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習茶文化的心得體會 推薦度:
- 學習茶文化的心得體會 推薦度:
- 學習茶文化的心得體會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學習茶文化的心得體會7篇[優(yōu)選]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tài)。那么心得體會該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學習茶文化的心得體會 ,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學習茶文化的心得體會 1
上完茶文化課后,我感觸良多,從中學到了許多做人處事的道理,老師的和藹可親讓我對茶文化的課更是興趣極高,很高興也很幸運可以選到一門可以從中學到許多茶道知識并能了解人生道理的課。
就快畢業(yè)了,以后的路不知道怎么樣,心中的理想是那么的廣大,但是有抱負沒有行動是不行的,在茶文化中我了解了一種叫三味茶的少數(shù)民族的茶,先苦后甜,就像人生一樣,必須經(jīng)過拼搏才能得到成果,懶懶散散,毫無上進,沒有吃苦能力的人生是沒有作為的,作為我們即將畢業(yè)的大學生,這個道理告訴我們,不要有大學生的優(yōu)越感,凡是要從低做起,要能吃苦才能感到苦后的甘甜。
茶道是一門學問,在古代,古人一對茶道的.禮儀就有很嚴格的要求,就像做人處事一樣,嚴謹?shù)皿w,高貴典雅,研究茶道后我了解了一些古人的引茶心得,掌握了一些對自己文學方面很有幫助的古文知識,從中也懂得了不少做人的道理,在我看來茶道不僅是一門學問還是一種藝術(shù)一種人生道理。
茶的一生也同樣像人的一生,必須經(jīng)過很多的荊棘與曲折才能達到人生的頂峰,才能把茶最濃郁的清香散發(fā)出來,用平和的態(tài)度對待身邊的人、事、物,提升自己的修養(yǎng)是靠自己的努力。即使面對困苦與艱難,也要用一種淡定,XXX的心態(tài)對待,用修養(yǎng)的力量讓自己更加美麗動人。茶文化是包括茶葉品評技法和藝術(shù)操作手段的鑒賞以及品茗美好環(huán)境的領(lǐng)略等整個品茶過程的美好意境,其
過程體現(xiàn)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統(tǒng)一,是飲茶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現(xiàn)象。它起源久遠,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與宗教結(jié)緣。茶藝包括:選茗、擇水、烹茶技術(shù)、茶具藝術(shù)、環(huán)境的選擇創(chuàng)造等一系列內(nèi)容。茶藝背景是襯托主題思想的重要手段,它渲染茶性清純、幽雅、質(zhì)樸的氣質(zhì),增強藝術(shù)感染力。不同的風格的茶藝有不同的背景要求,只有選對了背景才能更好地領(lǐng)會茶的滋味。這個學期的茶文化課上完了,以后我相信還是有機會接觸有關(guān)茶道的,現(xiàn)在學到得知識將為我以后奠定基礎(chǔ),我會緊跟老師教導(dǎo)及茶道人生道理去迎接我接下來面對的社會,好好生活,堅強做人!
學習茶文化的心得體會 2
摘要:茶文化具有悠遠的歷史,在我國古代就已經(jīng)繁榮起來,至今久經(jīng)不衰,說明飲茶有一種特有的魅力,一直吸引著世人。茶道隱含著做人之道,所以認真學好茶文化也是在學習做人之道,教我們?nèi)绾翁幨罏槿耍㈨樃改搁L輩,要講禮儀之類的,這些都將對我們終身有益。茶的總類總共有7種,為綠茶、紅茶、青茶、黃茶、白茶、黑茶、花茶,各種茶的工序又有不同,這就是各種茶的分類標準。
關(guān)鍵詞:茶文化茶道制茶工藝功效
本學期在選修課的選擇中,選擇了《茶文化》這一課。是因為自己挺喜歡喝茶的,然而對茶文化并不是十分了解,所以就選擇了這門課程。
“茶”字的起源,最早見于我國的《神農(nóng)本草》一書,它是世界上最古的第一部藥物書。據(jù)有關(guān)專家考證,該書為戰(zhàn)國時代(公元前5年-一公元前221年)的著作。
我國茶圣一-唐代陸羽于公元758年左右寫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茶葉專著《茶經(jīng)》,系統(tǒng)而全面地論述了栽茶、制茶、飲茶、評茶的方法和經(jīng)驗。根據(jù)陸羽《茶經(jīng)》推論,我國發(fā)現(xiàn)茶樹和利用茶葉迄今已有四千七百多年的歷史。
老師在講到陸羽的時候,特別地講了關(guān)于他的方面,講述陸羽的一些歷程。其實是指在教育我們,茶文化是一種融合多種文化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其中包含的道理千千萬萬,就像品茶一樣,要細細品味融會貫通,將那些東西學為己用。
