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作文教學課題研究總結
學習永無止境,“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在知識爆炸的當今社會,教師要不斷學習,終身學習,使自己成為一條永不停息的長河。下面是小編帶來的是小學作文教學課題研究總結,希望對您有幫助。
一、課題的提出
由于受傳統(tǒng)教育的影響,我們的習作教學存在著許多不足,主題單調乏味,千人一面;內容千篇一律,空洞無物;語言眾口一詞,老調常談,如寫媽媽,就是深夜冒雨送醫(yī)院;寫同學,就是撿鉛筆、扶盲人……學生的習作缺乏童心、童真、童趣。再加上許多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更多的是注重作文方法技巧的傳授,對學生習作的評價也慣于用成人的處世哲學和經(jīng)驗,從原則和理論的高度提出種種苛求,要求超階段超目標,致使許多孩子面對習作無話可說,許多孩子懼怕甚至討厭習作。教師為應試而進行的機械模式化訓練,讓學生缺少獨立思考,缺少個性展現(xiàn)、缺少真情流露。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注意表現(xiàn)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 “嘗試在習作中運用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弊龅健皟热菥唧w,感情真實”等要求。反復琢磨,就可明白課標旨在對語文教育人文性的充分關注,同時也強調了學生在習作素材積累方面的重要性。
二、研究內容
針對以上情況,我結合工作室提出的“關注讀寫,讀寫結合,提高學生語文能力”這一研修項目,以低中年級的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研究、試驗。
三、研究目標
以讀促寫,提高學生的習作興趣,讓學生能不拘形式原汁原味地寫出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在習作中有話說,說真話,發(fā)真情,做真人,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四、研究具體過程
。ㄒ唬 積累——尋求源頭活水
葉圣陶曾說:“小學生學習寫文章是一種綜合訓練,文章寫得好不好,雖然“決定于構思、動筆、修改那一連串的功夫,但是再往根上想,就知道那一連串功夫之前還有許多功夫,所起的決定作用更大。那許多功夫都是在平常做的,并不是為寫東西做準備的,一到寫的時候就成了極關重要的東西;A結實,構思、動筆、修改總不至于太差;基礎薄弱,構思、動筆、修改就沒有著落,成績就很難說了!边@里說的基礎,就是平時的積累。小學生今天作一篇文章,其實就是綜合地表現(xiàn)他今天以前在知識、思想、語言等方面的積累。平時積累充實,習作就不會感到難了!扒蓩D難為無米之炊!避髯釉凇秳駥W篇》中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蔽覀兊膶W生就是缺少對語言文字的積累,有見聞寫不出;有想法大腦空白。他們的生活離不開學校、家庭、社會,可是,他們常常感覺無事可寫,無情可抒。積累是習作的基礎,是創(chuàng)新的源泉。為了豐富學生的積累,我主要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1、閱讀積累
、佟⒁哉n堂為“主陣地”
