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教育的智慧》有感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教育的智慧》有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教育的智慧》有感1
換個角度思考問題,做專業(yè)的教師,做孩子學習的幫助者,做家長的指導者。這是我讀這本書的收獲。
有的孩子不會寫最簡單的生字,不會讀最常見的詞語,不會做最簡單的題目。老師給他講笨鳥先飛的故事,希望觸動他。老師講得熱血沸騰,看到的卻是他那一張有些茫然的臉。這樣的場景我們當老師的和當家長都會遇到。每當這個時候,老師和家長們會恨鐵不成鋼:你怎么就那么不求上進呢?你看誰誰誰學習多好,你怎么就不能像人家那樣努力學習呢?
王曉春老師講了一個故事來回答這個問題。比如我現(xiàn)在遇到一件緊急的事,需要向一個朋友借5000元錢。這位朋友對我說:“你注意到我的失望了嗎?我們的同事都有十幾萬的'存款,……你怎么這樣不努力呢?……下面我給你講笨鳥先飛的道理,希望對你能有所啟發(fā)……”如果有旁觀者,一定會看到我有一張茫然的臉。我怎么能不茫然?在我需要具體幫助的時候,我得到的卻是一堆教育。我們的學生常常有這樣的命運。
是的,很少有學生坐在下面,故意把題目做錯?赡苡袠O個別學生會有這樣的故意行為,這要另行分析他那樣做的原因。今天做數(shù)學三位數(shù)連減題,有四五個學生磨磨蹭蹭,遲遲不交作業(yè)。他們?yōu)槭裁床唤蛔鳂I(yè)?因為有幾道題他們怎么也找不到錯誤的地方。這時我如果反復說:“你們要認真檢查,仔細分析!”學生就能把錯題改過來了嗎?還是不能!他們很認真地看,就是看不出來錯在哪里。他們想仔細分析,可是不知道怎么分析。怎么辦?一個個請過來,我與他們一起分析,教給他們檢查的方法,檢查錯因,再改正錯題。
請你先檢查有沒有抄錯數(shù)字和運算符號。每一個到我這里來改錯的學生我都這樣問一句。問了兩三個同學之后,剩下的幾個人自己就對照書查有沒有抄錯題了。
看看退位的“1”減去了嗎?這是我問的第二句。有三個同學聽了我這一問,走在半路上就回座位去了。不一會兒,改正錯誤交上本子。
還有兩個同學仍舊很茫然。我叫過其中一個同學,問過第一問之后,請他邊講計算過程,邊在本子上寫答案。說到第二步,我就發(fā)現(xiàn),他不明白“1000-185”這道題,十位上該怎么做。我教給他遇到1000這樣好幾位都是0的退位減法該怎么解答,他點頭示意聽明白了。我請他再講一遍解題過程給我聽。接下來的幾道題,我要求他邊講邊寫過程。我呢?已經(jīng)轉頭輔導小博同學了。壓根沒聽他說什么。這樣做了兩道題之后,我一看,他全做對了。于是剩下的三道題不準出聲,心里想著過程往本上寫,很快也做對了。
以后做題就這樣在心里邊想著計算過程邊寫下來。我這樣囑咐他。他點點頭,很開心的樣子。
是呀,孩子不會做題時,研究一下孩子出現(xiàn)問題的原因。想辦法幫助孩子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不要覺得講過的方法孩子一定就會用。有些孩子無法將聽到的內容轉化為實際行動。在運用方法時他們就會很茫然。耐心點,多給孩子幾次機會,多做點實事。不要讓孩子再茫然了。
讀《教育的智慧》有感2
感受一:成績成功成長
作為一位教師,究竟追求什么?讀后《16位教育家的智慧檔案》,我想成績、成功、成長這三個詞體現(xiàn)了三種不同的教育境界。我們不必太看重“成績”,成績并不一定導致成功;也許,我們不必太看重“成功”,成功并不一定導致幸福,不幸福的成功只能是暫時的成功,甚至是虛假的成功。我們應當看重的是成長,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抓住成長這兩個字。成長是超越成功層面的東西,因為成功了,我們可以成長;失敗了,我們也可以成長,失敗了有時會導向更好的成長。人要坦然地面對成功,也要坦然地面對失敗;不怕失敗,這才是最大的成功。實際上,我覺得我們如果把教育的最高境界定位于成長,就會使教育變得非常有趣。我覺得我們的孩子成長一定要跟幸福、快樂相聯(lián)系,只要成長就快樂,只要成長心里面就覺得踏實。那么,成功和成績就成了成長必然會帶來的副產(chǎn)品。
我覺得我們的教育要站在成長這個層面上去理解,確立開發(fā)與保護并重的教育生態(tài)理念,確定人可持續(xù)成長的理念。人的一生,你只要關注成長,就不用操心成功,更不要操心成績的問題。一棵小樹,健康地成長,長成一棵參天大樹,你還用擔心它不結果嗎?還用擔心它不成材嗎?可悲的是現(xiàn)在有很多樹,剛剛長出一點,我們就急切地搖晃著它,抱怨它為什么不結果,為什么不成材,最終導致它結不了果,也成不了材。
教育,既要開發(fā)生命潛能,又要保護生命資源。在教育目標上,要定位得高一點,遠一點,要指向孩子一生的快樂與幸福;在教育過程上,要從現(xiàn)在就重視快樂,重視幸福,要讓孩子們有快樂、幸福的`童年。
感受二:師德與師愛
16位教育家的師德與師愛詮釋了教育的靈魂。師德是教師工作的精髓,可以用“師愛為魂,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概況其內涵。師德是教師素質的靈魂,師愛又是師德的靈魂。在很大程度上,熱愛學生就是熱愛教育事業(yè)。然而熱愛學生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的愛就更加困難。全國勞模林崇德教授認為,“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圣!”
