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藝術采風考察報告
在經濟發(fā)展迅速的今天,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報告,多數報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發(fā)生后撰寫的。那么,報告到底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藝術采風考察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藝術采風考察報告 篇1
一、實習時間:20xx年9 月4 日 ——9月 13日
二、實習地點:安徽黟縣宏村、西遞、上海世博
三、實習人數: 50人
四、實習內容:風景攝影、速寫寫生
五、實習目的:
提高藝術修養(yǎng)和審美能力;提高對建筑的理解,包括它的格局,風格等。了解徽州的風土人情與文化底蘊。鍛煉自己的表現技法提高設計的靈動與真實感
宏村
經過十幾個小時火車的勞累在安徽蕪湖到站的同學們繼續(xù)坐上了去宏村的大巴車,看著好久不見的同學們都很累的睡著了,只有幾個孩子看沿途的風景。好不容易到了宏村,經過短暫的休息后隨著導游參觀了宏村。了解到宏村始建于南宋,距今已有800年的歷史。今天,古宏村人規(guī)劃、建造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成為當今“建筑史上一大奇觀”:巍峨蒼翠的雷崗為牛首,參天古木是牛角,由東而西錯落有致的民居群宛如寵大的牛軀。引清泉為“牛腸”,經村流入被稱為“牛胃”的月沼后,經過濾流向村外被稱作是"牛肚"的南湖。人們還在繞村的河溪上先后架起了四座橋梁,作為牛腿。這種別出心裁的科學的村落水系設計,不僅為村民解決了消防用水,而且調節(jié)了氣溫,為居民生產、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創(chuàng)造了一種"浣汲未防溪路遠,家家門前有清泉"的良好環(huán)境。全村現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140余幢,古樸典雅,意趣橫生。著實為宏村古代的先民智慧驚嘆,設計了如此精妙的水系。
看完了村里的各個景點,思維還停留在美麗的近屋遠景里。之間身邊的同學們都帶上速寫本、鋼筆,出去寫生了。趕緊跟了上去,這里景點十分豐富,讓我無從下筆,到底先畫哪處,我還是先觀察了幾處后,才在小巷中開始動筆了,這里的房屋外墻都是白色的,瓦是黑色的,一律都是黑白配,但這就是這里的風格,這里的特色,不張揚,不妖艷,有一種古樸的純美?磯蛄朔比A的都市的眼睛,得到了洗禮和享受這簡單的視覺體會。每次出去畫畫我都戴上牛仔帽,背上畫畫工具獨自去河邊選景,每次畫都會畫水、小木屋。這樣的意境太完美了,每次畫畫我都會全身心投入于其中。
在宏村帶來兩天后我們匆匆的出發(fā)去了我們的下一站西遞。
西遞
經過長長的盤山公路的顛簸我們來到了西遞。還是跟著導游了解到,西遞是胡氏聚居之地。始建于北宋元豐年間,九百多年的繁衍生息,蔚為大觀。清乾嘉年間至于鼎盛時,有600 多座宅院,99條巷子,90多口水井,“三千煙灶九千丁”,真可謂“萬家燈火”。紹介說,多年前的西遞水口,離村約里許,遠望古木參天,山水交匯,走近了,能看見魁星閣和文昌閣,以及隱約在花木后面的寺廟的高大屋脊。一條青石板路穿林而過,邊上相傍而行的是潺潺西溪。下午,太陽很大,我們來到了村口的大牌坊處進行寫生。無耐于自己美術功底的`薄弱、美麗的景色以及興奮的心情,我卻一直沒能有進入畫畫的狀態(tài)?粗鴦e的同學在認真的畫著鋼筆畫,不遠處新繡樓上的拋繡球活動的熱鬧又把我躁動的心給吸引。干脆,我就放下紙筆,去觀看這個古老的招親游戲。看完拋繡球后,找了一條沒人的小巷弄,坐下來畫速寫。接下來的日子有時早晚速寫的日子,過度很充實,很寧靜。
