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報告五年級[通用]
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fā)展,報告對我們來說并不陌生,要注意報告在寫作時具有一定的格式。其實寫報告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難,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研究報告五年級,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研究報告五年級1
現(xiàn)在,人們的生活都好起來了,大部分家庭都購置了小轎車。由于大街上汽車的普及,所以許多人現(xiàn)在都“不會”走路了。
對此,我特地在車流量高峰期進行了一次詳細的.調查,并制作了一份調查報告表。時間:20xx年3月5日下午5時整至5時15分地點:曙光西路電器城旁邊的十字紅綠燈處情況:
一、會走斑馬線的人數(shù)表人員類別:
學生、中年人、老年人人數(shù):共30人學生:17人,中年人:5人,老年人:8人百分比:學生:56%中年人:16%老年人:28%
二、不走斑馬線的人數(shù)表人員類別:
學生、中年人、老年人人數(shù):共16人學生:2人,中年人8人,老年人:5人百分比:學生:12。5%中年人:50%老年人:37。5%從上表我們得知,不走斑馬線的大多是中年人。
或許他們認為自己年輕力壯,跑得快,不用走斑馬線。可是,他們不知道,許多悲劇就是在這種念頭的庇護下發(fā)生的。在這里我向各位叔叔阿姨提倡:走斑馬線,就等于給自己生命一個保障。讓交通悲劇遠離我們,讓我們與交通悲劇說一聲永別!
研究報告五年級2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班同學的姓氏各有不同,有多有少,我們想要了解自己姓氏的`來源和故事,我因此做了調查。
二、調查方法
1.查閱書籍
2.了解關于此姓的故事
3.了解此姓的分布情況
4.問自己的長輩、查祖籍
三、調查資料的整理
朱姓的來源:
朱姓成于西周,以國名為姓,傳周武王封曹挾于邾國,建都于邾。他的遺族以國為姓,稱邾姓。后邾國被滅,邾國貴族為了逃亡,為了不忘祖國,去了耳字旁,改姓朱。20xx年朱姓人口為1500多萬。
四、結論
起源于朱襄氏,以先祖名字為氏。朱襄氏是伏羲氏的大臣,被封于朱,以赤心木為圖騰,后來朱襄氏成為“炎帝”,三代炎帝朱襄氏均活動于今河南柘城一帶,后代以朱為姓氏。
有諸多姓氏如曹、子、姬、祁姓都因歷史原因而改朱姓。
朱姓在歷也出了許多名人,如理學大家朱熹,散文家朱自清,革命大將朱德元帥,都在歷青史留名。
研究報告五年級3
一、問題的提出
漢字是中華文化的瑰寶,也是文字中的“老壽星”。它既可以用于溝通,也可以用于欣賞。在我們的生活中,漢字已經(jīng)成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墒牵瑢W們寫錯別字的情況屢見不鮮,商鋪店名也會出現(xiàn)錯別字。究竟是什么原因讓人們陷入錯別字的魔掌之中呢?我們該如何減少錯別字呢?于是,我展開了調查與思考。
二、研究方法
1、上網(wǎng)搜索。
2、查閱資料。
3、詢問他人。
4、其它方法。
三、整理資料
1、錯別字使用現(xiàn)狀
我們調查了15位同學的作業(yè)本,發(fā)現(xiàn)每一位同學多多少少都會出現(xiàn)一些錯別字。另外,我們在路邊的招牌上,也發(fā)現(xiàn)了許多錯別字。我們也詢問了多位小學生,發(fā)現(xiàn)他們都習慣用電腦打字,對漢字的筆順、結構都不是特別了解。
2、錯別字產(chǎn)生的原因
。1)有些同學寫作業(yè)時太過匆忙,為了完成作業(yè),書寫漢字草草帶過,敷衍了事。
。2)有些同學寫作業(yè)時遇到不會寫的字,懶得去查字典或資料,隨便用同音字代替。
。3)店鋪招牌有許多諧音構成的錯別字(如“衣衣”不舍、“布”同等),會影響我們小學生的`認字意識。
。4)現(xiàn)在的人都習慣用電腦打字或語音輸入,很少使用手寫,這導致人們對漢字產(chǎn)生了誤解或遺忘。
四、研究結論
1、生活中,每個人多多少少會寫一些錯別字,這種現(xiàn)象非常常見。
2、寫錯別字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不認真對待,習慣用電腦打字,受到諧音影響等。
3、修正方法:
。1)寫字時要認真專注,認真對待一筆一畫。
。2)發(fā)現(xiàn)錯別字后要及時改正,不要草草了事。
(3)盡量使用手寫,少打字,定期參加書法培訓,提高對漢字的認識。
讓我們加強對漢字的基礎認識吧!讓漢字之美綻放于中華大地之下!
