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元宵節(jié)吃元宵作文集錦【3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diào)節(jié)自己的心情。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元宵節(jié)吃元宵作文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元宵節(jié)吃元宵作文 篇1
今年的元宵節(jié),是我們開學(xué)的第一天。白天,我們在學(xué)校度過了開心的學(xué)校生活。晚上七點鐘就和往年一樣熱鬧起來了,噼噼啪啪的鞭炮聲,咚咚嗆嗆的鑼鼓聲,還有人們的歡呼聲響成一片。
我擠到人群最多的地方看到威武兇猛的獅子正在給大家表演絕技,這獅子是由兩個人玩的,一會兒獅子跳起來向高處攀爬,只要爬到為他們準備的臺子最高處,就可以拿到各單位為他們準備的新年禮物,這時,獅子就把前面的一雙爪子豎起來,好象在給大家拜年,說:祝大家新年快樂!萬事如意!觀眾們連連叫好。還有彩蓮船,小小的.船兒兩頭尖。漂亮的彩蓮船有時劃的快,有時劃的慢,她們一邊劃船還一邊唱著自編的歌謠。有趣極了!
元宵節(jié)真熱鬧!玩得真開心!
元宵節(jié)吃元宵作文 篇2
每逢元宵節(jié),家家戶戶都要吃湯圓。湯圓是寧波著名小吃之一,也是我國代表小吃之一,歷史十分悠久。相傳,唐太宗為犒勞大將郭子儀,下旨御廚在正月十五的上元節(jié)以上好糯米制成特殊食品應(yīng)宴。御廚們靈機一動,創(chuàng)制出一道香糯柔軟的白圓團子,獻給皇上。唐太宗品嘗后,贊不絕口,并將其定名“唐圓”,象征唐朝一統(tǒng)天下。因唐圓是在元宵夜時吃的,民間遂稱之為元宵,即湯圓。因為這種糯米球在鍋里有浮有沉,所以最早叫它“浮元子”,后來把“浮元子”改稱為“元宵”。元宵節(jié)吃湯圓象征合家團圓,在新的一年里合家幸福,萬事如意。
湯圓是一種不分老少都愛好的食物。湯圓以細膩純凈的綿白糖、黑芝麻和優(yōu)質(zhì)豬板油制成餡,湯團皮薄而滑,白如羊脂,油光發(fā)亮,具有香、甜、鮮、滑、糯的特點,咬開皮子,油香四溢,糯而不黏,鮮爽可口,是個珠圓玉潤,然后一戳就如巖漿般噴涌出香餡的湯圓,令人稱絕。現(xiàn)在的元宵種類繁多,比如賴湯圓、綠豆湯圓、芝麻棗泥湯圓、雞肉湯圓等等。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吃到芝麻湯圓,下面我們來看看芝麻湯圓是怎么做成的?首先準備這些原材料:適量的糯米、大米,適量的白糖、麻醬、挑仁(壓碎)、芝麻、化豬油。將糯米與大米混合,水浸1到2天,用磨磨細,放入布袋內(nèi),懸空吊漿,制成面粉;第二,將白糖、麻醬、桃仁、芝麻、化豬油和面粉混合拌勻,制成小方塊餡料待用。第三,將面粉加入適量涼水揉和,取一小塊捏扁,放入切好的餡料封口揉圓。第四,將水燒開后放入湯圓,煮時火不宜過旺。湯圓浮上水面,稍過一會兒撈出即可。湯圓因為心里包著餡,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溫度適宜可以入口,可是一定要留意里面的.餡料,溫度相對比較高,可別燙著了哦!
我愛吃湯圓,也愛看它漂在水中的樣子。每年我都期盼元宵節(jié)的到來,因為我就可以吃到媽媽親手做的湯圓了,幸?鞓返倪^大年!
元宵節(jié)吃元宵作文 篇3
今天是農(nóng)歷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這天家家戶戶要吃湯團、猜燈謎、放炮竹、賞花燈來慶祝元宵。
這天,爸爸教我包湯團。我們先把手洗干凈,拿出一只碗。開始和面了,只見爸爸在碗里倒上大半的糯米粉,將少許水一點一點放進去,再用手絞了幾下又放了點水。爸爸告訴我:注意每次放得水不能太多,少了可以再加,太多了會粘手。水夠了,我和爸爸各分一半,我們用手來回的揉,直到不再粘手了,揉面的工序完成了。
開始包湯團了,我照著爸爸的樣子,拿了一小團面,放在手掌中間挫一個小圓球,然后把右手的大拇指把插到剛?cè)嗪玫拿鎴F,用筷子夾點芝麻餡放在剛弄的洞里,用四個手指配合大拇指一起往中間按,揉一揉又變成了圓形。我要把這個“半成品”放到碟子上面去時,爸爸叫住了我說:“兒子,這樣放上去可能會粘的,在糯米粉里滾一滾就不粘了。”我照著爸爸的方法一試果然不粘了。照這樣一連做了好幾個,不一會二十個就完成了,個個潔白如玉,讓人嘴饞。
晚上,我和爸爸到外面散步,此時的'大街上燈火通明,四周掛滿了火紅的燈籠。天空閃耀著五彩的禮花,有的禮花在天空中像滿天的星星一閃閃,有的似流星雨,一瞬間就消失在天際中。地上百子炮噼里啪啦的響個不停。小孩子手持煙花棒飛舞著,歡笑著。
我愛包湯團,但我更愛元宵節(jié)。
【元宵節(jié)吃元宵作文】相關(guān)文章:
元宵節(jié)吃元宵作文06-28
元宵節(jié)吃元宵的作文05-24
(精選)元宵節(jié)吃元宵作文09-26
元宵節(jié)吃元宵作文(精選)09-24
元宵節(jié)吃元宵作文[精選]09-13
[精選]元宵節(jié)吃元宵作文10-09
【精選】元宵節(jié)吃元宵作文10-10
元宵節(jié)吃元宵作文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