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評課稿[合集13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評課稿,評課有利于幫助和指導教師不斷總結教學經(jīng)驗,形成教學風格,提高教育教學水平。那么應當如何寫評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語文評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語文評課稿 篇1
農(nóng)村兒童這是一首美麗的兒童詩,其中蘊含著清新活潑的鄉(xiāng)村意境。讀起來很愉快,比如沐浴在陽光下,聞著綠草和野花的芬芳,聞著孩子們的笑聲。聽了吳老師的課后,我想談談我聽后的收獲。
一、充滿中國風味。
吳老師的漢語課有中國特色。在課堂上,她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關注每一個學生。在學生回答問題方面,吳老師更注重孩子的完整表達。這種訓練應該從低年級開始,這不僅可以訓練他們的思維,還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組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得到有效的提高。當然,學生語言技能的培養(yǎng)必須是循序漸進的。語言表達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勞動。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技能,就要遵循兒童語言從易到難、從幫助到釋放、從說到寫的發(fā)展規(guī)律。我們所要做的就是耐心細致地引導,采取切實行動。吳老師還注意兒童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如量詞的使用。學生引導他在表達時使用修飾語,使學生的表達更具體、生動。
二、純文本培訓。
我們經(jīng)常會遇到這樣的困惑:為什么學生在課堂上說話積極,學習積極,感覺課堂效果很好,但是當涉及到家庭作業(yè)或考試時,往往會出現(xiàn)很多問題,比如拼寫錯誤、句子不清楚、答案不完整,而一些學生根本不這樣做。這讓我重新認識到課堂教學中的文本訓練。了解這一點培訓在課堂上是不可或缺的,并且培訓必須到位,否則即使你練習,效果也不會好。今天,在吳老師的課堂上,她更加注重性格的培養(yǎng)。從單詞
復習開始,她就分層展示了一些短語,讓學生理解短語中“only、piece、basket、string”和“catch、contain、dig和catch”等詞的正確用法,從而感受語言的準確性。吳先生還訓練學生的想象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如果你猜猜,她嘴里叼著一片草會唱什么歌?農(nóng)村孩子還能用什么給自己帶來幸福?除了挖野菜養(yǎng)豬和抓小魚喂貓之外,農(nóng)村的孩子們也會做一些工作。文章注重言語訓練,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力和言語技能。3、 學習方法多種多樣
吳曉靜老師善于運用“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的.新課程理念。因此,在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敢于思考和說話,讓孩子們充分展開想象的翅膀,用想象帶動學生的感知和體驗。本課中的插圖很好地描述了文本材料。在教學的第二部分,我用課文中的插圖來引導我的想象:農(nóng)村孩子是如何捕捉蝴蝶的?你會編什么樣的故事?你會演奏什么樣的音樂?吳老師播放歌曲,讓孩子們欣賞農(nóng)村孩子的心情。為了讓孩子們了解如何捕捉蝴蝶,吳老師準備了蝴蝶來激發(fā)孩子們的熱情,并說你是如何捕捉蝴蝶的?讓學生在想象中體驗農(nóng)村兒童生活的豐富多彩和快樂心情。然后讓學生帶著感情大聲朗讀。
小學語文評課稿 篇2
一、把詞語教學融入到語言環(huán)境中進行
在本節(jié)課中,竇老師重點引導學生理解了“綠油油”、“點綴”、“掀”、“撬”等詞語,竇老師采用板畫的方法,畫出綠油油的草地,讓學生明白綠油油應該是大片,而不是一小塊;然后讓學生在草地上點綴小花,通過演示,學生初步明白了點綴只是星星點點,然后老師引導學生來觀察每個人的服裝,進一步理解點綴的意思;竇老師還采用了讓學生動作演示的方法來理解“掀”和“撬”,在親自做一做的過程中,學生很自然明白了詞語表達的動作;竇老師還引導學生進行角色反串,在一問一答中,輕松體會到了小象的“聰明、乖巧、瀟灑”。