茶葉在我國西周時期是被作為祭品使用的,到了春秋時代茶鮮葉被人們作為菜食,而戰(zhàn)國時期茶葉作為治病藥品,西漢時期茶葉已成為主要商品之一了。從三國到南北朝的三百多年時間內(nèi),特別是南北朝時期,佛教盛行,佛家利用飲茶來解除坐禪瞌睡,于是在寺院廟旁的山谷間普遍種茶。飲茶推廣了佛教,而佛教又促進了茶灶的發(fā)展,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所謂“茶佛一味”的來源。到了唐代,茶葉才正式作為普及民間的大眾飲料。茶葉自古以來就成為中日兩國人民友誼的紐帶。唐朝時,日本僧人最澄來我國浙江天臺山國清寺研究佛學,回國時帶回茶籽種植于日本賀滋縣(即現(xiàn)在的池上茶園),并由此傳播到日本的中部和南部。南宋時,日本榮西禪師兩次來到中國,到過天臺、四明、天童等地,宋孝宗贈他“千光法師”稱號。榮西撣師不僅對佛學造詣頗深,對中國茶葉也很有研究,并寫有《吃茶養(yǎng)生記》一書,被日本人民尊為茶祖。南宋開慶年問,日本佛教高僧禪師來到浙江徑山寺攻研佛學,回國時帶去了徑山寺的“茶道具”、“茶臺子”,井將徑山寺的“茶宴”和“抹茶”制法傳播到日本,啟發(fā)和促進了日本茶道的興起。我國宋代時就已有阿拉伯商人定居在福建泉州運銷茶葉;明代鄭和下西洋,茶葉也隨著銷售到東南亞和南部非洲各國。明代末期,公元1610年荷蘭商船首先從澳門運茶到歐洲,打開了中國茶葉銷往兩方的大門。我國關(guān)于茶館的最早記載,要算唐代開元年間封演的《封氏聞見記》了,其中有“自鄒、齊、滄、隸,漸至京邑,城市多開店鋪,煮茶賣之,不問道俗,投錢取飲”。唐宋以后,不少地方都開設(shè)了以賣茶水為業(yè)的茶館。到了清朝,民間曲藝進入茶館,使茶館成為文化娛樂和休息的場所。
制茶的主要工序有:采摘、殺青、干燥、加工。其中又因為茶的種類的不同,具體的工序不同。綠茶:采摘、殺青、揉捻、干燥、加工;紅茶:采摘、萎凋、揉捻、干燥、加工;青茶(烏龍茶):采摘、曬青、搖青、涼青、殺青、初揉、初烘、包揉、復(fù)烘、干燥、加工;白茶:鮮葉、曬干、加工成白茶;黃茶:鮮葉、殺青、揉捻、悶堆、干燥、加工;黑茶:采摘、殺青、初揉、渥堆、復(fù)揉、干燥、加工;花茶:將毛茶與花一層層的堆放,經(jīng)過幾個小時,待茶葉吸收了花香之后,將茶葉與花分開,分別烘干之后,再將花朵加到茶葉中即使花茶。這些就是各類茶的制作工藝。因為工藝的'不同,所以也就分出這么多種茶。
茶功如神,早已為人們所知。唐代詩人盧全是這樣形容茶葉功效的:”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fā)輕汗,生平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膚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清風生”。而各種茶的功效又不同。綠茶最大的特性是較多的保留了鮮葉內(nèi)的天然物質(zhì),其中茶多酚、咖啡堿保留鮮葉的85%以上,葉綠素保留50%左右,維生素損失也較少,從而形成了綠茶“清湯綠葉,滋味收斂性強”的特點。經(jīng)現(xiàn)代科學研究證實,綠茶含有機化合物450多種、無機礦物質(zhì)15種以上,這些成分大部分都具有保健、防病的功效。綠茶中的這些天然物質(zhì)成份,對防衰老、防癌、抗癌、殺菌、消炎等均有特殊效果,為其他茶類所不及。中國綠茶中,名品最多,不但香高味長,品質(zhì)優(yōu)異,且造型獨特,具有較高的藝術(shù)欣賞價值。
烏龍茶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實在是不可多得的減肥茶。實驗證明,每天喝一公升烏龍茶,有抑制膽固醇上升的效果。雖然飲用量應(yīng)該依各人身體的狀況決定,但是當食物太油膩時,最好也能夠搭配烏龍茶,不但有飽腹感,還可以去除油膩。還具有保健功能:
1、消除危害美容與健康的活性氧;
2、每天喝1公升烏龍茶能改善皮膚過敏;
3、飲用烏龍茶能瘦身;
4、抗腫瘤、預(yù)防老化功效。藥療價值:烏龍茶作為我國特種名茶,經(jīng)現(xiàn)代國內(nèi)外科學研究證實,烏龍茶除了與一般茶葉具有提神益思,消除疲勞、生津利尿、解熱防署、殺菌消炎、解毒防病、消食去膩、減肥健美等保健功能外,還突出表現(xiàn)在防癌癥、降血脂、抗衰老等特殊功效。
白茶的功效有:防癌、抗癌、防暑、解毒、治牙痛,尤其是陳年的白毫銀針可用作患麻疹的幼兒的退燒藥,其退燒效果比抗生素更好。白茶除了含有其他茶葉固有的營養(yǎng)成分外,還含有人體所必需的活性酶,長期飲用白茶可以顯著提高體內(nèi)脂酶活性,促進脂肪分解代謝,有效控制胰島素分泌量,延緩萄葡粉的腸吸收,分解體內(nèi)血液多余的糖分,促進血糖平衡。白茶中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它被人體吸收后,能迅速轉(zhuǎn)化為維生素A,維生素A能合成視紫紅質(zhì),能使眼睛在暗光下看東西更清楚,可預(yù)防夜盲癥與干眼病.同時白茶還有防輻射物質(zhì),對人體的造血機能有顯著的保護作用,能減少電視輻射的危害。
而黃茶的功效主要為促進消化,對腸胃有保健的作用。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懶動肥胖,都可飲而化之。黃茶中富含茶多酚、氨基酸、可溶糖、維生素等豐富營養(yǎng)物質(zhì),對防治食道癌有明顯功效。