學生的學習離不開40分鐘的課堂,學生一天的時間大部分在課堂上。立足課堂,重視課本的閱讀教學是我們學校教育的主要形式。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眾多專家深思熟慮、精挑細選出來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上乘之作。我們學校要求,每一節(jié)語文課都要書聲瑯瑯,每一節(jié)語文課都要扎實落實語言文字的訓練,每一節(jié)語文課都要緊扣單元訓練重點,讀寫結合有效指導單元習作。在閱讀教學中,借助課文這些經(jīng)典之作,積累語言,培養(yǎng)語感,學習寫作方法,是提高語文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我在低年級教學中,主要以培養(yǎng)學生在閱讀中認識字詞,理解字詞、積累字詞的為教學重點。教學時盡量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訓練學生聽詞、寫詞、說句、造句的語言基本功。低年級的大部分課文朗朗上口,童趣盎然,在40分鐘學習中,利用多種朗讀形式力爭引導學生背誦積累。隨著學生進入中年級的學習,我除了關注學生在詞句上的積累外,還讓學生掌握“讀書三法”:初讀、細讀、精讀。要求初讀知意,細讀悟情,精讀品文。讓學生在這樣環(huán)環(huán)相扣、步步深入的學習中,理解課文,積累語言,學習寫法。
、、以課外為“百寶箱”
得法于課內,受益于課外。語言積累僅僅靠課內是不夠的,課堂之外有萬水千山,課本之外有萬紫千紅。葉圣陶先生在50多年前就說過“但憑一部國文教材,是夠不上反復歷練的。所以必須在國文教材以外再看其他的書,越多越好。”
a、 推薦好書,好書大家看。學校圖書室經(jīng)過改革以后,學生借閱圖書非常方面,于是我讓學生每周爭取讀完一本書,盡量做好讀書筆記,中年級的讀書筆記主要是讓他們摘抄自己所喜歡的詞句或段落,如果喜歡的內容太多,不能原文摘抄,可以把自己喜歡的理由用語言表達出來。班級以每周一下午第六節(jié)課作為是“好書推薦課”。在這節(jié)課上,我讓孩子把自己一周以來所讀的好書向全班同學推薦,推薦形式主要是朗讀精美句段、介紹書的內容,或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表演,這樣通過大量的課外閱讀,讓學生有讀有感有積累也有收獲。
b、黑板一角,采蜜大比拼。我充分利用教室后面供學生布置學習園地用的黑板,把黑板空出一定的位置,每天由學生輪流推薦十個好詞或兩三句好句,推薦者早晨到校板書好,其他人到校后用采蜜本記下,然后在晨讀時進行背誦比賽。由于每天積累的數(shù)量不多,學生都能及時掌握。有時,在語文課開頭,我還會和全班學生一起品評好句,以更深入地理解其內涵和表達方法。
c、圍繞專題,拓展閱讀。結合課文專題閱讀,根據(jù)課本的專題組織單元的編排特點,如:三年級的名人故事,中華傳統(tǒng)文化,愛的力量等等這些專題,我在進行這些單元教學時,都適時地安排學生拓展閱讀,這既是對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也擴大了學生的閱讀視野。
2、生活積累
“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潑潑地流個不停!眲(chuàng)作的源泉來自于生活,沒有生活的閱歷寫出的作文猶如干枯的鮮花,浮夸的假花,缺少自然情感的清香之氣。
① 借助課堂,激發(fā)觀察的興趣。
生活就是一個萬花筒。我們的孩子每天都處在校園、家庭、社會生活中。走在上學放學的路上,在學校、在家里……每天所看到的事物何其多,但許多孩子缺少一雙會觀察的眼睛,于是,習作蒼白,內容空洞。我緊扣課堂這個陣地,激發(fā)學生觀察的興趣,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將語文課堂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如在學習了《美麗的小興安嶺》后,我就引導學生思考,校園一年四季景色的不同以及我們鄉(xiāng)村四季景色的變化。由于我們的孩子都生活在農村,對學校和鄉(xiāng)村的自然再熟悉不過。于是春回大地,萬物復蘇;夏日驕陽似火,綠樹成蔭;秋高氣爽,五谷豐登,等豐富的說法。
② 走進生活,養(yǎng)成觀察的習慣。
我一直要求學生堅持寫日記。日記并不一定天天寫,而是哪天記憶深刻就哪天寫。這樣,從思想上減輕了學生的負擔。
