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班古詩活動《春曉》教學反思 推薦度:
- 乞巧古詩教學反思 推薦度:
- 古詩教學反思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古詩兩首》教學反思(匯編15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一定沒少看到經(jīng)典的古詩吧,古詩是古代詩歌的泛稱。你所見過的古詩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古詩兩首》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古詩兩首》教學反思1
《江雪》這首詩,描繪出一幅肅穆感人的南國江鄉(xiāng)雪景圖。全詩的意境,在“孤”和“釣”二字上。詩中充溢了寒意,令人讀之毛骨悚然,從而受到感染和教育。但這首詩,并不是單純地在描繪中國江鄉(xiāng)雪景。它的立意是很高遠的。它不是為了寫雪景而寫雪景,而是通過雪景來贊美老翁“獨釣寒江”的精神;通過“獨釣寒江”的老翁,進而歌頌為堅持正義而斗爭的人們。在詩人筆下,那位“蓑笠翁”的形象,是那樣鮮明,令人難以忘懷。后世許多山水詩不能超越它,人們畫山水畫也多以這首詩為題材,千百年來傳誦不絕。
在教學這首詩時,我努力在體現(xiàn)以下幾個理念:
一、積極倡議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時代的發(fā)展要求學生形成新的學習方式。《規(guī)范》中指出:要“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diào)接受性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xiàn)狀,倡議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置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和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課上,我讓學生“猜一猜”這首詩的大概意思,其實就在引導學生整體感知,只不過換了“猜一猜”這種說法,學習就不顯得那么壓抑和繁重了。
根據(jù)注釋學習古詩是學生自身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的,這樣的發(fā)現(xiàn)比教師告訴他的,要有效。
四人合作交流古詩詩句的意思,是在個體充沛獨立考慮的基礎(chǔ)上進行的。學生先有自身的觀點,再進行討論交流,才有話好說,有理可辯,不至于人云亦云,隨波逐流。
“怎么學比學什么”更重要。
二、鼓勵學生個性化的.閱讀感受和體驗。
借用一句老話“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那么“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小燕子”了。由此可見,閱讀更多的是主觀行為,這與閱讀對象的年齡、閱歷、經(jīng)歷等都有著極為密切的聯(lián)系。
《江雪》這首詩中作者一腔的憤懣苦悶,郁結(jié)在胸,以這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行動來發(fā)泄他對朝政的不滿,來流露他對憤世恨時且又孤芳自賞的感情。
這種感情學生在教師的點撥下,是能夠有所體會的,但假如要和詩人引起共鳴卻還有著相當大的距離。終究還是小朋友。
因此教師只是點到為止,學生從自身動身談體會,不追求唯一的結(jié)論,也沒有正確的答案。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學生的生長,對于這首詩意境的體會將不時發(fā)生變化。這也是古詩的永恒魅力!
三、擴大容量,注重積累。
《規(guī)范》要求“在閱讀中積累詞語”,“積累自身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積累課文中的優(yōu)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和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資料”。積累語言資料,其實是感性的語言模塊的整體貯存,這些資料貯存于大腦,將成為學生的終身營養(yǎng),也就是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構(gòu)成,它們一旦被激活,就會發(fā)生綜合效應(yīng),極有利于接受和表達能力的整體提高。
課前,我讓學生說描繪冬天的詞語;課中引導學生說“千()萬()”的成語;教完教材中的古詩,再補充《規(guī)范》要求背誦的詩文。這樣的課堂容量學生完全能夠接受,而且掌握起來也比較輕松自如。
語文的學習是很難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只有“厚積”才干“薄發(fā)”。沒有積累就談不上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也絕不可能有真正的聽說讀寫能力,當然學不好語文。
