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試卷分析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我們經常跟試卷打交道,做試卷的意義在于,可以檢驗學習效果,找出自己的差距,提高增強自信心。你所見過的試卷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歷史試卷分析,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歷史試卷分析1
一、命題指導思想和特點
。ㄒ唬⒅笇枷
縱觀整個試題,總體體現了以能力和素質立意的理念和新課標對三維目標的考查要求,以發(fā)揮歷史教育測量的診斷功能和導向功能。
。ǘ、試題特點
1、總體平和,難度適中
試題的結構、題型與容量適度,有一定的效度、區(qū)分度。難度適中,全卷沒有讓所有學生都動不起筆的題目,也沒有一個大題讓相當一部分考生得滿分的題目。全卷基本按照高考要求命制,讓分科以后的文科學生見識一下高考模式的題目是很有必要的。
2、立足基礎,貼近教學
試題重在考查學生對基本知識、基本概念的識記和理解。尤其是對一些重要概念和結論的準確理解,對重大歷史事件和現象的本質認識,以及對歷史發(fā)展過程的規(guī)律性總結。
二、學生存在的問題
從閱卷及抽樣的結果看,主要有五大問題:基礎知識不牢固、學科能力沒形成、審題偏差大、書寫不規(guī)范、新課程意識缺失。
1、基礎知識不牢固
基礎知識掌握較差,特別是對一些概念性的知識沒有真正把握。
2、審題偏差大
本次考試因審題失誤而失分顯得特別嚴重。審題中抓不住關鍵性字詞,不能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導致理解偏差,不按照要求回答,答非所問。
3、書寫不規(guī)范
多數學生書寫不規(guī)范,字跡不清晰;學生語文知識匱乏,不能有效組織答案,主要表現為知識要點不明確,沒有層次性,出現口語化,文字表達不夠嚴謹;不會使用歷史學科語言或術語答題,出現許多無效文字;關鍵字詞寫成錯別字。
三、對今后教學的`建議
1、加強對歷史基本概念的教學
本次考試,反映出學生在歷史概念上存在很大問題,在今后的教學中,應該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時間,將基本歷史概念闡釋清楚,讓學生對一些歷史概念爛熟于心。并適時進行跟蹤
檢查,通過課前默寫、課后作業(yè)、抽查等方式,增強對歷史的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與記憶。
2、教學重、難點分析應加重學生參與的力度
包括新課教學和試題練習和講評,在培養(yǎng)對問題分析能力的同時,多給學生參與的平臺和機會,因為學生參與,能有效及時地糾正可能出現的錯誤偏向及思考方式的偏差。
3、適度進行基本的史學方法和史學理論的教學
4、對試題的解答,除加強對答題格式的規(guī)范外,更應該加強對解題方式的引導。
首先要學會讀題審題,注意問題的細節(jié),把握問題的時空界限、方向和側重點;其次,學會讀懂材料,有效把握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其主題意旨,能結合所學知識對材料有全面和清晰的認識;第三,在具體解答上,應注重盡量用教材中的內容或觀點來表達,對于需要概括提煉的,力爭做到簡潔、精確、邏輯合理等。對于審題不周全,理解模糊的問題應重新加以審視,盡力做到不遺漏每一個問題,不留下任何一個空白,將能做到的力爭做到最好
5、充分激發(fā)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鼓勵士氣,增進信心。我們還必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歷史的信心,因此應經常鼓勵,在嚴格要求過程中應看到學生的進步,及時表揚他們的長處和優(yōu)勢,以利于提高整體水平和效果。
歷史試卷分析2
。ㄒ唬┗厩闆r
縱觀今年期中考試試題,就全卷內容來看,多角度的考察了學生,試題由易到難,重點突出;考試的內容特別細小,知識點比較碎。但是學生考試的卻不是很理想,對此我做出如下分析:
。ǘ┚唧w情況分析
第一題單項選擇題大多數中等生失分比較多所以要想提高及格率,就必須提高中等生的做單項選擇題的能力,其中大多數錯的是第11小題,臺灣正式歸為中國是在哪個朝代?這個題大多數選的是三國,三國時是大陸開始和臺灣交往,答案應該是元朝設立巡檢司后。還有錯的最多的是第一小題,唐太宗取得人才的途徑是什么?應該是科舉制,但是因為是按人教版的答案是開科取士,其實就是科舉制。
第二題考查的是填空題,是平時的'細小知識點,第一個題沒有講過,學生不會做,被外國譽為中國的第5大發(fā)明是什么?應該是科舉制。也是人教版內容。還有一個是唐朝的極盛時期是開元盛世。學生失分最多。
第三題是考查的遼西夏北宋等幾個國家建立的情況,基本常識,但是也有一少部分學生答錯,這說明了有些學生對基本常識也沒有掌握。
第四題是非選擇題,材料分析題,考查了經濟重心南移重要知識點,這個題是重點,可是還是有少部分學生沒有答對,第二個材料分析是自由發(fā)揮題,學生答題情況還可以,最后一個材料分析題是大運河的開鑿。
。ㄈ┙虒W反思
對于本次考試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我將會做出如下改進的措施:
1.注重基礎知識的掌握,要提高學生做選擇題的能力,多做選擇題。
2.一定注重學生的背誦情況,重點查背,基礎知識一定要記憶。
3.加大非選擇題的訓練,讓學生學會做開放性的題型。
總之,這次考試較差,爭取下次考試能有大的進步。
歷史試卷分析3
20xx—20xx年七年級期末統(tǒng)考試卷在題型上依然延續(xù)了相同的題型:選擇題25題共50分,非選擇題4大題共50分。從總體來看:本年試題依然有很大的靈活性,對知識理解上的考察,相關專題的歸納,占很大的分值。
1、試卷基本情況分析:
。1)覆蓋全面
七年級上冊的知識點實現了全面覆蓋,25道選擇題20課的內容都有涉及,多是考察的重點知識,還有幾道選擇考察的是歸納性知識,譬如24題即考察的是第四單元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朝代更替順序。選擇題整體難度較去年降低。
非選擇題的綜合性依然比較強,涉及的知識點有分封制、商鞅變法、秦始皇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郡縣制、西漢的休養(yǎng)生息政策、文景之治與光武中興兩大治世局面、本學期涉及的經濟活動、魏晉時期的文化等。
。2)以圖讀史
以圖讀史依然是本次考查的一個重點,本次試卷考查的更加靈活,依然是書上的圖片,要求學生從圖片中讀出相關信息。
。3)聯系熱點
20xx年一檔大型文博探索節(jié)目《國家寶藏》引起熱議,本次試卷要求學生模仿越王勾踐劍守護詞,為司母戊鼎寫一篇守護詞。既可以考查學生的歷史知識,又可考查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
(4)論從史出
歷史材料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之一。近些年來,考題更是依據材料考查學生對知識點的`融匯貫通。七年級的試題更側重檢測學生讀史料的能力,在選擇題和非選擇題中出現的材料題占總分值的一半以上。
2、學生答題情況分析
本校七年級共11個班級675人,全年級平均分為58.63,最高分為98,最低分為8,差距十分之大。全年級優(yōu)秀率為12.59,良好率為31.56,及格率為54.07。
。1)選擇題
本次失分題主要集中在第1、2、7、18、19小題上。
