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學生心得體會范文3篇(優(yōu))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fā)時,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于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xiàn)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你想好怎么寫心得體會了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信息技術學生心得體會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信息技術學生心得體會范文1
二十一世紀是國際化、信息化的全新社會,也是“知識經濟社會”的時代,這就必然向教育者提出新的要求——開發(fā)人的智力、提高人的素質,發(fā)揮人的潛能。
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體是教師,教學又是一門有難度的工作,如何讓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是我們每位從事教學工作者應當深思的問題。
過去的課堂教學是由老師教學生學(被動接受),后來發(fā)展為我要學——我會學——自主學——互相交流學,這也是教學的必然發(fā)展過程。課堂教學模式也由學生的指名、輪流轉化為發(fā)言不必舉手,想說就說,井然有序的發(fā)言變成迫不及待的搶答,課堂教學更民主化,學生有了大膽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
在教學中我們進行合作探究學習,它有利于集思廣益,優(yōu)勢互補。但我認為過于頻繁就會適得其反,好鋼要用在刀刃上,討論要在真正需要時候用,討論問題應該有思考價值絕不能留于形式,以防止教學出現(xiàn)“浮躁與虛假”“課堂教學熱熱鬧鬧,結果卻為低效”等現(xiàn)象。教學工作也是腳踏實地、不斷革新的艱辛嘗試與實踐,絕不能使“有效教學”成了“面子工程”的化妝品。
新時代,新要求,新挑戰(zhàn)。讓我們從事教學工作的每一位同行樹立良好的形象,用愛心和睿智去譜寫自己的教育人生。
雖然很早以前就參加過課標、教材的培訓,但是以前在很多時候只是走走形式,自身并沒有真正走進研究與探索中去,F(xiàn)在我校要在開學初對所有的教師要進行專業(yè)的測試,我發(fā)現(xiàn)我對新課標認識還很膚淺,一次次的自己研究,面對新的體制我在理解新課標時出現(xiàn)了不少新的問題,這些問題迫使我不得不從一個新的角度重新審視新課標,從而也有了更新的體會。
新教材編寫體現(xiàn)了“新”“實”“活”的特點。新主要表現(xiàn)在選材新、結構新;實主要表現(xiàn)在更貼近學生實際、更強調實際運用、更突出實用效果;活主要表現(xiàn)在活用教材,既教材需要整合處理和開發(fā)、教法學法要活潑、為生活化學習提供范例。這樣既拉近了信息技術與生活的關系,更體現(xiàn)了信息技術本身的個性,而且也可以讓學生感覺到信息技術與生活更貼近了。
使學生愿學樂學一直是我追求的目標。新教材體現(xiàn)“新”“實”“活”三個特點,在此,我只想談談對“活”的認識,“新”“實”“活”三個特點,在此,我只想談談對“活”的認識,尤其是在課堂上,如何使一節(jié)課鮮活。根據(jù)新課標的要求,我曾嘗試這樣做:在閱讀教學中營造寬松的課堂氛圍,盡量讓學生帶著興趣、帶著問題在探索中體驗閱讀的快樂。情景創(chuàng)設的形式力求活潑生動,符合學生心理特征,能夠與學生產生共鳴,最好是能夠在共同的學習探索中碰撞出知識的火花。
實踐操作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探索的過程,一個感情體驗的過程。老師不能為完成教學任務和所謂的教學秩序而剝奪學生探索和體驗的權利,而是要因勢利導,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享受探索的樂趣,在實踐操作中得到高尚情感的陶冶。探索和體驗是個體生命獨有的心理過程,沒有絕對的對與錯,要允許有差異,不要把專家的實踐操作體驗強加給學生。因此,在講課的過程中,我總是不斷地給學生實踐的機會,讓他們講對操作的了解,對結果的理解,對不同問題的見解;钴S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忘我的投入,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體驗到了自信感、成就感、快樂感,而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課堂也使得教師的講課更富有激情與活力。
努力做到上課使人喜聞樂見,下課使人回味無窮是我追求的理想境界!