《古詩兩首》教學反思2
我在教學古詩《送元二使安西》時,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在下面幾個方面做得比較好:
1、引導學生借助課前搜集到的資料,來理解詩題。同學們饒有興趣地談到了相關(guān)的內(nèi)容。如,“元二”:姓元,在家里排行老二,朋友睨稱他元二!笆埂保撼鍪梗韼姑,不得不去!鞍参鳌保洪L安以西,西北邊疆地區(qū),俗稱西域。
2、一改以往的逐句講解和整體串講的方法,放手讓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說說你看到了詩中的哪些畫面。學生你說一個,他說一個,組成了完整的詩歌畫面。雖說打亂了詩句順序,但真正做到了讓學生用自己的話理解詩句,從而感知詩的意境。
3、讓學生披文入境,再現(xiàn)故事情節(jié),感悟人物內(nèi)心世界。
不足之處:
在引導學生體會詩人送別朋友依依惜別的情感時鋪墊做得不足,以致學生對兩人離別的情感體會平面化了,并沒有立體起來。渭城和安西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地方,一個充滿生機,一個滿目荒涼;一個春意盎然,一個卻黃沙滿天;一個隨處都可聽到濃濃的故鄉(xiāng)話,見到可親的親人,一個卻舉目無親?墒钦n堂中我雖然做了一些對安西資料的補充,但是仍然沒有在學生的`腦海里形成一個鮮明的對比,學生不能體會出元二與王維的離別其實是一種生離死別,王維對友人的情感是留戀、牽掛、擔憂、祝福的復雜情緒。
《古詩兩首》教學反思3
新課標中講:“逐步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地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huán)節(jié),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zhì)量!币虼耍凇豆旁妰墒住返慕虒W中,我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去想象,給學生一個想象的空間,讓他們在這個廣闊的空間里交流感情,碰撞出創(chuàng)新的火花,使學生的個性得到發(fā)展。
如:我讓學生想象“賀知章”回到久別的家鄉(xiāng)以后,村里的兒童見到他會說些什么呢?學生進行充分的想象,我盡量讓每個同學都有發(fā)言的機會,通過進行“賀知章”與見到與兒童的對話,可以看出,學生在閱讀理解的'過程中,結(jié)合自己已有的經(jīng)驗,加入了自己合理的想象,創(chuàng)造性地把古詩的意境形象地表達出來了。學生也能更加體會到賀知章回到久別的家鄉(xiāng)后的喜悅與感慨之情。由此也就拉近了學生與作者的距離。想象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主要品質(zhì)之一,沒有想象就沒有創(chuàng)新。我們要充分利用古詩精練的語言給我們留下了許多想象的空間。給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讓學生對古詩的學習變得生動有趣,提高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古詩兩首》教學反思4
在教學中,我主要引導學生從以下幾方面將兩首詩比較異同:
不同之處:
1、抓住背景,一是“安史之亂”,一是“金兵南侵”。 由于詩人所處的歷史背景不同,他們的經(jīng)歷也各有跌宕。要想理解詩人內(nèi)心的情感,就必須要有時代背景作鋪墊。所以,在課前,我就要求學生查找有關(guān)詩人生活年代的情況——“安史之亂”和“金兵南侵”的相關(guān)資料,為更好地體會詩人的愛國之情奠定基礎(chǔ)。
2、抓住作者,一是唐朝,一是宋代。杜甫是唐代著名詩人,被人譽為“詩圣”,而他的詩又記錄了相關(guān)的史實,被人稱為“詩史”。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乃杜甫的“生平第一快詩”。而陸游,是南宋著名詩人,一生作詩九千余首,可謂“多產(chǎn)詩人”!妒緝骸肥撬摹敖^筆詩”,相當于遺囑。
3、抓住插圖,一是“意氣風發(fā)”,一是“抱憾終老”。在教學中,我覺得書上的插圖也應(yīng)發(fā)揮作用,用來幫助學生理解詩人所要表達的情感!堵劰佘娛蘸幽虾颖薄纺欠鶊D中,詩人一家內(nèi)心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漫卷詩書”的場面也表現(xiàn)得十分直觀。而《示兒》一圖則顯得哀傷而凄涼。彌留之際的陸游,在孤燈殘燭的映照下顯奄奄一息。在布滿皺紋、飽經(jīng)滄桑的臉上,揮之不去的是遺憾之愁云。在這樣的畫面映襯下,“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讀來催人淚下。
4、抓住“詩眼”,一是“喜”,一是“悲”。教學中,《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可圍繞“喜”字展開,詩人為何而喜?讓學生找找詩人“喜欲狂”的表現(xiàn),抓住“即從”“穿”“直下”“向”等詞體會詩人的“歸心似箭”;《示兒》可圍繞“悲”字展開教學,詩人因何而悲?從哪些詞句中讓你感受到詩人的悲傷?