研究報告五年級4
一、問題的提出
我是一個姓劉的小男孩。我曾為我的姓氏十分自豪,因為姓劉的名人就不少。雖說我姓劉,但我對劉姓的認識并不是很深,“劉”姓是怎么來的?歷姓劉的名人有哪些?“劉”姓是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借此機會,做一番調查。
二、研究方法
1、查閱書籍和報刊。
2、詢問身邊的.人。
3、其他方法。
三、整理資料
四、研究結論
1、劉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四位的大姓,人口眾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五點三八。
2、姓劉的名人可真不少!有漢高祖劉邦,蜀漢昭烈帝劉備,唐朝文學家劉禹錫,神機妙算的劉伯溫,南宋畫家劉松年,理財家劉晏,西漢武帝劉徹,“竹林七賢”之一劉伶……我為劉姓祖先創(chuàng)造的輝煌感到驕傲。
研究報告五年級5
在五年級的學習生活中,我們開始接觸到更多的知識和技能,也開始培養(yǎng)對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本文將從一些趣味性的研究主題出發(fā),結合實際調查和資料收集,來進行一次小小的研究報告。
研究主題一:校園植物調查
我們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植物,它們是我們周圍美麗的風景線。在這個研究中,我們選擇了校園中三種不同的植物進行調查:向日葵、櫻花和垂柳。
首先,我們對這三種植物的外觀特征進行了觀察和描述,比如它們的葉子形狀、花朵顏色等等。然后,我們還測量了它們的高度和周圍環(huán)境的溫度、濕度等數(shù)據(jù)。最后,我們還采集了一些植物標本,準備在生物課上展示給同學們。
通過這次調查,我們對這些植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學會了如何進行科學觀察和記錄。
研究主題二:家庭垃圾分類實踐
垃圾分類是我們身邊非常重要的環(huán)保行為,通過這次研究,我們想了解一下家庭中的垃圾分類情況。
我們先通過問卷調查了同學們家庭中的垃圾分類情況,包括有沒有設置分類垃圾桶、家人對垃圾分類的重視程度等。然后,我們親自去了一些同學家里,觀察了他們的垃圾分類情況,并和他們一起討論了關于垃圾分類的一些問題。
通過這次實踐,我們發(fā)現(xiàn)了一些家庭垃圾分類的問題,也學會了如何與家人一起共同參與環(huán)保行動。
研究主題三:周邊社區(qū)文化調查
我們所在的社區(qū)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通過這次研究,我們想更加了解我們周邊社區(qū)的文化特點。
我們先進行了一次社區(qū)文化體驗活動,參觀了一些當?shù)氐臍v史建筑、傳統(tǒng)手工藝品店等。然后,我們采訪了一些老鄰居,了解了一些關于社區(qū)歷史變遷、文化傳統(tǒng)的故事。最后,我們還組織了一次社區(qū)文化展示活動,把我們的`調查成果展示給了更多的人。
通過這次調查,我們更加熱愛我們所在的社區(qū),也了解了更多關于社區(qū)文化的知識。
總結
