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 推薦度:
-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 推薦度:
- 讀親愛的安德烈有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關(guān)于《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范文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guān)于《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1
“我們是兩代人,中間隔個三十年。我們也是兩國人,中間隔個東西文化……”正是這樣的兩代人,所受的教育熏陶迥然不同的兩代人,兩種環(huán)境下長大成人的兩代人。卻相互敞開了心扉,毫無保留地將自己心中的所思所感進行交流。
在龍應(yīng)臺的筆下,我們總能獲得一些意料之外的欣喜,不管是那篇曾經(jīng)名噪一時的《中國人,你為什么不生氣》,還是那本風靡全球的《野火集》,又或者是現(xiàn)在被稱為育兒典范的《親愛的安德烈》。
讀完全書,我驚奇的發(fā)現(xiàn)龍應(yīng)臺竟一改原本犀利的文筆,儼然成為一名苦口婆心的普通母親,以最樸實無華的言語打動安安的內(nèi)心深處。遇到兩代隔閡造成看法分歧的一些人、事、物,龍應(yīng)臺總能用溫柔的口吻。堅定的語氣,訴說中國籍的媽媽為什么會這么想,這么做,不為說服,只是要誠實表達心中感受。
而這本普通的書籍所包含到的內(nèi)容可謂包羅萬象,大到嚴肅的人生觀、價值觀,小到微不足道的生活細節(jié),在三十多封書信中,說實話,里面涉及到政治的內(nèi)容,我讀不太懂,但我感動的是一個母親對于已經(jīng)成年的孩子漸行漸遠的`那份不安,那種迫切想要溝通與了解的心情。不管結(jié)果如何,這份良苦用心已足以令人感動。
《于丹〈論語〉心得》里面有這樣一段論述:“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盡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
然而這樣的決定,又有著太多的無奈與苦澀;叵胱约,羽翼還未豐滿之際,就早已想方設(shè)法學會“獨立”,可是我卻疏忽了,這樣的做法是在無形中傷害父母。
或許,我需要好好想想,成長真的只是在在獨立與放手之間嗎?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2
“我知道他愛我,但是,愛,不等于喜歡,愛,不等于認識。愛,其實是很多不喜歡、不認識、不溝通的借口。因為有愛,所以正常的溝通仿佛可以不必了。不,我不要掉進這個陷阱。我失去了小男孩安安沒關(guān)系,但是我可以認識成熟的安德烈。我要認識這個人。我要認識這個十八歲的人。”
——題記
如今的世界中,多少人被金錢沖昏了頭,迷失了自己,將自己交付于貪婪。他們只有著極度虛浮的心,追求著物質(zhì),恐懼著百年之后的必然結(jié)果,卻從未想過,化成風沙,愛依舊可以存在,桃花依舊,西風依舊,流水依舊,而物質(zhì),卻不復存在。
只是,他倆,他和她,卻沉下心來,在孤燈下整理著自己的思緒,編織成文,再用筆,將自己心中的點點滴滴記敘下來,寄給對方。熟悉的字跡,熟悉的溫度,熟悉的措辭,飛過海峽兩岸,飛過萬水千山,終是抵達,也終是釀成了佳釀醇厚的味道,不烈,不沖,不橫,只有平淡,卻透出芬芳。琥珀色的文字,不經(jīng)意間,已然攜了時間的顏色,淡墨濃暈,鋪開在畫卷之上,兩代之間十幾年的代溝,一筆勾銷,只有心靈與心靈之間平等的對話。像是十幾年前親手埋下的時間膠囊,十幾年后又親手打開,泛黃的紙張,模糊的字跡,卻帶不走當年的心。
他是她當年埋下的時間膠囊,她是他未來的模子,一點一劃,刻下了他們之間相似的靈魂。
他們仿佛已經(jīng)習慣了,一個星期的某個時候,一定會坐下來,在不同的燈光下,用不同的.信紙,書寫著相同的內(nèi)容——自己經(jīng)歷的事與感悟。寫好后,投進不同的郵筒,然后,心底留了一個日期,那是對方信件抵達的日期。
就算再如何忙碌,也始終會在心底留下一個小小的角落,塞下一個小小的日期。
他們稱之為約定。
他們是朋友,可以談?wù)撘磺械呐笥。他們也是親人,身體中,流著一半相似的血液。
他們之間的關(guān)系,我們稱之為——母子。
世界上最親密的兩種關(guān)系之一。
母親一生傳奇的色彩,絲毫沒有使她變得呆滯古板,反而使她更易接受新興事物——比如她混血的兒子,他跳躍的思維和奇特的生活方式。因為首先,她是一個母親,其次,她才是一個社會教育家,思想家。
他們之間的家書,內(nèi)容并不是訓話。他們其實有很多可以聊的,天南地北,山高草盛,都是他們筆下的友人,他們交換著思想,交流著文化,用自己的所有,去換對方的所有。
他們的背后,是愛。母愛,子情,支撐著他們一路走過。
忽然憶起,書的名字很溫潤,不復母親從前的犀利與辛辣,叫做《親愛的安德烈》。
母與子,龍應(yīng)臺與安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