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個歷史典故成語故事 推薦度:
- 四面楚歌的歷史典故 推薦度:
- 唐朝的歷史典故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必備】關(guān)于歷史典故15篇
在現(xiàn)實生活或工作學(xué)習(xí)中,大家都有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典故吧,從典故中我們可以學(xué)到豐富的歷史知識,懂得很多深刻的道理。那么,都有哪些經(jīng)典典故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guān)于歷史典故,歡迎大家分享。
關(guān)于歷史典故1
葉公子高非常喜歡龍,衣服的帶鉤上、酒杯上畫著龍,屋子內(nèi)外雕飾的花紋也是龍。天上的真龍聽說了,就從天上下來,從窗戶里探進龍頭,在廳堂里拖著龍尾。葉公一見,轉(zhuǎn)身就跑,嚇的魂不附體,臉色都變了。由此看來,葉公并不是真的喜歡龍,而是喜歡那像龍卻又不是龍的東西。
“葉公好龍”是大家熟悉的一個故事。但這個出自劉向《新序》的故事只是葉公的眾多故事之一。
這個成語來自葉公政敵后人貶低楚人之后葉公(沈諸梁)的典故,當時漢朝盛行儒家思想,但葉公是道家思想,所以被說成反面人物。葉公實際上是戰(zhàn)績輝煌、樂善好施的一位歷史人物,楚莊王曾孫,因受封葉邑尹而復(fù)姓葉(shè)陽,又名葉陽子;崇道教;曾組織修筑早于都江堰200多年、鄭國渠300多年的中國現(xiàn)存最早水利工程東西陂,平定白公勝叛亂。后讓位于公孫寧、公孫寬。據(jù)考證,葉公所畫之龍實為水利工程圖。該成語是葉公儒派政敵后人貶低其所為。
在古代典籍中,葉公的形象并不只是這樣一個虛妄可笑的人物。他既是一個平叛救國的功臣,又有著濃濃的詩人氣質(zhì)。而葉公與一位偉人的一次談話,竟然無意間影響了兩千年后20xx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修正案》中某一條款的制定。這又是怎么回事呢?
我們先來講講作為平叛功臣的葉公。葉公名叫沈諸梁,是楚國的大夫。因為他晚年生活在葉這個地方,所以稱葉公!叭~”的讀音其實應(yīng)該念“社”,當然,根據(jù)清代學(xué)者俞正燮的理論,所謂的多音字只是不同時期的`不同讀法,所以念“葉”念“社”問題都不大。先說說葉公平叛救國的故事,楚國發(fā)生了歷史上著名的“白公之亂”。楚國的太子建在鄭國被殺,他的兒子白公勝此時正在吳國,楚國令尹子西想要將他從吳國召回楚國,葉公阻止,因為葉公看出了白公勝不講信義又私募武士,恐不利于楚國。令尹子西沒有聽從,還是把白公勝召了回來。其實后來的事態(tài)也印證了葉公的判斷。先前,鄭國殺了白公勝的父親太子建,白公勝回國后便鼓動子西討伐鄭國,子西沒有同意,反而后來襄助了鄭國打敗晉國。白公勝非常惱怒,終于發(fā)動了叛亂。其實,我們不妨以小人之心揣度一下白公的內(nèi)心,白公的義憤只是表面的原因,而父親太子建作為太子卻橫死他鄉(xiāng),使得白公勝自己的王位繼承權(quán)受到威脅,恐怕才是白公叛亂的真正原因。白公叛亂后將令尹子西、子期都殺死,并劫持了楚惠王,欲立子閭為王,子閭不從,白公勝又殺死了他。葉公當時在郊外祭祀,聽到叛亂的消息,馬上趕回國都,到了王宮北門,有人見到了葉公,截住葉公問:“您為什么不帶上頭盔?民眾盼望您,如盼望父母,一旦您受了傷有個三長兩短,這會讓民眾絕望啊!”于是葉公戴上了頭盔。又遇到一個人將葉公截住,問道:“您為什么戴上頭盔呢?民眾盼望您就像盼望父母。人們只有見到你才安心啊。人們?nèi)绻床坏侥臉用,便無心戰(zhàn)斗,叛亂也難以平定啊!庇谑侨~公又戴上了頭盔。經(jīng)過艱苦的奮戰(zhàn),叛亂終于平定了,楚國也總算恢復(fù)了秩序。葉公也在葉這個地方安享晚年。
關(guān)于歷史典故2
孟嘗君小時候日子并不好過,因為他的母親只是一個小妾,而且他的出生日五月五日是一個很不吉利的日子,因此他的父親想要扔掉他,還是她的母親瞞著父親把他偷偷養(yǎng)大的。不過田文畢竟是有雄才大略的人,他靠著自己的雄辯之財和出眾表現(xiàn)最終在四十幾個兄弟中繼承了父親的爵位。
可能是小時候的經(jīng)歷給他留下了很嚴重的陰影,繼位之后,他大肆招募有才能的人,甚至是所有來投靠他的人不管有沒有本事他都一概接納,因此他的賓客號稱有三千人。但是人多并不一定就能辦好事,有一次孟嘗君應(yīng)秦王之邀出使秦國,秦王因擔心放他回去會對自己造成威脅,便將他軟禁了起來。這時田文的一個食客便扮成一條狗偷了狐白裘獻給了秦王中的一個妾讓她說服了秦王放田文離開。但是當田文逃到函谷關(guān)的時候,秦王有改變了主意要重新抓住他。這時另一個食客便發(fā)出雞鳴叫的.聲音騙過守衛(wèi)開了城門,孟嘗君總算回到了齊國。這就是著名的“雞鳴狗盜”的來歷。
這個故事主要指的是微不足道的本事,同時也指的是派不上大用場的行為。就像孟嘗君那樣,離開秦國要用這樣的伎倆才能回去。
關(guān)于歷史典故3
生活中,我們常常打敗別人,卻很難戰(zhàn)勝自己,也就是說,自己的那顆心像一匹脫韁的野馬,去了不該去、不能去的草原。心丟了,“我”也就不復(fù)存在了,成了形同虛設(shè)的行尸走肉。
那么,該怎樣讓自己擁有一顆積極、進取、樂觀的心呢?最明智的做法就是為心靈設(shè)置一個節(jié)制的閘。有了它,欲望和非分之想的洪水就能夠被擋在心門之外,人才會變得寧靜。只有心靜了,我們才能有正確的想法和愿望,才知道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
沒有節(jié)制,心往往盛了不該盛的東西,比如忌妒、貪婪、仇恨等,而這些正是噩運的種子。秦國的太醫(yī)李醯自知醫(yī)術(shù)不如扁鵲,于是派人殺了他。可是到現(xiàn)在,天下談?wù)撛\脈的'人還是遵從扁鵲的理論和實踐。其實忌妒之心人人都有,如果李醯能化忌妒為動力,發(fā)憤提高自己,那么他就有可能迎頭趕上甚至超過別人,從而真正地改變命運。
沒有節(jié)制,常常丟了自己。晉獻公想向虞國借路去討伐虢國,荀息建議晉獻公用最好的寶玉和良馬賄賂虞國君主,向他要求借路。晉獻公說:“假如他接受我的禮物又不借路,怎么辦?”荀息說:“他不借路,必不敢接受我們的禮物。”晉獻公說:“好吧!本妥屲飨е鴥蓸訉氊惾ベV賂虞公,向他借路。
虞公見良馬和寶玉如此大禮,大喜之余,就打算答應(yīng)借路。宮之奇勸諫說:“不能答應(yīng)。虞有虢,好比車兩邊有護木,護木依靠車子,車子也依靠護木,虞虢兩國的地理形勢正是這樣。假如借路給他們,那么虢國早上滅亡,虞國晚上就要跟著滅亡了……”虞公不聽,堅持借路給晉國。荀息討伐虢國取得了勝利,三年后又發(fā)兵打敗了虞國……可見,虞公心里沒有設(shè)置節(jié)制這個閘,因此丟了自己和江山。
淺水大魚不游,淺土大木不長。要想恰如其分地做到節(jié)制,就離不開很高的修養(yǎng)、淵博的知識、良好的習(xí)慣,只有具備這些條件,我們才能很好地為心靈設(shè)置這個閘,讓它擋住欲望、貪念、丑陋、邪惡……讓心靈裝滿人間真情,裝滿人間美好。
關(guān)于歷史典故4
一、“六尺巷”
康熙時期文華殿大學(xué)士兼禮部尚書張英的老家人與鄰居吳家在宅基地問題上發(fā)生了爭執(zhí),家人飛書京城,讓張英打招呼“擺平”吳家。而張英回饋給老家人的是一首詩“一紙書來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奔胰艘姇,主動在爭執(zhí)線上退讓了三尺,下壘建墻,而鄰居吳氏也深受感動,退地三尺,建宅置院,于是兩家的院墻之間有一條寬六尺的巷子。六尺巷由此而來。毛主席在建國后會見蘇聯(lián)駐華大使尤金時,曾經(jīng)講到這個故事,說起這四句詩,用來表達兩國之間的事宜應(yīng)該謙讓、平等。只是后來我們看到的不是這個樣子了。
二、 “絕纓盡歡”
楚莊王賜群臣酒,日暮酒酣,燈燭滅,乃有人引美人之衣者,美人援絕其冠纓,告王曰:“今者燭滅,有引妾衣者,妾援得其冠纓持之矣,趣火來上,視絕纓者!蓖踉:“賜人酒,使醉失禮,奈何欲顯婦人之節(jié)而辱士乎?”乃命左右曰:“今日與寡人飲,不絕纓者不歡!比撼及儆杏嗳,皆絕去其冠纓而上火,卒盡歡而罷。居二年,晉與楚戰(zhàn),有一臣常在前,五合五獲甲首,卻敵,卒得勝之。莊王怪而問曰:“寡人德薄,又未嘗異子,子何故出死不疑如是?”對曰:“臣當死,往者醉失禮,王隱忍不暴而誅也。臣終不敢以蔭蔽之德而不顯報王也。常愿肝腦涂地,用頸血湔敵久矣。臣乃夜絕纓者也。”(《韓詩外傳》亦載)
楚莊王寬容臣下酒后失禮,并巧妙地為失禮者遮丑,暗地施德于臣,因而取得了失禮者的忠心,換來了以死相報的忠臣。故劉向在這則故事后議論道:“賢王必憐人之困也,必哀人之窮也。如此則名號業(yè)矣,國土得矣!