5、抓住文體,一是律詩,一是絕句。教學中,可相機讓學生認識律詩和絕句的區(qū)別!堵劰佘娛蘸幽虾颖薄饭灿邪司,每句七個字,是一首七言律詩;而《示兒》共四句,每句七個字,是一首七言絕句。
相同之處:
雖然兩首詩有著諸多的不同,但詩人所要表達的情感卻是相同的,那就是內(nèi)心無比強烈的愛國之情。在《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中,通過寫詩人聽到失地收復的喜訊后極度的喜悅和急切還鄉(xiāng)的心情來體現(xiàn);《示兒》則通過詩人臨終前的牽掛——“但悲不見九州同”來表達。一喜一悲,難以掩飾的是杜甫和陸游拳拳愛國心。
整堂課上下來,感覺效果一般,學生感興趣的倒是“安史之亂”和“金兵侵宋”的`史實。在詩意的理解上,由于學習基礎(chǔ)的緣故,學生還存在著一定的困難。而我自己也是初次嘗試這樣的方式,所以感覺要講的東西太多,很多時候是自己在唱“獨角戲”。我想:以后再上這一課的時候,第一課時的準備工作要做得更為充分些。如果有條件,可適當運用一些媒體資源來輔助教學。另外,在詩句的朗讀上,我覺得對學生的指導還不夠,自己的范讀沒有起到應(yīng)有的作用。
《古詩兩首》教學反思5
學完本課兩首古詩,收獲還是有的。本來古詩對我來說,無論是從分析,理解、體會詩人的傷感情懷,豪情壯志、都不是我所上手的。但通過學習本課的兩首古詩感覺不好差,因為課前我認真看了些資料,通過我的教學,完全能達到教學目標。背誦,默寫、用自己的話闡述古詩內(nèi)容。學了《夜書所見》《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學生有興趣。為此,我反思了:
一、借助課文插圖,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逐步地“引”。課前為吸引學生的新感覺,新興趣。自描了《夜書所見》的四幅草圖,每句詩一幅圖,在草圖的遠處貼了詩人圖片。引導學生按順序觀察,接著讓學生動筆將圖景寫下來。(這個環(huán)節(jié)不錯,大部分學生都進入了寫作的狀態(tài)。)之前為了銜接新課,給圖擬了題目“思念家鄉(xiāng)”,同時也作了一定的定式引導。比如:一位詩人在看什么,由什么觸景生情,想到了什么?)有位女孩兒寫到:一輪明月高高掛起,滔滔江水被月光打散了,高大的梧桐樹葉被晚風吹得嘩啦啦直響,飄落的梧桐葉落在詩人的腳下,詩人撿起梧桐葉,眺望著遠方的家鄉(xiāng),他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家院門前,有兩個孩子正在捉蛐蛐,那孩子手上提著燈籠把家門前的籬笆照得通明,詩人望著遠方長長地嘆了口氣)。(當我讀完孩子的習作接著說:“此時此刻,我不禁想起了南宋詩人葉紹翁的詩。)板書課題《夜書所見》。
這下孩子們是高興地去讀古詩,還有孩子大聲地說,哪句詩就是自己所寫的話,也就是孩子們已經(jīng)通過看圖寫話對詩的內(nèi)容有所了解了。有了這步基礎(chǔ),學生理解詩意真不難了,我鼓勵學生借助注釋,工具書,自讀自悟。
二、結(jié)合生活實際感悟“閱讀與寫法”。本課兩首詩都是借景抒情,怎樣借景抒情是本人在本課的閱讀與寫作中的重點指導環(huán)節(jié)。本課兩首詩又都是借秋天的景物來抒發(fā)自己思念家鄉(xiāng),思念親人的情感。比如、《夜書所見》中描寫蕭蕭秋風吹動梧桐葉,送來陣陣寒意,由念家鄉(xiāng)之情!毒旁戮湃諔浬綎|兄弟》中,詩人在重陽節(jié),孤身漂泊于繁華熱鬧的長安,倍感孤單,非常相念家鄉(xiāng)親人。情之所至,詩人直抒胸臆,寫出了“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的千古名句。
怎樣借景抒情呢?要掌握景物特點,然后想象人置身于這樣的景物之中的感覺,有親身體驗更好。在這環(huán)節(jié),我班的留守孩子較多,我出示話題,提示:1、又是中秋佳節(jié),今夜的月____________!此時,我不禁想起了遠在打工的___________,他(她)也在想念我嗎?那是__________也是這樣的一個夜晚,我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天又是__月__日,是我____歲的生日。天氣是這樣的好_________,____________。去年的今天是_______給我過的生日。我再次拿出______________(玩具、衣物等),_______說,我是屬_____,所以才給買____________?墒墙裉煳沂莀_______________。(我讓孩子們說說填填,課堂十分活躍生機)。在說的過程中,我點撥了,要把景物特點與人的優(yōu)秀品質(zhì)等聯(lián)系起來抒發(fā)情感。比如、借春天的美景,可以抒發(fā)熱愛家鄉(xiāng),贊美家系的情感,也可以抒發(fā)對新生事物的喜愛之情等;借秋天的景色,除了可以抒發(fā)思親懷鄉(xiāng)之情,還可以抒發(fā)豐收的喜悅之情,對勞動人民的贊美之情等;借冬天的景色,可以抒發(fā)對純潔心靈的贊美之情,抒發(fā)對具有頑強意志的人的敬佩之情或?qū)Τ錆M生機的春天的盼望之情等。
