叫它“天書”。這位老師年過花甲,膝下又無一男半女,為此就打算把這書傳給一個心愛的學生?墒莾蓚學生究竟傳給誰呢?當時諸侯割據(jù),群雄紛爭,要是把書傳錯了人,豈不誤國害民,違了自己的'心愿。因此,老師一直猶豫著,沒有決定究竟傳給哪個學生。他更細心地觀察著兩個學生的品德志向。諸葛亮和司馬懿也都知道老師有一部奇書,都很想得到這部書,為此也都更加殷勤待師,苦學苦讀,以求老師喜愛,賜贈奇書。
一天,老師領(lǐng)著他倆到房后的小山頭上,講述山川地理、用兵布陣之法。對面的山崖上有個樵夫在砍柴,不慎跌下了山崖。師徒三人一見,同吃一驚。老師猛一閃念,繼續(xù)不動聲色地講述。司馬懿也就安然地聽著。諸葛亮卻飛步跑下山坡,扶起受了重傷的樵夫,察看了傷勢,迅速在周圍找了幾樣草藥,嚼碎后敷在傷口上,又把自己的衣襟撕下來,扎好了傷口。這時,老師若有所悟地點了點頭,才領(lǐng)著司馬懿下山,幫助諸葛亮把樵夫送回了家。
又過了一段時間,諸葛亮接到一封家書,說是他父親病重,想讓他回家去看看。諸葛亮隨即含淚辭別了老師學友,匆匆回家去了。歸家不久,父親就去世了。他含悲忍痛,細心料理了父親的喪事,又在父親墳前盡孝過了“五七”,才回到老師的身邊。說來也巧,幾天以后,司馬懿也接到一封家信,說是他母親病重,思子心切,想讓他回家見一面?墒撬抉R懿怕他走后老師把奇書傳給諸葛亮,就推三推四回了一封信,終于沒有回家去。老師嘆息地搖了搖頭,心里也就暗暗地拿定了主意。
一個多月后,老師偶感風寒病倒了。兩個學生守在床前,煎湯熬藥,細心照料。怎奈老師年邁體弱,病勢一天天沉重起來。一天,諸葛亮出外給老師挖草藥,司馬懿在床前伺候。他見老師昏迷不醒,就偷偷溜進老師的書房,東扒西找,終于找到了一個小箱子。他偷著打開一看,果然是那部奇書。正在這時,聽到老師喊他,他來不及細看,心想,老師近來更偏愛諸葛亮了,要是等下去,這部奇書肯定到不了自己手里,F(xiàn)在書已到手,此時不走,更待何時?他沒理會老師的呼喊,偷偷地背起箱子逃跑了。
等諸葛亮采藥回來,老師睜開了雙眼,讓諸葛亮把自己扶下病榻,揭開下邊的夾層,取出一個黃包袱,雙手交給諸葛亮,又深情地看了諸葛亮一眼,輕聲囑咐道:“我死后,房尸同焚,速走他鄉(xiāng)!闭f罷,就閉上了雙眼。
諸葛亮遵照老師的囑咐,忍痛燒了房子和老師的尸體,背起黃包袱,立即歸家,隨叔父到了南陽,隱居在隆中,潛心攻讀起來。
再說司馬懿逃回家里以后,打開箱子細看盜來的奇書。翻到后邊一看,只見上面寫著四句話:“定國須愛民,盡孝奉雙親。兩者皆相悖,怎做傳書人?”這才知道盜來的原來是部假書。他惱羞成怒,隨即帶人趕到老師的住地,誰知那里早已變成一片瓦礫了。
三國歷史人物故事2
孫權(quán)憂慮將帥的.才干,發(fā)怒嘆氣,心中懷念呂蒙和張溫,考慮到朱據(jù)文武兼?zhèn)洌梢岳^任呂蒙、張溫的事業(yè),由此便任命朱據(jù)為建義校尉,領(lǐng)兵駐守湖孰。黃龍元年(229年),孫權(quán)稱帝,遷都建業(yè),征召朱據(jù)至京將公主孫魯育嫁給他(因此孫魯育被稱為“朱公主”或“朱主”),任命朱據(jù)為左將軍,封爵云陽侯。朱據(jù)為人謙虛,多交士人,輕視財貨,樂于施舍,俸祿賞賜雖說豐厚但常不夠用。
牽連免官魏明帝曹叡曾秘密召見隱蕃,讓他作為間諜叛入?yún)菄钏欢ㄒ朕k法在吳國謀取吳國廷尉一職,伺機陷害、離間大臣,挑起吳國內(nèi)斗。吳黃龍二年(230),隱蕃假裝從曹魏叛逃,投奔吳國。隱蕃私底下憑借出眾的辯才獲得了東吳豪杰們的親善,其中朱據(jù)、廷尉郝普更是稱贊隱蕃有王佐之才,與他極為親善。太常潘濬之子騎都尉潘翥也與他親善,從衛(wèi)將軍全綜以下官員都與他交往。但也有少數(shù)官員不和隱蕃來往,如楊迪、潘濬。潘濬還為此痛斥其子一頓。外人都不理解他們?yōu)槭裁捶锤须[蕃。黃龍三年(231)隱蕃果然反叛并被誅殺后,大家才明白過來。朱據(jù)受到波及,他被免官禁足在家中,過了四年才被重新啟用。
三國歷史人物故事3
讀了《三國歷史人物故事》——走近曹操,就完全可以學到很多東西,知道怎樣做人和知道怎樣用計謀等等這些都可以從這本書中學到,我覺得這本書對我最大的啟發(fā)是可以完完整整的認識三國里的頂尖人物——曹操。
看了這本是我才知道曹操他身性多疑,為人處事小心;一有風吹草動,他都覺得會有事情發(fā)生。例如:有一次陳宮認為曹操是一個英雄好汗,就跟隨了他。他倆就借住在曹操的朋友那里。半夜曹操和陳宮聽見草堂后面有人在說:“捆牢在殺,怎么樣?”曹操力馬拔劍沖出去,不管男女都殺了,一連殺死了八口人。搜到廚房,卻只看見了一只被繩縛住的'小豬,陳宮說:“你多心了,誤殺了好人”。
看了這段就知道曹操有多么的多疑了吧!
三國歷史人物故事4
俗話說:“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比诉@一輩子短短幾十年,通常在臨死之前說出終身中最想說出的話或許說是終究的告知,而這些話語通常即是臨死之人的真情流露。不管是關(guān)于古人仍是今人來說,莫不如此。就拿三國期間的司馬懿來說,前期出身于并不顯赫的世家大族,以后風雨幾十年接連在魏國輔佐四代君主,帶領(lǐng)軍人隊伍為國出征,終究成功逆襲奪得魏國大權(quán)?删瓦@么一個人在歷史上卻被塑造成一個虛偽、奸詐、陰惡、奸刁的形象而家喻戶曉。那么歷史上的司馬懿真是這么一個人嗎?而他的臨終遺言又躲藏什么樣的玄機呢?
