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1024国产,亚洲精品国产综合野狼,欧美自拍清纯日韩一区二区三区,欧美 亚洲 国产 高潮

<dfn id="u8moo"><source id="u8moo"></source></dfn>
  • <dd id="u8moo"><s id="u8moo"></s></dd><menu id="u8moo"></menu><dd id="u8moo"></dd>
    
    
    <ul id="u8moo"></ul>
    <ul id="u8moo"><acronym id="u8moo"></acronym></ul>
  • <strike id="u8moo"><noscript id="u8moo"></noscript></strike>
  • <dd id="u8moo"></dd>
  •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

    時間:2024-05-16 08:51:59 讀書筆記 我要投稿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書筆記如何寫了哦。那么如何寫讀書筆記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歡迎閱讀與收藏。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1

      前言:8月新起點,本想要洗心革面潛心學術,到了自習室坐定,目光所及,看到這本《非暴力溝通》。再度偏離初衷,花了數小時讀完本書。內容不見得多么精深,方法論色彩也沒有很濃厚,但看完之后結合生活實際反觀自我,多少習得些溝通技巧。這里摘錄部分內容,如果能產生一丟丟的積極影響,也算發(fā)揮了其應有的價值。

      關于評價和比較:

      對他人的評價實際上反映了我們的需要和價值觀,直接說出我的價值觀,而不是一味地歸咎或指責他人。暴力的根源在于人們忽視彼此的感受與需要,而將沖突歸咎于對方。

      比較也是一種批判,蒙蔽了我們對人對己的愛意。

      區(qū)分觀察和評論:

      觀察是對客觀現(xiàn)象的描述,而評論是主觀的價值判斷。將二者混為一談,人們傾向于聽到批評,甚至會產生逆反心理。不帶評論的觀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如果不把事實和意見混為一談,我們將不再困惑,F(xiàn)代社會,靜態(tài)的語言和動態(tài)的.世界不匹配是我們面臨的挑戰(zhàn)之一。

      非暴力溝通不主張絕對化的結論,而是主張在特定的時間和情感中進行觀察,清楚地描述觀察結果。

      區(qū)分看法和感受:

      看法是對事物作出的價值評判,感受則是內心的情緒起伏變化。

      感受的根源在于我們自身。我們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對他人言行的看法,導致了我們的感受。示弱及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感受有助于解決沖突。

      提出具體的請求:

      抽象的詞匯無助于認識自我,我們的請求越具體越好。對他人的批評間接表達了我們尚未滿足的需要。社會文化的設定并不鼓勵我們表達個人需要。然而,如果我們不重視自己的需要,別人也不可能會。直接地說出需要,更有可能得到積極回應。在溝通中,明確談話的目的,明確地提出要求而不是表達感受。對自己的認識越深刻,需求表達的越具體越清楚,我們越有可能得到稱心的回應。當對方給予反饋,我們應該表達感激;當對方不愿反饋,我們應傾聽他們的感受和需要。

      參加集體討論時,一定要明確地說清楚我想要得到什么樣的反饋,這一點至關重要。只有樹立明確的標桿,才能開展有針對性的討論。

      充分表達憤怒:

      我們生氣的原因不在于別人做了什么,而是我怎么看待對方及其行為,在于我們對他人的評判與指責。練習把每一個指責都轉化為尚未滿足的需要。

      充分表達憤怒的步驟:1.停下來,深呼吸;2.留意我們對他人的指責;3.體會我們的需要;4.清楚表達自身感受和尚未滿足的需要。

      學會傾聽:

      不帶任何成見地去感受變化,全身心去傾聽。一旦一個人意識到自己得到了理解和接納,他會覺得很愜意。當對方得到充分聆聽,氣氛將變得輕松,他會停止談話。

      當我們痛苦地無法傾聽別人時:1.體會自身的感受和需要;2.大聲地提出請求;3.換一個環(huán)境。

      個人成長的三個階段:情感的奴隸(我們要為他人負責,要使他人快樂)-“面目可憎”(真誠待人比委曲求全更可貴)-生活的主人(為自己的意愿、行動和感受負全責)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2

      昨天趙老師說,“今天的文章還是如此的優(yōu)質啊。我希望讀書的時候不僅在意識層面能讓自己有所收獲,也能實實在在的在生活中能夠用得到。希望也能看見你真實的應用故事哈!

      這段話的勉勵讓我感到,可以被共鳴是一件如此喜悅的事。這句話也是今天讀到的《非暴力溝通》的第四章、第五章的內容,“體會和表達感受”以及“感受的根源”。

      我感受到,在我說出,“可以被共鳴是一件如此喜悅的事”,我的內心又感受了一次我剛剛看到這段話時由內而外的喜悅,就如本書的作者說到的,表達感受可以迅速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從這個角度,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從今天的題目里感受我不太好的狀態(tài)(昨天沒有把握好搬東西的重量觸發(fā)了腰上的舊傷),身體上的不舒服造成讀書、碼字都不太能集中精神,既然思路可能不是特別清晰,那我就多寫一寫最直接的感受好了——其實,這個題目算是我跟乃們撒嬌扮可愛,這個技能我是跟家里3歲的小外甥學的,難受了就哭,高興了就笑,喜歡就擁抱(好像還挺押韻)直接表達自己感受的感覺不要太爽。

      如本文作者所說,成熟的人本該十分敏銳,就像聽交響樂的不同樂章,不論是熱情奔放,還是柔和舒緩,都可以體察細微,但是大多數人的感受“像軍號聲那樣單調”。這與很多因素有關,比如職業(yè)、家族文化遺傳、社會主流價值體系之類。

      但這些在我看來,直觀的說,是這個世界聲音那么多,我們到底要聽誰的?父母的?權威的?伴侶的?不如請他們都“shutup”,先聽聽自己的`。當我們摒棄其他人的聲音,認真聽自己的時候,如同給自己一個擁抱,世界就不那么“無情”了。

      如果我們認真體會自己的感受,我們會發(fā)現(xiàn),其實,感受都是我們自己的,同理,情緒也是我們自己的。從這個思路擴展開來,在溝通的時候,按照本書前面給出的提示,說事實,談感受,不僅僅忠實于客觀,同時也客觀的表達主觀——當感受有了前因后果,對方不會感受到這種感受的攻擊,雙方也就不會陷入到情緒的陷阱里了。

      從這個思路看開去,那么多情侶吵架真的都是誤會,挨上司那么多罵只能怪自己蠢,就算面對最會“兩頭堵”的父母大人,也只怪自己被他們牽著鼻子走了。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3

      教育家感言“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但今天讓更多一線教師感慨的是“有愛也不見得有教育”。君不見,一些老師對學生滿腔熱情,而有的學生卻敬而遠之;君不見,有的老師很負責地幫助學生糾正錯誤卻遭到“敵視”,甚至于惡語相向、爆發(fā)激烈沖突……何以至此?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在于教育對象的主體性增強了而我們教育工作者的溝通能力卻相對滯后了。

      在教育部頒布試行的中學、小學和幼兒園三個“教師專業(yè)標準”中,“溝通與合作”被同時列為教師的一項基本專業(yè)能力。提升溝通品質,既是時代的呼喚也是教師專業(yè)成長道路上一項必要的修煉。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溝通》一書雖然不是專為教師而寫,但在提升教師的溝通品質,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方面卻是一本經典之作。

      你是否以為拳腳相加才是“暴力”?或許你知道“沒有調查沒有發(fā)言權”,但是否意識到自己對當事者陳述不當行為時卻把“觀察”與“評價”混為一談了?你是否經常會給孩子以“道德評判”、說張三卻拿李四來比較以及慣于使用“我不得不”“你讓我”這類口頭禪?你與學生或家長交流時,是否只顧自己說話而忽視了“傾聽”對方?你是否喜歡用“安慰式”“同情式”“反駁式”“辯解式”“建議式”等等方式向傾訴者作出反饋?

      當我看到《非暴力溝通》對種種“異化的溝通方式”的剖析以及由此造成的危害就足以讓我震驚了。原來,一直為伶牙俐齒而自得的我其實常常像在公園里丟了鑰匙、卻因為光線比公園里好而趴在街燈下尋找的醉漢,由于表達方式不當而偏離了溝通的初衷和方向。

      許多老師認為自己依法執(zhí)教,不體罰學生,根本與暴力扯不上關系。但實際并非如此。本書把“暴力”分為“身體的暴力”和“隱蔽的暴力”兩類。教師涉及使用武力的“身體的暴力”比較容易辨別、發(fā)生的概率也比較低。但是,通過語言和行為讓對方產生精神恐懼、緊張和痛苦的“隱蔽的暴力”,往往連自己都很難察覺,政策法律更管不到,發(fā)生的頻率也就更高。如果我們用心體會和留意一下自己和同事、哪怕是優(yōu)秀教師的日常談話方式就會發(fā)現(xiàn),我們的語言的確經常會引發(fā)自己和他人的痛苦!半[蔽的暴力”雖然沒有肢體上的沖突,但它同樣會激怒受害者、迫使對方作出暴力反抗,它的實際危害性被大大低估了。

