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公開課評課稿(精選27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評課稿,所謂評課,顧名思義,即評價課堂教學,是在聽課活動結束之后的教學延伸。那么評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公開課評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公開課評課稿 1
彭老師講授的《風娃娃》非常精彩,聽后使我受益匪淺。彭老師整個教學設計符合低年級學生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彭老師想辦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采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思考、感悟。充分發(fā)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獲取知識。課堂亮點紛呈,特別是以下幾方面給我感受最深。
一、創(chuàng)設情境,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
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激發(fā)學生的內心體驗,培養(yǎng)學生的`感情朗讀,引導學生很快地走近文本,其中很好的一種教學策略就是使用創(chuàng)設情境法。在彭老師的這節(jié)課上,可以看到老師設計精心。在課堂教學中,貼出了風娃娃的圖片,風娃娃有著圓圓的臉、胖乎乎的手,十分可愛,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接著出示一封風娃娃的求助信,讓學生帶著要幫助風娃娃的想法進入到課文學習。再如:動作演示法,老師講到風娃娃吹動風車一段,教師問:“風娃娃是怎樣做的?動作“深深地吸氣,使勁吹”,在體驗到風娃娃的動作給人們帶來快樂后,引導學生再來讀一讀這段話。
二、注意多種形式朗讀,培養(yǎng)學生朗讀能力
在本課中,彭老師注意指導學生通過小組賽讀、男女生互讀、自由讀、默讀、齊讀等方式讓學生加深對內容的理解。還通過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如:“如果你是小秧苗,你會對風娃娃說什么?纖夫們笑了,會對風娃娃說什么?”引導學生進行說話訓練,這樣不僅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有助于理解課文內容,還能夠讓學生在此基礎上悟出感情,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讓學生自主學習,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首先,讓學生自讀課文,找出風娃娃做了哪些事情。生能概括出:吹風車、吹帆船、吹風箏、吹衣服、吹小樹著幾件事。接著彭老師引導學生學習關于風娃娃為什么吹風車?怎么吹?結果怎樣?的段落,接著讓學生運用這樣的方法學習接下來的段落。學生在理解課文上就有目的、有方向,對重點內容能夠自己找,自己總結、自己感悟。
四、善于運用表揚,在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對好習慣的養(yǎng)成。
在課堂上,總能聽到彭老師對學生的表揚。“我欣賞你!”“讀得真不錯!”“今天進步真大,老師真為你高興!”“你們真的太棒了!”“表現那么好,我真的很感動!”每一次的表揚都是那么那么自然,那么自如、那么真切,讓學生更愿意投入到學習中。彭老師還不忘記引導學生好習慣養(yǎng)成,如“不動筆墨不讀書”、當老師在板書時學生空手跟著寫、班里學生鼓掌表揚進步的學生后,學生會說“謝謝!”學生自由讀課文有快有慢,彭老師引導學生要學會等待、要有耐心等,每一句話語都滲透著彭老師的教學技巧和魅力。
這次聽課學習對我自己是一次提高,也是促進。在以后的日常教學中,我會努力上好每一節(jié)課,向身邊的優(yōu)秀教師學習。
語文公開課評課稿 2
上一周,我校舉行了基于標準的課堂教學展示,幾個老師的課堂教學展示,讓我收獲頗豐。其中閆瑩瑩老師執(zhí)教的《長城》一課,給我留下的印象尤為深刻。
《長城》是人教版第七冊第五單元是一組世界遺產專題的課文。第一篇課文目的在于讓學生了解長城,感受其宏偉氣魄與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激發(fā)民族自豪感。閆老師的這節(jié)課總的來說,她做到了讓學生在閱讀中理解長城高大堅固,感受長城雄偉氣勢;理解長城在世界歷史上為什么是一個偉大的奇跡,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由遠及近的表達方式。另外,借助圖片,讓學生在充分的品詞悟句中感受長城特點和勞動人民付出的血汗和智慧。
課堂伊始,閆老師先讓學生觀察比較長城遠觀和近看的兩幅圖的不同點,讓學生找到長城的兩個特點:遠看像長龍,近看高大堅固。接著讓學生自讀感悟,圈點畫。學生在學習這兩個特點時,她先從插圖入手,再回到語言文字中咀嚼、品讀。如學習長城長時,先讓學生看圖,談感受,再抓住語言文字“一萬三千多里、蜿蜒盤旋”等進行品讀感悟。對于“一萬三千多里”課文中僅僅以數字的形式出現在學生的眼前,還設計了比較說明,形象展示了長城的長度。
在理解長城高大堅固時,讓學生自己觀察,上臺指長城組成部分及其用途。這為學生理解后面抓住“條石、城磚”補充澆筑的`東西來感悟長城高大堅固。在了解了長城的特點之后,在理解的基礎上再通過讀感受它雄偉壯觀的氣勢。品味語言,由“站”“踏”“扶”這幾個動詞告訴我們,作者親眼見到了長城親身接觸到了長城,由這承上啟下的句子,產生的聯(lián)想是“很自然的”。聯(lián)想教學是在理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再次叩問文本,與文本展開充分的對話。比如體會“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苯o學生出示了當時修筑長城的人數,借此讓學生感受修筑長城的艱難。但是給學生想象的空間就變少了,缺乏自主學習,自主想象的機會。
語文公開課評課稿 3
前段時間,我們學校舉行了陽光課堂觀摩,我有幸聆聽了我校幾位語文老師的課,聽后收獲頗多。周老師執(zhí)教的四年級的《巨人的花園》,更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周老師在這節(jié)課上,努力創(chuàng)設了一種和諧、融洽的人文氛圍,讓整節(jié)課成為了學生展現個性,表現個性,培養(yǎng)個性和塑造個性的舞臺,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課堂上,周老師讓朗讀成為學生閱讀學習探究的重要手段,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讀、說,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究中讀懂這篇意蘊深刻的童話,讓每一位學生的心靈都為之一顫,為他們點燃心中的.一盞明燈,讓他們學有所獲。通過多層次的多形式的反復品讀、體會巨人的心理變化。教學時,周老師先讓學生找出巨人的言行,反復品讀,引導學生想象,體會巨人性格的變化,通過自由朗讀、指名朗讀、范讀等感悟,揣摩巨人的心理,體會巨人任性、自私、冷酷的心。因為描寫巨人冷酷無情的語氣是文章朗讀評論的重點。這個地方理解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后面重點句子“喚來寒冬的是我那顆任性、冷酷的心。 边@句話的理解。這一部分,周老師指導得非常到位,學生在她的指導下,已經完全進入到課文設置的情景中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也被調動了起來。課堂氣氛也變得活躍起來。
課文里有許多想象的空間,比如巨人趕孩子們的時候是怎么想的,會有什么樣的表情,小男孩會說話的眼睛凝視著巨人,他想告訴巨人什么呢。又比如當巨人看到小男孩這種眼神后,他心里火辣辣的,為什么火辣辣的,他感覺到了什么?……周老師就指導學生進行想象、揣摩、練說,最終讓學生明白了“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懂得了“美好的東西應與別人同享”。這樣既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又訓練了學生語言表達的能力。
雖然這節(jié)課結束了,但卻給人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