公元251年八月,這一年司馬懿73歲,一代梟雄司馬懿總算要走向了生命的結(jié)尾。人生七十古來稀,在三國濁世之中能活到這個歲數(shù),現(xiàn)已是屈指可數(shù)了。不管是舊日的恩人仍是曾經(jīng)的對手,許多都現(xiàn)已離他先去了。現(xiàn)在放眼魏國乃至全全國現(xiàn)已沒有人再是他的對手了,臨死之前魏國的軍政大權(quán)都在自個手上,司馬懿總算說出了他離開人世之前終究的言語。據(jù)史書記載,司馬懿在臨死之前將兩個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叫到床前對他們提到“吾事魏歷年,官授太傅,人臣之位極矣;人皆疑吾有異志,吾嘗懷驚駭。吾死以后,汝二人善理國政,輔帝平神州,慎之!慎之!”大約意思即是我在魏國當官多年,現(xiàn)在當官做到了太傅這個方位,位極人臣,方位現(xiàn)已夠高的了;大家都置疑我對魏國不忠誠,我常常因而感到驚駭,我死以后,你們兄弟二人要將國家治理好,輔佐皇帝平定全國,一定要非常當心。
有人說司馬懿這么說徹底是在做秀,年輕時曹操讓他當官,他裝病騙過曹操;年老的時分也是經(jīng)過裝病麻木曹爽,發(fā)起政變攫取魏國大權(quán)。臨死之前說一些好聽的話即是期望在歷史上留一個好名聲,F(xiàn)實真的是這么嗎?在小編看來工作遠沒有這么簡略。這還得從司馬懿前期當官說起,盡人皆知,曹操終身雄才大略,但也有好猜疑的缺點,關(guān)于人才他是愛才如命,永久也不嫌多,假如認定是人才不能為己所用,在曹操的眼里絕大多數(shù)只能挑選炸毀。司馬懿不想給曹操當官,但又不能開罪曹操,所以只能裝病,這次演戲肯定是被逼的,后來曹操下了終究通牒,司馬懿才不得不當官?伤抉R懿一直不遭到曹操的重用,由于曹操看人很準,司馬懿絕非池中之物,關(guān)于這么的人才,只能用準則將他框起來。
曹操識人很準,可他的子孫就不相同了。曹操臨死之前特意勸誡曹丕:“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yù)汝家事。”這句話曹丕記住了,但也是聽一半,做一半,對司馬懿該信任仍是信任。到了魏明帝曹叡在朝年代,出于外部戰(zhàn)事的需求,司馬懿得以把握軍權(quán),他手中的權(quán)力進一步擴展,可這個時分司馬懿仍然是魏國的忠臣,雖然魏明帝曹叡時間猜疑,可司馬懿的臣子本分做的仍是不錯的,貶官無怨言,升官不自傲。
司馬懿的轉(zhuǎn)機就發(fā)生在曹魏曹芳在朝年代,魏明帝曹叡臨死之前將養(yǎng)子曹芳托付給宗親大將軍曹爽和輔政大臣司馬懿,而且特意組織曹爽的官職在司馬懿之上。對此,司馬懿也是徹底聽從組織。開始的協(xié)作仍是不錯的',曹爽對司馬懿畢恭畢敬有什么事都商量著來?珊髞聿芩恢母畈粚υ獾街\士丁謐的離間,將司馬懿架空,自個獨掌大權(quán)。對此,司馬懿雖有不滿但也只能忍?刹芩环钙鹕祦砭鸵话l(fā)不可收拾,得罪發(fā)起對蜀國的戰(zhàn)役,司馬懿勸阻,曹爽不聽,結(jié)果魏軍大北。這還不算,曹爽還在魏國境內(nèi)廣占良田,慫恿心腹違法亂紀,敲詐官員,營造豪華宮殿,儼然一副皇帝派頭。在魏國境內(nèi)曹爽搞得那叫一個怨聲載道?吹酱饲榇司,一聲為魏國支付的司馬懿天然不肯看到魏國毀在曹爽手里,所以裝病發(fā)起高平陵政變,將曹爽集團連根拔起。因而可以看到這么一種現(xiàn)象,司馬懿除曹爽,魏國反對者屈指可數(shù),反而支持者甚多,為何?由于大家都知道假如再讓曹爽這么折騰下去,國家早晚消亡,司馬懿當政國家或許還有期望,這即是民心所向。
除去曹爽,把握魏國大權(quán),司馬懿所在的方位可謂是進退兩難,放棄權(quán)力,宗族或許消亡,把握權(quán)力,他人或許不滿。太尉王凌即是一個再適宜不過的比如。公元251年正月,太尉王凌企圖發(fā)起對于司馬懿的政變,司馬懿竟以73歲高齡親自征伐。終究王凌失利,被司馬懿誅滅三族,王凌被剖棺暴尸。無可否認司馬懿對王凌的處置的確過分兇橫,但是從宗族和國家安靖思考,司馬懿只能如此。由于他不期望看到宗族被滅也相同不期望看到國家因而騷動。
平定王凌叛亂半年多后,司馬懿溘然長逝,臨死之前說出了那句遺言,這也可以認為是他終身終究的告知了,在魏國當了一輩子的大官,司馬懿很滿意,可他也很明白他身居高位,有多少雙雙眼盯著他,有多少人等著看他的笑話,他期望他的兒子們能像他相同,盡心輔佐皇帝,保護司馬宗族;蛟S是兩個兒子領(lǐng)會的太透徹了,終究不只保護了宗族,還篡奪了曹魏江山,這也紛歧定是司馬懿期望看到的,試想假如曹爽全神貫注的為國家著想,輔佐皇帝,會給司馬懿發(fā)起政變的借口嗎?假如沒有曹爽的胡作非為,或許司馬懿只會想做一個魏國的忠臣看到國家安全,進而與世長辭?刹芗覍嵲谔粻帤饬,出了曹爽這么一個草包,天滅曹魏,誰也救不了。司馬懿毫無疑問成為了曹魏的救星?筛咛幉粍俸ゲ芩院,身居高位的司馬懿也沒有別的方法了,也只能是走一步算一步,雖然反對者許多,但國家不能亂,自個能做的只要這些,除了勸誡子孫當心謹慎,別的的他也管不了了,或許這才是一個實在的司馬懿吧。
三國歷史人物故事5