      當我讀到本書的相關章節(jié)時,不由自主地想起20xx年10月,一名女教師在家訪途中被陪同男生掐死的慘痛事件。在對學生丁某逃課去網吧的違紀行為進行批評教育后,這位敬業(yè)負責、新學期剛調來的優(yōu)秀班主任還努力爭取家庭的配合。因電話聯(lián)系家長未果,她便騎自行車載著丁某一同家訪。途中,17歲的丁某謊稱父母不在家、只有爺爺在果園干活將毫無防備的老師騙至山上……(詳見浙江頻道10月28日《麗水縉云縣一名中學班主任家訪竟被學生殺害》等報道)用“隱蔽的暴力”分析不難看出,被充當“向導”的丁某對班主任會怎樣向家人“告狀”、自己將會面臨怎樣的“家法”有著難以預料的恐懼。同行中,源自身邊這名女教師的`恐懼和焦慮不斷在發(fā)酵、不斷折磨著丁某的神經。終于,在即將到家、讓自己顏面掃地的一幕出現(xiàn)之前,心理崩潰的丁某轉而對“恐懼源”實施了暴力反抗。假如這位女教師懂得“隱蔽的暴力”的危害,慘劇也許就可以避免。

      所謂大道至簡。非暴力溝通的“四要素”模式并不復雜深奧,關鍵在于有意識地在實踐中依次運用好以下四個步驟:

      觀察——明了正在發(fā)生的事情、對方在干什么并客觀加以陳述(比如,本周三次數學作業(yè)你兩次沒交也沒有說明理由);

      感受——表達“難過”“開心”“氣憤”“害怕”等基于觀察的感受( 比如,我不滿意);

      需要——告知那樣的感受是出于內心何種需要( 比如,因為我需要每個學生都對自己的學習負責);

      請求——明確告知希望對方怎么做(比如,請補交前兩次的作業(yè)以后要按時完成)。

      非暴力溝通的精髓在于對這“四要素”的察覺,運用時則可以根據需要作出調整而不是固定不變。借助這“四要素”誠懇、清晰地表達自己,這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還要借助這一溝通模式學會傾聽,用心體會對方此刻的觀察、感受和需要并予以幫助。

      “觀察”是非暴力溝通模式的第一個要素,但不幸的是我們平常在溝通中往往將觀察和評價(包括批評、歸類、比較等)混為一談。我們自以為在表達觀察的結果,實際上卻是主觀評價、甚至武斷地給對方貼“懶惰”“不負責任”“自私”等種種負面的標簽。

      比如:學生做錯了2道題目。有的老師會說“這種題目還做錯,真笨”。這樣的表述并非是在指出學生的錯誤(觀察),實際表達的是老師主觀的感受(連不該錯的都做錯了,我很不滿意)和評價(你是個笨家伙)。對觀察結果的正確陳述是“這次布置的N道題,你做對了N-2道,做錯了2道”。非暴力溝通模式并非要求我們不作任何評論,而是強調區(qū)分觀察和評論的重要性。即使要評價也要基于特定的事件和環(huán)境而不要絕對化甚至拔高到人品、道德的層面上去。如果不能將評價從我們習以為常的“觀察”中剝離出來、哪怕評價中包含著我們的需要和請求,那么對方將傾向于關注批評等評價性信息而可能對我們的需要和請求棄之不顧,甚至產生逆反心理。印度哲學家克里希那摩提說得好:“不帶評論的觀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

      大多數人在不順心時習慣于考慮別人有什么錯;聽到批評時一般會申辯、退縮或反抗;在溝通中不習慣從需要的角度考慮問題。非暴力溝通則非常強調通過觀察和傾聽體會雙方的感受和需要。當別人批評、指責自己時,不是條件反射式地反駁對方,而是通過傾聽,幫助對方從雜亂無章的表述中找到其真實的感受和需要;同時也能誠懇、清晰地表達自己。這樣,雙方的真誠和愛就會自然流露,從而最大限度地避免沖突和暴力。

      《非暴力溝通》還涉及到如何避免過分自責、合理地表達憤怒、運用強制力避免自己遭受傷害、解決內心沖突以及正確表達感激等內容,視野廣闊、論述獨到。在作者看來,非暴力溝通不僅僅是一種語言表達的方法,也是一種持續(xù)不斷的提醒:“讓愛融入生活”,讓每個人實現(xiàn)既豐富他人生命、也更加欣賞自己的人生追求目標。這也是本書的宗旨所在。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4

      這幾周參加讀書會學習《非暴力溝通》這本書。最開始想要學習這本書是因為老師在給我們做導讀時,提到要了解對方內在的需求,你才能更好地與對方溝通,而這又是在工作生活中非常需要但又容易被忽略的。

      比如客戶拿了一個圖給你說:你幫我稍微修一下。其實他的需求是,你認真看一下,用心把圖改好看。而我們經常理解成稍微改一下就好。這就容易導致需求與解決方案不一致,出來的效果會讓客戶不滿意。當然更直接的例子就是現(xiàn)在常說的直男癌,這是需求的發(fā)出與接收差距太大的典型。

      所以了解對方的真正需求是非常的.重要,學習了這本書,我經常把“對方的需求是什么”掛在心上,從近期的效果看,給自己的工作帶了比較多的幫助。

      上周剛從書上學到的另外一點溝通用語:觀察與評價。

      我們往往喜歡通過自己的主觀判斷給人下定義,在定義中又很容易把對方的缺點放大,讓人難以接受。

      如果我們的上司或者家人對我們說:你很不細心啊!這是對你的評價,我們聽了會很難過。如果他們說:這周工作中你在這里,這里還有那里都做錯了,你很不細心啊。這時我們的第一反應往往是羞愧,想一下確實不細心,心里就接受了,下次就不再容易犯這樣的錯誤了。只是換一種說法,給人帶來的感受卻是如此巨大的不同,因此學習非暴力溝通是多么有必要啊~

      學無止境,《非暴力溝通》確實是一本非常值得學習的好書,希望老師們一起參加,提升自我,讓生活工作中的溝通更加順暢。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5

      說到暴力這個詞,相信每個人都能理解,也同樣覺得這個詞和自己無關,由于缺乏認知,我們通常認識不到自身的暴力。在我們眼中打人、殺人、武力才算是暴力行為,但如果我說“冷暴力”這個詞,你還覺得陌生么,你有沒有跟身邊的任何一個人冷戰(zhàn)過?有沒有在生氣時口不擇言?如果有,我相信你能理解這句話:情緒和語言也可以很暴力,并且傷人于無形。

      這就是本書的主題:非暴力溝通。

      我們通過話語表達情緒,大多時候說話是一種條件反射式的反應,而非暴力溝通主張明了自己的觀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識的使用語言,以達到溝通的最佳結果。

      它是有跡可循的,非暴力溝通的四個要素分別是:

     、倭粢獍l(fā)生的事情。

     、诒磉_感受。

     、壅f出哪些需要導致那樣的感受。

      ④提出具體的請求。

      假如我有個作息不規(guī)律的室友,我睡覺了她還在玩游戲,她打擾了我休息,用非暴力溝通的方式說就是:你玩游戲的'聲音很大聲,我有些煩躁,因為現(xiàn)在已經×點了,我明天還要早起上班,你能不能明天再繼續(xù)?

      這種方法更注重人的感受和需要,它的溝通過程是:

     、傥覍φ诎l(fā)生的事情的觀察是什么。

      ②我的感受如何。

      ③哪些需要導致了那樣的感受。

     、転榱烁纳片F(xiàn)狀,我的請求是什么。

      我相信比不經大腦的說“你還讓不讓人睡覺了”,結果一定更令人滿意

      但很多人甚至都沒有意識到“非暴力溝通”的存在,而傾向于忽視人的感受和需要,以致彼此疏遠和傷害。作者將這種溝通方式稱為“異化的溝通方式”。

      我們常做的行為有:

      道德評判。

      簡而言之,不符合我們價值觀的就是不道德或是邪惡的。批評、指責、辱罵、歸類、比較以及評論都是在評判人。

      “你太懶了!你太自私了!你太笨了!”這些都屬于道德評判,它擅長將人分類,好人或壞人、正常人或不正常的人、聰明或愚蠢等。

      這樣很難讓溝通得到令人滿意的效果,甚至還會召來仇恨。就算被批評的人做出讓步,接受批評,也不會是心甘情愿的,而且長久來看不利于人際關系的和諧。

      進行比較。

      丹·格林伯格在《讓自己過上悲慘的生活》中建議讀者:如果真的想過上悲慘生活,就去與他人做比較。

      都說人比人氣死人,人無完人,身處比較之中,總有被比下去的時候。而一旦陷入比較的坑里,我們的關注點就變成了“我沒有什么”,而不是“我已經擁有了什么”。其實已經擁有的東西,反而最珍貴。

      回避責任。

      為什么我們要每天準時上班?為什么要按老板要求完成工作?相信大多數人會回答:有些事不得不做。但事實上,這絕對是一種逃避責任的行為。現(xiàn)在仔細想一想,我們準時上班、滿足老板的要求是為了什么?

      難道不是為了保住工作?為了升職加薪?所以歸根結底,這是我們?yōu)榱诉_到目的而履行的責任。

      我們要意識到自己才是自己的主人,我們的一切行為都是因為自己想要,從自身出發(fā),能避免很大程度上的庸人自擾。

      強人所難。

      這是強者常使用的手段。比如父母、老師、老板,許多人認為這些人的職責就是改變他人,讓他們循規(guī)蹈矩。他們的常用臺詞是:如果你不這樣做,我就怎么樣。

      但在這種情況下,選擇變成了逃避懲罰,而不是追求美好生活,一旦有機會他們就會選擇敷衍了事。 回想一下小學做暑假作業(yè)時,是不是極盡敷衍之事?