黑茶呢,則有降脂減肥、增強腸胃功能、提高機體免疫力、抗衰老、調(diào)節(jié)腦神經(jīng)作用,還有就是降血壓、降血糖的作用。
花茶的功效又因花的種類不同,而各不同,在此就不詳細說明,課通過網(wǎng)絡(luò)查找相關(guān)的知識。
從上述看來,茶的功效是非常好的,可以說是養(yǎng)生之佳品。幾乎都有防癌抗衰老的作用,這比現(xiàn)在市場上的那些保健藥好得多了,而且沒什么副作用,所以人們常說喝茶是養(yǎng)生之道,這是不吹的,這其中是有道理的。
在上《茶文化》這課的時候,老師非常注重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我覺得這是很好的。時代在進步,但中國的一些好的傳統(tǒng)卻在慢慢消逝,我覺得非?上。好的東西為什么不可以留下來,現(xiàn)在這個社會,人有錢了,生活確實是富裕了,可是精神世界呢?我覺得倒不如從前。真的很不明白,也許跟這個世界的發(fā)展有關(guān),現(xiàn)在全世界都是講經(jīng)濟,經(jīng)濟強了,軍事強了,那么這個國家就強大了,于是大多的國力放在發(fā)展經(jīng)濟上,而文化就被忽略了。雖然最近這10幾年國家意識到這個問題,可是觀念已經(jīng)萌發(fā)起來了,不是一顆樹苗長出來,然后再可以拔掉那么簡單。觀念是根深蒂固的,要想改變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的。物欲橫流啊,這個社會太多的誘惑,太多危險,身為大學生的我們該怎樣做呢?越來越不知道該怎么走了,自己某天也許也會變成那樣,金錢占據(jù)主要的位置。人們的道德已經(jīng)淪陷了,該怎樣去拯救呢?這不是靠個人的力量就行的,需要全國千千萬萬的人民一起努力。這是個社會性的問題,大家應(yīng)該關(guān)注應(yīng)該重視,全民素質(zhì)的提升對社會的發(fā)展有極大的促進作用。自古以來中國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深受國外的稱贊,可現(xiàn)在卻一點點被拋棄,雖然近幾年來有進步,但還是不夠的,這個社會很傷我的心,這個社會的人很傷我的心。
茶道,其中包含了很多的傳統(tǒng)美德。我覺得現(xiàn)代人少了一種敬畏心,對大自然少了敬畏心,對事情少了敬畏心如果能夠懷著一種敬畏心,那么就會認認真真的去做好。對自然有敬畏心,你就不會隨意去破壞它,對長輩有敬畏心,你就不會不尊重他,對學習有敬畏心,你就不會隨意的去應(yīng)付它,對愛情有敬畏心,你就不會玩弄感情這就是我的想法。我不知道為什么,我很小的時候就喜歡想這些問題,但我很健忘,想過之后又不太記得,而且我也只是停留在想的那個層次。好像有點跑題了吧,回歸正傳,茶文化主要包括兩個方面:茶藝和茶道!暗馈,是在茶藝過程中所貫徹的精神。而我覺得茶道中最重要的是懷有一種尊重的心態(tài),尊重茶,尊重對方。因為尊重所以講禮節(jié),所以禮節(jié)在茶道中也占有重要的位置。茶道主要表現(xiàn)為:在操作茶藝過程中所追求、所體現(xiàn)的精神境界和道德風尚,經(jīng)常是和人生處世哲學結(jié)合起來,成為茶人們的行為準則。
因此茶道包含著很多的人生道理,特別是經(jīng)過那么多年,所沉淀下來的東西絕對是無價之寶。老師在授課的過程中,也講到了孝道。中國人以孝為先,我覺得對于一個不講孝義的人,還值得與他為伍嗎?父母辛辛苦苦養(yǎng)大了我們,真的很不容易,孝順父母是應(yīng)該,雖然這樣說很老套,但孝順是永恒的話題,它不會隨著時代的進步而消逝。我們還是個嬰兒的時候,父母徹夜守護我們,不敢沉睡;不怕骯臟給我們倒屎倒尿;容忍我們的任性;為逗我們開心,做出各種古怪的動作;拿著一個碗追著我們跑,就是給我們喂飯,而我們卻不理會也許在窮人的家庭才能看到父母的辛酸,他們真的很不容易。我父母都是農(nóng)民,我爸就是個摩的司機,無論下雨刮風出太陽,無論嚴寒酷暑,在外面搭客,為了誰?為了這個家,為了我。有次放假去看他,看到他那曬的如碳般的手,覺得有點好笑,心里又充滿了心酸,真的很不想他這樣。我媽也是如此,努力工作,導(dǎo)致視力嚴重下降。我真的很心疼。雖然他們是農(nóng)民,懂的不多,但我還是不會覺得他們怎么樣,他們是我的爸媽,無論怎樣,還是末日,他們是我爸媽,對我好過對自己的爸媽。我能說什么呢,言語的描述是那樣的無力。
茶文化的內(nèi)涵是多種多樣的,非常豐富,其中也包含了很多有趣的東西,是需要大家去慢慢去領(lǐng)悟的。自己的想法才是重要的,什么是對什么是錯,需要我們用心去看,傳統(tǒng)與道德,需要和無用,傳承和拋棄,視乎于客觀的需要,要客觀的去判斷,客觀的去吸取。與此同時,我們也要從內(nèi)心發(fā)出自省,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尋求補充。
學習茶文化的心得體會 3
茶文化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扎根于中國文化之中,茶文化的內(nèi)涵其實就是中國文化內(nèi)涵的一種具體表現(xiàn)。茶文化是以茶道(即德)為核心內(nèi)容的,同時它也體現(xiàn)出定力、孝心、感恩心和孝敬心等等。中國茶文化糅合了中國佛、儒、道諸派思想,獨成一體,是中國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我們學習茶文化不僅要學習茶知識,更要學習其中的蘊含的高深人生之道。