通過這次研究,我們不僅學習到了更多的知識,還培養(yǎng)了觀察、調查和表達能力。我們希望通過這次研究,能夠更好地了解我們所在的環(huán)境,培養(yǎng)對于知識和事物的好奇心,同時也更加熱愛我們所在的社區(qū)和環(huán)境。希望我們未來能夠繼續(xù)進行更多有意義的研究,為我們的成長和社會的發(fā)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研究報告五年級6
一、提出問題
寒假過后,因為疫情,學校不能按時開學。很多小學生在家學習時學習效率很低,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他們的學習有哪些方式?在他們學習時,家里其他成員在做什么呢?到底有沒有什么方法可以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呢?帶著這些問題,我對小學生的學習效率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網(wǎng)絡搜索
2、家長電子調查問卷
3、采訪小朋友
三、資料整理
學習方式:上網(wǎng)課,老師網(wǎng)絡直播,線上指導線下的閱讀和作業(yè)。
家庭其他成員活動:在孩子學習時,其他家庭成員活動比較自由,有看電視的,有玩手機的.,有做游戲的,有做家務的,有大聲地聊天談笑的;和孩子一起讀書學習的很少。
年齡與學習效率:一般來說,三年級以下的孩子,特別容易走神;四年級以上的孩子,相對要自律一些,六年級的孩子自制力。
四、研究結論
(一)小學生學習效率不高的原因:
1、年齡小,自律性差。
2、學習工具離不開手機、平板和電腦,里面的游戲要誘惑力要大于學習內容。
3、家庭其他成員的活動分散了他們的注意力。
(二)解決辦法:
1、對年齡較小的孩子,家長要多關注,多提醒;
2、網(wǎng)課之外,盡量讓孩子少接觸電子產(chǎn)品。
3、父母應以身作則,營造出家庭學習氛圍。
研究報告五年級7
一、問題的提出
我沒見到過和我一樣姓付的人。在我以前的了解中,付姓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體,在當今中國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三十六位,但在臺灣省,付氏名列第五十六位,人口總數(shù)約八百八十萬余,占全國人口總數(shù)的0.55%左右。是一個十分龐大的群族。那么,付姓是怎樣來的?是不是我們中國現(xiàn)人口極少的姓氏呢?歷史上有沒有姓付的名人?懷著這些問題,我對“付“姓的.歷史和現(xiàn)狀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閱書籍和報刊。
2、詢問家里姓付的老人。
3、網(wǎng)上查詢。
4、其他方法。
三、研究過程
1、向爺爺詢問,查閱族譜,知曉歷史:
2、用電腦查詢20xx人口普查的結果和付家族中最出名的名人。
四、資料整理
四、研究結論
1、付姓大多是從傅姓在各地的后裔演變而來,而并非由上古時期傳承下來的。
2、歷史上,“付“、”傅“姓人才輩出:有先秦時期丞相付說、領將付介子、將軍付彤、宰相付游藝。他們都是付家的驕傲。
3、20xx年,付姓人口極少,在姓氏人口排名中排在300名以外。除了總人口榜上姓氏有名之外,其余關于姓氏的榜上沒有排名。
4、中國較多地方都有付家族譜、宗祀和名人的墳墓,但大多數(shù)并不知名。
五、總結
1、付氏家族進行了漫長的遷徒,在這個過程中人員逐漸的減少,最終人數(shù)才變得這樣的少。
2、付氏家族在各地皆有分布,但每個分支人數(shù)都十分的少。
研究報告五年級8
