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重陽節(jié)的傳說故事6篇
重陽節(jié)的傳說故事1
很早以前,大運河邊住著一個善良的農夫叫阿牛。阿牛家里很窮,他七歲就沒了父親,靠母親紡織度日。阿牛母親因子幼喪夫,生活艱辛,經(jīng)?奁,把眼睛都哭爛了。為治好母親的病,阿牛一邊給財主做工,一邊起早摸黑開荒種菜,靠賣菜換些錢給母親求醫(yī)買藥。也不知吃了多少藥,母親的眼病仍不見好轉。
一天夜里,阿牛做了一個夢,夢見一個姑娘來幫他種菜,并告訴他說:沿運河往西數(shù)十里,有個天花蕩,蕩中有一株白色的菊花,能治眼病。這花要九月初九重陽節(jié)才開放,到時候你用這花煎湯給你母親吃,定能治好她的眼病。
重陽節(jié)那天,阿牛帶了干糧,去天花蕩尋找白菊花。原來這是一個長滿野草的荒蕩,人稱天荒蕩。他在那里找了很久,只有黃菊花,就是不見白菊花,一直找到下午,才在草蕩中一個小土墩旁的草叢中找到一株白色的野菊花。這株白菊花長得很特別,一梗九分枝,眼前只開一朵花,其余八朵含苞待放。阿牛將這株白菊花連根帶土挖了回來,移種在自家屋旁。經(jīng)他澆水護理,不久八枚花朵也陸續(xù)綻開,又香又好看。于是他每天采下一朵白菊煎湯給母親服用。當吃完了第七朵菊花之后,阿牛母親的.眼睛便開始復明了。
姑娘又繼續(xù)在夢中介紹種植菊花的方法。
姑娘說:我是天上的菊花仙子,特來助你,你只要按照一首《種菊謠》去做,白菊花定會種活。接著菊花仙子念道:三分四平頭,五月水淋頭,六月甩料頭,七八捂墩頭,九月滾繡球。念完就不見了。
阿;氐轿堇镒屑毻魄镁栈ㄏ勺拥摹斗N菊謠》,終于悟出了其中意思:種白菊要在三月移植,四月掐頭,五月多澆水,六月勤施肥,七月八月護好根,這樣九月就能開出繡球狀的菊花。
阿牛根據(jù)菊花仙子的指點去做了,后來菊花老根上果然爆出了不少枝條。他又剪下這些枝條去扦插,再按《種菊謠》說的去栽培,第二年九月初九重陽節(jié)便開出了一朵朵芬芳四溢的白菊花。
后來阿牛將種菊的技能教給了村上的窮百姓,這一帶種白菊花的人就越來越多了。因為阿牛是九月初九找到這株白菊花的,所以后來人們就將九月九稱作菊花節(jié),并形成了賞菊花、吃菊花茶、飲菊花酒等風俗。
重陽節(jié)的傳說故事2
很久以前,汝南縣有個青年名叫桓景。他和父母妻子一家人守著幾片地,安分守己的過日子。誰知天有不測風云,汝河兩岸忽然流行起瘟疫,奪走了不少人的性命;妇靶r候曾聽大人說過,汝河里住了一個瘟魔,每年都會出來散布瘟疫,危害人間。為了替鄉(xiāng)民除害,桓景打聽到東南山中住了一個叫費長房的神仙。他就決定前去拜師學藝。
桓景帶上一袋干糧上路了。他一路走,一路打聽,翻過了一座又一座山,蹚過了一條又一條河,磨破了一雙又一雙鞋,翻越了千山萬水,還是找不到仙人的縱跡。有一天,他忽然看見面前站著一只雪白的.鴿子不斷地向他點頭,桓景走近前一看,鴿子卻飛出了兩三丈遠,落地后又不斷地向桓景點頭。就這樣,桓景跟著白鴿,終于找到了費長房的仙居;妇白叩介T口,恭恭敬敬的跪了兩天兩夜。到了第三天,大門開了,一個白發(fā)老人笑瞇瞇的對他說:我看你一心想為民除害,就收下你這個徒弟吧。他交給桓景一把降妖青龍劍,又教他降魔的武藝。桓景每天勤學苦練,終于把劍術練得爐火純青。
有一天桓景正在練劍,費長房走過來對他說: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來害人。你趕緊回鄉(xiāng)為民除害,我給你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先讓鄉(xiāng)親們登高避災,然后再去斬妖除魔。說完,就用手招來一只仙鶴,把桓景載回汝南去了。
桓景回到家鄉(xiāng),把費長房的話向大伙兒說了一遍。到了九月九那天,他帶著全村老小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葉子分給每人一片,又把菊花酒倒出來,每人喝了一口,說是可以避瘟疫。安排妥當后,他就帶著降妖青龍劍回到村中,等著斬殺瘟魔。
中午時分,汝河里狂風怒吼,隨著幾聲怪叫,瘟魔出水走上岸來,趾高氣揚地走進村里。他發(fā)現(xiàn)村里一個人也沒有,就四處張望,最后發(fā)現(xiàn)村民們都躲在山上,便狂叫著向山上沖去。剛到山腳下,突然一陣濃郁的茱萸葉香和菊花酒氣迎面撲來,瘟魔頓時頭暈眼花,哼哼呀呀地在原地打轉;妇笆殖謱殑拇遄永镏北嘉聊Ф鴣,和瘟魔斗了幾個回合。瘟魔見勢不妙,轉身就逃;妇班驳囊宦暽涑隽藢殑,寶劍閃著寒光,一眨眼就把瘟魔釘死在地上。