語文公開課評課稿 4
前段時間,在學校組織的“以朗讀為主”的閱讀教學活動中,我認真聆聽了江老師的一堂真實、生動、高效的家常課。
《將相和》以秦趙兩國的矛盾為背景,通過記敘“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和“負荊請罪”三個故事,來贊揚藺相如的勇敢機智、不畏強暴的斗爭精神和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大局、識大體的政治遠見;廉頗勇于改過的精神,贊頌他們的愛國思想。江老師要求學生自讀課文,梳理文章的脈絡,概括出幾個小故事的小標題后,弄清它們之間的關系。然后適時加入資料袋內容,銜接準確,不留痕跡的給學生擴充了課外知識容量。
教學出始,江老師引導學生讀了廉頗的一段話:“我廉頗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的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了臺!”用這句話統(tǒng)領教學,全課教學的思路清晰。江老師先引導學生自讀體會廉頗說這句話時帶著什么樣的感情,應該用怎樣的語氣讀。學生自讀后體會到用居功自傲、不服氣的語氣讀。學生通過讀體會到了廉頗的想法后,然后問學生:“藺相如的職位高于廉頗,僅僅是靠一張嘴嗎?”請快速讀課文小故事“完璧歸趙”和“澠池之會”,用“──”畫出藺相如的語言、動作,讀一讀體會體會,讓我們用事實來說服廉頗,讓他改變對藺相如的錯誤認識。于是,學生動手在文中找到了相關的語句,自由匯報,體會,理解人物的品質,最后回歸到廉頗也認識到自已錯了,從而“負荊請罪”。另外課堂上教師的主導作用不是以教師講多講少為準繩,而是體現在無論是思想教育,還是語言文字知識教學都教在點子上。“以讀帶講,以點帶面”在讀中感悟人物的性格特點。在這課的教學中,江老師先讓學生自己讀句子,學生體會到了再談理解。于是學生們邊讀邊動手在文中找出重點語言,自由匯報,體會、理解人物的品質,這么設計,脫離了繁瑣的`分析,給了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動口的機會,讓學生做了學習的主人。通過品讀,交流,感悟,漸漸的人物形象鮮明了,精神品質領會了,閱讀的重點訓練項目也得到了訓練。
我曾仔細地讀過本單元的課文,本單元除古詩外都是我國古代優(yōu)秀作品的節(jié)選或改寫。教學本單元課文,我認為可以引導學生從每一課的內容中吸取有益的啟示,鼓勵學生讀原著中同課文有關的部分,以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名家名篇進入課本,本就是要起范例作用,學習作者布局謀篇,遣詞造句,如何表情達意。
語文公開課評課稿 5
現在我重點來講講《泉水》這一課這節(jié)課。陳老師能根據教材的重點、難點和特點,讓學生在語言的感悟理解上,情感的體驗上,特別是語言的遷移運用上,設計了一個符合教學實際的教學方案,引導學生在讀和說的語言實踐活動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我有以下幾點和大家探討。
一、讀中品味
本課語言優(yōu)美,感情真摯,洋溢著對泉水的贊美之情,是一篇學習語言、情感熏陶的好教材。因此,陳老師能做到以讀為本,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自讀、師生合作讀、生生合作讀、齊讀等),去體味課文的語言美,感受泉水樂于助人、無私奉獻的精神。這樣的讀,一遍有一遍的要求,一遍有一遍的效果,最后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悟能力,使學生獲得了情感的體驗,提高了審美的情趣。
二、自主學習為主
陳老師根據語文教學的特點,先讓學生在充分自讀課文、熟悉課文的基礎上,感悟理解課文內容,然后以學定教,因勢利導,采用師生合作、自主學習等方式,解決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在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師生雙方互動的主動性,鼓勵學生大膽采用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主動地進行學習,依據課文語言特點,將自己的情感與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融在一起,在讀中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同時,教師在教學中能適時地給予點撥、引導、調控,使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愈加高漲。
三、重視積累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習語文要注重感悟、積累和運用。小學閱讀教學,不僅指導和訓練學生理解語言而且必須指導和訓練學生積累語言和運用語言。
陳老師充分利用教材,讓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積累課文中的優(yōu)美語言,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了形式多樣的語言實踐活動。通過說話、寫話練習,鼓勵學生靈活運用課文里的語言。從而,學生體會到運用語言的方法和積累語言的樂趣?傊,這節(jié)語文課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讀代教,讀中有恰,讀中有想的教學理念,既上得扎扎實實,又有新意,學生學有所樂,學有所得。
聽了這節(jié)課,讓我感受到一小濃濃的教研氣氛,教師們濃濃的朝氣!這是一種好現象,希望以后能多多向你們學習!
語文公開課評課稿 6
一年級學生進入校園,在教室中學習才兩個多月,但一堂課下來,幾乎沒有發(fā)現一個孩子隨意說話、隨意搞鬧,從頭至尾,每一個孩子都以非常高昂的激情投入于學習之中,是什么牢牢地拴住了每一位孩子的心?我想,是陳老師課堂上表現出來的那投入的狀態(tài),是一步一個腳印的毫無浮華粉飾的扎實的教學過程,是“趣”字貫穿了整個課堂始終,才使得孩子們學得如此投入。下面,我從這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收獲。
一、激發(fā)興趣,感受樂趣。
語文課程標準把“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作為低年級閱讀教學目標的第一條?梢,低年級閱讀教學必須從激發(fā)閱讀興趣開始。在教學《影子》這一課時,陳老師首先通過猜謎語吸引孩子學習的興趣,引發(fā)學生主動參與到課文中來,激發(fā)她們喜歡影子的情感。然后老師通過范讀故事,感受影子的有趣,讓她們更快的走進課文情境中去。
二、抓住重點,趣味識字。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課堂教學的重點,然而識字過程又是十分枯燥的,尤其是低年級的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決定了我們必須讓課堂變得更活潑,更有趣,這樣才能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在教學時,陳老師采用了各種方法調動孩子們的識字興趣。
1、對字形的描述形象化。比如,認識“影”的時候,她是通過編故事的:一輪紅日照著京京,旁邊就有一片影子;認識“黑”的時候,陳老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學生說說誰有辦法記住。學生則描述:“黑”的四點底就像黑色的墨水,里就像瓶子。這樣趣味性的描述,將字形和字意有機地結合起來,識字不再是枯燥無味的,而是一個生動有趣的過程,孩子們興趣盎然,學得愉快,學得有趣。
2、以游戲形式識字。學習“跟著”時,陳老師請學生當她的影子來演一演。讓學生在寬松和諧的氣氛中,學會了本課要求掌握的生字。
3、歸類識字。當學習反犬旁和足字旁的字時,陳老師還讓學生說一說這一類字的.特點,并舉一些這類的字。
三、以“趣”學文,提綱挈領。
一篇優(yōu)秀的文章,總有一個或幾個“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點”,教師應根據“課情”、“學情”因勢利導找準切入點,提出有啟發(fā)性的思考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調動學生的思維,使課堂充滿生機。陳老師在教課文時,以“影子有趣在哪?”這個主問題做為切入口,以“趣”字引領學生學習文句,將“趣”字貫穿對文本的感悟、文本的感情朗讀。陳老師的這種提綱挈領的教學,讓孩子們的思維有了連貫性、整體性,這樣更有利于他們對文本的感悟、理解。