因為教師對學生的愛,從本質上說是一種只講付出不求回報、無私的、沒有血緣關系的愛,是一種嚴慈相濟的愛。這種愛是極其神圣、純真的。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真情,就會“親其師、敬其師”,從而“信其道”。也就是在這個過程中,教書育人就實現(xiàn)了其功能。因此,師愛是魂。但我認為師愛只是師德的一個真子集,對教師來講,真正的愛,是對孩子們一生的發(fā)展和幸福負責的愛,它需要對學生進行很好的觀察。當發(fā)現(xiàn)學生需要溫暖時,不要直接給他溫暖,而是給他一把柴刀,對他說:“你可以去打柴。不會打?我告訴你怎么打。”你可以遠遠地看著他——如果他不能劃著火柴,可以給他做一個示范,再讓他自己做。絕對不要代替他去做該由他自己做的事情。這種愛才是對孩子真正的愛,是對他一輩子負責的愛。
讀《教育的智慧》有感3
《教育智慧從哪里來——點評100個教育案例(小學)》,這本書點評了發(fā)布在“教育在線”網(wǎng)站上的100個教育案例,鮮活生動,可操作性強。雖然說這些案例都出自小學,但我想教育都是相通的,從一個個案例中,我們也能找到自己的影子,尤其是那些精辟有效而獨到的點評,更讓我深有體會,似乎找到了一劑良藥,一拿到書就“啃”了起來。
我們一直在說教育案例,也一直在做案例研究,但我們究竟需要什么樣的案例研究呢?本書給了我們一個答案,同時也是這本書的精髓所在。引用王曉春老師的話來說:“我們需要的'是真實的案例,科學的案例。這種案例不側重于是否成功,而側重于過程的邏輯分析;不側重于激情燃燒,而側重于理智的診斷。一定要想辦法把原因和結果分析得讓人心服口服,而且經(jīng)得起質疑和推敲,也就是說,確實是那么回事,就好像人體有炎癥白血球就會增多一樣。只有這樣的案例多起來,我們的教育才能走向科學,才不致滿懷著可愛而盲目的熱情!钡拇_,真正的研究,先要擺脫“只準成功,不準失敗”的束縛。事先已經(jīng)確定成功了,還需要什么研究?需要的只是氣勢如虹,巧舌如簧,或做艱深之狀,能把人唬住就行了。于是我們只是在探索:遇到問題可以怎樣去思考,才有解決的希望。從本書中,我們能學習到教育的點滴智慧,可謂受益匪淺。
一般說來,最廉價的“靈丹妙藥”就是“愛”呀,“表揚”呀,“找閃光點”呀,“賞識”呀,“你真棒”呀等等,因為這些東西大家似乎都覺得他們有奇效,雖然很少有人認真地、較真地進行過科學論證。于是每到說不出什么道理的時候,就可以用他們掛牌了。再看我平時的教學反思,也經(jīng)常用到這些“靈丹妙藥”,往往很少往深處去考慮,也缺乏理論知識作后盾,從這里,我深刻感受到自己讀的書太少了,實在需要時刻去“充電”?扇绻麨榱俗x書而讀書的話,那也失去了讀書的真正意義,帶著興趣和需要去看,去思考,那樣的效果會更明顯,自己也樂意去打開書本細細研讀,因此,我們看書也需要先激發(fā)起興趣,那樣才能有恒心將讀書堅持到底。
讀《教育的智慧》有感4
近日,我拜讀了李鎮(zhèn)西老師的《教育的智慧》一書,收獲頗多。拿著這本書,慢慢回味,咀嚼。其實,教育的智慧就是教師的智慧,它需要教師因材施教,需要教師廣博的知識,更需要教師的師德去感染、去熏陶每一個學生。
所謂教育的智慧,我可以簡單的把它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是德育方面的智慧,即育人的智慧;一個是教學方面的智慧,即教書的智慧。
一、育人的智慧
首先,我們來說說德育方面的智慧。為什么先說育人,而不先說教書呢?因為,我們的教育歸根結底是人的教育,教育的本質應該以人為本。實施素質教育,早已經(jīng)不是一個新的概念了。素質教育應該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滿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為了一切人全面發(fā)展的教育?赡墁F(xiàn)在的實情是,很多教育都成了應試教育。那么,身為高職的老師,顯然,少了很多應試教育的嫌疑。但由于高職學生的固有特性,他們大多是原來學校、班級的“問題學生”。這就需要我們老師付出更多的愛心和耐心。
真正的教育首先應該是充滿情感的教育,愛是教育的前提。面對高職的學生,他們可能沒有普高的那些學生乖巧、聽話。相比之下,更多了幾分叛逆,個性更加鮮明。那么,面對這樣一個群體。我們老師首先要做的就是尊重個性。尊重個性就是尊重差異,尊重不同個性學生未來的不同發(fā)展。“尊重”在這里不是遷就,而是在理解的基礎上,盡可能的根據(jù)學生自己獨特的個性予以因勢利導,從而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最好的自己!
他們可能并不是成績最好的,也不是最好學的。班級里五十個學生也并不是每一個人都想在學業(yè)上取得一定的成就的。我看過我們班級五十個學生他們每一個人的五年目標,其中一部分人是想努力學習,在學業(yè)上取得新的進展,考上本科;也有一個部分人只是想五年大專畢業(yè),拿著文憑去找工作當白領,或者是自己開公司當老總的等等。其實,個性本身在價值上就是中性的,它并沒有好壞之分,優(yōu)劣之別,它只是每個人因其天生基因和后天環(huán)境不同所造成的。我們的教育對象,我們面對的這些學生,在我們初識他們之時,他們的心靈絕對不是一塊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經(jīng)生長著美好思想和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而我們教師的責任首先應該在于發(fā)現(xiàn)并且扶正學生心靈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讓他們不斷壯大,最后排擠掉自己缺點的雜草。正由于我們教師的教育是在學生原本肥沃的田地上的加工,學生心靈這片田地上的每一株幼苗又是參差不齊的。所以,教育在愛心的基礎上,要多一點耐心,切忌拔苗助長,要遵循學生的心理發(fā)展,因材施教,讓我們的學生在各方面都能和諧發(fā)展,茁壯成長,使得每一個人都能在他的天賦所及的一切領域中最充分地表現(xiàn)自己。力爭把每一個學生都能培養(yǎng)成一個真正的人,培養(yǎng)成幸福的人,而不是僅僅在他人眼中最優(yōu)秀最成功的學生!