短期的遠程教育研修學習結束了,我依然沉湎于遠程研修學習的氛圍中,依然陶醉于學習的快樂中。在這短短的.一個月里,我聆聽了諸位專家教授精辟、獨到、實際的闡述,共享了同學們收獲的快樂,領略了專家的睿智博學,見教了同學勤奮好學的精神。培訓的時間是短暫的,可學習的收獲卻是永恒的。
回顧這段學習的日子,有著艱辛,但卻充實,倍感喜悅和欣慰:遠程研修學習為我們的成長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每一位學員都認真地陶醉其中,每一位學員都努力克服著學習中遇到的許許多多的困難,我也不例外。
我的遠程研修學習時間大部分是在網(wǎng)絡上度過的。加之繁忙的工作使人累得有時真想放棄,但當聆聽到專家們樸實無華、針針見血的講座,得到尊敬的老師們的辛勤輔導,得到同學們的鼓勵,我的堅持著、學習著。
每個專題學習結束后,我都結合教學實際認真完成研修作業(yè)。自己的努力也有一定的收獲。每一次的學習、每一次的成功,都傾注了我辛勤的汗水,都令我有重獲新生的感覺。我似乎感悟到了教學的真諦,似乎找到了高職教育的正確道路。遠程研修激發(fā)了我繼續(xù)學習深造的欲望、信心,也使我更堅定的督促自己努力學習,追求更高的發(fā)展目標。
一路走下來,從開始的激動、不知所措到現(xiàn)在教學中的豁然開朗;從被迫學習到現(xiàn)在迫不及待地領略專家教授們授課、指導的風采,這一切讓我的收獲變的燦爛無比。在這期間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著這樣的心聲:“累并收獲著,苦并快樂著”。因為有了這次研修學習,我的業(yè)余生活不再空虛,生活因此而變得分外精彩。
信息技術學生心得體會范文2
當前,計算機行業(yè)是個飛速發(fā)展的行業(yè),日新月異,因此,不斷加強理論學習,拓展知識領域,進行知識更新,是我們當前最為迫切的任務,在方遠電腦學校這一個多月的學習當中,我總結了不少的經驗,讓我在以后的學習當中受益匪淺。
最初,我了解了計算機的硬件與系統(tǒng)軟件的安裝,維護知識。在學習這一部分內容時授課老師深入淺出,讓我們自己積極動手操作,結合實踐來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使每個學員得到了一次鍛煉的機會。
其次,學習了常用的辦公軟件,主要有WORD,ExCEL等,以及常用的幾種軟件的應用技巧,同時也學習了一些解決實際應用過程中經常出現(xiàn)的問題的方法,相信這次學習,會讓我在今后的工作中運用電腦時能夠得心應手。為了提高大家的認識,老師不僅采用實物演示的辦法,而且還為我們提供實踐操作的機會來為大家講解有關組建局域網(wǎng)以及網(wǎng)絡維護方面的知識,介紹了一些平時我們很少用到的網(wǎng)絡檢測命令,對我們今后維護自己的局域網(wǎng)絡有很大的幫助。
同時在方遠電腦學校的學習中我們不僅學到很多計算機方面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增進了和其他學員之間的交流。同學們坐在一起暢所欲言,互相討論,交流,把自己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提出來,讓老師來幫助解決,這樣使得相互之間都得到了學習,鞏固知識的機會,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通過這次學習我真正體會到了計算機知識的更新是很快的,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以及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如何接受新的教育理念,轉變我們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來充實我們的.專業(yè)技能,已經成為我們每一個人必須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掌握最新的知識,才能在以后把工作做得更好。我們也渴望能夠多學關于計算機方面的知識。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了解了什么是計算機圖形學、什么是圖形API、為什么需要計算機圖形學以及計算機圖形學在各個領域的應用。計算機圖形學是一種使用數(shù)學算法將二維或三維圖形轉化為計算機顯示器的柵格形式的科學,研究的是應用計算機產生圖像的所有工作,不管圖像是靜態(tài)的還是動態(tài)的,可交互的還是固定的,等等。
圖形API是允許程序員開發(fā)包含交互式計算機圖形操作的應用而不需要關注圖形操作細節(jié)或任務系統(tǒng)細節(jié)的工具集。計算機圖形學有著廣泛的應用領域,包括物理、航天、電影、電視、游戲、藝術、廣告、通信、天氣預報等幾乎所有領域都用到了計算機圖形學的知識,這些領域通過計算機圖形學將幾何模型生成圖像,將問題可視化從而為各領域更好的服務。