諸葛亮八歲那年,父親諸葛珪又因病去世。清人張澍引《諸葛氏譜》說:“玄死時,瑾年十三,亮年八歲。”此說錯誤頗多,疑為“珪死時,瑾年十五,亮年八歲”。封建時代,父親是一家之長,家中的頂梁柱。頂梁柱的崩折,給這個家?guī)砹撕艽蟮淖兓。長子諸葛瑾已經(jīng)十五歲,承擔起奉養(yǎng)繼母的.義務(wù),八歲的諸葛亮、年幼的弟弟諸葛均以及尚未出嫁的兩個姐姐全部由叔父諸葛玄撫養(yǎng)。
諸葛珪出現(xiàn)在第三十六回《玄德用計襲樊城元直走馬薦諸葛》,“其父名珪,字子貢,為泰山郡丞,早卒”,具體如下:正望間,忽見徐庶拍馬而回。玄德曰:“元直復(fù)回,莫非無去意乎?”遂欣然拍馬向前迎問曰:“先生此回,必有主意!笔振R謂玄德曰:“某因心緒如麻,忘卻一語:此間有一奇士,只在襄陽城外二十里隆中。使君何不求之?”玄德曰:“敢煩元直為備請來相見!笔唬骸按巳瞬豢汕,使君可親往求之。若得此人,無異周得呂望、漢得張良也!毙略唬骸按巳吮认壬诺潞稳?”庶曰:“以某比之,譬猶駑馬并麒麟、寒鴉配鸞鳳耳。此人每嘗自比管仲,樂毅;以吾觀之,管、樂殆不及此人。此人有經(jīng)天緯地之才,蓋天下一人也!”玄德喜曰:“愿聞此人姓名。”庶曰:“此人乃瑯琊陽都人,復(fù)姓諸葛,名亮,字孔明,乃漢司隸校尉諸葛豐之后。其父名珪,字子貢,為泰山郡丞,早卒;亮從其叔玄。玄與荊州劉景升有舊,因往依之,遂家于襄陽。后玄卒,亮與弟諸葛均躬耕于南陽。嘗好為《梁父吟》。所居之地有一岡,名臥龍岡,因自號為‘臥龍先生’。此人乃絕代奇才,使君急宜枉駕見之。若此人肯相輔佐,何愁天下不定乎!”玄德曰:“昔水鏡先生曾為備言:‘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今所云莫非即‘伏龍、鳳雛’乎?”庶曰:“鳳雛乃襄陽龐統(tǒng)也。伏龍正是諸葛孔明!毙论x躍曰:“今日方知伏龍、鳳雛之語。何期大賢只在目前!非先生言,備有眼如盲也!”
三國歷史人物故事6
河南省鄢陵縣的馬欄鎮(zhèn)有一個議臺村,村里有一座五畝大、兩丈多高的大土臺,叫議事臺。說來奇怪,議臺村周圍的土都是黑膠泥,唯獨議事臺的土和當?shù)夭灰粯,是黃色的蓮花土。更奇怪的是,每逢夏夜,遠處蛙鳴聲此起彼伏,連續(xù)不斷,而議事臺周圍卻一片寧靜,臺上連一只嗡嗡叫的.蚊蟲都找不到。這是怎么一回事呢?當?shù)赜羞@樣一個傳說。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董卓把漢獻帝從東都洛陽劫持到長安,臨走時還放了一把火,燒了洛陽城。建安元年,漢獻帝從長安回到洛陽,宮室被燒盡,莊稼被毀光,君臣只得睡在大街上。老百姓沒有吃的,都出城挖草根、剝樹皮度日。曹操看到這種情況,感到洛陽城一時難以恢復(fù),自己的幾十萬大軍也面臨著斷絕糧草的危險,心里非常著急。他想:許昌地處平原,又有古都鄢陵,城郭宮室都很完整,不如遷都許昌。他稟明漢獻帝后,獻帝同意了他的要求,曹操便率領(lǐng)大軍,向許昌進發(fā)。
部隊經(jīng)過鄢陵縣馬欄鎮(zhèn)時,曹操想要和部將商議怎樣解決部隊的糧草問題。但馬欄鎮(zhèn)一帶卻沒有合適的地方。于是,曹操就傳令行軍的士兵,每人用戰(zhàn)袍兜一包馬欄鎮(zhèn)的黃色蓮花土,繼續(xù)前進。當部隊走到現(xiàn)在的議臺村時,曹操見地勢平坦開闊,便命令士兵將土倒下,堆積起來,筑成了一座大高臺。而曹兵取土的馬欄鎮(zhèn)西南角,卻形成了一個大洼,這洼至今還在,叫皇家洼。那座大高臺就是后來的議事臺,因為筑臺的土是從馬欄鎮(zhèn)取來的,所以和議臺村的土不一樣。
高臺筑好后,曹操就召集將領(lǐng)們在臺上議事。當時正值夏季,臺下的水洼里有許多蛤蟆,黃昏時分蛤蟆呱呱亂叫,弄得大家連說話都聽不清。曹操嫌蛤蟆礙事,生氣地站起來一揮手說:“討厭,青蛙不鳴!”他的話音剛落,蛤蟆就再也不叫喚了。直到現(xiàn)在,議事臺周圍見不到一只蛤蟆。老百姓都說,蛤蟆怕誤了曹丞相的軍機大事,全都搬家了。
曹操和部下商議了很久,也沒有想出如何解決糧草的辦法。夜深人靜時,曹操就在屋里看書思考。這時雖說蛤蟆已被趕走了,但夏夜的蚊子更是厲害,它們亂飛亂叫亂叮人,攪得曹操心煩意亂,他把袍袖一拂又說:“討厭,蚊蟲遠飛!”話音剛落,蚊子也銷聲匿跡了。據(jù)說直到現(xiàn)在,曹操住過的那一片地方,都沒有蚊子。
曹操一時想不出解決軍糧的辦法,就決定招納天下賢士,共議發(fā)展經(jīng)濟、統(tǒng)一天下的大業(yè)。招賢榜寫好后,曹操派人四處張貼,但是一連幾天都沒人揭榜應(yīng)召。這一天,眼見天快黑了,還是沒有人來,曹操心里煩悶,便走下高臺,到田野里散步。這時,遠方天空中忽然白光一閃,耀得曹操眨了一下眼睛,等他睜眼細瞧時,只見田埂上有一位老叟扛著鋤頭向他走來。老叟見了曹操并不回避,反而笑嘻嘻地問道:“丞相,何事愁眉不展?”曹操便把心里想的事說了。老叟聽罷微微一笑,說:“不知丞相的招賢榜招不招山野村夫?”曹操聽老叟話里有話,又見他白眉白須,仙風道骨,便說:“不論人才,只圖良謀。”然后把老叟請上高臺,躬身施禮說:“請教老丈有何良策?”
