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師業(yè)務練兵活動總結
為了更好的促進教學,我校把集體備課和教師業(yè)務練兵結合起來進行,實行“兩備兩上”,活動開展將近三星期,有收獲也有困惑,現將情況總結如下:
一、集體備課做得更實了
在開始備初案的過程中,各年級教師先自己解讀教材,備草案,然后同教研組教師進行修改,形成初案,接著主備教師執(zhí)教,同教研組教師聽評課,再修改教案,形成定案,最后再執(zhí)教?梢哉f每一課都集大家的集體力量。每位教師在“兩備兩上”中得到提高。
二、課堂教學發(fā)生了很大變化:
1.教學多媒體都使用起來了
經過一學期使用班班通,教師們都親身體會到了多媒體便利,大家互相學習,充分運用中央資源和網絡資源,使自己的課堂更生動了、更有效了、教師教得更輕松了。特別是老教師,能很快跟上,值得學習。
2.課堂教學活起來了,學生放開了。
只有課堂活起來了,學生才有可能主動、生動、活潑地發(fā)展。在傳統(tǒng)的課堂中,學生的學習是被動的、接受式的,學生受到很多的限制,思維也被禁錮了。現在我們的課堂中,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體,被賦予了更多的自由和權利,擁有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積極思考和驗證操作等活動的空間和機會。學生是作為平等的一員參與數學活動的,并受到老師平等對待的自由,不再擔心自己見解的獨特或不完善乃至錯誤,而受到不公正評價或對待等等。這些自由和權利大大地激活了學生的思維,釋放了學生的個性和潛能,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學生也因此變得活潑敏捷和富有朝氣,靈感也有了涌動的空間。這些變化主要得益于教師教學方式的變革。
(1)自主探索。教師們逐步認識到,教學空間本應屬于學生。然而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把給予學生自由支配的學習空間看成是一種施舍,甚至是一種浪費,因而課堂始終由教師嚴格控制。先看老師怎么說,再去思考或操作;先看老師怎么講,再去回答問題或依葫蘆畫瓢。課堂上,教師講解多,學生思考少;一問一答多,研討交流少;操練記憶多,鼓勵創(chuàng)新少;強求一致多,發(fā)展個性少;顯性內容多,隱性內容少;應付任務多,精神樂趣少。忽視了“獲取結論性知識過程的科學方法和手段是比結論更重要的一種知識”,F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學生自主探索的空間大大增加。主要體現在:(1)導入新課改“設置通道式”為“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式”。以往的鋪墊式導課有其優(yōu)勢,如思維方向明確、盲目性小、障礙小,然而從新的數學教育理念看,它恰恰是限制了學生的自主性,大大縮小了探索空間。弱化復習作用,強化情景創(chuàng)設功能,讓學生體會今天學的數學知識就在身邊,形成探求的欲望,是創(chuàng)設自主學習空間的關鍵步驟。(2)新知學習改“接受-驗證”式為“探索-發(fā)現”式,注重知識的形成過程,鼓勵學生的直覺與猜想。(3)練習設計改“封閉-模仿”式為“開放-實踐”式。形式多樣,內容廣泛,實踐性強,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2).合作交流。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小組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被越來越多的教師應用,現在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成為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式,課堂上真正做到各抒己見,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3).動手實踐。小學生學習數學是與具體實踐活動分不開的,重視動手操作,是發(fā)展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數學能力最有效途徑之一,F在我們的課堂上學生動手的機會多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高了,學生感覺到學習的快樂了。學生也能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了。
學生的變化,教師的變化,課堂的變化,所有這些變化都是具體的、真實的、感性的,這一切說明,我校的課程改革工作正在扎扎實實地往素質教育方向推進。
三、存在的問題及其反思
盡管我們在集體備課中做了大量的工作,有一定的收獲。但是也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這些問題如若不能得到有效的解決,將阻礙新課程的推進和深化發(fā)展。
1.部分教師對新教材理解不到位。
部分教師對新教材的理解不到位,對知識點及重點、難點的把握不準確。問題主要表現在課標中新增加、加強的空間與圖形和統(tǒng)計領域。
2.部分教師的反思意識、合作意識及成長意識不強。
在集體備課中,思考、反思的不夠。仍然習慣于“自給自足”,缺乏與人合作、交流、共享成果的意識;在如何根據自身優(yōu)勢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方面也很少作深入細致的思考,從而妨礙了自身水平的提高。
4.課堂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
。1)評價學生缺乏針對性、評價語匱乏
新課程強調對學生的尊重、賞識,于是有的教師便不管學生表現如何,一味給予表揚。正如一味懲罰并不可取,一味地夸獎學生同樣弊大于利。對學生而言,過多的夸獎也會讓學生習以為常,無動于衷,也起不到鼓勵的作用。對教師而言,最根本的應關注是否有實實在在的教學效果,尤其是教師不假思索、脫口而出的隨意性夸獎不僅不能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價值導向,反而可能導致學生形成淺嘗輒止和隨意應付的學習態(tài)度。
(2)數學活動缺乏體驗
在低年級的有些課堂上發(fā)現,學生一會兒忙話這,一會兒忙活那,教室里亂糟糟、鬧哄哄,這種“活動”是外在多于內在,動手與動腦相脫節(jié),目的性較差,學生為活動而活動,有活動卻沒有體驗,沒有反思;顒拥膬r值也就沒有了。
在以后的工作中針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實事求是的分析和診斷,著利于解決問題,促進課程改革的持續(xù)、深化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