楚莊王明明可以知道誰是那個非禮的大臣,但卻故意想法放過了他,裝作不知道這事。結(jié)果得到那人出生入死的報答。這就是明知故昧所見的奇效。它既是一種處世策略,又是一種領(lǐng)導(dǎo)藝術(shù)。
對一般人來說,生活在紛繁復(fù)雜、人際關(guān)系險惡的社會之中,明哲保身不過是一種避免禍害的態(tài)度,明知故昧也不失為一種少惹是非的策略。
三、“宰相肚里能撐船”
呂蒙正字圣功,河南人,太平興國二年擢進士第一。五年,拜左補闕,知制誥。未幾,擢左諫議大夫,參知政事。蒙正初入朝堂,有朝士指之曰:“此子亦參政耶?”蒙正陽為不聞而過之。同列不能平,詰其姓名。蒙正遽止之曰:“若一知其姓名,則終身不能忘,不若毋知之為愈也。”時皆服其量。(《宋史·呂蒙正傳》)
這則說明:別說是一般百姓,就是那三度為宰相,以敢說敢言著稱的`呂蒙正,當初入朝參政時,曾有人不滿而發(fā)出譏諷,呂蒙正也明知故昧,裝作沒聽見。有人想為他追查那譏諷的人,呂蒙正卻阻止說:“不必了,如果知道了他是誰,必然會終生記在心頭,對雙方都不好,所以,還是不知道的好! 這就是“宰相肚里能撐船”,大人有大量。作為領(lǐng)導(dǎo)藝術(shù),明知故昧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對于非原則問題,能夠放過去的就放過去。所謂“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大戴禮記·子張問人官》)也就是這個意思。
四、“丙吉碎玉”
西漢時期,丙吉在做相國的時候,他有一個馬夫很好喝酒,又一次在送丙吉上朝的時候,馬夫忍不住嘔吐,把污穢吐在了丙吉的車駕上。他的管家很生氣,就跟丙吉說了,想要把馬夫給辭掉。丙吉說:他只不過是吐了丞相的車嘛,有什么大不了的。如果你把他趕走,那要他以后到哪里去謀生呢?你就認了吧。這個馬夫就因此留了下來。
宋朝有個著名的開國元勛叫曹彬,他曾被封為王。在戰(zhàn)爭中,他繳獲了敵人的一件價值連城的美玉,每天都要玩賞很長時間。又一次,他大宴賓客的時候,想要向客人炫耀一下這塊美玉。于是就讓屬下去拿這塊玉,所有的客人也都伸長了脖子,想要一睹這塊美玉的風(fēng)采。當這名屬下正拿著這塊玉走進殿堂的時候,不小心搬到了門檻,摔倒了,把玉也打得粉碎。眾人都大驚失色,那名屬下非常惶恐,都害怕曹彬發(fā)怒。沒想到曹彬只是笑笑說:它注定這個時候毀掉,誰也攔不住。你也不必害怕。就讓那名屬下出去了。
關(guān)于歷史典故5
破釜沉舟,以一當十
公元前 208 年,秦將章邯指揮秦軍主力合圍巨鹿,項羽率兵前往解救。為了表現(xiàn)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決心,項羽帶領(lǐng)全部軍隊渡過漳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項羽率軍斷秦軍糧道,與秦軍進行了九次激烈的較量,“楚戰(zhàn)士無不以一當十” 。秦損兵折將,項羽乘勝追擊,迫使章邯率其殘部投降。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秦朝被推翻后,項羽在鴻門(今陜西臨潼附近)設(shè)宴“招待”功臣漢高祖。在宴會上,項羽的謀士——亞父范增幾次示意項羽趁機殺掉漢高祖以除后患,但項羽因不忍而不予理會。于是,范增便讓項莊以舞劍助興為名,想借機刺殺漢高祖。漢高祖的謀臣張良看到形勢緊迫,就出外召樊噲說:“現(xiàn)在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常在沛公。”于是樊噲持劍闖入宴會廳,當面喝斥項羽不守信義,項羽被樊噲的壯士氣勢所折服,因而與其對飲。漢高祖借故脫離險境。
還鄉(xiāng)定都,沐猴而冠
滅秦之后,項羽引軍入咸陽,大肆燒殺,咸陽火三日不絕。謀臣韓生勸項羽說:“關(guān)中山河四塞險阻,土地肥美,可以作為霸王之都!倍椨鹨浴案毁F不
垓下之戰(zhàn)
垓下之戰(zhàn)是公元前202年楚漢戰(zhàn)爭中的.最后一場戰(zhàn)役。這場戰(zhàn)役后,劉邦統(tǒng)一了中國,建立了漢朝。在這場戰(zhàn)役中,劉邦將項羽圍困在垓下(今中國安徽省固鎮(zhèn)縣)。項羽在四面楚歌當中率800騎兵突圍,渡過淮河后被漢兵追上,最后項羽只剩下28人。項羽逃到烏江后,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拔劍自刎。劉邦徹底贏得勝利。
漢王四年 (公元前203年)九月,在成皋爭奪戰(zhàn)中,項羽與劉邦議和,以鴻溝為界,東屬楚,西屬漢。不久項羽率軍東歸,劉邦也想退兵。這時,張良、陳平建議說,我們已奪了大半河山,四方諸侯又都歸附,項羽兵疲糧盡,眾叛親離,正是消滅他的大好時機,若放他回去,必然養(yǎng)虎為患。劉邦一聽,立刻改變了主意,決心東進。劉邦率軍追項羽至固陵,本來與韓信、彭越約好合力攻楚,結(jié)果二將未至。項羽反攻,劉邦大敗,遂堅壁固守。后用張良計,籠絡(luò)手下幾員大將,遣使封韓信為齊王,彭越為梁王,英布為淮南王,又策反了楚大司馬周殷叛楚。
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劉邦、韓信、彭越、英布會師,共約 30余萬人, 由韓信指揮,全力追擊楚軍,在垓(該) 下(今河南鹿邑東,一說今安徽靈壁東南)將 10萬楚軍團團圍住。韓信命各路軍分作十隊,在四面埋伏,連環(huán)接應(yīng)。韓信出陣挑戰(zhàn),項羽幾次突圍沖殺均被伏兵截擊而回,人數(shù)越來越少。夜晚,韓信命手下士兵唱起楚地歌謠。項羽聽見四面楚歌之聲,以為楚地盡失,遂告別心愛的虞姬,率領(lǐng) 800子弟兵突圍南走,被漢軍追至烏江(今安徽和縣東北),自刎身亡。楚漢戰(zhàn)爭以劉邦全勝而告終。次年二月,劉邦稱帝,建立漢朝,中國重歸一統(tǒng)。
關(guān)于歷史典故6
漢王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蕭何為丞相,整頓后方,訓(xùn)練人馬。公元前206年八月,漢王和韓信率領(lǐng)漢軍攻打關(guān)中。關(guān)中的百姓對“約法三章”的漢王本來有好感,漢軍一到,大多不愿抵抗。不到三個月工夫,漢王消滅了原來秦國降將章邯等的兵力,關(guān)中地區(qū)就成了漢王的地盤。
這一來,可把西楚霸王項羽氣壞了。項羽打算發(fā)兵往西打劉邦,可是東邊也出了事,齊國的田榮轟走了項羽所封的齊王,自立為王,情況比西邊更嚴重。項羽只好先去對付齊國。
漢王劉邦趁項羽和齊國相持不下的時候,一直向東打過來,攻下了西楚霸王的都城彭城。項羽又不得不扔了齊國那一頭,趕回來在睢水上跟漢軍打了一仗。
漢軍大敗,掉在水里淹死的不知道有多少,被俘的也不少,漢王的父親太公和妻子呂后也被楚軍俘虜了。
漢王退到榮陽、成皋(都在今河南滎陽縣)一帶,收集散兵。這時候,蕭何從關(guān)中調(diào)來一支人馬,韓信也帶著軍隊來見漢王,漢軍才又振作起來。
漢王采取以攻為守的辦法,一面守住滎陽,用少數(shù)兵力拖住項羽的`軍隊;一面派韓信帶領(lǐng)兵馬,向北邊收服魏國、燕國和趙國。
項羽的謀士范增勸項羽把滎陽迅速攻下來。漢王十分著急。他的謀士陳平原來是從項羽那邊投奔過來的,獻了一條計策,離間項羽和范增的關(guān)系。
項羽是個猜忌心很重的人,中了反間計,真的對范增懷疑起來。范增十分氣憤,對項羽說:“天下的大事已經(jīng)定了,大王自己好好干吧。我年老體衰,該回老家了!
范增離開滎陽,一路上又氣又傷心,就害了病,沒有回到彭城,脊梁上長了毒瘡死去。
范增一死,楚營里再沒人替霸王出主意。漢軍受的壓力也減輕了。漢王用少數(shù)兵力在滎陽、成皋一帶牽制項羽的兵力,讓韓信繼續(xù)攻取北邊東邊,又叫將軍彭越在楚軍后方截斷楚軍的運糧道兒,使項羽的軍隊不得不來回作戰(zhàn)。
楚漢雙方就這樣對峙了兩年多。
公元前203年,項羽自己去攻打彭越,把手下將軍曹咎留下來守住成皋,再三囑咐他千萬不要跟漢軍交戰(zhàn)。
漢王見項羽一走,就向曹咎挑戰(zhàn)。一開始,曹咎說什么也不出來交戰(zhàn)。漢王就叫兵士成天隔著汜水(流經(jīng)滎陽西,汜音sì)朝著楚營辱罵。
一連罵了幾天,曹咎實在沉不住氣了,就決定渡過汜水,和漢軍拼一死戰(zhàn)。
楚軍兵多船少,只好分批渡河。漢軍趁楚兵剛渡過一半的時候,把楚軍的前軍打敗,后軍亂了陣,自相踐踏。曹咎覺得沒有臉再見項羽,在汜水邊自殺了。
項羽在東邊正打了勝仗,一聽成皋失守,又趕到了西邊對付漢王。在廣武(今河南滎陽縣東北)地方,楚漢兩軍又對峙起來。
日子一久,楚軍的糧食接應(yīng)不上。項羽沒法子,就把漢王的父親綁了起來,放在宰豬的案上擱著,派人大聲吆喝:
“劉邦還不快投降,就把你父親宰了!
漢王知道項羽嚇唬他,也大聲回答說:“我跟你曾經(jīng)結(jié)為兄弟,我的父親也就是你的父親。你要是把父親殺了煮成肉羹,請分給我一碗嘗嘗。”
項羽恨得咬牙切齒,真的想把太公殺了,又是項伯勸住了他。
項羽派使者跟漢王說:“現(xiàn)在天下鬧得亂紛紛的,無非是你我兩個人相持不下,你敢不敢出來跟我比個上下高低。”漢王要使者回話說:“我可以跟你斗智,不跟你比力氣!
項羽又叫漢王出來,在陣前對話。漢王當面數(shù)落項羽的十大罪狀,說他不講信義,殺害義帝,屠殺百姓等等。項羽聽得發(fā)火了,用戟向前一指,后面的弓箭手一齊放起箭來。漢王趕快回馬,胸口已經(jīng)中了一箭,受了重傷。
他忍住疼,故意弓著腰摸摸腳,罵著說:“賊人射中了我的腳趾。”
左右把漢王扶進了營帳。漢軍聽說漢王受傷,都著了慌。張良恐怕軍心動搖,勸漢王勉強起來,到各軍營巡視了一遍,大家才安定下來。
項羽聽說漢王沒有死,大失所望。接著,韓信在齊地大敗楚軍,楚軍的運糧道又被彭越截斷,糧草越來越少。
漢王趁項羽正在為難的時候,派人跟項羽講和,要求把太公、呂后放回來,并且建議楚漢雙方以鴻溝(在滎陽東南)為界,鴻溝以東歸楚,鴻溝以西歸漢。
項羽認為這樣劃定“楚河漢界”還不錯,就同意了,放了太公、呂后,接著把自己的人馬帶回彭城。
其實,漢王這次講和,只是一個緩兵之計。漢王用了張良、陳平的計策,不出兩個月,組織了韓信、彭越、英布三路人馬一齊會合,由韓信統(tǒng)領(lǐng),追擊項羽。楚、漢雙方一場最后決戰(zhàn)就開始了。
關(guān)于歷史典故7
三國時代東吳的呂蒙,可說是一個博學(xué)多才的人,周瑜死后,他繼任東吳的都督。設(shè)計擊敗了蜀漢的關(guān)羽,派部將潘璋把關(guān)羽殺死后,不久他也死去。
呂蒙本來是一個不務(wù)正業(yè)不肯用功的`人,所以沒有什么學(xué)識。魯肅見了他,覺得沒有什么可取的地方,后來,魯肅再遇見他時,看見他和從前完全不同,是那樣威武,踉他談起軍事問題來,顯得很有知識,使魯肅覺得很驚異。便笑著對他開玩笑說:“現(xiàn)在,你的學(xué)識這么好,既英勇,又有如謀,再也不是吳下的阿蒙了!