從此,汝河兩岸再也不鬧瘟疫了,這一天是農歷九月初九。此后每年的這一天,人們都要舉行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等活動,來紀念桓景鏟除瘟魔、為民除害。因為九月初九又是重陽日,所以人們就把這一天叫做重陽節(jié)。
重陽節(jié)的傳說故事3
重陽節(jié)是我國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早在漢代,就有飲菊花酒、插茱萸的習俗。唐代王維有“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钡脑娋;王勃的“九月重陽節(jié),開門見菊花”更寫出了賞菊飲酒的情趣。那么,重陽節(jié)的習俗是怎么形成的呢?這里有一個傳說。
漢代,河南汝南有個叫恒景的人。一家人守著一塊薄地,安分守己得過日子。誰知天有不測風云,汝河兩岸忽然流行起瘟疫,奪走了許多人的生命。為了替鄉(xiāng)民除害,恒景決定去終南山拜訪一個叫費長方的神仙。費長方給了他一把降妖青龍劍,讓他學習降妖的法術。恒景遵照老人的話勤奮的練習。一天,費長方對他說:“今年九月九日,瘟神又要出來害人。你趕緊回鄉(xiāng)為民除害。我給你一包茱萸葉子,一瓶菊花酒,叫你家鄉(xiāng)父老都登高避禍!焙憔盎氐郊亦l(xiāng),他把費長方的話告訴鄉(xiāng)親們,大家就按他說的話做了。恒景來到村口等著瘟神。一會兒,狂風怒吼,瘟神來了?匆娻l(xiāng)親們都在山上,瘟神想去作崇,卻被茱萸的.香味與酒氣熏倒了。一回頭,又看見恒景手持寶劍向他撲來,連忙迎戰(zhàn)。他倆斗了幾個回合,瘟神斗不過,轉身就逃。恒景拋出寶劍,就把瘟神釘死在地。汝河兩岸的百姓又過上了太平的日子。
從此,人們就把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的習俗保留了下來。
重陽節(jié)的傳說故事4
第一則:采自河南
很久以前,XX縣有個人名叫桓景。他和父母妻子一家人守著幾片地,安分守己的過日子。誰知天有不測風云,汝河兩岸忽然流行起瘟疫,奪走了不少人的性命。桓景子時候曾聽大人說過,汝河里住了一個瘟魔,每年都會出來散布瘟疫,危害人間。為了替鄉(xiāng)民除害,桓景打聽到東南山中住了一個叫費長房的神仙。他就決定前去拜訪。
誰知他翻越了千山萬水,還是找不到仙人的縱跡。有一天,他忽炙看見面前站著一只雪白的鴿子不斷地向他點頭,桓景走近前一看,鴿子忽然飛了兩三丈遠,落地后又不斷地向桓景點頭。就這樣,桓景跟著白鴿,終于找到了費長房的仙居。桓景走到門口,恭恭敬敬的跪了兩天兩夜。到了第三天,大門忽然開了,一個白發(fā)老人笑瞇瞇的對他說:“弟子為民除害心切,快跟我進院吧”。
費長房就給了桓景一把降妖青龍劍,讓他練習降妖的法門。有一天桓景正在練劍,費長房走過來對他說:“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來害人。你趕緊回鄉(xiāng)為民除害,我給你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讓你家鄉(xiāng)父老登高避禍」。說完,就用手招來一只仙鶴,把桓景載回汝南去了。
桓景回到家鄉(xiāng),就把費長房的話向大伙兒說了一遍。到了九月九那天,他就帶著全村老小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葉子分給每人一片,讓瘟魔不敢近前。又把菊花酒倒出來,每人喝了一口,說是可以避瘟疫。安排妥當后,他就帶著降妖青龍劍回到村中,等著斬殺瘟魔。
不一會兒,汝河里狂風怒吼,瘟魔出水走上岸來。忽然抬頭看見人群都在山上歡聚,它便沖至山下,卻被酒氣及茱萸的香味嚇得不敢上前。一回頭,又看見桓景抽出寶劍,和瘟魔斗了幾個回合,瘟魔斗他不過,轉身就跑;妇啊班病钡囊宦暽涑隽藢殑Γ瑢殑﹂W著寒光,一眨眼就把瘟魔釘死在地上。
從此汝河兩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疫的侵襲了。人們就把九月九日登高避禍的習俗,一代代的傳到現(xiàn)在。
