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霍姆林斯基選集》讀后感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領悟呢?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后感了。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蘇霍姆林斯基選集》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蘇霍姆林斯基選集》讀后感1
在《蘇霍姆林斯選集第一卷》里有三本書的內(nèi)容:《全面發(fā)展的人的培養(yǎng)問題》、《學生的精神世界》、《培養(yǎng)集體的方法》,而在讀第一本的時候,我們是需要辨證去吸收的,因為蘇霍姆林斯基生活的年代跟我們現(xiàn)在所處的時代不同,蘇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視勞動教育,他說“實現(xiàn)自由勞動,形成人必須勞動的堅定信念,培養(yǎng)勞動的習慣,鄙視懶惰和玩忽職守——這些是實現(xiàn)個人全面發(fā)展的基本的、起決定作用的條件。”
可是,即使是在城鄉(xiāng)結(jié)合部的學校,我們也根本沒有多少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勞動中去體驗,去進行德育教育。所以,如何在新時代吸收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能給我們的工作帶來啟發(fā)和幫助,這是我讀書的指導思想。
啟示一
在第一卷的94頁,有一段話給我標上重點符號:
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的技巧和藝術就在于:教師要善于在每一個學生面前,甚至是最平庸的、在智力發(fā)展上最有困難的學生面前,都要向他打開他的精神發(fā)展的領域,使他能在這個領域里達到頂點,顯示自己,宣告大寫的“我”的存在,從人的自尊感的泉源中汲取力量,感到自己并不低人一等,而是一個精神豐富的人。
這個領域就是道德發(fā)展。在這里,通往頂點的'道路對任何人都沒有封鎖,這里有真正的和毫無限制的平等,這里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偉大的、獨一無二的人。
蘇霍姆林斯基還舉了一個例子:
“我們學校的畢業(yè)生中有幾個女孩子,曾經(jīng)在掌握知識方面感到極其困難。從少年早期,我們就讓這幾個四、五年級的女生當學前兒童、一年級學生的教養(yǎng)員。她們從這項充滿著高度道德意義的高尚活動中得到了體驗自己的人的尊嚴感的幸福。否則,早在童年和少年時期,她們就會感到自己是個不幸的人。后來,這項勞動成了她們寄托生活的意義和生活的目的的事業(yè)!
這段話和這個案例告訴了我們就是要充分相信每個孩子,特別是那些智力發(fā)展上最困難的學生,都相信他們有勝任的事情,都給他們機會去展示自己的能力,這是他們獲得尊嚴的關鍵,相信自己是個有用的人的關鍵,而這一點,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
這讓我想起了我們班那個智力發(fā)展最困難的孩子。這兩天開始了復習吟誦的活動,每個孩子都有一張表格,到老師這里背誦后老師就蓋上印章,孩子們非常踴躍,下課時間也尋找我的蹤影來背詩給我聽,而在這長長的隊伍中,就有這個智力發(fā)展最困難的孩子,讓我很驚喜。
上學期她背過的古詩,她還記得,她加入這個隊伍,她也需要肯定,讓我慚愧的是,當時由于時間太匆忙,她一時沒有流利背誦出來,我就把表格還給她,沒有耐心等待,真的很后悔,如果當時我能不趕著去課室上課,能多呆一分鐘等待她背完,或許在她心中的那份自豪感和自信會更足,可是,我缺少這顆細膩的感受的心,這是我需要修煉的地方。
同時,我也更加相信:對那些基礎差的孩子一定要“逼”,不能隨他們算了吧,當他們不懂得學習的時候,一定要嚴抓,讓他們把基礎一點點補回來,因為只有這樣,等他們積累到一定程度,他們接受新知識的能力就加強,當他們能學會的時候,他們的信心就會回來,他們的學習也會從被動轉(zhuǎn)為主動,因為他們嘗到了學習成果的甜頭。
教育,真的是一門細致的學問,是一門修煉的學問。
《蘇霍姆林斯基選集》讀后感2
蘇霍姆林斯基是前蘇聯(lián)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是當代出類拔萃的偉大教育實踐家和理論家。讀他的著作對我啟發(fā)很大。
一、蘇霍姆林斯基給老師們的第一個建議是:“請記。簺]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讀了這個建議,我受到的最大啟發(fā)就是:每個孩子的心理和智力是有差別的,不能對他們作出同樣的要求,這也就是“因材施教”的原則在大師的建議中的體現(xiàn)。
我們上課時如何通過有效的方法和方式,激發(fā)出學生的真正的激情是最重要的。教師的課堂導入方式得當,會傳遞給學生一種積極的反應,反之學生會很消極的面對這節(jié)課。如果教師善于把學生引進一種力所能及的、向他們預示著并且使他們得到成功的腦力勞動中去,就連那些調(diào)皮搗蛋的學生也能多么勤奮地、專心致志地學習啊!