一、問題的提出
姓氏是一種文化,很值得研究。我自己就姓張,“張”這個姓氏是怎么來的?歷有哪些姓“張”的名人?現(xiàn)在“張”姓有多少人?帶著一些疑問,我對“張”姓的歷史和現(xiàn)狀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閱有關的姓氏的書籍,上網(wǎng)瀏覽,了解“張”姓的來源和“張”姓的歷史大名人。
2、閱讀報刊,上網(wǎng)瀏覽,了解“張”姓人口和分布的情況。
3、咨詢你身邊的人,比如說你的老師、同學、父母、姐姐、哥哥、朋友。
三、調查研究情況和資料整理
來源:據(jù)說“張”姓是皇帝姬姓的后代。春秋時期,晉國有大夫解張,字張侯,其子孫以字命氏,也稱張氏。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國瓜分晉國后,除部分留在原地外,大部分隨著三國遷都和遷移。秦漢時期,“張”姓發(fā)展迅速,成為當時北方地區(qū)第一大姓。
歷史名人:張良、張騫、張飛、張巡、張經(jīng)、張仲景、張擇端、張大千、張自忠、張云逸……
人口數(shù)量:據(jù)統(tǒng)計,20xx年“張”姓人口有8160萬人,占全國人口總數(shù)的.7%左右,僅次于“李”姓和“王”姓。
四、研究結論
1、我國的“張”姓歷史悠久,傳說春秋時期,晉國有大夫解張,字張侯,其子孫以字名氏,也稱張氏。
2、我國“張”姓人才輩出。有運籌帷幄的張良,有勇冠三軍的張飛,有以身殉國的將領張自忠……
3、“張”姓人口數(shù)目前僅次于“李”姓和“王”姓。
研究報告五年級9
一、問題的提出
小時候,好奇天真的我們都問過父母這樣一個問題:媽媽(爸爸),我們人是從哪里來的呢?眾多父母都會說我們是撿來的,或是如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fā),根本不回答。為了探索這未解之謎,我要追溯生命的起源,來調查這件事。
二、調查方法
上網(wǎng)查詢,看科普書籍,聽老師講課等。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1、信息渠道:上網(wǎng)查詢或看科普書籍。
2、涉及的方面:現(xiàn)代人對人類起源的想法。
3、具體內容:在我詢問的人中,共計12人。其中含糊不清的是5人,認為是從猴子們進化過來的有9人,認為從細胞誕生而來的有2人。
4、人類起源的原因:
經(jīng)過我堅持不懈地查找,終于皇天不負有心人。我明白了,早在公元前800萬年至公元前700萬年,有一種動物叫“古猿”,它是人類和類人猿的共同祖先。有一種“南方古猿”以足直立,步履蹣跚,喜歡攀援。“能人”是從“南方古猿”進化而來的,他們能制造簡單的'工具,到后來學會直立,用火,制作石器,演變成“智人”,與現(xiàn)代人的模樣基本相同。
四、結論
最后,經(jīng)過我的刻苦地奮戰(zhàn),明白了人類的起源,古猿猴群歷經(jīng)滄桑,從水生到陸地,演變到直立行走發(fā)展語言交流等重大進化創(chuàng)造了條件,成為地球上最高等的智慧動物。
五、課外拓展
1、經(jīng)過了這一次調查,我心滿意足。這時我心里又有了一個問題——人是由古猿演變過來,那古猿呢?于是我再次展開調查,發(fā)現(xiàn)了“新大陸”。
2、古猿是由不計其數(shù)的細胞組成的,跟達爾文,恩格斯闡述的大抵一致。我又興致勃勃追蹤下去,發(fā)現(xiàn)萬物都由細胞組成,而細胞是由閃電擊中水而形成,怪不得水是生命之源呀!