第1題的失分點在于學生無法判斷北京人的“生活組織方式”。第2題的失分點在于學生不能區(qū)分什么“生產工具”。第7題,失分點在于學生未認真讀題,沒有選擇“嵌錯工藝”。第18題,依然將曹操記錯為三國時期的人物。第19題為書中的材料,學生不認真讀材料,而是記錯為當時講的另外一個知識點。
。2)非選擇題
第26題分3小題。第(1)題共6分。其中分封制2分,商鞅變法的內容為4分。失分點主要在分封制,失分原因在看不懂材料,或者讀錯題。第(2)題共4分。失分原因在于學生不認真,把“公元前221年”看成“221年”,從而答錯方向。第(3)題共2分。本題的失分點在于學生不能理解“趨勢”這個詞,不理解“地方行政制度”,以后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對問題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
第27題分4小題。第(1)題2分,本題只要把握住鐵質農具和牛耕的作用即可得分,失分多是不懂題的意思,出現空題現象。第(2)題6分,本題的得分率較高,除了一些學生空題以外,大部分學生能“依葫蘆畫瓢”寫出對“司母戊鼎”的守護詞(時期、規(guī)格、價值)。第(3)題2分,失分點為學生不懂“經濟活動”分為哪幾個,亂寫的較多。但若是學生認真對題干,或者對課本知識點較熟,就能答出“商業(yè)”。第(4)題4分,考查學生閱讀史料和歸納的能力,失分點第一在于學生讀不懂材料,第二在于學生不明白分值跟答題點的關系,4分的題誤認為只需要答一點。
第28題分3小題。第(1)題2分,考查漢初的“休養(yǎng)生息”政策。失分點在于錯別字,多寫成“修”或者“體”。第(2)題8分,答出“文景之治”和“光武中興”各2分,答出共同原因2點即4分。失分點在于 ①學生讀不懂題,不明白何為“治世局面”②問共同原因卻分開回答 ③錯別字,主要集中在“武”字。
第29題分3小題。第(1)題4分,“造紙術”《蘭亭集序》各占2分,失分點多在于“紙”寫錯字。第(2)題6分,民族交融2分,歷史文化價值6分!懊褡褰蝗凇睘槭Х贮c,學生聯系性和讀圖能力不強。第(3)題2分,問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展的特點,得分率較高,只要明白傳統(tǒng)文化具有“繼承性”“開放性”“包容性”等等即可。
歷史試卷分析4
一、試卷分析
總的來說,這是一份質量較高的試卷。
二、學生答題狀況分析
學生答題狀況總體上不是太好,主要表現為尚未養(yǎng)成良好的解題習慣;基礎知識有些薄弱;缺乏深入思考問題的潛力等。下面就各題狀況做一簡單分析:
第一大題選取題滿分40分,學生一般得分在30-36。其中3、9、13小題錯的學生最多。
第二大題簡答題滿分16分,學生一般得分在13-16分?傮w上較好。
第五大題探究題滿分16分,學生一般得分在10-14分。本題體現出較大的差異性。學生的答題狀況出現明顯的兩級分化。其中,1、3問聯系最為密切且分值均較大,學生要答對基本上兩題都對,要錯都錯。這是造成兩級分化的一個重要原因。
三、整改措施
第一,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更加注重問題導學,逐步提高學生思考問題的潛力。
第二,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應從學生學習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入手,強化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
努力幫忙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答題習慣。
第三,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應進一步重視基礎知識的鞏固,幫忙學生構建合理的知識體
系,以方便學生梳理知識。
歷史試卷分析5
不論從事何種工作,如果要想做出高效、實效,務必先從自身的工作計劃開始。有了計劃,才不致于使自己思想迷茫。下文為您準備了初一期中歷史試卷分析。
一、參考人數:
參加此次月考的兩個班共有106人,缺考二人。
二、成績統(tǒng)計:
兩個班的及格人數62人,及格率61.76%,優(yōu)秀率25.49%。最高分98,最低分24分?傮w來說,此次考試成績比第一次月考有所進步。
三、試卷分析:
1、試卷類型:本次考試為閉卷,其中單選題25題,分值為50分;問答題4題,分值為50分。
2、試題特點:試卷題目中,容易題約占75%,中檔題20%,稍難題占5%,總體偏易。根據本校初一年級的總體教學進度和學生掌握水平,本次月考試卷注重對學生基本能力的考查,特別是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適當考查學生從材料中獲取信息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鑒于農村中學初一學生知識面較窄的狀況,材料均直接從教材上選取,主要是考學生對課本的.熟悉程度和歸納概括能力,適當地涉及了對學生分析歸納能力的考查。設問跨度較小,涉及知識點較少,主要以七年級歷史下冊1-14課的內容為主。
3、暴露問題:
(1)基本概念記憶不準確。學生基本歷史概念掌握不好,易混點區(qū)分不清。概念,是學習歷史的基本要素之一,無數個概念、知識點構成了我們所學的一本歷史書。試題對概念的考查基本上是直問直答,沒有設太多難點。對分析能力的考查最后也歸于基本概念,仍然是在比較淺的層面上提問。整張試卷有80%都屬于基礎知識、基本概念的考查,但仍有許多同學做錯,說明在記憶方面學生仍沒有下足功夫,僅憑大致的印象和常識難以應付全部題目。
(2)歷史思維能力欠缺問答題是學生的弱項,考試時失分很多。歷史學習要求學生能用辯證的歷史的思維來思考問題,分析歷史事件要放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更要放在整個歷史發(fā)展的過程中,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透過現象看到本質。大部分初一年級學生缺乏歷史思維能力,且從材料中獲取信息,概括歸納能力差,在答題時表現為凌亂、啰嗦、不完整,造成失分,就失在不能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而是憑主觀意向隨意答題。
四、教學反思
1、強化基礎知識教學,講授新課時注意細化知識點,復習時則要突出重難點,加強對學生記憶能力的訓練。
2、豐富學生課外知識,充分利用圖書室的課外讀物,擴充學生知識面,課上也可適當將講一些與課文有關的小故事。
3、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思維,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除了完成對課本知識的講解,要創(chuàng)造各種機會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歷史觀,對史料的分析能力,答題時分析歸納,組織語言的能力。
歷史試卷分析6
一、數據統(tǒng)計分析
試卷成績統(tǒng)計表(滿分100分,60分是及格線,80分以上優(yōu)秀)
參考人數
平均分
優(yōu)秀率
及格率
最高分
最低分
二、試卷分析
此份試卷主要考察學生對八年級下冊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試卷總分100分,以基礎知識為重點,所學的內容都已覆蓋到,難度適中,本試卷時間為60分,滿分為100分。試卷共四大題,由以下幾個題型構成。第一題選擇題,共計40分,第二題探究題,共計29分,第三題是材料分析題,共計31分,本套試卷沒有偏題、怪題,整個試卷難易適中。