第二則:流傳在陜西關中一帶
說是很早以前,有個莊戶人家住在驪山下,全家人都很勤快,日子過得也不錯。
有一天,這家主人從地里回來,半路上碰上個算卦先生,因為天快黑了,這先生還沒找上歇處。由于主人家里很窄,只有個草棚子房,于是就在灶房里打了個草鋪,讓妻子兒女都在草鋪上睡,自己陪著算卦先生睡在炕上,湊合著過。
第二天天剛亮,算卦先生要走,莊戶人叫醒妻子給先生做了一頓好吃喝,又給先生裝了一袋白蒸饃。算卦先生出了門,看了看莊戶人住的地方,叮嚀他說:"到九月九,全家高處走。
"莊 戶人想,我平日沒做啥怪事,又不想升官,上高處走啥呢?但又一想,人常說算命先生會看風水精通天文,說不定我住的地方會出啥麻瘩。到了九月九,就到高處走一走吧,全當讓全家人看看風景。
到了九月九,莊戶人就帶著妻子兒女背上花糕香酒,登上驪山高峰去游玩。等他們上山后,半山腰突然冒出一股泉水直沖他家,把他家的草棚子一下子就沖垮了。不大功夫,整個一條山溝都被泡了。莊戶人家這才明白算卦先生為什么讓他全家九月九登高。
這事傳開后,人們就每逢夏歷九月九,扶老攜幼去登高,相沿成俗,一直流傳到今。
第三則:
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xiàn),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魔的蹂躪。
一場瘟疫奪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點兒喪了命。病愈之后,他辭別了心愛的'妻子和父老鄉(xiāng)親,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為民除掉瘟魔。恒景四處訪師尋道,訪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終于打聽到在東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個法力無邊的仙長,恒景不畏艱險和路途的遙遠,在仙鶴指引下,終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個有著神奇法力的仙長,仙長為他的精神所感動,終于收留了恒景,并且教給他降妖劍術,還贈他一把降妖寶劍。恒景廢寢忘食苦練,終于練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藝。
這一天仙長把恒景叫到跟前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你本領已經(jīng)學成,應該回去為民除害了”。仙長送給恒景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讓恒景騎著仙鶴趕回家去。
恒景回到家鄉(xiāng),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長的叮囑把鄉(xiāng)親們領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發(fā)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準備。中午時分,隨著幾聲怪叫,瘟魔沖出汝河,但是瘟魔剛撲到山下,突然聞到陣陣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氣,便戛然止步,臉色突變,這時恒景手持降妖寶劍追下山來,幾個回合就把溫魔刺死劍下,從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風俗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
《菊花》 唐·李商隱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黃。
陶令籬邊色,羅含宅里香。
幾時禁重露,實是怯殘陽。
愿泛金鸚鵡,升君白玉堂。
《趙昌寒菊》 宋·蘇軾
輕肌弱骨散幽葩,更將金蕊泛流霞。
欲知卻老延齡藥,百草摧時始起花。
《菊》明·沈周
秋滿籬根始見花,卻從冷淡遇繁華。
西風門徑含香在,除卻陶家到我家。
《詠菊》 宋·楊萬里
物性從來各一家,誰貪寒瘦厭年華?