如果說這節(jié)課還有遺憾的話,那就是課堂的時間分配。那么最后的寫字環(huán)節(jié)學生會學得更加扎實一點。
語文公開課評課稿 7
今天有幸,能聆聽孫主任的《釣魚的啟示》,對于高年級語文課,本是毫無經驗的我懷著非常想要學習的心情去聽課,果然收獲頗豐。來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聽課的感受。
在讀中感悟,分析作者的心情變化。在揣摩文中主要人物的心理時,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的中心思想,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然后聯(lián)系生活,教育學生做人。讓學生說一說自己遇到過類似的事情,當時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要求學生暢所欲言,師生共同走進課文,既鍛煉語言表達能力,又能夠認識生活中的是非曲直。
朗讀是高年級語文課文中非常重要的一種學習方式,朗讀每讀一遍要達到一個什么效果,作為老師孫主任把我的非常準確,根據學生理解情況,提出相應的不同層次的朗讀要求,學生由淺及深,逐步提高。強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增強朗讀的效果。老師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學生在情境的感染下更能顯現朗讀效果。
本課孫主任主要由四個大部分組成,即引入課題、詳解課文、提取道理、布置作業(yè)這四個部分來進行。我深刻的記得“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但是實踐起來卻很難”這個中心思想,孫主任全程直擊主題,舉生活中的簡單明了的例子,來突出中心思想,不僅學生聽得懂,也更能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聽課的過程我把自己當成學生,身臨其境,思路清晰,并且積極的思考和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既是真實的體會又是心靈的洗禮,非常值得和有意義。
語文公開課評課稿 8
一、《頤和園》這篇課文是修訂教材第七冊第二組的一篇精讀課文。本冊教材的第一個重點訓練項目是在第二組教材中設置的“了解敘述的順序”,因而把“了解敘述的順序”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它雖不是新知識,但也有新知識。這篇課文是按照游覽的順序記敘的,與前組課文“按事情發(fā)展順序記敘”有所不同。因而,教師在開課初就引導學生把文章的敘述順序理出來,并把此順序貫穿課堂教學。結課前,又將順序進一步落實,強化了本課的教學重點。
二、《頤和園》是一篇寫景的課文,字里行間流露出對古代勞動人民的敬佩之情,洋溢著民族自豪感。因此,教師在朗讀的指導和訓練上著力不少。例:在指導學生讀長廊的長時,教師利用不失時機的渲染,巧妙地范讀,結合生活經驗等方法,抓住“一眼望不到頭”“700多米”進行指導訓練。再有,錄像、圖片的運用效果良好,學生通過直觀形象的美景,使語言文字形象化。把學習語言文字和認識事物結合起來,引導學生感悟美、理解美,并通過朗讀表達美,有機滲透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大家可以看出,在教師的點撥、引導下,學生能自讀、自悟,較為真是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從不同層次的讀中,感受到學生對語言文字理解的逐步加深,以及內心情感的變化。
三、第4、5自然段的`處理:教師根據整堂課的設計,在這兒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例:在小組讀課文之后,引導學生以導游的身份,向大家介紹昆明湖的美景?梢杂脮系脑,可以自己介紹,也可以幾個同學合作介紹。閱讀教學不同于口語交際,這里的設計,我個人認為教師是對文本、對教材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學生也樂學好用,效果不錯。
另外,這堂課基本體現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重點落實順序的問題,了解頤和園的美景,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激發(fā)民族自豪感。教師將在第二課時中側重引導學生學習抓住景物特點寫景狀物的方法,并結合課后練習學以致用。
最后,我想說,井老師畢竟還年輕,學美術專業(yè)的她以往也沒有這樣學習、鍛煉的機會,因此,對教材的理解把握,課堂的調控,還有待進一步提高。但是,我為今天看到井老師的進步而高興,相信她會越來越好。同時我更希望,我們槐蔭區(qū)的小學語文教學有更快、更新的發(fā)展!
語文公開課評課稿 9
聽《七子之歌》:總的感覺是老師在努力用語文的規(guī)律和特點教語文,但是針對不同體裁如何教學以體現真語文理念值得研究。一是教師用小講堂的形式引導學生進入課文,體現了讓學生自學的特點。二是教師指出“七子”是擬人的寫法,強調澳門的.澳和香港的港字需要注意的地方,都是語文知識和方法的運用。
七子之歌是一篇詩歌,而且是一篇很優(yōu)秀、小學語文教材不多見的幾篇情感真摯而濃烈的詩歌。老師為什么不在音樂的輔助下,先聲情并茂的朗誦呢?寫澳門:“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請叫兒的乳名,叫我聲澳門!母親!我要回來,母親!”多感人!再如,寫香港:“母親啊,我哭泣嚎啕,呼你不應,/母親呀,快讓我躲入你的懷抱,/母親!我要回來,母親!”如此感人的詩句,還從字詞入手,顯得太平淡和乏味了。我以為,真語文不是不要感情,也不排斥聲光電等輔助手段,關鍵是要有真感情,關鍵是要以聲光電為輔。我們設想,如果這樣開頭:“同學們,假如你的東西,被人奪走,你會有什么反應,你一定會大喊大叫!假如你的國家的東西被別人掠奪走,我們的軍隊,我們的人民反抗,而詩人則用手中的筆和心中的情————詩的語言來表達!保ㄒ魳菲,進入《七子之歌》的朗誦。)這首詩在這個時候用聲光電輔助朗誦,學生學習和感受的效果會大不一樣。
語文公開課評課稿 10
今天上午聆聽了賈老師的一節(jié)公開課,心里感觸頗多。作為一名初出茅廬的老師來說,能不溫不火地、且頗有條理地完成這堂課非常得不容易。相比較她剛來時課堂上的青澀與生疏,現在的她已經慢慢地走上了正軌。這與她一學期以來孜孜不倦地學習與腳踏實地地工作密不可分,當然,她的師傅更是功不可沒!
縱觀這堂課,教師的設計比較合理,知識的儲備含量也比較符合三年級學生在第一課時的掌握情況。教學伊始,老師以有趣的謎語導入,能夠迅速地抓住學生的眼球,接下來的自由提問更是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有效地將全文的核心內容以問題的形式呈現在孩子面前,為接下來的提煉文章內容埋下伏筆。教師的板書設計也很有趣,巧妙地概括了故事的核心內容,更能學以致用,讓學生結合板書再次地復述課文內容,而不是單純地僅僅為了板書而板書。這些優(yōu)點可圈可點,值得保留,值得堅持。
對于這節(jié)課,我也有一些個人的看法。開頭的謎語導入很有吸引力,但一開始的“向日葵”謎語和本課關系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完全可以去之。在生字詞教學時,老師請孩子們說出自己的“記字”方法,但很明顯,孩子們的方法都怪怪的,或者說不能稱之為“記字”的方法,這還需要老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加以引導。作為三年級的教學,一些重點詞語的.理解必不可少,像“氣勢洶洶”、“一擁而上”等詞語,完全可以在第一課時進行一些詞意的滲透。在接下來的范寫環(huán)節(jié)中,老師比較含蓄,一帶而過。其實,在范寫生字時,老師應該放慢速度,關鍵部位更要邊寫邊滲透,這樣才能真正地起到指導寫字的作用。另外,由于田字格較小,范寫的生字顯得不夠清晰。復述課文內容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建議老師可以將“分自然段讀課文”放在“結合問題寫板書”之前,這樣學生對于課文內容會更加熟悉,無論是答疑、還是復述都會更加得得心應手。展示學生的作業(yè),是一個很好的環(huán)節(jié),但僅僅是“描紅”,效果不明顯,如果讓學生動手“寫一寫”生字,會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老師是一堂課的靈魂所在,親切自然的教態(tài)非常重要,也許因為比較緊張,她整個人顯得比較拘謹,情緒也不夠高。但聽了賈老師的課,我還是很激動,因為課堂的些許不成熟掩飾不了賈娟老師良好的自身素質,我相信,假以時日,這顆星星一定會更加閃亮!