在讀《給教師的建議》中就收獲了要把詞語放置到語言環(huán)境中,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并學會運用。而竇老師的教學方法就是對蘇氏這一觀點的驗證。在竇老師設置的教學環(huán)境下,學生對詞語的理解深刻到位,避免了死記硬背的現(xiàn)象。
二、注重讀書方法的滲透
竇老師的這節(jié)課中除了對詞語教學非常成功之外,還非常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讀書習慣:
1、在讀中觀察
在指導學生朗讀句子的時候,竇老師先引導學生讀過句子,然后指導學生觀察圖畫:你看到的小象給你什么感覺,什么印象?用自己的語表達。通過觀察,學生們紛紛進行描述,小象的`可愛、阿玲的美麗在學生形象的描述中浮現(xiàn)了出來。通過觀察、表達,學生很自然地體會到了文中語句表達的感情色彩,通過觀察,老師無須太多的指導,學生已經(jīng)完全可以感情朗讀句子。
2、在讀中想象
竇老師告訴學生:“有時我們讀書,方法很多,比如剛才我們用看的方法,就是一邊讀句子,眼睛一邊‘過電影’,畫出現(xiàn)了,把抽象的語言文字變成畫了。實際上這一段書要求背誦,你們過一遍電影,離背誦就只差一步之遙!痹诟]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們邊聽老師配樂朗誦,邊想象畫面,抽象的語言在學生頭腦中被轉化為了畫面,然后又深深地刻在了學生的腦子里,從而使語言得到周轉,內化為學生的語言。
3、在讀中質疑
竇老師除了引導學生在讀中思考,在讀中想象外,還教給了學生要學會質疑。當竇老師讓學生在文中畫出夸小象的語句后,讓學生試著去提問題,一邊質疑,一邊再讀課文,再解疑,經(jīng)過一系列的過程,學生把難以理解的語句在質疑解疑的過程中消化掉了。
小學語文評課稿 篇3
于十月二十一日,龍泉學校小學語文組老師有幸聆聽了團益學校丁麗華老師執(zhí)教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一課。《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一首抒寫鄉(xiāng)情的千古絕唱,作者是唐代著名詩人王維,他當時只有十七歲,正在長安謀取功名。恰逢重陽佳節(jié),作者孤身飄泊于繁華熱鬧的帝都,倍感孤單,非常思念家鄉(xiāng)親人。情之所至,詩人直抒胸臆,寫出了“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這樣傳誦千古的名句。
聽完后,經(jīng)過小學語文組老師的討論,我們認為這節(jié)課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 教師的教學用語利索,有一定的號召力;肢體語言豐富,注重課堂組織教學。
二 注重學生基礎知識的積累,達到設定知識目標
1.生字詞的教學,從字音,字形到組詞,很全面;
2.在教學整首古詩后,丁老師安排了背誦古詩的環(huán)節(jié),使學生對古詩及時積累。
3.學練結合。丁老師在課堂上巧妙設計了同音字填空和古詩填空的環(huán)節(jié),有效鞏固了當堂課所學內容。
三 注重學法引導,學生學習能力得到提高
1.在上課伊始,丁老師就出示學習古詩的步驟:第一步:理解題目的意思;第二步: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讀出節(jié)奏;第三步:理解詩意,體會感情,讀出感情;這給孩子們學習古詩指明了途徑。
2.為了讓孩子能自主理解詩意,丁老師又及時給出了理解古詩的方法:看注釋、查字典、將單音節(jié)詞變成雙音節(jié)詞語、換詞、問老師……達到授人以“漁”的效果。
幾點建議:
一 丁老師的板書主要包括生字與古詩,如果能把古詩的題目和作者都板書出來會更完整。
二 教學生字時,丁老師如果能把難寫的生字進行范寫和提示,并讓學生當堂練寫,效果更佳。
三 教師用書上指出, 編選本課的'意圖是,增加學生有關傳統(tǒng)文化方面的積累,感受詩中的詩情。也就是說,對作品意蘊的感受理解是學習的一個重點。在學習古詩時,教師如果能引領學生聯(lián)系自身生活實際進行聯(lián)想,學生會對本詩的詩情有更深刻的理解與體會。(因為大多數(shù)學生也是離開自己的家鄉(xiāng)來這里讀書,也過思鄉(xiāng)的親身體驗。)另外,朗誦古詩時建議配樂朗誦,古詩富有韻律,誦讀起來朗朗上口。配樂朗誦古詩是一種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進入情境中去的一種很好的方法,它可以啟發(fā)學生思維,發(fā)揮學生想象,加深學生對詩意詩境的理解。