      非暴力溝通歸根結底是關注自身和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再考慮為了達到這種需要,我應該采取怎樣的方式。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6

      我喜歡這本書的原因在于作者提出了標準化的溝通方式,讓我們易于實踐。

      非暴力溝通的4個要素是觀察、感受、需要、請求:

      a.觀察:只表達你對他人所做事情的觀察結果,而不進行判斷或評價。

      如何區(qū)分觀察與評價呢?觀察即事實,評價即意見。比如小明喜歡睡懶覺,A說“小明是個懶惰的人”,B說“小明今天上午11點起床的”,那么A是在發(fā)表評價,B是在描述觀察。

      將觀察和評價混為一談,他人會傾向于聽到批評,并反駁我們。如果我們還不慎表達得言過其實,他人可能產生逆反心理,更加不愿作出友善的回應。

      “不帶評論的觀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薄《日軐W家J.Krishnamurti

      b.感受:表達你自己的感受,如受傷、害怕、開心、生氣等…

      在表達時要注意區(qū)分感受和想法,只描述自己的感受,避免輕易給自己或他人下定義。比如“我覺得自己是個loser”和“這項工作我一個月都還沒有完成,我感到有些挫敗!,前者就是想法,后者才是觀察與感受。

      心理學上有“投射”和“投射性認同”的概念。

      前者是指在人際交往中,認知者形成對別人的印象時,總是假設別人與自己有相同的傾向,即把自己的特性投射到其他人身上。所謂“以己度人”,就是投射效應的一種表現(xiàn)。

      后者是指一個人的潛意識,會誘導他人以一種限定的方式來作出反應。比如一個對自己小孩缺乏信任的母親,總是擔心孩子出事,于是對待孩子總是小心翼翼、緊張兮兮,孩子從而受到影響,下意識地常常將自己處于危險之中,印證母親的擔心是“正確”的。

      當我們表達想法而非感受時,就容易讓自己或他人掉入“投射”的`陷阱。

      c.需要:告訴對方是什么需要,導致了你的感受。

      網絡上常流傳關于男女思維不一樣的段子,比如女生想:“他今天怎么對我愛答不理的,是不是不愛我了?,男生想的卻是:“今天意大利隊竟然輸了!

      雖然是搞笑段子,但也能分析一二。女生與其自己猜來猜去,不如告訴對方:“今天你沒有和我聊天,我很失落,因為我很期待你的陪伴。”只有當我們開始談論需要,我們才更有可能找到辦法來滿足對方的需要。

      d.請求:提出具體的請求,即你希望對方怎么做,但避免變成要求或命令。

      關于如何提出請求,有以下幾個要點:

      告訴對方你希望他做什么,而不是不做什么,否則對方可能依然無法明白自己要怎么做才能滿足你的需求;

      提出具體而非抽象的行動請求,更可能得到滿足。因為如果我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具體是什么,別人就更難知道了;

      請求對方的反饋,以免我們表達的意思和對方的理解不一致,造成誤解;

      了解對方的反應:此刻的感受、正在想什么、是否接受了我的請求。

      “我相信,提升溝通品質有助于建設一個有愛的世界!

      運用以上四個要素的前提,是我們發(fā)自內心想要關愛他人。實際溝通中,最重要的是對四個要素的覺察,是一種持續(xù)不斷的提醒,使我們更專注于彼此的感受和需要,而不在于使用什么字眼。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7

      非暴力溝通是Nonviolent Communication(簡寫NVC)一詞的中譯,又稱愛的語言、長頸鹿語言等

      作者通過該作品向我們闡述了語言的暴力,擴大了我們對語言暴力的認知范圍,同時作者發(fā)現(xiàn)了一種溝通方式,依照它來談話和聆聽,能使人們情意相通,和諧相處

      第一章:讓愛融入生活

      1.也許我們并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我們的語言確實常常引發(fā)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2.非暴力溝通的目的是提醒我們借助已有的知識,讓愛融入生活

      非暴力溝通指導我們轉變談話和聆聽的方式,我們不再條件反射式地反應,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觀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識地使用語言

      我們既誠實、清晰地表達自己,又尊重與傾聽他人;同時,它還促使我們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正影響我們的行為和事件并提出明確的請求

      非暴力溝通培育彼此的尊重、關注與愛,使人樂于互助

      3.非暴力溝通模式的要素:

     、儆^察,留意發(fā)生的事情

     、诟惺,清楚地表達觀察結果而不判斷或評估——表達感受

      ③需要,說出哪些需要導致那樣的感受

      ④請求,明確告訴他人,我們期望他采取何種行動,來滿足我們

      舉例:看到桌下的兩只臟襪子和電視機旁的三只,我不太高興,因為我看重整潔,你是否愿意將襪子拿到房間或者放進洗衣機?

      4.非暴力溝通過程

     、偈裁词俏业挠^察

     、谖业母惺苋绾

      ③哪些需要(價值,愿望等)導致那樣的感受

     、転榱烁纳粕睿业恼埱笫鞘裁

      5.非暴力溝通模式:

     、僬\實地表達自己,而不批評、指責

     、陉P切地傾聽別人,而不解讀為批評或指責

      第二章:是什么蒙蔽了愛

      1.有些溝通方式使我們難以體會到心中的愛

      2.對他人的評價實際上反映了我們的需要和價值觀

      3.暴力的根源在于人們忽視彼此的感受和需要,而將沖突歸咎于對方

      分類和評判提倡的是暴力

      比較也是一種評判

      4.我們可以用負責任的語言代替回避責任的語言

      5.我們無法強迫他人按我們的期待生活

      第三章:區(qū)分觀察和評論

      1.非暴力溝通并不要求我們保持完全的客觀而不作任何評論。

      它只是強調區(qū)分觀察和評論的重要性,否則人們將傾向于聽到批評,甚至產生逆反心理

      2.非暴力溝通是動態(tài)的語言,不鼓勵絕對化的評論,而主張評論要基于特定時間和環(huán)境中的觀察,并清楚地描述觀察結果

      第四章:體會和表達感受

      1.在表達感受時,示弱有助于解決沖突

      2.非暴力溝通對表達具體感受的詞語與陳述、想法、評論及觀點的詞語做了區(qū)分要區(qū)分

      第五章:感受的根源

      1.非暴力溝通強調,感受的根源在于我們自身,我們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對他人言行的看法,導致了我們的感受

      2.聽到不中聽的話的`四種選擇:

     、儇焸渥约

     、谥肛熕

     、垠w會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④體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3.對他人的指責、批評、評論及分析反映了我們的需要和價值觀,如果我們通過批評來提出主張,人們的反應常常是申辯或反擊。反之如果我們直接說出自己的需要,他人可能積極回應

      4.個人成長一般會經歷三個階段

     、偾楦械呐`:我們認為自己有義務使他人快樂

     、诿婺靠稍鳎壕芙^考慮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凵畹闹魅耍簩ψ约旱囊庠,感受和行動負完全責任

      第六章:請求幫助

      1.在發(fā)言時我們將自己想要的回應講得越清楚,越有可能得到理想的回應

      2.了解他人的反應:對方此時的感受,對方的想法,對方是否接受我們的請求

      3.一旦人們認為不答應就會受到責罰,他們就會把我們的請求看作是命令

      非暴力溝通的目的不是為了改變他人來迎合我們,而是幫助我們在誠實和傾聽的基礎上與人聯(lián)系

      第七章:用全身心傾聽

      1.分析妨礙了我們傾聽

      為了傾聽他人,我們需要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斷,全心全意地體會對方

      2.有時我們可以主動表達我們的理解,來幫助對方了解我們在何種程度上明白了他的意思,在交流過程中保持持續(xù)關注,為對方的充分表達創(chuàng)造條件

      3.當我們痛苦地無法傾聽他人時,需要:

     、袤w會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诖舐暤靥岢稣埱

     、蹞Q一個環(huán)境

      第九章:愛自己

      1.非暴力溝通最重要的應用也許在于培育對自己的愛

      2.主動根據需要和價值觀來選擇生活,深入理解我們行為的動機,并用選擇做代替不得不

      第十章:充分表達憤怒

      1.如果想充分表達憤怒,就不能歸咎于他人,而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上,直接說出我們的需要更有可能使我們的愿望得到滿足

      2.表達憤怒的步驟:

      ①停下來,除了呼吸什么都別做

     、谙胂胧鞘裁聪敕ㄊ刮覀兩鷼饬

     、垠w會自己的需要

     、鼙磉_感受和尚未滿足的需要

      有時在第③和④之間,我們需要先傾聽別人

      第十三章:表達感激

      1.在贊揚他人時,我們很少揭示內心活動,而把自己放在了裁判的位置。贊揚也常常被人用來實現(xiàn)個人目的

      2.非暴力溝通鼓勵我們充分表達感激:

     、賹ξ覀冇幸娴男袨

      ②我們的哪些需要得到了滿足

     、畚覀兊男枰玫綕M足后,我們是什么樣的心情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8

      《非暴力溝通》這本書是美國著名的馬歇爾·盧森堡博士所寫。他發(fā)現(xiàn)了一種溝通方式,按照這種溝通方式來進行我們日常的談話與聆聽,能夠使人們溝通變得順暢,并且和諧相處。這就是被他稱之為的“非暴力溝通”。

      這本書的前言是印度圣雄·甘地的孫子阿倫·甘地所寫,他在文中有這樣兩句話。

      由于缺乏了解,我們常常認識不到自身的暴力。除非從我做起,我們的夢想就不可能實現(xiàn)。不幸的是,我們總是希望別人先開始改變。

      說到暴力二字,我們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刀槍劍戟,打架斗毆,甚至于戰(zhàn)爭?蓪嶋H上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語言常常充滿了暴力,但是我們卻并不自知。然而,就是這樣的語言對我們身邊的人卻造成了很多傷害。

      比如我們常常能聽到這樣的話,甚至于我們自己也會說出這樣的話。

      父母會對孩子說:你這次考試考得這么糟,太讓我傷心了。

      戀人之間會說:你一點兒都不愛我,你從來都不關心我,你能不能對我好點兒。

      類似這樣的話我們已經司空見慣,聽上去也并不覺得奇怪,可實際上這些話語里充滿了語言暴力。

      有句古話說:話有三說,巧說為妙。那么,怎么巧說呢?盧森堡博士總結出了非暴力溝通方式的四個要素。

      盧森堡博士首先深層次地剖析了暴力產生的來源,并針對根源發(fā)現(xiàn)了這種溝通方式!斗恰愤@本書中把非暴力溝通總結了一套標準化的方式,它分為了四要素。

      那么,什么是暴力產生的來源呢?換言之,非暴力溝通的核心是什么呢?