在宏村欣賞,學習了3天后又登上了去上海的火車,趕往了我們的下一站上海。
上海
經過了將近二十個小時的火車顛簸后來到了繁華的上海灘。在徽州寧靜的古樸的村落里待了5天后又來到十里洋場的國際化大都市上海參觀上海世博會,有一種別樣的反差但是很興奮。從火車站坐車去了松江區(qū)我們預定的賓館,休整了一下,第二天又來到了離世博園區(qū)近的長寧區(qū)住下了。中午我們就去了世博園參觀了各式各樣的國家館,城市館等。在國家電網館里見證了魔方,驚嘆了未來電氣的發(fā)展。進了好多國家的國家館,展示了各個國家的科技,文化以及歷史?梢韵胂笪磥硎澜鐚且粋更加多元、更加科技、更加便捷的未來城市。
在這次的寫生活動中,我拍了很多照片,一是紀念我來過這些地方,二是記錄了上海世博的繁華科技和人文魅力。記錄了宏村、西遞世界文化遺產的獨到魅力和中國皖南特有的鄉(xiāng)土風情。這次寫生活動讓我領略了中國古代先哲的智慧與人文精神的深邃悠遠。對我以后的設計生活來說使一次不可多得的豐富經歷。
藝術采風考察報告 篇2
關鍵詞:民族藝術;服飾;考察;教學
中圖分類號:J50文獻標識碼:A
突出民族特色的藝術教學,是我院辦學的努力目標,在各學科課程的設置中,均有一定比重地安排對民族、民間傳統(tǒng)藝術的采風收集及運用設計的課時;這一措施,一方面,有效地促進師生對傳統(tǒng)民族藝術的深入認識,另一方面,為發(fā)掘、研究、保護和發(fā)展我國傳統(tǒng)民族、民間文化藝術作出實際貢獻。
傳統(tǒng)民族、民間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傳承形式,從其服飾形態(tài)上看,在歷經漫長的歷史變更后使得豐富多彩的民族服飾頗為壯觀;在西南少數民族的各個節(jié)日里,如:苗族的苗年節(jié)、吃新節(jié)、蘆笙節(jié)、姐妹節(jié)、鼓臧節(jié),侗族的三月三歌節(jié),瑤族的盤王節(jié)等,均能看到節(jié)日盛裝中的華麗服飾,精美的蠟染、精致的刺繡工藝及其獨特的裝飾藝術形態(tài),均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
一、傳統(tǒng)民族服飾采風研究的必要性
傳統(tǒng)民族服飾,是各民族在漫長的歷史變更和勞動生活中,根據民族自身的生活環(huán)境及文化傳承所產生的服飾形式。一般分為便裝與盛裝,便裝卻為日常生活勞作中穿著,盛裝即是在民族重大節(jié)日盛會、婚禮慶典等場合穿著,具有藝術審美價值和研究價值多為盛裝,由于其穿著的時間性,這就給我們的采風活動必須要考慮其節(jié)日的時間安排。因為當今的少數民族傳統(tǒng)服飾,在日常生活中已較少穿著,其原因是現代時尚流行服飾對新時代青年的著裝有著極大的影響,這對于已漸漸走出大山的少數民族青年也不例外,他(她)們在電視信息、外出務工、上學等的方面,逐漸接受了新的時尚著裝理念,而對本民族的傳統(tǒng)服飾在日常生活的穿用已不注重;在許多的苗寨、侗寨、瑤寨里平時很少看到青年人穿著其民族服裝的,只有在他們的節(jié)日里才能看到載歌載舞的身著盛裝的人們,展示其華麗的民族服飾。這些華麗的服飾里有精美的刺繡、獨特的蠟染工藝和華美的配飾藝術,均蘊含著寶貴的現代服飾創(chuàng)新運用的藝術元素。