小學語文評課稿 篇4
劉**教師講的《四季》,這篇課文通篇只有四句話,而且是一種模式,所以讀起來朗朗上口。一年級小朋友上課很遵守紀律,除此之外,還有我們高年級學生一去不復返的天真得意。稚嫩的聲音讀起課文來特殊好聽。
劉教師講起課來特別自然大方,生動好玩,還預備了各種卡片,讓課堂看起來特別活潑。她以圖片導入,通過復習舊學問導入新學問,導入自然。對識字采納的是隨文識字的方法,節(jié)約時間。根據(jù)春夏秋冬的挨次,通過圖片觀賞的形式,讓小朋友們直接了當?shù)膶γ總季節(jié)的.根本特點有所熟悉,明白四季的不同。課堂設計的特別合理,時間安排也很恰當,板書設計很美麗,是很勝利的一堂課。
小學語文評課稿 篇5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chuàng)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tài)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能得到發(fā)展的教學方法就是是情境教學法。教師在設計情境時,它的目的就是要讓所設置的情境為學生掌握教學內容而服務,使教學內容在情境中得以完成。
《鄉(xiāng)村四月》、《鄉(xiāng)下人家》這兩篇課文均屬于四年級下冊第六組的課文,本單元的主題為《走進田園熱愛鄉(xiāng)村》。這組教材在教學中頗有難度,難在課文內容與城市孩子實際生活較遠,也難在大多數(shù)教師沒有鄉(xiāng)村生活的體驗,在教學中指導學生感受鄉(xiāng)村生活情感不到位。本次執(zhí)教的老師都能以與課文相匹配的的音樂導入,在課中展示一幅幅鄉(xiāng)村生活的圖片,使學生在音樂、圖片中了解鄉(xiāng)村的生活。其次,兩位執(zhí)教的教師在課中引導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去感受鄉(xiāng)村生活的美好。
《鄉(xiāng)村四月》是一首古詩。詩歌是富有情感的,詩歌的語言美必須通過反復體味才能領略得到。教師在教學中有感情的朗讀很有指導性,使學生在教師的感染中進行誦讀。有一個環(huán)節(jié)設計得很巧妙,教師播放《高山流水》音樂,并出示《靜夜思》、《鄉(xiāng)村四月》、《念奴嬌》讓學生根據(jù)音樂選擇相應內容的詩句或詞,初步感受詩的意境。由于教師在課前交流時朗誦了具有豪邁情感的《念奴嬌》,因此學生在選擇起來就會容易很多。其次,在學完古詩后,教師總結了學法,并學以致用隨即出示了另外一首主題相似的古詩《四時田園雜興》,學生自主學習。這是現(xiàn)在語文教學很提倡的方法,學語文一定要活學活用,將學到方法進行遷移,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值得商榷的地方:古詩的詩意可以根據(jù)書中注釋、圖片等方法指導學生理解,切勿逐字逐句的理解,有些句子意會即可,要留給學生想象的空間。其次,音樂的渲染是情境教學的方法之一,通過音樂設置情境,能夠渲染氣氛,烘托詩境,而這種方式放在古詩里尤其能調動學生的情緒,本身在學古詩前教師就配有《高山流水》的音樂,但是在后面的學習中,這首音樂并沒有出現(xiàn)在學生的朗讀中,教學中如果配樂讓學生朗讀,熟讀成誦,然后配樂背誦就更能讓學生感受到詩中鄉(xiāng)村生活的美好、作者對勞動人民的贊美之情了。
《鄉(xiāng)下人家》執(zhí)教教師在上課伊始播放很多鄉(xiāng)村的圖片配有《鄉(xiāng)間的小路》這首輕松的音樂,讓學生仿佛置身于有著芬芳泥土氣的鄉(xiāng)村。值得商榷之處:執(zhí)教教師以鄉(xiāng)村獨特、迷人的風景為主線,引導學生學習,但是在學習過程中,鄉(xiāng)村的獨特卻沒有指導到位。獨特是一種人無我有的境界,正因為鄉(xiāng)村的每一處風景都與城市不同,即使一處在鄉(xiāng)村隨處可見的場景,在城市都是看不到的,從而體現(xiàn)出鄉(xiāng)村的獨特。其次,教師在教授“春雨過后竹筍探出頭”時創(chuàng)設了情境,讓學生充當筍娃娃,在此處設置環(huán)節(jié)恰到好處,如果教師能再加強一些情緒感染語言,相信“筍娃娃”們探出小腦袋后會有更多的驚奇。
《將相和》和《草船借箭》均是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以《中國古典名著》為主題的課文,在執(zhí)教中,兩位教師都能引導學生結合事例通過人物的語言、神態(tài)等感悟人物的形象。
