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燭之武退秦師》人物形象分析
《燭之武退秦師》人物形象分析1
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經(jīng)過一代又一代的大浪淘沙,涌現(xiàn)出一批批閃耀著熠熠光輝的時代巨人,他們或多或少地影響了他們的國家,以至于成為名垂千古的英雄人物,與此同時,也有一顆蒙著灰塵的珍珠時至今日才讓我們發(fā)現(xiàn)它不同尋常的光芒燭之武。
佚之狐可謂是這匹千里馬一生當中唯一的一位伯樂。當兵臨城下,四面楚歌,國將不國之時,這只老狐貍意識到只有那位須發(fā)皆白的花甲老人燭之武才是鄭國唯一的救命稻草!于是,他對鄭伯說: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果不其然,鄭伯宣見了燭之武,
但是當白發(fā)蒼蒼的燭之武拄著拐杖踱進來的時假,佚之狐也不禁發(fā)問:這還是二十年前那個意氣風發(fā),有著雄心壯志的燭之武嗎?歲月無情!半年的不被重用,滿腹的.詩書才華無地施展,燭之武心中的憤慨與不甘又有誰人能知?但是,歲月又給予了他一份內(nèi)斂與平靜,面對鄭伯的請求,他略帶嘲諷地回答說: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矣,這句立場明確的拒絕背后,又飽含了燭之武多少的辛酸與失望。但是輕輕的一句然鄭之……,又使他鐵石鑄起的心墻瞬間崩塌。是啊,身為鄭國的子民,即使天下人對我不仁,我也不能對天下人不義!既然老朽還有點用武之地,試一試又何妨?許之。
與秦伯的談判中,他不卑不亢,侃侃而談一條一條地指出之鄭于秦有百害而無一利,他深諳諸侯之間明爭暗斗地種種矛盾,于是他離間秦晉關(guān)系,又以利相誘,最終秦軍退兵并幫助鄭國戍守疆土。在這場不流血的政治戰(zhàn)爭中,燭之武仿佛是那蜀中諸葛亮,決勝于千里之外。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正是因為這樣,才使燭之武放下個人恩怨,大義凜然地去捍衛(wèi)自己的國土,義無反顧地為了鄭國子民而戰(zhàn)。
假如時光倒退三十年,鄭伯知人善用,重用燭之武,使燭之武的才華得到充分施展,在燭之武的帶領(lǐng)下,鄭國兵強馬壯,國家興旺昌盛,又豈會懼怕秦國、晉國?
歷史永遠不會被改寫,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一個叫佚之狐的大臣讓燭之武在他有生之年得以大展宏圖,讓他的生命在畫上句號之前得以大放異彩,一舉成名,盡管這個伯樂打了個盹,當他醒來的時候,千里馬已經(jīng)老矣,但是我們寧愿像飛蛾撲火般追求一瞬間的光和熱,也不愿一輩子生活在碌碌無為的死水中。
《燭之武退秦師》人物形象分析2
《燭之武退秦師》的中心人物是燭之武,但文中仍然還是佚之狐、子犯這兩位大夫和晉侯晉文公、秦伯秦穆公、鄭伯鄭文公這三位國君,這五位主人公的結(jié)合,讓文章表現(xiàn)出了燭之武是一位有勇有謀之人。
一、佚之狐
佚之狐是一位鄭國大夫,他雖智不及燭之武,但卻也非常有智慧,還深得用人之道?梢哉f他比鄭文公更聰明,也更會用人,不然鄭文公早已有解決之道,哪里還需要佚之狐呢?說他聰明,是因為他派人去請求秦穆公,而不是晉文公。只有抓住了秦穆公,才有可能成功。倘若他去請求晉文公,哪怕那個人的嘴再厲害,也是不可能成功的。因為晉文公早已一門心思地想要吃定了鄭國,這么大一塊肥肉,是不可能放棄的。而秦國只是晉國叫來的幫手,與鄭國無冤無仇,只是想著晉國吃肉,秦國喝湯而已。鄭國對其并非十分重要,所以說服秦穆公的可能性更大。說他會用人,是因為他能在鄭國眾多大夫中,找到燭之武,這位有勇有謀,卻始終無法得志的羊馬倌。這難道不是佚之狐用人本領(lǐng)的最佳表現(xiàn)嗎?