呂蒙答道:“人別后三天,就該另眼看待呀!”呂蒙的話,原文是“士別三日,刮目相待。”
后來的人,便用“士別三日”這句話,來稱贊人離開后不久,進步很快的意思。
關(guān)于歷史典故8
東漢王朝從漢和帝起,即位的皇帝大多是小孩子,最小的是只生下一百多天的嬰孩;实勰暧,照例由太后臨朝執(zhí)政,太后又把政權(quán)交給她的娘家人,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外戚專權(quán)的局面。有的皇帝死后沒兒子,太后、外戚就從皇族里找一個孩子接替皇帝,以便他們控制政權(quán)。
但是,到了皇帝長大,漸漸懂事,就不甘心長期當個傀儡。他要想擺脫外戚的控制,可是里里外外都是外戚的親信,跟誰去商量呢?只有一些宦官,每天在皇帝身邊伺候。結(jié)果皇帝只好依靠宦官的力量,撲滅外戚的勢力。這樣,外戚的權(quán)力就轉(zhuǎn)到宦官手里。
無論是外戚也好,宦官也好,都是豪強地主最腐朽勢力的代表。外戚和宦官兩大集團互相爭奪,輪流把持著朝政,東漢的政治就越來越腐敗了。
公元125年,東漢第七個皇帝漢順帝即位,外戚梁家掌了權(quán)。梁皇后的父親梁商、兄弟梁冀先后做了大將軍。
梁冀是一個十分驕橫的家伙,他胡作非為,公開勒索,全不把皇帝放在眼里。
漢順帝死去的時候,接替他的沖帝是個兩歲的娃娃,過了半年也死了。梁冀就在皇族中找了一個八歲的孩子接替,就是漢質(zhì)帝。
漢質(zhì)帝雖然年紀小,還真伶俐。他對梁冀的蠻橫勁兒看不慣。有一次,他在朝堂上當著文武百官的面朝著梁冀說:
“真是個跋扈將軍!”(跋扈就是強橫的意思。)
梁冀聽了,氣得要命,當面不好發(fā)作。背后一想,這孩子這么小小年紀就那么厲害,長大了還了得,就暗暗把毒藥放在煎餅里,送給質(zhì)帝吃。
漢質(zhì)帝哪兒知道餅里有毒,吃了餅,馬上覺得肚子不舒服。
他叫內(nèi)侍把太尉李固叫進來。李固看見他十分難受的樣子,問他是怎么回事。
質(zhì)帝說:“剛剛吃了餅,只覺得肚子難過,嘴里發(fā)干,想喝點水!
梁冀在旁邊連忙說:“不,不能喝,喝了水就要嘔吐!
梁冀的話還沒說完,這個八歲的孩子已經(jīng)倒在地上,滾了幾滾,斷了氣。
梁冀害死了質(zhì)帝,又從皇族里挑了一個十五歲的劉志接替皇帝,就是漢桓帝。
漢桓帝即位后,梁皇后成了梁太后,朝政全落在梁冀手里,梁冀更加飛揚跋扈。他為了自己享受,蓋了不少高樓大廈,把洛陽近郊的.民田都霸占下來,作為梁家 的私人花園。里面亭臺樓閣,應(yīng)有盡有。他愛養(yǎng)兔子,在河南城西造了一個兔苑,命令各地交納兔子。他還在兔子身上烙上記號,誰要是傷害梁家兔苑里兔子的,就 犯死罪。有個西域到洛陽來的商人不知道這個禁令,打死了一只兔子。為了這件案子,竟株連了十多個人,丟了性命。
梁冀把幾千個良家子女抓來作為奴婢,把這種奴婢稱做“自賣人”。意思就是說,他們都是“自愿”賣給梁家的。他還派人去調(diào)查有錢的人家,把富人抓來,隨 便給他一個罪名,叫他拿出錢來贖罪,出錢少的就辦死罪。有個叫孫奮的人很有錢財。梁冀送給他一匹馬,向他借錢五千萬。孫奮被他逼得沒辦法,給了他三千萬。 梁冀冒了火啦,他吩咐官府把孫奮抓去,誣說孫奮的母親是他們家逃出來的奴婢,偷去大量珍珠、金子,都要追還。孫奮不肯承認,就被官府活活打死,財產(chǎn)全給沒 收了。
梁冀這樣無法無天地掌了將近二十年大權(quán),最后跟漢桓帝也鬧起矛盾來。梁冀派人暗殺桓帝寵愛的梁貴人的母親。漢桓帝忍受不了,就秘密聯(lián)絡(luò)了單超等五個跟梁冀有怨仇的宦官,趁梁冀不防備,發(fā)動羽林軍一千多人,突然包圍了梁冀的住宅。
梁冀慌里慌張直發(fā)抖,等他弄清楚是怎么回事的時候,知道活不了啦,只好吃毒藥自殺。
梁家和梁冀妻子孫家的親戚全都完了蛋,有的被處死刑,有的撤了職。朝廷上下,梁冀的爪牙心腹三百多人全撤了職。
朝廷上的官員差不多一下子全空了。
梁家倒臺,老百姓不用提有多高興了。漢桓帝沒收了梁冀家的家產(chǎn),一共值錢三十多億,這筆錢相當于當時全國一年租稅的半數(shù)。被梁家占用作花園、兔苑的民田,仍舊給農(nóng)民耕種。
漢桓帝論功行賞,把單超等五個宦官都封為侯,稱做“五侯”。打那時候起,東漢政權(quán)又從外戚手里轉(zhuǎn)到宦官手里了。
關(guān)于歷史典故9
重蹈覆轍的意思
[釋義] 重:再一次;蹈:踏上;覆:翻倒;轍:車輪軋出的痕跡。再走翻過車的'老路。比喻不吸取失敗的教訓(xùn);重犯過去的錯誤。
[語出] 《后漢書·竇武傳》:“今不慮前事之失;復(fù)循覆車之軌!
[正音] 重;不能讀作“zhònɡ”。
[辨形] 重;不能寫作“從”;覆:不能寫作“復(fù)”。
[反義] 前車可鑒 前車之鑒
[用法] 一般用于勸說、希望和警告的場合。一般作謂語、賓語。
重蹈覆轍的成語典故
東漢時,桓帝寵幸宦官,導(dǎo)致宦官互相勾結(jié),壟斷朝政,陷害忠良。李膺和杜密等忠良大臣糾集太學(xué)生郭泰等人竭力鏟除宦官。公元一六六年,宦官們在桓帝面前誣告李膺等人造反,桓帝聽信饞言,下令把李膺等忠良大臣關(guān)進大牢,人數(shù)多達幾百人,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黨錮之禍”。
當時,竇武的女兒是皇后,竇武受封為侯爵,他為人正直,從不仗勢欺人?吹交鹿俚暮鞣菫椋謶嵖,上書對桓帝說:“如果再讓宦官這樣胡作非為下去,將會像秦朝二世一樣,因為給龐臣太多的權(quán)力,導(dǎo)致龐臣造反作亂,最終失去江山,陛下可要吸取教訓(xùn),千萬別重蹈覆轍呀!”桓帝經(jīng)過竇武提醒,體會到自己的錯誤,于是就放了李膺等人,結(jié)束了“黨錮之禍”。
關(guān)于歷史典故10
1、見微知著
商朝紂王即位不久,便命工匠為他磨一把象牙筷子。紂王的庶兄賢臣箕子感嘆說:“象牙筷子肯定不能配土瓦器,而要配犀角雕的碗白玉磨的杯。有了玉杯,其中肯定不能盛菜湯豆羹,而要盛山珍海味才相配。吃了山珍海味就不愿再穿粗衣葛服,而要穿錦繡的衣服;也不愿再住茅屋陋室,而要乘華貴的車子,住高樓廣廈。這樣下去,商國境內(nèi)的物品將不能滿足他的欲望,還要去征掠遠方各國珍奇異寶!
果然,紂王的貪欲越來越大。他抓了上千萬的勞工修建占地三里的鹿臺,以白玉為門的瓊室,再搜羅珍寶和奇禽異獸充塞其中。同時在鹿臺旁注酒為池懸肉為林,使裸體男女在其中相逐戲,以供紂王取樂。
由于紂王的殘暴,以致天怒人怨,在文王率部征伐下,士兵紛紛倒戈反商。眾叛親離的紂王,最后被迫自焚于鹿臺的熊熊烈火之中。
2、病榻論人
春秋時,齊桓公由于有賢相管仲的輔佐,曾稱霸于中原。
管仲病危時,齊桓公去看望他,說:“仲父您病了,有什么話教誨我嗎?”管仲說:“我希望你能疏遠易牙、豎刁、常之巫、衛(wèi)公子這些人!被腹f:“易牙用自己兒子的肉來孝敬我,說明他愛我勝過愛他的兒子!
管仲說:“如果他對自己兒子都很殘忍,對君主怎么能好呢?”齊桓公又說:“常之巫能預(yù)知人的死期,能治療我的頑疾,難道不能信任他嗎?”管仲說:“死生由命,頑疾是身體上的毛病,你不能掌握自己的命數(shù),守住自己的根本,卻依靠常之巫維系健康,他將會因此而為所欲為了。”
齊桓公說:“衛(wèi)公子啟方,侍奉我已十五年了,為了我,他父親死了他都沒去奔喪,說明他愛我勝過愛自己的父母,這樣的人還不能信任嗎?”管仲說:“人最親的莫過于父母,對父母尚且如此無情,又何況對他人呢。”桓公認為管仲話有理,便堅決地答應(yīng)了。
管仲死后,齊桓公便驅(qū)逐了這四個人。但四人走后,桓公食不甘味,夜不酣寢,更沒有心思上朝理政,且舊病復(fù)發(fā),著實難受。但由于管仲當初有言在先,所以也就強忍煎熬堅持了下來。
又過了三年,桓公實在忍不下去了,便說:“仲父的話也太過分了,此四人有益于我而無害于國。”
就又把他們召回朝廷。次年,桓公病了,常之巫造謠說:“桓公將在某日死去!庇谑且籽、豎刁、常之巫勾結(jié)起來發(fā)動政變,把桓公的宮門堵塞住,不準任何人進出,并在宮外筑起三丈多高的圍墻,且斷絕了他的飲食,最后把桓公給活活餓死了。
齊桓公臨死時,流著淚嘆息說:“唉! 恨我當初沒聽仲父的話,以致落到今天這個下場,仲父真是圣人! ”
3、奸臣誤國
楚國太子建在鄭國被殺,建的兒子叫勝,當時正在吳國。楚國的令尹子西想召他回國,沈諸梁聞訊,前來求見子西,問:“我聽說您要召王孫勝回國,您是想要啟用他嗎?”