《將相和》執(zhí)教老師導入很巧妙,利用課題中的“和”導入,凸顯了課題又向學生滲透了中國的“和”文化。其次為了讓學生更全面的了解廉頗的人物形象,教師在課中補充了古文小資料。古文的內容雖不難,但在短時時間里也考驗了學生的理解能力。本節(jié)課中教師適時創(chuàng)設了拜訪秦王及秦王和大臣們在偏殿商量如何對待藺相如的情境,讓學生在表演中感受秦國的強大、秦王當時的無奈從中體會藺相如機智勇敢的人物形象。
值得商榷之處:《將相和》這節(jié)課教師在課堂上把學生“牽”得過緊,如:討論藺相如是否靠嘴皮子上位這個問題,其實在完璧歸趙和澠池之會中都能體現(xiàn),可以放手讓學生學習,感悟人物形象。其次,在“完璧歸趙”故事中,學習藺相如的`三句話,也可以讓學生自由讀三句話,說說從這三句話中你看到一個怎樣的藺相如,從而讓學生感受藺相如是否靠嘴皮子上位,感悟人物形象,并非教師牽著學生逐句理解。
《草船借箭》執(zhí)教教師在教學中直撲主題,抓住關鍵詞“神機妙算”引導學生學習,指導學生說什么是“神機妙算”?然后又回歸到文本里,把關鍵詞“神機妙算”與諸葛亮聯(lián)系起來理解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處?在教學中教師注重讓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找句子,并且從“知天文”“懂地理”“識人心”幾方面來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學生緊緊抓住文本去讀、去品、去悟,有利于學生對課文更深入的理解。
值得商榷之處:作為五年級下冊,在引導學生說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的時候可以讓學生自己概括,此時的學生已經(jīng)具有概括能力了,不必要出示填空的形式引導學生填寫。如果學生在匯報的時候,根本說不上來或者說得不好,那么教師在出示這個填空也不晚。其次,課中教師留給學生思考的還是時間很少,每當教師提完問題后就急于找學生回答,學生既沒有時間思考,也沒有組織好回答的語言;本次賽課的主題是“情境教學”,課中教師并沒有情境的設置服務教學的環(huán)節(jié),很遺憾。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是應該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教材的不同內容靈活處理,有目的地引入或創(chuàng)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從而創(chuàng)設出適合學生而又富有真情實感的教學情境,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裟妨炙够f:“在每個孩子心中,最隱秘的一角,都有一個獨特的琴弦,撥動它就會發(fā)生特有聲響!眲(chuàng)設情境,就是為了調準音調,撥動學生的心弦;就是為了讓文本內容與學生的心靈產(chǎn)生共鳴;就是為了讓一篇篇生動的文章、一首首好詩、好詞,像一串串快樂的音符,流進學生的心田,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小學語文評課稿 篇6
《九色鹿》是一則民間故事,主要講了九色鹿不顧生命危險救了調達的命,并不要他的任何回報,只求他不向任何人泄露他的住處。調達鄭重起誓決不說出九色鹿的住處,在“重金”面前他竟然見利忘義出賣了九色鹿,但最終受到了懲罰。故事情節(jié)生動,內容簡單,語言淺顯,學生很樂意讀,而且一讀便懂,所以這是一篇被許多人公認的“淺文”。但就是這樣的一篇“淺文”,其中卻蘊含著深刻的做人的道理:做人應當要遵守諾言、知恩圖報,而不應當見利忘義。
黃老師執(zhí)教的《九色鹿》給我留下這些印象:
1、課堂體現(xiàn)了語文味。
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課堂是個開放的大課堂,學生的視野更開闊了,思維更活躍了,嘴巴也更會講了。但是,語文課還是姓“語”,課堂教學還是應該立足于語文學科的根本:學語文,用語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設計了讓學生多次想象練說的環(huán)節(jié):想象調達當時的鄭重起誓;想象九色鹿控訴時的內心憤恨;想象你是一名國家臣民對文中的四個人物進行評論。通過角色的置換、想象,試圖讓學生走進任務的內心,初步感受民間故事所特有的'魅力。
2、被感動的細節(jié)。