怎樣理解詩歌所體現(xiàn)的思鄉(xiāng)之情?這兩首詩都表達了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秋夜所見》中,作者通過感受了“瑟瑟的秋風”給人帶來的寒意,聯(lián)想到自己的家鄉(xiāng),觸景生情,思鄉(xiāng)之感油然而生!毒旁戮湃諔浬綎|兄弟》中,重陽節(jié),家鄉(xiāng)兄弟登高插茱萸,唯獨少了作者一人,以此可以感知作者此時的孤獨及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這環(huán)節(jié),我安排了用景物描寫而思念親人的話題。)如、秋風瑟瑟,落葉飄飄,此時我不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如、今夜的月亮格外的圓,格外的明,月光___________我________________(讓學生急訓小練習,效果不錯的。)
三、詩歌教學適當點撥“巧用字”。這樣可以讓學生感到學詩,讀詩、寫詩的快樂。如,出示“蕭蕭梧葉送寒聲,江山秋風動客情!边@兩句詩中“送”和“動”字用得特別傳神,古人特別講究煉字。在寫作時也應(yīng)該注意煉字,出示小黑板:“試著填寫“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____”(現(xiàn)、鬧)。
總之,語文教學,無論是詩也好,散文也好,因材施教,適合自己學生的口味就是創(chuàng)新語文教學。用故事引入課題,相對來講,學生有興趣。學生感到有興趣的課堂才會充滿生機,充滿創(chuàng)意。
《古詩兩首》教學反思6
古詩的教學一直是語文老師眼中的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每個人都明白,如果古詩教學得好,那將會給孩子帶來多大文化的體味與快感,但是處理起來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雖然古詩教學“五步法”——:①課前查詢知詩人。②介紹背景解詩題。③質(zhì)疑討論明詩意。④想像誦讀悟詩情。⑤遷移應(yīng)用背詩文。許多老師都了然于胸,但是操作起來,并不是很輕松,特別是第四步悟詩情入詩境,總覺得怎么做都不能很好地帶領(lǐng)學生步入詩歌所描繪的意境當中去。因此,最后落得個讀古詩認生字,了解詩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話將詩歌的內(nèi)容說一說,再背一背,默一默了事。這樣的做法其實存在許多問題的:
一是沒有關(guān)注到學情。
現(xiàn)在的孩子,在小學之前,或多或少都有接觸過唐詩,唐詩中的名篇總有部分是耳熟能詳?shù)模由衔覀儗W校從一年級開始就讓學生背誦《小學生經(jīng)典誦讀》這一套書,所以入選我們課文的詩歌90%學生已經(jīng)提前背誦過的。那么朗讀、背誦這一關(guān)就可以省去許多時間。省出來的時間干什么呢?需要我們老師去思考。
二是沒有關(guān)注到詩的文化內(nèi)蘊。
學古詩與學現(xiàn)代文相同的是,利用教材學習語言,提高語文素養(yǎng);但是古詩為何歷經(jīng)千余年仍然令人傳誦難忘呢?這與古詩的語言精練、畫面豐富,用詞準確、內(nèi)涵博大、意境深遠,讀時朗朗上口有著很大的關(guān)系。如果老師不能通過一首首古詩讓學生逐漸步入古詩的大門,窺取個中的奧秘,不能不說是件憾事。
怎么才能更好地處理這些問題呢?
一是要充分了解學情。
細到什么程度,學生有多少人多讀會背這首詩,有多少人已經(jīng)能認讀詩中的每一個生字。這樣,課前的檢查才能更加有的放矢。老師的任務(wù)是教學生不懂的不會的,或者是似懂非懂的,或者是學生根本就不會注意到的知識內(nèi)容方法。像我這個星期教的《望廬山瀑布》與《絕句》這兩首古詩,班級里除了新來的陳浩及個別去年經(jīng)典誦讀不過關(guān)的同學不會背之外,其余的學生都會背誦。因此,在教學生字時,我把重點放在“廬與爐”兩個生字上,這兩個生字如果不能讓學生了解其中的來歷與不同,學生是很容易混淆的。教學時,我讓學生看“草廬”的圖片,簡說“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幫助學生了解,“廬”就是古代簡易的房子,可能是貧困人或隱士居住的,也可能是供過路人休憩的。“廣”就是為大家遮風擋雨。這樣學生從圖從來歷從字形上對“廬”字有了較全面的認識。再教“爐”字就相對簡單許多,詩歌中有“香爐”一詞,問他“香爐”是怎樣的?再問“爐”為什么是“火字旁”,爾后進行擴詞,這樣學生能從字形字義上較好地區(qū)分這兩個音近字。
二是帶領(lǐng)學生評析詩歌。
IEA閱讀測試時把閱讀能力分成四個層面:
第一層,關(guān)注并提取明確陳述的信息;
第二層,直接推論;
第三層,解釋并整合觀點和信息;
第四層,檢視并評價內(nèi)容、語言和文本的要點。
我們的閱讀教學很多時候更多是關(guān)注學生一、二層面的能力,很少關(guān)注三、四層面的,導致學生這方面的能力也就比較弱。如果教師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評析文章內(nèi)容、寫法、人物特征等等,這方面的缺陷是可以彌補的。
比如,我在教《古詩二首》時,當學生已經(jīng)了解了詩意,會背誦的情況下,我問:“再請細細讀這兩首詩,你覺得哪里寫得特別好?為什么?”