計算機圖形學利用計算機產生讓人賞心悅目的視覺效果,必須建立描述圖形的幾何模型還有光照模型,再加上視角、顏色、紋理等屬性,再經過模型變換、視圖變換、投影操作等,通過這些步驟從而實現(xiàn)一個完整的OpenGL程序效果。OpenGL是一個開放的三維圖形軟件包,它獨立于窗口系統(tǒng)和操作系統(tǒng),以它為基礎開發(fā)的應用程序可以十分方便地在各種平臺間移植。計算機圖形學通過應用OpenGL的功能,使得生成的圖形效果具有高度真實感。學習計算機圖形學的重點是掌握OpenGL在圖形學程序中的使用方法。
21世紀是信息的時代,在日新月異的科技更新中相信計算機會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計算機圖形學也會在更多的領域所應用,雖然我國在這方面還比較薄弱,但相信會有越來越好的時候的。
信息技術學生心得體會范文3
隨著我校數(shù)字化校園環(huán)境的日趨完善和信息化水平的日益提高,我校將信息技術與各學科有效整合的教學模式作為老師們教學研究的主要目標,把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作為我們研究的主要方向,把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作為我們研究的不竭動力。為了我校的信息技術應用在改變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質量方面取得顯著效果,我們在提高師生信息素養(yǎng),提升教師理念方面開展了很多活動和研究工作:
一、開展“五百工程”,提高師生的信息技術應用水平
多媒體教學系統(tǒng)能為我們提供理想的教學環(huán)境,多媒體計算機的交互性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認知主體作用,教學信息的多媒體化有利于為學生創(chuàng)設多樣化的情境,教學信息傳輸網(wǎng)絡化可創(chuàng)設個別化學習和協(xié)作式學習環(huán)境,有利于培養(yǎng)合作精神,并促進高級認知能力的發(fā)展。為了提高信息技術的作用,我校對老師進行了多次全員培訓,每學期期末都對所有學生進行考核,每學期要求老師每人至少上一節(jié)信息技術與課程有效整合的模式研討課。經過全體教師的努力,我校順利實現(xiàn)了“五百工程”:教師100%會使用多媒體,100%會自制課件,100%教師購置電腦并聯(lián)網(wǎng),教師100%每學期上信息技術研討課;全校學生100%掌握計算機操作,有的還是計算機能手和高手。通過“五百工程”,我校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了現(xiàn)有資源的作用,電子備課成了老師們的主要備課方式,多媒體網(wǎng)絡教室是老師和學生們排隊等候的教室。
二、開展“八項特色活動”,培養(yǎng)教師的信息技術與整合能力
(1)每周兩節(jié)的教研組活動,探索信息技術下有效的集體備課模式
我校教師人數(shù)多,教研活動整齊劃一難以管理,效率低下。于是我們獨辟蹊徑,將各教研組實行從周一到周五分天、分時間段教研,領導蹲點制度。要求每次集中研討不少于兩節(jié)課,有中心發(fā)言人,具體內容如下:統(tǒng)一教學進度,解決常規(guī)教學中的疑難問題;集體備下周的課,要求到下周一早晨第一節(jié)課必須將下周的指導練習稿統(tǒng)一發(fā)到備課組每位教師的手中,指導練習稿包括教師上課必須對學生指導的重點內容,和學生的課堂和課后練習,指導練習稿有編制者和審核者,均利用信息技術,提高指導練習稿的有效性;安排備課組內教師上課題研討課,上課一律要求以信息技術為載體,充分利用網(wǎng)絡資源,課后還要進行組內評議。這些看似平凡的每周研討“小中見大”,大大提高了教師的研究水平,同時也促進了教學質量的穩(wěn)步提高。
(2)每月一次的校內集體交流活動,總結整合過程中的經驗
除每周的教研組集中學習研討外,我校幾乎每月都要開展一次全體教師的集體培訓活動,請不同學科在整合中取得一定成績的老師做交流,如我們先后請本校骨干教師陳文志副校長、王昌華副校長、王華、光善慧、施鳳華、孫敦榮、許靜、袁慧麗、馬俊、陸鳳慶、劉暉、郭亞峰、朱瑞豐、朱仁舉、康海平、杭旭等就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各個方面和全體老師做了交流,每月總結,不斷提高,全體教師在交流中進步,年輕教師在交流中成長,我校的課堂教學模式和集體備課模式也在交流中逐漸得以完善。
(3)每學期多次的校際交流活動,開闊教師的整合研究視野