對于一名新教師而言,對教材的研讀肯定存在不足,而黃老師為了彌補自己的不足,課前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和時間。主動請教高年級的老師,還借了我班進行試教,可惜的是,我也和她半斤八兩,所以,可以說我們是兩個臭皮匠,由于水平的有限,教材解讀浮于表面。雖然有許多問題,但教師的認真痕跡卻是抹不去的,她的認真還體現(xiàn)在課堂教學中的一個個細節(jié):課件美觀又詳實,將文字與圖片結合的形式展示給學生,很好地為教學服務。板書也書寫得清晰明了,把文章的主要內容,九色鹿、調達的特點,展示得清楚。整篇課文處得也較有條理。
對教材,我也是陌生的,以上是我勉為其難的皮毛見解。
小學語文評課稿 篇7
今天有幸聆聽了姚老師執(zhí)教的《秋天的雨》這節(jié)課,我有一種如沐秋風,神清氣爽的感覺!肚锾斓挠辍愤@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濃的散文,語言美,意境美,篇章結構美,名為寫秋雨,實在寫秋天,把秋天的雨作為一條線索,將秋天眾多的景物串起來,為我們展示了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秋天。在本課教學中,姚老師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欣賞畫面,品讀詞句等方法使學生體會秋天的美好,感受課文的語言美,從而產(chǎn)生對秋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一、創(chuàng)設情境,奠定情感
秋天是一幅美麗的畫卷,在上課伊始,姚老師讓學生在優(yōu)美的音樂中盡情欣賞秋天的美景,精美的圖片配上優(yōu)美的音樂,一下子把學生帶入了秋天,為學生學習課文,奠定了很好的情感基礎。
二、重視指導學生與文本對話
姚老師的.課堂上實現(xiàn)了“以讀為本”,擯棄了教師的分析講解和問答。學生有了充足的時間在課堂上朗讀,在讀中感悟、理解、交流。并且讓學生融入文本,在學習第四段時,教師讓學生扮演文中的角色,與學生展開對話。
三、重視讀的層次指導
姚老師結合課文特點,以調動學生朗讀興趣為目的,巧妙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感悟,以悟促讀,以讀促悟。抓住秋天的顏色、氣味、聲音進行教學。姚老師重點指導第二自然段:秋雨的顏色。讓學生在在讀中抓住兩個重點句子:“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呀扇呀,扇走了夏天的炎熱。” ;“ 紅紅的楓葉像像一枚枚郵票,飄呀飄呀,郵來了秋天的涼爽”。她抓住“扇哪扇哪”“飄呀飄呀”這二個動態(tài)詞語,進行引導學生通過比較讀,體會語言美,進而讀出其中的韻味。同時,恰當借助多媒體課件,再現(xiàn)文中的美麗景色,在美妙的音樂中,以情助讀。學生在多種形式、分層次的反復朗讀中,自然而然地領略到了五彩繽紛的色彩美和生動形象的語言美,體會到了秋天的美麗和欣賞美景的愉悅之情。
但是,課堂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有一些細節(jié),我也有著自己的想法。如在教學“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它把紅色給了楓樹,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飄哇飄哇,郵來了秋天的涼爽!边@一部分時,讀中讓學生觀察這兩個句子并同桌討論,再說自己發(fā)現(xiàn)了什么,這樣就會加深學生對比喻句的理解。另外,三年級剛開始習作,本篇課文在每一段都有一個明顯的中心句,教師在教學時也可以滲透寫法的指導。 以上幾點只是自己聽后不成熟的想法,如有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小學語文評課稿 篇8
上午,伍明鎮(zhèn)中心小學請到了合肥海棠小學青年教師xxx為全鎮(zhèn)四、五、六年級教師上了一節(jié)公開課《少年王勃》,感觸匪淺!渡倌晖醪肥且黄宋锕适。課文講述了少年王勃在藤王閣赴宴時寫下千古名文《藤王閣序》的事,顯示了王勃非凡的才華。王老師從引導學生復習古詩“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出發(fā),初步介紹了少年王勃是個怎樣的人?帶著這開放式的問題讓學生去研讀文章,再引導學生通過抓重點詞句來理解、閱讀、思考、感悟。學生通過主動的學習探究懂得文章要表達的深刻主題。整個學習的過程讓不同起點的學生都能有自己的.收獲,在縱向和橫向都有自己發(fā)展的空間。大部分學生能用書中詞語揭示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生在享受學習的過程中實現(xiàn)了學習的目的!