為了讓學生養(yǎng)成觀察和記錄的習慣。我的第一步是緊扣單元訓練,讓學生有法可依。如二年級下冊的第一單元是“找春天”。于是,我就帶領學生首先在校園尋找,在找中指導學生觀察,然后在課堂上說、評、改。這樣學生掌握了觀察方法。然后放手學生課外尋找。一周的日記內容以“找春天”為主題。于是就有了“春天來了,滿山遍野開滿了黃黃的迎春花,她吹著金色的小喇叭,告訴人們春天來啦!薄按禾靵砹,我家門前的桃花開了,粉紅粉紅的,像給桃樹穿上了一件花衣裳!薄@樣詩一般的語言。第二步,擴展活動空間,讓學生有事可寫。許多孩子由于缺少對生活的觀察和體驗,提起筆來總是無從下手,讓他寫日記更是有如攀登蜀山,不是寥寥幾筆就是東拼西湊或抄襲,敷衍完事。于是,我以學校開展的各種活動為素材:如運動會、慶六一、衛(wèi)生大掃除,學生的課間游戲……這些都是學生親眼所見,親身體驗的,讓他們適時進行日記,學生就會有事可寫,有感抒發(fā)。第三步,從小處著手,讓學生自我提高。有了前面基礎的引導,學生已經(jīng)踏入了觀察的大門。在中高年級,我就逐步放手讓學生自己觀察生活,描繪生活。告訴他們從生活中常見的小現(xiàn)象、小問題、小游戲、小發(fā)現(xiàn)、小煩惱、小秘密、小事情以及讀書的感悟入手,及時記錄下來。
。ǘ 口語交際——提供厚實基石。
口語交際是聽與說雙方的互動過程。他能讓學生自信心增強,口語表達能力得到提高。有效的口語訓練,不但能鍛煉學生的說話能力,而且還能豐富學生們的寫作素材,激發(fā)他們的寫作興趣,使他們具有逐步認識事物的規(guī)律,從而能準確地表達所見所感。
1、緊扣教材展開訓練。萬變不離其中。學生接觸最多的是教材,口語表達的訓練離不開教材。平日,抓住教材中的插圖、精彩處、空白點、趣味性引導學生模仿、想象、復述、延伸。如一年級的《識字四》,學生仿說:猴子樹上蕩秋千,小牛草地吃青草。三年級的《小攝影師》,有這樣一段話“請轉告他,我很忙。不過,來的如果是個小男孩,就一定讓他進來!币龑W生想象,接著往下續(xù)編故事。學生的想象力一經(jīng)啟發(fā),有的孩子想象小男孩經(jīng)過努力,最后終于實現(xiàn)了自己的心愿,整個故事內容都滲透著一種無比滿足的喜悅;有的孩子想象小男孩后來發(fā)生了意外,是他的好朋友幫他完成了他的心愿……
2、聯(lián)系生活展開訓練。生活是語文的世界。生活中的一切事物、一切現(xiàn)象都是口語訓練的良好素材。同學之間發(fā)生的不愉快,社會上的一些不良現(xiàn)象,電視上的熱點新聞都可以作為交際的素材,這樣既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留心觀察生活的習慣,積累寫作素材,而且還能讓學生的傾聽表達的能力得到提高。
。ㄈ 個性習作——給予展現(xiàn)舞臺。
個性化習作就是要學生用我手寫我口,我手寫我心,真實自然的表達自己的情感,習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
1、內容開放,富有個性。在習作內容方面,讓學生寫自己想寫的東西,所寫內容要立足于學生的生活。盡量少寫讓學生無話可說的命題作文。教材中的作文練習與學生的實際相聯(lián)系就寫,與學生的實際遠離的不寫。每一個學生可以在主題活動的范圍內,根據(jù)自己的體驗和靈感自由選擇。如,三年級上冊園地二要求寫一個熟悉的人。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的選題各具特色。有寫同學、老師的,也有寫家人或鄰居的,題目有“我的xx”“他(她)真好”“我喜歡xx”“xx,你這樣做不對”……從一個個題目中就可看出學生的思想,學生想表達,想交流的愿望,他們既可以歌頌真善美,也可以批評假惡丑。在本次的研修過程中,我摸索出了一套習作內容集。季節(jié)集:按季節(jié)的變化,觀察大自然中的景物,寫寫觀察日記或寫景文章。活動集:有活動就有體驗,有體驗就有感受,及時記錄所見所感。如學校舉行的運動會,寫寫表揚稿,贊贊某個人,描描活動場面。人物集:觀察同學,老師及身邊熟悉的人物,感受人物特點。感動集:用心體會親情、友情,抒發(fā)對世間真善美的贊美。小事集:生活中的煩事、趣事,開心事、后悔事……傾訴集:“xx,我想對你說!薄皒x,您不能再xx了!薄炎约旱脑竿、渴望盡情抒發(fā)。想象集:編故事、想未來。每一集內容都建立在現(xiàn)實生活的基礎上,學生能用眼看到,用耳聽到,用手摸到,用心體會到,因而,寫起來得心,寫出來真實。