老叟站在高臺上,用手一指臺下廣闊的平原,說:“如今天下群雄紛爭,鄢陵地處中原,又有沃土良田,丞相有幾十萬大軍,何不在這里屯田練兵,養(yǎng)精蓄銳,待來日討伐孫權(quán)和劉備,一舉掃平江南,何愁天下不統(tǒng)一呢!”
曹操聽罷,滿心高興,便備了酒席,和老叟議古論今,談天說地,一直到夜半。這時,曹操疲倦了,仰天打了個哈欠,正想請老叟回房休息,老叟卻不見了,只見一道白光隱遁到東方空中,化作一顆明亮的金星。曹操這才知道:老叟是太白金星,特地下凡來指點他的。
后來,曹操在鄢陵廣行屯田,士兵們一邊種地,一邊操練。這年,鄢陵獲得了大豐收。曹操充實了力量,為后來統(tǒng)一北方打下了物質(zhì)基礎(chǔ)。
據(jù)說,曹操和太白金星在高臺上相聚議事后,就把高臺命名為議事臺。議臺村也因此而得名,一直沿襲到現(xiàn)在。
三國歷史人物故事7
曹操:
1.誤殺呂伯奢:
最為民間所不滿意的是曹操說了這樣一句話:
寧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所以一個人寧肯自己對不起普天下的人,也不能讓天下的人對不起自己,這個人就太壞了,所以老百姓討厭曹操。那么我們就要搞清楚這個事情是事實,還是不是事實;如果不是事實,那豈不是一樁冤案嗎;如果是冤案的話,我們豈不是就該給曹操平反嗎。那么這個事情史書上的記載是矛盾的,大體上是這樣一個故事:
就是曹操因為董卓要迫害他,曹操從京城里逃出來,路過了他一個老朋友家,這個老朋友的名字叫呂伯奢,曹操到呂伯奢家里的時候呂伯奢本人不在,于是就發(fā)生了曹操殺呂伯奢一家的慘案。
2.華容道:
說寫赤壁戰(zhàn)前,諸葛亮算定曹操必敗走華容,且夜觀天象,曹操不當身亡,考慮到曹操與關(guān)羽有恩,于是派關(guān)云長把守華容道,留個人情與關(guān)羽做。
曹操果然由烏林向華容道敗退,并在途中三次大笑諸葛亮、周瑜智謀不足,未在險要處暗設(shè)伏兵。然而,一笑笑出趙子龍,多虧徐晃、張郃二人雙敵趙云,才使曹操得以逃脫;二笑笑出張翼德,又是張遼、徐晃二將抵擋張飛,使曹操再次脫險;三笑非同小可,笑出了關(guān)云長,且又在有一夫當關(guān)之險的華容狹路上,加之曹軍幾經(jīng)打擊,此時已無力再戰(zhàn),無奈,曹操只得親自哀求關(guān)羽放行,關(guān)羽念舊日恩情,義釋曹操,使曹操得以回到江陵。
諸葛亮:
1.三顧茅廬
劉備屯住新野時,自知蹉跎半生之緣由是身邊雖有關(guān)羽,張飛等猛將,而無出謀劃策運籌帷幄之謀士,便禮儀賢下士,尋求良輔。在司馬徽和徐庶的薦舉下,劉備與關(guān)羽,張飛便來到襄陽隆中,拜訪諸葛亮。
第一次來到茅廬時,亮已外出,三人返途中遇見亮好友崔州平;數(shù)日后,劉、關(guān)、張頂風冒雪,二顧茅廬。途中,遇亮好友石廣元,孟公威。到達茅廬,只見亮弟諸葛均,方知亮已出游,備留下一箋,表達傾慕之意。返回時,在隆中山下小橋邊遇見亮岳父黃承彥;過了一段時間,劉備與關(guān)羽、張飛三顧茅廬,適逢亮在家,但晝寢未醒。劉備吩咐關(guān)、張在門外等候,自己徐步而入,拱手立于階下,直到亮醒后,方才相見。[ 三顧堂:
建于清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是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作《隆中對》的紀念堂。]
2.孔明沖撞恩師
諸葛亮在水鏡先生那學了3年。先生說明天考試。許多學生都去背東東.就諸葛亮不背.第二天。先生說誰要是經(jīng)過允許出了水鏡莊,就可出師了。許多學生都傻了。諸葛亮卻在睡覺?荚嚳旖Y(jié)束了。諸葛亮一把抓住了水鏡先生的.衣角,并說你這老書呆子出歪題為難我們,快還3年學費來。于是司馬徽就把他趕出去了。他拿了木棍跑到老師那,跪倒地上說,方才為了考試不得已沖撞恩師,罪該萬死,弟子愿受重罰.水鏡先生把他扶起后,說你可以出師了。
袁紹:
1. 袁紹與公孫瓚戰(zhàn)于磐河,公孫瓚敗,被趙云所救,趙云因紹無忠君救民之心,棄之而投奔公孫奔公孫瓚。公孫瓚不重用趙云。
劉、關(guān)、張前來助公孫瓚,與趙云相見,甚敬重,不忍相離。
2. 操從郭嘉計領(lǐng)二十萬軍分五路下徐州東征劉備。備使孫乾往河北見袁紹,紹因五子患疥瘡而不愿趁操出兵入許昌。
張飛獻計劉備劫操寨,中計,張飛敗走至芒碭山上去了。劉備往青州投袁紹。
操愛云長武藝,欲計取之于下邳。
劉備:
1.劉備的勢力不斷壯大,引得東吳孫權(quán)寢食難安,于是密謀周瑜設(shè)下"東吳招親"的鴻門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劉備攜著趙云來到江東.一到南徐,劉備即用樹上開花大造輿論,讓吳國太插手此事,以致弄假成真.等到后來,孫權(quán),周瑜想軟硬皆施扣住劉備時,劉備使出瞞天過海之計,智激孫夫人,阻退追兵,解除圍困,得以順利逃脫.最終,孫權(quán)落了個賠了夫人又折兵的下場.
2.禮賢下士,尊重人才.
東漢末年,政治黑暗,軍閥混戰(zhàn),曹操,孫權(quán)廣發(fā)檄文,招納人才.劉備,流落在民間的"龍子龍孫",在對自己的政治生涯進行認真反思,并接受"水鏡先生"司馬徽的批評后,奮起直追,表現(xiàn)尤為突出.