1、整套試卷對教材各單元知識點的考查分配較均勻,涵蓋較全面。
2、部分選擇題設置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3、本套試卷充分考慮到城鄉(xiāng)差別和基礎教育的基本要求,試題比較容易。
三、學生答題情況分析:
1、(選擇題1小題)開國大典最重要的意義是()
答案選B,很多同學選C。
錯誤原因: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能力不夠牢固。
2、(選擇題6小題)新中國成立以后,為了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所進行的努力有()錯誤原因:此題沒有正確答案,應該是選擇(2)(4),但是答案中沒有。所有答案都是誤導。
3、(選擇題13小題)下列不屬于鄧小平對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貢獻的.是()答案選擇應為C,屬于易選題,大部分同學答對了。
正確原因:對問題認識較清,復習是把該項內容放在重點上,另外11、12、14、等小題錯誤也較少,究其原因就是對基本概念認識較清清,掌握基礎知識牢固。
4、探究題中22題回答大部分同學都能回答正確,小部分同學答題不全面,基本都能夠說出,此題得分較高。
21小題第一問大多能回答出來,第二問就回答的不夠好,分析其原因,學生對重大歷史事件意義認識不足,還有就是審題不清,較差。
21題有點難度,即綜合課程內容有體現活學活用的能力,是一道好題,既能看出對過去知識的考察,也能覆蓋本書中的重大歷史事件,能看出學生平時的功底。所以學生能答好該題說明學生會學習。我們學生有5%能很好的回答該題。
5、材料分析題,倆題中23對(1)(2)小題的回答,大部分同學答的較好。(3)小題大部分同學答非所問,不能理解特區(qū)作用。
小題,大部分同學對其取得成就的原因分析不夠全面準確,是造成失分率高的原因。
四、整改辦法:
。、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不能因課改而丟棄基礎知識的教學,沒有基礎知識,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不能忽視基礎知識的教學,忽視對中下學生的輔導;A知識是思考問題、解決和分析問題的工具,離開了對基本理論、基礎知識的掌握,
研究和分析問題就只能停留在表層,不可能深入,只能是泛泛而談。
。、加強對學生歷史記憶能力的培養(yǎng)
現在學生學習的對象是各學科基礎知識的一些基礎理論,只有掌握了這些基礎理論,才可能為未來的再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對學生記憶能力訓練的主要途徑。
總體上本次歷史試卷,注重基礎,重視應用,凸顯能力,滲透德育。以課標準為準繩,學科的重點內容為核心,緊跟時代脈搏,設問巧妙,立意高遠。以基礎立意轉向基礎、能力并舉,穩(wěn)中求進,突出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把握了教學的改革方向,體現了新課程理念,導向鮮明,是一份融綜合性、人文性、開放性和時代性于一體的好試題。
歷史試卷分析7
一、試卷分析
本次期中考試為閉卷考,試卷共兩大題,分為選擇題和非選擇題。試卷總分100分。涵蓋了歷史與社會第一、二單元和思想品德第一、二單元的主要內容,其中第一大題是選擇題歷史與社會和思想品德各20分,第二題非選擇題歷史與社會和思想品德各30分。本套試卷注重基礎,考察全面;重視應用,凸顯能力。整套試卷對教材各單元知識點的考查分配較均勻,涵蓋較全面,部分選擇題設計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本套試卷充分考慮到基礎教育的基本要求,沒有偏題、怪題,整個試卷難易適中。
二、學生答題情況分析
參加考試人數351人,年級平均分62.46分,優(yōu)秀率10.06,及格率64.50,最高91分,最低10分。
學生做題中出現的問題:
1、基礎知識掌握不扎實,對主干知識記憶理解不夠到位。思路不清、抓不住考題的“靈魂”,導致學生答不到點上,不審題,題目中要求選錯誤的,可學生一眼看過去只選了一個正確的。
2、錯別字較多,對一些常見常用的地名、人名寫錯,知識系統(tǒng)性差,缺乏必要的梳理;
3、學生閱讀理解歷史資料的能力較差。隨著能力考查的不斷加強,取自于課外的史料也不斷增多,閱讀理解史料是解題的關鍵。但在本次考試的材料分析題中發(fā)現學生閱讀理解的能力還是比較欠缺;
4、對歷史史實聯系和分析概括能力還很缺乏。例如材料分析題,很多學生知識掌握缺乏系統(tǒng)性、整體性,知識遷移能力較弱,對熱點不夠關心。部分學生對題目的理解與把握存在欠缺導致出現審題不清、答非所問現象。分析問題、提取信息能力不強,題意理解不到位,答非所問,不會從材料中提取信息。
5、學習方法簡單滯后,以死記硬背為主,忽略學習過程。
例如:歷史與社會第11題第1小題考的是春秋戰(zhàn)國的時代特征,要求從圖1《春秋時期:孔子周游列國》和圖2《戰(zhàn)國時期:各國變法運動》中歸納概括,學生基本能答到“戰(zhàn)亂、變法”等相關知識點,答到“分裂割據、思想解放”的學生較少。
第2小題考的是孔子的政治主張這一基本知識點,大部分學生能回答出“德、禮”,但是回答完整“仁、克己復禮、以德教化人民、以禮治理國家”的學生較少,這說明學生對基礎知識沒有多加記憶,另外一小部分學生回答“有教無類、因材施教”,這是教育思想而非政治主張,這說明學生不會審題。
第3小題學生基本能答出“商鞅變法”但是有部分學生“鞅”字寫成了“秧”導致扣分,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強調錯別字問題,商鞅變法影響這一點學生能回答出來個大概,但是語言不夠規(guī)范,說明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欠缺也沒有對歷史知識加以理解記憶。
社:13.(1)部分學生寫成基督教(2)圖5羅馬廣場石上的文字的解說詞大部分學生不會寫,平時不做重點知識點要求。(3)學生審題不清,要求結合相關史實,大部分學生沒有注意,材料的閱讀也不到位,所以得分率不高。
思想品德第11題 對知識點不清晰,記憶不夠,導致學生評價理由不會分析,純屬在散講。核心知識點的記憶還需加強。
思想品德第12題第3小題和第4小題都是讓學生講述如此做的'理由,學生的答案五花八門,但是都沒有結合書本知識點,沒有講到“對集體負責”與“與人為善、將心比心、換位思考”這些。
思品第13題 本題從一個新聞事件為情景,考察學生對誠信、責任和善良的理解。難度值預估在0.7左右。材料新,問法明確,提示清晰。
學生平均得分在5分左右。
失分原因分析:
1. 問題明確要求從誠信和責任角度講,學生很多只寫了其中一個方面。
2. 談談看法,首先要求學生做出判斷,很多學生此類題目答題不規(guī)范。
3. 企業(yè)家的作法是屬于善良的考察內容,學生無法從材料中分析出這個知識點,很多人還是從責任角度回答,缺乏對題目整體的把握和理解。
教學改進:
1. 基礎知識掌握不扎實,如對善良、誠信、平等、責任等不能很好的區(qū)分。
2. 答題的規(guī)范性(如答題格式,提示語的解讀等)需加強。
3. 語言不規(guī)范,出現了很多口語的表達。
三、對今后工作提出努力方向:
1、強化基礎,努力創(chuàng)新,強調對知識的理解性把握,注重在知識的基礎上發(fā)展能力,做到知識與能力并重,過程與結果并重;
2、強化訓練,要明確答題的一般步驟,掌握各種題型的答題技巧,加強解題思路的訓練;注意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讓學生學會審題.