學生的發(fā)言是能給你意外的收獲的。他們談到許多——
《望廬山瀑布》:有的說“掛”字用得好,讓人覺得廬山瀑布像畫一樣美;有的說“飛流”用得好,讓人感覺到瀑布水流速度非常快;有的說“直下”用得好,讓人覺得山勢陡;有的說“銀河落九天”比得好,讓人了解到瀑布高得望不到頂;也有人說“疑”字用得好,讓人仿佛身臨其境……
《絕句》:有的說顏色很美,因為詩歌里寫到了四種顏色,黃、翠、白、青,覺得很淡雅;有的.說聲音很動聽,一個“鳴”字讓人覺得鳥在唱歌;有的說“飛”字給人動態(tài)美,“泊”字給人靜態(tài)美。當然這一切都在我的預設(shè)中,因此,在學生理解詩歌時,我有涉及到這方面的內(nèi)容,而王翔的“行”字美,因為“群”鷺是亂的,而“行”是整齊的,這點我備課時確實沒有想到,當時真的很激動,可見我們的學生,只要給他們足夠的空間、時間,設(shè)置足夠的自由度,他們是能夠?qū)W好的。
這讓我想到了《好媽媽一定要懂的幾個心理效應(yīng)》中的“魚缸效應(yīng)”。也就是,當魚放在小魚缸太久了,他的身體長到一定的程度就不再長了,哪怕后來你再將他放回大海,他的體形也不再長。即過度的框架會讓孩子失去成長的空間。無論是家長與老師都應(yīng)給孩子一個寬松、輕松、和諧的環(huán)境,多引導,多讓孩子去選擇去發(fā)展,這樣孩子將來的路會更寬更廣。
《古詩兩首》教學反思7
在進行《草》的教學的時候,要明確本首詩歌的教學目的,那就是:1懂得“離、枯、榮、野、燒、盡”這幾個字的意思。要學會拼讀、默寫它們。2懂得按照意思來進行詩歌的意思進行斷句的朗讀,要能夠把詩歌讀得朗朗上口,并且能夠背誦、默寫下來。3能夠理解詩歌所描寫的情景,懂得詩歌所表達的真正意思。4能夠?qū)σ恍┰姼柚械奈难栽~解釋翻譯。例如:
離離:用來形容野草茂盛的樣子。歲:意思是年。盡:表示完的意思。生:指生長。榮:意思是茂盛。
例外還有注重德育思想的滲透。本首詩歌是贊揚草的'頑強的生命力的。因為草即便是大火把它們都燒光了,但是來年還會重新長出來,表明它們是不屈不饒地生長在大地上。我們要教育學生,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以頑強的毅力去對待,這樣才可以把事情做好。在學習的過程中,困難肯定會存在的,但是困難在我們的努力下,一定會跑掉的。
《古詩兩首》教學反思8
中國人歷來是喜歡春的,多少文人墨客都留下了春的印跡。本單元的課文可謂是多彩的春天。在《古詩兩首》中也安排了這兩首關(guān)于春天的詩,展現(xiàn)了春的多姿多彩!洞喝张汲伞肥撬未娙顺填椀淖髌,這首詩是作者春日郊游,觸景生情,意興所致而寫的,描寫了風和日麗的春日景色,抒發(fā)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新課標指出:小學各年級都要重視朗讀,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讀是目的,也是理解的手段。因此,在教學古詩時,我首先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發(fā)現(xiàn)。
在指導學生讀通的基礎(chǔ)上,讓學生反復朗讀詩歌,通過看圖、、小組討論等方式讓學生讀透詩歌,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的特點寫出了春日的美麗。再品讀詩歌的'三、四兩句寫了什么內(nèi)容?看看詩人是圍繞哪個字展開描寫的,由于學生有了一定的學習古詩的基礎(chǔ),所以一眼就找到了詩眼“樂”,也就能感受詩人當時的心境了,也就能夠有感情地背誦了。
《古詩兩首》教學反思9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詩,杜甫是一位愛國詩人,他生活在唐朝由鼎盛轉(zhuǎn)向衰弱的時期,安祿山叛變造成了當時的“國破”,這些都讓杜甫痛心疾首,所以當“劍外忽傳收薊北”時,他是“涕淚滿衣裳”,以致“漫卷詩書喜欲狂”。這首詩通過“喜”來表達杜甫在看到國家有望統(tǒng)一安定時的欣喜之情,這也是杜甫詩歌中難得的'一首心情愉悅之作,一改“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凄慘與悲涼之氣。
《示兒》是南宋陸游所作,這首詩可以說是陸游的“遺囑”,以“悲”來表達他臨終前尚未見到祖國統(tǒng)一的悲憤之情。一個人將死之前,不考慮個人與家庭之事卻仍牽掛“九州同”,這是一種何等高尚的愛國情懷。
這兩首詩一“喜”一“悲”,都表達了詩人無限的愛國熱情,這種愛國之情,是我們今天的學生學習的榜樣。
《古詩兩首》教學反思10
這兩首古詩都是描寫春天的景、物、人的,《春曉》給我們展現(xiàn)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圖,表達了作者喜春、惜春的美好情感。
《村居》則是另一番景象,另一種情調(diào)。
《春曉》這首詩大部分學生比較熟悉,但《村居》這首詩比較難懂。在教學過程中,重點激發(fā)學生喜愛古詩的情感,積極收集古詩,擴展學生的知識面。
在教學中,為了讓學生體會到詩歌的美好意境,我主要采用多媒體手段。通過欣賞動畫朗誦的詩歌,學生對詩歌的基調(diào)有一個大致了解。如教學
《春曉》時,我先讓學生看課件,播放動畫,聽朗讀。說一說自己看到了一幅怎樣的情景。并播放清脆的鳥叫聲,說說“鳥叫聲從哪里傳過來的?”,讓學生理解“處處聞啼鳥”的'意思,特別加深對“處處”的理解。在有了朗讀基調(diào)后,我讓學生反復誦讀古詩,讓他們自主閱讀感知詩境,嘗試邊讀古詩邊想像意境的閱讀方法。在教學
《村居》時,通過看插圖理解故事的意思,并聯(lián)系實際想一想自己放風箏的情景,讓后在誦讀,這樣孩子們讀起古詩來會更入情入境。
古詩最講究誦讀,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也許此時的他們還不能完全理解古詩的全部意思,但反復的誦讀仍然會在他們的心里留下一顆情感的種子,培養(yǎng)他們熱愛朗誦的好習慣。
《古詩兩首》教學反思11
古詩一直以來都是較為難上的篇章,一來文章短小精悍,一年級學生早已是背得朗朗上口,但是對于其中的寓意學生又是極難掌握的,把握不好便會將課文上的枯燥乏味。