茶的韻味,是由心的味道決定的,所以佛家常講“茶禪一味”。禪意太深,但弄茶時,專注于安處自在的深處,常常帶我走入青燈古寺的寧靜。
我經(jīng)常會在裊裊的茶香中,聞到自己內(nèi)心的孤獨,喜悅,但更多的是篤定。無論在都市的喧鬧中,還是在空谷幽靜的山野,那杯盞之間發(fā)出的清脆,有如鐘罄之聲,讓人洗盡鉛華。
在這一學期的`選修課中學習了茶文化,于是也試著去品嘗。盡管苦澀繞于舌間,情境的愜意與美好,卻牽著我慢慢走近茶的深邃。有人說飲茶時,茶的品質(zhì)不是最重要的。泡茶人的心情,同飲人的心境,是決定茶道高低的根本。一人得智,二人得慧,三人就只能得趣了。想起最初學泡茶,茶是最普通的,老師的教導(dǎo)是真誠的,朋友的陪伴是最真實的,陪著自己慢慢的品,淺淺的嘗,心事說盡,茶也在此起彼伏的心境中,盡顯人生百態(tài)。
如今,學會了這份知識豐富了我的人生色彩,更讓我摸清了這個難走的隧道它的真正方向。如今,我同事雖然各據(jù)一方,倒真地體會到一點點物是人非的人生況味,但那份情懷,卻如這茶香,在心的最深處,揮之不去。茶的真味就是于任何情境下,都擁有一份不被打擾的心情;于任何因緣中,保持最真摯的情感,予人,予己,予茶。 中國是中國茶的故鄉(xiāng),也是中國茶文化的發(fā)源地。中國茶的發(fā)現(xiàn)和利用,在中國已有四五千年歷史,且長盛不衰,傳遍全球。茶是中華民族的舉國之飲,中國何時開始飲茶,唐·陸羽《茶經(jīng)》:“茶之為飲,發(fā)乎神農(nóng)氏!边@個說法是最普遍的,也是最有說服力的,因為《茶經(jīng)》的權(quán)威性是千百年來經(jīng)久不衰的。
茶葉在中國不僅具有悠久的歷史,還有許多的功能。據(jù)現(xiàn)代科學證實,茶葉中含有蛋白質(zhì)、脂肪、茶多酚、咖啡堿和十多種維生素等各種成分多達350多種,富有營養(yǎng),能調(diào)節(jié)生理功能,具有多方面的保健作用和藥理作用。茶葉被發(fā)現(xiàn)就是從藥用開始的!吧褶r(nóng)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這個傳說是眾所周知的,從而證明茶有解毒的功能《神農(nóng)本草》云:“茶味苦,飲之使人益思,少臥輕身明目!薄侗静菥V目》中更系統(tǒng)地總結(jié)了茶的藥理作用,書中說:“茶苦而寒,最能降火,火為百病,火降則上清矣。溫飲則火因寒氣而下降,熱飲則茶借火氣而上升散,又兼解酒之功能也!绷硗獠枞~能降低血壓防治動脈粥樣化等等。
學習茶文化的心得體會 4
談起茶,相信不少人肯定會自然而熱的想到“人生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的俗語了,是啊,茶文化歷史在我國可謂源遠流長,經(jīng)久不衰。從神農(nóng)嘗百草發(fā)現(xiàn)茶的妙用,再到唐代陸羽《茶經(jīng)》問世,到盧仝《七碗茶詩》,再到蘇東坡的:“大瓢貯月歸春甕,小杓分江入夜瓶”,從有宋一代的“抹茶”、“點茶”藝術(shù)再到東傳到日本的茶道文化,茶文化延續(xù)千年而不覺,到如今依然氣場浩大,深入人心。
而對于出生于茶鄉(xiāng)長于茶鄉(xiāng)的我,飲茶就是生活。在家鄉(xiāng)人心中,茶葉并不只是用來謀生的手段,而是是圣潔之物,供奉佛祖,追思先人,獻上清茶一杯,自然是表達無限敬意的最好方式。人品如茶品。希望能像茶葉一樣圣潔,受人尊重。茶還象征著從一而終,對愛情的堅貞不移,茶樹繁茂生長帶有一種多子多孫的涵義。在我的家鄉(xiāng),茶貫穿著婚禮的始終,所以把整個婚禮的禮儀總稱為“三茶六禮”,三茶即指訂婚時的下茶,結(jié)婚時的定茶,洞房時的合茶。也有的把提請、相親和洞房前的三次所沏之茶,合稱三茶。這些都是家鄉(xiāng)人民用茶表示最真摯的.愿望,是中國人奉茶為寵兒的重要原因。
一千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茶葉在很多心中很多的看法,或者神秘,或者小資,或者很平常。.。茶葉并不神秘也不是平常。品茶,我認為就是用心去感受,尊重、相信自己的真實感受,提升自己的感受能力。
靜下心來,調(diào)動自己的視覺、嗅覺、味覺、觸覺,去感受茶的色、香、味、口感。有機會的話,在沖泡之前,可以感受一下干茶的形狀、色澤、香氣;在沖泡之后,可以看看沖泡過之后的茶底的形狀、色澤。如果沒機會,這兩者暫時省略也沒問題,品飲的主體在茶湯。
再投入一點,還可以調(diào)動聽覺,聽聽水燒開的聲音,注水、出湯的聲音,不過這不是重點。如果喝茶時有合適的音樂,用心聽,會讓喝茶的感覺更加美妙。如果再投入一點,可以激發(fā)一下美好的記憶,或者發(fā)揮一下豐富的想象,這就是品茶由感性的物質(zhì)層面提升到靈性的精神層面了。這就是品茶,充分調(diào)動以味覺為中心的感覺系統(tǒng)。