二、教書的智慧
在這本書中,李鎮(zhèn)西老師提到了一個關于教育是藝術還是技術的問題。我認為,教育首先是一門技術,然后才能成為藝術。而能否將教育發(fā)展成為一門藝術,則要看每一位教師自身的能力了。
古人云,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梢姡瑥墓胖两,教師的職責里都少不了教學這一塊。因此,教學的基本功應該是每一位教師都應該不斷修煉提升的內容,尤其是像我這樣的青年教師,在經(jīng)驗相對缺乏的情況下,更應該加強基本功的學習和提升。如何組織課堂教學?如何設計課堂流程?如何板書?如何……這些都是技術活兒。
關于課堂,我非常贊同李鎮(zhèn)西老師在書中講到的“共享式”課堂師生關系。這種模式下,師生平等和諧,教師在保持其教育責任的同時又尊重學生,和學生一起進步。這也正體現(xiàn)了我們民主教學,科學教學的思想,符合時代的要求,順應社會的發(fā)展趨勢。在課堂上,我們應該是比學生“多半壺水”的學習者。對于科學,對于知識,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首先作為一個人,都應該有一種強烈的求知欲。
面對高職的學生,他們大多思維活躍,好奇心強,在教學過程中,正好可以利用這一特點,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打開一切科學知識大門的`鑰匙,無疑是問號。知識傳授絕對不是教學的最終目的,我們的目的是通過教學,為學生的未來開辟一個廣闊的文化空間,讓學生自己去探尋、研究發(fā)展和創(chuàng)造。因此,教會學生如何治學就顯得尤為重要,而治學過程很大程度上就是一個獨立思考的過程。思考是一個人很重要的一種能力,能否學會獨立思考,能否進行更高效成功的思考,是一個人能否更好成長的一個重要因素。培養(yǎng)學生思考能力的重要性顯而易見。在思考和學習的過程中,很重要的一點是是否具有懷疑精神,懷疑不是否定,而是不迷信。敢于懷疑,學會懷疑是進步成長的一個很重要因素。
教育需要智慧,教育的智慧,實際上就是教師的智慧。作為教師,只有通過不斷學習和持續(xù)精進才能領悟到教育智慧的真諦,才能達到教師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高遠而曠達的人生境界。
李鎮(zhèn)西老師《教育的智慧》這本書,帶給我的感悟和收獲遠不止這些,在日后的教學工作過程中,我會不停地學習,并不斷應用到日常的教學和班主任工作中,不斷提高自己,提升修煉自己的教育智慧。
讀《教育的智慧》有感5
課堂紀律控制不得力的情況發(fā)生最多的往往在新教師的身上,隨著時間的流逝,不斷的討教和積累經(jīng)驗,最后一般都能掌握控制課堂局面。但是仔細思量自己采用的方法是否是最佳的呢?
事實上有不少老師重視的是表面上,課堂太平,而并沒有去多思考這個問題。每位教師對于教育教學的探究精神決定了這樣的反思程度。課堂上控制不好紀律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比較多的發(fā)生在新教師身上,因為他們面對突發(fā)事件缺乏應對的方法,而對于才踏上工作崗位的他們來講課堂上平常的事情也是突發(fā)事件,較多時就是因為不會把握這些事情的處理方式方法而使個別學生的行為影響大家,乃至整個課堂的正常教學。教師本身對教學不認真負責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比如上課態(tài)度懶散,對學生的'要求不一致,說了以后不檢查或者不關心學生,待人冷漠,強詞奪理。對學生帶有偏見,漠視學生的心理需要,這樣在學生的心目中難以樹立沒有地位,自然課堂上講話沒有人聽了。要避免這樣的現(xiàn)象,就需要教師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努力再突破重難點的同時將課上得生動有趣的,只有這樣才能成功地吸引學生,避免學生的注意力被別的事情吸引。成功的課堂是全體學生積極投入的課堂,但是撇開以上的情況課堂上還是難免會有個別學生會做小動作或其他事情影響課堂。那么一旦出現(xiàn)了這樣情況就需要教師及時地進行制止。那么怎樣制止呢?有經(jīng)驗的老師會用提問的方式來提醒孩子,有的老師會用眼神和表情來制止犯錯的孩子……
在此過程中要有效的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錯,同時又有效的維護他們的自尊心。這樣的制止是具有藝術性的,這都離不開教師個人的智慧。
讀《教育的智慧》有感6
專家王曉春老師曾用“智慧與愛心同等重要”作為標題,是啊,對學生每位老師都傾注了愛,但愛不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我們的身邊這種現(xiàn)象數(shù)不勝數(shù)。
有學生因為特殊原因課落下了,我會利用業(yè)余時間給他們補課,及時與家長聯(lián)系尋找解決辦法。但結果不一定如你所想,可能會令其家長感動,令周圍的同仁稱贊,但有時真不能讓學生從根本上改變。收效不明顯的原因主要是我們的教育智慧還不夠,沒有能解決他們真正的心理問題,客觀的家庭問題等。學生之間打打鬧鬧,斗嘴絆腳,總認為是小兒科的事,所以總是用很簡單的談話和互相道歉來解決。卻很少會想到去找找發(fā)生矛盾的真正原因,是它自身的,還是和家庭環(huán)境有關。王老師告訴我們,學一點心理學,走進一點學生,花一點耐心,這樣我們的收獲會讓我們驚喜。
如何走進孩子的世界,我在書上看到這樣一個詞——換位思考。這并不陌生,卻又那么陌生。它喚醒了我沉睡的心靈,讓我豁然開朗,使我不斷設想:假如我是學生,我最需要的是什么?假如是我的學生,我會怎么做?換位思考使我明白: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寬容,多一些耐心和等待,就會多一種教育的方法,就會讓自己讓學生多一份快樂。換位思考讓我不知不覺地走進學生的心靈,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感受他們細膩、透明、多彩的心靈世界,換位思考成了我和學生們零距離溝通的一條無障礙通道。
每位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和尊嚴,更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需要。自尊之心人皆有之,學生也是如此。
一、批評不是解決學生問題的唯一方式