      非暴力溝通的核心就是當一個人受傷的時候,都是因為內心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所以這個時候不是發(fā)泄情緒的時候,而是尋找需求的時候。

      那么,我們可以想一想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說過的話。比如,“你這次考試這么糟,太讓我傷心了。”這就是一句典型的暴力語言。

      孩子沒有考好,和你傷心是沒有直接因果關系的。但是在生活中,許多父母早已把“因為你沒有考好,所以我傷心”看作是理所應當的邏輯關系,這是極其錯誤的。

      實際上,你傷心的原因是你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那么你的需求是什么呢,是你希望孩子考試成績好。當孩子成績不好的時候,你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這時你就會發(fā)泄你的情緒。

      然而,情緒是個雙刃劍,它既傷人又不解決問題。

      比如,我們在指責孩子沒有考好,或訓斥或生氣時,孩子通常會有相反的兩種反應。

      一種情況是,孩子也許會覺得很內疚,他為了不讓你生氣,他愿意去好好學,但是最終他都不是在為自己學,是為了取悅你而學。另一種情況是,有可能走向另一個極端,反正我怎么樣你都不高興,那就無所謂了,破罐子破摔,徹底不用心學習。

      所以說,發(fā)泄情緒是雙刃劍,它傷的是雙方,而且一點兒也不解決問題。那么,非暴力溝通應該怎么做呢?

      一、講事實

      首先,我們要講事實,而不是去評判。那么如何講事實呢?比如,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夫妻之間因為丈夫晚歸時妻子的牢騷。天天這么晚回來,你別回來算了,家就是你的旅館,等等等等……然而這樣的話貌似事實卻不是事實,而是妻子的情緒和評判。

      那么正確的溝通方式應該是怎樣的呢?是只講事實。你可以羅列出最近一周丈夫晚歸的次數和時間。比如,這一周丈夫已經三天都是晚上十點以后回家,有一天甚至12點才回家。這些是事實。

      我們常常用貌似客觀的語言表達自己,其實更多的是一種判斷和評價。講事實就是講出發(fā)生的事情而已。

      二、講感受

      第二步,講感受。妻子總是只顧連珠炮似地發(fā)泄情緒,會越說越生氣。常常會出現(xiàn)這樣的話語“這樣的日子有什么過的,我覺得真沒意思。”這些話看似她的感受,其實依然是她的情緒。而感受指的是高興、開心、幸福、生氣、傷心、緊張、焦慮、失望、郁悶、孤獨等等,這樣的詞匯表述的是感受。

      那么針對上面的例子,妻子正確表述感受的話應該是“老公,你一周已經三天都十點以后才回來,我很難過,一個人呆在家里也感到很孤獨!蔽覀儜撁鞔_地告訴對方我們的真實感受,而不是一味地發(fā)泄情緒。

      三、講原因

      第三步,講你會有這種感受的原因!拔也幌M蹅兗蚁衤灭^,我希望晚上能夠和你一起吃晚飯,我也擔心你總是這么晚歸會影響你的身體健康!

      這是你因為他晚歸這個事實造成的你難過并孤獨的這個感受的原因,要明確地告訴對方,不要讓對方去猜你的心思。這是女性常常會犯的錯誤,總是希望自己不說,男人就能猜中自己的所思所想,其實這是令許多男人都很頭疼的一道難題,也是造成戀人之間或夫妻之間種種誤會的根源。

      我們應該真實地感受自己內心的需求,并客觀地說出之所以有這種需求的原因,再開誠布公地告訴對方,這是滿足內心需求最切實可行的辦法。

      四、講要求

      第四步,講你的要求,而這個要求一定要清晰,明確,而不是抽象的。

      比如說“老公,我知道你很忙,但是你一周可不可以保證至少三天在家吃晚飯!被蛘哒f“老公,你晚上不能按時回家時提前給我打個電話,給我說句好聽的”。甚至你要求老公每次晚歸時給你帶件禮物,這都是可以明確提出的要求。切記不要說“你隨便”,“你自己看著辦”,這種既不明確又暗藏威脅的話。

      以上是非暴力溝通的四要素。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們隨時用這四點來提醒自己與對方溝通,我相信會讓我們的溝通變得越來越順暢。

      那么,我們以往的生活中,常常出現(xiàn)的'暴力溝通又是怎樣的一些表現(xiàn)呢?暴力溝通,通常也有四種表現(xiàn)。

      一、道德評判

      道德評判就是我們習慣性地下定義、貼標簽,卻不講事實。

      正如上面丈夫晚歸的例子,說丈夫不關心這個家,把家當旅館等等這樣的語言就是一種道德評判。

      又如生活中,我們常常把一些不文明現(xiàn)象上升到道德層面,對一個亂扔垃圾或闖紅燈的人會很容易地說成沒素質,這就是典型的道德評判。

      想象一下,你對一個隨手扔垃圾的人說“你把垃圾扔在地上了,旁邊就是垃圾桶,你方便扔到垃圾桶里嗎?”“你這人怎么這么沒素質,上學老師沒教你嗎?不能亂扔垃圾!”哪一種溝通會更有效呢?

      我們不要將價值判斷與道德評判混為一談。什么是可貴的品質,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二、進行比較

      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比較估計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別人的老公”,“別人的老婆”。

      作者丹·格林伯格在他的《讓自己過上悲慘生活》一書中,詼諧地揭示了比較對我們的影響。他說,如果真的想過上悲慘生活,就去與他人作比較。這句話發(fā)人深省。

      三、回避責任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說到“不得不”這個詞,似乎許多事都不是出于我們本心,而是不得不做的事情。其實深層挖掘這個詞的背后,是一種回避責任、推卸責任的行為。

      例如,許多對孩子的事情大包大攬的父母,口口聲聲說“我不得不為他做飯,他什么都不會,我不給他做飯,他就得挨餓”。其實父母并不知道,孩子的理解和父母的理解往往天差地別。

      我們常常把自己扮演成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事實上并非如此。尤其是在父母子女之間,父母常常以為孩子離不開他們的照顧,其實孩子們往往認為父母的照顧是一種羈絆。

      因此,盧森堡博士建議將“我不得不…”改為“我選擇…”變被動為主動,“我不得不給孩子做飯”變成“我選擇為孩子做飯”,因為不得不做的事一定會讓人不開心,而我主動選擇做的事是我愿意承擔責任的事。

      我們常常會看到一種場景,拉長著臉的母親氣呼呼地給全家人做好飯,然后把碗筷重重地放在桌上,再加上一句厲聲的“吃吧”,這時你還能愉快地吃飯嗎?

      用負責任的語言代替回避責任的語言,用“我選擇”代替“我不得不”,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

      四、強人所難

      例如,在上述丈夫晚歸的例子中,當妻子提要求時,如果不能清晰明確地提出客觀現(xiàn)實的要求,而是說“你隨便”、“你看著辦”或者“你應該怎么怎么樣”,這些話都是一種變相的強人所難。它暗含著威脅,如果不配合,對方就會付出代價或者受到某種懲罰。比如,妻子會給丈夫冷臉,會幾天不理丈夫,甚至不許丈夫親近等等,這些行為都是一種懲罰。

      我們許多人使用的語言都是傾向于評判、比較、命令和指責,而不是去耐心認真地傾聽彼此的感受和需要,這正是導致暴力溝通的根源。

      在我們的日常溝通中,應該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出現(xiàn)這四種暴力溝通的表現(xiàn)。牢牢記住非暴力溝通的四要素,我相信我們最終一定能達到書的封面上講的那句話。

      當我們褪去隱蔽的精神暴力,愛將自然流露。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9

      語言是工具,溝通是能力。如何讓表達發(fā)揮出最大的價值,我們需要刻意學習一些溝通的技巧。

      而從《非暴力溝通》這本書中我所獲得遠遠不止一些「技巧」。

      我有時很苦惱為什么盡管好好說話但是仍然無法和對方持續(xù)的溝通下去,于是朋友向我推薦《非暴力溝通》這本書,還告訴我這本書的作者馬歇爾·盧森堡用這套方法幫助不少的個人、種族和國家解決了溝通問題和地區(qū)沖突。

      讀完之后收益很多,遂將其中要點整理出來。

      書中用理論和案例結合的方式為我們介紹了非暴力溝通的四要素,它們分別是: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

      四要素的的第一項是「觀察」,它的大意是:「我們要學會觀察并優(yōu)先表達出自己的觀察」,這一點十分重要,為什么會出現(xiàn)暴力溝通,那是因為我們經常在溝通中剛開始的時候說出的是評價而非自己的觀察。評價不一定是事實,而我們眼睛看到的才是事實,也只有基于事實去溝通,我們才有溝通的基礎。

