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書籍制作材料的加工
王充《論衡·量知》記載:“竹生于山,木長于林。截竹為筒,破以為牒,加筆墨之跡,乃成文字……斷木為契,木片之為板,力加刮削,乃成奏牘!边@是竹簡、木牘制作過程的粗略描述,即選好竹子后,視書籍用簡長短,將竹子一段段鋸成竹筒,再用刀斧將竹筒劈開,成為竹簡。同理,在選好、伐倒樹木后,視書籍所用簡、牘的長短,先橫向鋸成一段一段的圓木,再縱向劈削成厚薄一致的木板,然后根據(jù)不同需要將木板裁成方版或板條。方版用于寫短文,板條制成當木簡。《禮記》載“百名以下書于方,百名以上書于策”,即指不足百字的短文用方木版寫;百字以土的長文,方版寫不下,則要寫在編連成冊的竹、木簡上。但竹木經(jīng)過簡單加工后,還不能直接用于制作書籍。濕木必須背干,否則不但容易生蟲朽蠢,還會干燥變形;新竹帶有青皮,不易吃墨,且含有水分,也易生蟲朽蠢,必須對它們進行加工處理,才能用來書寫文字。西漢末年,劉向作《別錄》說:“新竹有汁,善朽蠹。凡作簡者,皆于火上炙于之……以火炙簡,令汗去其青,易書復(fù)不蠢,謂之殺青,亦曰汗簡!苯(jīng)過加工的竹、木,再作為書籍的制作材料,歷經(jīng)2000余年仍可完好如初。建國前后出土的大批竹木簡,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縑帛作為書籍的制作材料也需加工。一般用于制作書籍的縑帛,要在上面畫出或事先織出邊欄和界格。黑色的稱“烏絲欄”,紅色的稱“朱絲欄”。這種加工是對竹木簡冊書籍的模仿。帛書的上下兩道邊欄,顯然是竹木簡冊上下兩道編繩的模擬;而行字之間的界線行格,則是條條竹木簡形象的再現(xiàn)!逗鬂h書·襄楷傳》記載,漢順帝時瑯邪宮崇曾呈獻一部道家作品《太平清領(lǐng)書》,凡一百七十卷,“皆縹白素朱介青首朱目”,即在潔白的縑帛上寫著烏黑的文字,文字間畫著朱紅界行,卷首接青色綾子,綾子上用朱筆注明劃分段落的小標題。這就屬于極其精細的加工了,可見中國古代帛書的卷面制作已相當精美。
【書籍制作材料的加工】相關(guān)文章:
制作加工合同03-25
加工制作合同09-27
圖像加工制作宣傳口號12-30
加工制作合同06-20
書籍印制代加工合同06-10
產(chǎn)品加工制作合同07-02
加工制作協(xié)議11-08
產(chǎn)品加工制作合同10-27
加工制作合同【熱】09-09
【熱門】加工制作合同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