先看"伐樹望徐".徐庶,作為第一個投到劉備麾下的比較有文才武略的人物,一見劉備,便被劉備坦誠相待,拜為軍師,委以指揮全軍之職.樊城大戰(zhàn),先后打敗呂氏兄弟和曹仁,讓徐庶大展鴻圖,大出風頭.而當徐庶得知母親被曹操囚禁,辭別劉備時,劉備送了一程,又送一程,"凝淚而望,卻被一樹林隔斷,玄德以鞭指曰'吾欲盡伐此處樹木.'眾問何故.玄德曰:'因阻吾望徐元直之目也."如此難以割舍,不難看出,劉備對人才的重視和渴望人才的來歸.
關(guān)羽:
1.千里走單騎:
關(guān)哥哥和劉備同志走散了,暫時跟著曹操混。后來得到了老劉的消息,于是不遠千里,騎上小赤兔,帶著兩個嫂子找老劉去了。
2.過五關(guān)斬六將:
找老劉的路上,有五個關(guān)隘,各有一將把守。老關(guān)過了五個關(guān),殺了五個將。為什么說斬六將呢?因為第五個關(guān)的守將是秦琪,他被老關(guān)干掉后,其舅舅蔡陽怒了,追老關(guān)要報仇。于是老關(guān)把他一起砍了。所以就是斬六將。
張飛:
1.桃園三結(jié)義
民間俗傳三國時劉備、關(guān)羽、張飛在桃園結(jié)拜兄弟!度龂萘x》第一回:
“飛曰:
‘吾莊后有一桃園,花開正盛;明日當于園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結(jié)為兄弟,協(xié)力同心,然后可圖大事!、云長齊聲應(yīng)曰:
‘如此甚好。’次日,于桃園中,備下烏牛白馬祭禮等項,三人焚香再拜而說誓曰:
‘念劉備、關(guān)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jié)為兄弟,則同心協(xié)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侍旌笸,實鑒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誓畢,拜玄德為兄,關(guān)羽次之,張飛為弟!焙笏鞛榻Y(jié)拜兄弟,共同謀事的典故。
2.粗莽好酒不恤下 手下作亂飛遇害
張飛大意失徐州,事后當然后悔不已。回看會發(fā)覺張飛性格中的弱點。張飛自告奮勇要守徐州,劉備說:
“你守不得此城,你一者酒后剛強,鞭撻士卒;二者做事輕易,不從人諫。吾不放心!贝艘痪湓捄苋娴乜偨Y(jié)了張飛的弱點。果然,保證不喝酒的張飛,有一天竟然要眾官暢飲,并強要曹豹喝酒,也不聽陳登的勸阻。醉后更是鞭打不肯喝酒的曹豹。曹豹變心,竄同呂布,自己做內(nèi)應(yīng),于是徐州失守。劉備顧念兄弟之情制止張飛自刎。然而如果有人欲殺張飛,豈是別人能制止得了?張飛急欲為關(guān)羽報仇,要手下限日完成任務(wù),手下兩員末將范疆、張達乞求寬限些時日,張飛氣急敗壞將他們各鞭五十,還要他們按時完成任務(wù),并說要不殺他們二人示眾。范疆、張達自覺背逼上絕路,與其被殺,不如先下手為強,于是張飛遇難?梢哉f張飛是死在了自己手中,讓人替他不值。
董卓:
1.“董卓率兵入京”
何進不聽曹操之勸,從袁紹計,欲召四方之士除宦官。西涼刺史董卓得詔進發(fā),何進中十常侍之計入宮被斬,袁紹、曹操入宮殺宦官,宦官劫少帝和陳留王,去北邙山,閔貢找回,半路遇董卓。卓引兵橫行就都,欲廢少帝立陳留王,遭荊州刺史丁原等反對,丁原領(lǐng)義兒呂布討卓,李肅為卓說呂布投卓為子。
2.董卓進京
漢末,宦官與外戚專權(quán),互相殘斗。黃巾軍起義后被誅滅,何進為大將軍得軍權(quán),殺死不少宦官,但由于有些宦官受何進妹妹何太后的庇護,何進未能殺之。又有人勸解何進:
大將軍剛剛輔佐新君,應(yīng)該行仁義,不宜多殺。所以何進就想借助外兵之手除掉心腹大患,就招董卓進京了。后何進被誆入宮中被宦官殺死,董卓入京就是虎狼之師入了羊群......
孫策:
1.不計前嫌,重用祖郎、太史慈等降將。
孫策當年到曲阿募兵,好不容易才招到數(shù)百人。但被涇縣大帥祖郎襲擊,人馬散盡,本人也險些丟了性命。后來,孫策占據(jù)江東,袁術(shù)派人送給祖郎日J綬,讓他聯(lián)絡(luò)山越,對付孫策。孫策率兵親往征討,在陵陽縣擒獲祖郎。祖郎惶懼,孫策安慰他說:
“當年你襲擊我,刀都砍在我的馬鞍上了。如今我創(chuàng)軍立事,拋棄舊怨,對天下人都一樣,不但你一人。你不要害怕。”祖郎叩頭稱謝。孫策任命他為部下賊曹。
太史慈當年曾在神亭與孫策搏戰(zhàn)。后來,也被孫策擒獲。孫策解其束縛,拉著他的手問:
“寧識神亭時邪?若卿爾時得我云何?”太史慈坦言:
“末可量也 。”孫策大笑:
“今日之事,當與卿共之”(《三國志·吳書·太史慈傳》)。說完,立即任命他為門下曹;剀姇r,孫策命祖郎、太史慈為前導(dǎo),軍中引以為榮。后來,孫策還曾派遣太史慈去安撫劉繇部下,對太史慈深信不疑。事俱在太史慈傳中。
2.撫視孤寡,不欺弱者。
孫策攻克皖城,袁術(shù)妻兒老小寄住在此,均被俘獲。孫策對他們體恤撫慰,下令不得侵擾。后來收復(fù)豫章,又收拾安排劉繇的喪事,且很好地看顧他的家屬。天下士大夫因此對孫策大加稱譽。
張遼:
1.智平叛亂
時荊州未定,(曹操)復(fù)遣遼屯長社(地名)。臨發(fā)(出發(fā)前),軍中有謀反者,夜驚亂起火,一軍盡擾(全軍一片混亂)。遼謂左右曰:
“勿動。是不一營盡反,必有造變者,欲以動亂人耳。(譯文:
別慌,這不是全部的人馬,一定是幾個人帶頭的小叛亂,想要用火燒造成混亂罷了)”遼將(親自率領(lǐng))親兵數(shù)十人,中陣而立!澳肆钴娭,其不反者(無意造反的人)安坐。”有頃定(不一會),即得首謀者殺之。
2.勇登竣險
陳蘭、梅成以氐六縣叛(發(fā)生叛亂),太祖遣于禁、臧霸等討成,遼督張郃、牛蓋等討蘭(分兵兩路討伐)。(梅)成偽降禁,禁還。成遂將其眾就蘭(兩隊叛軍合二為一),轉(zhuǎn)入灊山。灊中有天柱山,高峻二十余里,道險狹,步徑裁通,(陳)蘭等壁其上(據(jù)險而守)。遼欲進,諸將曰:
“兵少道險,難用深入。”遼曰:
“此所謂一與一,勇者得前耳!彼爝M到山下安營,攻之,斬蘭、成首,盡虜其眾。太祖論諸將功,曰:
“登天山,履峻險,以取蘭、成,蕩寇功也!