      屋子里很亂,妻子回到家開口就說:我的天呀,家里跟豬窩一樣,你整天就知道玩游戲也不收拾屋子。

      你也很無辜,第一:家里只是有點亂,哪有豬窩那么夸張;第二:我也沒有整天玩游戲。

      所以在這個例子中妻子直接說出了自己的評價(豬窩就是一個評價),評價是有失偏駁的,可能會讓你很火大,這句評價就是暴力溝通的開始。

      如果妻子只是描述一下自己的觀察:有兩件臟衣服在沙發(fā)上,客廳的地上有瓜子殼和花生殼,兩個垃圾桶都滿里,家里的衛(wèi)生實在太差了。聽到妻子這么說的`你應該都會很不好意思的開始打掃衛(wèi)生(當然我知道實際并不會這么順利)。

      在這個例子里,妻子說的話是不是不會讓你感覺反感,因為妻子在描述自己的觀察,這些觀察都是事實存在的。這是一個非暴力溝通的開始。而當別人在像我們描述觀察的時候,我們也應該仔細的體會他們的觀察。

      另外,隨便給別人打標簽和評價都會讓人不舒服,我們只需要在開始的時候把我們看到的事實描述出來就夠了。

      當我們表達出自己的觀察后,我們接下來應該描述這些觀察帶給自己的感受

      妻子說:看到垃圾都在地上,我覺得屋子衛(wèi)生很差。

      例子的中的妻子通過事實描述出了自己的感受,而作為丈夫應該去體會這種感受,然后詢問妻子的需求。

      丈夫說:那我現(xiàn)在就開始打掃衛(wèi)生吧

      妻子說:是需要打掃衛(wèi)生,所以我們一起來個大掃除吧。

      妻子此時已經明確了表達了自己的需求和請求(需求:大掃除;請求:和你一起)。

      這是一次非常友好有效的溝通,不僅氣氛融洽且有了實質性的好結果。

      想一想我們在生活中有多少因為暴力溝通而產生的沖突,而這些溝通又有多少因為我們沒有描述自己看到的事實,隨意的進行評價、夸大事實、給別人貼標簽;同時我們作為被評價的一方也沒有學會剝離那些評價而關注對方的真實需要,我們放棄了探尋真相,只想逞一時口舌之快。這樣的溝通下去,永遠也解決不了我們的問題。

      非暴力溝通也不僅僅遵守著四個要素就可以了,作者還在書中說了幾個要點:

      1.我們不要成為情感的奴隸

      我們不需要為他人負責,如果別人不高興,我們不要覺得犧牲自己來滿足別人是理所當然的,如果別人感到不安,我們可以認真傾聽他的傷心事,但是不要責備自己,我們幫助別人是出于關心別人,而不是愧疚或者別的東西,這是一種自由而快樂的行為。

      非暴力溝通就是為了幫助我們即表達自己又關心別人。

      2.非暴力溝通的關鍵點在于我們要愛自己

      非暴力溝通的關鍵點在于我們應該與自己達成和解,如果希望在對話中關注別人的感受,我們應該從愛自己開始,因為愛自己我們才會在溝通中明確的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而不是把這些都掩蓋起來。

      3.要警惕感謝,感謝別人有時候也會被別人當成是暴力語言

      有些人的感謝會讓別人很有壓力,因為他在感謝時只會說「干的漂亮」之類的話,上級對下級這樣說,下級會感覺到壓力。所以在像別人表達感謝的時候,除了說一些感謝,還應該描述他人做了什么給自己帶來了有益的影響。例如:謝謝你,幸虧有你陪我,否則這么黑的夜路我可回不了家了。

      4.合理的表達憤怒

      非暴力溝通不意味著我們要壓抑憤怒,相反我們更要表達我們當前情緒的狀態(tài),我們要很明確告訴別人我現(xiàn)在很生氣,而我的需要是......。合理的表達憤怒才能使憤怒得以安放。

      5.懲罰有局限性,而如果敞開溝通則會獲得很好的效果

      小的時候因為做錯事,經常會受到父母的懲罰,但是受到懲罰后并不會收斂自己的行為,有些事情就算冒著被懲罰的危險還是要去做,逆反心理就是在這樣的循環(huán)里生長出來的。也許家長和孩子來一場非暴力的溝通,明白孩子的需要和訴求,結果會比懲罰之后的結果好得多。

      成為一個會溝通的人,別人才會向你敞開心扉。溝通也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所以我們要用正確的溝通方式,學會使用非暴力溝通的方法,不要讓傷人的話出自溫柔的口。

      這就是我讀《非暴力溝通》這本書做的總結筆記,其中還加入一些我自己的讀后感。

      如果你覺得這本書對你的溝通也有幫助,那么推薦你讀一讀原著。

      最后,特別感謝《非暴力溝通》的作者:馬歇爾·盧森堡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10

      第一次寫心得思緒萬千、真不知道該如何闡述我所想表達的內容,其實在教育女兒這方面我也是在不斷的去查資料,去找書看,去傾聽別人好的教育方法。女兒很小的時候體質不好,我總覺得我應該給她更多的愛,應該什么都慣著她,依著她,可是漸進的我發(fā)現(xiàn)她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越發(fā)強烈,我當即決定重新尋找新的教育方法,幼兒園三年我似乎又變成了文中所描述的(控制型育兒方式)的家長,我深感很累,女兒應該也是一樣。讀了本書幾頁下來,感覺輕松了,理解只有尊重才能贏的合作,當然首先必須自我尊重,家庭成員之間的相互尊重,朋友交往之間的尊重,要讓女兒看到媽媽是怎樣去做的,就算偶爾的跌倒和不完美,但是媽媽也在努力言傳身教、身體力行。父母與子女雖然在年齡上有長幼之分,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因此,父母要以平等民主的態(tài)度去尊重和理解孩子。合作不是要求父母一味的遷就孩子,也不是要求孩子對父母言聽計從,真正的合作是在平等的基礎上,雙方都樂意接受的一種態(tài)度和行為。所以對我而言,在以后和女兒相處的過程中必須處處講究合作的技巧。

      文章中所提到的獎勵和懲罰實則對我的觸動比較大,自從女兒上了一年級以后,在我的思維里我認為她已經長大了,所以“獎懲”幾乎占據了我教育方式的50%,不管是女兒的生活能力還是學習能力只要有明顯的進步,我都會加以獎勵;反之,也會加以懲戒,有時的懲罰會讓女兒無比激動的罵我是個壞媽媽,那一刻我知道不合實際的懲罰會讓女兒對我失去信任,會讓她在媽媽這里找不到安全感。再者,我真的需要把長時間貼在女兒身上的標簽徹底撕掉,在讀本書之前,其實我會給女兒貼各種標簽,類似于:你好懶,你真笨,在說這些話的時候似乎根本沒有考慮過她的感受,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最基本的就是尊重,那么此時我把對女兒的尊重又放在了哪里呢?

      在本章節(jié)中出現(xiàn)最多的詞“目標”首先育兒的目標,對我而言我對女兒的目標有兩點:一是保障她的人生安全,幫助他規(guī)避風險,這是作為監(jiān)護人最基本的'責任。二是豐富她的人生,盡可能地給她創(chuàng)造各種機會讓她能夠去了解和感受生活的多種多樣,漸漸找到自己的興趣。女兒在生活上的自理能力不強,很多事情都是奶奶在幫她整理,因為奶奶認為沒關系,孩子小,家長可以代勞。其實不然,孩子從小就應該養(yǎng)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樣對孩子的成長是有好處的。

      看到行為背后的需要,第59頁中的一段話“典型的圍繞策略展開的爭吵”仿佛是我經常跟女兒的對話,例如:你需要睡覺了,你需要寫作業(yè)了,女兒的回復也總是:我想再玩會兒,等一會兒之類的話語。而我總是去批評她干什么事情喜歡磨蹭,浪費時間。這就是因為我沒有很好的去了解我和女兒之間的需要和彼此尊重,我應該用尊重的態(tài)度去傾聽女兒的需要,而不是評判和指責,讓我們相互理解彼此的需要才能更好的去合作。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是在不停的需要,需要工作,需要學習,需要如何去更好的經營家庭。我們會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而去使用各種方法和策略,也會因為你的需要被滿足而感到快樂和愉悅。

      父母要想真正地了解孩子,就要聽聽她的心里話。要做到這一點,需要我們放棄大人的成見,客觀地認識她的世界,并試著用她的視角來感受她的生活。以前女兒經常會跟我分享一些學校發(fā)生的有趣的事情,一件事她需要闡述很久,放學的路上講,回家繼續(xù)講,我總講她你可以簡短一點講完結束,回家就寫作業(yè)吧,別浪費時間了,絮絮叨叨講個沒完沒了,她會很不高興!嘴里還在說:“媽媽天天就只知道讓我寫作業(yè),都不跟我玩!蔽乙矔苌鷼,甚至很大聲的說:“你已經是一名小學生了,就知道玩,你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別跟我講那么多沒用的趕緊去寫作業(yè)!憋@然我和女兒的情緒都糟糕透了,這種情況下孩子在我這里學到了什么呢?我的行為影響了她的情感和安全感,我為什么不能給她時間讓她有機會表達自己,傾訴自己想法呢?應該讓她知道媽媽愿意傾聽她的點點滴滴,參與她每一個階段的成長,讓我們之間相互尊重,相互聯(lián)結。

      我們都希望孩子的童年無憂無慮,希望她們有足夠的安全感去保障她們的快樂成長。

      家人之間、朋友之間、同事之間,在我們共處的生活中和工作中無時無刻都在體驗著相互間的給予,以及給予后的那份快樂。在第四把鑰匙:激勵給予。學習這一章節(jié)的內容后讓我很慚愧,因為女兒幼兒園大班時開始在外面學畫畫,起初每次學完之后回來都會畫一張送給我,那時的我總是很感動,去擁抱她夸獎她,女兒也很滿足,久而久之我也不那么在乎了。當有一次()她問我:媽媽、我送給你那么多幅畫中你最喜歡哪一副呢?我敷衍她說:你畫的都一樣,而且你沒以前認真了,談不上喜歡哪一副。從那以后我?guī)缀鹾苌贂盏剿徒o我的畫了。我把她給予我的禮物制定的標準過高,沒有用心去分辨并接受她給予我的禮物,同時也失去了我和女兒之間的情感聯(lián)結。其實小孩子的給予是奉獻的天性,不求任何回報的、很純粹的給予,應該值得我們現(xiàn)在很多的家長去學習。我經常會想把對女兒講出去的話收回來,語言中也會充滿批評和命令,缺少對她的尊重,也缺乏和她的溝通。前段時間聽過師傅發(fā)的一段夜讀“別讓脾氣阻擋了福氣”,如果我能多一些長頸鹿式的表達、多一些長頸鹿式的傾聽,少一些豺狗語言,應該也會少一些脾氣多一些福氣吧!

