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學校長的新生寄語
大學開學在即,少不了的話題,是大學校長的新生寄語。
多年前,蔡元培先生就曾對學生提出三點期望:“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礪德行,三曰敬愛師友!蹦祥_大學老校長張伯苓先生也曾叮囑學生:“愛國愛群之公德,服務社會之能力”。關乎為學、為人,關乎為國家、為社會。老先生們的寄語樸實無華,卻體認著時代精神與社會價值觀,成為關于大學理念與風骨的雋永之言。
可后來一段時間,大學校長的新生寄語逐漸“變味兒”了,成了“走過場”的儀式。千篇一律的套話,讓大學校長的寄語,少了幾分風骨、多了些形式主義。直到最近幾年,隨著話語表達方式的變化,隨著大學的特色越來越鮮明,大學校長們新生寄語的形式與內容也悄然發(fā)生變化。校長給新生的“第一堂課”,正越來越關照現實,個性而精致。
你會獨立思考嗎
“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yǎng)不出杰出人才?”著名的“錢學森之問”,引出了中國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艱深命題,也是整個中國社會必須直面的疑問。
哲學家馬爾庫塞曾提出“單向度的人”這一概念。強調一種人內心只保留了肯定性的一面,而失去了否定性、批判性、超越性,這種人一味認同現實,對社會缺乏反思與批判精神,因而喪失了創(chuàng)造力。有人認為,中國的教育模式培養(yǎng)出了許多“單向度的人”。
對于這種情況,大學校長們自然有憂慮,也有期許。
復旦大學校長楊玉良曾在開學典禮上與新生分享了自己的趣事:“在我還是大學生的時候,和復旦的鄧景發(fā)教授一起去工廠,解決工廠的實際問題。就學術問題我和老師發(fā)生了激烈的爭論,甚至于爭論一直延續(xù)到工廠的大眾浴室里面,我們沖著澡還在爭論。我想這就是我愛我?guī),我更愛真理的一種體現!
20xx年的開學典禮上,湖南大學校長趙躍宇就將“獨立精神,批判創(chuàng)新”這八個字寄語新生。在他看來,“大學之所以稱之為大學,在于大學具有獨立精神,大學之所以被稱之為‘象牙塔’,并被人們寄予厚望,是因為大學崇尚批判,追求創(chuàng)新。”他殷切希望:“同學們在繼承傳統(tǒng),承接知識的同時,更應該學會批判和創(chuàng)新……大學生應該有獨立的人格,對于社會的各種失范和各種流弊,我們絕不可以隨波逐流,更不可以推波助瀾。”
陳寅恪曾提出“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趙校長對大學新生的囑托恰與之相契合。
而清華大學校長陳吉寧對大學新生也有相同的期望:“只有學會了獨立思考、具備了獨立人格,才能幫助你們激發(fā)好奇心、啟迪想象力、建立批判性思維,才能促使你們真正走向成熟,也才意味著你們可以對自己負責、對家庭負責、對社會負責!彼M麑W生能夠實事求是,遇事不跟風,不盲從,不依附他人和權威。
你的內心寧靜嗎
有人慨嘆現在的大學變了,行走校園,總會覺得有些吵。車水馬龍、游人如織、人聲鼎沸,這些“熱鬧”的形容詞常被用來描摹校園景象;剽竊造假、考試作弊、惡意競爭,這些社會現象現在也出現在大學校園。這不免引人憂慮,而今大學里學生們的心還能靜下來嗎?