批評只是一種帶有情緒性的管理方式,沒有研究的教育,是盲目的、情緒化的教育,是教師素質提高的最大障礙。往往在沒弄清楚學生是怎么回事,自己就大動肝火真是不值。如何正確地批評學生,而且又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當你理解了學生,批評學生肯定能找到非常自然的方法,孩子也自然能夠接受,不掩蓋問題,才能真正全面地理解學生,才能正確地實施挫折教育與批評。這是我從這本書上得到的啟示。
二、教育智慧是一門藝術
教育是一門學問很深的藝術,蘊藏著許多智慧。一直以來,我也是那些忙忙碌碌的愚人,書中一個個真實的案例,好多就發(fā)生在我身邊,也曾經(jīng)讓我百思不得其解,也曾經(jīng)讓我憂心忡忡,也曾讓我牢騷滿腹,而我機械地做著、忙著、拼搏著。尤其,讀到“水彩筆的故事”這一案例,使我想到自己平時也經(jīng)常的遇到此類問題,但很少去動腦筋思考和觀察學生的表現(xiàn),而是“無研究的教育”,這種簡單的教育,沒有從根本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而對教師的'能力也沒有絲毫的提高。非常好的思維習慣是,遇到事情總想問個為什么,猜猜有幾種可能的原因,然后,加以驗證,有時不妨多轉個彎想一想。面對教育中頻頻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作為教師的我們不能首先慌了手腳,孩子的成長本身就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各種各樣的原因左右著他們的行為,我們要有容忍之心,更要具平常之心;我們要有大將風度,不要用我們的急躁表情和過激言語讓孩子害怕、叛逆、壓抑,而要尋找到合適的“點”,讓孩子自我成長。
教育智慧從哪里來呢?教育智慧從日常善于捕捉的點滴小事中來,從科學的思維方式中來,從概括反思中來,從良好的心態(tài)中來只要我們以研究的心態(tài)來看待問題,向研究型教師努力,可以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簡單的問題明了化,你可以發(fā)現(xiàn):
原來教育可以如此輕松又愉悅!
讀了《教育智慧從哪里來》一書,我發(fā)現(xiàn)了真正開啟孩子心靈的鑰匙——用愛心啟迪學生的智慧,用智慧開啟學生的潛質。當然,我知道僅僅看完這本書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正確運用該書中的正確理論去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并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地總結、反思和創(chuàng)新,努力提高教育教學工作效率和質量,為祖國的現(xiàn)代化建設培養(yǎng)更多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讀《教育的智慧》有感7
拿出擱置了許久的《教育的智慧與真情》一書。翻閱此書,看到這樣的一段話。“我們教育實踐工作者更關注方法,而存在著忽視方向的傾向。老師們更多地關注學生對學科知識的掌握,而忽視學生學習策略和思考策略的發(fā)展,更談不上對于學生作為完整的人的成長的關照;老師們對具體的方法更感興趣,對于理論的學習比較輕視,這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了我們教師的發(fā)展。如果我們總是只顧埋頭趕路,我們怎么可以欣賞到天空的.廣袤和美麗?”
方法和方向?一直以來,我從沒有把這兩者放在一起思考過。只知道努力學會各種教書的方法,這也是我所缺少的;而所謂的方向,在我認為就是自己下一步工作的目標,僅此而已,朝著自己所預期的目標走下去。但是今天看來,在肖川眼中的方向,是指一些具有理想的高遠的追求。我們每一位教師從踏上工作崗位時,都可以說是滿腔熱血,躊躇滿志地想做出一些成績?墒菫榱嗣τ谑聞招缘墓ぷ鳎淮罅康默嵤抡诒瘟搜酃,被俗務消磨了之前那些高遠的理想。我們一直說要機遇,其實我總覺得更重要的還是堅持不懈的精神。
方向?讓我再一次問自己,我的方向又在何方?我想,在我心中應該已經(jīng)有了答案……
讀《教育的智慧》有感8
拿起擺放在書桌上已久的一本名叫《教育智慧從哪里來》的書,本以為這本書又會是一本只講套話的所謂教育類書籍,但翻看了幾頁之后,我意外地發(fā)現(xiàn)這本書還真合我“胃口”。
本書在前言部分就鮮明地把作者寫書的目的及對教育問題的觀點呈現(xiàn)出來。作者王曉春在前言里加進了一篇名為《“阿Q案例”可休矣》的文章,文中說:“一個賞識的眼神,一句表揚的話語,一記溫柔的微笑,或有意為之,或不經(jīng)意而為,于是乎,原來作業(yè)不做的學生做作業(yè)了,原來上學遲到的學生再也不遲到了,原來調皮搗蛋的學生也變得文質彬彬了,原來的小霸王更是變成了“紅花少年”……總之,再怎么惡劣的學生都被感化了……這是多么的可喜可賀啊!這是我們教師的成功,我們教育的驕傲?梢郧衣,者成功來的是不是太容易了?教育原來只是這么輕松的一件事嗎?”那些把教育案例寫得如此輕松愉快、皆大歡喜,而又自欺欺人的案例就叫做“阿Q案例”。
“阿Q案例”把復雜的教育故事簡單化了,把艱巨的教育工作輕松化了,把多樣的教育方法單一化了,更嚴重的是,它把崇高的教育精神庸俗化了。而我反思自己,在我的'教育案例中多多少少也存在過“阿Q案例”,于是我捧起這本帶有批判意識的書有滋有味地品讀起來。
本書舉例了100個小學教育的案例,王曉春對每個案例都進行了點評。從他的點評中我感覺到他是一個擁有深厚教育經(jīng)驗的智者。他能從案例提供者的描述中了解問題的根本原因,并很客觀地對這些提供案例的老師進行指導。他的建議客觀、中肯,富有操作性,讓我茅塞頓開。書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觀點是:教師作為專技人員,如果普通人都做得到的事情你能做,普通人做不到的事情你也做不到,那你還有什么資格自稱專技人員呢?看到這個觀點,我突然間明白了我們教師為什么要比別人更加有耐心,要更加明白寬容與原諒的含義,要更多地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只因為我們被稱為“教師”,我們是擁有專業(yè)技術的人,我們的職業(yè)天性要求我們必須要理解孩子。
正因為我們是教師,我們的職責就是盡量讓自己的課堂生動有趣,能吸引孩子自覺地專注于課堂,而不是約束限制;正因為我們是教師,我們的職責就是在學生寫不好作業(yè)時,考不好成績時不是一味責怪,而是耐心想辦法同他們一起解決;正因為我們是教師,我們的職責就是為學生樹立好的榜樣,德育不光是言傳,重點在于身教,我們自身擁有好的素養(yǎng),才能成為學生學習的模范。
總之,我們要時刻記得自己的身份,我們應該是真正擁有專業(yè)技術的教師!