子西答:“我聽說勝這人剛直不阿,勇猛無比,我想讓他戍邊守疆。”
沈諸梁說:“我聽說此人心胸狹窄,狡猾詭詐,而且一心只記著要報父仇,就不會以善去惡,修其德行,僅想報私仇就無心為國事出力。若請他來而不寵信,會召來怨怒;若寵信,又會助其貪欲,假使國家邊境遭到挑釁,他一定不會固守。我聽說國家將敗之時,朝廷內(nèi)定有奸臣掌權(quán)。一個人誰沒有毛病呢?是聰明的人能夠及早地避免它,因個人舊怨而滅宗亡國的人,才是國家的真正隱患。關(guān)起門來尚且要警惕他來,假若去召他回來,則亡國之日不遠了。”
子西不聽沈諸梁的勸告,固執(zhí)地召勝回國,并命他戍守邊境,尊稱為白公。后來他打敗了吳軍,狂妄的要求以軍事演習(xí)來祭功。此后又制造叛亂,劫走楚惠王,并公然在朝廷上殺死國家重臣子西、子期,奪得楚國政權(quán)。
4、知子莫若父
陶朱公范蠡還住在陶時,曾生了一個小兒子。等到長大成人后,陶朱公的二子因殺人,被楚國拘囚起來。陶朱公說:“殺人償命是應(yīng)該的,但我聽說有千金之家財,其子可以不被處死于市中。
于是準備齊千金,準備讓小兒子前去探視。但大兒子也堅持要去,并說:“父親不讓大兒子去,而讓小弟去,一定是父親認為我是不肖之子!闭f著竟要自殺。
夫人見此,再三強勸陶朱公,陶朱公不得已,只得讓大兒子去,并附信一封,叫他交給自己過去的好友莊生。并對大兒子說:“到了以后,把禮金送上,然后一切客隨主便,不要與他爭辯。
大兒子到后,便按照父親的囑咐去做了。莊生對他說:“你快走,不要再繼續(xù)留在這里了。即使你弟弟被放出來,也不要問是什么原因!
大兒子走后,并沒有按莊生吩咐回去,而是偷偷的住在楚貴人那里。莊生雖窮,卻以廉潔耿直為標榜,楚王以下的大臣們都把他師視之,非常尊重他。陶朱公的兒子所送千金之禮,莊生并無意收下。原本想把事情辦成后,再退還給朱公,以為信守之據(jù),然而陶朱公的長子并不理解他的這番良苦用心。
一天,莊生找了個理由覲見楚王,說天上有星相顯示,有事不利于楚國,只能用做好事的方法才能消除。楚王一貫信任莊生,于是就命人封住三錢之府,準備大赦天下。楚貴人欣喜地將此喜訊告訴了朱公長子。
不料朱公子想,大赦時弟弟一定會出來,千金企不白送莊生了。于是就又去見莊生,莊生吃驚地問:“你怎么還沒離開這里?”朱公長子說:“弟弟今將大赦,故而特來告辭。”
莊生明白他的意思,就把錢還給了他。
莊生被陶公子的耍弄感到是一種奇恥大辱,于是就又覲見楚王說:“楚王大赦是為了修德去兇,可楚國的百姓都說,陶地的富翁陶朱公的兒子殺了人被囚在楚,他們家里就用金錢來賄賂楚王左右的人,所以說楚王大赦并非為楚國百姓,只是為陶朱公的兒子一人著想罷了!
楚王聽后大怒,下令對陶朱公的兒子立即處斬,然后才下大赦令。
當陶公子拿著弟弟死亡通知回到家。母親及鄉(xiāng)親都很悲傷,陶朱公說:“我聽說你的行動,就知道你一定會害死你的弟弟。這并非是你不愛他,只因為你從小與我一同創(chuàng)業(yè),備嘗生活的艱辛,所以很看重錢財。
至于你小弟,本來就生長在富裕的環(huán)境里,出門乘車、騎馬,不知錢財來得不易。我派他去只因為他能拋舍錢財,而你卻不能,最終是你殺了弟弟,不是見怪,我早就料想你會帶喪報回來!”
5、智伯之死
戰(zhàn)國時,趙國丞相張孟談拜見晉國智伯后出來時,在軍營門外遇見智過。智過入見智伯說:“韓、魏二國恐怕主意要變。”智伯問:“為什么?”智過說:“我在軍營門外遇見孟談,看他表情矜持,舉止傲慢!
智伯自信的說:“不會這樣,我與魏桓子和韓康子秘密約定攻下趙國后,三分趙國土地,他們一定不會欺騙我,你可千萬不要將此話說出”智過不放心,又去拜見韓、魏二主,回來后再次勸智伯說:“二主表情不對,心思變了,一定是背叛了您,不如立即殺掉他們,以絕后患!
智伯說:“他們的軍隊駐扎晉陽三年了,一朝行動,即能得利,那里會有別的企圖,你切莫再提此事了!敝沁^說:“不殺二主,那就更親近他們吧。”智伯問:“怎么親近?”智過說:“魏桓子的謀臣叫趙吉,韓康子的謀臣叫段規(guī),此二人都是能改變他們君王主意的幸臣。您可以與這二位約定,攻下趙國,就給他們二位每人萬戶的封賞。若如此,韓、魏二主就不會變心,您也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土地了!
智伯說:“攻下趙國后三分其地,現(xiàn)在再給這兩個人各萬戶的封賞,那我所得的土地就太少了,這不行!敝沁^見晉君既不采納他的計策,也不聽從他的勸告,于是就離開軍營,改姓輔氏,隱居不知去向了。
張孟談回去后,見赴襄子就說:“我在軍營門外碰到智過,看來他懷疑我了,他從智伯那里出來后就改姓換名。今晚若不動手,必留后患!
于是趙襄子即派張孟談去見韓、魏二主,約定夜晚動手,殺掉守堤的官吏,決堤淹智伯的軍營。智伯的軍隊在水中一片混亂,韓、魏之軍分從兩翼攻擊,趙襄子率軍從正面進攻,大敗智伯軍。智伯被活捉后處死,國家被分,族人因受株連,全部被殺。
6、甜酒不再
漢高祖之弟劉交被封為楚元王后,對穆生、申公等人十分恭敬。穆生不喝酒,元王每次設(shè)酒宴,都會專門為穆生準備甜米酒。等到其子王戊繼位,開始還設(shè)甜米酒,到后來就漸漸忘了。
穆生回到家說:“我該隱退了,不設(shè)甜酒,說明楚王對我已不在意了,我若還不離去,說不定有一天楚兵會把我抓住,腰斬于市呢。”于是就自稱有病,閉門不出。申公與白生強拉他去參加酒宴,勸他說:“你難道忘記先王待我們的恩情了嗎?如今楚王偶失小禮,你怎么能這樣計較呢?”
穆生說:“《周易》上說:知幾是神人‘幾’的意思是事物的細微變化,這是判斷吉兇的先兆。君子見到‘幾’,就應(yīng)有行動,一天也不能拖延。先王禮遇我們?nèi)耸菫榱撕険P道義。如今楚王忽視我們,是因為他忘記了道義,忘記了道義的人,怎能與他久處呢?我哪里是為了一點點的小禮節(jié)?”于是借口有病而離去。
申公、白生留了下來。后來,王戊逐漸驕橫殘暴。二十年后,因同薄太后私下勾結(jié),被削去東海薛郡,后又圖謀反叛,申公、白生二人進諫,楚王根本不聽,二人失望地離開楚王,隱逸他地去了。
7、出其不意
劉坦任長沙太守,主管湘州(今湖南湘于)地方的行政事務(wù)。當時正趕上王僧粲陰謀反叛,湖南的一些郡縣都起來響應(yīng)王僧粲。前鎮(zhèn)軍鐘玄紹潛伏在長沙,做王僧粲的內(nèi)應(yīng),準備王打來時起事。
一天,此事被太守劉坦察覺,但他佯裝不知,一樣理政判訟,談笑如常。到了夜間,劉垣故意打開城門,以疑惑對方。鐘玄紹驚疑有變,不敢貿(mào)然行動。第二天早晨,劉坦借故把鐘玄紹叫來議事,并有意把談話時間延長,同時派人到鐘家去搜查。
玄紹不知是計,應(yīng)邀前來。在與劉坦談興正濃時,搜查的士兵已成功查獲了玄紹和王僧粲來往的全部信件。劉坦拿出了這些書信訊問玄紹,鐵證面前,鐘玄紹只得低頭認罪。劉坦就當場把玄紹處斬,并把他們的書信給燒了,以穩(wěn)定他部下的人心。長沙局勢也因此安定了。
8、慧眼識人
隋朝末年,戰(zhàn)事頻繁,魏先生隱居于梁、宋之間。李密早年投身行伍,后因戰(zhàn)敗,只身逃到了雁門,換名換姓,扮成一教書先生,與魏先生認識且常來往。
一次,魏先生半開玩笑地同他說:“我觀察先生面色沮喪,目光渙散,心神不定,言語支吾,現(xiàn)在朝廷正在抓捕山東的叛亂分子,難道先生就是其中的要人嗎?”李密驚慌起身,抓住魏先生的手說:“您既已知道我的底細,還望先生救我!
魏先生說:“我看先生沒有帝王氣象,也不具將帥的謀略,僅一亂世英雄而已!
接著魏先生詳細地向他分析了歷代帝王將帥及亂世英雄成敗得失的.原因,最后魏先生說:“我夜觀天象,汾河晉地一帶有帝王將出,如您能前去輔佐,則前途不可限量。”話音未落,李密拂袖而起,傲慢地說:“腐儒之輩,不屑與圖大事!
不久,李密又借故西逃,沿途招兵買馬,駐營作戰(zhàn),最后還是一敗涂地,投降了唐王朝。后又鬧叛亂,終被全部消滅。
9、不養(yǎng)食客
唐朝中期,河西、隴右一帶被吐蕃所占領(lǐng)。自玄宗天寶年間以后,安西、北庭一帶向朝廷報告公事的路也被阻斷了。西域在長安的使者無法返回,人馬都由鴻臚寺(管禮賓的機構(gòu))代管,鴻臚寺又委托各州府縣供養(yǎng)。政府開支經(jīng)常超出預(yù)算,況且當時長安經(jīng)濟也非常蕭條。
德宗時,宰相李泌得知外國留在長安的使臣很多,有的已經(jīng)住了四十多年,在長安成家立業(yè),娶妻生子了,且大都購置了土地房產(chǎn),收入頗豐,很是富有。李泌就命人調(diào)查在長安有田產(chǎn)的外國客人,結(jié)果共查出有四千余人。便命令國家全部停止對這些人的供養(yǎng)。
這些外國人聞訊,都到政府去申訴,官吏們無奈,只得來找李泌。
李泌說:“這都是我們過去工作的失誤,哪有外國來朝貢的使者,留在京城數(shù)十年而不回國的呢?現(xiàn)在應(yīng)該取道回紇或從海道把他們送回國去。有不愿回國者,命令他們到鴻臚寺去說明理由,然后授予他們官職,發(fā)給他們薪俸,使之成為唐朝的官吏。人的一生應(yīng)當及時施展自己的才能,哪能終生做客呢?”