很幸運能順利選上茶藝這么門選修課,系統(tǒng)的學習了茶藝,冥想—出具—溫杯-投茶—浸潤泡-搖香-高沖-奉茶-收具,動作輕柔寧靜,并不做作忸怩,配合著高山流水般的輕音樂,坐在茶臺旁,靜神觀看杯中那沉浮的茶葉,放松一下身心,看著茶葉在杯中上下翻騰,茶色由淺變深、飄出淡淡清香,深吸沁人肺腑茶香也隨之飄飄渺渺,在空中悄悄彌漫。香氣好似深谷幽蘭,若隱若現(xiàn)。用力嗅之,不留痕跡;不經(jīng)意間,卻清香宜人,沁人心脾。舉杯品茗,香郁味醇,舌尖稍覺味苦,細細品嘗,回味之中略有甘甜。啜一口,細細的品味著茶味的苦澀甘甜,體悟著、起伏,榮辱,品味著人世的苦樂、炎涼。慢飲中飄飄然,醺醺然,好似半醉,怕失去而不想清醒,茶香中擁有了朋友的味道,略帶一點兒感動、一點兒清冷,一點兒溫暖,一點兒傷懷,于是惆悵消散了許多,茶香依然芬芳。
茶葉的品質(zhì)并不見得有多好,但多了一份情懷喝茶,喝的是一種心境,冥想過后的感覺身心被凈化,濾去浮躁,沉淀下的是深思。茶是一種情調(diào),一種欲語還休的沉默;一種熱鬧后的落寞。沖泡茶葉確實需要風輕云淡的心境。
學習茶文化的心得體會 5
在7天的學習過程中,我對茶有了進一步的了解。無論是茶的歷史文化、茶的分類、喝茶的器具以及泡茶的方法,都是我之前所沒有了解過的。7天的學習即將結(jié)束,雖然當前我只是淺淺地學習了一些入門知識,但濃厚的茶興趣已被激發(fā),我只迫不及待想要繼更深入的學習茶,讓自己融入茶的美妙世界。
茶藝培訓(xùn)學習開設(shè)這樣關(guān)于茶的培訓(xùn)課程,不僅僅為我們學員教授了茶文化,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交友平臺。在當代社會,能有機會以茶會友,是很風雅的一件事,大家有緣坐在一起學茶、品茶、賞茶、鑒茶,就好似古代文人騷客一般,喝茶談笑,很令人享受,十分愜意。
源于對“茶”的喜愛,懷著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敬仰,終于將學習茶道的小夢想付諸于行了。
如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任何一例皆淵源流長、博大精深,茶藝亦如此。初級班給了一把打開“茶道”這只潘朵拉神盒的鑰匙,將原來飲茶的習慣及愛好的淺浮和模糊,引向明了,開啟更多愉悅之情。
短短幾日的茶藝課程,接觸到淺略的中國茶文化理論,學習到綠茶泡法、生活泡法、紅茶泡法、閔式?jīng)_泡四款茶藝表演。因為原本對茶的喜愛,淺閱過茶藝相關(guān)的.書籍,學習中對茶藝的閱讀便有了更多的渴求與熱情。在老師授課時,我們也渴望老師能傳授更多的知識,有時因為課時的原因,未能更為詳盡,我想學習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茶藝學習,對我來說,才是剛剛開始。
學習茶文化的心得體會 6
由于假期正好要備三年級的學科實踐活動課(相約茶禮感受中華文化),之前我對茶文化的認知少的可憐,所以我大量的查閱了有關(guān)茶藝方面的資料,靜下心來細細品讀。通過進修,我對茶文化有了新的認知和體味,現(xiàn)將我讀后的一些感悟心得總結(jié)如下:
通過這幾天的研究,我對茶有了進一步的了解。無論是茶的歷史文化、茶的分類、喝茶的器具以及泡茶的方法等,都是我之前所沒有了解過的。雖然當前我只是淺淺地研究了一些入門知識,但濃厚的茶興趣已被激發(fā),使我迫不及待想要繼更深入的研究茶,讓自己融入茶的美妙世界。
茶分六種:紅茶、綠茶、黑茶、黃茶、青茶(烏龍茶)和白茶。
茶藝是包括茶葉品評技法和藝術(shù)操作手段的鑒賞以及品茗美好環(huán)境的領(lǐng)略等整個品茶過程的美好意境,其過程體現(xiàn)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統(tǒng)一,是飲茶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現(xiàn)象。它起源久遠,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與宗教結(jié)緣。茶藝包括:選茗、擇水、烹茶技術(shù)、茶具藝術(shù)、環(huán)境的選擇創(chuàng)造等一系列內(nèi)容。茶藝背景是襯托主題思想的重要手段,它渲染茶性清純、幽雅、質(zhì)樸的氣質(zhì),增強藝術(shù)感染力。不同的風格的茶藝有不同的背景要求,只有選對了背景才能更好地領(lǐng)會茶的滋味。
在茶文化中最為重要的就是茶道。所謂茶道,烹茶飲茶的藝術(shù)。是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也被認為是修身養(yǎng)性的一種方式,它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研究禮法,是很有益的一種和美儀式。喝茶能靜心、靜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雜念,這與提倡“清靜、恬澹”的東方哲學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內(nèi)省修行”思想。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