古詩教學的其中一個難點是如何指導學生讀出古詩的韻味。所以在朗讀的時候應(yīng)該盡量地引導學生去體會作者的感情,我盡量去營造一種這樣的氛圍,比如在說“春眠不覺曉”時,我就會讓學生去想一想現(xiàn)在的實際,某些同學有了一定的同感,朦朧中便會產(chǎn)生詩人那時的心境,“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與“花落知多少”三句更是景物的描寫,配以課文中原有的插圖,學生能進一步了解和領(lǐng)悟到詩人的內(nèi)心感受,再加以范讀指導,學生的朗讀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但是在教學過程中還是出現(xiàn)了很多的問題,例如很多的問題可能并沒有符合一年級學生的領(lǐng)悟水平,他們的回答總是與我自身想要的答案相差很遠,于是整個課堂變成了以我為主而學生為輔的畫面,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應(yīng)該多注意他們的水平,不可提出過分高的要求。
《古詩兩首》教學反思12
兩首詩一個主題,與其說是在教學兩首古詩,不如說是讓學生通過兩首古詩徜徉在更多描寫春天的美詩文中,從而感悟春的勃勃生機,春的萬紫千紅。教的時候既要注意區(qū)別,又要注意聯(lián)系,前者為點,后者為面,點面結(jié)合構(gòu)成了美麗的春天。
兩首古詩的分開教學看似獨立,其中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自始至終不離“春”這一主題,為二次整合鋪墊基礎(chǔ)。課末,將兩首古詩再次整和,進行對比參讀。使學生領(lǐng)會到:《絕句》如細筆勾勒出祖國山河的美;《春日》則如潑墨揮毫,渲染出春天的“無邊光景”,“萬紫千紅”。然而此處對比的實質(zhì)并非為求異,而為探求兩首古 詩內(nèi)在精神之一致,即對春天的贊美和熱愛。至此,學生對春的感悟和熱情得以升華,此時,讓他們寫下心中對春的感受便如水到渠成,一蹴而就。課堂氛圍達到高潮。
讓學生學詩畫畫是最佳選擇。引入朱自清的散文《春》,使古今詩文得以整合。兩首教學有所不同!督^句》是讓學生感受到春天并用自己的話將一、二兩句詩寫下來!洞喝铡穭t是任選一個景物展開想像說具體感受景物美。還感受語言美、空間美、詩人情操美等。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shù),文學作品以詩歌的語言最為精煉,感情最為豐富。而“每一首詩都離不開意念、意象和意境這三個層面”(張厚感)。古人云“三分詩,七分讀! 老師要引導學生把握好這三個“意”,品讀好這三個“意”。就一定要培養(yǎng)學生誦讀的.習慣,讀出語調(diào)、讀出感情、讀出韻味,讓他們在反復吟誦中浮現(xiàn)出詩的意蘊。讀詩,若要解得其中真意,就需仔細玩味,抓住每一個字、每一句話去體會,這是一個體味詩意的過程,更是一個煉字的過程,一個學習語言、積累語言的過程。這是讀詩的關(guān)鍵,也是進入詩境、體會詩情的關(guān)鍵。我們要盡量發(fā)揮學生的能動性,讓學生自己去感悟、體會詞的妙處。教師只起引導作用,以讀代講,讓學生在讀中自然領(lǐng)悟意味深長的詩意。
誦讀是引發(fā)讀者與作者情感共鳴的酵母,是作者和讀者情感交流的紐帶,通過有聲有情的誦讀,文中的字句就會活起來,文章整體也會更具形象性,在潛移默化中,讀者就會感受到作者的情感體驗。
《古詩兩首》教學反思13
《回鄉(xiāng)偶書》和《贈汪倫》這兩首詩都是唐詩中的極品。它們流傳之廣、應(yīng)用之多、影響之深,都是難以估量的。
要把握好低年級古詩教學很難,講淺了學生不明白,講深了學生還是無法理解。到底該怎么把握才是恰到好處呢?我認為應(yīng)該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不能忽視識字寫字,低年級無論什么課文,識字寫字都是教學的重點。古詩教學時,同樣要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認讀生字。教師要調(diào)動學生的生活體驗來識字,并主動創(chuàng)設(shè)有關(guān)生活情境,利用課文中出現(xiàn)的語言文字進行口語交際或書面交流。
第二,朗讀感悟古詩的意思時,不必逐詞逐句地串講和賞析。由于古詩的語言精煉,表達簡潔,意蘊深長,低年級孩子的領(lǐng)悟能力又是有限的',學生對古詩的主題思想、情感、意境、韻味的感悟,是需要日后不斷地咀嚼,需要人生閱歷來豐富。老師需要加強朗讀的指導,通過創(chuàng)設(shè)有關(guān)情境,開展多種形式的塞讀、評讀、表演讀,讓學生體驗情感,積累鞏固,感悟詩的節(jié)奏美、韻律美、意境美。
第三,老師要有主動開發(fā)語文課程資源的意識,可適當向?qū)W生推薦一些描寫思鄉(xiāng)的、送別的古詩句,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和文化積累,并將學生從課內(nèi)引向課外,自主選擇學習內(nèi)容和學習方法,豐富課程資源。
《古詩兩首》教學反思14
教學目標:
1.讀懂二首古詩,了解古詩所描寫的景色,從中感受自然美和語言美。
2.體會每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學習本課生字、詞,理解詩句的意思。
4.有感情地背誦這二首古詩。
5.默寫。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每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想象詩中描寫的景色,從中感受自然美和語言美。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設(shè)計: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課前老師讓大家復習或收集一兩首唐代詩人的詩,你們完成了嗎?(檢查二三人),今天,我們再學習兩首,著重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ǘ┲v讀第一首古詩《泊船瓜洲》。
1.初讀指導,理解詩句意思。
。1)解題。板書題目:《泊船瓜洲》
指名讀題,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題目的意思。
(2)教師范讀。(注意生字、新詞。)
。3)指名學生試讀。
思考:這首詩寫了什么內(nèi)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4)學生試講,逐句理解,教師點撥。
2.精讀訓練,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1)指名朗讀。
(2)思考議論,加深理解。
、俚谝痪洌昧艘粋“間”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隗w會“春風又綠”在這里的意思。
、墼娙嗽谠娭羞\用了兩個貼切的比喻,比喻的作用是什么?
