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國學經(jīng)典故事(集合4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一定都學過很多典故吧,要準確理解有關典故的正確含義和使用方法,避免用錯,用偏,產(chǎn)生笑話,影響意思表達,你還在找尋優(yōu)秀經(jīng)典的典故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學經(jīng)典故事,歡迎大家分享。
國學經(jīng)典故事1
有一天,齊景公宴請各位大臣。酒席上,君臣舉杯助興,高談闊論,直到下午才散。酒后,君臣余興未盡,大家一起射箭比武。輪到齊景公,他舉起弓箭,一支箭也沒射中靶子,然而大臣們卻在那里大聲喝彩道:“好箭!好箭!”
景公聽了,很不高興,他沉下臉來,把手中的弓箭重重地摔在地上,深深嘆了一口氣。
正巧,弦章從外面回來。景公傷感地對弦章說:“弦章啊,我真是想念晏子。晏子死了已經(jīng)17年了,從那以后,就再也沒有人愿意當面指出我的過失。剛才我射箭,明明沒有射中,可他們卻異口同聲一個勁地喝彩,真讓我難過呀!”
弦章聽了,深有感觸。他回答景公說:“這是大臣們不賢。論智慧,他們不能發(fā)現(xiàn)您的過失;談勇氣,他們不敢向您提意見,唯恐冒犯了您。不過呢,有句話說'上行下效’。國君喜歡穿什么衣服,臣子就學著穿什么衣服;國君喜歡吃什么東西,臣子也學著吃什么東西。有一種叫尺蠖(huò)的小蟲子,吃了黃色的東西,它的身體就變成黃色;吃了藍色的東西,它的身體就又變成藍色。剛才您說,17年來沒有人再指出過您的'過失,這是否是因為晏子去世后,您就聽不進批評而只喜歡聽奉承的話呢?”
齊景公聞言豁然開朗。
智慧小語:只有真心愿意接受批評,才會經(jīng)常聽到別人對你的批評、建議。如果總是聽到別人恭維自己,那恐怕原因就在自己身上。
國學經(jīng)典故事2
唐朝著名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念書,常常逃學,到街上去閑逛。
一天,李白又沒有去上學,在街上東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覺到了城外。暖和的陽光、歡快的小鳥、隨風搖擺的花草使李白感嘆不已,“這么好的天氣,如果整天在屋里讀書多沒意思?”
走著走著,在一個破茅屋門口,坐著一個滿頭白發(fā)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鐵杵。李白走過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這根鐵杵磨成一個繡花針!崩掀牌盘痤^,對李白笑了笑,接著又低下頭繼續(xù)磨著。
“繡花針?”李白又問:“是縫衣服用的繡花針嗎?”
“當然!”
“可是,鐵杵這么粗,什么時候能磨成細細的繡花針呢?”
老婆婆反問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鐵杵為什么不能磨成繡花針呢?”
“可是,您的年紀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別人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話,令李白很慚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沒有逃過學。每天的學習也特別用功,終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詩仙。
故事點評:一個人無論做任何的事情,都要花費一番心血。只有經(jīng)過無數(shù)血汗、苦淚和功夫磨礪后,你才能成為一個成功的人物。
國學經(jīng)典故事3
公元前204年,漢王劉邦派大將韓信和張耳,率領漢軍去攻打趙國。趙王和趙軍統(tǒng)帥陳余,率領二十萬兵馬,集結在井陘,準備迎戰(zhàn)。
趙國謀士李左車向陳余獻計說:“我有個主意,井陘口這個地方兩旁有山,道路狹窄,車馬很難通過。我們派三萬人抄后路截斷他們的糧車,你統(tǒng)率大軍正面阻擊漢軍,把城墻壘得高高的,不與漢軍交戰(zhàn)。這樣一來,漢軍前進不得,后退不能,又無糧草,成了甕中之鱉。我看不出十天,我們就可以捉住韓信!钡,趙王沒有采納李左車的意見。
韓信知道李左車的計策沒有被采用,十分高興。他把兵馬集結在離井陘口三十余里的地方。到了后半夜,韓信派兩千名輕騎兵,每人帶一面漢軍紅旗,從小路迂回到趙營的側后方,埋伏起來。命令他們待趙軍傾巢而出時,襲入其大營,拔去趙軍旗幟,全部插上漢軍的紅旗。韓信又派一萬人馬作先頭部隊,沿著河岸擺開陣勢。
陳余等人看見韓信把兵馬安置于背水之處,大笑他是傻瓜,不懂用兵,便率領趙兵全力迎戰(zhàn)。漢軍的'二千輕兵見趙軍全營出動,只留下一個空營,立即闖進趙營,拔掉趙旗,換上漢旗。韓信則假裝敗退,向河岸陣地退去。
趙軍追到漢軍靠河陣地,漢軍后無退路,個個背水拼命廝殺。而趙軍久戰(zhàn)不勝,士氣開始低落,又發(fā)現(xiàn)背后自己的軍營都插上了漢軍的旗幟,軍心頓時大亂,紛紛潰(kuì)逃。漢軍乘機前后夾攻,大破趙軍。
“背水一戰(zhàn)”這則成語的意思是比喻決一死戰(zhàn)。
國學經(jīng)典故事4
唐太宗是一個文武雙全,英明蓋世的能人,但人非圣賢,孰能無過。
在他身邊有兩位監(jiān)督他言行的“明鏡”:一為長孫皇后,另一位乃忠義賢良的魏征;噬弦挥羞^錯,他們立即會巧妙地指出。
據(jù)《貞觀政要》一書所載:唐太宗喜歡一只小鷂子,一日正在玩鳥,魏征來了,太宗怕魏征指責自己,趕快把小鳥藏到懷中。魏征假裝沒看到,故意留下來與他商談國家大事。太宗心里雖為鳥著急,卻也怕暴露,因為他信任、敬畏魏征。等魏征走后,太宗取出懷里心愛的小鳥一看,早已命歸黃泉了。
于是傷心地回到后宮,大發(fā)雷霆說:“我非殺掉這個田舍翁不可!”
皇后聞之,問明原委,立刻穿上大禮服向太宗行禮道賀:“恭喜陛下,賀喜陛下!唐朝有魏征這樣的好臣子,又有您這樣的好皇帝,這是有史以來沒有過的好現(xiàn)象,國家興盛指日可待!惫适固跐u漸平息了怒氣。
唐太宗就“以人為鏡”常觀察自己,真正做到了勇于改過、從善如流。
后來魏征死了,唐太宗惋惜地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而今魏征不在了,朕就少了一面鏡子!
故事點評:身體的儀表妝容,可以用鏡子來觀察;而自己的心態(tài)行為,就要靠別人來監(jiān)督,或靠自心來反觀,一旦發(fā)現(xiàn)了錯誤,就要立即改正。能得旁人監(jiān)督、提醒、指出自己的過失是相當重要的,若是具有德行的'智者指出你的過失時,就可以推知自己肯定有過失,應反觀自己力圖改正,并真誠地感謝指責自己的人,也應萬分珍惜這種福報機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