讀《教育的智慧》有感9
一本真知卓見的好書,一個敢于說出真話的學者,精彩處太多,選擇幾處談談收獲。
也許是由于奧運會正在進行,也許由于自身體質不太好,所以對這一篇更加關注,每次升旗儀式只要時間稍長一點我們的醫(yī)務室就會被送滿暈倒的學生,而這些學生問題在什么地方,營養(yǎng)不會缺,只會過剩或不均衡,最主要的是缺乏體育鍛煉,而實際上體育的價遠遠不僅與促進身體發(fā)育,更深層次的價值在于培植、釋放和提升人心靈深處潛存著的狂熱與癡迷,充分調動我們的感官投入生活,是心靈豐滿和生活圓融。所以我們不僅要讓我們的學生重視體育運動,我們自己也應該投入健身活動。
民主是保障全體公民充分平等參與公共事務管理與決策的政治制度,但民主更重要的是一種生活的方式、態(tài)度,他是為人處事的`個性與風格,而這種個性和風格一般在0~20歲通過民主的生活形態(tài)和生活氛圍來嚴懲。所以民主的課堂很重要。我們教師要經(jīng)常引證和發(fā)揮由學生提出的觀點,學生提出的創(chuàng)意、建議和合理要求均需要得到足夠的關注、認同甚至欣賞,當然還要有能力調控課堂,引導課堂的進程。再舉一例,在學期末的各項評優(yōu)活動中,教師能當堂唱票也是民主的體現(xiàn)。
肖教授列舉的幾條教師負擔過重的原因條條真實,條條無奈。我們常常叫苦連天是否是教師已經(jīng)不再崇高?在面對過多的課時,還有那么多的檢查、考評之后,我們有多少真正靜下心來備課,全心考慮學生收效的時間呢?難怪教師的職業(yè)倦怠慢慢成為了一個不再陌生的詞語,難怪我們還沒有下班兩條腿已經(jīng)不想再走了。
每篇都很精彩,但我真正想說的我覺得還是書中說得更好,所以不再多說,還是慢慢吸收滋潤自己的心靈從而通過課堂滋潤我們的學生。
讀《教育的智慧》有感10
朋友從深圳回來,帶了不少好書,今天見面,他慷慨地借我一本。一看題目《教育智慧,從哪里來》,喜歡。再看作者,王曉春,好像在《人民教育》上見到過他的名字,又依稀記得教育在線上有他的專帖,于是津津有味地讀起來。一共有100個案例點評,今天讀了10個,是第一部分“教師問題”。
我發(fā)現(xiàn)了自己平時教育工作中的問題。我是讀到第6個案例時感覺到這一點的。這個案例是一名叫“黃玫瑰”的老師寫的《爬樹風波》,介紹了一個孩子頂風爬樹的事情,黃玫瑰老師遇到學生匯報,先是不滿,然后是問“為什么”,最后用“小樹會不樂意你站在它的身上”引導學生換位思考,達到了自己滿意的教育效果。
王老師的點評題目是《面對問題,要探究》,里面有這樣幾句話:黃玫瑰老師發(fā)現(xiàn)學生公然不聽她的話,第一個反應也是“不滿”,這屬人之常情。問題是她能壓住自己的不滿,而且能成功地把這種不滿迅速轉化為“探究”,去詢問孩子“為什么爬樹”。這是一個看起來很平常實際上了不起的轉折。有大批的老師在遇到問題的時候,都沒有能力實現(xiàn)這種轉化,他們的思路沿著“不滿”向前進,變成了“發(fā)泄”,于是點燃了戰(zhàn)火。
黃玫瑰老師遇事能保持平常心;很多老師不能,他們失控了。
所以要搞好教育,前提是教師自己心理要健康。還要有科學教育方法,有研究心態(tài)。經(jīng)驗告訴我們,人有研究心態(tài),他不不會向研究對象發(fā)脾氣的。地質學家不會對化石喊:“你怎么可以出現(xiàn)在這個地方?”當你把對方當做研究對象的時候,你就不會幻想對方適應你的要求恰恰相反,你得想辦法使自己的認識客觀地反映對方的現(xiàn)實狀況。這是科學的思維方式。是后面的幾句話引起了我的思考。我想起了一個案例,一個發(fā)生在自己和學生之間的真實的案例。
我們班上的黃同學在自習課上把自己的桌子當馬騎,還不停的煽動、喧嘩,被我發(fā)現(xiàn)后我的第一反應是把黃某叫來,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質問并聲嘶力竭地指著他的鼻子責罵他,給他一個狠狠的教訓。發(fā)泄完之后我一個星期沒理睬黃同學,哪怕他在我體育課上積極的.表現(xiàn)自己。直到有一次偶然機會看到他的一篇作文,在作文中他提到這件事帶給他的傷害,因為同學們都拿我指責他的話來嘲笑他,他請求老師能在班上講一下。讀完他的作文,我才有些后悔,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向他道歉。
現(xiàn)在回憶起這件事,那些足以傷害人一輩子的話又回蕩在耳邊。不知道黃同學是否原諒了我,我相信他會的,因為他信任我。而我呢?至今都沒搞清楚當初他為什么要那樣說。
今天讀了王曉春老師的點評,我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問題所在。正如在這個案例最后他點評的那樣,“許多老師遇到問題,只會自我中心地想事情,說的話全都是他自己的感覺,立足點從來不會變一變。黃玫瑰老師不然。她不但能從自己的角度看世界,而且能從孩子的角度,甚至能從樹木的角度看世界。我們把這叫做‘立足點的多元化’。能多角度看世界,是為智慧!边@幾句話說到了我的心里。作為一名老師,在處理這件事情的時候,我確實是以自我為中心了,從沒想到去問問黃同學,當時你為什么要那樣做?