由于民族開放與融合,許多少數民族的生活觀念也漸漸被“漢化”。他們所居住的木樓已漸變?yōu)樗啻u房,其穿著的棉麻紡織土布也逐漸被時尚的“牛仔布”所代替,其具有民族特色的銀項圈也更換為時尚的鉆戒、項鏈……這種現象的延續(xù),意味著再過十幾乃至幾十年后,是否會使得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tǒng)民族藝術丟失更多甚至完全消失;因此,發(fā)掘和研究、保護和挽救、傳承和發(fā)展傳統(tǒng)民族藝術是當今刻不容緩的重要任務,民族藝術的采風、考察研究,正是這一任務的具體實踐。
從現代設計的趨勢上看,民族藝術元素的運用在現代設計領域上得以廣泛的運用。西方藝術形態(tài)的引入和發(fā)展,所注重的是現代藝術元素的研究和運用,所體現的是以西方藝術元素的現代構成成果。在歷經一定設計階段的探究后,世界各地的設計師們已開始把目光注視到民族藝術元素的設計運用上,也逐步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設計風格,其成功代表作品如:我國著名服裝設計師吳海燕的設計作品“鼎盛時代”、張肇達的“紫禁城”、“西雙版納”等等,這些作品均具有時代性又富有民族性,是當代服裝設計的優(yōu)秀作品。我國是多民族國家,具有豐富的民族服飾藝術元素;但在年輕的大學生中,對我國民族、民間藝術的認識需要加強,在學習、研究中豐富和發(fā)展民族藝術。因此,民族藝術的實地考察與研究,對培養(yǎng)現代設計人才,弘揚、發(fā)展民族藝術具有重大意義。
二、傳統(tǒng)民族服飾藝術采風的實施方法
對傳統(tǒng)民族服飾藝術的認識,普遍的方式是,在現有的圖書資料、畫冊圖片、網絡視頻等閱讀媒體認識、分析與研究;在以往的采風過程中,也只是到一些少數民族的村寨拍些照片、畫畫速寫,記錄些少數民族的民間傳說故事等等;但僅是這些采風活動,對傳統(tǒng)民族服飾的研究,探索其民族藝術深層次的精髓是遠遠不夠的。因此,作為課題研究的采風活動,不是一般性的采訪,更不是只到民族地區(qū)的旅游觀光,而是有針對性的選擇采風內容、地點,深入到具有較強的民族特色的民族居住地,有方法、有步驟地,較為完整的服飾藝術考察,從而較全面地收集民族服飾的第一手資料。
1、采風路線、地點的選擇與確定
在準備下鄉(xiāng)采風前,要帶著目的與任務地選擇和確定采風地點和行進路線,也就是要收集什么素材,要到什么地方去,該地點有什么民族居住,服飾有什么特點等等,都要預先查找有關資料進行了解,否則,沒有目的的隨便走走,就有可能無法收集到所需的資料。因此,在接受到帶采風課的老師,應當根據該班的專業(yè)方向及研究課題,選擇和確定采風地點,如:服裝藝術設計的班級,進行苗、瑤、侗族的服飾考察研究課題,就應選擇這些少數民族具有代表性的民族聚居地的廣西融水、三江、龍勝、金秀,貴州的凱里、雷山、施洞、黎平等地;與此同時,也要選擇好行進路線,在該路線上,根據時間安排,確定幾個考察點,預定每個點的考察時間和考察內容,盡可能的做到時間緊湊、經濟實惠;并準備該考察地區(qū)地圖,標定行走路線,從而確定考察目的地及考察路線。
2、考察前的.準備工作