菊花白擇風霜國,不是春光外菊花。
《詠菊》 黃巢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重陽后菊花》 宋·范成大
寂寞東籬濕露華,依前金屋照泥沙。
世情幾女無高韻,只看重陽一日花。
《九月十二日折菊》 宋·陸游
黃花芬芬絕世奇,重陽錯把配萸技。
開遲愈見凌霜操,堪笑兒童道過時。
《殘菊》 宋·梅堯臣
零落黃金蕊,雖枯不改香。
深叢隱孤芳,猶得車清觴。
《菊花》 宋·朱淑貞
土花能白又能紅,晚節(jié)猶能愛此工。
寧可抱香枝頭老,不隨黃葉舞秋風。
《賦十月菊》 金·元好問
秋香舊入騷人賦,晚節(jié)今傳好事家。
不是西風若留客,衰遲久已退梅花。
《儀鸞殿早秋》 李世民
寒驚薊門葉,秋發(fā)小山枝。
松陰背日轉,竹影避風移。
提壺菊花岸,高興芙蓉池。
欲知涼氣早,巢空燕不窺。
《感遇四首》 (之二) 唐·李白
可嘆東籬菊,莖疏葉且微。
雖言異蘭蕙,亦自有芳菲。
未泛盈樽酒,徒沾清露輝。
當榮君不采,飄落欲何依。
《過故人莊》 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菊花》 唐.元稹
秋從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題菊花》 唐 黃巢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九月十日偶書》 李煜
晚雨秋陰酒乍醒,感時心緒杳難平。
黃花冷落不成艷,紅葉颼飗競鼓聲。
背世返能厭俗態(tài),偶緣猶未忘多情。
自從雙鬢斑斑白,不學安仁卻自驚。
《長相思》 李煜(一題鄧肅作)
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
菊花開,菊花殘,塞雁高飛人未還,一簾風月閑。
《 畫菊》 宋.鄭思肖
花開不并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飲酒二十首》 (其中兩首) 東晉.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還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秋菊有佳色,浥露掇其英。
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
一觴雖獨進,杯盡壺自傾。
日入群動息,歸鳥趨林鳴。
嘯傲東軒下,聊復得此生。
《賦得殘菊》 唐·太宗
階蘭凝暑霜,岸菊照晨光。
露濃希曉笑,風勁淺殘香。
細葉抽輕翠,圓花簇嫩黃。
還持今歲色,復結后年芳。
《云安九日》唐·杜甫
寒花開已盡,菊蕊獨盈枝。
舊摘人頻異,輕香酒暫隨。
《詠菊》 唐·白居易
一夜新霜著瓦輕,芭蕉新折敗荷傾。
耐寒唯有東籬菊,金粟初開曉更清。
《菊花》 唐·元稹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菊花》 唐·吳履壘
粲粲黃金裙,亭亭白玉膚。
極知時好異,似與歲寒俱。
墮地良不忍,抱技寧自枯。
《題菊花》 唐·黃巢
颯颯西風滿院裁,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醉花陰》 李清照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離騷》
春蘭兮秋菊,長無絕兮終古
朝飲木蘭之墮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君自故鄉(xiāng)來,應知故鄉(xiāng)事。
故鄉(xiāng)籬下菊,今日幾花開。
心逐南云逝,形隨北雁來。
故鄉(xiāng)籬下菊,今日幾花開?