六、啟發(fā)
經(jīng)過這次探究,我心中的科學夢正在萌芽,立志長大后,我要成為一位偉大的科學家,繼續(xù)探索更多的未解之謎。
研究報告五年級10
一、問題的提出
人與人的交流一定會用到語言。而語言每天與我們形影不離,生活中無處不在。滿分/“說好普通話走遍天下”,這不再是幻想。但是當前社會上仍然存在大量不會說,說不準標準的現(xiàn)象,這讓不在同一地方的人很難交流。為了引起人們的重視,幫助人們說好普通話,我將針對社會不會說,說不標準普通話的'情況進行調查研究。
二、研究方法
1、上網(wǎng)調查
2、小組討論,實地調查
3、列出表格、匯總材料
三、調查研究情況和資料整理
1、方言
如:“你在干嘛?”說成“你在搞哪樣?”,“家”說成“ga(第一聲)”你在哪”說成“你在哪點”,“你呢?”說成“你嘞?”……
2、平翹舌不分
如:“我是你的老師”說成“我似你的老思”,“撕開”說成“獅開”……
四、研究結論
許多人在家鄉(xiāng),附近的人都說方言,自己聽著聽著就習慣了,改不過來了。如果多說普通話,也可以避免長時間不說而忘記。
許多老人口齒不清,不分平翹舌。如果可以多多練習也是可以學會的。
所以,語言是人與人之間交流的方式,學好語言是每一個人的義務。
研究報告五年級11
實驗名稱:青春的形成。
實驗目的:了解青春是怎樣形成的。
實驗器材:燒杯、量杯、酒精燈。
實驗步驟:首先準備好各種器材,然后取適量清水(因為每個人剛出生就像一杯清水,青春的起點大家都是一樣的),然后加入一些“努力”,這是一種特殊的藥水,也是孩子成長必不可少的。用水晶棒攪拌,使清水和努力充分融合。接著再加入一些“勇氣”,這種物質可以讓青春更加無悔,將這“努力”和“勇氣”在清水中使勁攪拌完全融合后,放在酒精燈上,讓它們逐漸沸騰(因為青春是滾燙的,充滿力量的)。在它們加熱的過程中,一定還要記得加上“真誠”和“友情”,這些會讓青春更加有意義和值得回憶,在攪拌和持續(xù)的加熱中,再加上一些閃閃發(fā)亮的黃色“亮片”,“亮片”是由“苦”和“甜”組成的物質,所有這些物質都是為了讓未來的.自己更加優(yōu)秀。加入以上各種佐料,在自己的用功下燒杯里的物質達到沸點。這時燒杯的顏色會逐漸變成金燦燦,這個顏色是屬于自己的,屬于青春的。在一步一步地努力下我們形成了自己的青春。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主角,青春是我們努力讓自己發(fā)光的過程。
實驗結論:青春是由勇敢、努力、真誠、友情、苦和甜組成。
試驗公式:青春=勇敢+努力+真誠+友情+苦+甜
實驗經(jīng)驗:不苦不累,青春無味。
研究報告五年級12
一、問題的提出
在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諧音,馬路上的“諧音廣告牌”、脫口秀中的“諧音梗”、更有“諧音歇后語”都讓為之一笑。我發(fā)現(xiàn)漢字諧音是神奇的有趣的,但是大家對諧音的了解還是十分的匱乏。什么是諧音?諧音是怎么來的?諧音有哪些種類?諧音的用處是什么?諧音有哪些有趣的故事?為了更加了解漢字的諧音,帶著這些問題,我對漢字諧音展開了一個研究。
二、研究方法
1、網(wǎng)絡搜索關于諧音的特點和來歷。
2、詢問身邊的`人諧音的故事和歇后語。
3、閱讀有關諧音的書籍或有關諧音的報刊。
三、整理資料
四、研究結論
1、諧音有較強的趣味性、幽默性,引人發(fā)笑,常用在笑話、歇后語當中。
2、諧音是一種修辭手法,常在一些漫畫作品中出現(xiàn)。大量的廣告通過諧音取得好效果,增強了人們的記憶。
3、諧音是利用漢字同音或近音的字來代替本字,容易引起聽著的誤會。
研究報告五年級13
一、問題的提出
“梁”這個姓是咋來的?姓梁的歷史人物有哪些?現(xiàn)在“梁”姓是不是我國最少的一個姓?
二、研究方法
1、上查找
2、詢問身邊的人
三、資料整理
1、來源
據(jù)史料記載,從前有康伯因為伐西戎立功被封梁山,建立了梁國。后來梁國被秦國滅了以后,里面的人都要以國氏為姓,梁姓就是這么來的。
2、歷史人物
姓梁的.名人有:宋代的抗金名將梁紅玉在黃天蕩之戰(zhàn)里協(xié)助韓世忠打敗金兀術;清朝的政治家、思想家、史學家、教育家梁啟超寫了《飲冰室合集》,建筑學家梁思成參與設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和人民英雄紀念碑,系統(tǒng)火箭專家梁思禮……
3、現(xiàn)狀
“梁”姓在20xx年統(tǒng)計中排名第21位,不是最少的,還比較多呢!