是茶文化的靈魂。茶道,通過品茶活動來表現(xiàn)一定的禮節(jié)、人品、意境、美學觀點和精神思想的一種飲茶藝術(shù)。它是茶藝與精神的結(jié)合,并通過茶藝表現(xiàn)精神。興于中國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中國茶道的主要內(nèi)容講究五境之美,即茶葉、茶水、火候、茶具、環(huán)境,同時配以情緒等條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
這其中對于茶的泡制技巧和方法這一項是對我感觸最深的,因為在我的生活里多以礦泉水和飲料,很少喝茶,而且以往我泡茶也只是憑自己的感覺來沖泡,也存在著很多認識上的錯誤,沒能泡出一杯好茶的精髓。通過這一次的研究了解,很好的幫助我彌補了這一點不足。
目前的讓我對茶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對茶文化有了興趣。這幾天我腦海里多次出現(xiàn)過一個畫面,那就是我想像著有一天,自己能和幾個志同道合的同伙在一個情況文雅,靜謐的地方,用好茶具,正確的方法泡上好茶,然后我們一同品茗、暢談人生。希望自己這個設(shè)法主意有一天能實現(xiàn)! 篇三:茶文化的進修心得
中國的茶文化廣博精湛,在經(jīng)歷了幾千年的沉淀后,它更是閃爍著耀人的光芒。在XXX的率領(lǐng)下,我們詳細了解了中國的`茶文化的發(fā)展史,通過這次進修,我深有感悟。
中國是茶的故鄉(xiāng),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fā)現(xiàn)茶樹和利用茶樹的國家。在我國古代文獻中稱頌為“南方之嘉木”。古代史料中的名稱很多,“茶”字的演變與確定,也從一個側(cè)面告訴人們,茶的祖國是中國。茶已成為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的稱謂。中國的茶文化及飲茶俗在漢、唐、宋代就已向中國周邊地區(qū)輻射,明清以后更傳至歐美,產(chǎn)生巨大影響。這些都證明我國是茶和茶文化的發(fā)祥地,中國是茶的故鄉(xiāng)。中國同樣也是茶葉的原產(chǎn)地。
茶文化主要有四個層面的體系:
1物態(tài)文化
人們從事茶葉生產(chǎn)的活動體式格局和產(chǎn)品的總和,即有關(guān)茶葉的栽培、制造、加工、保存、化學成分及醫(yī)療研究等等,也包括茶時所使用的茶葉、水、茶具以及桌椅、茶室等看得見摸得著的物品和修建物。
2制度文化
人們在從事茶葉生產(chǎn)和消費過程中形成的社會行為規(guī)范。如隨著茶葉生產(chǎn)的發(fā)展,歷代統(tǒng)治者不斷加強其管理措施,稱之為‘茶政“,也包括納貢、稅收、專賣、內(nèi)銷、外貿(mào)等等。
3行為文化
人們在茶葉生產(chǎn)和消費過程中的約定俗稱的行為模式,通是以茶禮、茶俗以及茶藝等形式表現(xiàn)出來。
4心態(tài)文化
人們在應(yīng)用茶葉的過程中所孕育出來的價值觀念、審美情趣、思維方式等主觀因素。
茶文化有四種特性:
1、社會性
2、群眾性
3、民族性
4、區(qū)域性
我們本次茶文化課程的進修主要從7個層面來進修和了解茶文化。
從原始喬木開始到半喬木到灌木。藥用:XXX嘗百草,日過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食用:做涼拌菜等。飲用:卻病強身、提神益思、去困解乏,生津止渴等等功效。茶的利用最初是孕育于野生采集活動之中的。西漢時已有飲茶之事的正式文獻記載,飲茶的起始時間當比這早些。茶以文化面貌出現(xiàn),是在漢魏兩晉南北朝時期。唐代是中國茶文化的形成期,是中國茶文化史上劃時代的時期。從五代到宋遼金,是茶文化的拓展期。自元代以后,茶文化進入曲折發(fā)展期。明代中期以后,精細的茶風再次出現(xiàn),為其中堅者是清雅文士,學人的個性茶藝充分張揚,茶風則更趨纖弱。清末民初,中國多災(zāi)難,有志文人憂國憂民,已無XXX和心情去悠閑品茶,中國傳統(tǒng)茶文化的歷史也因之完結(jié)。茶的好處
(1)茶能令人肉體奮發(fā),增強思惟和記憶能力。
(2)茶能消除疲勞,促進新陳代謝,并有維持心臟、血管、胃腸等正常機能的感化。
(3)飲茶對預(yù)防齲齒有很大好處。
(4)茶葉含有不少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
(5)茶葉有抑制惡性腫瘤的感化,飲茶能明明地抑制癌細胞的生長。
(6)飲茶能抑制細胞衰老,令人延年益壽。
(7)飲茶能興奮中樞神經(jīng),增強運動能力。
(8)飲茶有良好的減肥和美容效果。
(9)飲茶可以預(yù)防老年性白內(nèi)障。
(10)飲茶能保護人的造血機能。
(11)飲茶能防暑降溫。
茶文化的核心----茶道與茶藝
茶文化是以茶道為核心的,德貫穿于茶文化的始終。關(guān)于這個德我是比較有感觸的,尤其是在現(xiàn)在的這個社會里,特別需要道德來衡量我們的所作所為。其實,早在兩千年以前,我們的”圣人“XXX就提出了倫理道德,非常重視道德在社會中的作用,強調(diào)統(tǒng)治者要為政以德,臣要忠君,還有其他的平民百姓全部都要按照這標準來做。雖然以前的倫理道德束縛了人們的思維發(fā)展,盡管它有著種種弊端,但毫無疑問是維系民族團結(jié)、統(tǒng)一和中國得以延續(xù)的重要原因。沒有這倫理道德的束縛,也許中國早已經(jīng)像其他的文明古國一樣,消失在歷史的潮流中了。