      有段時間我的情緒比較糟糕,遇事總容易急躁,壓不住火氣,總覺得這個事情沒有辦法解決,唯有用爭吵來發(fā)泄自己的情緒,弄的家庭關系異常僵化。在成長中學習教會了我面對問題時我們總會有很多解決方法,要相信辦法總比困難多。當然說起來很簡單,這一切的方法還需要我們在遇到困難的同時保持一個清晰的思路,穩(wěn)定的情緒,合作也會在這個時候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鼓勵孩子跟你合作,當我們的策略得到孩子滿足的時候,孩子的那份笑容也是建立自信的強有力的方式,即使失敗了,總結經驗,調整策略,繼續(xù)學習繼續(xù)前進。創(chuàng)建“無錯區(qū)”首先讓我想到的就是“尊重”這兩個字,我做的很不夠,缺少自我審視的習慣,缺少從孩子的視角去看問題,缺少控制自己的情緒,通過本章節(jié)的學習,希望自己可以慢慢的在和女兒之間和家庭之間創(chuàng)建一個充滿尊重與合作的“無錯區(qū)”。為此我要不斷的學習和改變。

      今天我大聲讀完這一篇的,感覺好像比默念更有效果。標題:“每日提醒”我覺得太棒了,通過這個活動可以讓書中介紹的這些概念不斷的在我的腦海里更新。今天女兒的一句話讓我觸動很大,她在寫作業(yè),我下班回家后做在她旁邊正好用手機在上網查一些資料,她抬頭看著我說:媽媽你不看書嗎?我說:晚上再看。她又說:你不是說要和我一起學習一起看書一起進步嗎?我隨即脫口而出:用心寫你的作業(yè),少講話。緊接著女兒的一句:就知道你做不到。我似乎被什么東西刺了一下,這本書已經快讀完了,我試問我收獲了什么?學會了什么?為什么面對孩子卻連最基本的承諾都無法兌現(xiàn),我應該自我反省。我在說這句話的時候并沒有考慮女兒的感受和需要,回應的方式也是有問題的。我需要“每日提醒紙條”不斷的去提醒自己重溫:七把鑰匙,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建立我和女兒之間的信任、尊重與合作。

      來自“無錯區(qū)”的故事分享,似乎覺得每一故事都在我的生活里出現(xiàn)過,昨晚師傅跟我說:學多少不重要,關鍵是能夠會用多少是最關鍵。我思考了許久,輾轉難眠,剛開始讀《非暴力溝通親子篇》,讓我覺得我自己是個非常差勁的媽媽,樣樣不合格,樣樣不達標,缺乏耐心傾聽,缺乏對女兒的尊重、未知女兒的需求,各種標簽往女兒身上貼,豺狗式的語言也是屢見不鮮。今天中午我嘗試性的問女兒:媽媽以后不再對你亂發(fā)脾氣,不再對你大喊大叫了,好不好?她用懷疑的眼神看著我說:媽媽你能做到嗎?我說:你相信媽媽嗎?女兒說:我相信你,如果連我都不相信媽媽,還有誰會去相信媽媽呢?那一瞬間,我流淚了,感覺被女兒的愛和信任包裹著,女兒帶給了我生命的真相;蛟S你會認為孩子不斷地向我們索取,而事實上,我們從孩子身上獲取的反而更多,讓我們的生命趨于“完整”。當我們兇了孩子,誤解了孩子,但孩子還是會原諒你,不是嗎?最后孩子還是會緊緊抱著你,不是嗎?

      這是孩子對我們的愛。但這不能成為我們一次又一次發(fā)脾氣的“勇氣”來源。

      請千萬別忘了,我們是孩子最愛的人。要留一份平和、尊重、溫暖的愛給孩子。因為我們的態(tài)度,決定了孩子童年的色彩!希望自己繼續(xù)加油,期待自己和女兒的每一次改變,每一次進步。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11

      非暴力溝通提醒我們專注于彼此的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它希望我們達成的是在誠實和傾聽的基礎上與人聯(lián)系。

      “我覺得導致溝通失敗的原因是不懂得換位思考,也有可能是自己的溝通方式,語言的表達沒有以尊重對方為前提!潜┝贤ā瘧摻⒃谄降鹊幕A進行對話。接納并理解別人的質疑,理解他人,但這絕不是軟弱的代名詞”

      《非暴力溝通》向讀者強調了傾聽的重要性——《非暴力溝通》強調,首先必須專注于自己的需要。我們有時會責備他人,這其實反映了他人的行為不符合我們的需要,如果被責備的那個人恰恰是我們自己,那么言下之意便是“我們已經做出的'事情不符合我們的需要“。

      很多時候我們在溝通的時候總會比較激進。至少我之前是這樣的。但是我看完這本書之后我會先問自己想要什么然后再去溝通。尤其是有人說我不好的時候。后來發(fā)現(xiàn)當你真的聽進去思考了你會發(fā)現(xiàn)很多人家給你的批評其實是你內心想要提升的道路。當你了解了自己的需要然后去聆聽(不管好壞)這樣你們才能真正的做到意義上的“溝通”而不是自說自話。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12

      聽到批評,你會有什么反應?

      一般人都會條件反射式地申辯、退縮或反擊。

      這是因為我們常常把“我”和“我的行為”混為一談,認為批評的聲音=否定的聲音。故被批評時,就覺得受到了他人對自己的否定,容易惱羞成怒。

      但造成你不開心的原因,也許和他人的言行有關,卻并不是你感受的起因。感受根源于你自身的需要。當被批評時,你失落的真正原因可能是因為你看重他人的信任和認可。

      如果打破習慣性防衛(wèi),開啟綠燈思維,專注于彼此的觀察、感受和需要,而不是下意識地進行反駁,我們便能對自己和他人產生新的.體會。

      同樣的,當我們試圖批評他人時,也要意識到對他人的批評實際上暗含了我們未被滿足的需要。

      但如果通過批評來表達主張,對方的反應往往是申辯或反擊。如果我們直接說出需要,他人就較有可能作出積極的回應。

      聽了你的話,我仿佛受了審判,

      無比委屈,又無從分辯,

      在離開前,我想問,

      那真的是你的意思嗎?

      在自我辯護前,

      在帶著痛苦或恐懼質問前,

      在我用言語筑起心靈之墻前,

      告訴我,我聽明白了嗎?

      ——《語言是窗戶》魯思貝本梅爾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13

      隨意查讀者們的評論時,竟然看到不少人認為本書在弱肉強食的快節(jié)奏的商業(yè)等領域不適用。還有人說,普通人來讀此書,想看到的是干貨,是如何克制自己的脾氣,和別人好好說話,而本書脫離中國社會舉例不合適。

      恰恰相反的是,我并沒有覺得這本書具有如此局限性,我甚至覺得它是現(xiàn)在浮躁的中國社會極度需要的。即使在商業(yè)領域,也并不總意味著一定要強勢才行,F(xiàn)在社會為了鼓吹效率,甚至贊同或默許命令、懲罰、說教等充斥著工作乃至家庭,這恰恰需要非暴力溝通,來敲醒我們。如果僅僅只是想要看到干貨,那只是學習溝通技巧而已。并不能從根本上改變。

      還看到很多讀書筆記,亦或思維導圖,把重點放在了非暴力溝通的四要素,這僅僅是本書的前半部分。的確,這就像中國人學乘法都教背九九乘法表一樣,直接、有效。但后面的部分就像,背會九九乘法表后,還要懂得兩位數、三位數的乘法應用,這樣才能將原理廣泛運用。我花一個月時間,每次回顧后再續(xù)讀,這樣看完全書后,真的認為沒有一個內容是可以略讀快進的,我時常讀著讀著就發(fā)現(xiàn)自己被說中了。

      總之,千萬不要被這本書的書名或者書評誤導,以為這是部食之無味的工具書。

      本書給我留下深刻印象,或者刷新我認知的點整理如下:

      一,先來看前文提到的“九九乘法表”,即非暴力溝通的四要素

      1觀察 2感受 3需要 4請求

      舉例來說,一位母親對她不做家務的兒子,使用非暴力溝通可以這樣說:

      費利克斯,看到咖啡桌下的兩只臟襪子和電視機旁的三只(觀察),我不太高興(感受),因為我看重整潔(需要)。你是否愿意將襪子拿到房間或放進洗衣機(請求)?