語文公開課評課稿 11
本堂課的教學返璞歸真,是一堂真正的語文課,主要體現在以下兩點:
一、簡簡單單
課堂上沒有繁瑣的目標,龐雜的內容,零碎的講解,新奇的形式,熱鬧的活動,有的只是簡明的目標,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簡要的'講述、點撥、激勵。
二、實實在在
實實在在的讀,實實在在的說。堅持以讀為本,讓學生在讀中掌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實實在在的指導,教師不厭其煩的指導學生學習概括,有要求,有點撥,有引導,有激勵,有示范……讓學生用通順流暢、規(guī)范的語言說出文章的主要內容,無不耐心細致。
《黃河是怎樣變化的》這是一篇說明文,文章條理清楚,材料確鑿,數據詳實,字里行間包含著強烈的憂患意識和環(huán)保意識,教學重難點是了解黃河發(fā)生變化的原因。今天,聽了嚴老師所教的這一課,讓我感受較深的是:
教學設計體現了新理念、自主探索、互動學習的觀念,且能抓住重點突破難點,突出教材的特點。如上課伊始,教師以歌詞導入新課,能激發(fā)愛好,調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情趣。其次、圍繞閱讀提示,抓住重點,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便讀邊思考問題,在書上圈點勾畫,劃出與問題有關的內容,互相交流,互相評價,老師再作小結。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師生合作的新理念。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最后的課外延伸拓展,讓學生設計一則保護黃河的宣傳語。這樣,突出了文章主題,增強了學生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縱觀整個教學的過程,大部分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積極思考問題,在書上圈點勾畫,進行交流,主動地進行學習,基本上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的。但這節(jié)課的教學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課堂結構安排上不夠合理,呈前松后緊的局面。課堂氣氛不夠活躍,學生的積極性不夠高;在讀書練習中,雖然也進行了指導,但學生讀得不夠到位,在今后的教學中,應加強對學生讀書的練習與指導。
語文公開課評課稿 12
上午,伍明鎮(zhèn)中心小學請到了合肥海棠小學青年教師xxx為全鎮(zhèn)四、五、六年級教師上了一節(jié)公開課《少年王勃》,感觸匪淺!渡倌晖醪肥且黄宋锕适隆Un文講述了少年王勃在藤王閣赴宴時寫下千古名文《藤王閣序》的事,顯示了王勃非凡的才華。王老師從引導學生復習古詩“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出發(fā),初步介紹了少年王勃是個怎樣的人?帶著這開放式的問題讓學生去研讀文章,再引導學生通過抓重點詞句來理解、閱讀、思考、感悟。學生通過主動的學習探究懂得文章要表達的深刻主題。整個學習的過程讓不同起點的學生都能有自己的收獲,在縱向和橫向都有自己發(fā)展的空間。大部分學生能用書中詞語揭示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生在享受學習的過程中實現了學習的目的!
教學中,王老師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朗讀體會,課堂上重現了朗朗的讀書聲。文中有很多詞語含義深刻,為了讓學生充分理解,王老師又采用動作表演的'方法,讓學生體會到了“筆走如飛”、“拍案叫絕”、“胸有成竹”等詞語的意思,避免了枯燥的詞義講解,使課堂氣氛興趣盎然,從而揭示文章中心:閣都督夸王勃“奇才,真是奇才”。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要正確處理基本素養(yǎng)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關系:“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同時要注重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促進學生持續(xù)發(fā)展!薄胺e累”不是死記硬背,而是在讀的過程中,將書本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王老師在指導學生背誦第三小節(jié)時,先引導他們體會秋景之美,激發(fā)他們記憶的興趣,使他們活記樂背。在體會秋景之美時,又安排了多媒體的輔助教學課件,所以學生理解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與長天一色”時水到渠成。
語文公開課評課稿 13
《荷葉圓圓》是一篇培養(yǎng)學生朗讀及想象能力的散文詩。這篇文章語句優(yōu)美,輕快活潑,字里行間讓人感受到充滿童趣的夏天,感受到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魚兒快樂的心情。聽了胡名珠老師執(zhí)教的《荷葉圓圓》一課,我感觸頗多,受益匪淺,在此我記錄一下的一點感觸。
首先,我認為胡老師教態(tài)自然、親切,聲音甜美,語言充滿童趣,很適合低年級教學。胡老師在上課前,作了精心的準備,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讓孩子們進入了一個荷葉的世界,在展示荷葉的圖片中,讓孩子們領略到了荷葉的美,充分激起了孩子們的興趣。
識記生字是一年級語文教學的一大重點。胡老師在生字教學中,通過學生自由讀生字、小老師領讀、開火車讀等形式,有效地鞏固了對生字的識記。
其次,注重朗讀的訓練與指導。聽了胡老師的課,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全班小朋友的朗讀非常投入,大部分小朋友聲情并茂,相信這和胡老師平時的引導和課堂朗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有關。在本節(jié)課中,胡老師采用了自由讀、范讀、男女生讀等朗讀方式,其中讓學生扮演“小魚兒”來表演讀,讓學生體會小魚兒的歡快,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總體上來說,我認為胡老師的整節(jié)課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設置得較飽滿,重難點突出,教學流程、思路很順,是一堂很不錯的課,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學習。
語文公開課評課稿 14
今天欣賞了何老師執(zhí)教的《活見鬼》,值得學習之處頗多,概括如下:
1、本文是一篇文言文笑話,本身編者選擇笑話這樣一種形式的文言文,目的很明顯,就是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通過本課的教學讓學生覺得文言文其實不難學,不難懂。開課伊始,教師緊扣文本的“有趣”,學生的“興趣”,通過教師風趣的語言引導,從“鬼”字的字形入手,進而調動起學生對文本的求知欲。板書課題后,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體會“活見鬼”這句口頭禪在生活中使用,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為后文的`學習做好鋪墊。