考察出發(fā)前,首先要組織學生查閱所考察地區(qū)少數民族的有關資料,對其歷史概況、生活習俗、風土人情、、裝飾藝術形態(tài)等作初步了解,這些了解,對考察具有指導性的意義,讓學生知道所考察的內容中有哪些資料是要重點收集的,哪些是需要補充收集的;其次是經費準備,根據考察的地點、路線、車船交通情況、吃住情況等作經費預算。另外,對該班級學生作以小組為單位的考察分組(以3—5人為一組),指定組長負責;同時,組織一個由2—3人組成的先遣組,負責車(船)交通及住宿的聯系與安排,指定班生活委員負責經費的收支與管理,領取或采購必備的藥品和生活用品。再者,對全班進行下鄉(xiāng)采風的安全及紀律教育,強調各項規(guī)定與注意事項,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這是完成采風任務的重要保障。
3、采風考察的實施方法
采風考察的具體實施,可以從兩方面進行,一是對民族地區(qū)的州、縣的民族、民俗博物館館藏民族服飾資料的參觀考察;二是深入民族村寨對民族服飾資料的收集與考察,這些考察要確實做到具體、細致,對收集的資料,要力求完整和準確;由于民族服飾的類型較多,因此,應以每件(套)的服飾的分類進行小組負責制,同時每小組的同學,每人負責一項具體任務;如對某一苗族女裝服飾的考察為例:
第一組(5人):負責頭、項、胸飾的考察:組員一,負責拍照(一般是用數碼相機);組員二,負責擺放銀飾,協(xié)助拍照;組員三,負責用軟尺測量服飾的各部位的數據;組員四,協(xié)助測量服飾;組員五,負責記錄數據和有關調查、采訪的資料。
第二組5人:負責衣服類的考察:組員一,負責拍照(一般是用數碼相機);組員二,負責擺放衣物(上衣、裙、褲等),協(xié)助拍照;組員三,負責用軟尺測量服飾的各部位的數據;組員四,協(xié)助測量服飾,記錄數據;組員五,負責畫出個衣物的款式樣式圖并標記各部位數據,記錄有關調查、采訪資料。
第三組(5人):負責服飾材料的織造、蠟染、刺繡工藝的考察:組員一,負責拍照(一般是用數碼相機);組員二,負責擺放物品,協(xié)助拍照;組員三,負責用軟尺測量所考察的物品各部位的數據;組員四,協(xié)助測量;組員五,負責記錄數據和有關調查、采訪的資料。
第四組(4人):負責銀飾鑄造、打造、雕花、鑲嵌等制作工藝:組員一,負責拍照(一般是用數碼相機);組員二,負責擺放銀飾,協(xié)助拍照;組員三,負責用測量銀飾的各部位的數據;組員四,負責記錄數據、制作步驟和有關調查、采訪的資料。
第五組(4人):負責服飾的裝飾圖形(圖案)的考察:組員一,負責拍照(一般是用數碼相機);組員二,負責擺放圖形物品,協(xié)助拍照;組員三,負責用軟尺測量圖案的各部位的數據;組員四,負責記錄數據和有關圖形的調查、采訪的資料。
在考察的過程中,可根據具體情況各組員進行機動輪換。各組在考察時,如時間較緊迫的情況下,應注重抓主要部分的先行完成,余下的細節(jié)可作粗略記錄,在后期整理資料時憑記憶和參考照片補充完善;同時,也要注意記錄各服飾的穿戴方法。
三、采風過程中的教、學互動
采風的教學實踐,是教師教授方法與技能的過程,同時,也是學生學習、認識和掌握這一方式、方法的過程,兩者的相互配合、相互作用,才能達成良好的教學效果。
1、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
采風教學,是課堂式教學的野外延伸。教室中的理論學習與研究,是學習前人的實踐經驗與理論總結,只是在理論層面的理解與認識;通過采風實踐教學,深入到具有濃郁民族風情和生活氣息的環(huán)境中,使得師生以較高的積極性、聚集較大的激情投入該教學實踐中,感受新的服飾文化氛圍和獲取新的服飾知識,以愉快的心情置身于采風實踐里,教學氣氛輕松、活躍,真可謂寓教于樂。這一方式,也是眾多師生樂于接受的教學形式。
2、靈活的教學方法