      看起來似乎很簡單,但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常常不懂這樣客觀地表達:

      1常常將觀察和評論混為一談(如說,米奇花錢大手大腳,觀察應該是,米奇上周買書花了一千元);

      2將感受和想法混為一談(如說,我覺得我吉他彈不好,這只是評價,但我們要表達的是感受,可以說,作為吉他手,我很郁悶、失落、厭煩);

      3在感受表達完后沒有表達與感受相關聯(lián)的需要(如說,你無法來吃晚飯,我很難過。并要加上我難過是因為什么需要沒有得到滿足,因為我本來想和你聊一聊);

      4提出的請求不夠具體明確(如說,我希望你經常做晚飯,不如說,我希望你每周一晚上都可以做晚飯)

      二,但非暴力溝通,不僅僅只是談話技巧。

      它真正指導的是我們轉變談話和聆聽的方式,使我們不再條件反射式的反應,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觀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識的使用語言。既誠實清晰地表達自己,又尊重與傾聽他人。

      三,注意到第二點了嗎?

      它說的是非暴力溝通的作用只限于表達自己和傾聽尊重他人,不是我們用來改變別人,以使他們的行動符合我們的利益的工具。

      非暴力溝通服務的目的是,幫助我們在誠實和傾聽的基礎上與人聯(lián)系,更看中彼此的感情,而不是一味達到自己的目的。通過非暴力溝通,對人們的改變和行動是出于對生命的愛。

      常聽父母對孩子說:“你成績不好,讓爸爸媽媽傷透了心。”這種方式看似溫和,實則也是一種暴力,利用的是孩子感到內疚,調整行為來迎合父母。孩子變得努力學習,僅僅只是為了避免自己內疚,并不是出自對學習的熱愛。

      四,非暴力溝通非但不是用來改變他人的,而且往往首先被改變的'還是自己。

      比如我們總以為我們的負面情緒是因為他人,但其實,是由于他人的某些行為導致某些結果使得我們的某些需要沒有得到滿足,終歸還是我們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比如第三點的例子,父母把不快樂歸咎于孩子的行為。父母如果與自己非暴力溝通會發(fā)現(xiàn),可能是孩子成績差使他們的虛榮心沒有得到滿足,或者是說明他們的教育方法未奏效,使得他們的信心受挫。了解到真實的感受與需要后,就能知道也許需要父母正視自己的虛榮心,或者改進自己的教育方法。

      五,我沒想到,非暴力溝通并不是用來說服自己學著順從什么。

      作者在35年前發(fā)現(xiàn)自己不喜歡寫臨床報告,他與自己用非暴力溝通,發(fā)現(xiàn)他不得不寫臨床報告是因為他想從中得到收入,了解了這一點,他居然就再也沒寫過一份臨床報告!

      非暴力溝通是使我們致力于滿足他人及自己健康成長的需要。這樣即使艱難的工作也不乏樂趣,反之,如果我們的行為是出于義務、職責、恐懼、內疚或羞愧,那么即使有意思的事情也會變得枯燥無味。

      作者不是苦口婆心地說服自己,接受去做“應該”做的事。因為他可以用別的方式來獲得收入,不用寫無數的臨床報告,他自己本身將獲得無法形容的快樂。

      長期以來,我們強調通過教育來控制天性,這導致了我們對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常常心存疑慮,以致不愿去體會自己的內心世界,變成了好奴隸。非暴力溝通,幫助我們認識社會文化對個體的消極影響,一旦認識到社會文化的局限性,我們就可能突破它的束縛。

      六,非暴力溝通,還能夠治愈自我,學會不自責。

      非暴力溝通是讓我們專注于需要是否得到滿足以及得到怎樣的滿足,我們更有可能從這樣的自我評價中獲益。反之,如果使用自責的自我評價,則是使我們羞愧并改變行為,我們也就允許自我憎恨來引導自己的成長和學習。非暴力溝通最重要的應用在于——愛護自己,它使我們的改變是出于對生命的愛,而不是出于愧疚或內疚,這些具有負面影響的心理。

      七,學會了愛自己,再學會如何用非暴力溝通對他人。

      比如面對他人嘲笑,不要僅僅看作是羞辱或攻擊,因為這樣會使得自己過于惱怒或害怕,而無法傾聽對方。這時候應當停下來,可以換一個環(huán)境,除了呼吸什么都別做,平靜下來,想一想是什么想法使我們生氣了,了解并體貼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在表達前也可以試著傾聽理解他人。記得要大聲提出請求。

      八,沒看這本書前,我不會知道,有效傾聽就能解決問題。

      本書舉了一些有效傾聽竟然就能化險為夷的案例。那些非暴力溝通者之所以能成功使自己免于不可逆的傷害,正是因為他們用心體會即將施暴者的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再主動表達理解,來幫助對方了解自己在何種程度上明白了他的意思。

      我意識到我從前竟然不懂得什么叫全身心的傾聽。當他人遭遇不幸時,我們要做的不是急于提建議、安慰,或表達我們的態(tài)度和感受。為了傾聽他人,我們需要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斷,全心全意地體會對方。在交流過程中,我們保持持續(xù)的關注,給予反饋,給對方的充分表達創(chuàng)造條件。

      甚至是心理醫(yī)生,都應該考慮學會傾聽,用非暴力溝通代替診斷。

      我還學習到在生氣的人面前,千萬不要用“不過”、“但是”、“可是”開頭。

      九,引發(fā)了我不少育兒方面的思考,比如懲罰的局限性。

      目前,至少中國社會認為需要適當的懲罰。作者再次給我敲響警鐘:懲罰加強了對方的敵意和抵觸心理,使雙方的關系更加疏遠。

      很多時候孩子拒絕做一件對他們有益的事,只是因為他們不想在父母的壓力面前屈服。但急于求成的父母,選擇打罵孩子,這效果是立竿見影,但并不是唯一有效辦法,只是家長懶才選擇體罰的方式。孩子受到懲罰,想得更多的會是下次如何逃避懲罰,完全不是事情本身真正的意義。而且孩子會因為對體罰的恐懼而難以體會父母的愛,并同樣學著父母用武力來解決問題。

      除了體罰外,指責或否定他人也是常見的懲罰,比如如果孩子沒有照家長的話去做,父母可能就會說他“自私”,“不尊重父母”等等。另外的懲罰是不給孩子某種好處,例如不給零花錢,在這種情形中變得冷漠,是一種強有力的威脅。

      在實施懲罰前,請想一想:我希望他基于什么原因去做我想要他做的事情?請試圖用非暴力溝通來使對方認識自己的需要。

      總結:

      非暴力溝通的四要素:1。觀察 2。感受 3。需要 4。請求,需要用客觀的表達方式。

      但非暴力溝通,不僅僅只是運用以上四點的談話技巧。它真正指導的是我們轉變 談話 和 聆聽

      的方式,既誠實清晰地表達自己,又尊重與傾聽他人。不是我們用來改變別人,以使他們的行動符合我們的利益的工具。

      非暴力溝通讓我們專注于需要是否得到滿足以及得到怎樣的滿足。對自己,并不是用來說服自己學著順從什么,而是學會愛護自己,不再自責。對他人,全身心地傾聽他人的需要,比急于分析判斷來得有效。

      非暴力溝通知易行難,尤其育兒路上,要時刻提醒自己用非暴力溝通代替懲罰。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14

      我們想好好溝通:

      最近讀完了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溝通》這本書,對于溝通的認知完全是轉了一個方向。原以為認真的傾聽、誠摯的交談、平等的對話,達到交流信息和增進情感的目的,就是有效的溝通了?墒窃趯嶋H工作和生活中,溝通和交流卻并非如我們想象的那樣輕松自如。當遇到無法暢快溝通的對象,或者雙方都有溝通意愿,溝通過程卻不愉快,甚至不歡而散。

      我許多年前曾讀過一本《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的書,這本書介紹了男性和女性的不同情感世界和思維方式的差異,以至于嚴重影響到了男性和女性之間的順暢溝通。男人和女人要想建立親密關系,女人需要讀懂火星的語言才能理解男人,男人也只有明白了金星的表達方式你才不會錯怪女人。

      可見溝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么為什么會我們想好好的溝通卻總是詞不達意呢?如果說《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是一本偏理論性指導你更好地溝通的書籍,那么《非暴力溝通》則是一本可以指導你去實踐的溝通練習手冊。

      對“非暴力”的理解:

      在打開這本書之前,我一直以為“非暴力”就是不運用武力來解決問題!耙谎圆缓稀本蛣邮郑@在生活中是常見的情形。你肯定也經常聽到父母在教育子女時常說的一句話:“你再不聽話,我就揍你了!边@些情形就是我理解的暴力溝通方式,但是看完這本書后,我才發(fā)現(xiàn)自己對暴力的理解太膚淺了。

      除了我們所熟知的“身體暴力”外,還有一種“隱蔽性的暴力”是經常被我們所忽視的。這種隱蔽性的暴力對精神造成的傷害是不易察覺的,除非我們表達出來。隱蔽性暴力往往是暴力的根源,言語上的傷害可能沒有身體暴力那么直觀,但它的累積效應往往以身體暴力的形式體現(xiàn)。使用暴力的人其實是因為他們內心的寧靜遭到了破壞,所以他們才會用暴力的方式維護或尋求心靈的和平。有些話真的很傷人,但我們常常以一笑而過的方式將真實的情緒掩藏了起來。卻不知道傷害已經造成,只是我們采取了無視的態(tài)度而已。

      當明白了隱性暴力才是暴力真正的根源,要想避免隱蔽性暴力對精神的傷害,我們需要修煉非暴力溝通的交流方式。那什么是非暴力呢?