2、方法開放。用學生愿寫的方式。沒有提綱,沒有框框,沒有不合時宜的技法指導,鼓勵學生運用個性化的語言,使用個性化的表現(xiàn)手法,去反映個性化的生活經(jīng)歷,暢談個性化的認識感悟,抒發(fā)個性化的體驗和感受。低年級,可用圖畫或文字,以及文字和圖畫相結合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意思。中年級,可以用兒歌、日記等形式來體驗作文的樂趣。
3、評價開放。
、 改變評價人員。 鼓勵學生參與作文評改的全過程,使每個學生都成為評價者。我采用“自我賞識”、“小組賞識”“教師賞識”等方式去發(fā)現(xiàn)孩子習作中的亮點,賞識孩子們的創(chuàng)造性。因人而異,不同水平的學生不同要求,設置寬松的評價環(huán)境,力求人人參與,人人成功,人人進步,力爭提高每一個學生的習作能力,增強每一個學生習作的自信心。
、 改變評價形式。習作再不是優(yōu)秀者的天下,每個孩子都可以品嘗愉悅。我把學生的習作進行分級分項要求,有“最佳習作”、“最佳開頭、”“最佳結尾”、“最佳標題”、“我最喜歡的小作者”、“最大進步”、“最美語句”等獎項,獎項越多,成功者便越多,爭取人人拿獎,人人成功,既增強了習作的愉悅感,也促進了作文良性循環(huán)。為了激勵學生更好的進步,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將這些獎項內容制作成一份份班級習作簡報,供全班同學傳看。這樣,每個孩子都有展示自己、證明自己的機會,習作的興趣高漲。
五、研究所取得的結果
1、學生閱讀興趣和習作興趣增強,F(xiàn)在,學生對作文課及閱讀興趣明顯高于實驗前,家長普遍反映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提高了;學校隨處可見捧書的學生。較大部分學生在閱讀后主動做筆記,咬筆桿的同學越來越少,許多同學愿意把習作拿出來讓同伴和老師欣賞、評改。這項實驗工程從“啟動”到“竣工”,極大地挖掘了學生閱讀及習作潛能,增強了學生發(fā)展的后勁。
2、學生觀察能力和習作能力提高。課堂上,學生積極配合老師,常根據(jù)課文的需要續(xù)寫片段,填寫空白,改寫詩歌,想象場景等。日記篇幅不再“短小精悍”,習作語言不再匱乏、生硬。
3、通過研修,我在習作教學理論和實踐能力上得到了提高。為了習作研究順利進行,我閱讀了一本又一本與閱讀習作相關的書籍,學習了一位又一位名師的閱讀、習作講課,開展了一次又一次的研究課,通過不懈努力,以前對習作非常迷惘的我逐漸探索出習作教學其實也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
六、研究存在問題
1、由于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個人學習能力的不同,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也不一樣,他們的語文學習水平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如何進一步提高相對能力較弱的學生的習作水平,仍是我下一步研究的重點。
2、在習作教學中,如何處理習作指導與習作個性化的關系,還需要進一步摸索下去。
【小學作文教學課題研究總結】相關文章:
課題研究總結12-15
課題研究總結04-05
小學課題研究階段性總結11-08
小學課題研究情況工作總結03-29
教學研究課題報告12-13
課題研究總結多篇03-21
課題研究報告總結01-31
小學教育課題研究計劃12-02
課題中期研究階段總結03-12
課題研究工作總結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