教學中,王老師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朗讀體會,課堂上重現(xiàn)了朗朗的讀書聲。文中有很多詞語含義深刻,為了讓學生充分理解,王老師又采用動作表演的方法,讓學生體會到了“筆走如飛”、“拍案叫絕”、“胸有成竹”等詞語的意思,避免了枯燥的詞義講解,使課堂氣氛興趣盎然,從而揭示文章中心:閣都督夸王勃“奇才,真是奇才”。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要正確處理基本素養(yǎng)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關系:“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同時要注重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促進學生持續(xù)發(fā)展!薄胺e累”不是死記硬背,而是在讀的過程中,將書本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王老師在指導學生背誦第三小節(jié)時,先引導他們體會秋景之美,激發(fā)他們記憶的興趣,使他們活記樂背。在體會秋景之美時,又安排了多媒體的輔助教學課件,所以學生理解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與長天一色”時水到渠成。
小學語文評課稿 篇9
通過聽我校骨干教師引領課,我感受頗深,受益匪淺。馬老師和張老師成熟與老練的教姿、教態(tài)、教風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學生的思維的活躍,更讓我在這兩堂課中,看到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很好的體現(xiàn)。
張老師的課《做一片美的葉子》教學過程環(huán)環(huán)相套,絲絲入扣。情景導入,教學設計合理,流暢。把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在閱讀中思索,從而解答疑惑,讓他們充分體驗閱讀與思考所帶來的成功,樹立起學生我能行,我一定行的理念?此破匠5奶釂枺瑓s把學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層次的探究世界。
馬老師在課堂上親切、自然,看似平淡的語言,卻引領著學生體會到秋天的美好。馬老師整堂課都表現(xiàn)十分溫和,始終面帶笑容,讓學生與老師之間有一種親和力。我們說教師教的是一群活生生的孩子,那么人自然要有感情,我們在教書中就應該投入自己的感情。從聽課中我也發(fā)現(xiàn)我們老師對學生非常地愛護,因為只有有了感情的教學才會擦出教學的火花,使教學變得精彩。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的總體目標明確指出要讓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注重情感體驗,發(fā)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痹谛W階段,語文教學中最注重的就是閱讀,兩位老師都做到了這一點,讓學生對課文中的重點、難點反復的進行閱讀,默讀或充滿感情的朗讀。在這兩節(jié)課中,我發(fā)現(xiàn)閱讀所占的時間較多,這樣可以讓學生在閱讀中思考,在閱讀中理解課文所表達的`感情。
總得來說,這次的引領課,豐富了我的教學經(jīng)驗和教學方法,既學到了他人的一些先進的教學方法和理念,同時,也認識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給我的教學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幫助。
小學語文評課稿 篇10
今天有幸聽了張云老師的課,這節(jié)課講的非常的精彩,讓我受益匪淺。
首先1、張老師在前置性作業(yè)設計的非常合理,講課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節(jié)課他設計了四個前置作業(yè),通過抓重點詞句分析、揣摩人物心理、用成語概括懲治方法等問題一步步讓學生體會到懲惡方法的奇妙,圍繞問題,讓學生先自主探究,又充分交流展示,在思考、分析、交流中,學生鍛煉了動腦、動口的能力。