我是一個缺乏探究意識和科學態(tài)度的教師。直到今天我才意識到這一點。而在這之前,我還以為是自己的冷漠促使黃同學有所收斂不再囂張,這真是雙重意義的愚蠢了?磥磉@真是一本能增加教師教育智慧的書。讀完這10個案例,我意識到了自己教育智慧的缺乏,首先是缺乏探究意識,其次是要向黃玫瑰老師那樣有探究的愿望和習慣。正如“醫(yī)生治病一樣”,遇到問題能不能提出幾種“假說”,這是檢驗一個教師是否是科研型教師的重要標準。
以這個標準來判斷,以前的我算不得一個真正意義的行動研究者。不過我已經(jīng)開始覺悟了,這是進步。
讀《教育的智慧》有感11
有人說,讀書是一種幸福,是一種樂趣,是一種享受。我認為 讀一本好書,猶如交一個益友。
一個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斷提高,與其始終如一的學習是分不開的,所謂活到老學到老,莊子說,吾生也有涯,而知無涯。知識是沒有窮盡的,堅持學習讓人始終處于不敗之地。反之,沒有知識的不斷補充和積累,人便會落后于時代。歌德說過,誰落后于時代,就將承受那個時代所有的痛苦。特別是在現(xiàn)今知識爆炸的年代里,不能接觸新的知識便會被時代所淘汰。
對于我們教師來說,學習新的知識來面對新的挑戰(zhàn),更是不可忽視的。它能提供給我們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正如高爾基所說,沒有任何力量比知識更強大,用知識武裝起來的人是不可戰(zhàn)勝的。但是由于工作的限制,我們又不可能向學生那樣坐在課堂里學習,因而讀書就成了我們最有利的知識武器,通過讀書我們可以充分利用業(yè)余時間,也不受空間的限制,方便地學到新的東西,擴展新的思路。
在這里我想推薦一下這本書《師說教育智慧品讀》,這是品讀中國千古教育智慧,踐行中外最新教育理念的一套書。
國學思想作為古典文化的結晶和一種文化傳承,其中也包含著豐富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智慧。國學教育思想和教育智慧稱得上是源遠流長。而這些歷經(jīng)久遠至今仍熠熠生輝的思想,仍在給當代的教育教學注入新鮮的血液,帶來諸多深刻的重要的啟示。教育是一個培養(yǎng)人的全面發(fā)展的過程,教學生學會做人是教育的核心。目前的教育大多偏重于知識、技能的傳授和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缺乏文化熏陶、人格培養(yǎng)和非智力因素的開發(fā)。而國學教育思想中蘊涵著深刻的人生哲理和自我修養(yǎng)的道理、方法。
傳統(tǒng)教育教學理論是古人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形成并
發(fā)展起來的,其中充滿的是先哲和先賢的教育智慧,F(xiàn)今教育所主張的"人化"教育理念在傳統(tǒng)教育思想中或隱或顯地貫穿始終。從外在的規(guī)范向人心的心靈深處探尋意義,重視人的生命價值和存在價值。注重人與人、人與物之間的和諧,是傳統(tǒng)教育思想帶給我們的重要啟示。
讀了《品讀》一書我對課堂教學又有了新的認識。從本質上講,課堂教學活動是一種人的活動。它是發(fā)生在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人與人的相互活動。它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相互認識、相互了解、相互吸引、相互溝通、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心理和實踐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將引導學生去關心人類的命運,探索社會的真諦,追求人生的真理,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將教化學生養(yǎng)一身浩然正氣,育一顆博大愛心,鑄一副錚錚鐵骨,寫一部奉獻的詩篇;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將帶領學生遨游在知識的海洋里,跋涉在向科學高峰的登攀中,吮吸人類一切優(yōu)秀的精神文明營養(yǎng),成就為一代棟梁之才,登上人生理想制高點;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將為學生指點迷津,解除困惑和疑難,用自己的.生命之火,照亮他們的人生之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將帶領學生求真、求善、求美,做一個大寫的人,挺立天地間!誠如韓愈的經(jīng)典表述那樣:"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
因此,要完成這種引導和帶領,首先需要的是教師對學生的絕對吸引——人格的吸引;要完成這種引導和帶領,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種偉大的力量的灌注——人格力量的貫注。
人格,就是指人的道德品質以及人的性格、氣質、能力、修養(yǎng)等特征的總和。高尚、良好、偉大的人格,自然具有吸引他人的力量,自然能夠影響人、感化人、陶冶人,給人以強大的精神力量。人格的魅力也就自然地凸現(xiàn)出來。