3、注重學生書面表達的訓練,運用規(guī)范的語言進行表述。
4、加強對學生在材料分析題中獲取,解讀有效信息,運用歷史知識的能力培養(yǎng)。
5、加強學法指導、培養(yǎng)答題技巧,向工整、規(guī)范答題要分,杜絕卷面臟亂差現象。
6、反復復習、當堂訓練、當堂記憶,體現有效教學。
四、教學建議:
1、提高學生閱讀理解歷史資料的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讀教材,課堂上多引進一些課外史料,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和能力。
2、注重學生分析、概括和綜合能力的訓練。分析、概括和綜合是歷史學習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檢驗學生能力的基本內容,教師在教學中要加強這方面的練習。
3、加強學法指導,教師在教學中要教學生如何審題,如何尋找試題的關鍵詞,捕捉有效信息。
4、在以后的講學稿中,主觀性題目還會適當增加,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5、主觀性題目還會適當增加,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經過期中考試我認識到了教學中存在的一些漏洞和不足。我將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本著提高成績的目的,從各個角度對學生加強管理、爭取在期末考試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
歷史試卷分析8
在本次考試中,我校九年級的英語成績平均分分,在五校聯考17個班中排第四名,最高的班是鳴沙中學分,差距是分。八年級進行全縣統(tǒng)測,我校平均分分,全縣均分是分,比均分超分,八(1)班平均分分,比全縣均分高分。九年級的試卷嚴格按照中考題型和難度進行設置,有些知識點還沒有進行全面復習,因此難度對學生來說有些大,但是,這次考試也看出了學生的基礎知識特別不扎實,主要體現在單詞拼寫上,就連好學生也不能得滿分。高分的學生太少,而且不拔尖,低分學生占的比例太大,48個人有10個在50分以下。
八年級的試卷題目難度有些大,平均分較往年低一些,雖然試卷難,但還是反映了一些問題,如學生的單詞拼寫不扎實,閱讀能力差,寫作水平弱等。高分學生成績不拔尖,中間分數段的人數多,低分的同學人數少。在今后的教學中,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來進一步提高高分學生的人數和成績。以下是
一、加強復習。
我校學生不是學不會,而是不會復習,根本不復習,課堂上大多數學生都能聽懂,但是,過兩三天,一兩周,一個月以后,好多學生的腦袋又空空如也。因此,本學期,在學生的基礎知識方面要加強鞏固,利用課前五分鐘對所學重點單詞、短語和句型進行提問,聽寫,測試等,堅持一天一背誦,一周一默寫,一月一測試,用這種方法反復提高重點知識的復現率,從而夯實各個基礎知識點。..九年級更要安排好復習計劃,每天有步驟,有計劃的進行。
二、單詞是重中之重。
首先選出小組長,利用課余時間由組長檢查小組成員的單詞背誦,每天背誦10—20個單詞,對英語學困生降低標準,每天5—10個單詞。同時,組長還負責學困生的輔導工作,形成“一幫一,一帶一”的良好學習氛圍,讓學困生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從而逐漸樹立學習英語的信心。九年級要在大量的練習題中對重點單詞的詞性,用法進行鞏固,不能孤立的背單詞。
三、培養(yǎng)學生自信心。
學生現在存在的最大的問題就是不敢說,不敢問問題,在課堂上,對老師提出的問題學生都能積極思考,但是,就是不舉手回答問題,這給老師講課帶來很多障礙,影響課堂進度,不利于學生高效地學習。我分析了原因,關鍵是學生缺乏自信心,不相信自己,害怕說錯。這學期我打算先從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抓起,經常進行自信心教育,引導學生敢于張口說,能說了,才愿意說,慢慢地學生才對英語越來越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相信他們會有很大的`進步。但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這不是一兩天就能解決的,因此,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恒心,我將會時刻提醒自己,盡我所能來達到這個目標。九年級即將面臨著中考,目標明確的學生已經在奮力拼搏,但是一些沒有目標的同學這學期開始有了放棄的念頭,自己不學,還影響其他的同學,因此,必須要給這些學生經常給予自信心和人生觀價值觀教育,這樣,才能讓整個班一直保持沖刺的氛圍。
四、直擊中考考點,反復鞏固。
九年級學生時間緊迫,要對他們課堂上的有限的時間進行合理規(guī)劃,逐一突破,如閱讀理解,“得閱..讀者得天下”,每天要讓學生進行兩篇閱讀理解訓練,并且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當堂講解,找出易錯點,同時進行閱讀技巧的指導,提高閱讀效率,直擊考點。
五、建立和諧的師生合作關系。
和睦的師生關系十分重要,老師的友善態(tài)度,哪怕只是上課時的一個微笑,一個鼓勵的眼神,學生在課堂上都會踴躍發(fā)言。學生在課堂上回答問題的時候,不管對錯,都不能批評、指責,要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用委婉的語氣讓學生意識的自己的不足,進行正確的反饋,這樣,學生在課堂上才愿意與老師互動,交流。在民主寬松的教學氛圍中,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才能得到充分發(fā)揮,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才能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教學任務。
六、關注個體差異,保證整體水平。
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水平設置問題及習題,不能一刀切,保護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習好的學生從中有所收獲,學習差的學生也能有題可做,有題能做。對不同程度的學生設計合適的學習計劃,加強監(jiān)督,發(fā)現學生有進步,要及時給于表揚和肯定。
以上是我對試卷的分析和這學期的一些打算和計劃,如有不合理之處,我會盡快調整,讓教學再上新臺階。.
歷史試卷分析9
一、試題分析
本次考試的是八年級歷史下教學的內容,本試題滿分為100分。從題量上看共二個大題,設計出了30個問題,覆蓋的知識面比較廣、全,能夠全面測出課標上中國近代史部分對學生所要求的知識內容的掌握情況。其目的在于考查學生掌握歷史基礎知識的程度以及運用所學的歷史知識判斷、分析、理解、綜合評價歷史現象、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能力。試題共分二大類,一類是選擇題,一類非選擇題。
二、試卷分析
第一大題共25個選擇題,分值為50分,總體來看學生得分基本在30分左右,錯誤的主要是
4、5、13、18、23小題,原因如下,第4小題學生對題材干中的時間判斷不準,所以造成學生出錯;第5小題學生容易在B、C兩個選項上搞混;第13、18題學生審題不認真,23小題學生對基本的知識點掌握不準確。學生答題情況說明,在基礎知識的落實與鞏固方面還需要加強。
第二大題材料分析題,第26中第1問學生對事件之間的聯系不會分析、第27題第1問對材料反映的歷史實不會判斷、第3問三大改造的完成,很多同學答題不完整,第28的第2問歷史背景寫不準。第3問對自由發(fā)揮的問題把握不住要點,學生不能針對問題回答,第30題中的第2問,學生不會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導致答題失誤。第3問不會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學生答題情況說明,在分析歸納歷史知識的.能力方面還需要再下功夫。
三、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
1.教師課堂講的較多。導致學生課堂練習時間較少,基礎知識掌握不牢。 盡管對部分學生的進行了檢查督促,但效果不明顯。主要是查的不力,訂的不緊。過多依賴學生的自覺性。
2.個別學生學習習慣差,學習被動,方法呆板。在本次考試中表現出的問題,說明有不少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很馬虎。
四、改進方法
。ㄒ唬┙處熎綍r的授課,教學目標是否明確?教學內容是否具體?重點、難點是否突出?時間和內容分配的是否合理?內容講解是否過多,是否需要對課外的內容作適當補充?