相對于古代,縱觀我們現(xiàn)在所處的社會,道德已經(jīng)被人們摒棄了,人們的道德已經(jīng)跌到了最低點,可謂碩果僅存了。我們現(xiàn)在經(jīng)常聽到的什么“XXX”事件無一不在挑戰(zhàn)著我們的道德底線。通過這些事件,我們可以看到我們現(xiàn)在所處的社會的道德缺失。當然,這些事件多多少少也喚起了一些人對道德的呼
喚,重新倡導(dǎo)我們幾千年前古人所早已經(jīng)領(lǐng)悟的道德,但里面的糟粕是需要摒棄的。但愿我們是社會真的可以喚起道德這面旗子,否則,一個國家是很難強大并延續(xù)下去的。
我個人對道德是十分推崇的,在日常的生活也嚴格遵守一些基本道德。雖然有時在他人眼中有些另類,但我依然堅持,不求影響他人,但求心中無過。讓我感到非常幸運的事,我的家人都是比較有德行的,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在熏染著我。小時分,我不明白他們?yōu)槭裁匆缭S做,我爺爺經(jīng)常去義務(wù)修路、搭橋等,那時我真的覺得他們很傻,但慢慢地我就領(lǐng)悟到個中的真諦了。其真實幫助他人的過程中就是發(fā)明快樂,他人快樂自己也快樂。
德行不僅是茶文化的核心,也應(yīng)該是我們?nèi)松暮诵,遵守德行就走上了一條成功之路。
在進修茶文化的過程中,除了德,另有定和靜是很有感悟的。在我的理解中,定和靜雖然有著字面上的差別,但大體上的意思都是相同的。定中有靜,靜中必有定,兩者是不可割離的,必須連在一同。
十分贊同老師的“定能生慧”這是在我們的生活中便可以領(lǐng)悟到的。我自己是把它理解為心定,心里僻靜并堅定。只要能做到這一點那統(tǒng)統(tǒng)問題就能引刃而解了,但往往能做到這一點的人卻屈指可數(shù)出格是在目前這個充滿浮躁的社會中,能定下來更顯得可貴了。
我自己本身就是一個十分浮躁的人,定下來一直是我所尋求的,但也是很難做到的,但進修了茶文化后,出格是看到我們上課時那種淡定,真的讓我感悟良多,出格是在上課時,我覺得我無法不定下來,由于上課時的那種氛圍熏染了我,使我能夠定下來,即使有時不是很當真去聽課,但老師常說的,能兩節(jié)課安靜地坐下來,一種不小的成功了。
在其他的教室上,每當我想起老師說的話,也能很快地靜下來一刻,聽課效果已不重要了,因為重要的已經(jīng)做到了 呢在定下來的那另有什么比靜下來更難定能生慧”說得一點也不錯,這也許是一種境地,一種人生的最大境地。茶文化的精髓另有孝、恭敬心、謙卑等很多對我們的人生有很大啟發(fā)和教育意義的東西,只有慢慢地深入體味,才能領(lǐng)悟個中的奧秘。
今學期選擇了茶文化,真的沒有選錯。這節(jié)課不僅是研究茶文化知識,更多的是研究做人的道理、成功的方法。在現(xiàn)在的研究中,都是以專業(yè)課為主,而專業(yè)課都是一些理工科的,都是容易讓人浮躁的,往往是缺少人文知識的,很多人力最基本的禮儀都沒有,更不要說自身的內(nèi)涵了。而茶文化這門課,剛好彌補了這一缺陷。在平時的研究中,選修這樣一門課,簡直就是久旱逢甘露,讓我們干枯的內(nèi)心得到一絲滋潤。
雖然在課堂上我沒有學到很多關(guān)于茶的知識,只會一點很簡單的知識,但我卻學會了比茶知識更重要的東西。茶文化真是讓我獲益良多,我盡量地讓自己可以獨善自身,讓自己的覺悟和智慧更上一層。一門讓人感悟良多,收獲甚豐的課,一門真正有意義的課.
學習茶文化的心得體會 7
1、茶道——飲茶之道
中國茶道約成于中唐之際,陸羽是中國茶道的鼻祖。陸羽《茶經(jīng)》所倡導(dǎo)的"飲茶之道"實際上是一種藝術(shù)性的飲茶,它包括鑒茶、選水、賞器、取火、炙茶、碾末、燒水、煎茶、酌茶、品飲等一系列的程序、禮法、規(guī)則。中國的"飲茶之道",除《茶經(jīng)》所載之外,宋代蔡襄的《茶錄》、宋徽宗趙佶的《大觀茶論》、明代朱權(quán)的《茶譜》、錢椿年的《茶譜》、張源的《茶錄》、許次紓的《茶疏》等茶書都有許多記載。今天廣東潮汕地區(qū)、福建武夷地區(qū)的"工夫茶"則是中國古代"飲茶之道"的繼承和代表。
中國茶道即"飲茶之道",即是飲茶藝術(shù)。而飲茶之道又以泡茶的技藝為主體,因為只有泡好茶之后才談得上品茶。而泡茶又不僅僅是一個技術(shù)問題,正如丁文先生所說,技術(shù)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便成為一門藝術(shù)。因此,我們不但要科學地泡好一壺茶,還要藝術(shù)地泡好一壺茶。也就是說,不但要掌握茶葉鑒別、火候、水溫、沖泡時間,動作規(guī)范等等技術(shù)問題,還要注意沖泡者在整個操作過程中的藝術(shù)美感問題,“欣賞茶道的沏泡技藝,應(yīng)該給人以一種美的享受,包括境美、水美、器美、茶美和藝美!薄安璧钠闩菟囆g(shù)之美表現(xiàn)為儀表的美與心靈的美。儀表的沏泡者的.外表,包括容貌、姿態(tài)、風度等;心靈是指沏泡者的內(nèi)心、精神、思想等,通過沏泡者的外表,包括容貌姿態(tài)、風度等;心靈是指沏泡者的內(nèi)心、精神、思想等,通過沏泡者的設(shè)計、動作和眼神表達出來!保ㄍ瘑c:《習茶》110頁,浙江攝影出版社出版)誠如蔡榮章先生所說,茶葉沖泡過程“本身也是一促發(fā)展表演藝術(shù)。