從這個意義上講,人格魅力正是為人師者,在教育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借助教學藝術的媒體,使受教育者進入到教與學的審美境界,從而產(chǎn)生教學美感效應的吸引力、誘發(fā)力、感染力和征服力的總和。這樣的人格魅力熔鑄了一個人的崇高的人生理想及堅定的人生信念、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及卓越的品行、優(yōu)良的生活作風和工作作風、淵博的學識、全面的才能、豐富的情感和剛毅的性格。
一個具有這樣的人格魅力的教師,在學生面前樹立起的必定是一個正直、善良、熱情、謙和、樂觀、堅毅,煥發(fā)著生命的活力,學養(yǎng)深厚、舉止高雅的活生生的"人"的形象。
一個教師,以這樣的人格形象出現(xiàn)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并以此去影響學生、感染學生、感化學生、感召學生,教育和教導學生,就一定能夠贏得學生的尊重和崇拜,獲得學生的敬仰和愛戴,使學生在心靈的震撼下產(chǎn)生思想的認同、情感的共鳴、行動的追隨,從而形成課堂教學的凝聚力的核心。由此散發(fā)出強大的吸引力,成功地控制課堂及課堂教學。
在當代的教育中,如何發(fā)揚那種生生不息的主體精神,品讀中國千古教育智慧,踐行中外最新教育理念,開拓創(chuàng)新,窮通變易,使我們"更詩意地棲居",是值得我們進一步思考的。
讀《教育的智慧》有感12
這個寒假,我拜讀了張云鷹校長的《教育智慧與學校創(chuàng)新》,讓我認識了張云鷹校長——大家把她譽為“教育專家”,對她冠以“女強人”、 “美女校長”的稱號。她是一位才智雙全、好學的校長,是一個頭銜特別多、特別大、特別有魄力的校長,是一位會培養(yǎng)人、會用人的好校長,是一位以身作則的好校長。她由湖南一所普通的小學、中學語文教師、語文教研員打拼到現(xiàn)在深圳特區(qū)的名校長、全國知名教育專家,她的成長經(jīng)歷,讓我對她的敬意之情油然而生。她為了建設一支有戰(zhàn)斗力、現(xiàn)代城市人的教師團隊,她提出了實施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三個三”工程——搭建專業(yè)人才的“三格層次”、鋪設專業(yè)人才的“三環(huán)道路”、架構專業(yè)人才的“三維空間”。這“三個三”工程的實施,為年青教師創(chuàng)設了成長的平臺,極大地調動了青年教師的積極性。另外,為了讓她的教師做一個幸福、快樂、有現(xiàn)代氣息的教師,張校長做出了一些大膽、前衛(wèi)的措施,如讓教師在例會上唱歌、定期舉辦舞會、帶老師們到五星級餐廳吃西餐,帶老師到大劇院看話劇,享受高雅的生活,讓老師在感受美、享受美的同時,培養(yǎng)教師城市人的.高雅情趣,同時讓教師更好地投身到教學工作中。
張教師是我人生中的一張對照表,如果讓我的學生要去做什么,自己首先要能夠做到。所以我必須具備合格的人格。這樣,我在教育學生的時候,我才能夠理直氣壯,讓他們能有個明確的道德方向,能夠有辨明是非的能力,成為一個正直的人。
讀《教育的智慧》有感13
《教育智慧與學校創(chuàng)新》作者是深圳市寶安區(qū)西鄉(xiāng)中心小學張云鷹校長。智慧和創(chuàng)新是全書的關鍵所在。張校長頭腦中有十分清晰、具體、明確的目標就是要把學生培養(yǎng)成具有城市氣息的文明的學生。這個目標促使張校不斷思考、探索,運用創(chuàng)新的手段,彰顯智慧的管理模式,帶領一所學校完成夢想。成績超然。她的魄力和毅力是驚人的。這本書詳細闡述了張校培養(yǎng)城市人的原因、過程和效果。全書以培養(yǎng)現(xiàn)代城市人為主題,以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為第一戰(zhàn)略,對城市化進程中的鄉(xiāng)村小學教育轉型問題進行了深入系統(tǒng)的探索,提出了城市和經(jīng)濟發(fā)達地區(qū)如何發(fā)展基礎教育的新問題。
讀了這本書后,給我最深的是張校長提出的“三個三”模式。即三格層次、三環(huán)道路和三維空間。這個模式給老師指明了道路,讓老師知道“要做什么”“該怎樣做”。特別是三格即入格、升格和風格。給不同層次的老師于不同的指導。教師也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給自己定位。樹立明確的目標后努力向更高的層次邁進。還提出了“讀書的'女人最美”,組建“學習型師生小家庭”等創(chuàng)新的活動,讓人既感到有趣又得到了提高。
這本書所談的有大道理的理論指導也有具體的事例和具體的實施辦法。是張校把自己所做過的事點點滴滴積累起來的,是不斷思考和總結的心血結晶!27個春夏秋冬,那一本本教學日記和人生雜感都凝聚著我對小語教改和對教育探索的心血!边@是令我非常感動和佩服的。寫教學日志是有的,但由于種種原因,要及時地,堅持天天寫下來就未必能做到。是需要很大的恒心和毅力的。她那種兢兢業(yè)業(yè),鍥而不舍,不屈不撓的精神很值得我學習。
的確,外表是很重要的,當老師是應該光鮮整潔一點的。別人看了也覺得賞心悅目,心情舒暢一些。應該給學生這樣的感覺。邋邋遢遢的老師也許是不受歡迎的。形象很重要。衣著端莊,舉止大方,言行得體,張校長對這方面十分注重,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看了它是獲益良多的,很多地方值得學習。我還要繼續(xù)深入鉆研,更好地體會張校長的思想。為自己教學所用,改正不足,提高自己水平。
讀《教育的智慧》有感14
最近,我讀了肖川博士的《教育的智慧與真情》一書,內心受到了極大的震撼,這本書是一部啟迪心智、陶冶性情的美文。肖博士說:沒有智慧,我們就缺乏透過瑣屑和繁雜洞察精深和微妙的