所以說佚之狐是一位有智慧,會用人的鄭國大夫。
二、鄭文公(鄭伯)
鄭文公的智慧雖不如佚之狐、燭之武,但是他卻也不傻;他雖不如佚之狐那般會用人,但是卻不是不識好歹。他雖貴為鄭國之王,但是在對燭之武提出要求的時候,卻也沒有用君主的身份去強迫燭之武必須去做。反而是在燭之武拒絕后,放低姿態(tài),向燭之武道歉,再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燭之武主動接受這件事,并努力去做,這也是鄭文公的智慧。他知道燭之武七旬,仍是羊馬倌,如此年邁卻身懷才能而無法得志。哪怕自己作為君主的身份去強迫燭之武,燭之武也不一定會答應(yīng),所以鄭文公也是極有智慧的。
所以說鄭文公智不及佚之狐,勇不及燭之武,但卻平易近人,可以理解他人難處的君主。
三、秦穆公
秦穆公之所以前來攻打鄭國,是因為秦國與晉國是同盟關(guān)系。假若以秦晉兩國實力攻打鄭國,鄭國必滅。那么,哪怕晉國吃肉,那么秦國也可以分口湯喝。但是,秦穆公在聽到了燭之武的話以后,他發(fā)現(xiàn)鄭國被滅國之后,對秦國好處不大,但卻使晉國獲得了巨大的利益。雖然秦晉兩國關(guān)系很好,但秦穆公也不希望晉國壯大,和自己平起平坐,甚至威脅自己國家的地位。但不攻打鄭國,晉國將不會壯大,而鄭國還將給予秦國使者一定的幫助。相較之下,不攻打鄭國,對秦國的利益更大。于是,秦穆公便不愿意攻打鄭國,相反的還愿意讓鄭國被晉國攻打,還留下了3個人來幫助守衛(wèi)鄭國。
所以說秦穆公是一個無情無義、自私自利、只考慮自身利益的人。
四、晉文公
按理說,鄭國沒有按照對待國君的禮節(jié)對待正在逃亡時的晉文公,本身是無可厚非的,因為在逃亡時的晉文公可以說以不是一位國君,而是一位難民,那鄭國當然沒有必要以對待國君的禮節(jié)來對待晉文公,就是當時愿意接待晉文公,就已經(jīng)是相當不錯的了。但是,晉文公卻想恩將仇報,用這個不是理由的理由來發(fā)動對鄭國的戰(zhàn)爭,由此可見,晉文公是多么無情無義。
但是同時,晉文公又深得作戰(zhàn)之道,心思縝密。晉文公為了晉國的利益不受損害,在秦國退兵后,晉國也退兵了。晉國不攻打秦國:一是晉國不參與這件事,不代表秦國和晉國以后不再是盟友,秦晉今后還可以合作,這樣的合作對晉國的利益是很大的。二是無論是去攻打秦軍,還是單獨攻打鄭國,無論最后是否成功,晉國都將受到重傷,這一點是晉文公所不愿意,不想看到的。哪怕成功后利益再大,也是得不償失的。
所以說晉文公是一個有謀略,但品行低劣的戰(zhàn)略家。
五、燭之武
有人說,燭之武臨危受命,是一志士;有人說,燭之武孤身深入敵營,是一勇士;還有人說,燭之武以三寸不爛之舌,退秦、晉虎狼之兵,是一辯士。而我認為,燭之武有勇有謀,且早作準備,善于謀劃,放才能勸退秦穆公,為鄭國解除危機。
但燭之武也不是一位圣人,他同樣有七情六欲,他同樣會埋怨命運的不公。自己年近七旬,卻仍然只是一位羊馬倌,懷才不遇,始終無法得志,而心寒不已。所以,在鄭文公在請求燭之武去勸說秦穆公時,燭之武的心里是極不高興的。而燭之武必定是善于早做準備的人,不然不可能只思索了不到一天的時間就可以勸退秦穆公。并且,燭之武必定在這些年的每一件大事前都已想好了對策,才能在這次任務(wù)中完成得很出色。而在鄭文公請求燭之武去勸退秦軍的`這一刻,燭之武對自己多年的懷才不遇的憂怨都爆發(fā)了出來,燭之武才會找理由推托。但是,燭之武經(jīng)過了鄭文公仔細耐心的解釋后,又答應(yīng)了。這并非是燭之武的立場不堅定。相反的,是燭之武以大局為重,以國家利益為重的具體表現(xiàn)。燭之武識大體,能夠在自己心中存有不滿的情況下,仍然答應(yīng)完成這件事,說明燭之武不是一個沖動、小肚雞腸的人。充分體現(xiàn)他心胸開闊,能接受別人的道歉,一笑泯恩仇!
燭之武在勸說秦穆公時,也是相當有技巧的。沒有一絲軟弱,沒有向秦穆公求情,或是求秦穆公放過鄭國,將給予補償?shù)脑。倘若真的軟弱,秦穆公將更不會放過鄭國,因為鄭國被滅后,這些鄭國所許諾的條件,有哪一樣秦國得不到呢?如此一來,不僅無法阻止秦國進攻,相反會增加秦穆公滅鄭的決心。也是,燭之武所做的,就是站在秦國立場上分析,滅掉鄭國后對秦國的利弊。這樣一來,是最容易說服秦穆公的。因為秦國和晉國的關(guān)系很好,但倘若晉國在此役中得到了太大的好處,使晉國的實力增強,對秦國來說也是不利的。還有,晉國的貪得無厭,秦穆公也是看在眼里的,所以燭之武恰到好處的勸說,成功地說服了秦穆公。
而他的智慧就表現(xiàn)在說話的順序上,假若他先給予秦國的利益,再來分析局勢,秦穆公一定認為燭之武是來挑撥秦國和晉國的關(guān)系,那么他便不會相信。而燭之武卻將順序顛倒,有理有據(jù),成功說服秦穆公。
總的來說,燭之武臨危受命,卻又能智退秦軍,不能不說燭之武是一個智勇雙全,善于謀劃的人。
【《燭之武退秦師》人物形象分析】相關(guān)文章:
《燭之武退秦師》教學分析12-17
燭之武退秦師譯文07-03
燭之武退秦師教案07-02
燭之武退秦師翻譯07-03
《燭之武退秦師》教學設(shè)計02-26
《燭之武退秦師》教學設(shè)計05-01
《燭之武退秦師》的教學實錄07-04
燭之武退秦師原文及翻譯07-03
燭之武退秦師教學設(shè)計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