結(jié)果外國客人沒有一人愿意回國的。李泌就把他們安排在保衛(wèi)京城的神策軍中,原先是王子的使者,讓他們?nèi)ギ斳姽倩蚬俑难貉,其余都當士兵,這樣一來,不但加強了京城的警備力量,而且每年可為國家節(jié)省開支五十余萬。鴻臚寺所供養(yǎng)的外國客人,此時也只有十余人了。
10、不信神靈
唐朝貞元年間,咸陽有人向皇帝報告說,他見到了戰(zhàn)國時的大將白起。這位白起大將軍讓他向皇帝報告說:“讓他為國家捍衛(wèi)西部邊疆,因為到正月,吐蕃將要大舉東下,進犯唐朝邊境。”
過了不久,吐蕃果真興兵入侵。在守邊將士的奮力抵御下,吐蕃敗退。唐德宗李適因此對這個咸陽人神話般的傳說信以為真,準備在京城長安為白起修廟,追封他為司徒。
宰相李泌說:“據(jù)我所知,國家興旺,都是因君主能廣泛聽取別人的意見所致。現(xiàn)在守邊的將帥立了功,而陛下卻獎賞古人白起。這樣做,恐怕會引起守邊將士不滿,從而瓦解了戰(zhàn)斗士氣。
況且在京城修廟,大規(guī)模地進行祈禱活動,流傳到四方,也會引起不好的巫術(shù)之風(fēng)。聽說在杜郵有一座舊的祠廟,陛下可命當?shù)毓倮粜掭菀幌,以供奉白起,這樣不至于驚動更多的人!钡伦诨实塾X得言之有理,便聽從了李泌的建議。
11、先見之明
宋代河西趙元昊反叛,皇帝詢問邊疆防務(wù)情況,輔臣都答不上來;噬洗笈,當即罷了主管軍事的樞密院四位樞密使的官。
四樞密使中一位姓王的樞密使被貶到虢州。其好友翰林學(xué)士蘇公儀到城外送他時,王對公儀說:“我這次去虢州,十年前已有人預(yù)言了!惫珒x說:“那人一定是位占卜算卦的術(shù)士吧”王說:“不,是曹瑋!
在我從前當三司鹽鐵副使時,一次到河北判決獄囚,那時曹瑋從陜西剛被貶到河北做軍師。我到定州辦完公事后,曹瑋對我說:‘公事辦完,該回京城了,愿您明天暫留一日,我有話要對您說!蔽冶緛砭蛺勰剿男鄄膫ヂ,一聽此話,就欣然留了下來。
第二天中午,曹瑋請我吃飯。飯后,他清退左右,對我說:“我觀公滿面是善變骨相,您將來不是做樞輔,就是做邊帥,有人說你能做到宰相,我看不能。不到十年,你一定到這里當總管。那時西邊常傳警報,公應(yīng)預(yù)先研究邊防戰(zhàn)備,搜羅人材,否則很難應(yīng)付突發(fā)事件。
我說:“邊境的情況,只有您最熟悉,您有何見教?”
曹瑋說:“我在陜西時,河西的趙德明曾讓人用戰(zhàn)馬到中原做交易。我當時一見這種貪利小人,就怒不可遏,便要殺他,誰求情也聽不進去。趙德明有一小兒子,那年才十來歲,卻勇敢地說:用戰(zhàn)馬資助鄰國已經(jīng)失算,現(xiàn)在又因商貨小事而殺守邊的將士,若如此,誰還肯為國效力呢?
看完諫帖,我心中暗想:這孩子是個可造之材,將來定會有一番作為。聽說他常從集上路過,我一直想見見他,幾次命手下人誘他來府上,都沒成功。于是便使擅畫者畫下他的相貌。后來我終于見到了這個孩子,真有一股英雄氣概。
這個孩子將來一定是邊地的禍患,算一算他成人的日子,正是您在這兒掌政的時候,望公努力啊! 我當時聽后,并不以為然,如今才知道被畫的人就是趙元昊!
12、迫其自斃
宋仁宗時,西部邊疆發(fā)生了戰(zhàn)事,大將劉平陣亡。朝野輿論認為,這是因為朝廷派宦官做監(jiān)軍,主帥不能完全施展自己的指揮才能,導(dǎo)致劉平失利。于是仁宗便下令誅殺劉平的監(jiān)軍宦官黃德和。
有人請求仁宗把各路元帥的監(jiān)軍全部撤掉。仁宗征求宰相呂夷簡的意見,呂夷簡說:“不必撤掉,只要選擇為人忠厚謹慎的宦官去擔任監(jiān)軍就可以了!比首诰臀蓞我暮喨マk理此事。
呂夷簡說:“我只是一名待罪宰相,不曾和宦官交往,怎能知道他們是否賢良呢,希望皇上命都知押班去推舉,為了能職得其人,當規(guī)定:如果他們所薦舉的監(jiān)軍有不勝其職者,與監(jiān)督同罪!比首诓杉{了呂夷簡的意見。
第二天,都知押班在仁宗面前叩請撤掉各監(jiān)軍的宦官。朝中的士大夫無不稱贊呂夷簡的謀略。殺一個監(jiān)軍,其他的監(jiān)軍依然還在。全部撤掉他們,必生怨言,若軍中再有過失時,他們就會為撤掉他們找口實,所以最好的辦法是讓他們自己請求撤掉。
13、以誠相待
北宋英宗趙曙初即位時,有一天,慈壽皇太后送一封密信給宰相韓琦,內(nèi)稱皇上和其生母高太后都對她不尊敬,還有“為孀婦作主”這樣的話,并密令宦官伺機替她報仇。韓琦見信后,只淡淡地說:“領(lǐng)圣旨!
第二天,要上朝議事,韓琦借口家有急事,請求晚上朝。過后,韓琦上殿單獨面見皇上,說:“我不敢驚動圣上,但有一封信必須請皇上過目,要當面說清楚,只是不能泄露出去!
韓琦接著說:“皇上能有今日,全賴慈壽太后之這個大恩不可忘記。雖然她不是你的親生母親,但要多尊重她,自然也就平安無事了”
皇上說:“請相國明示!表n琦說:“這封信上所說的話,我可是擔當不起,希望皇上能把它秘密燒掉,如果泄露出去,挑撥離間的人就會乘機而入。”皇上頜首稱是,依言而行。從此以后,兩宮太后關(guān)系融洽,沒有人看得出她們原先曾有過矛盾。
宋朝興盛的年代,賢德的宰相能夠為國盡力者,都是能當面談問題。因為宰相和皇上當面討論問題,消除了畏忌,感情很融洽才能講出肺腑之言,所以雖說是皇宮內(nèi)部的一些不好公開的矛盾,也能得到及時的解決。
14、不拒而絕
宋高宗時,苗傅和劉正彥發(fā)動叛亂,脅迫高宗答應(yīng)隆太后垂簾聽政。各路兵馬聞訊,齊奔京師,意欲勤王救駕。大臣朱勝非為防苗、劉狗急跳墻,威脅到皇帝的安全,便讓皇帝答應(yīng)封苗、劉為淮南兩路制置使,給他們統(tǒng)帥軍隊權(quán)力,然后說服苗、劉投降。
苗、劉降后,朝廷希望他們快去赴任,苗、劉的部屬張逵卻為他們謀劃道:要皇帝給他們立鐵契為證,以防日后有變。
退朝后,他們帶著書信到朱勝非府上,要求辦理此事。朱勝非叫他的秘書拿筆來,奏請皇上允許賜給鐵契,并命令他屬下的官吏詳細查一下過去有關(guān)此事的典故,以便照例辦理。苗劉二人聽后,都非常高興。
第二天臨上朝時,苗傅的待衛(wèi)傅宿求見朱勝非說:“昨天呢皇上批準要賜給苗、劉二位將軍以鐵契,今天能舉行賜契大典嗎?”朱勝非默思良久,忽然環(huán)顧左右諸官,問道:“叫你們查找過去的做法,都查到了嗎?”
諸官回答說:“沒有先例可查!庇謫枺骸鞍凑者^去的方法制造鐵契,你們知道怎么做了嗎?”回答說:“不知道。”朱勝非說:“這樣的話怎么給他們鐵契呢?”官吏們都笑了,傅宿自知理虧,便解嘲的說:“已經(jīng)得到了!
于是就灰溜溜地回去了。此事妙在不拒絕他們而讓他自己放棄。假如給一般迂腐之人處理此事,必會想出一番大道理來與他們辯論,這不但會激怒小人而危及自身,也會使對方志在必得,使局面無任何回旋的余地。
15、欲抑先揚
明朝莊浪地方部落拭挫魯麟,本為守甘肅的副將,他向朝廷要求當大將而沒被獲準。便依仗自己部落強大,向朝廷示,以孩子幼小為由而擅離職守,自行回莊浪部落。
面對這種情況,朝中有人主張封他為大將,有的主張把他召到京城,給他封地。惟有尚書劉大夏說:“魯麟為人暴虐,且不善于管理部眾,他不會有什么作為的。然而他又沒有犯罪,F(xiàn)在如果授他大將軍印,不合朝廷的法規(guī);召他到京城,他如果不來,則有損于朝庭的威嚴!
此時上策是暫時擱置,不去理他,聽任他在家賦閑。而另外表彰他先世對朝廷的忠貞。表彰魯麟先輩的功績,使他內(nèi)心愧慚,而怨恨朝廷不封他大將軍的事又不能說出來。這樣事情的趨勢才能按照我們的意思去發(fā)展。
不久,魯麟自覺沒趣,便心情抑郁而死。
16、以退為進
明武宗時,宸濠叛亂,后被王守仁平定,捕獲了宸濠,把他囚禁在浙江。當時適逢武宗南巡,駐蹕留都。中官便讓王守仁放宸濠回江西,等武宗親征時再把他擒獲,并私派兩名宦官到浙省傳達命令。
王守仁聞訊大怒,嚴辭厲責中官的這種荒唐想法。中官自知理虧,此事也就作罷了。但王守仁的部下江彬等人,因妒忌王守仁的功勞,便散布謠言,說王守仁開始時與宸濠同謀,后聽說朝廷的大軍親征,才把宸濠逮捕以開脫自己的罪責。意想乘機誣陷王守仁,以使平叛大功據(jù)為己有。
王守仁與張勇商量決定:先把宸濠交給了張勇,再上表告捷。把捉宸濠的功勞歸于總督軍門,請求皇上不要再到江西去了,王守仁自己也稱病在凈慈寺修養(yǎng)。
張勇回到京城,在武宗面前極力稱贊王守仁的忠誠,以及他讓功避禍的做法。武宗恍悟,于是就制止了對王守仁的指控。
17、速遣皇舟
明朝武宗年間,汪應(yīng)軫出任泗州太守。武宗決定到南方巡視,驛站的使者騎馬沿途報告皇帝即將到達的消息,其他州府都惶恐不安,強索民財以為迎接皇上的費用。
獨有汪應(yīng)軫沉著冷靜,他托說:“皇帝巡視沒有準確的日子,匆匆忙忙作準備,官差役吏四處搜掠,很容易作弊欺壓百姓。倘若費用都收集齊了,而皇帝不來,怎么辦呢?”