莫將邊地比京都,八月嚴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無。
《菊清》 秋瑾
鐵骨霜姿有傲衷,不逢彭澤志徒雄。
夭桃枉自多含妒,爭奈黃花耐晚風。
《蘭確銘》晉·王淑之
蘭既春敷,菊又秋榮。芳熏百草,
色艷群英。孰是芳質,在幽愈馨。
《和郭主簿》 晉·陶淵明
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
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杰。
《菊韻》 李師廣
秋霜造就菊城花,不盡風流寫晚霞;
信手拈來無意句,天生韻味入千家。
《秋聲》 風子
廊下階前一片金,香聲潮浪涌游人。
只緣霜重方成杰,梁苑東籬共古今。
《菊城吟》 王如亭
獅龍氣象竟飛天,再度輝煌任自威!
淡巷濃街香滿地,案頭九月菊花肥。
《南腔北調 寒菊》 宋 鄭所
花開不并百花從,獨立疏籬趣未窮;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晚 香 軒》 明 高啟
不畏風霜向晚欺,獨開眾卉已凋時。
地荒老輔苔三徑,節(jié)過重陽雨一籬。
秋色蒼茫人醉少,寒香落寞蝶先知。
山翁獨念同衰晚,坐對幽軒每賦詩。
《賣 花 聲》 清 龔自珍
近世菊花粉紅駭綠,無有東籬古意,偶客秣陵,得墨菊二本,甚娟妙,小詞賞之。
我住秣陵西,西鳥秋啼。也無墨客對揮犀。
何處尋秋何處醉,小妹青溪。
寒菜兩三畦,花不成蹊。折歸燈下拌凄迷。
忽憶青門人縞袂,淡墨曾題。
《和崔象之紫菊》 宋·韓椅
紫菊披風散晚霞,年年霜晚賞奇葩。
嘉名自合開仙府,麗色何妨奪錦紗。
《畫菊》明·戴進
黃花開滿院前坡,醉殺西江計汝和。
忽見錢塘著色畫,不知秋色較誰多。
《晚香軒》 明·高啟
不畏風霜向晚秋,獨開眾卉已凋時。
地荒老圃苔三徑,節(jié)過重陽雨一籬。
秋色蒼茫人欲醉,寒香冷落蝶先知。
山翁獨念同衰晚,坐對幽軒每賦詩。
古時候,汝(rǔ)河河邊一個村子里,住著一個小伙子,名叫桓(huán)景。他家里有父母和妻子,一家人和和睦(mù)睦,日子過得十分快樂。
天有不測風云。有一年,汝河里忽然出了一個瘟(wēn)魔,岸邊很多村莊流行起了瘟疫(yì),死了不少人。桓景一家人也被染上了,父母和妻子都死了,只有桓景活了下來。
桓景病好后,一心想除掉瘟魔,讓鄉(xiāng)親們不再受害。他聽說東南方的山中有一位叫費長房的神仙,能降妖除魔,決定前去拜(bài)師學藝。
桓景帶上一袋干糧上路了。他一路走,一路打聽,翻過了一座又一座山,蹚(tānɡ)過了一條又一條河,磨破了一雙又一雙鞋,終于見到了費長房。費長房和藹(ǎi)地對他說:“我看你一心想為民除害,就收下你這個徒弟吧!彼唤o桓景一把降[xiánɡ]妖寶劍,又教他降魔的武藝。桓景每天勤學苦練,終于練成了一身好武藝。
一天早晨,桓景正在練劍,費長房走過來對他說:“徒兒,你在這兒快一年了。我算了一下,瘟魔又要出來害人了。我給你一把茱萸(zhūyú)葉、一瓶菊花酒。你趕緊回家,先讓鄉(xiāng)親們登高避災,然后再去斬妖除魔!彼徽惺郑w來一只仙鶴(hè),讓桓景騎在背上,把他送回了家。