學校經常把老師們派出去,通過與不同國家、不同學校、不同層次的教師交流研討,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如我校與韓國大山中學每年都要開展一次教師之間的友好交流,通過這些交流,我們將國外的優(yōu)秀教育教學經驗帶回來,結合我校實際,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師大還組織我們與上海、長春、連云港、吉林等十四所名校形成課題研究協(xié)作體。20xx年11月、20xx年11月、20xx年9月、20xx年10月、20xx年9月、20xx年9月我們六次開展比賽交流,我校有十六位教師獲一等獎,六位教師獲二等獎,一位教師獲三等獎;20xx年9月和11月我校先后兩次派教師到江蘇洋思和東廬學習(共三十多人),花費近五萬元,學習他校的集體備課的先進經驗和“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結合我校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自主創(chuàng)新。我校還在本省、市范圍內與一些學校進行交流和展示,如:劉中學、十一中學、中、xx市第十二中學、雙劍中學、xx中學、32中、中、安中學、一中等多所中學這些校際交流,不僅增進了學校間的友誼,也鍛煉了我校老師的研究能力和水平,使教師在橫向、縱向上都對自己的教學水平有了一個較好的衡量和比較,從而采取有效措施去提高自己,深化教學研究。
(4)“請專家走進校園”的培訓活動,提升教師的整合水平
學校經常把各高校教授、名師請進學校,如我們先后請東北師大教授、華東師大教授、安徽大學教授等來我校對教師進行“如何開展教學研究”、“如何進行課題研究”等講座;請省科協(xié)專家對教師進行“如何培養(yǎng)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講座,請網(wǎng)絡專家進行“如何充分利用網(wǎng)絡資源提高學生實踐能力”講座,聆聽科技創(chuàng)新專家周又紅老師的呼喚與啟發(fā)等。專家們的培訓,極大地提高了教師的理論水平,拓廣了教師的認知領域,啟發(fā)了教師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性,為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效整合的應用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5)開展月月展示課活動,探討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有效教學模式
我校每月都要開展一次為期一周的大型展示課活動,一般安排20至30位教師上課,要求必須在多媒體網(wǎng)絡教室進行,必須自制多媒體課件,三校展開,每次活動多媒體教室座無虛席,前來觀摩的不僅有我校的教師,還有來自全區(qū)兄弟學校的教師,每節(jié)課后,同組教師必須進行研討,這一活動已成為我校的一項特色教研,它為年輕教師提供了大量的學習、展示和研討交流的機會。如20xx年4月份,我們開展了20多位初三教師的復習研討課活動,5月份又開展了30多位教師的期中展示課活動,9月份開展了32位新進教師展示課活動,10月份開展了26位星級教師展示課活動,11月份開展了30多位骨干教師展示課活動,12月份開展了29位年輕教師的師徒結對展示課活動。這些活動蘊育著無限生機,因為它們的蓬勃開展,使38中的'課堂展現(xiàn)出無窮的魅力,使38中的有效教學模式日趨成熟,使38中的教師群體在向更高的高度邁進。
(6)開展教師每節(jié)課反思、學生每日反思活動,細化整合過程
子曰:“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怠”。為了促進教師更全面、更有效、更長時間、更自主的學習,我校采用多種方式加強教師的自修,將研究滲透于教師們的日常工作、學習和生活中。暑假、寒假分別給全體教師布置了學習任務,以書面作業(yè)的方式呈現(xiàn),開學以后全校教師分組對假期的學習進行交流。
為了更有力地促進教師們在自修中提升自我,學校還要求全體教師每周寫學習心得、隨筆、反思,教師將自己寫的隨筆定期發(fā)至科研處郵箱,僅20xx年一年,共收到教師發(fā)來的學習體會一百五十多萬字,一大批教師在反思中茁壯成長。
教師們自覺地加強理論學習,多次與專家交流研討,不斷反思,研究工作一步步深入,每一個活動方案的設計,每一個研究過程的進行,大家都一起精心研討、群策群力。研究中,大家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反復斟酌、毫不敷衍,直到大家找到滿意的答案,再加上通過網(wǎng)絡實現(xiàn)資源和知識、思想的共享,教師在備課、學習中能充分地進行相互間的合作,集眾人智慧和長處,從而大大提高了備課、研究的效率,促進了教師個體教學水平的提高和專業(yè)的發(fā)展。
學生們通過對一天學習的整理和反思,不僅能及時地找出知識的缺漏,而且能有效提升自己的思維層次,有針對性地和老師直接交流或利用網(wǎng)絡交流,對學習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7)建立了專題網(wǎng)頁,開通了博客論壇,積極交流整合心得