四、內容總結
1、“梁”姓是一個以國氏為姓的比較特別的一個姓;
2、姓梁的名人有很多,那就比如宋代的梁紅玉、清朝的梁啟超、梁啟超之子梁思禮等……
3、“梁”姓排名第21位,不是最少的。
研究報告五年級14
貓的眼睛之所以能發(fā)光,是因為它的眼睛里有一種物質,發(fā)光的時候,這光就像手電筒發(fā)出的光一樣,從而,它在漆黑的夜晚能看清楚小巧玲瓏的小老鼠,并把小老鼠抓住,真是在黑夜里的一盞燈。
一、問題的提出
我家養(yǎng)了一只可愛的小貓,一到晚上,它那雙滴溜溜的小眼睛就會閃閃發(fā)光。晚上這么黑,它還能看到小巧玲瓏的小老鼠,這是為什么呢?為什么人們發(fā)明了紅外線就能看到漆黑的晚上?于是,我們幾個感興趣的同學展開了研究。
二、調查方法
1、查閱動物百科,查閱有關書籍;
2、上網(wǎng)搜索有關資料,整理;
3、詢問科學老師;
4、通過各種途徑,了解發(fā)現(xiàn)紅外線的故事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信息渠道涉及的方面具體內容
書籍、動物百科貓生活習性喜歡主人、經(jīng);丶摇⑶鍧嵭l(wèi)生、孤獨自私、感覺靈敏、善于夜行。
上網(wǎng)貓的眼睛貓的眼睛發(fā)光是因為它能反射光線。貓的眼睛里有一種像鏡子一樣的特殊覆蓋層,它使得貓在黑暗中能看清東西。這種閃光物質能反射出像手電筒的'光或像汽車前燈的光,從而,貓的眼睛閃閃發(fā)光。
上網(wǎng)搜索太陽紅外線發(fā)現(xiàn)的故事赫謝爾心中有個疑問,平常他所觀測的陽光,不同色的色光所含的熱量都相同嗎?1800年,他設計一個簡單的實驗,讓陽光通過三棱鏡,產(chǎn)生七彩光譜,利用三支涂黑酒精球的溫度計,一支置于可見光某一色光中,另二支置于可見光外作為背景值的測量,發(fā)現(xiàn)從紫光、藍光、綠光、黃光、橙光到紅光,溫度依序增高!更不可思議的是,他發(fā)現(xiàn)在紅光區(qū)域旁,肉眼看不見光線的地方,溫度居然更高,這里有眼睛看不到的光!這是人類第一次發(fā)現(xiàn)肉眼不可見的光,稱為紅外線。
詢問科學老師紅外線的原理紅外線是太陽光線中眾多不可見光線中的一種(由德國科學家霍胥爾于1800年發(fā)現(xiàn))。紅外線又稱為紅外熱輻射,波長自0。76至400微米。所有高于絕對零度(-273℃)的物質都可以產(chǎn)生紅外線。
紅外線照射體表后,一部分被反射,另一部分被吸收。長波紅外線照射時,絕大部分被反射和為淺層皮膚組織吸收,穿透皮膚的深度僅達0。05~2毫米,只能作用到皮膚的表層組織;短波紅外線以及紅色光的近紅外線部分透入組織最深,穿透深度可達10毫米,能直接作用到皮膚的血管、淋巴管、神經(jīng)末梢及其他皮下組織。紅外線治療作用的基礎是溫熱效應。在紅外線照射下,組織溫度升高,毛細血管擴張,血流加快,物質代謝增強,組織細胞活力及再生能力提高。
四、結論
1、貓的眼睛之所以能發(fā)光,是因為它的眼睛里有一種物質,發(fā)光的時候,這光就像手電筒發(fā)出的光一樣,從而,它在漆黑的夜晚能看清楚小巧玲瓏的小老鼠,并把小老鼠抓住,真是在黑夜里的一盞燈。
2、紅外線的原理跟貓的眼睛的原理差不多,也是一種看不見的光,在漆黑的夜晚,能發(fā)出音波,碰到東西反射回來,讓人們知道,前方有障礙物,要進行避讓,從而減少了交通事故的發(fā)生。
3、動物是人類最好的老師,像雷達,是從蝙蝠身上發(fā)出的超聲波學來的;像紅外線,是從貓的眼睛上學來的;像骨針,是從魚刺的形狀上學來的;像飛機,是從鳥身上學來的……總而言之,人類許許多多的發(fā)明與發(fā)現(xiàn),都是從動物、自然身上學來的。
研究報告五年級15
一、問題的提出
書法家們的這么多作品,都有什么歷史呢?如何保存歷代名人書法作品?書法家的作品有哪些?