2、“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于漁”,強調了方法技能的重要。初次接觸文言文,學生在朗讀方面會有一定的困難,不僅要對生字進行正音,本篇文言文中存在著一些多音字,學生會難以判斷。此處教師順學而導,設計為多音字正音環(huán)節(jié),通過出示多音字不同讀音所表達不同的意思,引導孩子掌握“聯(lián)系上下文判讀多音字讀音”的方法,幫助學生掃清文字障礙,達到初讀課文讀準讀通的目的。
3、面對第一次接觸文言文的學生,降低了學生學習文言文的難度,進而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感受了文言文的魅力,為今后再次學習文言文埋下興趣的種子。故教師設計師生合作,生生合作原文、譯文達到了解文章大意,加深文章關鍵詞句理解的目的。
4、本篇教材的朗讀難點就在于讀出文言文的韻味。通過教師的范讀、學生的自由讀、推薦讀、齊讀等多種形式、層層遞進的朗讀,并加入自己的動作、表情,讓學生感受文言文的節(jié)奏美、韻律美。
5、本文用精煉的語言通過一個“撩”字將撐傘者疑神疑鬼,擔驚受怕的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教師通過情景的創(chuàng)設,帶領學生進入馮夢龍筆下的雨夜,抓住一個“撩”字進行角色體驗,擴展想象空間,在反復的誦讀中感受到了本文的用詞精妙,體會文章含義,突破文章中心。
6、“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教師充分利用文本這個例子,挖掘有利資源,引導學生總結歸納學習方法,以篇帶面,拓展延伸,學以致用。凸顯語文教學“舉一反三”的功能。
語文公開課評課稿 15
聽了楊晶老師的《霧凇》一課,她像大姐姐一樣親切的樣子首先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給予者,而是一個引路人、組織者,所以整堂課在教師和學生平等的對話中層層遞進,深入核心。本課楊老師以“奇觀”為核心,先讓學生領略霧凇奇觀的美,再體會奇觀形成的原因,最后由霧凇奇觀引入祖國風光無限好,很自然地激發(fā)了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整課條理清晰,線索明確,課堂結構完整。在教學中楊老師引導學生體會重點詞語、利用多種形式來進行朗讀訓練,學生的讀書效果也很好。
但我仍覺得有些問題值得商榷,提出來大家一起探討。
首先,關于朗讀,我認為是學生在對課文真正領悟、體會,對文本語言文字之美真正感受之后情感的迸發(fā)。在教學中楊老師將重點字詞在課件中出示,是不是將學生體悟過程簡化了,是不是將文本的`作用弱化了。學生雖然感受到了語句之美,但我覺得感受得不夠深入、不夠透徹,五年級的學生完全可以自己感悟,詞語的出示少一些為好。
另外,整節(jié)課教師設計緊湊細致,但總覺得教師“牽”得太多,“放”得不夠,學生跟著老師牽的線一步一步地走,學生的自主性、主體性體現得不夠。應該讓學生在學習文本時自己發(fā)現問題,找出答案,最后將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讀出來。教師預設的越多,課堂生成就越少,而課堂生成往往是最亮的亮點。
此外,對小導游的設計,我的意見和大多數聽課老師一樣,就不贅述了。
語文公開課評課稿 16
今天早上,我們聽了王老師的《五彩池》一課,感受到她那自信大方的教態(tài),激情洋溢的話語,恰到好處的點撥。整堂課,王老師都以飽滿的情感調動著學生的情趣。這節(jié)課的優(yōu)點很多,我們簡單地來回顧幾點:
1、王老師非常重視朗讀,以讀為本,整堂課都回蕩著學生的朗朗讀書聲。學生走進文本,在老師的激勵、贊賞中,通過讀中感悟,悟中再讀,開啟了思維的閘門,迸發(fā)出智慧的火花。從他們朗讀中,繪出形異色美的“彩池”,感受到了五彩池的美麗與神奇,感受到祖國山河的壯麗。
2、本課時的重點是教學第二自然段。王老師把握住了學段特點,通過抓重點詞語、重點句子、教師范讀、學生反復誦讀等手段,引導學生理解體會水池多、大小不一、形狀各異、色彩斑斕等特點。比如“漫山遍野”的理解!伴W耀”這個詞教學。分號的強調和學習等。這樣巧妙地突破難點,引導學生進入情境,真正體會到五彩池那美妙神奇的景象,并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受到熱愛大自然情感的熏陶。
3、串讀第二自然段,整合整段內容,也是本課一大亮點。在學完第二自然段四個句子后,師生通過合作朗讀,教師簡潔、精美的引導語為學生的理解做了鋪墊,讓學生從整體把握文章內容,明晰文本思路,共同整體感受五彩池的美。
總之,整節(jié)課,流程清晰,塊面清楚,師生活動自然流暢,前后渾然一體,學生在寬松民主的情境中充分展現自己。
但是我們最終的目的想讓王老師呈現一堂更為完美的課,下面是我們一年級段老師的一些小小的建議。比如:
1、王老師的課上得非常細致、扎實,尤其是前面部分讓學生充分地讀,反復地讀。在指名讀時,叫到的學生比較多,導致后面第三自然段的學習很匆忙。我們在想,中間的教學節(jié)奏是否能緊湊些,舍棄一些不太必要的操作,使得整堂課的教學自然和諧。
2、根據年段目標,可以積累課文中優(yōu)美詞語、精彩句段,揣摩文章的敘述順序,領悟基本的`表達方法。王老師確實也努力在這樣做,指導學生理清敘述的順序。但對課文語言的挖掘是不是能再深入些?文章的優(yōu)美,學生已經感受到了。是否能從另一方面來進一步學習文章。比如對語言的模仿運用,學習作者是怎樣寫五彩池的美,從事物的各個方面來進行描寫。學習文章的寫作順序和方法,比喻句的運用,過渡句的使用等。
、俦热鐚W生字詞的積累?梢越o學生拓展積累詞匯的空間,讓學生在劃、記文本中有關色彩詞語的同時,再由學生聯(lián)系生活中所見的色彩,仿說,動筆積累,從而培養(yǎng)學生感知色彩的能力。
②安排一個小練筆填補空白。第二自然段,可緊扣輻射全文的文眼“神奇”,抓住文中的省略號,讓學生想象作者未盡舉的五彩池的神奇形狀,并用文中的句式“有像……,有像……,有像……”,把想象中的種種形狀寫出來。通過寫,五彩池的千姿百態(tài)得以充分展現,學生對它的神奇的理解和認識也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和升華。
、蹖W完第二自然段后,讓學生學著第二自然段的寫作方法,也寫五彩池另一處美麗的景物,進行交流反饋。這樣在讀寫練習中鞏固、積累,在遷移運用中內化、提高。
如果教學第三自然段來不及,補充上這個練筆的環(huán)節(jié),應該能夠使課堂充實了。
3、還有一些非常小的細節(jié)問題。比如四上年級的課堂中,是否還要強調給自然段標小節(jié)號?在自由讀第二自然段中,數數共有幾句話,標出序號,這個要求是否可以刪去?
語文公開課評課稿 17
今天,聽了朱老師指導的《想象作文》,我想了不少。首先,他選的這個課題對于寫作教學來說是一條新思路,以后可以在自己的教學中實踐操作。整堂課聽下來,思路還是蠻清晰的。開始呈現作文開頭一句話:“一天,小王遇到了一件蹊蹺的事……”,接下來就是讓學生大膽想象,各抒己見。這里,朱老師及時地將學生的想法實行歸類并呈現在黑板上,這樣大家的想法就一目了然了。這一點比較好,可以借鑒學習。這時,學生的反應是積極活躍的,課堂氣氛是熱烈的'!只是,在讓學生去大膽想象的同時,教師并沒有任何地要求和限定,對于七年級學生而言似乎很難握好度。后來出現許多比較另類的想法,讓人不免得擔心學生會不會將大膽想象等同于胡思亂想。我的想法是在這里教師應該說明想象的要求以及采取一些導向性的提議。
接著,朱老師引導學生逐個排除了剛才列舉的內容,最后在“狗生貓”與“穿越時空”兩個里面進行選擇。最后選定的是“穿越時空”。這里,我存有疑惑,在引導學生排除時應按什么標準為好呢?選定的內容到底是不是完全應該由學生隨機生成的呢?教師是不是應該有大方向的引導呢?還有,我們本節(jié)課的寫作意圖應該是什么呢?
