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冬至吃什么美食優(yōu)秀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南方冬至吃什么美食優(yōu)秀【精】
南方冬至吃什么美食優(yōu)秀1
吃湯圓
冬至吃湯圓是我國的傳統(tǒng)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湯圓也稱湯團,冬至吃湯團又叫“冬至團”。南北各地還有不少湯圓的名品,如寧波湯圓餡多皮薄,糯而不粘;長沙姐妹湯圓潔白晶瑩,香甜可口;如今不僅冬至吃,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湯圓。
吃豆腐
廣西地區(qū)冬至吃豆腐包,把豆腐炸成一個空心的,把肉放進去,蒸熟。在常州,一直流傳著冬至前夜吃胡蔥燉豆腐的習俗。并有“吃了熱一冬、不吃凍一冬”的諺語。
每逢冬至,南京家家戶戶吃小蔥燒豆腐。有一種“逗富”、“長旺”的寓意。與南京類似,泰州、揚州、南通等地的冬至日習俗大抵如此。
吃糍粑
按照江浙一帶的傳統(tǒng),冬至會舂糍粑,參與的人非常多,很隆重。在云南,冬至也有吃糍粑的習俗。而每逢祭祖或重大節(jié)日,或紅白喜事,都要做糍粑,因此,在老家把糍粑叫“大糍”,如今常見的湯圓就有些不屑的被稱做“小糍”。
吃赤豆糯米飯
在江南水鄉(xiāng),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用以驅(qū)避疫鬼,防災(zāi)祛病。在冬至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
吃年糕
杭州人在冬至都喜吃年糕。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風味的年糕,早上吃的是芝麻粉拌白糖的年糕,中午是油墩兒菜、冬筍、肉絲炒年糕,晚餐是雪里蕻、肉絲、筍絲湯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長高,圖個吉利。
南方冬至吃什么美食優(yōu)秀2
冬至是中國農(nóng)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jié)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冬至俗稱“冬節(jié)”、“長至節(jié)”、“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jīng)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歷12月21日至23日之間,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qū)在這一天還有吃餃子、南方吃湯圓的習俗,諺語:冬至到,吃水餃。
根據(jù)周朝的記載,民間有利用冬至日至郊外祭祀天的活動,又因為周歷的正月為夏歷的十一月,因此,在周代的正月等于我們現(xiàn)在的十一月,所以拜歲和賀冬并沒有分別,一直到漢武帝采用夏歷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開,因此,也可以說:過“冬節(jié)”是自漢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肚寮武洝飞踔劣小岸链笕缒辍敝f。這表明古人對冬至十分重視。人們認為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zhuǎn)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漢朝以冬至為“冬節(jié)”,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例行放假。《后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后省事。”所以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guān),商旅停業(yè),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jié)日。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現(xiàn)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這天過節(jié)慶賀。
就因為歷法的不同,使得民間一直傳承著周歷歷法,認為冬至過后就是另一年的開始(才有吃圓仔后就多了一歲的說法)這也是冬至為何在民間會那么受重視,但是這樣的錯誤傳承,使得民間的。觀念與目前擇日學上,所用的夏歷歷法有了很大的'出入,這樣的錯誤觀念應(yīng)該矯正,把正確的歷法傳承才對。
在古代,冬節(jié)曾是一個隆重的日子,在周朝,就有利用“冬至”日郊祀祭天的記載,又因為周歷的正月是夏歷的十一月,因此,周代拜歲和賀冬并沒有分別,一直到漢武帝采用夏歷后,才把元旦和冬至分開,因此,也可以說:過“冬節(jié)”是自漢代才有的。漢代甚至在冬至前后,從皇帝到百官都停止辦公,全部休假來慶賀這個日子呢!