(3)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佥p聲自讀,想象詩的意境,說說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谥该麑W生有感情地朗讀,注意節(jié)奏和韻味。
。ㄈ┳鳂I(yè)。
1.有感情地朗讀兩首古詩,講述每首詩的意思。
2.試著背誦兩首古詩。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前邊我們學習了一首古詩。今天,我們繼續(xù)來學習唐代著名詩人孟郊的《游子吟》。
。ǘ┲v讀第二首古詩《游子吟》。
1.初讀指導,理解字、詞意思和全詩大意。
(1)解題。板書題目。
指名讀題,說說題目的意思。(贈送給好朋友汪倫的一首詩。)
。2)教師范讀。
。3)學生試讀。
思考:這首詩寫了什么內(nèi)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4)學生試講,逐句理解。(注意書上的注解。)
、俅饶甘种芯,游子身上衣。
、谂R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壅l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精讀訓練,連貫講詩意,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1)自由讀全詩,連貫講詩意。
。2)思考議論,加深理解。
。3)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佥p聲自讀,想象詩中送別的情景,說說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谶@種親情作者是如何表達的?
、塾懈星榈乩首x,想象情景。
。ㄈ╈柟叹毩暋
1.讀課文,先理解加粗的詞,再說說詩句的意思。
2.欣賞二首古詩,有感情地朗讀,加深對詩句的理解。
3.背誦二首古詩。
4.默寫。
。ㄋ模.總結(jié)。
板書設(shè)計:
古詩兩首
泊船瓜洲 游子吟
一水 數(shù)重山 慈母 游子
春風 綠 密縫 恐遲
還 報
《古詩兩首》教學反思
古詩是我國文學寶庫中一朵璀璨的奇葩。它語言凝煉,魅力無窮。常吟古詩,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和敏感力,還可以陶冶情操,豐富想象,有益于培養(yǎng)他們的人文和詩學素養(yǎng)。但是在以往的教學中,每次教學古詩,基本上都是教師引領(lǐng)學生逐句講解,再由學生背誦下來便大功告成了。雖然看似知識掌握了,但是古詩中所蘊含的深意以及語言的優(yōu)美、凝練,學生卻并不能很好地去體會。所以我就一直在想,怎樣才能打破這種串講的教學模式,讓孩子們在一個輕松的氛圍中能主動去學習古詩,主動去感悟詩中的情感,進而有效地去品味詩中獨特的魅力呢?所以在教學這節(jié)課之前,我也在網(wǎng)上欣賞了很多古詩的教學課例,尤其是王崧舟老師執(zhí)教的古詩《楓橋夜泊》這節(jié)課,給了我很大的啟發(fā)。教學中他創(chuàng)設(shè)的那種幽深的意境,以及課堂上那濃濃的詩意深深地吸引著我,于是我便在自己的這節(jié)課中進行了如下的嘗試。
一、以“母愛”為主線,合二為一
《游子吟》《別母》這兩首詩都是以表現(xiàn)母愛為主題,其中又都飽含詩人們對母親的思念及感激之情。所以在教學中,我便將它們放到了一起來執(zhí)教。由于《別母》相對來說是學生比較生疏的一首詩,所以在教學中,我便將它作為主講來學習。而《游子吟》學生們比較熟悉,所以便放在學習《別母》這首詩之后,由師生共同總結(jié)學習方法,再由學生來自學完成。當學習完兩首詩后,我又將兩首詩中最能體現(xiàn)母愛的`詩句穿插在一起,引導學生反復誦讀,進而讓學生深入地體會了兩首詩中所表現(xiàn)的母子親情。這樣,有分有合,有教有放,不但使學生對兩首詩有了整體的把握與感悟,又鍛煉了學生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以“母愛”為基調(diào),引情入境