在皇帝巡視的路上,宮廷使者絡(luò)繹不絕,對沿途任意敲詐勒索;实鄣竭_泗州時,汪應(yīng)軫率領(lǐng)百余名壯士,排列在龍船旁邊,大聲歡呼。宮廷使者正為不能下水勒船而頹喪,汪應(yīng)軫便指揮人們急速拉船前行,傾刻之間,行出百里,出了泗州境界。
自此以后,凡有到泗州的使者,都斂跡速去,絕無人敢肆意橫行了。泗州大治,官民皆頌其德。
18、兩手準備
明世宗皇帝準備巡檢楚地,如果走水路去,則南京就得準備樓船供皇帝使用。準備了樓船,要是皇上改變了路線,就白白浪費了官府的銀錢。如果不準備,而皇上突然到了南京,那就犯了大罪。
尚書周用問工部沈主事有什么好辦法,沈主事說:“把船商們召集來,讓他們準備好木材在龍江關(guān)等候,派快驛使偵察皇上所行的路線,算出到達的日子來,到時候把船造好。如果乘船,那么造船的錢歸官府出,如果不乘船,就不造船了,把木材退給商人,這事不難辦。
后來,皇上果然走陸路,南京的船也就沒有造。
19、行善忍小
長州尤翁開了三家當鋪。年底某天,忽聽門外一片喧鬧聲,出門一看,是位鄰舍。站柜臺的伙計上前對尤翁說:“他將衣服壓了錢,今天空手來取,不給他就破口大罵,哪有這樣不講理?”而那人仍氣勢洶洶,不依不饒。
尤翁從容地對他說:“我明白你的意思,不過是為了度過年關(guān)。這種小事,值得一爭嗎?”于是命店伙計找出典物,共有衣物蚊帳四五件。尤翁指著棉襖說:“這件衣服抗寒不能少!
又指著棉袍說:“這件算我給你拜年用,其他東西現(xiàn)在不急用,可以暫留在這兒。”那人拿到衣服,自覺理虧,只得灰溜溜的離去。
當天夜里,那位鄰人竟死在了別人家里。他的親屬同那家人打了一年多的官司。原來此人因負債過多,已服毒,知道尤家富有,想敲筆錢,結(jié)果一無所獲,才轉(zhuǎn)到另外一家。
有人問尤翁為什么能預(yù)先知情而容忍他,尤翁回答:“凡無理來挑釁的人,一定有所依仗。如果在小事上不先忍耐,那就會大難臨頭!
關(guān)于歷史典故11
在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qū),飲灑風(fēng)尚,從周朝就開始盛行了,并且在各諸候國中,楚國是最負盛名的。楚國人嗜好飲酒,不僅在《楚辭》中有許多文字的描敘,先秦文獻《左傳》中關(guān)于楚人飲酒的記錄也很多。
楚人的酒習(xí)俗可見南方酒文化之端倪!蹲髠鳌烦晒16年載:楚晉戰(zhàn)于鄢陵,雙方酣戰(zhàn)一日,晉軍秣馬歷兵,準備明日再戰(zhàn)。楚王“聞之,召子反(司馬)謀。轂陽豎獻飲于子反,子反醉而不能見!苯Y(jié)果楚軍因主將醉酒不能作戰(zhàn),只好連夜撤退,子反酒醒后受到楚共王和令尹子重的責罰,不得不引疾自刎。屈原正是總結(jié)許多的歷史教訓(xùn)后,所以在他任左徒期間,能為楚王入同與王圖議政事,決定嫌疑;出則監(jiān)察群下,應(yīng)對諸候。屈原也才能“眾人皆醉我獨醒”《魚父》。
《楚辭·東君》:“青云衣兮白霓裳,舉長矢兮謝天狼;操余弧兮反淪降,援北斗兮酌桂漿!薄皷|君”是楚人尊崇的太陽神。“東君”射殺天狼得勝而歸,人們?yōu)橹e行了慶功宴,東君就高舉北斗為杯,痛飲佳釀。在屈原的筆 下,楚人飲酒的豪氣躍然紙上,也足以驗證了詩人的夸張手法,已達爐火純青之地步。楚人的嗜酒,其實為楚人酒神精神的一種顯現(xiàn)。
《楚辭·招魂》在講述盛宴時曰:“靦鱉炮羔,有拓漿些”!艾帩{蜜勺,實羽觴些”!按煸銉鲲,酌清涼些”,“華酌既陳,有瓊漿些”!巴貪{”就是甘蔗汁,《漢書.郊祀志》曰:“泰尊拓漿折朝醒”。是指助酒,解酒的甜飲料。“瓊漿”、“瑤漿”二詞,清代胡文英《屈騷指掌》解釋為白酒和紅酒。如果按這段辭所說:瑤漿盛于“羽觴”,形似鳥狀的酒杯,注滿了瑤漿;瓊漿盛于“華酌”,酌就是從酒樽(或是酒甕) 提酒用的酒斗,華酌的“華”在這里理解為花,華、花古代通用字。五臣云:“華酌,謂置華(花)于酒中”。由此看來,“瓊漿”就是摻入了桂花(或菊花或玖瑰花)一類芳香型植物花朵的紅酒(或甜酒)!毒鸥琛分刑岬降膬煞N美酒:“奠桂酒兮椒漿”,桂酒、椒漿當是摻入了桂花、椒花植物的紅酒,是以為證。此時此刻,浮現(xiàn)在我們腦海里的場景是:各種各樣的名酒、美酒和飲料擺放在宴席上,人們爭相你斟我酌,舉起酒杯、相互把盞,喝酒唱歌,手舞足蹈。大家都喝醉了,就把醪糟瀝渣(挫糟),把汁子冰凍一下,然后再喝(凍飲),那樣可以醒酒(清涼)。正好應(yīng)了現(xiàn)代一句俚語:“酒醉還需酒來解”,也正如“解鈴還需系鈴人”一樣。不管是舉行宴會還是祭祀亡靈,都可以證明楚人嗜酒的風(fēng)氣。
《楚辭》對中國酒文化的貢獻不能小視。《左傳》成公十二年載:晉卿郤至訪問楚國,“楚子享之子反相,為地室而懸(編鐘)焉。至將登。金奏作子下”。楚宮地室除用作“地下音樂廳”外,還常是皇宮貴族們聚眾夜飲狂歡的場所!墩谢辍吩唬骸扮H鐘搖簴,揳梓瑟些。娛酒不廢,沈日夜些”。這段文字向我們真實地描述了當時楚國貴族們?nèi)计鹈鳡T,飲酒作樂沒完沒了。那場面是:“女樂羅些。陳鐘按鼓,造新歌些。涉江采菱,發(fā)揚荷些。美人既醉,朱顏酡些。娭光眇視,目曾波些《招魂》”。撞起編鐘敲起鼓,歌妓舞女齊登場,新編的歌兒唱完《涉江》又唱《采菱》,一曲《揚荷》舞姿伴清唱,美女們早已醉意朦朧,兩頰嬌顏紅暈勝似海棠,男女們都眉來眼去,暗送秋波!笆颗s坐,亂而不分些!薄墩谢辍纺信g相錯雜坐,一點禮數(shù)也不講了,可說是喝的天昏地暗,難分白天黑夜,好一副醉生夢死的景象。推測其地點很可能就在地室(地下音樂廳)中,因為那種場面在地室中可以避人耳目,更可放蕩不羈?磥淼叵乱魳窂d不是現(xiàn)代人的發(fā)明。看著江陵擂鼓墩出土的那高大的冰酒鑒時,我們不能不為楚人的.豪飲而驚嘆了。楚人的好樂與豪飲,表現(xiàn)著楚人的放縱不拘,那都是酒神醉意的產(chǎn)物。
“蘭膏明燭,華燈錯些。結(jié)撰至思,蘭芳假些,人有所極,同心賦些。酎飲盡歡,樂先故些!墩谢辍贰。在華燈錯麗的場所,一些文人墨客借助醉意興志,正是詩興大發(fā)之時,各自發(fā)揮自己的特長,有作詩的,還有作賦的,還有說文的,總之撰寫的詩文賽過蘭花香幽。其實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就已經(jīng)有了“酒出詩”的雅語。把酒與文化緊密結(jié)合在一起,屈原乃第一人也。
《楚辭.大招》曰:“四酎并孰,不澀嗌只;清馨凍歆,不歠役只;吳醴白蘗,和楚瀝只;魂乎歸來,不遽惕只”。朱熹《楚辭集注》曰:“酎,三重釀酒。秦月令曰:春釀之,孟夏始成。漢亦以夏釀,八月乃成。此云四酎,則是四重釀矣!彼聂,則是以三重之酒為水再釀而成的度數(shù)很高的醇酒。這么好的美酒喝起來,味道甚佳,清新爽口,又不苦澀。把吳國用白酒曲釀成的醴酒,和楚國釀造出的清酒—楚瀝,配起來喝真是別有一番風(fēng)味,同時你也不要擔心酒不夠!洞笳小愤@段文字向我們透露了許多古代信息:一是楚國人早已掌握了熟練的釀酒技術(shù)了。并且能夠釀造出上等好酒。二是楚人當時已經(jīng)懂得了勾兌酒的方法了。三是楚人飲酒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四是楚人飲酒不亞于殷人嗜酒的習(xí)俗。
關(guān)于歷史典故12
應(yīng)避“瓜田李下”之嫌
北齊時期有個官員叫袁聿修,少年老成,性格沉穩(wěn),很有見識。后來他升任博陵太守,有一次外出考察工作,路過山東兗州。時任兗州刺史的邢邵是他的老朋友,便準備贈送袁聿修一匹當?shù)禺a(chǎn)的`白緞。袁聿修得悉后,很是為難,于是便先一步離開了兗州。
部屬問他緣由,他說,應(yīng)避“瓜田李下”之嫌。兗州乃盛產(chǎn)綢緞之鄉(xiāng),人家把東西早準備好了,咱們還是走開的為好。正是由于袁聿修為官清廉自守,他不但政績突出享有聲望,還贏得了一個“清郎”的雅號,受到后人的廣泛贊譽。
關(guān)于歷史典故13
你是冒尖錐子嗎?別做錐子扎人,也別被當錐子使很多人沒見過錐子,我見過。
早些年也許是家里窮,也許是母親保持了好的傳統(tǒng),我穿的很多布鞋都是母親做的。做鞋需要納鞋底子,納鞋底子就要用到錐子,若是不依靠錐子,母親是無法在厚且硬的底子上穿針引線的。
尖的東西都銳利,都不甘寂寞,不想冒尖都難。人若是錐子,縱然把他藏在口袋里,他遲早也會冒尖——冒尖之后有兩種結(jié)果,要么引起主人注意,要么惹怒了主人而被丟得遠遠的。
什么人是錐子呢?