能力;沒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靈和精神的一種牽累;沒有真情,生活就是無邊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種敷衍和應付??很多老師也和我一樣拜讀了這本書,無論是從內容上、思想上、還是文筆上,大家都受到了很大的啟發(fā)。
本書雖為隨筆,卻并不缺乏學術專著的深沉與厚重,更有在輕靈與明快之間閃耀著的思想火花!督逃闹腔叟c真情》字里行間流露、揮灑著作者教育人生的真性情,是“做”教育中煉就的教育學問。肖川先生感慨,“對于人生來說,有什么比受過良好的教育更重要的呢”,因此,整本書字里行間無一不折射出作者之于教育、之于生活的智慧與理性之光,無一不散發(fā)出作者心田的真情呼喚。
下面對書中幾處自己感受至深的精彩之處,談談自己的感受。
“教育的方向不是由政府文件決定的,也不是課程標準決定的,更不是由教科書和學生決定的,而是由教師決定的。”這句話讓我很震驚,也不禁產(chǎn)生了質疑:教師真的有那么大的能耐嗎?我們能嗎?我馬上想到了這么多年來在考試這根指揮棒的指導下,我們教師使出渾身解數(shù),往指揮棒所指的地方努力地擠、沖、拼,盡最大的力讓學生考出最高分。
作為老師,我們最終的教育目的不是培養(yǎng)出高材生嗎?然而,用分數(shù)衡量過于唯一,一個優(yōu)秀的學生,其優(yōu)秀之處除了學習,還有性格,更重要的還有品德。所以,肖川教授講:“作為教師,我們首先是一個教育者,其次才是一門課程的老師!闭驗樗辛诉@一觀點,才敢斷言教師決定教育的方向?晌覀兊睦蠋,難道不知德育為首這一道理嗎?可為什么面對分數(shù),還是如此地放不下呢?最關心的還是自己任教課程的成績,可能認為對學生的教育主要由班主任負責,(當然也有例外的),有了這一觀念,不但可以讓他把教育的責任分得清楚一點,也可以讓他有了向別人炫耀的資本,甚至為了更高的獎學金。
看到這里,我不禁羞愧萬分,回想這幾年來,在年度考核中常以“任教的'班級成績在同年級中名列前茅”來證明自己的業(yè)績。可曾有過,我為自己能把學生培養(yǎng)成具有自主性、獨立性、創(chuàng)造性的人,具有積極,樂觀,正直,光明的心態(tài)
的人,對人友善,寬容和積極介入社會合作的人,而作為自己的主要成績考核自己呢?細想一下,沒有。真慚愧!作為一線的教師,在推進素質教育這么多年,在新課程改革這么久的今天,這陳舊的思想依然如此根深蒂固地要植于我的腦中,而且,自己還總認為在不斷地改革,還在為自己取得的一點微不足道成績而沾沾自喜。
直到今天,看了這段話,我才知道,我教育的方向關沒有完全對,我還是把課程擺在首位,把教育擺在第二。“一語驚醒夢中人”,我明白了,方向對了,路就在腳下。我會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的。
讀《教育的智慧》有感15
一本好書就象一盞明燈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給我們許多啟示,有時甚至有茅塞頓開、豁然開朗之感。無疑《教育智慧從哪里來》就是這樣一本指導教育的好書。
馬克斯·范梅南認為“教育智慧與其說是一種知識,不如說是對孩子們的關心,是一種指向人的心靈、情感和身體的關心”。 這一觀點正好與王曉春老師的“智慧與愛心同等重要”吻合。一個個似乎就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的案例,可是一經(jīng)王曉春老師深入獨到的精辟點評后便給我們提供了一些解決問題的錦囊妙計,值得我們借鑒學習。也給我們拓展了思路,指明了方向。
但是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僅有師愛和教育教學知識還是不夠的,教育智慧更應體現(xiàn)出獨特的個性和處理問題的能力。讀了此書,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王曉春老師的那種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和探究精神。凡事能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刨根問底。面對問題不是簡單的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的方式,也不是草草了事的`態(tài)度,而是積極地捕捉問題的相關信息,查找原因,深入分析,科學地解決并追蹤關心教育效果。
例如:案例6的《爬樹風波》講的是一個剛被老師禁止爬樹的學生,在片刻之后,就有小朋友來告狀說他又在爬樹。這樣的“頂風作案”會讓許多教師不加分析地貿然站到孩子的對立面去,而且多次如此“導向”,讓孩子索性和老師對立起來,最后讓事情僵化。王曉春老師把這種教育方式稱為“制造敵人”。王曉春老師評價案例的作者黃玫瑰老師遇到問題能壓住自己的情緒,將“不滿”轉化為“探究”,去詢問孩子“為什么爬樹”。這是一個看起來很平常實際很了不起的轉折。所以王曉春老師指出要搞好教育,要有科學精神,有研究心態(tài)。即王曉春老師提出的“面對問題,要探究”。
這樣的教育智慧來自于對問題的堅持不懈的思考與研究。希望我們都能培養(yǎng)起“研究問題”的意識,并逐漸形成“研究問題”的習慣,做一個具有教育智慧的智慧型的教師。
【讀《教育的智慧》有感】相關文章:
讀《教育的智慧》后感08-26
讀教育的智慧有感范文12-22
智慧教育05-31
智慧教育[經(jīng)典]09-24
讀《教育的智慧》有感(精選15篇)02-03
讀《教育的智慧》后感13篇09-14
讀《教育的智慧》后感(13篇)08-30
讀《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有感02-20
(精)智慧教育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