課堂的教學,通常是學習理論和研究理論,以理論指導實踐;而采風實踐,是在對新的藝術形式的接觸性研究,從而獲取研究的第一手資料,也是豐富和提升理論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因此,教,則注重方法的傳授、在把握好課程目標的基礎上,機動地安排實踐和靈活實施每一個步驟,充分發(fā)揮教學的靈活機動性,不斷的豐富和完善教學內容;學,則以確實了解和掌握采風所獲取的新知識和研究方法為目的,在教師的統(tǒng)籌安排下,靈活地實施考察環(huán)節(jié)。采風實施中,方法的靈活多樣,師生相互配合、組與組的分工合作,組員與組員間的互相協(xié)調,共同完成采風任務,是集體主義和集體智慧的集中體現。
3、教、學的相互促進
采風教實踐學,一方面是學生在民族生活中,感受到民族服飾藝術的特殊魅力,并從中學習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民族服飾藝術文化,更重要的是從中掌握學習和研究民族服飾藝術的方式方法;這一方法,也將會影響和啟發(fā)他們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對其他領域知識的學習和研究。另一方面,也將促進教師在同樣感受民族藝術瑰寶的同時,從中學習到傳統(tǒng)民族服飾的更深層次的服飾藝術和文化內涵,對促進教師對民族文化研究與運用的科研創(chuàng)作起到積極作用;與此同時,也將為今后傳統(tǒng)民族服飾藝術的考察、研究與運用,探索新的采風方法而提供實踐基礎。
四、采風資料的后期整理
資料的收集,是為了更好地運用于今后的藝術設計實踐和理論研究。當面對采風收集回來的一大批資料時,有必要進行整理和保存的一系列工作,以便今后的查閱和調用。
1、資料的分類整理
按民族名稱或支系名稱的不同服飾分類:采風收集的有多個少數民族服飾資料的,應按有主次的排序,同時,男裝、女裝、童裝也要實行分類,盛裝與日常裝也要進行分類;同一民族有不同支系的不同服飾,也要作分類整理。
按每套服飾的衣服、配飾分類:(1)衣服類:有上衣、裙(褲)、綁腿等。將圖片、款式圖及測繪數據、采訪資料均按秩序排列。(2)銀飾類:有頭飾、項飾、胸飾、腰飾、手鐲等。(3)服飾材料染、繡工藝類:有蠟染、刺繡、織造等。(4)裝飾圖案類:有崇拜圖騰紋樣、植物紋樣、動物紋樣等。同時,傳統(tǒng)民族服飾的圖案裝飾十分豐富,如帽飾圖案、衣領圖案、胸襟圖案,背部圖案、袖飾圖案、裙擺圖案、腰帶圖案、綁腿圖案、鞋飾圖案等。對這些圖案,運用PS軟件進行摳圖,將單純的圖案從服裝中分離出來,形成獨立的圖形單元,以方便今后的設計運用。
2、文獻材料整理
文獻材料,是理論研究的重要參考依據;在采風后期的文獻資料的整理中也應從如下幾方面進行。
民族史料:有關該民族的起源、遷徙、、生活習俗及發(fā)展簡況。(1)服飾的發(fā)展變化。(2)服飾現狀。(3)民族的神話傳說與故事等。
3、總結、撰寫考察報告
總結是每次課程后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是每位師生在該課程的教學體會與心得,有了總結,才能檢測到每位學生在課程中都學到什么,了解到什么,還有哪些不足之處等。因此采風總結,也是一個重要的教學內容,一般是以撰寫考察報告為總結形式。
【藝術采風考察報告】相關文章:
藝術采風實踐報告06-29
藝術考察報告06-15
藝術采風心得體會11-15
藝術生的考察報告06-24
藝術采風心得體會優(yōu)秀10-25
藝術生考察報告范文06-25
藝術生的考察報告范文06-24
藝術專業(yè)學生的考察報告06-24
藝術設計考察報告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