。ǘ⿲W習的主體是學生。課堂教學的好與差,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參與教學活動的人。學生是否有學習熱情?學生是否愉快地投入課堂的全過程,是否深切地感受學習活動的全過程。簡單地說學生該聽的聽了沒有?學生該懂的懂了沒有?學生該做的做了沒有?學生該想的想了沒有?學生該說的說了沒有?課堂教學一定要把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調動起來,讓學生自始至終都精神飽滿地、主動地投入學習、參與活動。只有學生積極主動,才能保證高質量完成教學任務。
。ㄈ┰谡n堂教學方面,教師要不斷改進教學方式方法,教學過程關注常態(tài)課堂,提高課堂45分鐘的教學質量,尤為重要。
。ㄋ模┘訌姀土曔^程的督查,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能夠系統(tǒng)掌握。上復習課,教師不能只就題講題,而應該縱觀全局。注重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能夠分析的問題教師決不代勞。歷史基礎知識不應只局限于識記,而要引導學生尋找聯系點。只有這樣才能理清知識,連點成線。要讓學生學會理清歷史線索,這對學生識記知識有極大的幫助,理清歷史線索更是學生提高能力的重要基礎。
歷史試卷分析10
一、試卷評價
試題本著有利于基礎教育為培養(yǎng)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合格人才與勞動力的水平測試,充分體現了課程標準與考試標準的基本要求,在題型、題量、難度系數基本保持穩(wěn)定的基礎上,進一步優(yōu)化了知識考查內容,突出了能力考查要求,對指導基礎教育歷史課程改革具有較強的導向作用。
從試卷中我們可以看出:
(1)全卷五種題型,即:選擇、材料分析、探究題、讀圖題、歷史檔案題。五種題型的優(yōu)化,全面考查了學生的歷史學科能力。全卷主客觀試題分配恰到好處,其中選擇題占了45%,便于檢測學生對基本歷史知識的掌握,而其他題占55%,則側重考查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而五種題型的配置充分體現了水平測試的雙重功能。充分反映了課改、教改與考改新思路,考查了學生正確處理歷史材料以及綜合分析與表達能力。
(2)全卷涉及的知識面廣,且知識范圍分配合理。試題全面覆蓋七年級歷史上冊教材,涉及經濟、政治、文化、民族、等各個方面知識點,而且知識范圍的`分配也充分反映了課程標準與考試標準的要求。這就有利于全方位檢測學生對不同時代、不同地區(qū)、不同側面的歷史知識。
(3)突出了對學科主體內容和歷史知識內部聯系的考查。今年試卷考查的內容全部都是學科教學中的重點內容沒有偏題、怪題,體現了初中歷史教學的普及性、基礎性。同時材料分析題和論述題又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和現實性,特別是從歷史事件本身的聯系與影響方面著題。
(4)試題充分體現了課標與考標規(guī)定的知識與能力目標,靈活考查了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記憶、理解、比較、分析、綜合及遷移等多方面的能力,很明顯地反映出考查學生理解、分析、綜合層次的知識內容達70%,側重考查了學生多元歷史思維能力。
二、答卷評述
1、總得分偏低,及格率不高。原因有三點:一是相當一部分教師在歷史教學中仍然只注重基礎知識的傳授與記憶,還沒有真正轉軌到能力的培養(yǎng)上來,而許多學生只知道死記書本;二是試題綜合性較強,難度偏高。三是有部分題目超邊了。
2、客觀試題、基礎知識試題得分率較高。
3、主觀試題及考察學生綜合能力的試題得分率較低。
總之,考生在答卷過程中所呈現出來的一系列表象,為指導我們今后的歷史教學和考試提供可貴的一手資料,我們應深刻剖析。
三、關于教研教改的理性思考
20xx八年級水平測試卷本身的特色和考生答卷反映的表象讓我們清晰感覺到嶄新的知識經濟和信息社會的脈搏在沸騰,我們只有全面更新全體師生教與學的理念,徹底轉變師生教與學的方式,才能不斷提高歷史教學質量,因此借助這次水平測試,我們作出了如下理性的思考:
1、全面更新教學理念,全面推進新課程改革。新的課改指導下的歷史教師,應全面轉變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創(chuàng)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拓展學生學習和探究歷史問題的空間,指導學生全面地辨證地觀察、分析歷史與現實問題。學生應全面轉變學習方式,倡導積極主動的探究式學習,勇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避免死記硬背和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從而把新的課程改革推向高潮。
2、熟練把握課標和考標,高度重視歷史學科能力的培養(yǎng)。面對教考改革的新形勢,我們應以“兩標”為基礎,組織學生理清歷史發(fā)展的基本線索:注重中外歷史知識的有機滲透,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歷史概念;應反復運用歸納法、演繹法、聯想法、比較法、啟發(fā)式等多種教學方法組織教學,全方位,多層次地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思維能罰,讓學生的思維在“發(fā)散--集中--發(fā)散”的多次循環(huán)往復中產和豐富的“歷史智慧”,從而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科能力和基本的歷史素質。
3、努力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今后的歷史考試能力要求越高,學習難度越大。因此,培養(yǎng)興趣是關鍵,我們的歷史教師要想方設法,生動活潑地開啟學生的思維,讓他們積極主動地自我探究,自主求知,尤其要重視后進生的轉化與提高,從而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總之,我們只有堅定不移地堅持課程改革,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才能讓我校的歷史教育教學改革結出更加豐碩的成果。
歷史試卷分析11
一、試卷特點及分析:
1.立足基礎,重視主體
本套歷史試題遵循八年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強調對學科基礎知識和主干資料的考查,試題靈活且易于入手。第一題選取題共15個小題(每小題1分),占總分的30%,覆蓋面較全難度適中,強調知識的理解及運用;大部分題目透過創(chuàng)設的歷史情景,考查學生知識理解和知識遷移潛力。第二題為簡答題,共15分,占總分的30%:第1題設問明確,答案唯一,重視知識的認知和潛力再現;第2題題型新穎,共設置有3個小題,有務必梯度和難度,重視對學生審題潛力的考查。第三題材料分析題共20分,占總分的40%:給出了三個材料,設置了四個問題。能夠說是一個綜合題,主要考查學生歷史知識的再現潛力,歷史的空間思維潛力,知識遷移潛力。設問由淺及深,貼合學生的認識水平和思維水平。
2.堅持注重培養(yǎng)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有效體現了新課改要求的三維一體目標
歷史學科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選取題第10題,11題,13題等題的設置正是要求學生在掌握歷史知識的同時,受到思想的熏陶和啟迪。
3.體現學科性,突出論從史出的學科特點
注重考查學生閱讀歷史材料,從中獲取和運用有效信息的潛力。強調歷史學科用史實說話,論從史出的原則是這套試題的一個突出特點。如:17題中第1小題,第3小題的設置,圖示材料與問題之間關系緊密,考查了學生閱讀理解材料的潛力,這對今后的歷史教學起到了很好的導向作用。 總之,這套試題注重課本,重視基礎,更重點考查學生對該學科識記資料的掌握。雖然具有靈活,新穎的特點,但只要識記準確,學生都能夠準確應答。
二、學生答題狀況分析
學生整體考的差,及格學生占不到30%,絕大多數學生成績在20分左右,部分學生得分出現個位數,甚至有的一分的學生,真讓人難以想象。就整體而言:第一題得分在7-10分之間的學生占總人數的35%,得分在12-15分之間的學生約占15%,還有一半學生得分在7分以下;第二題(示圖)材料題,絕大多數學生沒有讀懂材料,失分尤為嚴重。一半以上學生該題沒有得分;第三題材料分析題,僅有10%-20%的學生得了分,但答案不夠準確完整,所以得分不高。