      “非暴力”是指,當一個人內心沒有暴力時,自然而然的友愛狀態(tài)。彼此感到的是尊重、理解、關注與愛。運用非暴力方式溝通,我們會去聆聽自己和他人深層的需要,通過對自己和他人的深度聆聽,讓我們發(fā)現(xiàn)自己對生命深深的愛。如果暴力代表黑暗和恐懼,那么非暴力就代表光明和溫暖。

      是什么蒙蔽了愛?

      是什么讓我們難以體會到彼此心中的愛?盧森堡博士認為是一種異化的溝通方式使我們的語言和表達方式蒙蔽了愛,淡化了我們對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為的責任意識,造成了心靈之間的隔閡。

      哪些是異化的溝通方式呢?

      首屈一指的是道德評判。舉幾個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不自覺就使用的道德評判句式:

      “你太自私了!

      “你太沒良心了!

      “你太不負責任了!

      “你太沒擔當了。”

      ……

      如果一個人的行為不符合我們的價值觀,那他就會被我們看成是不道德的或者邪惡的。批評、指責、辱罵、歸類、比較以及評論等都是在評判人。這種評判方式中隱含著我們的價值觀及需要,但是卻難以使我們真實的愿望得到滿足。如果對方出于恐懼或者內疚來迎合我們的評判,遲早會發(fā)現(xiàn)對方不再那么友好。屈服于內在或外在的壓力,會心懷怨恨或者厭惡自己,難以體會到心中的愛和溫暖。

      每個人都有一套屬于自己的道德理論和價值判斷,不要將道德評判和價值判斷混為一談。對于不符合我們價值觀的行為,輕易地將其上升為道德評判,語言的暴力在無意識的行為中就產生了。

      學會用愛的語言來溝通,我們可以直接說出自己的價值觀,但是不要去指責他人。

      第二種異化溝通的方式是進行比較。比較也是評判的一種形式。如果想讓自己過上悲慘的生活,就去與他人做比較。

      我們的生活中總存在一個“別人家的孩子”、“別人家的老公”……當你在做這種比較時,先捫心自問一下,自己真正的感受和需要是什么——是關愛、是孩子的自律,還是其他被我們忽略的需求。不要讓比較掩蓋了我們的真實需求,卻將怨恨和責怪的雜草撒在了愛的田野里。

      第三種異化溝通的方式是回避責任。我們對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動負有責任。可是,我們卻在廣泛使用“不得不”、“你讓我”等這一類短語。

      比如說,“不管你喜不喜歡,有些事你不得不做!

      “你讓我傷透了心。”

      這種說話方式在淡化我們的個人責任,其實我們在任何情況下都有做出選擇的權利,對,我們有選擇的權利。那為什么習慣這樣說呢,是為了推卸責任,不想為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動負責。

      第四種異化溝通的方式是強人所難。許多人都認為,教育的職責是改變他人并讓他們循規(guī)蹈矩,如果不配合,就要受到懲罰。

      大多數父母都會用各種各樣的規(guī)則來要求孩子,如果做不到就用懲罰來教訓他們。實際上,孩子們總會想出別的辦法來對付我們。我們最終還是無法強迫孩子們按我們的期待生活。

      如果一個人有選擇的權利,且是為了追求幸福,而不是為了逃避懲罰,而選擇他想要的生活,或許他的行為就符合了大多數人的利益。

      讓愛融入生活:

      非暴力溝通模式的四個要素: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

      非暴力溝通的第一個要素是觀察。仔細觀察正在發(fā)生的事情,并清楚地說出觀察的結果。

      非暴力溝通不鼓勵絕對化的評論,而主張評論要基于特定時間和環(huán)境的觀察。如果將觀察和評論混為一談,人們將傾向于聽到批評,甚至會產生逆反心理。印度哲學家克里希那穆提曾經說:“不帶任何評論的觀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笨梢妼τ谖覀冞@些普通人來說,觀察他人及其行為,而不評判、指責或以其他方式進行分析,是很難做到的事情。

      可是區(qū)分觀察和評論卻是我們使用非暴力溝通需要具有的能力,不帶評論的觀察是我們開始非暴力溝通的第一步,就像是打開那扇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窗。

      非暴力溝通的第二個要素是感受。從小到大,我們一直被各種權威主張的“正確思想”引導著,個人的感受是無關緊要的。

      體會不到自己真實的感受成了普遍的現(xiàn)象,我們常用“我覺得……”這個句式說出的并非是自己感受,往往是我們的`想法。當接著追問真實感受是什么時,我們茫然不知所措,真實感受去哪了,被我們忽略了。

      表達內心真實的感受卻是我們敞開心扉與人順暢溝通的關鍵一步。在溝通過程中道出自己內心真實的感受,是在卸下保護我們免受傷害的鎧甲。

      如何區(qū)分感受和想法?“我是一個沒有用的人”。你認為這句話是在表達感受嗎?不是,這是發(fā)言者的自我評價,他沒有說出自己真實的感受。

      “我覺得我吉他彈的不好!边@一句同樣沒有表達出感受,而是用自我評價代替了感受。

      想法已經習慣穿著評價的隱形衣卻以感受的角色擾亂了我們的生活,而我們卻不自知。我認為感受是真實實在的,想法是虛無飄渺,感受能讓情感流動,讓愛自然揮發(fā)。想法往往讓我們無所適從。

      非暴力溝通的第三個要素是需要。感受根源于我們自身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對他人言行的看法。

      聽到不中聽的話時,我們可以有四種選擇:責備自己、指責他人、體會自己的感受和需要、體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自責會導致我們內疚、慚愧或者厭惡自己。責備他人常常會引起他人的申辯反駁,這兩種做法都不利于真實的需求被解讀。

      批評往往暗含著期待。對他人的批評表達了我們尚未被滿足的需要。體會到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并將它準確表達出來,其他人就有可能做出積極的回應。

      體會到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我們也會認識到所謂的將心比心,我們無法犧牲他人的需要來滿足自己的需要。

      非暴力溝通的第四個要素是請求。在表達觀察、感受和需要之后,我們要說出自己的請求。當我們與他人進行溝通時,總是期待有所回應,對自己的需求認識的越深刻,提出的請求就越明確,越具體,這樣就越可能得到稱心的回應。

      在生活中,我們如果會尊重他人的感受和需要,不想勉強他人,在表達自己的愿望時會習慣使用請求而非命令的句式。

      如何區(qū)分請求與命令呢?請求如果沒有被滿足,如果緊隨其后的就是批評和指責,那么就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對方的內疚來達到目的,也是命令。如果將他人的不順從看作是對我們的排斥,我們的愿望就越容易被看作是命令。

      一旦人們認為我們是在強迫他們,就越不愿意滿足我們的愿望,這是一種惡性循環(huán)。

      非暴力溝通的目的不是為了改變他人來迎合我們,相反,非暴力溝通重視每個人的需要,它的目的是幫助我們在誠實和傾聽的基礎上與人聯(lián)系。

      學會傾聽,傾聽自己或他人內心真實的感受和需要,讓尊重、理解、欣賞、感激、慈悲和友情融入我們的生活,而非是指責、命令、內疚、自責、恐懼、強迫、無視等主導我們的生活。當暴力消退,自然流露的愛會使心靈的創(chuàng)傷痊愈。當發(fā)生矛盾和沖突時,專注于彼此的感受和需要,讓傾聽和理解代替指責、命令和強迫,讓由衷的互助自發(fā)產生。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15

      為了傾聽他人,我們需要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斷,全神貫注的體會對方,如果我們只關心別人說了什么,并考慮他的情況符合哪種理論?

      我們是在診斷人—我們并沒有傾聽他們。傾聽他人意味著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斷,一心一意的體會他人,不論別人以什么樣的方式來表達自己,我們都可以用心體會其中所包含的`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在傾聽他人的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之后,我們可以主動表達我們的理解。非暴力溝通建議我們使用疑問句來給予他人反饋。在提問前先提及我們的感受和需要將鼓勵他人主動表達自己。當我們痛苦的無法傾聽時,我們需要:體會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大聲地提出請求,換一個環(huán)境。

      傾聽使我們勇于面對自己的弱點,它還可以幫助我們預防潛在的暴力使談話生動有趣并了解“不”和沉默所反映的感受和需要,傾聽幫助人們治愈心靈的創(chuàng)傷。非暴力溝通最重要的應用也許在于培育對自己的愛。當我們的表現(xiàn)不完美時,我們可以通過體會憂傷和自我寬恕來看清個人成長的方向,以及避免自我懲罰。

      評價自己的行為時,我們專注于尚未滿足的需要,這樣我們就不再依賴羞愧,內疚,惱怒或沮喪的心理來尋求改變,而讓愛來主導我們的學習和成長。同時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主動根據需要和價值觀來選擇生活,我們的行為不再是為了履行職責,獲得回報,逃避懲罰或避免感到內疚和羞愧。

      通過深入理解我們行為的動機并用“選擇做”來取代“不得不”,我們的生活將變得和諧并充滿歡樂。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非暴力溝通的讀書筆記06-26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11-07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07-04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11-07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15篇)11-25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750字06-23

    《非暴力溝通》的讀書筆記800字07-03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15篇11-19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集錦15篇)12-07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15篇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