趙云
1.長坂坡
劉備逃奔江陵,于當陽長阪被曹操大軍所追,妻兒都在亂軍中失散。趙云乃匹馬單槍,闖進曹操萬軍之中,陸續(xù)救出糜竺、簡雍、甘夫人等,最后尋到糜夫人,但糜夫人已身受箭傷,乃將幼子阿斗托給趙云,自己投井而死。趙云懷抱阿斗,奪得寶劍,奮力血戰(zhàn)得脫,將阿斗交還劉備。劉備卻將阿斗摔在地上說“為此孺子幾乎損我一員大將”,趙云為之感泣。
2.截江奪斗
孫權(quán)乘劉備入益州時,用張昭之計,假稱吳國太染病,派心腹周善到荊州接孫夫人歸吳,并囑她帶回劉備之子阿斗,以作人質(zhì)。孫夫人不疑,乃懷抱阿斗登船歸吳,趙云駕船趕來,力勸孫夫人留下阿斗,夫人不從,趙云乃奪回阿斗,此時張飛亦駕船趕到,乃殺死周善,和趙云一起帶阿斗回荊州。
三國歷史人物故事8
諸葛亮奉劉備之命到達江東勸說孫權(quán)共同抗曹,魯肅帶他前去會見孫權(quán)。諸葛亮見孫權(quán)碧眼紫髯,一表人材,自知難以用言語說動,便打定主意要用言語激他。 寒喧之后,孫權(quán)問道:“曹兵共有多少?”諸葛亮答:“馬步水軍,共100余萬!睂O權(quán)不信。諸葛亮說:“曹操在兗州時,就有青州軍20萬;平定河北,又得 五六十萬;在中原招新兵三四十萬,現(xiàn)在又得荊州兵二三十萬:如此算來,曹兵不下150萬。我只說100萬,原因是怕驚嚇了江東之士!濒斆C聽后大驚失色, 一個勁向諸葛亮使眼色,諸葛亮卻裝看不見。孫權(quán)又問:“曹操部下戰(zhàn)將,能有多少?”諸葛亮說:“足智多謀之士,能征慣戰(zhàn)之將,不下一二千人!”孫權(quán)道: “曹操有吞并江東的意圖,戰(zhàn)與不戰(zhàn),請先生為我下決心。”諸葛亮說:“曹操取得了官渡之戰(zhàn)的勝利,又新破荊州,威震天下,現(xiàn)在即使有英雄豪杰要與他抗衡, 也沒有用武之地,所以劉豫州才逃到這里。希望將軍您量力而行:如果能以吳、越之眾與他抗衡,就不如早一點與其絕交;如果不能,為什么不依眾謀士的主張,向 他投降呢?”
孫權(quán)道:“就如您所說的,那么劉豫州為什么不投降曹操呢?”諸葛亮說:“當年的田橫,不過是齊國的一名壯士罷了,尚能篤 守節(jié)義,不受侮辱,更何況身為王室之胄、英才蓋世、眾士仰慕的劉豫州。事業(yè)不成,這是天意,又豈能屈處人下?”孫權(quán)聽了,不禁勃然大怒,退入后堂。眾人都 笑諸葛亮不會說話,一哄而散。魯肅則一個勁埋怨諸葛亮,批評他藐視孫權(quán)。諸葛亮笑道:“我自有破曹良策,你不問我,我豈能說?”魯肅聽罷,趕緊跑到后堂告 訴孫權(quán)。孫權(quán)回嗔作喜,又出來與諸葛亮相見,并設(shè)酒宴款待。經(jīng)請葛亮一番實事求是地分析,孫權(quán)果然進一步堅定了抗曹決心。
周瑜系江東 主戰(zhàn)派的核心。但是,他在與諸葛亮相見時,卻故意反說宜降不宜戰(zhàn)。魯肅不知是詐,與周瑜當面爭辯起來。諸葛亮裝作主張投降的樣子,然后說:“我有一計,既 不必牽羊擔酒,納土獻印,也不必親自渡江;只要派一名使者,送兩個人到江北給曹操,百萬大軍就會卷旗卸甲而退。”周瑜問道:“用哪兩個人?”諸葛亮說: “我在隆中時,就聽說曹操在漳河新建了一座十分壯麗的樓臺,稱之為‘銅雀臺’,并且廣選天下美女置于其中。曹操原本就是個好色之徒,他很早就聽說江東喬公 有兩個女兒,長曰大喬,次曰小喬,都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曹操曾經(jīng)發(fā)誓說:‘我一愿掃平四海,以成帝業(yè);一愿得江東二喬,置之于銅雀臺,以樂晚 年。如此,雖死也沒有什么可恨的了!梢,他率百萬雄兵,虎視江南,其實不過是為得到這兩個女子。將軍何不去找那喬公,用千金買下這兩個女子,派人送給 曹操。曹操得到她們之后,心滿意足,必然班師回朝!敝荑さ溃骸安懿傧氲玫蕉䥺蹋惺裁醋C驗沒有?”諸葛亮說:“曹操的小兒子曹植,下筆成文。曹操曾經(jīng)命 他寫了一篇《銅雀臺賦》。賦中的意思,單道他家合為天子,誓娶二喬!敝荑さ溃骸跋壬能記得這篇賦嗎?”諸葛亮說:“我愛其文采華美,曾經(jīng)把它背了下 來!闭f完,當即將《銅雀臺賦》背誦了一遍。其中“攬‘二喬’于東南今,樂朝夕與之共”一語,果然是想要得到江東二喬的意思。周瑜聽罷大怒,站起來指著北 方大罵道:“老賊欺人太甚!”諸葛亮連忙勸阻說:“當年漢朝皇帝曾以公主和親,今天為了退敵,這民間的兩個女子有什么可惜的呢?”周瑜道:“先生有所不 知,大喬是孫伯符(即孫策,孫權(quán)之兄,其時已死)之婦,小喬乃周瑜之妻!敝T葛亮佯裝惶恐道:“我確實是不知此事,矢口亂說,死罪死罪!”周瑜道:“我與 老賊誓不兩立,希望先生助我一臂之力。”于是,二人遂訂下聯(lián)合抗擊曹軍的大計。
激將法是人們熟悉的計謀形式,既可用于己,也可用于 友,還可用于敵。激將法用于己的`時候,目的在于調(diào)動己方將士的殺敵激情。激將法用于盟友時,多半是由于盟友共同抗故的決心不夠堅定。諸葛亮對東吳用的便是 此計。激將法用于敵人時,目的在于激怒敵人,使之喪失理智,做出錯誤的舉措,以己方以可乘之機。激將法也就是古代兵書上所說的“激氣”、“勵氣”之法和 “怒而撓之”的戰(zhàn)法。前者是對己和對友,后者則是對敵。
三國歷史人物故事9
孫權(quán)擒殺關(guān)羽之后,正志得意滿,其主要謀士張昭求見。孫權(quán)問他有什么事,張昭嚴肅道:“咱們的大禍不遠了!”