三、兩點推薦
1.加強雙基教學,突出“三維”目標
基礎教育重在“基礎”。在課改的探索過程中,要防止出現過分強調潛力,忽略基礎知識的傾向。歷史知識的傳播是歷史教學活動的基礎,歷史知識的掌握是擴展學生學科潛力的條件,所以應讓學生掌握最為基礎的歷史知識。課堂復習要突出基礎知識的掌握,僅有學生掌握了基礎知識,也就基本上掌握了重點知識。能夠說,八年級歷史學科資料都是基礎也都是重點,八年級歷史教學更應注重基礎,注重課本。目前的考試反對的是過分強調識記,反對死記硬背,但絕不是不要識記。熟悉課本并有務必的識記是必要的,這也是此刻考試要求的'。如果課本知識不熟悉,沒有掌握基礎知識,就根本無從作答試卷。
2.端正態(tài)度,明確目標,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潛力
我覺得在培養(yǎng)良好習慣的同時要擺正態(tài)度,明確目標。從這次考試得分來看,大多數學生對歷史學科的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目標不明確,因而學習、復習比較浮躁,課本沒有認真學習和復習,才導致如此結果。
歷史知識需要記憶,更需要理解和融會貫通。歷史教學的關鍵是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學會學習歷史的方法,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習慣以及正確的歷史思維習慣。在教學中,教師應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用好教材和社會生活素材,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從材料中發(fā)掘信息、識別信息、獲取信息的潛力,使學生養(yǎng)成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的習慣;提高分析問題的針對性、準確性和全面性。僅有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調動起來,使其明確目標,端正態(tài)度,才能使歷史學科的學習成績有所提高。
總體來看,試卷設置全面實效,命題角度靈活,提問新穎,對今后命題設計和歷史教學具有務必的指導性。
歷史試卷分析12
期末考試是檢驗一個學期教學成果的最重要的手段,其試卷質量的高低決定能否很好檢驗一學期的教學成績很重要。下面對本學期的期末考試試卷進行分析,希望能夠找到教學中的不足,以便為以后更好的開展教學工作。
一、基本情況
(一)試題分析:
本試題滿分為100分,實行閉卷考試,共五個大題。題型有選擇題、列舉題、知史識圖題、材料分析題、簡答題?梢哉f題型多樣,內容全面。
從題量上看共五個大題,設計出了33個問題,覆蓋的知識面比較廣、全,能夠檢全面測出課標上中國近代史部分對學生所要求的知識內容的掌握情況。容易題約占50%,中檔題占30%,稍難題占20%;注重對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考查,特別是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適當考查學生從材料中獲取信息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材料直接從教科書上選取,主要考的是學生的概括歸納能力,適當也涉及了對學生分析能力的考查,設問跨度小,一般就一章或一節(jié)設問,對分析能力的考查也只是局限于比較淺的層面上。
(二)試題結構及特點:
(1)本試卷具一定的創(chuàng)新,如:題型上的多樣性,不再是一味的材料解析題。
(2)試卷能夠較好的體現"新課標'的要求,出題方式符合了現今歷史試題命題緊密聯系實際、答案開放性等趨勢,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和發(fā)揮空間,調動學生的思維。
(3)本試卷還有一個最大的特點是材料解析題部分能從學生實際出發(fā),有效地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想說,有話說,起到很好的效果。又有一定的區(qū)分度,改變過去照搬的習慣,可以說是一種不錯的嘗試。
(4)試題設計整體較合理,側重對基礎知識的考察,并合理的搭配了有一定難度的提高題(書本基礎知識占67%,需要分析思考的知識占33%),難易程度的把握和比例分配較為適當,既有利于知識的鞏固,也考察和鍛煉了學生的邏輯分析能力。
(三)試卷情況:
通過以上數據發(fā)現,此次考試的結果讓人較為擔憂,學生對于基礎知識的掌握仍然不夠牢靠,這與我們的學生素質有著必然的聯系,但同時也反映出歷史教學的負擔仍然較重。雖然歷史是開卷考試,但在七年級時應當著重培養(yǎng)學生能夠自覺的去記憶書本上重要知識點的習慣。這對于今后的歷史學習而言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很有利的。
二、存在問題
通過本次測試,反映出存在的主要問題在于:
1、基本功不扎實。書寫不公正、不規(guī)范,錯別字多。
2、部分學生對于圖片的識讀能力不強,概念模糊不清,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對教材中圖片的分析,點明相關重要知識點。
3、材料分析題一直是學生回答的一個弱項,表明學生的分析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往往在答題時學生容易將史實過程作為理論分析的內容,如"絲綢之路在現實生活中的價值'一題學生有不少是將絲綢之路的影響作為答案。反映了學生對歷史事件的影響未能正確地加以分析。
4、第32題簡答題,部分學生答得比較好,多數能講出理由。但部分學生回答時考慮不夠周全,口語化嚴重。此題出現少部分學生無作答情況。此題整體得分率較低。
三、對今后教學建議
1、應加強審題的訓練。解題思路要注意從多方面、多角度來分析。提高學生閱讀理解歷史資料的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讀教材,課堂上多引進一些課外史料,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和能力。
2、要強化學生組織答案的條理性和規(guī)范性。注重學生分析、概括和綜合能力的訓練。分析、概括和綜合是歷史學習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檢驗學生能力的基
本內容,教師在教學中要加強這方面的練習,引導學生對教材的重視,避免材料解析題出現口語化過于嚴重的現象。
3、加強學法指導,教師在教學中要教學生如何審題,如何尋找試題的關鍵詞,捕捉有效信息。平時要求學生要細以看題,不要因為粗心造成漏題沒答。
4、根據目前命題的趨勢和課程改革的要求,以后主觀性題目還會適當增加,教學中多聯系實際生活,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5、要求學生回答問題盡量用課本來組織語言。加強對學生答題技能技巧的訓練,強調課本知識的應用,注重題目設問的多樣性。
歷史試卷分析13
《普通高中新課程方案導讀》中認為“反思性教學就是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對自身的教學行為不斷進行反思的一種行為,是教師將自己的教學活動和課堂情境作為認知對象,對教學行為和教學過程進行批判的、有意識的分析與再認識的過程!狈此夹越虒W被認為是 “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生物這門學科,知識點比較零散,需要系統(tǒng)化才容易理解記憶,因此需要反思教學,使知識系統(tǒng)化,使教學經驗理論化。
課后反思是比較常見的反思方式,“教然后而知不足”。我非常注重教學后的反思,通過各方面的教學信息反饋,對自己前一節(jié)或幾節(jié)課的教學行為及效果進行分析與思考,分析總結教學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是否適宜。這樣讓我發(fā)現了許多不足之處,促使我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現把我的做法歸納總結如下。1 教學后的反思形式
課后反思:一節(jié)課下來就要總結思考,寫好教課心得或教學日記,認真分析研究,以便找到好的辦法促進自己的教學。這對新教師尤其重要;