平原君說有才能的人像錐子,毛遂就接話說自己其實就是個錐子。于是平原君帶著毛遂這把錐子去楚國談判,在平原君談不攏時毛遂居然按著寶劍威脅楚王,說實在的,楚王是脾氣小肚量大,否則,他跺跺腳,使使眼色,平原君一行怕是有去無回了。
“錐子”用來扎人時,人危險,“錐子”也危險。若是扎在人屁股上,被扎者自然暴跳如雷;若是扎在刀背、槍托上,“錐子”斷了尖兒事小,一命嗚呼事大。
毛遂通過自薦,引起了主人的注意,把楚王“扎”了,還挽回了不利局面,總算是徹底冒尖了。
也有惹怒主人的——急于冒尖的.人,都帶著強烈的功利性,急于表現(xiàn),急于取得戰(zhàn)績,有時就急躁、突兀,結(jié)果把好事辦砸了;就算是沒辦砸,也遭旁人嫉妒,不停地挑他毛病,不停地在主人那里冒“涼風(fēng)”,主人最終會惱怒,一把把他甩得遠遠的,再不搭理。
剛參加工作的人,剛換了工作的人,剛被提拔的人,剛到新崗位上的人,都不能做錐子,一定得做拖布,哪里臟你就拖哪里,拖完了尾巴一夾躲到墻角“憋屈”著。
你若是做了錐子,特別是還扎了人,你的日子就好過不到哪里去。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但人家放的那都是焰火,好看著呢。若是他三把火燒了誰家的“房子”,燒了誰家的“祖墳”,你再看看是什么情形?
曾經(jīng)有一個從事營銷的年輕人,業(yè)績不錯,他覺得老板給的薪水少了一點,就去找老板要求加薪,老板問他你要多少?
他給老板說了個數(shù),老板說:“你不值這個數(shù)!”
結(jié)果薪水沒加上去,還被老板當即辭退。
沒有哪個老板喜歡下面的人要求加薪,縱然你付出的真的比得到的多很多。你要了,你就是錐子,你沒要而老板給你了,那是老板的“恩惠”,哪一個老板不喜歡借助于賞賜別人而得到尊崇呢?
至于你要了而老板居然還給了的,那是你“拿捏”住了老板,或者是離開你老板玩不轉(zhuǎn),或者是老板的心情真的好極了。
這年頭當上真正的大一點的老板是不容易的,很少見到脾氣不大,不說一不二,不霸道的老板。別說你是錐子,你就是一顆炮彈,人家也能拔了你的引信。
是的,錐子的用處很大,但是破壞性也很強。不要讓自己成為錐子,也不要被別人當錐子使。更不能拿錐子硬碰硬,那有時反倒會崩了自己。
關(guān)于歷史典故14
中國酒的歷史,可以上朔到人類社會發(fā)展史的上古時期!妒酚.殷本紀》中便有紂王“以酒為池,懸肉為林”,“為長夜之飲”的記載,《詩經(jīng)》中“十月獲稻、為此春酒”和“為此酒春,以介眉壽”的詩句,都以人類不同的社會活動表明中國酒的興起已有五千年的歷史了。
另據(jù)考古學(xué)家證明,在近現(xiàn)代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的陶器中,已有了專用的酒器,這說明,在原始社會,中國釀酒已很盛行。有關(guān)酒的起源,歷史文獻記述有四種各據(jù)理論的說法。
一、上天造酒說
自古以來,中國人的祖先就有酒是天上“酒星”所造的說法。《晉書》中有關(guān)于酒旗星座的記載:“軒轅右角南三星日酒旗,酒官之旗也,主宴飲食!避庌@,中國古稱星名,共十七顆星,其中十二顆屬獅子星座。酒旗三星,呈“一”形排列,南邊緊傍二十八宿的柳宿入顆星。明朗的夜晚,對照星圖仔細在天空中搜尋,獅子座中的軒轅十四和長蛇座的二十八宿中的星宿一,很明亮,很容易找到,酒旗三星,則因亮度太小或太遙遠,而用肉眼很難辨認。
酒旗星的發(fā)現(xiàn),最早見于《周禮》一書中,據(jù)今已有近三千年的歷史。二十八宿的廉潔,始于殷代而確立于周代,是中國古代天文學(xué)的偉大發(fā)現(xiàn)之一。在當時天文科學(xué)儀器極其簡陋的情況下,能在浩焱的星漢中觀察到這幾顆并不怎樣明亮的“酒旗星”,給予命名并留下關(guān)于酒旗星的種種記載與傳說,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奇跡。
二、猿猴造酒說
唐人李肇所撰《國史補》一書,對人類如何捕捉聰明伶俐的猿猴,有一段極精彩的記載。
猿猴是十分機敏的動物,它們居于深山野林中,出沒無常,很難捉到,經(jīng)過細致的觀察,人們發(fā)現(xiàn)猿猴“嗜酒”。于是,人們便在猿猴出沒的地方,擺上香甜濃郁的美酒。猿猴聞香而至,先是在酒缸前流連不前,接著便小心翼翼地蘸酒吮嘗。時間一久,終因經(jīng)受不住美酒的誘惑,而暢飲起來,直到酩酊大醉而被人捉住。這種捕捉猿猴的方法并非中國獨有,東南亞一帶的群眾和非洲的土著民族捕捉猿猴或大猩猩,也都采用類似的方法。
猿猴不僅嗜酒,而且還會“造酒”,這在中國歷史的典籍中都有記載。清代文人李調(diào)元在他的著述中有“瓊州多猿.....嘗于石巖深處得猿酒,蓋猿酒以稻米與百花所造,一百六軋有五六升許,味最辣,然極難得!钡挠涊d;清代的一本筆記小說中也道:“粵西平樂等府,山中多猿,善采百花釀酒。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數(shù)百。飲之,香美異常,名曰猿酒!睙o獨有偶,早在明朝時期,這類猿猴“造”酒的傳說就有過記載。明代文人李日華在他的著述中,也有過類似的記載:“黃山多猿猱,春夏采花果于石洼中,醞釀成酒,香氣溢發(fā),聞數(shù)百步”。
昔年,《安徽日報》曾刊登老畫家程嘯天先生在黃山險峰深谷覓得“猴兒酒”的事情。這些不同時代人的記載,都證明在猿猴的聚居處,常常有類似“酒”的東西發(fā)現(xiàn)。由此也可推論酒的起源,當由果發(fā)酵開始,因為它比糧谷發(fā)酵容易得多。
酒是一種由發(fā)酵所得的食品,是由一咱叫酵母菌的微生物分解糖類產(chǎn)生的。酵母菌是一種分布極其廣泛的菌類,在廣袤的大自然原野中,尤其在一些含糖分較高的水果中,這種酵母菌更容易繁衍滋長。山林中野生的水果,是猿猴的重要食物。猿猴在水果成熟的季節(jié),收貯大量水果于“石洼中”,堆積的水果受到自然界中酵母菌的作用而發(fā)酵,在石洼中將一種被后人稱為“酒”的液體析出,因此,猿猴在不自覺中“造”出酒來,是合乎邏輯與情理的。
三、儀狄造酒說
史籍中有多處提到儀狄“作酒而美”、“始作酒醪”的記載。
一種說法叫“儀狄作酒撥,杜康作秣酒”。由字面看,是講他們在作不同的酒!皳堋,是一種糯米經(jīng)過發(fā)酵加工而成的“酪糟兒”。性溫軟,其味甜,多座于江浙一帶,F(xiàn)在的不少家庭中,仍自制醒糟兒。醋糟兒潔白細膩,稠狀的糟糊可當主食,上面的清亮汁液頗近于酒!傲帧,高梁的別稱。杜康作林酒,指的是杜康造酒所使用的原料是高梁。由此看來,儀狄是黃酒的創(chuàng)始人,而杜康可能是高梁酒創(chuàng)始人。
另一種說法是“酒之所興,肇自上皇,成于儀狄”。意思是說,自上古三皇五帝的時候,就有各種各樣的造酒的方法流行于民間,是儀狄將這些造酒的方法歸納總結(jié)起來,始之流傳于后世的。
儀狄是什么時代的人呢?比起杜康來,古籍中關(guān)於儀狄的記載比較一致。例如《世本》、《呂氏春秋》、《戰(zhàn)國策》中部認為他是夏禹時代的人。那么,儀狄是不是釀酒的“始祖”呢?此說自古看法就不一致,甚至有與《世本》相矛盾的說法。例如孔子八世孫孔駙,說帝堯、帝舜部是飲酒量很大的君王。黃帝、堯、舜,部早于夏禹,早于夏禹的堯舜部善飲酒,他們飲的是推人制造的酒呢?可見,說夏禹的臣屬儀狄“始作酒醪”并不確切。事實上用糧食釀酒是件程序、工藝都很難的事,單憑一個人力量是難以完成的。
【酒之典故 】
歡伯:因為酒能消憂解愁,能給人們帶來歡樂,所以就被稱之為歡伯。這個別號最早出在漢代焦延壽的《易林·坎之兌》,他說,“酒為歡伯,除憂來樂”。其后,許多人便以此為典,作詩撰文。如宋代楊萬里在《和仲良春晚即事》詩之四中寫道:“貧難聘歡伯,病敢跨連錢”。又,金代元好問在《留月軒》詩中寫道,“三人成邂逅,又復(fù)得歡伯;歡伯屬我歌,蟾兔為動色!