二、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們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這種需要特別強烈。
思考的過程是解決問題的過程,才能成為名副其實的腦力勞動。教師越是善于把學生的思維活動賦予解決問題的性質(zhì),學生的智力也就能越加積極地參與到這項活動中來,學習中的阻力和困難也就越加清楚,因而腦力勞動的過程也就在某種程度上成了克服困難的過程。那種認為把教學內(nèi)容講得越清楚,越明白,學生的.問題就會越少,他們的知識就會掌握得越牢固的教師,是大錯特錯的。好老師決不會越俎代庖地替學生解決難題,他們對學生的關心首先表現(xiàn)在讓學生明白擺在他們面前的困難是什么,要想克服困難,不僅僅需要孩子們集中極大的注意力,而且需要他們付出極大的意志力。要想真正地掌握知識,不僅僅要在學生面前揭示教材內(nèi)容的本質(zhì),而且要教給學生怎樣思考,讓他們獨立地,自覺地深入到教師的詳細講解中來。學生被動,消極地掌握住的知識,對學生思維發(fā)展起不到多大的影響,而是讓他們扮演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積極主動收獲的知識,不但讓人深信不疑,更會不斷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熱情。
所以我們在導入環(huán)節(jié)給學生設定目標時一定要把問題具體化、簡單化,讓孩子明白這節(jié)課他們要學習什么、掌握什么、理解什么,甚至要把怎樣達到這些要求的具體過程和方式方法告知學生,讓他們能夠在最短的時間里和較為輕松的狀態(tài)下達到要求。
三、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好的教師意味著什么?首先意味著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好人,善于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和悲傷,了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己也曾經(jīng)是個孩子。"
作為一名教師,很少人不愛自己的學生。但是,在教育中,盡管有時我們?yōu)樗麄兊某砷L付出了很多,可他們并不領情,甚至常常事與愿違,收到相反的結(jié)果。
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結(jié)果呢?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沒有把他當做一個乎等的人來對待,其實孩子也有自尊心。我們要讓學生經(jīng)常看到自己的成功,讓他們感到每一天都不白費力氣,每一天自己都有新的收獲。
讀了這本書后,我不但對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對他的偉大人格也充滿了深深的敬意。他用赤誠的心、火熱的血、堅強的毅力、辛勤的汗水樹起了一座不朽的豐碑,讓每個教育工作者不忘己任,努力完善教育方法,貼近學生的心靈,給他們發(fā)展的空間,最大限度的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熱情,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有用的人才。
《蘇霍姆林斯基選集》讀后感3
蘇霍姆林斯基是前蘇聯(lián)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是當代出類拔萃的偉大教育實踐家和理論家!短K霍姆林斯基選集》是他一生心血筑就的紀念碑。人們在這紀念碑面前,可以玲聽到許多燴炙人口的有益教誨;可以汲取到許多用來豐富和指導自己工作的理論和經(jīng)驗;它可以作為一面如何做人的鏡子,給人以啟迪;它更是一部全面培養(yǎng)人的教科書、素質(zhì)教育的教科書,給人以借鑒。我選了其中三段著名的話,來談談我讀書的心得。
一、蘇霍姆林斯基說:“