古詩,境界高遠,蘊涵哲理,每一首詩都飽含詩人的深情,令人叫絕的文字背后,更是隱含著詩人彼時彼刻的心情故事。教師只有以情激情、找準情感基點,才能使學生在情感的驅(qū)使中學習語言,豐富他們的感情世界。所以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緊緊圍繞“母愛”這個主題,通過不同方式的朗讀,引領(lǐng),并借助音樂、圖片、語言的渲染,將學生緊緊地吸引在古詩的意境之中。比如當學生在朗讀“出門便是天涯路,明日思親夢里人!边@句詩時,為了讓他們更真切地體會母子間情之深,思之切,我進行了三次引讀指導,同時配上凄婉的樂曲,孩子們早己身臨其境,完全沉浸在了濃濃的思念之中,這樣,詩意不用多講,而詩情便自然地流進了學生們的心中。
三、以“母愛”為牽引,拓展升華
五年級孩子理解能力已經(jīng)達到一定高度,并且經(jīng)過前四年古詩詞的滋潤,已經(jīng)具備一定的對古詩的品味感悟能力。因此在學習兩首詩之后,為了讓學生有更深層次的感悟,我適時地引入白居易、周壽昌和李商隱的有關(guān)描寫母愛的詩句,一句“母別子,子別母,白日無光哭聲苦”讓孩子們體會到了母子分別時痛徹心扉的傷感,而“縫不忍輕移拆,上有慈母舊線痕。”又再次讓學生們感悟到兒女對母親的那份思念。當情感積累到了一定程度后,再引出李商隱的這句“母愛無所報,人生更何求?”又將學生的思緒落實到了如何回報母愛的思考之上,這樣就使學生們的感悟更加深入一些。
當然,除了這幾句古詩外,還有不少現(xiàn)代詩也表達了對母愛的贊美,于是我就想,如果能將一些現(xiàn)代詩也融入本課之中,學生們是否會感悟得更加深刻呢?所以我便試著打破常規(guī),將兩首贊美母愛的現(xiàn)代詩引入了本節(jié)課,讓學生們在讀悟的過程中,感悟古詩與現(xiàn)代詩的區(qū)別,這樣,也將我們祖國古今語言文字的不同魅力貫穿在一起,激發(fā)了孩子們學習語文的熱情。我覺得這樣的拓展,或者內(nèi)容相關(guān)、或者風格相似,學生學起來更容易找到共鳴點。同樣的一節(jié)課,學生學得多,學得活,學得透,學得主動,課堂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古詩兩首》教學反思15
在備課時,我是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與學生一同學習這首詩的:
1.抓關(guān)鍵字詞,體會情感。在設(shè)計中我抓住詩句中的動態(tài)詞“開、出、回、來”,體會作者把景寫活,在體會中,我善于引導學生展開充分的想像,每一句詩即是一幅畫,引導學生抓好這些關(guān)鍵字詞,想像畫面讀出情感,感悟詩人的喜愛之情。
2.學習生字時,由于是三年級的學生不用像一二年級那樣,我適當放手讓學生從己有的知識想出識記的辦法,注意了低中年級的對接,而且我還運用了字理識字的方法來輔助學生識字,加深學生對生字的識記和積累。
3.注意語文課“聽說讀寫練”相結(jié)合,實現(xiàn)學生的“雙基”訓練。在設(shè)計中,我將這五要素融入到課堂中。古詩以誦讀為主,我在指導讀時,則結(jié)合自己參加語文朗讀培訓班時學到的古詩朗讀技巧來指導,引導學生朗讀古詩時,注意“橫看三字尾,豎看起承轉(zhuǎn)合”,教師范讀指導,激發(fā)學生讀古詩的興趣。
4.在學習過程中,關(guān)注差異,培養(yǎng)團結(jié)合作的'能力。在課堂中,問題簡單的給后進生回答,難的,同桌互助,如有自學后兩句時,這方面的關(guān)注會更突出一些。
在課后,我發(fā)現(xiàn)還有許多有待改進的地方,以下三點把握不是很好:
1、教學時間的安排不適當,出現(xiàn)前松后緊的情況,在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時間分配把握不是很好,這還需不斷地改進。
2、在引導學生理解詩句進,方法“增換調(diào)補”沒有落實到位,出現(xiàn)學生在回答理解詩句時,還是停在按字解釋上,只有幾個尖子生可以用,這個方法有一定的難度,還需在今后的教學中多使用。
3、在指導朗讀時,由于時間的分配不妥,所以在“悟情”環(huán)節(jié)中,沒能更深入地去體會詩人的情感,所以學生在讀時,詩人味沒讀出來。通過《古詩兩首》的教學,力求體現(xiàn)素質(zhì)教育的思想。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
【《古詩》教學反思】相關(guān)文章:
《古詩》教學反思02-07
古詩教學反思05-16
古詩教學教學反思06-21
乞巧古詩教學反思02-22
乞巧古詩教學反思10-11
語文古詩教學反思07-05
古詩春曉教學反思11-03
古詩蜂教學反思12-12
古詩《春日》教學反思11-07
古詩詞教學反思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