到了瘟魔出來那天,桓景分給鄉(xiāng)親們每人一片茱萸葉,叫大家?guī)г谏磉叄肿屆咳撕攘艘豢诰栈ň,然后領著大家登上了附近的一座高山。
中午時分,隨著幾聲怪叫,瘟魔爬上了河岸,趾(zhǐ)高氣揚地走進村里。他發(fā)現(xiàn)村里一個人也沒有,就四處張望,最后發(fā)現(xiàn)村民們都躲在山上,便狂叫著向山上沖去。剛到山腳下,突然一陣濃郁的茱萸葉香和菊花酒氣迎面撲來,瘟魔頓時頭暈眼花,哼哼呀呀地在原地打轉;妇笆殖謱殑纳缴现睕_下來,和瘟魔展開了搏斗。瘟魔見勢不妙,轉身就逃;妇皩仕暮蟊赤玻╯ōu)地投擲(zhì)出寶劍,哧(chī)的一聲就把他扎死了。
從此,汝河兩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疫的侵襲了。
這一天是農歷九月初九。此后每年的這一天,人們都要舉行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等活動,來紀念桓景鏟除瘟魔、為民除害。因為九月初九又是重陽日,所以人們就把這一天叫做“重陽節(jié)”。
重陽節(jié)的傳說故事5
傳說民間有一對青年夫妻,因受哥嫂的欺壓逃出家鄉(xiāng),在一個蘆蕩里搭起了草房遮風避雨,并就地種糧糊口,日子過得很艱苦。一天他倆在田里干活,忽然走來兩個衣裳破舊的人,一個眉粗眼大,持著個破爛袋,一個是面目清秀,腰里掛著個寶葫蘆,開口就要討飯吃。這對夫妻二話沒說把準備自己吃的兩只黃面籠糕給了他們,自己餓著肚子。這倆人高興地邊吃邊唱:我有一棵草,染衣藍如寶,穿得化化爛,顏色依然好。邊走邊撒下許多小草。
冬去春來,這里長滿了許多草,鋤也鋤不掉,夫妻倆覺得奇怪,丈夫忽然想起這草是去年那兩個人撒下的,聽他們唱著說,可以染色,然后夫妻倆割下草,漚在兩只大缸里,第二天缸中水變藍了,但染不上色,心想這下可上了當。沒過幾天,晚上刮起了大風,剛睡下,門外有人敲門,說要借一宿。這對夫妻便起床開門點上油燈一看,是去年討飯的,看他們可憐就把客人留下來,安排他們睡在大缸上并鋪了玉米秕子和稻草,用刷墻多余的一袋石灰粉墊在草下做枕頭。小夫妻安排好,準備去睡覺。
客人說今天我討了點菜,另一個說我葫蘆里還有點酒,咱們一起喝,說著就拿起酒喝上了,說來也怪,葫蘆里有倒不盡的酒,一會兒大家都喝醉了。半夜里他們酒性發(fā)作,把吃的酒菜都吐進缸里,并把當枕頭的石灰袋也滑到缸中,早晨兩個人用木棍一攪,挾起破袋和葫蘆就跑了。
第二天一早,夫妻倆發(fā)現(xiàn)缸水變黃了覺得奇怪,便把白布浸在缸里試染,拿出后很快布由黃變成藍色。丈夫便追上那兩人,問了個明白,他們說這種草名叫藍草,加上適量的石灰和酒就能染色。從此夫妻倆就開起了染坊,生意越做越大。事后他們才知道原來那兩個人是染仙梅福和葛洪,他們專教窮人染色,使各地的老百姓穿上色牢、美麗的青藍布衣。梅、葛兩仙發(fā)明的用灰酒發(fā)酵使藍靛還原的.方法,在各地廣為傳授,后人便將梅、葛二位師傅尊為染布的祖師爺。江蘇、浙江、山東等地區(qū)染坊內都掛上梅、葛二仙紙祃。