接下來,朱老師讓學生們寫下自己最初的想法,完成第一稿。規(guī)定時間到了,他讓學生展示了自己業(yè)已完成的文字片段,讓其他學生提意見,當堂修改。
語文公開課評課稿 18
今天,聽了董老師一節(jié)《扮亮語言》的作文指導課,這是一節(jié)扎實有效且有特色的課,深感從中受益多多,下面僅從三個方面談自己的粗淺看法。
一、本節(jié)課“以學定教”的理念得到了很充分的體現。老師以學生的閱讀積累:《老王》《背影》《又是一年粽米》等經典片段的再現,引導學生從中感受、總結其中在“扮亮語言”方面的技法;又以學生佳作中的精彩片段引導學生欣賞體會在語言表達方面的`妙處;最后在升格練習環(huán)節(jié),老師依然從學生習作中挑選了典型病例,引導學生進行升格訓練。整堂課,老師以學情為教學的起點,學教相容,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一步一個臺階往上攀,學有所悟,學有所獲。
二、本節(jié)課在“三學循環(huán)”的模式建設方面作了積極有益的探索。在“議學”“悟學”環(huán)節(jié),改變了以往“議”“悟”截然分開的模式,采用邊議邊悟邊練,議悟循環(huán)反復螺旋上升,顯得靈動而不僵化,體現了教學的智慧。
三、讀寫結合相得益彰,學以致用扎實有效。老師在方法感悟這一環(huán)節(jié),所引的材料十分精心,皆為閱讀教學中的名家經典片段,打通了閱讀與寫作的聯(lián)系,讀寫結合相得益彰;在整堂課的教學過程中,老師與學生共同探討小結語言表達的技法,每一個方法小結之后,老師都引導學生運用感悟到的方法進行升格訓練,學生實踐充分,學以致用扎實有效,收到了良好效果。
當然,課堂教學永遠是殘缺的藝術。我覺得作為“三學循環(huán)”教學模式下的示范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引發(fā)探討:
1、如何正確處理教師的講與學生的練的時間分配問題。
2、“導入”部分內容與下面教學內容聯(lián)系不是很緊密,可考慮刪去,這樣內容就更集中。
3、作文教學過程中是否需要小組“合作學習”,如何恰當的運用“合作學習”;學生練習時,是否需要先討論再自已操練。
以上只是個人粗淺看法,不當之處,請各位同仁批評指正。
語文公開課評課稿 19
聽了張老師執(zhí)教的作文指導課《動作描寫》,我感觸很深。下面我談一下自己的點滴看法。
一、目標明確,重點突出
張老師都能充分把握本次作文課的教學目標:動作描寫。圍繞這一教學目的所展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設計很精巧,也很受學生、老師的喜歡。
二、導入設計新穎
張老師根據農村學生的`特點,讓一個高個子男生到講臺前“吃桔子”導入新課,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其余學生觀察該男生從走上講臺到吃完桔子的整個過程。老師特別強調抓住動作來寫。
三、老師指導巧妙,激活思路
作文課,許多學生總感覺無從下筆,不知道寫什么,不知道從哪兒下筆。針對這些學生的困惑,張老師在本課教學時,把重點落在了“如何進行動作描寫”上。張老師層層鋪墊,步步引入,因此學生也就有話可說了。學生的寫作欲望被調動起來了,一切準備工作就緒,老師放手讓學生把觀察的動作用語言表述出來。
四、教學過程井然有序
教師的語言精練,教態(tài)自然,親切、大方。評價語言豐富。整節(jié)指導課的教學思路清晰、條理分明、重點突出。為學生今后的寫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整個教學設計,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是教師的精心設計。目的性強,構思巧妙。
語文公開課評課稿 20
《花鐘》是一篇帶有濃厚科學性的閱讀文章,課文按照“歸納現象—揭示原因—實際運用”的思路,說明不同的花會在不同的時間開放及其原因。在教學中,胡老師根據教材特點,關注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學生在合作朗讀中探究,在想像中創(chuàng)新,在朗讀中悟情,在感悟中積累。根據教材的位置,結合課后的生字和練習,教者對教學目標有了這樣的“定位”——通過該課的學習,學生要會認8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艷麗、蘇醒、夢中”等詞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第一段,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
在《花鐘》一文的教學中,我們看到,從這一課時的整體上看,胡老師設計了三大環(huán)節(jié):
(1)揭題質疑;
(2)初讀課文,感悟文意;
。3)入境入情、自悟自得。上述這些教學環(huán)節(jié),既有前后關聯(lián),又有層次推進。
學生的興趣是學生參與學習的動力,興趣得到激發(fā),教學效果將會得到提高。在教學中,胡老師努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在導入階段,采用多媒體操作帶領學生走進花的世界,有了具體、鮮明的形象,能給學生真切、直觀、具體形象的感覺。運用多媒體操作,美麗的花卉直觀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學生在審美中,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老師的初衷是好的,但沒有根據學生實際,以至在后來的教學中,學生的積極性不是很高。
感悟朗讀是課堂的教學重點和難點。胡老師在教學中突出了重點段——第一自然段的教學。在品讀這段課文時,先讓學生了解這一段內容。找一找有幾種不同的花再重點指導朗讀課文中描寫的花的句子,感受花的美麗,并通過讓學生挑自己認為最美的句子讀一讀,說出理由,通過句子與句子之間的比較,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意境,用詞的'準確,進行生生之間的賞析性評價,進而加深對內容理解。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比較、理解、感受多樣的句子表達方式,更是培養(yǎng)和發(fā)展了學生的語言能力,尤其讓學生學習運用形象、生動、具體的描寫方法,讓讀與寫有機結合起來。
胡老師在朗讀指導方面雖然力求形式多樣,但整堂課下來效果卻不是很理想,學生還沒有更深入地走進文本,感悟文本。
胡老師的這堂課有好的地方值得我去學習,也有不足的地方提醒我要在今后的教學中注意。
語文公開課評課稿 21
郭老師的這整堂課的構思非常的完整、巧妙。雖然是新教師,課堂上展現出來的卻是她成熟、老練的一面,完全不見生澀,令人佩服,基本上課堂處理的無可挑剔,亮點多多,顯示出教師對教材、課堂與學生的良好把握。
一、渲染情境,以情促情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堂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語文教學應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郭老師的課堂上,始終不忘帶動學生的情感,非常注重渲染情境,以情促情。
比如正式導課之前,郭老師就播放了一段關于山洪災害的錄象,這真實可怕的山洪鏡頭馬上把學生,甚至聽課的老師都拉入了這種氛圍中。同時葉老師讓學生在滋生情感之后給他們充分表達的機會,談談自己的感受,非常巧妙的利用課前幾分鐘時間,營造了一種與課文相吻合的緊張氣氛,奠定了學生學習的情感基調。再如郭老師在后來教學中,兩次運用音樂渲染,這音樂選的也十分巧妙,不是普通的背景音樂,一是山洪爆發(fā)時的聲音,二是溫柔凄婉的配樂,適時出示,恰當運用,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情緒,烘托氛圍,讓學生很快進入音樂中的情境,讀有味,說有情。
二、對話文本,以情育情
本堂課的又一大亮點,就是在整個過程中,我們都能感受到郭老師把閱讀教學看成了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以讀為本,于讀中感悟,讀中入情,引領學生走進文本。