“你這是什么意思?”孫權(quán)不解其意。
張昭道:“您殺了關(guān)公父子,關(guān)公是劉備結(jié)義的兄弟,曾誓同生死,F(xiàn)在,劉備已擁有兩川之兵,更加上諸葛亮的謀略,張飛、趙云、馬超、黃忠等將領(lǐng)的英勇,一旦劉備知道關(guān)羽父子遇害,能善罷甘休么?一定會起傾國之兵,奮力報仇。我恐怕東吳難于抵御了!”
孫權(quán)恍然大悟,大驚失色地連連跺腳:“哎呀,我是大大失策了!可事已至此,應(yīng)該怎么辦?”
張昭說:“您不必憂慮,我有一計,可轉(zhuǎn)危為安!苯又驮敿氈v述此計內(nèi)容:“現(xiàn)在,曹操擁百萬大軍,虎視華夏。劉備要興兵報仇,必定要與曹操講和。假如 兩處聯(lián)兵而來,我們就危險了!所以,我們可先派人把關(guān)羽的頭送給曹操,以明白顯示我們之所以擒殺關(guān)羽是曹操的'指使。這樣,劉備必恨死曹操,西蜀之兵也就不 會攻我們,轉(zhuǎn)而攻曹操。我們則坐山觀虎斗,然后從中取事。這才是上策!
孫權(quán)同意張昭的計策,馬上派使者把關(guān)羽之頭盛入木匣中,送到曹操那里。
曹操因為不久前關(guān)羽水淹七軍,又大挫曹仁,正坐不安席,看到關(guān)羽頭顱送到跟前,頓覺解除了心中大患,十分高興,“云長已死,我終于能睡個安穩(wěn)覺啦!”
曹操話音未落,階下一人站出來大聲道:“這是東吳嫁禍于我們的奸計!”
曹操定睛看,原來是主簿司馬懿。忙問他為什么如此說。
“當年劉、關(guān)、張?zhí)覉@結(jié)義時,誓同生死,F(xiàn)在東吳殺了關(guān)羽,怕劉備報仇,所以才把關(guān)羽首級獻給您,以使劉備遷怒于我們,不再攻打東吳,而跟我們算賬。東吳卻想在我們和劉備兩敗俱傷時,坐收漁翁之利!”
曹操一拍額頭:“你說得有道理。我該怎么辦?”
司馬懿獻計道:“這很好辦。大王可以把關(guān)羽首級配上香木刻成的身軀,然后以大臣之禮隆重安葬。這樣一來,劉備就不會恨我們,只會恨東吳而盡全力東征了。 我們卻可以觀其勝。簞鋭賱t也攻東吳,東吳勝就同東吳一起滅劉備。二處只要有一處被我們消滅,余下那一處也就不會長久存在了。”曹操大喜。立刻召見東吳 使臣,收下木匣,又命工匠迅速刻一香木軀體,與關(guān)羽頭顱配在一起。一切俱備后,曹操率領(lǐng)文武百官,大供犧牲,以王侯之禮隆重為關(guān)羽送葬。曹操還親自在靈前 拜祭,并追贈關(guān)羽為荊王,派專門官員長期守護關(guān)羽之墓。這種葬禮,在魏國,可以說絕無僅有;以曹操的身份和人格,對關(guān)羽的尊崇禮敬,也可以說無以復(fù)加了。
劉備聞知,果然只恨東吳,發(fā)誓要傾國出動,與東吳不共戴天。
孫權(quán)想嫁禍于曹操,但計謀被曹操手下識破,曹操將計就計,厚葬關(guān)羽,使得孫權(quán)的計謀破產(chǎn),劉備還是要與孫權(quán)拼命。將計就計的關(guān)鍵是識破敵人的計謀和他們所想達到的目的。只有這樣,才能反其道而行之,使對手吃苦頭,而且往往苦頭還是對手自己找的。
三國歷史人物故事10
一、姜維
長城之戰(zhàn):
時值壽春諸葛誕叛亂,于是姜維乘虛進軍沈嶺,直逼長城。鄧艾聞訊來援,與姜維戰(zhàn)于長城下。姜維伏兵左右,又引得鄧艾前來斗陣。鄧艾斗陣不能勝,部將破陣被捕,本已現(xiàn)敗績,姜維此時又命伏兵盡出,鄧艾軍望而披靡,無計可當,大敗,這也是姜維打敗鄧艾的為數(shù)不多的一場經(jīng)典之戰(zhàn)。
二、趙云
長坂坡之戰(zhàn):
羅貫中讓長坂坡成了趙云的成名和表演的地方,而事實上并沒有那么夸張。演義上,趙云闖83萬軍陣,斬殺敵將53員,七進七出,救出劉阿斗,使劉備當時唯一的.兒子保住了性命。而事實上,趙云是闖入曹操先鋒3000人的陣里,三進三出,就出劉禪的。
漢水之戰(zhàn):
這是趙云真正成為三國武將第一人的戰(zhàn)役。爭奪漢中時,曹操運米于北山下,黃忠前去劫米,與趙云約好時辰,但逾期未還。趙云率輕騎直入曹軍,迎回黃忠并其部將張著。而后大開營門,曹軍追至而不敢入。此戰(zhàn)趙云以十余騎闖入曹軍大隊,而且是歷史上確有的事,武力之高令人生畏。
三、張遼
千里破蹋頓:
公元207年,曹操攻破南皮,袁紹之子袁熙、袁尚逃至北匈奴。曹操率軍追擊,聽郭嘉語,追擊千里,至柳城而戰(zhàn)。曹操以士兵疲憊,想先勢休息,然后再戰(zhàn)。張遼觀蹋頓兵雖勇而少紀,弩雖勁而陣散,于是建議曹操率軍突擊,大獲全勝。而若稍事休息,讓蹋頓有準備而戰(zhàn),后果可能完全不同。是可見張遼大將之度。
四、周瑜
赤壁之戰(zhàn):
公元208年,(確切說是207年12月)曹操占領(lǐng)江陵后,發(fā)動赤壁之戰(zhàn)。在周瑜,魯肅,諸葛亮(這里之所以把諸葛亮排在最后是因為在三人中他對孫權(quán)的推動作用最。┑淖饔孟,孫權(quán)以周瑜喂都督,督軍三萬(加上劉備的2萬水軍就是5萬),迎擊曹操83萬人馬。