2、 張老師在課堂中充分發(fā)揮了學習小組的作用,突出學生的主動性,體現(xiàn)了以生為本的理念。通過小組探究、“你來問,我來答”小游戲、演一演等環(huán)節(jié)充分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和參與意識,活躍了課堂氣氛,學生愿意說、敢說、有話說,真正把課堂還給了學生,讓學生嘗到了合作的'快樂,充分體現(xiàn)了以生為本的理念。
3、 這節(jié)課中評價方式很多樣,評價切實有效。整堂課有生生互評、組內互評、組間互評、師生互評等個別評價方式,又有值日班長對小組課堂表現(xiàn)的整體評價以及小組長對組員課堂表現(xiàn)的整體評價,評價全面,讓小組間、組員間形成競爭局面,督促了學生全身心參與課堂。
小學語文評課稿 篇11
《豐碑》這篇課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文章講述了紅軍在行軍途中,一位軍需處長被嚴寒凍死的感人事跡。文章對人物的刻畫十分細膩,表現(xiàn)了紅軍將士們那種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崇高精神。今日有幸聽到劉教師執(zhí)教這篇文章,教者在課堂中巧妙地引導學生入情、入境、用情,讓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教無定法,但科學合理地運用教學方法卻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教與學到達和諧完美的統(tǒng)一。這節(jié)課中劉教師巧妙的運用了多種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走進文本,體會思想感情。
1、情境教學法:課堂中注重創(chuàng)設情境,運用“情境教學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經(jīng)過圖片、錄音等教學設備營造氛圍,讓學生觀看紅軍過雪山的錄相和凍僵的軍需處長圖片從而使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中所描繪的鮮明形象,引起學生對課文中人物的關注,入情入境生情。
2、誦讀質疑法:指導讀中感悟,讀中質疑,實現(xiàn)語感積淀,促進學生自悟自得,使學生在圖、聲、樂、情中自主學習。背誦自我喜歡的段落,在誦讀中進一步體會作者的寫作方法,深刻領悟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媒體演示法,多媒體展示感人的畫面,再配以柔和的音樂,把學生帶入了真實的生活場景中,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感悟。
朱熹曾說:“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他充分肯定了在語文學習中“讀”是一個不可替代的手段、本節(jié)課還有一個最大的亮點就是在劉教師的帶領下,學生將課文讀得充分、讀得精彩,讀出了課文要表達的感情,也讀出了自我的真情實感。在本課教學中,學生以多種形式的讀來整體感知這篇文章,即:
1、大聲自讀,讀通課文;
2、分段朗讀,檢查自學;
3、快速覽讀,概括資料;
4、小聲自讀,畫出最感動的語句。由品賞朗讀到領悟情感自然水到渠成。
學習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而創(chuàng)造力主要依靠求異思維。在結尾之處的`教學設計也體現(xiàn)出教者的別具匠心。劉教師用課件出示軍需處長在雪地里凍僵,像座晶瑩的豐碑的畫面,讓學生仔細看圖,并想像,“當軍需處長靠在樹下立刻要犧牲了,他會想些什么呢?他有什么心愿嗎?”讓學生看圖想象延伸,不僅僅練習了學生的說話本事,發(fā)展了思維,也讓孩子們進一步感受了軍需處長舍己為人的崇高精神,這種精神在戰(zhàn)士們心中樹立了一座晶瑩的豐碑,在同學們的心中也樹立了一座晶瑩的豐碑,軍需處長和晶瑩的豐碑一樣永垂不朽。人們常說:“文道結合”,在總結課文時,劉教師又問學生:“你從軍需處長身上想到了什么?”這時學生暢所欲言紛紛把對軍需處長的崇敬表達出來了現(xiàn)代教學論認為,教師的作用不單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習活動的調控器,教師應做到“導而弗牽”,為學生的學習導向、導法、導練、導學,以民主的教風和循循善誘的技巧,把學生引到一種想學、愛學、會學的境地。我認為劉教師這節(jié)課的教學正體現(xiàn)了這些教育理念,也值得我去好好的學習。