周后反思或單元反思:一周課下來或一個單元結束后反思,發(fā)現問題及時糾正;
月后反思:對于自己一個月的教學活動進行梳理;
期中、期末反思:即在一學期的期中、期末進行質量分析,這是比較完整的階段性分析。通過期中、期末考試,召開學生座談會,聽取家長意見,從而進行完整的整合思考。也可以以一個學年或一屆的教學進行反思。
反思形式多種多樣,可以任選一種,也可多選。最常用的是課后反思,現在談談我的課后反思心得,供大家參考。2 課后反思的內容
課后反思要注重內容,做到及時反思,及時總結,及時記錄。這樣會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快速上升。教師在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如手:
。1)反思教學亮點,記錄教師教學靈感,提高教學效率。
如在復習“有絲分裂與減數分裂”時,染色體行為的變化情況,一直是教學中的難點。我在教學中,突發(fā)奇想,把復雜、繁瑣的知識用簡明的文字組成了口訣:“有絲同源不配對,減Ⅱ無源難成對;聯會形成四分體,同源分離是減Ι”。這樣可以幫助學生記憶,深受學生歡迎。這些做法對教師和學生都有收獲,都可在教學后及時地把它記錄下來,日積月累,持之以恒,并把它們歸類整理提升,形成一些帶有規(guī)律性的東西,供以后教學時參考使用。這樣對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探索課堂教學改革的思路,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都大有好處。
。2)反思學生見解,記錄學生創(chuàng)新火花,為教學進行知識積累。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總會有“創(chuàng)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特的.見解。如講授“運動性失語癥”和“聽覺性失語癥”時,學生經;煜埃訁^(qū)和H區(qū)”,課堂上有一位學生說“Sport”的意思是“運動”,可與“運動性失語癥”聯系,即S區(qū)受損傷,造成的疾病為“運動性失語癥”。另外還說了書寫中樞W區(qū),視性語言中樞V區(qū)。這樣學生能夠記得深刻,不易混淆。
。3)反思失敗之處,記錄教學疏漏,使教學趨于成熟
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對它們進行回顧、梳理并作深刻的反思,多積累“病因”、“病例”,同時尋找“辦法”,使教學逐漸趨于“完善”。例如講授“種群”這個概念時,看起來學生都掌握了,但大部分學生都認為“一片森林中的桉樹苗組成一個種群”。這說明學生沒有真正理解種群不只包括該種生物的幼體還包括成體。即同種生物的所有個體的集合。對這些疏漏失誤之處進行回顧、梳理,并對其作深刻的反思,有利于教師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使自己的教學水平更上一層樓。
。4)反思教學疑難,尋求突破方法,使以后的教學化難為易。
這里的“疑難”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學生的疑難點。每節(jié)課下來,學生總會或多或少的存在某些疑問,又無法在課堂上及時解決。教師把從學生方面反饋過來的這些疑點記錄下來,細加琢磨,有利于今后的教學和復習,更具針對性。如在講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區(qū)別時,學生總是區(qū)分不好,因為他們對同源染色體辨認不好。因此我就想到用橡皮泥演示一下,這樣做效果比較好。但是橡皮泥做這種演示不是很科學,因為當時我們買的橡皮泥顏色種類多(而我們就需兩種顏色,一種顏色代表父方染色體,一種顏色代表母方染色體),其他的都用不著,這樣很浪費,并且同一種顏色的又很少,不夠用。而且學生用橡皮泥做的同源染色體常常形狀不一致,因此會影響效果。通過反思,我想用兩種顏色的彩紙更好一些,用剪刀疊著剪,同源染色體的形狀就一樣了。這樣做效果明顯好了,在以后進行這部分教學時我常用這種方法。另一方面是教師方面的疑點,教師對教材中的問題有時不能理解透徹。通過課后反思,把它們記下來,促使自己今后對這一方面的問題加深研究,這樣在以后的相同教學中難點解決就做的比較從容。
(5)反思教學評價,保持學生學習熱情,提高教學效果
現在推行的是教學當堂達標,一節(jié)課下來收沒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主要是通過課堂測試來評價。一種好的評價方式會讓學生樂學,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相反,如果評價不當就會打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每節(jié)課都要有適合本節(jié)內容的評價方式。在一次遺傳規(guī)律的教學中,由于剛剛接觸遺傳規(guī)律,很多學生掌握的不好,做練習時錯了很多,學生都唉聲嘆氣,積極性大減,我把這種情況記錄下來,經過思考,決定在較難的知識教學部分,給學生打分時按進步幅度,或給學習小組打分。這樣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了,并且小組成員之間相互幫助,教學效果有很大的提高,F在每當到難點教學時我都這樣,效果很好的。
。6)反思學生活動,提高學生主體作用,提高教學效率
一堂好的生物課,需要師生合作,學生積極主動參與,這樣能把教學效果推到一個高的水平。例如:上復習課時,我們學校要求使用學案。一般學案都包含基礎知識回顧這一欄目,這一欄目主要是讓學生填寫課本上的、或老師講過的基礎知識。不過因為學生的基礎不同,學習效果不同,同學們的完成程度也就不同。有的同學能很輕松地填完,但也有的同學填的很吃力。因此,這要花費課堂很多時間,通過課后反思,我想到了一個讓同桌互對答案的方法,但是實踐操作時我發(fā)現還是不行。因為兩個人都有可能出錯,因此反思之后,我決定由六人組成一個學習小組,對答案時,以六人為一組進行。這樣不只答案正確,而且疑難點還可通過小組討論zs都基本解決了。這樣既節(jié)省了時間,又促進了學生之間的合作,效果較好。
。7)反思作業(yè)布置,尋求合適的布置方法,提高鞏固教學效果
一節(jié)課上完了,一般需要通過做作業(yè)鞏固所學的知識,因此作業(yè)的布置也很重要。但是生物教學,知識點零碎,選擇題較多,而高考中簡答題占的比例越來越重。因此應該多留簡答題,但是簡答題抄題對于學生來說也是一個麻煩事,我通過反思想了這樣一個辦法:預先在各種材料中把有價值的簡答題選擇下來,經過裁剪、粘貼復印下來,如果用某題做作業(yè)時,就把它裁剪下來,發(fā)給學生去做,等老師批改完了,學生再把它們貼在作業(yè)本上。這樣免了學生抄題的麻煩,也減少了老師批改時,翻作業(yè)本的麻煩,還可以把有價值的題集中保留下來,真可謂一舉多得,F在我們學校很多班級都用這種方式布置作業(yè)。
(8)反思教學設計,揚長避短,提高教學質量
一節(jié)課下來,靜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學規(guī)律;教法上有哪些創(chuàng)新;知識點上有什么發(fā)現;組織教學方面有何新招;解題的諸多誤區(qū)有無突破;啟迪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等等。及時記下這些得失,并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舍,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做,寫出“再教設計”,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
例如:在講減數分裂時,按大綱要求該節(jié)分為兩個課時講授,當時是先講精子的形成,再講卵細胞的形成。因為過程相似學生出現了厭煩的情緒。課后我進行了反思設計了第二課時這樣上:我先讓一學生到黑板上寫出精子形成的過程。再讓學生自學課本讓他們找出卵細胞形成過程中與精子的相同和不同之處。然后讓另一學生在第一位學生的板書的基礎上進行改動,從而使第一課時的板書變成了第二課時的板書,最后進行歸納總結。這樣既把第一課時的內容進行了全面的復習,又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避免了大量的重復,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這節(jié)課也受到了聽課領導的好評。