五、劉備
三讓徐州:
漢獻帝初平四年(,割據(jù)兗州的曹操派遣泰山太守應(yīng)劭往瑯邪迎其父曹嵩及家人百余口到兗州。途經(jīng)徐州時,徐州牧陶謙為交好曹操特派都尉張護送曹嵩一行。不料張殺死曹嵩及其家人,席卷財物而去。于是曹操便把帳記在陶謙身上,以為父報仇為名,發(fā)兵攻徐州。
陶謙面對兵臨徐州城下的曹操大軍,自知難以抵敵,便采納別駕從事糜竺的建議,請北海相孔融、青州刺史田楷前來相救。孔融又邀劉備同去救陶謙。劉備欣然帶領(lǐng)關(guān)羽、張飛、趙云和數(shù)千人馬奔赴徐州。
劉備就帶著關(guān)、張來救,初戰(zhàn)就打敗曹操緩解了徐州危機。陶謙便想將徐州讓與劉備,劉備推辭再三。隨后劉備寫信給曹操,希望曹操以國家大義為重,撤走圍困徐州之兵。由于呂布威脅曹操后方,曹操便給了劉備順水人情,退兵而去。這是第一讓。曹軍退后,陶謙再讓徐州,劉備認為他只是應(yīng)朋友之義才來,拒不接受但答應(yīng)駐守徐州附近,這是第二讓。劉備在陶謙的再三挽留下兵駐徐州沛縣。后來陶謙病重,再次請劉備執(zhí)掌徐州,劉備又辭,陶謙死不瞑目,這是第三讓。徐州軍民極力表示擁戴劉備執(zhí)掌州權(quán),關(guān)羽、張飛也再三相勸。至此,劉備才同意接受徐州大權(quán),擔任了徐州牧。。
三國歷史人物故事11
曹真(?-231年),字子丹,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三國時期曹魏名將,魏武帝曹操族子。其父曹邵為曹操募兵時遇害,曹真遂被曹操收為養(yǎng)子。因贊賞曹真的勇猛而讓他參與虎豹騎。歷任偏將軍、中領(lǐng)軍、征蜀護軍等職,并參與漢中之戰(zhàn)。曹丕襲封魏王后,拜曹真為鎮(zhèn)西將軍、都督雍州及涼州諸軍事,負責鎮(zhèn)守西北邊境,期間表現(xiàn)突出。于黃初二年(221年),督眾將大破羌胡聯(lián)軍,平定河西。黃初三年(222年),率軍包圍江陵,擊破吳將孫盛;貛熀,轉(zhuǎn)中軍大將軍,加給事中。曹丕病重時,曹真受遺詔輔政。魏明帝曹叡即位后,拜大將軍,進爵邵陵侯。太和二年(228年),曹真率軍抵御蜀漢丞相諸葛亮的北伐。太和四年(230年),代曹休為大司馬。次年因病去世,謚號“元侯”。正始四年(243年),配享魏太祖廟庭。曹真本姓秦,其父秦邵素來與曹操相善。興平末年,袁術(shù)部曲與曹操在豫州交戰(zhàn),曹操一次外出時偵察時,遭遇袁術(shù)部曲追殺,幸得曹真之父冒名頂替,袁術(shù)部曲誤以為他就是曹操,遂殺之而去,使曹操躲過一劫。由此曹操想到秦邵恩德,因此曹操收養(yǎng)曹真,變易其姓,才轉(zhuǎn)姓曹。兩種說法莫衷一是。曹操收養(yǎng)曹真后,讓他與曹丕等一起生活。曹真力大勇猛,有一次射獵時被虎在后面追逐,曹真回馬射虎,虎應(yīng)聲而倒。曹操壯其鷙勇,讓他成為虎豹騎中的.將領(lǐng),討伐靈丘黃巾軍后被封為靈壽亭侯。
三國歷史人物故事12
夏侯楙(máo),字子林,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大將軍夏侯惇之子,三國時期魏國官員、將領(lǐng),其妻為曹操之女清河公主。在魏國歷任侍中、尚書、安西將軍、鎮(zhèn)東將軍,假節(jié),封列侯。曾一度駐守長安,但蜀漢北伐后就被調(diào)離。
人物生平
夏侯楙年輕時與魏文帝曹丕親近友善。黃初元年(220年),曹丕受禪登基,建立魏國,任命夏侯楙為安西將軍、持節(jié),繼夏侯淵之后都督關(guān)中,駐守長安。夏侯楙無用兵謀略,而好經(jīng)營家業(yè)。夏侯楙后來受封列侯,娶曹操之女、曹丕的姐妹清河公主曹氏為妻。
太和二年(228年),蜀漢丞相諸葛亮北伐,魏明帝曹叡西征,將夏侯楙調(diào)回朝廷,任命他為尚書。夏侯楙在關(guān)中任職時,多養(yǎng)伎妾,夏侯楙的妻子清河公主曹氏因此與他不和。后來,夏侯楙的弟弟們不遵禮度,夏侯楙多次斥責他們,他的弟弟們就誣陷夏侯楙誹謗。曹叡想殺夏侯楙,問長水校尉段默,段默認為一定是清河公主與夏侯楙不和睦,就合謀羅織罪名,希望使曹叡推敲求實。況且夏侯惇與曹操有平定天下的.功勞,應(yīng)該三思而后行。曹叡才意識到這是誣陷,于是就下詔書,推究是誰替清河公主作的表奏,果然是夏侯楙的弟弟夏侯子臧、夏侯子江所作。
夏侯楙后來官至鎮(zhèn)東將軍。
【三國歷史人物故事】相關(guān)文章:
歷史人物的故事【精選】06-03
歷史人物的故事01-03
歷史人物的故事04-24
歷史人物的故事07-08
(通用)歷史人物的故事06-05
歷史人物的故事(必備)06-05
歷史人物故事04-13
歷史人物小故事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