比如在交流描寫洪水的句子這個環(huán)節(jié)中,郭老師請學生劃出句子后指名交流后談對洪水的感受,學生說是“兇猛的`,危急人民生命安全的……”接下來郭老師就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接觸這些文字,在練讀中體會洪水的兇猛,并通過個別展示讀,開火車讀,齊讀等方式交流讀,學生在各種形式的讀中一次又一次的接觸文本。這時我想學生對這洪水的認識以不僅是開始時那段錄象所帶來的,而是他們自己在與文本的次次對話中所帶來的體驗,文字的情感,作者的情感,在朗讀中滋育了學生的情感,讓他們讀的入情。同時教師又利用自己的情感,投入的導讀,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在師生配合讀中,再次激發(fā)學生情感,讓學生讀得聲情并茂。
三、抓詞品句,讀中升情
本堂課還是一堂充滿語文味的課堂,是扎扎實實的語文課堂。教師抓詞品句,做得十分到位。在這里,還要講的是郭老師提問設計也很有效,利用幾個大的問題去統(tǒng)領整堂課的教學。然后又把解決這些大問題的途徑,回歸到閱讀,落實到具體的句子,詞語的品讀中去。比如郭老師抓住“老漢是個怎樣的人?”這一大問題,讓學生劃出句子,讀讀說說。并抓句幾個重點的句子,以及其中重點的詞語,引領學生深入的思考,品味。如抓住“沖推揪”等詞體會老漢的辦事果斷,到他的大公無私,舍己為人……學生的感悟在這詳盡的品讀中,層層遞進。同時郭老師還把品詞與“寫寫練練”相結合,比如抓“揪”字讓學生寫一寫,為揪字做注釋,讓學生感受到語文文字的魅力,感受文字背后藏著的意韻,使他們的情感自然得到升華。
要說這堂課覺得還可商榷的地方,只有幾個小細節(jié):
1、“揪”字這里的教學提問有些模糊,學生的回答也就顯模糊,“老漢揪出的是什么?”(指好的還是壞的?)
2、老漢的形象似乎解讀的不夠豐滿,作為一個黨員的形象很突出,而他的父親形象,他與兒子的父子之愛,是也是也應該講一講,使老漢顯得更有血有肉。
總之,郭老師的這堂課亮點十分突出,課堂有起有伏,學生的學,教師的教,都很投入。教師教態(tài)自然,能及時評價學生,多鼓勵性語言,富有激情,良好互動。在扎實的品讀中,結合說話,寫話,在提高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同時,又回歸朗讀,讀的有層次,有感悟,有深情。閱讀教學做到了情境交融,難能可貴。
語文公開課評課稿 22
在《比手勁》的課堂上,李教師是這樣做的。李教師請上兩名同學做比手勁游戲。首先讓學生觀察兩名同學,學生開始注意到了他們的外貌,穿著,以此來使學生感受到:觀察要仔細。在游戲即將開始的時候。教師請兩名同學做準備,然后叫停,讓學生說說他們的姿勢是怎樣的?你覺得誰的姿勢更正確一些?又問:周圍的人有什么表現?學生繼續(xù)做準備,箭在弦上一觸即發(fā)的時候,李教授再次喊停,又問其中一比賽的學生:你握住她的手,有什么感覺?你想到什么?這樣使得觀察更細致化,也把作文課上得像游戲一樣好玩。這樣,作文就寫細了、拉長了。另外在指導孩子把文章如何寫得長,李白堅教授也是很有一套值得我們學習的方法的。
李教師的作文課還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在游戲中習作,李白堅教授認為,游戲是最能刺激學生心靈的教學手段,作文前的游戲往往能在很大程度上激起學生的.創(chuàng)作欲望。有科學性、人文性、趣味性、系統(tǒng)性的作文課堂游戲活動,不但能幫忙學生攫取生活素材還產生表達活力的重要手段。游戲是現實生活在課堂上的典型而生動的反映。學生學會了攫取游戲中的素材,也就學會了攫取生活中的素材。他強調不是運用邏輯的方法,而是運用行為的方法;不是運用理性的方法,而是運用活動的方法,讓小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觀察、體驗和感悟生活,在情緒激蕩中完成作文,游戲既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又為學生的習作供給了素材,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本事,可謂一舉多得。
語文公開課評課稿 23
本學期我有幸聆聽了盧老師的語文課《匆匆》讓我獲益匪淺,也引起我的一些感想。
1、重視語文的熏陶作用,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
《新課程標準》中提到: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的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教材的反應也是多元的。因此,盧老師在教學時個性重視對課文文本的研讀,抓住語言文字材料,透過讓學生讀、思、議等讀書活動,讓學生品味語言文字所帶來的美,從而使學生受到美的教育。注重引導學生抓住“匆匆”兩個字,透過找詞語、讀句子、說體會來讓學生領略一種和諧的美、適度的美。
語文學習是學生個體的行為。語文閱讀也是學生個性化的閱讀,所產生的感受也是不盡相同的。盧老師在教學時就十分注意尊重與呵護學生的獨特感受。對于學生的回答,盧老師能把自己擺在與學生同等的位置上,引導學生把內心的感受說出來,回答得好教師給予肯定,對于學生回答過程中不太明確或不合理的教師也能給予正確的`導向與引導。
2、重視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
語文課堂,不僅僅僅是讓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課堂,還是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陣地。在這堂課上能夠窺見盧老師平時的教學,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是多么執(zhí)著與重視。例如在朗讀課文時,要求學生邊讀邊想,讓學生在書本上劃劃,隨手寫上一些讀書后的感想和體會。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讀書習慣和閱讀理解潛力的培養(yǎng)是何等的重要。這一點我想聽課的老師都會有此感受。
語文公開課評課稿 24
一樣的愛,別樣的表現;一樣的課,別樣的感受。林教師的這一節(jié)課給我的感覺是“精致”。
一、目標的制定明確合理,落實到位。
教學流程清晰,直奔重點,簡便化解難點,整個課堂十分流暢。
二、注重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
如:課前主動預習;學會審題、扣題質疑;學會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句子的含義;學會邊讀書邊圈畫批注等。
三、以讀為本。
讀中感知資料,讀中理清順序,讀中體會父母不一樣的愛,并且讀得方式多,讀得有層次,有感情,教師的恰當指點與評價使朗讀更有效。
四、以生為本。
林教師尊重學生的閱讀感受,充分鼓勵學生說出不一樣的'理解、感受,既“求大同,也存大異”,并作出及時的肯定,還課堂以真實,還孩子以真情,讓孩子暢所欲言,這樣的課堂才是我們所追求的課堂。
五、個人看法
1、“語用”方面較少。如目標3中的“經過人物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描述的語句,體會作者怎樣理解父母的不一樣的愛,感受不一樣的表達方式。教師注重的是情感感悟,沒有滲透表達方法的指導。還有“扔”字換成“放”字,目的也只是體會父親嚴厲的愛,沒有從作者用詞的準確性這一方面來體會。還比如,學習詞語“得意揚揚”,能夠和“得意洋洋”進行區(qū)別,以豐富學生的詞語積累。所以,如果搭建更多的語言實踐平臺,進行語言文字運用的訓練,那課堂效果必須會更好。
2、整節(jié)課按照預設十分順利完成,如果能引發(fā)學生產生一些生成點,那課堂會更加“精彩”。
語文公開課評課稿 25
苗老師上了一節(jié)現代散文的研討課。研討課目的在于讓同學們從優(yōu)秀的散文作品中總結其寫作的成功因素,從而使學生對自身的寫作提出一個更高的要求。
這節(jié)課的教學有兩個突出優(yōu)點:
一、老師善于鼓勵和表揚學生。苗老師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認真傾聽學生的回答和看法。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點滴成功都給予充分欣賞和關注,以激勵性的語言、鼓舞、喚醒學生主動參與的`信心,因而本節(jié)課學生參與積極性高,面積大,學習興趣濃,師生配合默契。這一點大家都看到了聽到了。
二、在課堂探討的過程中老師充分發(fā)揮了其引導者的作用,課堂問題的設計注重有效性和有序性。對于布置給學生的討論問題苗老師都能夠給出非常明確的要求和指向,這樣可以使同學更加明確自己的討論方向、及時作出自己的總結。苗老師的整堂課是用“合歡樹具有怎樣的意義(普遍意義和文本意義)”—“作者對合樹情感態(tài)度的變化”—“作者與母親‘合歡’嗎?”—“文尾又多次出現了合歡樹,有何深意?”這樣的問題設計可以讓學生對文本有更為整體深入的理解和認識。
苗老師的課對我的教學工作有很多的啟發(fā)。我們備課時要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教材內容,緊密結合學生的學習實際,教給學生合適的學習方法,使學生由“要我學”變“我會學”,再由“我會學”到“我要學”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能力、合作能力、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讓學生在掌握知識要點的過程中自覺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語文公開課評課稿 26
1、教態(tài):馬老師表現出端莊自然、精神飽滿的姿態(tài),慷慨激昂的語勢給學生以振奮,那不時寫在臉上的笑意,又極具親和力,拉近了與學生間的距離,利于構建和諧的課堂氛圍。
2、情境創(chuàng)設:這幾節(jié)課的情境創(chuàng)設,應該說是各具特色,如,夏老師的激情創(chuàng)境,蘇芊老師的漫畫創(chuàng)境,張蕾老師的發(fā)揮學生自主性的調查報告創(chuàng)境等,既體現出情景創(chuàng)設手法的多樣性,又反映出執(zhí)教者個性而嫻熟的情境創(chuàng)設能力。
3、學科特點:幾位執(zhí)教者都突出了“讀”這一語文課堂教學標志性特點,采用多種形式強化朗讀,教師適當的范讀,給學生以示范,并且能通過聲音把學生帶到文章情境中,進而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情感,達到了很好的效果,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賞析,凸顯了語文教學的語文味。因此,我覺得以后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范讀還是必要的。這一方面,夏輝老師特別突出。
4、教學目標的確立:執(zhí)教者能從課標出發(fā),立足教材,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確定本節(jié)課教學目標,既具體明確,具有針對性,又突出重、難點,使得教學目標確立合理、落實明晰且達成度高。李楊老師的《景物描寫在文章中的作用》一課目標設置合理,并且整節(jié)課緊緊圍繞著當堂的目標來進行。從導入感知--聯(lián)系文本--體會作用--總結歸納--實戰(zhàn)演練,到最后的補充說明,課堂容量大,學生接受知識多。馬振丹老師的《小狗包弟》,課堂樸實,實實在在,沒有任何玄虛。注重當堂知識的歸納總結和落實,講解細致。
5、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注重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這一點在六位執(zhí)教者身上都有不同的體現,體現出課堂教學資源的豐富性。
6、問題設計:一節(jié)課問題設計得如何,一定程度上關乎學生能否學有所獲。從這幾節(jié)課不難觀出,執(zhí)教者在問題設計上都非常用心思,做到了植根文本,深挖開去,又兼顧學生的認知特點,遷移拓展,有深度且環(huán)環(huán)相扣。在落實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的同時,均體現出學習手段創(chuàng)設的有效性。
7、學生活動、課堂氛圍:六位老師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參與時間,參與熱情高,學生善傾聽,能合作,體現出參與的廣度和深度。課堂突顯了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創(chuàng)設出一種平等、和諧的對話環(huán)境,體現了互動的多維性。吳靜老師的《邊城》、蘇芊老師的《庖丁解!、張蕾老師的《裝在套子里的人》都體現出了這一特點。
語文公開課評課稿 27
聽了林教師的《賣木雕的少年》這一課,更是讓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這一點。下頭,我想就這節(jié)課談談自我的一點感受。
一、這是一篇優(yōu)秀的文章,有很強的情感色彩,整體的感知尤為重要。林教師沒有把課文肢解得支離破碎,單純地去挖掘每句話的含義,而是在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整體讀課文,交流體會、認識,并注重整體回歸朗讀。圍繞一位非洲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誼。經過人物的言行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感受賣木雕的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二、對于這樣一篇能使學生產生強烈情感共鳴的文本,教學中就必須反復地讀,充分地讀,在誦讀中加深內心體驗,塑造人物形象,林教師在這節(jié)課上卻是以“讀”貫穿教學始終,并緊扣重點詞語引導品味,把理解融入到朗讀中。例如,在引導學生賞析第六自然段時,劉教師緊扣“捧者”“仔細觀賞”“愛不釋手”等幾個重點詞語品味,讓學生體會“我”對木雕的喜愛之情。在讀中體會了用詞的準確、生動,注重了詞句的積累和感悟,扎扎實實地進行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劉教師在這節(jié)課里,緊緊抓住能表現非洲人民對中國人民友好情誼的句子,經過反復研讀、品味,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讓“國際友誼”的精神內涵,自然融入到學生的腦中,鐫刻在學生的心中。
三、教材是范例,積累語言是掌握表達工具的磚瓦。所以,要善于利用教材讓學生賞析、積累、運用語言。這篇課文中有許多成語,值得我們學生積累。林教師是這樣設計:先復習文中成語,(名不虛傳琳瑯滿目栩栩如生五官端正愛不釋手語無倫次)理解后運用到練習當中,到達積累。我想經過這樣的練習學生對這些詞的印象會十分深刻。
四、教師在課中的教學思路清晰,充分利用板書中“友誼”兩字,幫忙學生為寫話鋪路。寫話資料能夠直接安排在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林教師安排了小練筆,引導學生說寫結合時機十分適合。當學生經過描述黑人少年的語句深刻體會黑人少年內心活動的時候,才能真實感悟,具體寫出自我的內心感受,把夸獎的話寫得有血有肉。相信學生在寫的.過程中能寫得更真實、更生動些。如果把找、理解、運用四字詞語這一部分簡短些,能夠讓更多學生展示自我的寫話成果,讓他們欣賞到更多贊美黑人少年的話。
【語文公開課評課稿】相關文章:
語文公開課評課稿05-08
小學語文公開課評課稿03-17
語文公開課評課稿范文06-21
公開課評課稿01-13
中學語文公開課評課稿06-25
語文公開課評課稿15篇02-01
語文公開課《卡羅納》評課稿11-17
語文評課稿12-19
[精選]語文評課稿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