如果教師不想辦法使學生形成情緒高漲和智力振奮的內(nèi)心狀態(tài),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chǎn)生冷漠的態(tài)度,而使不懂感情的腦力勞動帶來疲勞。”我們上課時有時說“這堂課上得很沒勁”。原因也許不同,但教師講課時激發(fā)不出學生的真正的激情可能是最重要的。教師對教材講述的含糊不清,針對性不強,以至于在孩子們那里形成了一種沉悶的感覺。教師對教材無所謂的態(tài)度,立即會傳遞給學生,這樣一來,教學內(nèi)容似乎成了架設在師生之間的一條鴻溝。面對著難以逾越的寬度,試問學生怎么能精神得起來呢?在這樣的課堂上,比起那些需要注意力集中和內(nèi)容豐富的課來學生本不需要緊張,但卻前所未有的感到疲憊,也許只有下課鈴才能讓他們更興奮一些。
學生對學習的熱切愿望,明確的學習目的,是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的動力。培養(yǎng)這種愿望與學校整個教學工作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而它的實現(xiàn)首先得依靠課堂教學,需要教師的`不斷引導與激勵,作為教師的我們,更要時刻注意克服那種令學生昏昏欲睡的課堂語調(diào),用飽滿的熱情激發(fā)學生求知的動力。
二、蘇霍姆林斯基說:“
在人們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這種需要特別強烈!
學校里會有這樣的場景:教師正講解一個新的教學內(nèi)容,學生們認真聽著,講述結(jié)束了,教師問學生:“有什么問題嗎?”教室里一片沉默,于是教師得出結(jié)論,新內(nèi)容學生們都搞懂了。但是當教師把學生單個叫起來,讓他復述的時候,往往又根本講不出個所以然來。于是,教師不得不把剛才講述的內(nèi)容重述一遍。但是,在講述之前,教師常常不無憤怒地對學生們說:“既然你們一點都沒懂,為什么剛才不提出問題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常常氣憤學生的不懂裝懂?墒,在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分析之后,我不得不承認是錯怪學生了。其實,在當時那種情況下,學生們根本無法判斷他們對新內(nèi)容是理解了還是沒有理解。因為在講課之初,教師并沒有明確告訴學生,在學習這一新內(nèi)容時,他們應該理解什么,在思考過程中應達到什么目的。
思考的過程是解決問題的過程,才能成為名副其實的腦力勞動。教師越是善于把學生的思維活動賦予解決問題的性質(zhì),學生的智力也就能越加積極地參與到這項活動中來,學習中的阻力和困難也就越加清楚,因而腦力勞動的過程也就在某種程度上成了克服困難的過程。那種認為把教學內(nèi)容講得越清楚,越明白,學生的問題就會越少,他們的知識就會掌握得越牢固的教師,是大錯特錯的。好老師決不會越俎代庖地替學生解決難題,他們對學生的關心首先表現(xiàn)在讓學生明白擺在他們面前的困難是什么,要想克服困難,不僅僅需要孩子們集中極大的注意力,而且需要他們付出極大的意志力。要想真正地掌握知識,不僅僅要在學生面前揭示教材內(nèi)容的本質(zhì),而且要教給學生怎樣思考,讓他們獨立地,自覺地深入到教師的詳細講解中來。
【《蘇霍姆林斯基選集》讀后感】相關文章:
蘇霍姆林斯基的名言01-05
蘇霍姆林斯基經(jīng)典名言12-29
蘇霍姆林斯基名言11-27
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09-19
蘇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10-31
蘇霍姆林斯基名言(15篇)01-07
蘇霍姆林斯基名言(精選15篇)01-10
蘇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通用01-13
蘇霍姆林斯基名言15篇01-06
蘇霍姆林斯基名言13篇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