諸葛亮在《誡子書》中有言曰,“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大學是紛雜世間一方知識的凈土,學子們身處象牙塔雖不能“兩耳不聞窗外事”,卻也應多讀讀“圣賢書”,守住內心寧靜。
“只有看淡世俗的名利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只有身心寧靜才能實現遠大的理想!鄙虾=煌ù髮W張杰校長曾這樣囑托新生,“齊家、治國、平天下,當以修身為始,作為新一代交大人,我希望大家志存高遠的同時,也要注重德行的培養(yǎng)和內在品格的塑造,不被眼前的名利虛妄所蒙蔽,守護內心的凈土,在不斷修身的過程中走向成熟,實現人生價值。”
大學不是存在于真空當中,社會上的功利之風難免令大學校園沾染浮躁。但大學校長在孩子們踏入大學校園的那一刻就告訴他們,名利并不能成為奮斗的方向,要想實現理想就必須注重內心世界、關照精神生活,足見用心良苦。
“大學是喚醒奇跡的地方、超越功利的圣地和飛揚理想的疆域,期盼你們以一顆寧靜之心,遠離浮躁喧囂,浸淫中外經典,錘煉‘修齊治平’的情懷,鍛造解釋、分析、評估、推論、說明和自我校準能力的批判性思維,成為求真問實的提問者;以一顆赤子之心,吸吮知識,探索真理,培育有職業(yè)適應力、社會責任感和理性品質的健全人格;以一顆擔當之心,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竢實揚華,開啟豐富多彩的壯麗人生!蔽髂辖煌ù髮W校長徐飛用“寧靜之心”“赤子之心”“擔當之心”關注著新生的內心世界,把“遠離浮躁喧囂,浸淫中外經典”作為寄語,展露著大學不變的寧靜與追求。
帶領年輕一代堅守精神的沃土,才能讓大學恢復純粹,進而為整個社會注入寧靜與理想的力量。
你有擔當精神嗎
對祖國和民族使命的承擔,這歷來是大學校長新生致辭的共同主題。1932年,烽火頻仍,清華大學老校長梅貽琦就曾用“大學不要因自己環(huán)境之舒適,而忘懷園外的情形。在中國今日狀況之下,除安心讀書外,還要時時注意到國家的危難”勸誡新生。
直至今日,時代變遷,語句變化,但那份情懷不曾動搖。
翻開南開大學2014年新生錄取通知書,龔克校長的寄語便映入眼簾,“‘允公允能,日新月異’之校訓是南開文化的內核,是南開人終生恪守與踐行的信仰……惟‘公能’兼濟且秉‘公’盡‘能’,方為真正之南開人……張伯苓、周恩來、陳省身、吳大猷、曹禺……這些偉人先賢是南開人的驕傲,自是你們做人做事之榜樣。南開園是英彥蔚起、人才輩出的搖籃,但南開人的‘功成名就’從來就不為‘垂史冊’,只因‘傳遺志’。一代代南開人默默無聞地做著這個民族的脊梁和基石,惟懷此抱負且矢志不移,方為真正之南開人。”
他把南開大學的精神內核傳達給學子,正是為了將大學的責任代代傳承。
有人曾用“精致的利己主義者”道出當今某些大學生的問題,一番論述引起四方嘩然。的確,為了自己的未來努力固然無可厚非,但若滿心只存“小我”,甚而不惜損人利己,那么這樣的大學生即便是針對社會需求把自己打造得異!熬隆保膊粫巧鐣枰。我們不能苛求每個大學生都必須做大事,但心中必存大志。
正如中國人民大學校長陳雨露曾在開學典禮上說的,“大學是知識的殿堂,是社會的良心和成才的搖籃,是同學們涵養(yǎng)心智、錘煉意志、放飛理想的地方。希望同學們都能充分地利用大學的好時光,刻苦、刻苦、再刻苦,拼搏、拼搏、再拼搏,實事求是,成為敢于擔當、忠誠國家、熱愛人民,扎根文化沃土,具備全球視野和跨文化領導力的棟梁之材!
這實在關乎大學的責任。“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惫糯荣t口中的“大學”是指“大人之學”,是指不拘于物、不拘于己、不拘于時的“大學問”。我們如今的最高學府自然也要教“大人之學”,不為一己之私,心胸廣大,為社會帶來風氣的變革,成為國家的錚錚風骨。
培養(yǎng)優(yōu)秀學子、建設一流大學、推動社會進步的步伐,這是一校之長的責任。而新生寄語中的深思與期盼,正折射出一校之長的擔當、品格與風骨。