二、研究方法
1、請教歷史,書法老師。
2、翻閱書法家的作品,字帖中的介紹。
3、搜集網(wǎng)絡資料。
三、資料整理
1、書法作品的歷史, 中國書法隨著中國歷史不斷發(fā)展,從早的甲骨文到后續(xù)的青銅文(金文),再到小篆(篆書),隸書,楷書,等書法體系的形成。而在每個歷史階段都有著不同的書法習慣和風格的誕生。這原因可能是朝代變更,或許是社會變化。中國書法史其實也是中國歷史的一個清晰的側寫。
中國的書法藝術,開始于漢字的產(chǎn)生階段,書法藝術的第一批不是文字,而是一些刻畫符號,那就是家形文字或圖畫文字。書法的演度一般是指書法字體的.演變。一般說來魏晉時期既是書體的終結期,又是書法技法的集成大期。
2、歷代書法家的作品,風格之一
工巧:創(chuàng)作之巧之作應與書者自身的功力相當,方為“正宗”。漢隸《曹全碑》,《張景碑》和小楷,特別是蠅頭小楷,都表現(xiàn)出工場之美。工巧之作給人以直中繩,方中規(guī)、經(jīng)緯合度,書寫得心應手、余裕有余之感,它不是枝枝節(jié)節(jié)而為,是書者苦心經(jīng)營、精工雕琢的積極成果。
3、如回保存過去的名人作品。
中國書畫用宣紙做繪畫材質,由于宣紙本身性質很穩(wěn)定,排除人為破壞,蟲蛀,受潮這些情況,中國書畫作品保存1000年左右都沒有問題。宋代距離現(xiàn)代正好1000年左右,這也是我們現(xiàn)在能看到宋代以后的書畫的根本原因。
古代名家書畫作品保存大概有以下幾類:其一,裝裱保存。俗話說,三分畫七分裱。裝裱是保存書畫的最好辦法,既可以保持畫芯的完整又能方便攜帶和保管。
其二,臨摹保存。東晉距離現(xiàn)在已有1700年,按理說,遠遠超出了宣紙的生命周期,但我們現(xiàn)在能看到的王羲之《蘭亭序》,是因為唐代著名書法家馮承素按照王羲之的書法筆意臨摹出來的。
四、研究結論
1、書法作品的歷史
從早期的甲骨文,到現(xiàn)在的楷書,已經(jīng)六千年了。從圖畫,到文字,真的很漫長!因此漢字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漢字之一!
2、歷代書法家的作品風格之一
隸書是中國書法史上的分水嶺。所以認識它很必要!方正,整齊,粗細,是它的特點!
3、如何保存過去的名人書法作品,這里提到了①裝裱保存②臨摹保存。
【研究報告五年級】相關文章:
五年級研究報告01-18
五年級研究報告01-08
研究報告五年級06-03
五年級研究報告(精華)10-15
小學五年級研究報告09-10
五年級研究報告范文11-21
五年級研究報告集錦03-15
五年級研究報告【精品】10-10
五年級姓氏研究報告優(yōu)秀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