為了更有力地提高教師的研究水平,我校及時開通了“38中科研專頁”博客論壇,設置一個開放的交流環(huán)境,積極鼓勵教師們交流研究心得,暢談在教學和管理過程中的得與失,反思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成與敗,總結提高教學策略的有效性。
(8)整合各類資源信息,做好校本教材的開發(fā)
我校的研究中有一種特殊的研討任務,是積極利用信息技術的有效資源,做好校本教材的開發(fā)。首先是結合課標,結合學生實際,研討期中、期末、單元試卷的編寫,除了期末七、八年級的試卷由區(qū)教研室領導組織外,瑤海區(qū)的所有中學,包括安徽省的近一半學校,用的都是我校教師編寫的試卷。試卷的編寫特別體現(xiàn)教師的全面素質,無論改編題,還是原創(chuàng)題,都能反映老師的教學教研內涵和底蘊。我校很多老師通過這一活動,自身素質得到了有力的提高,通過這一活動,更加強了自我研修的意識和習慣,一批教師在這一活動中得到了提升;其次,為了實現(xiàn)“區(qū)域教材校本化,校本教材班本化,班本教材個性化”,我校積極利用課題研究這一平臺,開發(fā)個性化的學習指導讀本。本學年,我們已開發(fā)和正在開發(fā)的校本教材有《清弦》、《和風》、《讀中華經典,做文明少年》和《心雨》。
三、開展“四類創(chuàng)新”活動,緊抓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中的特色實踐研究
(1)信息技術與各學科整合,開展多項機器人操作項目。
我校信息、美術、生物、物理等組為了將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落于實處,于20xx年11月積極創(chuàng)辦了機器人活動室,組建機器人學生團隊,從20xx年至今每年從11月開始訓練至第二年7月全國比賽結束,甚至休息周末的時間進行研究,從開始的fll項目,又增加了足球和vex項目,總之研究團隊在擴大,研究領域在增加,研究目標也是一年高比一年。
(2)信息技術與各學科整合,全面開展科技創(chuàng)新工作。
20xx年12月學校精選部分優(yōu)秀老師,組編為一個科技創(chuàng)新團隊,成立了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室,由有一定經驗的、年富力強的老師擔任科技創(chuàng)新組長,下設小發(fā)明組、科技論文組、科幻畫組、電腦繪畫組、航模組等,并在三個年級中分別成立科技創(chuàng)新興趣小組,教師和學生之間除集體交流指導外,還不失時機地利用校園網(wǎng)絡進行交流,大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3)信息技術與信息學科整合,培養(yǎng)學生的編程能力
信息組每年從9月份剛開學開始,便利用午休時間組建七、八、九三個年級的編程小組,集中進行培訓,課題組成員每周進行一次研討,如何快速高效地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思維能力,如何將我校的編程提升到更高的水平,他們還積極上網(wǎng)查資料,利用網(wǎng)絡向專家們遠程請教,多人次取得國家、省、市大獎。
(4)信息技術與各學科整合,開展多形式創(chuàng)新比賽
從20xx年至今,各學科針對自身的研究,拓寬了研究范圍,把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放在首位,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各項比賽,充實了學生的課余生活,同時也全面提高了學生的素質,展示了教師的才華與創(chuàng)新精神。比如每學年我們都要開展一次科幻畫比賽、電腦繪畫比賽、航模比賽、班級網(wǎng)頁制作比賽、數(shù)學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探究比賽、作文比賽、教師現(xiàn)場課件制作比賽、師徒結對比賽等活動。數(shù)學子課題組還于20xx年5月開展了一次全區(qū)范圍內的“洽洽快樂杯”數(shù)學拼圖活動,每次活動均取一、二、三等獎和優(yōu)秀獎,發(fā)獎狀、獎品,并把獲獎情況上傳校網(wǎng)站,進行宣傳。20xx年10月我校承辦了“魯班杯”全國航空航天校園航模表演,這一活動的舉辦極大地調動了師生的熱情,對研究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信息技術學生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學生信息技術心得體會12-13
信息技術學生心得體會09-20
信息技術學生心得體會12-15
學生信息技術心得體會07-08
信息技術學生心得體會范文02-29
學生信息技術心得體會范文09-19
學生信息技術心得體會10篇12-13
信息技術學生心得體會15篇12-15
信息技術學生心得體會12篇12-21
信息技術學生心得體會(14篇)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