小學語文評課稿 篇12
缺點:
1、在小組討論學習第三四兩個自然段中,教師出示了這個問題:“想想你覺得落日像一個xx的孩童/燈籠/跳水員?你從哪里看出來的?”也許是看到問題中的“你覺得”三個字,所以學生們沒有圍繞書上出現(xiàn)的詞語去作答,而是憑借著自己的想象來作答。
3、描寫落日像大紅燈籠那一段,教師引導不細致,其中有一些動詞沒忽略。
4、全篇教學中,朗讀不夠,沒有充足的時間讓學生以各種形式讀書;且讀書的時機沒能把握好,即沒能在學生感情最充沛的時候進行朗讀。
優(yōu)點:
1、在第二小節(jié)以“什么是風情”這個問題來扣緊“風情”讓學生了解三亞的環(huán)境美,使學生知道三亞究竟有哪些風土人情,在讀中感悟美。
2、在第二小節(jié)一學生說道“海灘上有許多飽經(jīng)日曬的細沙,它們都像玉屑銀末似的,十分美麗”這句話的時候,教師運用教學機智,說道:“是呀,那些飽經(jīng)了一天日曬的`細沙一定被曬得暖暖的,同學們想不想用手去摸一摸它呢?那我們就用朗讀去觸摸這處美麗的海灘吧!”順勢帶領大家齊讀第二小節(jié)。
3、在精讀第三四兩個自然段的時候,用找三個比喻句的方式來找出太陽變化的三個畫面,學生比較容易有明確的方向。
4、精讀完第三四兩個自然段后,再次回到課文的第一自然段,“那像孩童、像大紅燈籠、像跳水員的三亞落日就這么落下去了,夕陽湖落的景象美妙絕倫,真是一點兒也不比日出遜色呀,于是人們不禁贊嘆。
小學語文評課稿 篇13
已有兩年多沒有教過語文,很少走進語文老師的課堂聽課,也許是自己的懶惰心里,也許是沒有全面發(fā)展的意識,也許……
聽說今天上午第一節(jié)孫主任講公開課,我迫不及待的想一睹這位專家型教師的課堂風采。今天她授課的課題是《釣魚的啟示》,這節(jié)課我比較熟悉,它原來是蘇教版四年級的一節(jié)課,我教過,因此聽課時更是留心,想感受孫主任是如何帶領孩子們學習這節(jié)課。
簡短的三言兩語就導入課題,從“釣”和“鉤”兩個字入手,既讓孩子們能區(qū)分開這兩個字,又從字面上感受它們的異同,這一個片段處理的恰到好處。孫主任以“這篇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這個問題拋給孩子們,孩子們經(jīng)過認真地默讀、概括,用自己的話講出了故事發(fā)生的地點、人物、事件,引導孩子們學會總結課文的過程和方法,同時培養(yǎng)了孩子們的概括能力。
“作者從釣魚這件事中獲得了什么道理?”、“為什么非要放回湖里?”、“哪個詞最能表現(xiàn)作者的不愿意?”這一個個問題的設置,激起了孩子們學習這篇課文的欲望,孩子們很用心的默讀課文,捕捉和問題相關的信息,力求合理的解釋問題,孩子們真正參與到學習中去了。最有趣的是讓孩子們表演兒子和父親的對話,孩子們說的`有模有樣,真如身臨其境;讓孩子們講述身邊發(fā)生的與道德有關的事件,并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在孩子們表演或是講述故事的過程中,大家會發(fā)現(xiàn)有的孩子很誠實,有的孩子很機智,師生互動十分默契。
簡單的釣魚事件卻映射出很大的道理: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真是如此,講起大道理誰都很在行,可是真正落實于行動中卻很難,如交通事故頻頻發(fā)生,貪污事件屢見不止等等。做為教師的我們,只能盡最大努力的教育好班級內、校園內的每一個孩子,盡可能的去改變身邊的親戚、朋友,但畢竟單靠我們的力量還遠遠不夠,希望更多的人提高覺悟,共同攜手把道德行為貫穿到學習、生活當中。人人都發(fā)揮主人翁意識,人人都多付出自己的一點力量,相信我們的祖國會更加繁榮富強,用心愛護我們的祖國,做一個道德高尚的人吧!
【小學語文評課稿】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評課稿04-16
小學語文評課稿10-14
小學語文評課稿10-16
(經(jīng)典)小學語文評課稿12-09
小學語文評課《梅花魂》評課稿06-30
小學語文課評課稿06-26
小學語文課的評課稿03-31
小學語文課評課稿03-31
小學語文評課《全神貫注》評課稿06-30
小學語文《莫高窟》評課稿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