“冬至”又稱為“至節(jié)”,因為它是“陰極之至”、是“陽氣始至”,也是“日行南至”的節(jié)日。又由于冬至過后,新年就在眼前了,所以又有“冬節(jié)大如年”的說法,意思是說冬至的禮俗和年節(jié)相差無幾。另外,冬至又有如“亞歲”、“如正(新正)”、“履長節(jié)”等的稱呼,民間則多稱為“冬節(jié)”。又由于富人都過著豐厚的冬至,而窮人則只能貧苦的過夜,于是又有“有者冬至夜,無者過一夜”、“富人吃一夜,窮人凍一夜”的俗諺。
民間又以冬至日到來之先后,及當天天氣的好壞,推測往后的天氣。俗語說:“冬至在月頭,要冷在年兜(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無雪也沒霜”(這是依據(jù)冬至日到來的早晚,推測寒流到來的早晚);俗語也說:“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意思是:冬至這天如果沒有太陽,那么過年一定晴天,反之,如果冬至放晴,過年就會下雨)。
在冬至的應(yīng)節(jié)食品方面,有許多有趣的傳統(tǒng),甚至是各族的特色。例如:滿族旗人在冬至祭天祭祖之后,將祭拜過后的豬肉煮成白肉和親朋好友分享;在陜西地方,人們相信共工的兒子,在冬至這天去世,變成散播瘟疫的惡鬼,但疫鬼怕紅豆,因此在冬至這天,大家煮紅豆粥來避開瘟疫;南方人吃湯圓,北方人在冬至這天則有吃餛飩的習俗,有句俗諺說:“冬至餛飩夏至面”,另外在西北地方則多半吃餃子(餃子在明代之前稱為餛),民間甚至有流傳“吃了冬節(jié)的餃子,不凍耳朵”的諺語。
緣何有這種食俗呢?相傳南陽醫(yī)圣張仲景曾在長沙為官,他告老還鄉(xiāng)那時適是大雪紛飛的冬天,寒風刺骨。他看見南陽白河兩岸的鄉(xiāng)親衣不遮體,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凍爛了,心里非常難過,就叫其弟子在南陽關(guān)東搭起醫(y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qū)寒藥材放置鍋里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再放下鍋里煮熟,做成一種叫“驅(qū)寒矯耳湯”的藥物施舍給百姓吃。服食后,鄉(xiāng)親們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是故形成“捏凍耳朵”此種習俗。以后人們稱它為“餃子,也有的稱它為“扁食”和“燙面餃”,人們還紛紛傳說吃了冬至的餃子不凍人。
南方冬至吃什么美食優(yōu)秀3
祭祖
冬至最初在周代主要是為了向神明和祖先祈福消災(zāi),祈求來年減少饑荒與死亡而舉行的祭祀活動。至今,我國南方沿海一帶還延續(xù)著祭祖的傳統(tǒng)習俗,家家戶戶把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廳,安放供桌,擺好香爐、貢品等。在南方一些地方,還會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靈,以祈福來年風調(diào)雨順,家和萬事興。
吃燒臘與姜飯
潮汕地區(qū)有“東丸節(jié),一食就過年”的民諺,也叫“添歲”。吃燒臘寓意來年能鴻運當頭。吃姜飯則是時節(jié)的原因,冬至需要御寒,適合進補,冬至煮臘味姜飯,適合時令。在冬至這天,廣東人還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風俗。
吃年糕
明末清初,杭州人都有冬至吃年糕的習俗,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風味的年糕,寓意年年長高,圖個吉利。
吃冬至丸
在南方一些地區(qū),冬至時節(jié)的習俗是吃冬至丸,每逢冬至清晨,各家各戶磨糯米粉,并用糖、肉、菜、果、蘿卜絲等做餡,包成冬至丸。不僅自家吃,還會贈送親友表示祝福。有的還會帶上煮熟的冬至丸,準備水果、香、銀紙等祭品,上山掃墓,祭祀祖先。
吃餃子
吃餃子是北方人的`傳統(tǒng)風俗,有著“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說法。
九九消寒
冬至一到,便進入數(shù)九寒天。中國民間將冬至叫做交九或數(shù)九,即從冬至開始,每9天分為一個“九”,共分9個“九”,數(shù)到81天時便“九盡桃花開”。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九為極數(shù),乃最大、最多、最長久的概念。九個九即八十一更是“最大不過”之數(shù)。古代中國人民認為過了冬至日的九九八十一日,春天肯定經(jīng)已到來。
喝羊肉湯
冬至吃羊肉的習俗據(jù)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羊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贊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習俗。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現(xiàn)山東滕州一帶,這天被稱作伏九,節(jié)前會給長輩送諸如羊肉等禮品,伏九家家都要喝羊肉湯,對個人對長輩對家庭都為圖個好兆頭。
【南方冬至吃什么美食優(yōu)秀】相關(guān)文章:
南方冬至吃什么美食優(yōu)秀02-02
冬至吃什么傳統(tǒng)美食12-02
北方冬至吃什么傳統(tǒng)美食11-08
南方清明節(jié)吃什么01-11
南方清明節(jié)吃什么06-21
冬至吃什么12-10
冬至的美食08-30
關(guān)于冬至吃什么?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