杯中物:因飲酒時,大都用杯盛著而得名。始于孔融名言,“座上客常滿,樽(杯)中酒不空”。陶潛在《責子》詩中寫道,“天運茍如此,且進杯中物”。杜甫在《戲題寄上漢中王》詩中寫道,“忍斷杯中物,眠看座右銘”。
金波:因酒色如金,在杯中浮動如波而得名。張養(yǎng)浩在《普天樂·大明湖泛舟》中寫道,“杯斟的金濃滟滟”。
秬鬯:這是古代用黑黍和香草釀造的酒,用于祭祀降神。據(jù)《詩經(jīng)。大雅·江漢》記載,“秬鬯一卣”!矀鳌常汉谑蛞病[,香草也,筑煮合而郁之曰“鬯”!腹{」:秬鬯,黑黍酒也,謂之鬯者,芬香條暢也。王賜召虎,以鬯酒一尊,以祭其宗廟,告其先祖。
白墮:這是一個善釀?wù)叩拿。?jù)北魏《洛陽伽藍記·城西法云寺》中記載,“河?xùn)|人劉白墮善能釀酒,季夏六月,時暑赫羲,以罌貯酒,暴于日中。經(jīng)一旬,其酒不動,飲之香美而醉,經(jīng)月不醒。京師朝貴多出郡登藩,遠相餉饋,逾于千里。以其遠至,號曰鶴觴,亦曰騎驢酒。永熙中,青州刺史毛鴻賓赍酒之藩,路逢盜賊,飲之即醉,皆被擒。時人語曰,‘不畏張弓撥刀,唯畏白墮春醪’”。因此,后人便以“白墮”作為酒的代稱。蘇轍在《次韻子瞻病中大雪》詩中寫道,“殷勤賦黃竹,自勸飲白墮”。
凍醪:即春酒。是寒冬釀造,以備春天飲用的酒。據(jù)《詩·豳風(fēng)·七月》記載,“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緜鳌浚捍壕疲瑑鲺惨。宋代朱翼中在《酒經(jīng)》寫道,“抱甕冬醪,言冬月釀酒,令人抱甕速成而味薄”。杜牧在《寄內(nèi)兄和州崔員外十二韻》中寫道,“雨侵寒牖夢,梅引凍醪傾”。
壺觴:本來是盛酒的器皿,后來亦用作酒的代稱,陶潛在《歸去來辭》中寫道,“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白居易在《將至東都寄令孤留守》詩中寫道,“東都添個狂賓客,先報壺觴風(fēng)月知”。
壺中物:因酒大都盛于壺中而得名。張祜在《題上饒亭》詩中寫道,“唯是壺中物,憂來且自斟”醇酎這是上等酒的代稱。據(jù)《文選·左思<魏都賦>》記載,“醇酎中山,流湎千日”。張載在《酃酒賦》中寫道,“中山冬啟,醇酎秋發(fā)”。
酌:本意為斟酒、飲酒,后引申為酒的代稱;’如“便酌”“小酌”。李白在《月下獨酌》一詩中寫道,“花問、壺酒,獨酌無相親”
酤:據(jù)《詩·商頌·烈祖》記載,“既載清酤,赍我思成”!矀鳌梗呼,酒。醑:本意為濾酒去滓,后用作美酒代稱。李白在《送別》詩中寫道,“借別傾壺醑,臨分贈鞭”。楊萬里在《小蓬萊酌酒》詩中寫道,”餐菊為糧露為醑”。
醍醐:特指美酒。白居易在《將歸一絕》詩中寫道,“更憐家醞迎春熟,一甕醍醐迎我歸”。
黃封:這是指皇帝所賜的酒,也叫宮酒。蘇軾在《與歐育等六人飲酒》詩中寫道,“苦戰(zhàn)知君便白羽,倦游憐我憶黃封”。又據(jù)《書言故事·酒類》記載,“御賜酒曰黃封”。
清酌:古代稱祭祀用的酒。據(jù)《禮·曲禮》記載,“凡祭宗廟之禮,……酒曰清酌”。
昔酒:這是指久釀的酒。據(jù)《周禮·天宮酒正》記載,“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賈公彥注釋說:“昔酒者,久釀乃孰,故以昔酒為名,酌無事之人飲之”。
縹酒:這是指綠色微白的酒。曹植在《七啟》中寫道,“乃有春清縹酒,康狄所營”。李善注:縹,綠色而微白也。
青州從事、平原督郵:“青州從事”是美酒的隱語!捌皆洁]”是壞酒的隱語。據(jù)南朝宋國劉義慶編的《世說新語·術(shù)解》記載,“桓公(桓溫)有主簿善別酒,有酒輒令先嘗,好者謂‘青州從事’,惡者謂‘平原督郵’。青州有齊郡,平原有鬲縣。從事,言到臍;督郵,言在鬲上住”!皬氖隆、“督郵”,原為官名。宋代蘇軾在《章質(zhì)夫送酒六壺書至而酒不達戲作小詩問之》中,寫有“豈意青州六從事,化為烏有一先生”的詩句。
曲生、曲秀才:這是酒的擬稱。據(jù)鄭棨在《開天傳信記》中記載,“唐代道士葉法善,居玄真觀。有朝客十余人來訪,解帶淹留,滿座思酒。突有一少年傲睨直入,自稱曲秀才,吭聲談?wù),一座皆驚。良久暫起,如風(fēng)旋轉(zhuǎn)。法善以為是妖魅,俟曲生復(fù)至,密以小劍擊之,隨手墜于階下,化為瓶榼,美酒盈瓶。坐客大笑飲之,其味甚佳”。后來就以“曲生”或“曲秀才”作為酒的別稱。明代清雪居士有“曲生真吾友,相伴素琴前”的詩句。清代北軒主人寫有“春林剩有山和尚,旅館難忘曲秀才”的詩句。蒲松齡在《聊齋志異·八大王》一節(jié)中,也寫有“故曲生頻來,則騷客之金蘭友”的詞句。
曲道士、曲居士:這是對酒的戲稱。宋代陸游在《初夏幽居》詩中寫道,“瓶竭重招曲道士,床空新聘竹夫人”。黃庭堅在《雜詩》之五中寫道,“萬事盡還曲居士,百年常在大槐宮”。
曲蘗:本意指酒母。據(jù)《尚書·說命》記載,“著作酒醴,爾惟曲蘗”。據(jù)《禮記·月令》記載,“乃命大酋,秫稻必齊,曲蘗必時”后來也作為酒的.代稱。杜甫在《歸來》詩中寫道,“憑誰給曲蘗,細酌老江干”。蘇拭在《濁醪有妙理賦》中寫道,“曲蘗有毒,安能發(fā)性”。
春:在《詩經(jīng)·豳風(fēng)·七月》中有“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的詩句,故人們常以“春”為酒的代稱。杜甫在《撥悶》詩中寫道,“聞道云安曲米春,才傾一盞即醺人”。蘇拭在《洞庭春色》詩中寫道,“今年洞庭春,玉色疑非酒”。
茅柴:這本來是對劣質(zhì)酒的貶稱。馮時化在《酒史·酒品》中指出了,“惡酒曰茅柴”。亦是對市沽薄酒的特稱。吳聿在《觀林詩話》中寫道,“東坡‘幾思壓茅柴,禁綱日夜急’,蓋世號市沽為茅柴,以其易著易過”。在明代馮夢龍著的《警世通言》中,有“琉璃盞內(nèi)茅柴酒,白玉盤中簇豆梅”的記載。
香蟻、浮蟻:酒的別名。因酒味芳香,浮糟如蟻而得名。韋莊在《冬日長安感志寄獻虢州崔郎中二+韻》詩中寫道,“閑招好客斟香蟻,悶對瓊?cè)A詠散鹽”。
綠蟻、碧蟻:酒面上的綠色泡沫,也被作為酒的代稱。白居易在《同李十一醉憶元九》詩中寫道,“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謝眺《在郡臥病呈沈尚書》中寫道,“嘉魴聊可薦,綠蟻方獨持”。吳文英在《催雪》中寫道,“歌麗泛碧蟻,放繡箔半鉤”。
天祿:這是酒的別稱。語出《漢書·食貨志》下,“酒者,天子之美祿,帝王所以頤養(yǎng)天下,享祀祈福,扶衰養(yǎng)疾”。相傳,隋朝末年,王世充曾對諸臣說,“酒能輔和氣,宜封天祿大夫”。因此,酒就又被稱為“天祿大夫”。
椒漿:即椒酒,是用椒浸制而成的酒。因酒又名漿,故稱椒酒為椒漿。《楚辭。九歌·東皇太一》寫道,“奠桂酒兮椒漿”。李嘉**在《夜聞江南人家賽神》詩中寫道,“雨過風(fēng)清洲渚閑,椒漿醉盡迎神還”。漿本來是指淡酒而說的,后來亦作為酒的代稱。據(jù)《周禮.天官,漿人》記載,“掌共主之六飲:水、漿、醴、涼、醫(yī)、酏,入于邂逅,又復(fù)得歡伯;歡伯屬我歌,蟾兔為動色”。
忘憂物:因為酒可以使人忘掉憂愁,所以就借此意而取名。晉代陶潛在《飲酒》詩之七中,就有這樣的稱謂,“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一觴雖猶進,杯盡壺自傾”。
掃愁帚、釣詩鉤:宋代大文豪蘇拭在《洞庭春色》詩中寫道,“要當立名字,未用問升斗。應(yīng)呼釣詩鉤,亦號掃愁帚”。因酒能掃除憂愁,且能鉤起詩興,使人產(chǎn)生靈感,所以蘇軾就這樣稱呼它。后來就以“掃愁帚”、“釣詩鉤”作為酒的代稱。元代喬吉在《金錢記》中也寫道,“在了這掃愁帚、釣詩鉤”。
狂藥:因酒能亂性,飲后輒能使人狂放下羈而得名。唐代房玄齡在《晉書·裴楷傳》有這樣的記載,“長水校尉孫季舒嘗與崇(石崇)酣宴,慢傲過度,崇欲表免之?勚,謂崇曰,‘足下飲人狂藥,責人正禮,不亦乖乎?’崇乃止”。唐代李群玉在《索曲送酒》詩中也寫到了“廉外春風(fēng)正落梅,須求狂藥解愁回”的涉及酒的詩句。
酒兵:因酒能解愁,就象兵能克敵一樣而得名。唐代李延壽撰的《南史·陳慶之傳》附《陳暄與兄子秀書》有此稱謂,“故江諮議有言,‘酒猶兵也。兵可千日而不用,不可一日而不備;酒可千日而不飲,不可一飲而不醉’”。唐代張彥謙在《無題》詩之八也有此稱謂“憶別悠悠歲月長,酒兵無計敵愁腸”的詩句。
般若湯:這是和尚稱呼酒的隱語。佛家禁止僧人飲酒,但有的僧人卻偷飲,因避諱,才有這樣的稱謂。蘇軾在《東坡志林·道釋》中有,“僧謂酒為般若湯”的記載。竇革在《酒譜·異域九》中也有“天竺國謂酒為酥,今北僧多云般若湯,蓋瘦詞以避法禁爾,非釋典所出”的記載。中國佛教協(xié)會主席趙樸初先生對甘肅皇臺酒的題詞“香醇般若湯”,可知其意。
清圣、濁賢:東漢未年,曹操主政,下令禁酒。在北宋時期李昉等撰寫的《太平御覽》引《魏略》中有這樣的記載,“太祖(曹操)時禁酒而人竊飲之,故難言酒,以白酒為賢人,清酒為圣人”。晉代陳壽在《三國志·徐邈傳》中也有這樣的記載,“時科禁酒,而邈私飲,至于沉醉,校事趙達問以曹事,邈曰,‘中圣人’……渡遼將軍鮮于輔進曰,‘平日醉客謂酒清者為圣人,濁者為賢人。邈性修慎,偶醉言耳’”。因此,后人就稱白酒或濁酒為“賢人”,清酒為“圣人”。唐代季適在《罷相作》中寫有“避賢初罷相,樂圣且銜杯”的詩句。宋代陸游在《溯溪》詩中寫有“閑攜清圣濁賢酒,重試朝南暮北風(fēng)”的詩句。
關(guān)于歷史典故15
戰(zhàn)國初期,秦國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各方面都比中原各國落后。公元前361年,秦國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下決心發(fā)憤圖強,于是委派商鞅實施變法。
商鞅起草了一系列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就想了一個辦法,他叫人在都城的南門豎了一根三丈高的木頭,下命令說:“誰能把這根木頭扛到北門去,就賞十兩金!
不一會兒,南門口圍了一大堆人,大家議論紛紛,人們都說:“這根木頭誰都拿得動,哪兒用得著十兩賞金?準是有人在開玩笑呢!贝蠡飪耗闱莆遥仪颇,就是沒有一個上去扛木頭的。商鞅知道老百姓還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賞金提到五十兩。正在大伙兒議論紛紛的時候,人群中有一個人把木頭扛起來就走,一直搬到北門。商鞅立刻兌現(xiàn)了他的諾言,賞給扛木頭的人五十兩金。這件事立即傳了開去,一下子轟動了秦國。老百姓都說:“商鞅的命令不含糊!庇辛诉@種信任基礎(chǔ),商鞅的`新法得到了有效的貫徹和執(zhí)行。
自從商鞅變法以后,秦國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增加了,軍事力量也強大了,各方面實力逐步超過了其它各國,于是才有了后來的吞并六國,一統(tǒng)華夏。
【歷史典故】相關(guān)文章:
經(jīng)典的歷史典故07-16
經(jīng)典歷史典故04-28
歷史的典故04-12
經(jīng)典歷史典故精選08-26
歷史典故04-12
(精選)經(jīng)典歷史典故07-24
經(jīng)典的歷史典故04-20
歷史的典故05-21
歷史典故05-19
經(jīng)典歷史典故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