2、茶道——飲茶修道
中國茶道是雅俗共賞之道,它體現(xiàn)于平常的日常生活之中,它不講形式,不拘一格。突出體現(xiàn)了道家“自恣以適己”的隨意性。同時,不同地位、不同信仰、不同文化層次的人對茶道由不同的追求。歷史上王公貴族講茶道,他們中在“茶之珍”,意在炫耀權(quán)勢,夸示富貴,附庸風雅。文人學士講茶道重在“茶之韻”,托物寄懷,激揚文思,交朋結(jié)友。佛家講茶道重在“茶之德”意在去困提神,參
禪悟道,間性成佛。道家講茶道,重在“茶之功”,意在品茗養(yǎng)生,保生盡年,羽化成仙。普通老百姓講茶道,重在“茶之味”,意在去腥除膩,滌煩解渴,享受人生。無論什么人都可以在茶事活動中取得生理上的快感和精神上的暢適。參與中國茶道,可撫琴歌舞,可吟詩作畫,可觀月賞花,可論經(jīng)對弈,可獨對山水,亦可以翠娥捧甌,可潛心讀《易》,亦可置酒助興。儒生可“怡情悅性”,羽士可“怡情養(yǎng)生”,僧人可“怡然自得”。中國茶道的這種怡悅性,使得它有極廣泛的群眾基礎(chǔ),這種怡悅性也正是中國茶道區(qū)別于強調(diào)“清寂”的日本茶道的根本標志之一。
唐末劉貞亮倡茶有"十德"之說,"以茶散郁氣,以茶驅(qū)睡氣,以茶養(yǎng)生氣,以茶除病氣,以茶利禮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嘗滋味,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飲茶使人恭敬,有禮、仁愛、志雅,可行大道。
飲茶能恭敬有禮、仁愛雅志、致清導(dǎo)和、塵心洗盡、得道全真、探虛玄而參造化。總之,飲茶可資修道,中國茶道即是"飲茶修道"。
3、茶道——飲茶即道
老子認為:"道法自然"。莊子認為"道"普遍地內(nèi)化于一切物,"無所不在","無逃乎物"。馬祖道一禪師主張"平常心是道",道一的三傳弟子、臨濟宗開山祖義玄禪師說:"佛法無用功處,只是平常無事。屙屎送尿,著衣吃飯,困來即眠"。道不離于日常生活:修道不必于日用平常之事外用功夫,只須于日常生活中無心而為,順任自然。自然地生活,自然地作事,運水搬柴,著衣吃飯,滌器煮水,煎茶飲茶,道在其中,不修而修。
《五燈會元》南岳下三世,南泉愿禪師法嗣,趙州從諗禪師,"師問新到:'曾到此間否?'曰:'曾到。'師曰:'吃茶去。,又問僧,僧曰:'不曾到。'師曰:'吃茶去。'后院主問曰:'為甚么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師召院主,主應(yīng)諾,師曰:'吃茶去。"從諗是南泉普愿的弟子,馬祖道一的徒孫。茶禪一味,道就寓于吃茶的日常生活之中,道不用修,吃茶即修道。后世禪門以"吃茶去"作為"機鋒"、"公案",廣泛流傳。當代佛學大師趙樸初先生詩曰:"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道法自然,修道在飲茶。大道至簡,燒水煎茶,無非是道。飲茶即道,是修道的結(jié)果,是悟道后的智慧,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中國茶道的終極追求。順其自然,無心而為,要飲則飲,從心所欲。不要拘泥于飲茶的程序、禮法、規(guī)則,貴在樸素、簡單,于自然的飲茶之中默契天真,妙合大道。
4、茶道是“藝、修、道”的結(jié)合
綜上所說,中國茶道有三義:飲茶之遭、飲茶修道、飲茶即道。飲茶之道是飲茶的藝術(shù),且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shù)。它與詩文、書畫、建筑、自然環(huán)境相結(jié)合,把飲茶從日常的物質(zhì)生活上升到精神文化層次;飲茶修道是把修行落實于飲茶的藝術(shù)形式之中,重在修煉身心、了悟大道;飲茶即道是中國茶道的最高追求和最高境界,煮水烹茶,無非妙道。
在中國茶道中,飲茶之道是基礎(chǔ),飲茶修道是目的,飲茶即道是根本。飲茶之道,重在審美藝術(shù)性;飲茶修道,重在道德實踐性;飲茶即道,重在宗教哲理性。
中國茶道集宗教、哲學、美學、道德、藝術(shù)于一體,是藝術(shù)、修行、達道的結(jié)合。在茶道中,飲茶的藝術(shù)形式的設(shè)定是以修行得道為目的的,飲茶藝術(shù)與修道合二而一,不知藝之為道,道之為藝。
中國茶道既是飲茶的藝術(shù),也是生活的藝術(shù),更是人生的藝術(shù)!
【學習茶文化的心得體會 】相關(guān)文章:
學習茶文化的心得體會07-05
【精】學習茶文化的心得體會07-06
學習茶文化的體會08-04
學習茶文化的體會11-10
學習茶文化的心得體會(實用5篇)07-05
茶文化研究性學習報告11-11
茶文化學習心得04-22
茶文化的心得體會03-05
茶文化心得體會03-24
茶文化研究性學習報告范文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