在湖南、湖北地區(qū)每年九月初九重陽節(jié)染坊內都要祭祀梅、葛仙翁,祭祀時除放上梅葛二仙紙祃外,還要放上觀音、財神、家堂的板印紙碼及酒菜等,供奉結束后祭品一起燒化,染坊內的師傅及幫手聚集一起開懷暢飲,祝福染布缸神常伴,祈求染仙保佑,來年染出的布品質好、色度牢,故舊時的民間染坊常見墻壁上貼有缸水調和、缸中出金等吉祥詞幅。
重陽節(jié)的傳說故事6
孟嘉落帽
盂嘉是東晉時代的著名文人。他在當時最有權勢的大將軍兼荊州刺史桓溫的幕下當參軍。九月九日,大將軍桓溫邀集賓客幕僚作登高盛會,在山頂大擺筵席,飲酒賦詩。出席節(jié)宴的人都衣冠楚楚,穿戴整齊,杯盞相酬,興致很高。突然,一陣風刮過,把盂嘉頭上的帽子吹落在地。孟嘉這時已有幾分酒意,竟然沒有察覺帽子已不在頭上。但主人桓溫已經(jīng)看見了,便叫在座的孫盛作文章嘲笑他。孫盛也是當時很著名的文人,他遵照桓溫的命令,在席間寫了一篇文章責難盂嘉。沒料到孟嘉雖已酒醉,但神志不亂,依然文思敏捷。孫盛的文章剛做好,他草草一看,立刻提起筆來,作了一篇文章酬答。滿座的人讀了他的文章,都嘆息稱好,一時傳為美談。
白衣送酒
大詩人陶淵明酷愛菊花,菊花是經(jīng)得起秋后風霜摧折的花卉,象征著高潔的品格。陶淵明生活在晉宋易代的亂世,不滿當時的政治傾軋和官吏的腐敗,也有高潔的品格,正和菊花的精神契合。他辭去官職,回到家鄉(xiāng)柴桑隱居,在宅旁東籬邊種了許多菊花,朝夕觀賞。他的'名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歷來為人傳頌。陶淵明喜歡喝酒,可是因為家貧,時常缺酒。那年重陽,陶淵明在籬邊賞菊,卻沒有酒喝,不能一醉,他只得采了一把菊花在手里,嗅嗅嚼嚼,聊以為遣。然而菊花畢竟不能代酒,陶淵明正在百無聊賴的時候,忽然遠處來了一個白衣人,那人原是江州刺史王弘派來的差人,特地送酒來給陶淵明的。陶淵明喜出望外,立即打開酒甕,對著菊花開懷暢飲,盡醉方休。
驪山傳說
說是很早以前,有個莊戶人家住在驪山下,全家人都很勤快,日子過得也不錯。
有一天,這家主人從地里回來,半路上碰上個算卦先生,因為天快黑了,這先生還沒找上歇處。由于主人家里很窄,只有個草棚子房,于是就在灶房里打了個草鋪,讓妻子兒女都在草鋪上睡,自己陪著算卦先生睡在炕上,湊合著過。
第二天天剛亮,算卦先生要走,莊戶人叫醒妻子給先生做了一頓好吃喝,又給先生裝了一袋白蒸饃。算卦先生出了門,看了看莊戶人住的地方,叮嚀他說:"到九月九,全家高處走。"莊戶人想,我平日沒做啥怪事,又不想升官,上高處走啥呢?但又一想,人常說算命先生會看風水精通天文,說不定我住的地方會出啥麻瘩。到了九月九,就到高處走一走吧,全當讓全家人看看風景。
到了九月九,莊戶人就帶著妻子兒女背上花糕香酒,登上驪山高峰去游玩。等他們上山后,半山腰突然冒出一股泉水直沖他家,把他家的草棚子一下子就沖垮了。不大功夫,整個一條山溝都被泡了。莊戶人家這才明白算卦先生為什么讓他全家九月九登高。
這事傳開后,人們就每逢夏歷九月九,扶老攜幼去登高,相沿成俗,一直流傳到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