總而言之,反思,能使我們捕捉教學中的靈感,能使我們的教學水平大大提高,因此我們要不斷進行教學后反思。教學后反思,貴在及時,貴在堅持。一有所得,及時寫下;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以寫促思,以思促教,長期積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獲。
歷史試卷分析14
一、考試目的:
1、考查學生開學以來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
2、了解學生歷史學習水平的層次性;
3、結合學生上課反應的情況,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況,并在試后進一步調整;
4、通過試卷反映的問題,進行自我反思,及時在教學
5、方式方法上做出適當的調整和改善。
二、試卷結構:試題分值為100分。
三、試題類型:1、選擇類(50分)2、非選擇類(50分)(1).連線題(14分)(2).識圖題(10分)
(3).解讀材料,探究問題(16分)(4).歷史人物探究(10分)
四、總體評價
本次歷史試卷滿分100分,共有兩道大題共29小題;試題類型包括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道大題的分值分別為50分。試題的知識面覆蓋面符合初一學生歷史學習的實際,既重視基礎知識的考查,又重知識的遷移應用能力的考查,較好地體現了理論與實際相聯系的原則,可以較好地檢驗學生的歷史學科水平和歷史知識素養(yǎng)。
全校60人參加考試,以下是每10分的分數段得分人數比:
七年級歷史平均分:86.52
五、學生答題情況分析
1、選擇題
選擇題的設置是依據所學章節(jié)進行一一對應設置的,涵蓋的知識點比較全面。側重點在上次調考之后的內容,學生的答題情況基本良好,部分知識點掌握不夠扎實。全部做對的包括1、9、10題,題目較簡單。錯題主要集中在2題(人和動物的根本區(qū)別)、5題(促使原始人過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7題(最早制造彩陶的原始居民)、13題(歷史上明君與暴君的區(qū)分),14題(對牧野之戰(zhàn)的識記)、18題(長平之戰(zhàn)的相關內容)、22題(戰(zhàn)國時期測定二十四節(jié)氣),這些題目都屬于理解性記憶的知識點,考察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通過考試可以看出,學生對歷史上的重大戰(zhàn)爭相關知識識記不到位,理解不準確,尤其是對重大事件的時間記憶相當模糊,沒有按時間順序形成歷史的思維,所以錯誤率較高。
19題(春秋戰(zhàn)國時期生產力發(fā)展水平的代表是鐵農具和農耕的使用和推廣)、20題(商鞅變法內容的應用)、25題(法家思想對現代社會的影響)
這幾道題的錯誤率最高,都屬于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對知識的.簡單應用。由于學生對基本知識點的理解不到位,不能活學活用,所以在應用中就產生了相應的問題,錯誤率較高。
2、非選擇題
非選擇題的題型較開放,有連線題、識圖題、材料題、人物探究題,題目與生活實際相聯系,著重培養(yǎng)學生歷史的、全面的、辯證的看問題,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學生的答題情況較好,基本達到了教學的目的。具體答題情況如下:錯誤率分析
歷史試卷分析15
一、考試目的:
歷史期末考試是檢測本學期學生學習歷史知識和在學習過程中形成的能力,也是對在教教師的一次考核。在考核中,發(fā)現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的諸種問題,以便日后教學予以加強。在考核中,使教師了解到教學中不足之處,以及日后在教學中應該注意及加強的問題,使日后的任教更加得當,為教師教學指明方向,為今后更好的開展教學活動提供依據。
二、試題分析:
1、試題結構分析:本次試題由客觀題(選擇)和主觀題(材料分析)構成,其中客觀題占50分,主觀題占50分。試題側重對第二單元的知識點的考察,第一單元知識占16%,、二單元知識占44%,第三單元占34%,七年級上冊知識占6%,如27題的1小題“焚書坑儒”考查的是秦朝知識。以《全日制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和新人教版版教材為命題依據。
2、突出學生綜合分析歸納能力考查:本次考試,試題內容靈活,難度適中,“死”的東西少,“活”的東西多,基本脫離了“死讀書,讀死書”的.狀態(tài),熟練的掌握了基礎知識和靈活運用才能考出好成績,二者缺一不可,基礎知識掌握了未必能答出題,如選擇題開始四道題非常典型,第1小題隋煬帝開鑿到運河,第2小題武則天的功績與無字碑,第3小題四大發(fā)明,第4小題景德鎮(zhèn)瓷都。材料分析題的27題封建王朝加強思想控制幾影響,28題中國資本主義生關系的萌芽等。要想答出題必須熟練的掌握基礎知識,完完全全的考察了學生的能力。
3、難易搭配合理:側重對基礎知識考察的同時合理的搭配了有一定難度的提高題(書本基礎知識占55%左右,需要分析思考的知識占45%左右),難易程度的把握和比例分配較為適當,既有利于知識的鞏固,也考察和鍛煉了學生的邏輯分析能力。選擇題5、6、7、8、9、10、11等,材料分析題的26題都屬于基礎性題,材料分析題27、28需要分析思考,難度提高;A性知識題出題方式符合了現今歷史試題命題緊密聯系實際、答案開放性等趨勢,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和發(fā)揮空間,調動學生的思維。
4、題型更科學,符合新課改要求:本次考試中
。ㄒ唬┻x擇題,直接考書中的基礎知識點,但是個別題在拐點兒彎之后才能答出知識點,這考核了教學目標之一——知識目標,考核基礎知識,這對教學來說有益無弊,須知萬丈高樓平地起,首要重視的就是基礎。但以往“死讀書”就能出成績的日子一去不返復了,更多的考題需要利用基礎知識和運用能力二者結合進行解答。像14小題這種對應列舉題直觀性題基本沒有了。
。ǘ┎牧项}從當中反映出的問題:學生不會看題,也不會答題,兩個問題答案不全,答題不全面。這需要以后多加強平時習題的練習。如26題“民族政策”和29題“經濟重心南移”。
本次試題,有利于學生擴大視野,舒展個人才情,突出了學以致用,通過身邊的事物,提出問題,通過解決問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暴露出的問題和教學建議:
通過本次測試,反映出存在的主要問題在于:
1、部分學生對于圖畫的識讀能力不強,如第5小題“四川的交子”、 第9小題“唐朝的曲轅梨、筒車”,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對歷史書上直觀畫圖知識的認識,點明與之相關的重要知識點。
2、材料分析題一直是學生回答的一個弱項,表明學生的分析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如27題的第3小問和26小題的第4小題。往往在答題時學生容易將史實過程作為理論分析的內容,建議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進一步加強閱讀分析訓練,充分搜集相關素材給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訓練機會;同時提高學生對古文的理解能力,以便為后期難度的提高作好準備。26、27、28、29四個材料分析題基本都引用了文言文,如果文言文功底較差就很難理解題意和做答。
3、在課堂教學中的事例和例證盡量貼近生活,讓學生感覺距離很近,這樣容易接受和理解,也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四、今后教學打算:
在期末復習中,按學校規(guī)定制定了復習計劃,但在考試后,仍然發(fā)現問題,這說明教學中仍有不足需改進。考試的方向就是今后教學的方向,我決定以后教學中:
、 繼續(xù)穩(wěn)扎穩(wěn)打,抓好基礎知識教學;
、 鍛煉學生動手能力及其它分析解決問題能力; ③ 學生不會答題,以后加強平時多做練習,訓練答題思路。
【歷史試卷分析】相關文章:
歷史試卷分析11-23
歷史試卷分析02-11
歷史試卷分析反思11-22
【優(yōu)】歷史試卷分析07-05
【精選】歷史試卷分析反思07-06
高二歷史試卷分析03-20
(優(yōu))歷史試卷分析反思07-06
高三歷史模擬試卷分析06-22
歷史試卷分析完整版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